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腸上皮化生_第1頁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_第2頁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_第3頁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_第4頁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的癌前病變01病因檢查治療臨床表現(xiàn)診斷預后目錄0305020406基本信息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是腸上皮黏膜取代胃黏膜在胃內的異常增殖,是從慢性胃炎、萎縮到異型增生、腺癌的胃癌級聯(lián)反應過程的中間階段,是胃的癌前病變?;哪c上皮是一種高度分化的上皮,最明顯的特征是出現(xiàn)杯狀細胞,另外,腸黏膜中任何類型的上皮細胞均可出現(xiàn)在化生的上皮內。根據(jù)腸化生黏膜的組織學表現(xiàn)可分為2種類型,即完全小腸型腸上皮化生和不完全小腸型腸上皮化生。患病率尚不清楚,但患病率與地區(qū)的胃癌發(fā)病率有相關性,患病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病因病因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危險因素與胃癌的危險因素大致相似,與幽門螺旋桿菌慢性感染、酗酒、吸煙、高鹽飲食、慢性膽汁反流有密切關系,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關于腸上皮化生發(fā)生的機制仍有爭議,主要有腸上皮異位、錯誤再生、突變、組織轉化4種說法。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胃黏膜腸化本身不引起癥狀,通常是在患者進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時取胃部活檢無意發(fā)現(xiàn)的。腸化會伴有胃酸缺乏,可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部分患者可反復出現(xiàn)上腹部不適、噯氣、燒心、腹瀉等癥狀。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可分為三度:胃黏膜1/3以下者為輕度,胃黏膜1/3~2/3者為中度,大于胃黏膜2/3者為重度。檢查檢查1.內鏡檢查淡黃色結節(jié)型和彌漫型多見。(1)淡黃色結節(jié)型單發(fā)或多發(fā)的2~3mm的淡黃色結節(jié),略呈扁平狀,突出于胃黏膜,表面呈絨毛狀,或細顆粒狀。(2)瓷白色小結節(jié)型孤立或多發(fā)的細小結節(jié),瓷白色半透明狀,表面光滑、柔軟。(3)魚鱗型部分胃黏膜結構呈條狀擴大,排列呈魚鱗狀,一般呈條狀或彌漫性分布。(4)彌漫型黏膜彌漫不規(guī)則顆粒狀不平,略呈灰白色。2.病理檢查(1)Ⅰ型組織形態(tài)類似小腸黏膜上皮,可見吸收細胞、潘氏細胞和杯狀細胞。(2)Ⅱ型組織形態(tài)兼有胃和小腸黏膜的特點,可見杯狀細胞和吸收細胞,另有柱狀細胞。(3)Ⅲ型組織形態(tài)類似大腸黏膜上皮,可見吸收細胞、潘氏細胞和杯狀細胞。診斷診斷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但與黏膜異型增生以及胃癌關系復雜,臨床要重視其早期診斷,主要依賴于內鏡下胃黏膜活組織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程度不同,則內鏡診斷的準確性也不同,化生程度越重,符合率亦越高,即中、重度化生肉眼特異性改變較輕型突出,內鏡診斷率及內鏡與病理診斷符合率亦高。治療治療對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能否逆轉,臨床上有較大爭議,可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病因等進行相應的治療。預后預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關系一直備受,有研究表明部分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會發(fā)展成胃癌,有些胃癌細胞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