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檢測(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檢測(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檢測(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檢測(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檢測(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課后·訓練提升合格考過關檢驗一、選擇題1.唐朝時期詩人王維亦官亦隱。白居易既學煉丹,又虔誠禮佛。柳宗元公開宣揚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經歷。這反映唐朝時期()A.道教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王維亦官亦隱,白居易既學習道家的煉丹術,又虔誠禮佛,柳宗元主張援用佛學以發(fā)展儒學,體現唐朝三教合流的趨勢,D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體現道教的發(fā)展,A項錯誤;儒學出現危機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B項錯誤;唐朝儒學一直占據正統(tǒng)地位,C項錯誤。2.南朝的范縝編寫了《神滅論》反對佛教,崇佛的梁武帝頒發(fā)《敕答臣下神滅論》,發(fā)動高僧、王公朝貴六十四人與范縝辯論,但朝廷始終沒有禁止《神滅論》的發(fā)行。對此解釋合理的是()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關于《神滅論》引發(fā)的爭論和“朝廷始終沒有禁止《神滅論》的發(fā)行”,可知當時社會的思想較為自由,故選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以后,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排除B項;根據題干材料“《神滅論》反對佛教”,可知當時儒家思想與佛教未出現融合,排除C項;題干材料“梁武帝頒發(fā)《敕答臣下神滅論》,發(fā)動高僧、王公朝貴六十四人與范縝辯論”,表明政治與學術之間存在矛盾,排除D項。3.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政治家儒玄雙修,以儒學治國,以玄學自修;道教稱“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學造詣。這反映了當時()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政治家儒玄雙修,以儒學治國,以玄學自修;道教稱‘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學造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道、佛三教之間相互影響,體現了思想文化領域碰撞交融,D項正確;題干材料體現的是儒、佛、道三教的碰撞交融而不是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動搖,A項錯誤;儒家思想自漢武帝后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B項錯誤;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儒、佛、道三教的碰撞交融,佛道思想社會影響擴大不符合題干材料主旨,C項錯誤。4.唐朝詩歌內容豐富,從各個角度和側面反映現實生活,造成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是()答案:A解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唐詩的繁榮得益于封建經濟的繁榮,故選A項。5.唐朝柳宗元否定神秘的天和天人相預說,批判鬼神迷信等,具有這種思想的人還有盧藏用、劉禹錫等人。此現象產生主要是由于()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科學技術,特別是天文學成就的推動下,唐朝樸素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有了重大發(fā)展,所以柳宗元、盧藏用等人提出天人不相預,批判鬼神迷信,故C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與思想的變化沒有直接關系,故A項錯誤;儒家思想的影響與題干材料無關,故B項錯誤;三教合流是指儒學、佛教、道教的融合,與題干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6.《齊民要術》記載:“其(桑)下常劚掘種菉豆(即綠豆)、小豆。(二豆良美,潤澤益桑)?!薄扒锷翔邮鞎r……和麻子漫散之,即勞。秋冬仍留麻勿刈,為楮作暖。”這表明當時()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桑樹下面種植綠豆可以提高綠豆質量,楮、麻一起生長,麻可“為楮作暖”,表明當時生態(tài)農學觀念已經出現,C項正確;題干材料不能說明當時農業(yè)經營模式發(fā)生了改變,A項錯誤;題干材料與傳統(tǒng)經濟政策無關,B項錯誤;作物共生互利等經驗的積累,不能說明精耕細作技術取得了突破,D項錯誤。7.唐開成三年(838),日本僧人圓仁來到今南通市的國清寺。此后他走遍半個中國,研學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縣的熱情接待。這說明唐朝()答案:A解析:日本僧人來到中國研學佛法屬于中外文化交流,該僧人“受到朝廷及地方州縣的熱情接待”說明唐朝重視中外文化交流,故選A項;B、C、D三項均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8.婆羅門曲為天竺佛教舞曲,后從西域、中亞諸國傳入唐朝,經涼州(甘肅武威)都督楊敬述改制、加工,傳入長安后又經唐玄宗修改、潤色,更名為“霓裳羽衣舞”,風靡一時。這反映了()答案:D解析:霓裳羽衣舞是唐朝的宮廷樂舞,為集大成之作。該舞原為印度佛教舞曲,經西域傳入后,融合了中原地區(qū)傳統(tǒng)宮廷舞蹈的特點,形成了世人所熟知的霓裳羽衣舞。這說明唐朝時期,文化兼收并蓄,推動唐朝藝術異彩紛呈,故選D項;文化交融并不是文化趨同,故排除A項;題干材料并未提及三教合流,故排除B項;題干材料與絲綢之路無關,故排除C項。9.下圖為唐朝長沙窯出產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亞椰棗紋裝飾風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貼花壺,椰棗紋圖案中心標著一個“張”字,表明是張氏家族作坊的產品。該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朝()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唐朝長沙窯出產的瓷器”“西亞椰棗紋裝飾風格”,可知該文物產自長沙,瓷器上的西亞椰棗紋圖案體現了唐朝與西亞的貿易與交流,這件物品可以用來研究當時中國對外交通路線和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狀況,故D項正確;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制瓷業(yè)的進步,沒有體現書法繪畫和雕版印刷術的發(fā)展,故排除A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城市的發(fā)展狀況,故排除B項;根據題干材料“張氏家族作坊”,可知反映的是私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故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憶昔》材料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猍唐]杜甫《春望》(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詩分別與唐朝的什么歷史事件相關?(2)杜甫的詩對研究這些歷史事件有什么價值?(3)若要對這些歷史事件做進一步的研究,還可以尋找哪些途徑或方法?參考答案:(1)歷史事件:開元盛世;安史之亂。(2)價值:杜甫的詩是文學作品,不能作為研究這些歷史事件的直接證據;但詩歌一定程度上透露出這些事件的表現、影響等,也反映了作者對這些事件的認識。(3)途徑或方法:尋找反映這些事件的文獻資料或有關實物,相互印證。等級考素養(yǎng)提升一、選擇題1.隋唐時期出現“三教合歸儒”的趨向,儒、佛、道逐漸融合?!胺蚴ト穗m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這一觀點體現的是()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的含義是圣人雖處于廟堂之上,但其心能摒除塵世間的利害之爭,無異于在山林之中,一切任自然而行?!皬R堂”和“山林”分別是儒家建功立業(yè)和道家修身養(yǎng)性的場所,所以題干材料中的觀點體現了儒學與道教相互融合,故選D項。2.“詩仙”李白的詩狂放熾烈,想象豐富,以激情與浪漫著稱;而“詩圣”杜甫的詩則更多地表現凝重與沉郁,這主要是因為()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身士族,杜甫出身寒門答案:C解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的詩放蕩不羈,詩風飄逸、豪邁、浪漫,體現了盛唐張揚個性、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長期生活在顛沛流離和饑寒交迫中,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作,詩風凝重渾厚、沉郁頓挫,故選C項。3.我國古代出現了許多醫(yī)學名著,如《神農本草經》《唐本草》等。其中對“本草”的理解,正確的是()A.中藥主要由草木類植物組成,故稱中藥為“本草”B.“本草”是中藥的一種,廣泛流傳于我國民間C.古代醫(yī)生多來自草根階層,故稱醫(yī)生為“本草”D.古代醫(yī)生治病多草率敷衍,故稱醫(yī)生為“本草”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藥中草木類植物占多數,還包括礦物類和動物類,所以把中藥稱為“本草”,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少有的既善于繼承、又能夠兼收并蓄的朝代。人們注意到唐朝因多種文化匯聚而導致的文化昌盛情況,認為唐朝之所以朝氣蓬勃、富有生機,一是唐朝的社會和文化能條貫、折中此前數百年的遺產,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攝取其他民族甚至外來的各種文化營養(yǎng)。通過西域傳來的印度、中亞、西亞文明和通過南海傳來的南亞文明,它們對唐朝的影響則主要表現在宗教、藝術、實用器物等方面。——摘編自王小甫《邊塞內外》材料二古代東亞國家之所以向中國朝貢,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和中國發(fā)生關系,是因為各民族的國家形成比中國遲,所以有必要向中國學習其國家機構的建制及其運作。在這個時代,東亞各國與中國的交往,是以此為中心展開,并因此獲得各種文化的。中國的國家機構建制及其運作,規(guī)定于律令之中。因此,對于各國而言,重要的是學習律令,引入律令所規(guī)定的各項制度?!煲婚w博物館《天一閣文叢》材料三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詩》云:‘先人有言,詢于芻蕘。……秦二世則隱藏其身,捐隔疏賤而偏信趙高,及天下潰叛,不得聞也。梁武帝偏信朱異,而侯景舉兵向闕,竟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薄猍唐]吳兢《貞觀政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用相關史實說明“唐朝是一個少有的既善于繼承、又能夠兼收并蓄的朝代”。(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點。(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觀點。談談你對該觀點的認識。參考答案:(1)繼承:實行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推行均田制。兼收并蓄:唐朝佛教在社會上有很大發(fā)展;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石窟;唐朝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經,研習佛法。(2)特點:唐朝是當時亞洲文化和各國學習的中心;交往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