抵押物轉讓制度_第1頁
抵押物轉讓制度_第2頁
抵押物轉讓制度_第3頁
抵押物轉讓制度_第4頁
抵押物轉讓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抵押物轉讓制度

論文關鍵詞:抵押物轉讓追及效力

論文摘要:抵押物轉讓涉及抵押權人、抵押人以及受讓人三方,不同的制度設計會導致三者之間利益分配的差異。在評析《物權法》的基礎上,提出構建我國抵押物轉讓制度應遵循的理念,并針對《物權法》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議。

1《物權法》的規(guī)定及評析

《物權法》第191條規(guī)定:“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shù)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該條規(guī)定實際上是對《民法通則意見》第115條的恢復以及對《擔保法解釋》第67條規(guī)定的替代清償制度的繼承。從《擔保法》的“抵押物轉讓通知制度”到《物權法》的“抵押物轉讓同意制度”,立法者的價值取向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即從注重抵押物利用效率的現(xiàn)代價值取向轉到注重抵押物債的保全功能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暗盅何镛D讓同意制度”更注重對抵押權人利益的保護,因為通知與否是由抵押人控制的,而同意與否則是由抵押權人控制的。在通知的情況下,抵押權人只是被動地受領意思,不能通過自己的意志影響抵押物轉讓的效力;而同意則意味著抵押權人取得了主動的地位,抵押物轉讓是否能夠發(fā)生效力將直接由抵押權人決定。

《物權法》的這種轉變是否科學?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筆者認為,《物權法》第191條的規(guī)定不符合現(xiàn)代擔保物權的價值取向。從價值取向上看,規(guī)定“抵押權人同意制度”影響物的利用,不利于增進整個社會的效率。抵押權制度之所以能夠在現(xiàn)代社會得到普遍運用,正是因為設計良好的抵押權制度能夠有效地增加社會凈收益。抵押權設定后,抵押人對抵押物依然具有所有權,而且抵押人仍需要介入經濟生活,那么如果嚴格限制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自由,會使抵押人在面對自身的經營需求時過于被動。例如,抵押物的價值很大,而其擔保的債權卻較小,此時抵押人因經營急需一筆資金欲轉讓抵押物,但抵押權人卻不同意轉讓,這顯然對抵押人的交易產生了阻礙。如果設定了抵押權的財產難以進入市場進行流通,必然會妨礙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考慮到市場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設定抵押權的社會財產總量之巨大,這種制度安排,必將會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產生重大阻礙。

2構建我國抵押物轉讓制度應遵循的理念

物盡其用

抵押物的利用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抵押人的利用。財產流通并不必然導致物盡其用目標的實現(xiàn)。因為財產的流通只為物能掌握在最能利用他的手中提供可能性,流通使物從無用之人的手中轉移到有用之人手中。但如果物始終能掌握在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它的人手中,物盡其用的價值目標不需要流通就能實現(xiàn)。在抵押人以抵押物為他人提供擔保的場合,如果抵押人還能積極的利用該物,則抵押物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自然無須轉讓抵押物。也就是說,抵押人無論是設定抵押權保有對抵押物的占有使用還是移轉抵押物所有權,都有可能達到物盡其用的目標。另一種情形是受讓人的利用。受讓人購買抵押物有利于發(fā)揮物的最大效用。根據(jù)法經濟學的理論,無論何種原因,轉讓抵押物的出現(xiàn)的本質原因都是抵押物在抵押人手中不如在買受人手中能發(fā)揮更大的利用價值。

利益平衡

在抵押物轉讓的場合下,抵押物對于抵押權人、抵押人以及受讓人三方而言存在不同的價值。如何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是制度設計的難點所在。

首先是對抵押權人利益的保護。設置抵押權的根本目的是保護抵押權人的利益,如果偏離了這一基本目標,抵押權制度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也將會使抵押物轉讓制度失去存在的妥當性基礎。但是,抵押權人對于擔保物所享有的全部正當利益也僅應為抵押權,除此以外,他不能享有更多權利。抵押權設定后,抵押物并不移轉占有,抵押人繼續(xù)保有抵押物,對于抵押權人而言利用的是抵押物的交換價值。只要能夠保證抵押物的交換價值存在即可實現(xiàn)對抵押權人利益的保護。

其次是對抵押人利益的保護。相對于其他擔保物權來說,抵押權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它的設定不會對抵押人利用抵押物造成影響。在抵押權設定后,抵押人仍然擁有對抵押物的所有權,可以對抵押物占有、使用、收益。至于處分,筆者認為抵押物的轉讓仍然是抵押人對抵押物利用的一種形式,不應受到限制。

再次是對受讓人利益的保護。傳統(tǒng)立法通過賦予抵押權追及效力以保障抵押權人的利益,但這可能會損害受讓人的利益。因為受讓人雖然獲得了抵押物,但是由于追及效力的存在,使得在抵押擔保的債務獲得清償前,他會處于因抵押權人實現(xiàn)抵押權而喪失抵押物的危險之中。因此,有必要為受讓人提供切斷抵押權追及效力的途徑,使其獲得一個“清潔的”所有權。

3完善我國抵押權轉讓制度的建議

取消對抵押人自由轉讓抵押物的限制

縱觀大陸法系國家的通行做法,都認為抵押的設定不應影響對抵押物的處分,如果以征得債權人的同意為條件允許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則實際上剝奪了抵押人對抵押物的自由處分權,將使抵押物處于凍結狀態(tài),只能凝固在抵押人手中,即使是抵押人無力利用也不可能流通轉讓,這在根本上違反了物盡其用這一物權法基本價值目標。故筆者認為應擯棄“抵押權同意制度”,允許抵押人自由轉讓抵押物,以維護抵押人的利益。

完善抵押權登記制度

鑒于我國長期以來登記制度極為混亂的現(xiàn)實,我國《物權法》第10條已明確規(guī)定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tǒng)一登記制度。就抵押物轉讓問題而言,有學者認為,最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幾點:確保抵押物轉讓與抵押權設定的登記機關統(tǒng)一。建立便利的財產登記查詢檢索制度,保證當事人能夠便利地通過登記機關了解某一財產上的負擔狀況,以便對交易進行合理的預期和籌劃。保證登記記載與權利現(xiàn)實狀況高度吻合。

增加代價清償制度

清除抵押權的方式主要有受讓人代位清償、代價清償以及行使滌除權。我國《物權法》第191條第2款已確立了代位清償制度,但從條文的表述上看,似乎將代位清償作為受讓人清除抵押權的唯一途徑。但是代位清償發(fā)揮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在抵押物價值小于抵押擔保的債權時,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基本沒有任何可能。另外,代位清償這種清除方式代價過于高昂,受讓人也許根本無力選擇。

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代價清償制度。代價清償與代位清償最大的不同在于,受讓人不必支付債務人的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