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診治共識_第1頁
惡性黑色素瘤診治共識_第2頁
惡性黑色素瘤診治共識_第3頁
惡性黑色素瘤診治共識_第4頁
惡性黑色素瘤診治共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惡性黑色素瘤診治共識第1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概述MM是皮膚腫瘤的一種,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細胞惡變而成。90%的MM發(fā)生于皮膚,最常見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也可見于足底、指趾、甲下和頭皮,少數發(fā)生于外陰、消化道和眼內。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第2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流行病學

MM是所有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增長最快的腫瘤,年增長率約3%~5%。MM平均發(fā)病年齡為45歲,50歲以后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白種人發(fā)病率高于其他膚色人種。女性稍多于男性。第3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因學確切的病因不清楚,但目前已經證實與此病有關的因素有:日照:紫外線中的UVA和UVB均可誘導MM的發(fā)生。種族外傷刺激遺傳因素第4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類型常見病理類型:

淺表擴散型

結節(jié)型

惡性雀斑樣

肢端雀斑樣

第5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類型

淺表擴散型,結節(jié)型,惡性雀斑樣,肢端雀斑樣黑色素瘤

第6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病理類型淺表擴散型:(主要發(fā)生在普通皮膚的黑色素瘤亞型,以水平生長期為特點,表現(xiàn)為大的腫瘤性色素細胞在鱗狀上皮之間呈鉛彈樣或派杰樣播散。)

最常見,約占常見病理類型的70%。好發(fā)于背部和女性下肢。通常由痣或皮膚的色素斑發(fā)展而來,一般外觀不規(guī)則,顏色各異,可呈棕黑、粉、白、灰色甚至脫色素,邊緣可伴瘙癢,直徑多>0.5cm。預后相對較好。

第7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類型結節(jié)型:約占15~30%。是侵襲性最強的MM亞型。常表現(xiàn)為快速生長的色素性結節(jié)(偶爾為無色素性),呈半球形,診斷時一般皮膚浸潤較深。多來源于痣,可呈跳躍式生長,原發(fā)病灶處無可疑的色素痣或損傷。可發(fā)生于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齡,但>60歲的老年人和男性更多見。

第8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類型惡性雀斑樣:

約占4~10%。

通常發(fā)生于中老年患者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部位。

并非由痣發(fā)展而來,往往在暴曬后多年發(fā)病。早期表現(xiàn)為深色不規(guī)則的皮膚斑點,可被誤認為老年斑或灼傷斑。較少出現(xiàn)轉移,預后相對較好。第9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類型肢端雀斑樣:白種人發(fā)病率低,約占5%,與紫外線關系不大。是有色人種最常見的MM類型。位于手掌、足底、甲床和黏膜(鼻咽、口腔和女性生殖道等)無毛發(fā)被覆部位。因發(fā)病部位特殊且隱匿而易被忽視,常發(fā)現(xiàn)較晚。發(fā)病快,侵襲性強,容易出現(xiàn)轉移。第10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類型少見類型:

促纖維增生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藍痣的黑色素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兒童黑色素瘤

痣樣黑色素瘤

持續(xù)性黑色素瘤

第11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病理分期

——原發(fā)腫瘤

TX原發(fā)灶無法評價

T0無腫瘤證據

Tis原位癌

T1厚度≤1.0mm伴或不伴潰瘍

T1a厚度≤1.0mm,程度Ⅱ-Ⅲ級,不伴潰瘍

T1b厚度≤1.0mm,程度Ⅳ或Ⅴ級,伴潰瘍

T2厚度1.01-2.0mm伴或不伴潰瘍

T2a1.01-2.0mm不伴潰瘍

T2b1.01-2.0mm伴潰瘍

第12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病理分期——原發(fā)腫瘤

T3厚度2.01-4.0mm伴或不伴潰瘍

T3a2.01-4.0mm不伴潰瘍

T3b2.01-4.0mm伴潰瘍

T4厚度≥4.0mm伴或不伴潰瘍

T4a≥4.0mm不伴潰瘍

T4b≥4.0mm伴潰瘍第13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病理分期——區(qū)域淋巴結

Nx區(qū)域淋巴結無法評價

N0無淋巴結轉移

N11個淋巴結轉移

N1a隱性轉移(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轉移)

N1b顯性轉移(影像學或臨床可明確判斷的轉移)

N22-3個淋巴結轉移或雖無淋巴結轉移但有淋巴內轉移

N2a隱性轉移(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轉移)

N2b顯性轉移(影像學或臨床可明確判斷的轉移)

N2c無淋巴結轉移但有衛(wèi)星灶或淋巴內轉移

N3≥4個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或區(qū)域淋巴結簇樣轉移,或淋巴內轉移合并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或衛(wèi)星灶合并區(qū)域淋巴結轉移

第14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病理分期——遠處轉移

Mx遠處轉移無法評價

M0無遠處轉移

M1遠處轉移

M1a皮膚、皮下組織,或遠處淋巴結轉移

M1b肺轉移

M1c其它內臟轉移或任何伴LDH升高的遠處轉移

第15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病理分期IA期T1a N0 M0 IB期T1b2a N0M0IIA期T2b3a N0 M0IIB期T3b4aN0M0IIC期T4bN0M0IIIA期T1—4aN1a2aM0IIIB期T1—4bN1a2aM0T1—4aN1b2bM0

任何TN2cM0

IIIC期T1—4bN1b2bM0

任何T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第16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臨床分期

第17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報告模式

(1)通用的病理學診斷要素:腫瘤部位

病理組織學診斷組織學類型腫瘤大?。ㄗ畲髲剑?/p>

第18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報告模式(2)形態(tài)學預后指標:

表皮黑色素瘤報告腫瘤浸潤深度(Clark浸潤水平)

表皮黑色素瘤報告腫瘤厚度(Breslow厚度)

是否有潰瘍形成

腫瘤細胞的核分裂象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少量,+++大量)

淋巴管血管浸潤

鏡下衛(wèi)星灶

腫瘤切緣是否有腫瘤累及

第19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理報告模式(3)免疫表型: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分化標志、進展標志及其他標志物檢測,并加以報告。

第20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診斷皮損出現(xiàn)以下變化時,常提示早期MM顏色改變(如褐色或黑色混有紅,白或藍色背景)表面不規(guī)則隆起、粗糙、脫屑、滲液等邊緣呈角形鋸齒或有切跡皮損迅速增大第21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診斷免疫組化:黑素瘤單克隆抗體HMB-45

特異性100%,敏感性93%S-100抗體敏感性高,特異性較差電鏡:胞質內含有黑色素小體第22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療流程和原則

(一)明確診斷及分期(完整切除病灶)①當發(fā)現(xiàn)痣或色素斑有惡變傾向時,應立即完整切除并將可疑病灶送病理檢查.②病理報告須包括以下信息:亞型、浸潤深度、最大厚度、潰瘍情況、部位、有無脈管侵犯、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細胞浸潤及免疫組化結果等;根據病理報告決定擴大切除范圍并評估預后;③確診MM后行全面體檢,進行局部、區(qū)域及易轉移遠隔部位的影像學檢查,確定腫瘤分期。

第23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療流程和原則(二)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提倡行SLNB,或由淺表淋巴結B超檢測結果(需有經驗的超聲科醫(yī)師判斷淋巴結有無轉移)來替代SLNB。

第24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療流程和原則(三)原發(fā)腫瘤的擴大切除術

最大厚度≤1.0mm時,擴大切除范圍應為切緣1cm;

厚度在1.01~2.00mm時,切緣應為2cm;

厚度在2~4mm時,切緣應2~3cm;

當厚度>4mm時,切緣應至少3cm

第25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療流程和原則(四)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SLNB或淺表淋巴結B超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應行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腹股溝、腋窩和頸部淋巴結清掃個數應分別不少于10、15、15個。第26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療流程和原則(五)根據分期決定下一步治療手術可達無瘤狀態(tài)者(包括Ⅳ期患者),應行手術清除所有病灶,根據術后患者的危險度決定輔助治療(詳見后敘)。若手術不能達到無瘤狀態(tài),則不宜行手術,而應給予全身治療。第27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手術治療

手術對惡性黑色素瘤(MM)的治療意義重大。不管是早期、局部進展期還是有遠處轉移的MM患者,若手術有可能完全切除所有病灶,均應盡量手術。

第28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術治療Ⅰ期和Ⅱ期:應根據病理報告中腫瘤最大厚度決定擴大切除范圍。如曾接受腫瘤活檢或邊緣切除術者應予擴大切除,并考慮前哨淋巴結活檢。第29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手術治療Ⅲ期:原發(fā)病灶擴大切除同時行區(qū)域淋巴結清掃。

Ⅳ期:在轉移性MM患者中,對原發(fā)灶及轉移灶行完全手術切除,可獲得優(yōu)于預期的生存率。

第30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術后輔助治療ⅠA~ⅠB期患者:為低危患者,95%~100%可手術治愈,無需術后輔助治療,以病因預防為主。ⅡA~ⅢA期患者:為中高?;颊?25%左右存在復發(fā)和死亡風險,一般傾向于行術后輔助治療。

第31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術后輔助治療大劑量干擾素(IFNα-2b)

中國患者使用大劑量IFNα-2b推薦

300萬-600萬-900萬U劑量爬坡,常規(guī)每天劑量1800萬~2200萬U,每周5天,共4周,之后改為900萬U,每周3次,共11個月。

第32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放療一般認為MM對放療不敏感,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有骨轉移、腦轉移、淋巴結清掃后殘留或復發(fā)及頭頸部(特別是鼻咽部)MM患者,放療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

宜采用大分割方式。第33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晚期MM全身治療

晚期MM患者預后較差,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般以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為原則。

化療

生物化療

免疫治療

靶向治療

第34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晚期MM全身治療(一)化療MM敏感的化療藥物有達卡巴嗪(DTIC)、替莫唑胺(TMZ)、鉑類、長春堿、紫杉醇、福莫司汀等。這些藥物的單藥客觀有效率(ORR)均低于20%聯(lián)合化療方案與DTIC單藥相比,“增毒不增效”,更無生存優(yōu)勢。第35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晚期MM全身治療(二)生物化療生物化療指化療聯(lián)合白介素2(IL-2)和(或)干擾素(IFN)治療。治療MM的有效率20%~40%,高于常規(guī)化療,但并未產生生存益處。

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均無獲益。第36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晚期MM全身治療(三)免疫治療1.不推薦IFN-α單藥治療Ⅳ期MM除了可能將其應用于含IL-2的生物化療,IFN-α通常不推薦作為進展期MM的單藥或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含IFN-α聯(lián)合治療方案中最有價值的,可能是與其他免疫治療(如多肽疫苗等)聯(lián)合按合理次序用于輔助治療

第37頁,講稿共4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晚期MM全身治療(三)免疫治療2.大劑量IL-2仍是Ⅳ期MM較佳治療選擇IL-2劑量為60萬~72萬IU/kg,靜脈給藥,每8小時1次,共14次,休息9天后重復。小劑量IL-2不適宜被推薦用于Ⅳ期MM的治療。

第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