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一個行動研究案例二、行動研究含義與特征三、行動研究運作模式一、一個行動研究案例二、行動研究含義與特征三、行動研究運作模1一、一個行動研究案例案例具體的內容見講義,案例的結構如下:(一)發(fā)現問題:學生S在對待家長和教師的態(tài)度上有很大反差。(二)制定行動計劃:在收集資料以及與同伴交流中形成行動研究計劃。(三)實施計劃:T老師依照計劃分別實施轉變S的行動并通過隨時觀察S的變化確定行動策略。(四)教育效果:T老師從S家長的反映中和從S的課堂表現中看到了S的積極變化。一、一個行動研究案例案例具體的內容見講義,案例的結構如下:2二、行動研究概述(一)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的來源1.行動研究一詞有兩個來源:(1)1933-1945年間,柯立爾(Coller)曾與同事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與非印第安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他認為,研究的結果必須能為實踐者付諸實用,并利用自己的經驗進行檢驗,因而他鼓勵實踐者參與研究。他把這種實踐者在行動中為解決自身問題而參與進行的研究,稱為“行動研究”。二、行動研究概述(一)行動研究(ActionResear3(2)20世紀4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Lewin)曾與他的學生一道,試圖深入地研究人際關系以提高人際關系的質量。他的很多研究是與猶太人或黑人合作進行的。這些實踐者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在研究中積極地反思和改變自己的境遇。1946年,勒溫把這種結合了實際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稱之為“行動研究”,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幾個特征:參與、民主、對于社會知識及社會變化的同時貢獻。(2)20世紀4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Lewin)曾42.行動研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經前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院長考瑞(Corry)等人的倡導,行動研究于20世紀50年代進入了美國教育科研領域,其運用范圍日益擴大。他在1953年出版的《改進學校實踐的行動研究》一書中,第一個系統(tǒng)地將行動研究定義到教育中來。自此,行動研究很快影響到教育實踐。70年度,由于艾略特(Elliott)等人的努力,行動研究再次興盛起來。英國建立了地方行動研究網絡,以劍橋教育研究所為基地的課堂行動研究網最為出名。美國教育協會分會“輔導與課程編制協會”宣布會員了解行動研究法國“現代學校合作組織”提倡教師、家長參與教育研究。2.行動研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5(二)行動研究的界定1.不同學者的定義英國艾略特:“行動研究旨在提供社會具體情景中的行動質量,是對該社會情景的研究?!眹H教育百科全書:“由社會情景(教育情景)的參與者,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情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庇睦侍乩铮骸靶袆友芯渴菍δ撤N情景所進行的批評性研究,其目的不只是在于增加科學知識的儲量(也許有應用于未來情景的意圖),也要導致所研究情景的實際提高?!保ǘ┬袆友芯康慕缍?澳大利亞卡爾和凱米斯:“行動研究是由實踐工作者在社會情景下開展的自我反思的探究,目的是提高他們自己的實踐、他們對這些實踐的理解、這些實踐得以展開的背景的合理和公正?!泵绹溈四希骸靶袆友芯渴窃谝粋€設定的困難區(qū)域內的反思過程,在這個區(qū)域內,人們試圖提高實踐或個人理解,實踐工作者執(zhí)行探究。首先明確地界定困難;其次,確定行動計劃,包括通過將行動運用在困難中而檢驗假設,接著進行評價以監(jiān)控和確立所采取的行動的有效性。最后,實踐工作者反思、解釋、改進自身行動、同時與行動研究者群體交流這些結果。行動研究是實踐工作者開展的系統(tǒng)的自我反思的科學探究,其目的在于改進實踐?!卑拇罄麃喛柡蛣P米斯:“行動研究是由實踐工作者在社會情景下開72.觀點歸納(1)行動研究即行動者用科學的方法對自己的行動所進行的研究。持這類觀點的人,強調用測量、統(tǒng)計等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假設。代表人物柯立爾。(2)行動研究即行動者為解決自己實踐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這類觀點的人不僅關心統(tǒng)計數據,還重視教師和學生的日記、磁帶、照片等所有對以后的會議和評價有幫助的材料。代表人物斯騰豪斯。2.觀點歸納8(3)行動研究即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批評性思考,以“理論的批判”、“意識的啟蒙”等引起和改進行動。代表人物凱米斯。(4)定義一強調行動研究的“科學性”,定義二關注行動研究對教育實踐的“改進”功能,定義三突出了行動研究的“批判性”。這三種定義實際上反映了行動研究的三種不同類型。(3)行動研究即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批評性思考,以“理論的93.行動研究分類(1)技術性行動研究,也被稱為科學性行動研究或技術-科學性行動研究。這類研究特別強調用“科學工具”來觀察行動過程,它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的“教育科學化運動”及一些心理學家強調心理測量有很大關系。受到很多人批判,只是形式上的而非實際的行動研究,它只關心“科學工具”、“統(tǒng)計方法”,不尊重行動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專家與行動者之間是“I-it”關系。(2)實踐性行動研究。這是英、美最為普遍的研究模式。此類研究中,專家和實踐工作者之間是合作伙伴關系,作為“咨詢者”幫助他們形成假設,計劃行動,評價行動過程及結果,研究的動力來自行動者自己,以自己的智慧來選擇課題,指導行動。缺陷在于它只是在原有的實踐中采取謹慎的行動,且不接受不同觀點的挑戰(zhàn),批評和懷疑被看作是研究小組中不和諧的現象。3.行動研究分類10(3)獨立性行動研究。實際工作者通過批判性的思考及采取相應的行動,使教育擺脫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政策限制的一種研究方式。正因為它有著“批判”的特征,有人把它稱之為“批判性行動研究?!痹谀承┆毩⑿缘男袆友芯恐?,專家甚至沒有出現的必要,完全由實際工作者自己或在教師團體的幫助下進行。(3)獨立性行動研究。實際工作者通過批判性的思11(三)行動研究的特性1.改進行動質量改進(improvement)是行動研究的主要功能,它既能解決教育實踐中產生的問題,也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2.行動與研究結合行動研究強調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注重研究者與行動者之間的合作。中小學教師從研究專家那里獲得必要的研究技能,研究專家也從真實的教育情景中獲得第一手教學改革信息,通過合作使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教育改革實踐。3.行動者參與研究行動研究要求行動者參與研究,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反思(三)行動研究的特性1.改進行動質量12三、行動研究的運作模式行動研究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緊張關系,一方面改變了教育研究者對教育實踐者的不屑心態(tài),另一方面為教育實踐者參與教育研究提供了舞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教育學者圍繞著如何落實行動研究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行動研究過程模式,試圖為教育實踐者(尤其是教師)提供直觀的操作程序。三、行動研究的運作模式行動研究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教13(一)勒溫的模式作為行動研究的開拓者,勒溫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提出過實施行動研究的程序問題。計劃執(zhí)行(行動)勘察(收集實據)評價、修正等(一)勒溫的模式計劃執(zhí)行(行動)勘察(收集實據)評價、修正等14(二)考瑞的模式1.明確問題。澄清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什么,用盡量清晰的語言對這些問題進行界定。2.確立解決問題的行動之目的與過程。問題澄清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或其他教師的經驗,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憑借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設計出解決問題的行動步驟,明確這些行動所要達到的目標。3.按設計好的步驟行動,并對行動做記錄,收集證據以確認目標實現到什么程度。4.對有關材料進行整理,概括出關于行動與目標之間關系的一些一般性原則。5.在實踐情景中進一步檢驗這些原則。(二)考瑞的模式15(三)凱米斯(Kemmis)的模式凱米斯進一步擴展了勒溫的行動研究程序,認為行動研究的核心在于:由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螺旋式推進的循環(huán)過程。他提出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模型。1.“計劃”是行動研究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和要求:計劃始于解決問題的需要和設想。計劃包括“總體計劃”和每一個具體行動步驟的計劃方案。計劃要不斷調整。2.“行動”是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即實施計劃。(三)凱米斯(Kemmis)的模式163.“考察”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本人對自己的觀察別人對自己的觀察4.“反思”是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它是一個螺旋圈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對觀察到的、感受到的與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有關的各種現象加以歸納整理。評價解釋,對行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評價,對有關現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釋。下一步行動計劃的修正設想。3.“考察”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17計劃修改計劃行動考察反思行動考察反思計劃修改計劃行動考察反思行動考察反思18(四)艾略特(Elliott)的模式1.診斷或發(fā)現問題。2.初步研究分析討論問題:研究者、教師、家長或各有關人員文獻研究3.擬訂整體計劃4.制訂具體計劃5.行動6.評價行動研究對所研究的問題做結論,分析行動研究是否完成目標;對整個行動研究的計劃、策略、步驟等進行分析、反思和批判,為下一個(循環(huán))計劃做準備。(四)艾略特(Elliott)的模式19循環(huán)1循環(huán)2循環(huán)3確定初始設想考察(查找事實及分析)行動步驟3行動步驟2行動步驟1總體計劃實施行動步驟1監(jiān)測實施情況及效果考察(解釋實施失敗的原因及影響)修正總體設想總體計劃行動步驟1行動步驟2行動步驟3實施行動步驟2監(jiān)測實施情況及效果循環(huán)1循20(五)埃巴特(Ebbutt)的模式埃巴特提出了一個更為精致的行動研究操作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行動)研究者不僅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修改總計劃,而且可以更改研究的課題本身。(五)埃巴特(Ebbutt)的模式21修正變更基本思想
修正總體計劃或或基本設想勘察總體計劃第一步行動監(jiān)督觀察第二步行動修正后的總體計劃第二步行動修正后的新設想勘察總體計劃第一步行動監(jiān)督觀察基本設想勘察總體計劃第一步行動監(jiān)督觀察第二步行動修正后的總體22(六)不同模式的評價1.大同小異。2.行動研究實施的幾個步驟,與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思維五階段:“營造問題情景、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進行推理、行動檢驗”十分的相似。不過,行動研究較之杜威的反省思維更強調證據、行動假設和合作研究。3.行動研究并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它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六)不同模式的評價234、行動研究方法的兩個顯著特征:(1)行動研究的問題來自于實際的工作情景,且研究計劃根據實際情景的變化隨時調整;(2)行動研究是教師對自身實踐所進行的有意識的、系統(tǒng)的、持續(xù)不斷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師實踐的“研究”特征的同時,也突出了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角色。教師既要將行動研究作為一總研究方式,但同樣重要的是,還要把它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4、行動研究方法的兩個顯著特征:24四行動研究的一般程序確定問題制定計劃實施行動評價反思成果表達四行動研究的一般程序確定問題25(一)確定問題對于從事教育實踐的教育者來說,在日常的工作中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到底怎樣的問題是可以進行研究的?可以進行行動研究的?這需要教師首先確定下來。而確定行動研究問題的過程已經使教師邁出了行動研究的第一步。確定研究問題就是要教師澄清在實踐過程遇到的問題是什么,用盡量清晰的語言對這些問題進行界定。(一)確定問題對于從事教育實踐的教育者來說,在日常的工作中常26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多是與教師的教育期待有反差的一些現象。如上面案例中提到的T老師在一開始想做教育研究時就有種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每天由很多的事情做,在教育教學上、在處理學生中的問題上好像什么都值得研究,可就是想不好從哪兒研究。為此,她找到與她一起開展合作研究的伙伴詢問做什么研究。一位來自大學的專業(yè)人員建議她從自己身邊的教育進行觀察和發(fā)現,找到令自己真的困惑、真的關注并渴望嘗試做點兒研究的問題。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多是與教師的教育期待有反差的一些現象。27為此,T老師就從學生走進校門開始進行了教育的觀察。正是在她的細心觀察中,她意外的發(fā)現班上的學生S正對送她的父親大發(fā)脾氣,樣子很兇,與自己平時在班上看到她的膽小怕事的樣子截然不同。因為在T老師的印象中,S好像很怕老師,從不正面與教師接觸,也不喜歡與同學接觸,上課發(fā)言也很膽怯,很少有開心的說笑。為什么S對她的父親會這樣放肆甚至無禮呢?為此她很有心的進行了幾次的觀察,都看到了類似的情境。T老師感覺到S學生身上存在的校內外言行態(tài)度存在反差的現象一定是有原因的。然而原因如何發(fā)現?問題可否解決?作為每天與學生接觸的老師,對此是值得研究和關注的。為此T老師在與合作者、同事間進行了交流后,她最終將研究的問題聚焦在S學生身上。可見,行動研究必須有明確的研究問題,這個問題應來自研究者的教育行動中,與其日常的教育行動密切關聯。為此,T老師就從學生走進校門開始進行了教育的觀察。正是在她的281.確定研究問題的思考策略(1)思考作為一名教師,你自身已有的實際經驗,如:是否有些問題已經在你的頭腦中存留了很久,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加以研究?是否有一些問題使你覺得困惑不解,并且已成為你的思考焦點?你覺得哪些方面工作效率較低?你覺得什么情景使你的工作遇到困難?思考6-8分鐘,并且把你的第一個想法用簡短的文字記錄下來。1.確定研究問題的思考策略29(2)記錄下你的初步想法后,用以下未完成的句子來刺激自己對問題有更進一步的想法,如:---我想要去增進…---有一些同學(同事或家長)對…不感興趣,我能做些什么來改變這種狀況嗎?---我對…感到困惑---是引起波動的來源,對此我能做些什么來改變這種狀況嗎?---倘若我…,我會不堪重負。---我有一個想法想在我的班上試試。---…的經驗(在讀書時發(fā)現的或是同事說的)要如何應有到…(2)記錄下你的初步想法后,用以下未完成的句子來刺激自己對問30(3)如果你使用下列問題去指認最重要的特征,可以充實你對研究問題的分析,比如:在這種情景中發(fā)生了什么?如學生S對家長和教師的態(tài)度差異誰做了什么?為了更好地認識這一問題情景,哪一個背景因素是至關重要的?(4)試著對這些頭腦風暴的成果進行概括分析,盡可能地將研究的興趣集中在一個特定問題上。[教育學]06b第六章干預性研究方式下課件312.澄清研究問題的方法(1)謹記行動研究所強調的“發(fā)展”與“改進”觀點。依照下列問題分析一下你面臨的困境:對于未來的發(fā)展,你現在關注的焦點問題是什么?如關注新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問題,實現知情意發(fā)展你要嘗試做些什么?你要努力去改變什么?(2)可以用下列標準來分析迄今為止所提出的各個不同問題,并寫出簡短的摘要,記錄下當選擇一個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時,會出現的每一項優(yōu)缺點:可行性:時間、精力、難度、條件相容性成本考慮:貨幣化和非貨幣化的成本價值考慮:對學生、自身專業(yè)成長和學校的價值2.澄清研究問題的方法32(3)根據以上標準選擇出合適的問題。(4)將確定的問題鮮明生動地記錄在研究日志上,并且著重從兩個方面加以敘述:一是對問題做簡短的描述:這個問題是如何出現的?誰做了什么?在這個問題中,哪個因素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出解決問題的未來走向:我可能要嘗試什么?我可能要改變什么?(3)根據以上標準選擇出合適的問題。33(二)制定計劃在確定具體的問題領域之后,教師需要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審慎地制訂這個行動研究的計劃。計劃是一幅研究的“藍圖”,它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比較詳盡的研究步驟,有力地確保整個行動研究過程的有序開展,而且為行動研究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提供了參考的框架。同時,制訂計劃的過程也是在進一步分析和論證問題解決的可行性。(二)制定計劃在確定具體的問題領域之后,教師需要在收集相關資341.研究計劃的基本內容一份較為完整的行動研究計劃大體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1)課題名稱好的課題名稱不僅能準確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對象、內容、方法,而且能顯示出研究變量之間的關系。如,“R小學學生學習負擔的調查”、“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研究”。(2)研究目的與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3)研究問題與假設明確這些研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這一問題必須進一步明細化,形成更為具體的子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尋找解決問題的具體行動方案和假設。如學習負擔分解為家庭負擔、學校負擔、個人負擔,學習成績分解為數學成績、語文成績、英語成績等。1.研究計劃的基本內容35(4)研究對象與變量行動研究的對象有時是單個的學生或教師,有時則是全班、全年級甚至全校學生或教師。這需要從問題所指向的“當事人”來確定。如R小學、S班、T學生學習負擔因變量:學生某科成績自變量:學校布置的作業(yè)量、家長布置的作業(yè)量、個人布置的作業(yè)量(5)研究方法觀察法、問卷法、實驗法、訪談法、統(tǒng)計分析(6)研究進度時間工作項目(7)研究人員及其分工(8)成果形式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如研究論文、研究報告實踐效果(9)經費預算(4)研究對象與變量362.計劃的基本要求任何行動必須是自己能夠實現的;計劃必須與學校政策相協調;如制訂如何加重學生負擔的計劃教學上的研究不應干預學校的正常活動;發(fā)問卷、考試,取消正式上課所采取的研究必須在一段合理時間內能測量結果;計劃應具有清晰的層次或梯度;計劃應具有靈活性與開放性;計劃應體現參與者的需要。2.計劃的基本要求37(三)實施行動實施行動階段既包括對已有計劃的執(zhí)行,也包括對行動的觀察與調節(jié)。行動研究就是為了通過行動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因此將研究行動付諸實踐,在具體的情境中,研究者常常是一邊行動、一邊觀察、一邊調整,將教育行動指向問題的解決。(三)實施行動實施行動階段既包括對已有計劃的執(zhí)行,也包括對行38在T老師對S學生的教育案例中,T老師依照制定的4個具體行動計劃,分別加以實施。而每一個行動的采納都是經過一個時間段,都是伴隨著對S的變化的細致觀察。S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被T看在眼里,成為研究過程的具體表現,也是研究成果的真實記錄。整個過程,也持序了近一個學期的時間。T老師的第一個行動是通過重新調換學生的座位讓S減少對同學的戒備心理,能與同學正常交往。她為S安排了一位熱心、愛動、愛說話的同桌男生,通過這位男學生的一些諸如主動打招呼、經常好奇地借用文具、問學業(yè)問題等自發(fā)的、習慣的“主動交往行動”讓S與同學有機會平和、放松的接觸,并從中觀察S的變化。當看到了S同學有了和同學的主動交流、說話的行為時,T老師看到了S在與同學交流中的一絲變化,也看到了繼續(xù)開展研究的信心。在多次耐心觀察S有了主動與同學交往的一些行為后,T老師才開始著手進行研究的第二個行動。在T老師對S學生的教育案例中,T老師依照制定的4個具體行動計39T老師將第二個行動定位在縮短S與自己的心理距離。她利用課間活動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接近S。整個行動過程中,T老師感受到了S在態(tài)度、言行上的轉變:有意躲避——不再躲避——開始對話——一起游戲。這個過程,T老師都注意進行觀察記錄,從而為進一步的研究行動奠定基礎。T老師著手尋找第三個行動的具體時機與場合。她決定結合英語學習涉及到爸爸、媽媽的詞匯表達的機會,在常規(guī)的英語學習中精心設計了對S的教育活動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看似平常的英語課,成為T教師的第三個行動,也成為教師發(fā)現學生變化的重要線索。課堂上S的非同尋常的參與贏得了同學的掌聲,T老師也從S的話語和表情中看到了S內心的喜悅,看到了S正在建立起對老師、對同學的信任。這樣,下一個教育行動的時機正在出現。T老師將第二個行動定位在縮短S與自己的心理距離。她利用課間活40T老師在深入研究S學生的內心感受后,在與同伴們共同研究怎樣的行動更適合S這樣的孩子后,最終選擇了以自己與S的特殊的個別談話進行第四個行動。這是精心設計的談話觸動了S,因為T老師能夠感受到S的情緒變化,從開始的怔怔,到放聲大哭,再到低聲抽泣,最后以輕聲的話語表示了對曾經令她傷心的A老師的原諒?;蛟S孩子的內心真的也正在走過這樣的歷程,釋放出多年壓抑她的感情。T老師感到一種如釋重負般的輕松,并寄予著新的等待。
T老師的行動過程就是一個實施研究計劃的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行動研究在實施計劃中的獨特性。T老師在深入研究S學生的內心感受后,在與同伴們共同研究怎樣的41(四)評價反思沒有行動,就沒有行動研究。有了行動,就要對行動進行不斷的追問和評價??梢酝ㄟ^對行動發(fā)生過程的記錄、發(fā)現、調整等過程的回顧、總結來實施對研究的監(jiān)控和梳理。(四)評價反思沒有行動,就沒有行動研究。有了行動,就要對行動421.反思內容整個過程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對所研究的問題作結論,即分析行動研究是否完成目標;二是對整個行動研究的計劃、策略、步驟等進行分析、反思和批判,為下一個(循環(huán))計劃做準備。前者是有關行動研究目標成效的檢討;后者是有關行動研究本身作評價,如弄清楚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限制。兩方面各有不同的目標和標準,兩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為因果,不可分割。1.反思內容432.反思的基本要求(1)以研究問題為基點行動研究是始于問題解決的,因此,在反思的環(huán)節(jié)上,教師需要針對原初的問題具體地展開反思。通常的提問方式是:我是否解決了原初的問題?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原初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計劃中得到解決?(2)以研究計劃為參照結合研究計劃來反思行動或實踐,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考察原有研究計劃的合理性;二是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計劃。2.反思的基本要求44(3)以教師行動為對象在行動研究中,反思都是行動者的反思,是教師對自身行動或者實踐的反觀。這種反觀有時是描述性的,如對行動或實踐所處的教育情景的記述;有時是批判性的,如多角度對自身行動或實踐合理性的綜合剖析。(4)以改進實踐為歸宿行動研究從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開始,最終走向教師實踐的改進。即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進了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3)以教師行動為對象45(五)成果表達行動研究成果的表述,就是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或行動研究告一段落后,對行動研究的過程進行記錄、描寫、闡釋和反思。行動研究成果的寫作,既是教師參加行動研究過程中和過程后的自我總結,也是讓他人了解自己研究的方式;既是一次行動研究的過程的小結,也是新的一次行動研究的開端。根據寫作方式、寫作規(guī)范等方面的不同,寫作可分為不同的形式。而各種形式的寫作,都是表述研究成果的有力工具。(五)成果表達行動研究成果的表述,就是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或行461.研究日志研究日志也稱為“教學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師日志”,是一種教師對生活事件定期的記錄,它有意識地生動地表達了教師自己。它不是僅僅羅列生活事件清單,而是通過聚焦這些事件,讓我們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研究日志通常需要每天或幾天記錄一次,但至少也要每周記錄一次。作為行動研究成果的研究日志,記錄的是教師在行動研究過程中,所觀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釋的和所反思的內容。研究日志的主體部分應該是教師對觀察的記錄和白描,其初稿主要是教師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自由寫作。1.研究日志47研究日志常用的記錄形式包括備忘錄、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這三種記錄形式并不是在同一層面上的劃分,備忘錄很多時候可等同于一篇日志,而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通常只能作為一篇日志的部分。而且,備忘錄中也可以體現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的成分。但是,它們在記錄上的側重點,在文本的表現形式方面還是有一定差異的。研究日志具有隱私性,其中有些內容不宜直接公開。當要將研究日志出版時,對于其中涉及的隱私部分,必須征得研究對象的同意,或者作一些必要的技術處理。如女生小A、L和S等。研究日志常用的記錄形式包括備忘錄、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這482.教育敘事(1)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作為行動研究成果表達形式的教育敘事,既指教師在行動研究過程中用敘事的方法所作的某些簡短的記錄,也指教師在行動研究中采用敘事方法寫作的成形的研究成果。教師敘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行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教育敘事49以“敘事”(講故事)為特征的行動研究報告,既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實驗”研究報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經驗總結。它是敘述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故事,這個故事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敘述的故事必須是教師自己親身經歷的,即教師“參與”其中并引起了某種“改進”。教育敘事研究實質上是“質的研究”的一個分支,是質的研究方法在行動研究中的具體應用。(2)教育敘事研究案例:好花猶需細栽培以“敘事”(講故事)為特征的行動研究報告,既不同于一般的教育50(3)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基本特點: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具體而言,教育敘事研究具有如下特點:①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的內容是已經過去或正在發(fā)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對未來的展望。它所講述的內容是實際發(fā)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管想像。教育敘事研究十分重視敘事者的處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敘事者的個人生活史和個人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教育敘事研究中,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里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3)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51②教育敘事研究所報告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敘事討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寓代理銷售合同范本
- 冰淇淋套餐合同范本
- 出售文明公寓合同范本
- 中藥加工合同范本
- 公寓閣樓買賣合同范本
- cps推廣合同范本
- 農戶斗雞養(yǎng)殖合同范本
- 事業(yè)物業(yè)合同范本
- 住家阿姨用工合同范本
- 與單位停車合同范例
- 心水病的中醫(yī)護理方案
- 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審批表
- 成品油運輸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體育賽事直播服務投標管理辦法
- 高三沖刺畢業(yè)家長會課件2024-2025學年
- 【申報書】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yè)群建設項目申報書
- 《美特斯邦威公司財務現狀及其盈利能力問題探析(10000字論文)》
- 餐飲服務電子教案 學習任務4 擺臺技能(4)-西餐宴會餐臺擺臺
- 河南省公安基礎知識真題匯編1
- 2024年江蘇常州市教育基本建設與裝備管理中心招聘3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護理交接班規(guī)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