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呼吸囊護理操作流程與指引考核標準_第1頁
簡易呼吸囊護理操作流程與指引考核標準_第2頁
簡易呼吸囊護理操作流程與指引考核標準_第3頁
簡易呼吸囊護理操作流程與指引考核標準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簡易呼吸囊護理操作流程與指引(2021.12修訂)評估患者:面色、意識、瞳孔、呼吸、大動脈搏動等環(huán)境、用物護理問題目前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操作者:衣帽整潔、洗手、戴口罩、戴保護手套準備用物:安妮模型一具、面罩呼吸囊一套、氧管一根、四頭帶一條環(huán)境:安全、寬敞明亮判斷意識:輕拍其雙肩,離病人耳旁5cm處,分別對其雙耳呼叫“你怎么啦?”,判斷要快,時間只能用5-10秒呼救:朝有人的方向喊“快來人救命!”,叫人幫忙撥打120電話;大聲洪亮,呼救有效。擺體位:將患者去枕仰臥位,解開衣領(lǐng)。清除口鼻腔異物:頭偏向一側(cè),用一紗塊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開放氣道:仰頭抬頦法或者仰頭抬頸部法,頸椎骨折病人用雙手舉頜法,將病人的呼吸道打開,要求動作規(guī)范、輕柔、一步到位,勿用力壓迫下頜部軟組織,以免可能造成氣道梗阻。開放有效的標志:病人下頜、耳廓之間的聯(lián)線與地面保持垂直。判斷呼吸:一視:是否有胸廓起伏;二聽:是否有氣流聲音;三感覺:用面部感覺是否有氣流;口頭數(shù)1001-1010計時,判斷時間5-10秒。實施→操作人工通氣:操作者轉(zhuǎn)至病人的頭端,連接簡易呼吸器(接上合適面罩),重新開放病人呼吸道,將面罩蓋住患者口鼻部(面罩不能置反),左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勾起患者下頜角上提,拇指、食指分別固定面罩(即OK手法或稱OE手法),右手擠壓氣囊2次。四頭帶固定面罩:取下呼吸囊,固定面罩,將四頭帶置于患者枕部,四條帶分別掛住面罩。重新連接呼吸囊,擠壓氣囊6-8次,觀察患者胸廓起伏情況。接氧管:氧氣接在氧氣進孔,以6-8升/分流量給氧,在給病人通氣2分鐘有效指征判斷方法:保持打開氣道位置,操作者耳朵靠近患者口鼻部,口頭數(shù)1001-1010計時,判斷時間5-10秒。最后看面色、瞳孔的情況。取體位:病人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cè),整理病人衣物,給予氧氣吸入。整理與記錄:整理用物并歸位,做好搶救記錄。宣教針對護理問題進行宣教,交待注意事項效果評價搶救成功:病人自主呼吸恢復(fù),紫紺減退,面色、口唇、甲床轉(zhuǎn)紅潤,瞳孔由大變小,血氧飽和度升高;整體操作時間要求在180-190秒完成,操作熟練、動作準確規(guī)范、緊張有序指引:一、操作要點:1、通氣量:緩慢擠壓呼吸囊,每次通氣應(yīng)持續(xù)1秒鐘以上,切忌用快速、深大的動作給病人進行通氣,確保吹氣時見到胸廓起伏即可。2、通氣頻率:成人為10—12次/分;嬰兒為20次/分;8歲以下兒童為15次/分。二、相關(guān)知識點:開放氣道的方法方法一-------仰頭抬頦法:術(shù)者將一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下方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于下頦處,向上抬頦,使下頦向上抬動。勿用力壓迫下頜部軟組織,以免可能造成氣道梗阻。方法二-------仰頭抬頸部法:術(shù)者將一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下方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從操作者同側(cè)伸入患者的頸后部,輕微向上抬起頸部,動作要求輕柔,不可使用粗暴力量。方法三--------雙手舉頜法:術(shù)者將手放置于患者頭部兩側(cè),肘部支撐在患者躺的地面上,托緊下頜角,用手指的力向上托起下頜。此法適用于懷疑或確診有頸椎損傷的病人。面罩呼吸囊使用護理操作考核標準(2021.12修訂)考生姓名_______所在科室_______主考老師_______考核日期___操作流程操作要點與評價標準實施情況備注計劃準備操作者準備著裝整潔、大方、得體,必要時戴保護手套。物品準備安妮模型一具、面罩呼吸囊一套、氧管一根、四頭帶一條實施1、評估環(huán)境操作者觀察周圍環(huán)境,示意安全。2.判斷意識雙膝跪于患者的右側(cè)。判斷方法:輕拍其雙肩,離病人耳旁5cm處,分別對其雙耳呼叫“你怎么啦?”。判斷時間:判斷要快,時間只能用5-10秒。3、呼救呼救方法:朝有人的方向喊“快來人救命!”,叫人幫忙撥打120電話;大聲洪亮,呼救有效。4、擺放體位將患者去枕仰臥位,解開衣領(lǐng)。5、開放氣道清除口鼻腔異物:頭偏向一側(cè),用一紗塊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锓椒ㄒ弧⒀鲱^抬頦法:術(shù)者將一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下方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于下頦處,向上抬頦,使下頦向上抬動。勿用力壓迫下頜部軟組織,以免可能造成氣道梗阻?!锓椒ǘ⒀鲱^抬頸部法:術(shù)者將一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后下方推,使頭部向后仰,另一只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從操作者同側(cè)伸入患者的頸后部,輕微向上抬起頸部,動作要求輕柔,不可使用粗暴力量?!锓椒ㄈ?、雙手舉頜法:術(shù)者將手放置于患者頭部兩側(cè),肘部支撐在患者躺的地面上,托緊下頜角,用手指的力向上托起下頜。此法適用于懷疑或確診有頸椎損傷的病人。注意事項:要求動作規(guī)范、輕柔、一步到位,勿用力壓迫下頜部軟組織,以免可能造成氣道梗阻。★開放有效的標志:病人下頜、耳廓之間的聯(lián)線與地面保持垂直。6、判斷呼吸一視:是否有胸廓起伏;二聽:是否有氣流聲音;三感覺:用面部感覺是否有氣流;口頭數(shù)1001-1010計時判斷時間5-10秒。操作者轉(zhuǎn)至病人的頭端。7、人工通氣★連接簡易呼吸器(接上合適面罩),重新開放病人呼吸道,將面罩蓋住患者口鼻部(面罩不能置反),左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勾起患者下頜角上提,拇指、食指分別固定面罩(即OK手法或稱OE手法),右手擠壓氣囊2次。取下呼吸囊,固定面罩,將四頭帶置于患者枕部,四條帶分別掛住面罩。重新連接呼吸囊,擠壓氣囊6-8次,觀察患者胸廓起伏情況。氧氣接在氧氣進孔,以6-8升/分流量給氧。按頻率擠壓1分鐘,吸呼比1:1.5~2?!锿饬浚壕徛龜D壓呼吸囊,每次通氣應(yīng)持續(xù)1秒鐘以上,切忌用快速、深大的動作給病人進行通氣,確保吹氣時見到胸廓起伏即可。★通氣頻率(放置高級氣道之后):成人為10—12次/分;嬰兒為20次/分;8歲以下兒童為15次/分。8、有效指征判斷判斷方法:保持打開氣道位置,操作者耳朵靠近患者口鼻部,口頭數(shù)1001-1010計時,判斷時間5-10秒。最后看面色、瞳孔的情況。有效指針:病人自主呼吸恢復(fù),紫紺減退,,面色、口唇、甲床轉(zhuǎn)紅潤,瞳孔由大變小,血氧飽和度升高。11、取體位病人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c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