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_第1頁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_第2頁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_第3頁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_第4頁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

選題內容簡介

1.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遺址為1973年在浙江余姚發(fā)現,距今七千年前

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遺址中發(fā)現了由一排排木樁、

圓木、木板組成的干欄式建筑群、大量的稻谷遺跡、陶器、

石器及木耙、骨耙等農耕工具,也發(fā)現豬、狗、牛等家畜和

犀、象、鹿、虎、猴、獐等獸骨、大量的禽類、魚類,以及

船槳等水上交通工具,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

家之一。

河姆渡遺址出土有雙鳥朝陽紋牙雕、太陽紋碟形器、雙

鳥紋骨匕、五葉紋陶片、豬紋陶缽等令人叫絕的原始藝術品。

余姚河姆渡出土了六支船槳,距今八千年前的蕭山跨湖

橋遺址出土有獨木舟??绾蜻z址的獨木舟停放于近岸水域

的水港邊??绾虻冗z址出土的獨木舟、木漿等遺物,說明

吳越之地的先民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已造舟行船,我國東

南沿海地區(qū)是發(fā)明、行駛獨木舟最早的地區(qū)之一。

2.仰韶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以彩陶著稱,距今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

分布范圍以陜西關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為中心,東至山

東、安徽交界處,西及渭水上游、甘青地區(qū),南至漢水中、

上游,北達內蒙古河套地區(qū)。西安半坡、臨潼姜寨、河南陜

縣廟底溝、靈寶西坡、鄭州大河村等都是最著名的遺址。遺

址出土的彩陶中,有魚、鳥、蛙等紋樣,也有“人面魚紋”、

日暈紋、十二太陽紋、鷹鼎、人面彩陶瓶、船形彩陶壺等。

仰韶文化早期農耕聚落內的人們過著平等、和諧的氏族

生活。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在用壕溝圍起來的村落中,大約

100座左右的房屋被分成五組大的群落,可視為五個大家族,

由這五組房屋圍出一個約1400多平方米的廣場,構成一個

共同活動的空間,各組房屋的門均朝向中央廣場,形成一個

典型的圓形向心布局。他們既從事農業(yè),也兼營狩獵、采集

和陶器的制作,整個聚落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內部大小血緣

集體之間以及個人之間,關系平等和睦。

3.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發(fā)現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鎮(zhèn),約距

今5300-4250年。良渚文化的陶器為黑皮灰陶,其經濟形態(tài)

是水稻農業(yè),在竹木制作、養(yǎng)蠶、絲織、麻織等方面也都很

出色。良渚文化發(fā)現了大量的玉器,其制作之精美、數量之

多、種類之復雜為中國史前所有文化遺址之冠。往往一個墓

地發(fā)掘的玉器有數千件,種類有玉琮、玉璧、玉鉞、玉冠狀

形等器。在這些玉器上刻有神人獸面像,雕刻制作精美,有

神秘的宗教情懷。

良渚文化的貴族墓地是祭壇和墓地復合體,如浙江余杭

的反山墓地、瑤山墓地。近年,在良渚文化的余杭莫角山遺

址發(fā)現面積達290萬平方米的城址。良渚文化已進入早期國

家文明。

4.陶寺文化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襄汾縣陶寺村南。根據古史傳說,包

括陶寺在內的臨汾盆地是帝堯陶唐氏的居地。陶寺遺址作為

都邑而存在的年代約為距今4300-4000年,這一年代范圍在

夏代之前,屬于堯舜時期。所以,陶寺遺址很有可能是帝堯

陶唐氏的都城。

陶寺城址的規(guī)模比較大,早期城址的面積約56萬平方

米,中期城址的面積為289萬平方米。在陶寺城內,發(fā)現有

宮殿建筑,有貴族居住區(qū),有倉儲區(qū),還有用作觀象授時的

大型天文建筑。在出土的各種遺物中,有彩繪的龍紋陶盤;

在陶器上還發(fā)現兩個朱書的文字;還出土了許多玉、石制作

的琮、璧、鉞、諼、環(huán)等。這些都是重要禮器,其墓主人有

可能是握有祭祀和軍事大權的邦君之類人物。在陶寺還發(fā)現

了一件紅銅鑄造的銅鈴和紅銅環(huán),證明當時已出現了金屬冶

鑄業(yè)。陶寺墓地發(fā)現的一千多座墓葬,可劃分為大型墓、中

型墓和小型墓三大類七八種等級階梯,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級

結構和階級關系。陶寺遺址是中國早期邦國文明的代表。

5.堯舜禪讓

在夏代之前的堯舜時期,各地已產生邦國,并出現邦國

聯盟。堯、舜、禹最初都是各自邦國之君,也先后擔任過中

原地區(qū)邦國聯盟的盟主。堯舜禹禪讓傳說,描述了盟主職位

在邦國聯盟內轉移和交接的情形。據《尚書?堯典》等記載,

堯在年老的時候,讓邦國聯盟內的諸族邦推舉繼承人,大家

一致推舉舜,說舜面對父親愚頑、繼母兇狠、異母弟弟傲慢

逞強,卻能以自己的孝行感動全家并和睦相處。經過各方面

的考察,堯認為舜足以授天下,于是決定讓位于舜。舜正式

繼位前,曾把權力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之南。

然而天下諸邦和民眾卻不信任丹朱,而擁戴舜,舜繼位。

舜是有虞氏之人,被稱虞舜。虞舜由東方遷徙到了今晉

西南的永濟一帶,所以舜又被稱為“冀州之人”。舜執(zhí)掌了

邦國聯盟后,對中原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做出

了很大的貢獻。舜年老的時候,決定將權位讓給禹,禹在正

式繼位前謙讓,提出把權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自己避居于

陽城,但是諸邦依然擁戴禹,禹繼位。

6.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傳說家喻戶曉。其傳說中既有神話的成分,

也有史實素材。如《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說“上古

龍門未開,呂梁未發(fā),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禹在治理洪

水時,“鑿龍門,辟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尸

子》說:“河精”曾“授禹《河圖》”,禹是按照河神贈送

的治水地圖來治理洪水,均屬于神話。相傳禹吸取父親鰥治

水失敗的教訓,用疏通河道、開導川流來取代圍堵的方法,

治理洪水,獲得了成功,當有史實依據?!坝砣⑼可绞吓?/p>

為妻,禹為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佳話。

禹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在族邦聯盟中建立了極大的威

信?!蹲髠鳌钒Ч吣暧涊d:“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

萬國”。

7.夏都二里頭

夏代是我國第一個多元一體的統(tǒng)一王朝,在河南偃師縣

二里頭村發(fā)現的二里頭遺址,許多考古學家認為是夏代晚期

的王都。二里頭遺址規(guī)模宏大,面積達3平方公里以上。在

二里頭的宮殿建筑群中,一號宮殿最為壯觀。由主殿、庭院、

廊虎環(huán)繞的圍墻所組成。整個建筑氣勢宏偉,巍巍壯觀,象

征著權力、地位和威嚴。

青銅器是夏商周三代重要的文明特征。二里頭遺址出土

的青銅器,有鼎、爵、肆、秀等禮器;鉞、戈、戚、鎂等兵

器;銬、鑿、鉆、錐、刀等工具;另外還有各種鑲嵌綠松石

的銅牌和銅鈴等。禮器反映等級身份,兵器顯示出戰(zhàn)爭,這

些都體現了當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

三年)的社會價值取向。

在二里頭還出土了各種玉禮器,如玉鉞、玉璋、玉戈、

玉刀、玉戚、玉圭等。這些玉器制作得頗為精美。在一個貴

族墓中出土的用綠松石片粘嵌的大型龍形器,是中國早期龍

形象文物中珍貴的精品。作為禮樂之邦的中國,玉器和玉禮

器也是其禮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8.商湯崛起

成湯開創(chuàng)了商王朝。在夏朝末年,商已成為東部的一個

強大的邦國。當時商湯征服了夏朝許多從屬國,如《詩經?商

頌?長發(fā)》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就是說,商湯首

先征伐韋國和顧國,然后又征伐了昆吾和夏。《孟子?滕文

公下》說“湯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史

記?殷本紀》記載:“當是時,夏桀為虐政荒淫,而諸侯昆

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

遂伐桀?!庇终f:“湯既勝夏”,“于是諸侯畢服,湯乃踐

天子位,平定海內?!边@是說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滅夏而

建立商朝后,國力強盛,取代夏王而成為“天下共主”。

9.甲骨文

甲骨文是占卜時刻在龜甲、獸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

上的文字,1899年王懿榮從中藥的“龍骨”中發(fā)現,1928

年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河南安陽殷

墟首次發(fā)掘,至今共發(fā)掘甲骨文十五萬多片,共有單字四千

多個。從文字結構上看,甲骨文已基本具備漢字構成的條件,

即所謂“六書”,其中最多的是象形、會意、形聲、假借四

種。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系統(tǒng)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發(fā)現以前,殷商史差不多停留在傳說階段,殷墟

甲骨文的發(fā)現,使得一大批商代的真實史料呈現在學人的面

前,地下出土的文字資料與地上傳世的文獻資料相互印證,

使得人們對商代歷史文明的認識與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以

及商代考古發(fā)掘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10.青銅文明

中國夏、商、周三代文明也稱為青銅文明。在夏代的二

里頭文化中有青銅的爵、瞿、鼎等,商周時期為青銅器的鼎

盛時期,春秋戰(zhàn)國的青銅器也很發(fā)達,秦漢時期青銅器進入

尾聲。

商代青銅器上已鑄有銘文,多數是族徽銘文或祭祀對象

名稱,也有一些記事內容。商代青銅器厚重莊嚴,如著名的

“后母戊”大鼎,高137厘米,長110厘米,寬77厘米,

重達875公斤,造型雄偉渾厚,花紋富麗堂皇,鑄造工藝講

究,是用作祭祀的重器。也有許多青銅器采取了動物造型,

如湖南醴陵出土的一件商代銅象尊,以象鼻為注酒口,以敦

實有力的四足為支撐。象的全身布滿獸紋、夔龍、鳳鳥、猛

虎等圖像,襯托以云雷紋,是一件青銅藝術杰作。

西周青銅器除了繼承商代的技術和藝術外,更以青銅器

銘文的宏篇巨制而著稱于世,許多銅器銘文多達三四百字,

最長的《毛公鼎》銘文達497字。西周青銅器銘文記錄的內

容有:分封授土、獎賞大臣、征伐獻俘、職官任命、訴訟刑

罰、地域疆界、饋贈交易等,是研究西周歷史文化不可或缺

的重要資料。

11.武丁強盛

商王武丁被稱為殷高宗,代表商朝晚期的鼎盛時期。武

丁少年時父親曾讓他到民間生活,體驗疾苦。即位后他又將

出身微賤、曾做過筑城之夫的傅說破格提拔為相。在傅說的

輔佐下,武丁修政行德,國力迅速強盛,各諸侯邦國俱賓服。

武丁隨之對外擴張,東征西伐,《詩經?商頌?殷武》“撻

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說商王武丁征

伐南方荊楚之地的情形。甲骨文中有大量武丁時期戰(zhàn)爭卜

辭,其中既有武丁率將出征的記錄,也有武丁命將出征的記

錄。甲骨文還記錄武丁的配偶婦好將軍,曾親自多次帶兵出

征。1976年在安陽殷墟宮殿區(qū)發(fā)掘的婦好墓,出土青銅器、

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料的隨葬品1928件,其中

青銅器達468件,有“婦好”銘文的就有上百件。婦好墓中,

銅鵑尊、偶方彝、三聯蹴、大銅鉞、象牙杯等造型別致,制

作精美,代表商代文明發(fā)達的水平。武丁在位長達59年,

擴張了商朝的疆域,東到海濱,西到陜西,南至鄂贛,北達

遼寧,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12.文王興周

周文王姬昌在位51年,號稱“西伯”,即西方諸侯之

長。商朝末年,位于西部的周邦國,在姬昌即位后,一方面

積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增強經濟實力;另一方面禮賢下士,廣

羅人才?!妒酚?齊太公世家》說文王拓展了邦國的領地,

征伐崇國、密須、犬夷,在豐修建都邑?!睹献?梁惠王》

等篇說文王行仁政,治理岐山之地的周原,農民納九分之一

的租稅,大小官都有分地,子孫繼承,作為公祿;商賈往來,

關市不收稅,水澤里捕魚不禁止,一人犯罪,妻子不連坐。

周邊遠近邦國、部落紛紛歸附于周。為周人滅商奠定了良好

的基礎,在西周青銅器銘文和周的文獻中,文王享有崇高的

地位。

《史記?周本紀》記載,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說:“,西

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于帝?!奂q乃囚西伯于

姜里?!鄙⒁松热擞糜嬛\向紂王賄賂,使文王免于危難,

被釋放歸回周原。文王被囚于姜里時,曾演周易。司馬遷在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昔西伯(文王)拘菱里,演

《周易》?!?/p>

13.武王伐紂

商朝末年的商紂王沉醉于安逸享樂,荒淫昏暴,"重刑

辟”“厚賦稅”,大失民心,并且在對外征伐東夷的戰(zhàn)爭中,

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在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曾東進至孟津

(今河南孟津縣東),試圖伐紂,諸侯不期而會者多至800

個。但武王審時度勢,認為時機仍未成熟,令退兵。直到商

紂王殺賢臣比干、囚箕子,陷于徹底孤立的時候,武王認為

時機已到,于武王十一年元月,率領戎車(主力戰(zhàn)車)三百、

虎賁(沖鋒兵)三千、士卒四萬五千人,又聯合各友邦軍隊,

出發(fā)東征。二月間,周和各路諸侯聯軍從孟津渡過黃河,到

達商郊牧野的朝歌(今河南淇縣),二月甲子日的早晨,舉

行誓師大會,武王歷數紂的罪狀,申明伐紂是代天行罰、救

民于水火,同時勉勵友邦冢君和周師官兵,英勇殺敵。誓師

完畢,周軍向紂王的大軍發(fā)起攻擊。紂發(fā)兵七十萬迎敵,兵

力人數占絕對優(yōu)勢。然而紂的軍隊倒戈反攻,商王朝七十萬

大軍頃刻瓦解,紂王大敗,逃奔鹿臺自焚而死。牧野之戰(zhàn),

只用一天時間即告勝利。

14.周初諸侯大分封

周滅商而建立周王朝后,采取了分封制來作為統(tǒng)治廣大

地區(qū)的方式。最初的分封,在武王滅商后開始,大規(guī)模地分

封諸侯是在周公當政和成康時期?!盾髯?儒效篇》說:“周

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說周初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四

十人"。姬姓諸侯多是文王、武王、周公的后裔。異姓諸侯

有周人的親戚,有歸附周朝的方國乃至部落首領。西周時期

最重要的封國有:封姜太公于齊,都營邱;封周公于魯,都

奄,周公派長子伯禽就國;封武王的弟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

封成王的弟弟叔虞于晉,都唐;封召公于燕,都薊;封商紂

的哥哥微子啟于宋,都商丘,等等。這些分封的諸侯國對于

周王室有義務按期納貢朝覲,并出兵助周天子征伐?!兑葜?/p>

書?王會解》記載了在洛陽建成東都“成周”后舉行王會諸

侯的儀式,記錄了西周王朝諸多周邊民族前來成周朝見周天

子的盛況。

15.周公德治

周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滅商之前,周公輔相武王。武王滅商后兩年便因病而亡,

成王年幼,周公代成王攝政當國,管叔、蔡叔、霍叔對周公

攝政不滿,他們勾結武庚,并聯合東方夷族勢力,發(fā)動叛亂。

周公親率大軍進行東征,歷時三年,平定了三監(jiān)之亂,征服

了殷商在東方的殘余勢力奄、蒲姑、徐夷等十七國。

東征后,周公秉承武王遺志,在洛河北岸營建了洛邑,

作為周朝在東方的政治、軍事重鎮(zhèn)。與之同時,周公將國政

移交成王。此后,周公兢兢業(yè)業(yè)盡到輔佐之責,直至病逝。

周公對于中華文明貢獻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制禮作樂,

施行德政。周公吸取商滅亡的教訓,以敬德保民,施行德政

作為安邦治國的國策。“德”為周公政治理論的核心。周公

還對古禮進行加工和改造,將禮納入了道德范疇。周公制禮

作樂奠定了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道德文明的基礎。

16.《周易》占筮

《周易》是卜筮之書,以八卦為基礎。八卦和筮法起源

很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甲骨卜辭中發(fā)現有數字組成的

八卦符號。司馬遷《史記》說“文王拘而演《周易》”,即

周文王在被商紂王囚禁在菱里期間將《周易》八卦進行演化、

完善,由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F在的研究多認為《周易》

是在商周之際經多人之手和長期整理而成。

《周易》分成“經”、“傳”兩部分,“經”是六十四

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它用“一”和“一”兩個基本符號

代表陽和陰,分別稱為陽爻和陰爻,把“一”和“--”疊列

三層,可以形成八種組合形式,即八卦。八卦每一卦代表一

基本事物,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

為火,艮為山,兌為澤。用八卦的卦象兩兩重疊可組成六十

四卦?!皞鳌钡牟糠质俏髦苤蟮娜藢Α吨芤住返年U釋,編

成《文言》、《系辭》、《說卦》等十篇,稱為《易傳》。

宋代以前的人認為《易傳》為孔子所作,北宋以來有學者懷

疑此說。近代以來,許多學者主張《易傳》是戰(zhàn)國時人總結

了前人對《周易》的闡釋而編成。

《周易》是我國上古時代哲學思想的結晶,它演示了天

與人、自然與社會的玄妙關系,對先秦諸子思想的形成影響

極大,是中國古代辯證思想的濫觴和淵藪。

17.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力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稱霸者,即位第七年(公元

前679年)開始稱霸,在中原稱霸三十余年。

齊桓公稱霸任用管仲為相?!妒酚?管晏列傳》說齊桓

稱霸,“管仲之謀也”。齊桓公依靠管仲,整頓國政,在相

之下設立五官分司管理中央行政機構,建立了以君主為最高

管理者的國家管理系統(tǒng)。分全國為二十一鄉(xiāng),其中工商六鄉(xiāng),

士十五鄉(xiāng),在行政組織中層層建立軍事組織。在經濟方面,

管仲廢除公田制,改為按土地的肥瘠,定賦稅的輕重。齊國

有山有海,管仲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又鑄錢調劑物

價貴賤,數年之間,國富兵強。

齊桓公稱霸后打出“尊王攘夷”旗號,利用周室的正統(tǒng)

地位,團結諸侯,以對抗經常威脅中原的楚和北狄?;腹?/p>

霸主,曾救邢救衛(wèi)救北燕,阻止戎狄的侵擾。百余年后,孔

子說:“沒有管仲,我們大概要披著頭發(fā),穿左衽衣,受異

族的統(tǒng)治了",又說:“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

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齊桓公

死后,齊國發(fā)生君位爭奪內亂,霸權移至晉國。

18.戰(zhàn)國爭雄

戰(zhàn)國時七國爭雄,首先是魏齊爭霸。魏國在魏文侯時任

命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最先強盛起來。齊、秦經過變

法后也強大起來,不甘心魏國成為霸主。趙國也不甘受魏的

控制,趙與齊結盟,于公元前354年進攻魏的屬國衛(wèi)國。魏

派大將龐涓率兵伐趙,攻下了趙的首都邯鄲。趙向齊求援,

齊國派田忌、孫臏率兵救趙。孫臏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

解救了趙國之圍。公元前342年,魏大舉伐韓,韓國向齊國

求援。齊國又派田忌、孫臏領兵救韓。馬陵一戰(zhàn),魏軍全軍

覆沒,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接著韓、齊、楚、秦又四

面來攻,魏一再失利,向齊表示臣服。

魏國衰弱,秦國趁機東進,出現秦、齊兩大強國對峙的

局面。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與齊渭王相約共同稱帝,一

為西帝,一為東帝。燕國大將樂毅聯合秦、楚、韓、趙、魏

等大舉伐齊,攻占齊國70余城池,齊國元氣大傷。齊、秦

東西對峙的局面也告結束。此后,楚、韓、魏、燕、齊先后

衰落。趙與秦的長平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40萬趙軍俘虜被秦軍活埋,

趙走向衰落。秦國開始走向統(tǒng)一六國之路。

19.商鞅變法

商鞅,衛(wèi)國人,原名叫公孫鞅,后秦孝公封他于商(今

陜西商縣),故又稱商鞅。商鞅先是投奔魏國,在魏國得不

到重用,就到了秦國。秦孝公與商鞅交談后大喜,重用商鞅

進行變法。

公元前359年,商鞅第一次變法,提出:一、獎勵軍功,

打擊世卿世祿制。二、重編戶籍,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

互監(jiān)督。三、獎勵耕織。商鞅新法實施10年,取得顯著成

績,秦國日益富強。

公元前350年,秦都從雍遷至咸陽,商鞅開始了第二次

變法。一、推行縣制。二、廢井田,獎勵墾荒,承認土地私

有,按土地多少納稅。三、統(tǒng)一度量衡。四、參照李悝《法

經》制訂了秦國的法律,公布于全國實行。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亡,太子繼位為秦惠王。公子虔

等人誣告商鞅“欲反”,商鞅被迫逃亡,最后在自己的封邑

抵抗失敗,被處以車裂之刑。因商鞅變法早已深入人心,所

以“商鞅雖死,秦法未敗”。商鞅的主張在商鞅死后,仍得

以貫徹實行。秦國成為當時先進的富強國家,進而走向兼并

六國、推行秦制、建立封建帝國的道路。

20.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是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的一種軍事變革。趙

國居北方,與東胡、林胡、婁煩、匈奴等游牧民族相鄰。這

些“胡人”,善于騎馬射箭,具有極強的靈活機動能力。為

此,趙武靈王決心推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當時中原

各國以車戰(zhàn)和步兵為主,甲士身著寬袍大袖,披著笨重的鎧

甲,山地作戰(zhàn)很不便。但是,趙武靈王提出“胡服騎射”時,

遭到公族中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趙武靈王和他們反復辯

論,并帶頭穿胡服,習騎射。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措施:一,把原來寬袍大

袖的服裝,改為胡人那種短裝緊身服飾,束皮帶,穿皮靴,

以適應馬上訓練、作戰(zhàn)。二,組建騎兵,招募騎兵騎射;三,

興建“騎邑”,在趙國境內建設專門訓練騎兵的軍事據點。

胡服騎射大大提升了趙國的軍力,很快趙國首先滅中山

國,然后南抑魏、齊,北逐三胡,“辟地千里”。趙武靈王

“胡服騎射”,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部隊的優(yōu)越性,對中原國

家軍隊的發(fā)展影響極大,從此,各國逐漸以步騎兵成為軍隊

主力而替代了車兵,“胡服騎射”成為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

軍事變革。

21.孔子講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魯國限邑(今山東曲阜)

人,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

派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幼年時,家境貧困,曾做過魯國季氏家看管倉庫的

“委吏”等。孔子30歲以后開始收徒講學,50歲左右參政,

最高做到了魯國司寇(最高司法長官)。

55歲時受排擠,于是率弟子周游列國14年,68歲返回

魯國,專心從事文化教育事業(yè),73歲去世。

孔子以講學為業(yè),是最早創(chuàng)立私學的人之一??鬃诱惺?/p>

學生,不問出身,不分長幼,不論貧富,主張“有教無類”。

傳說他收過3000弟子,其中有“賢人七十二”??组T主張

“學而優(yōu)則仕”??鬃拥慕虒W內容有“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四課。

孔子教學也治學。他晚年從流傳的大量典籍中,篩選、

編輯、整理了《詩》、《書》、《禮》、《樂》、《易》、

《春秋》六部書,稱為“六藝”,漢代稱之為“六經”,這

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鬃拥乃枷胭Y料主要保存在《論

語》中,《論語》是弟子對孔子言行的一本記錄。

22.老子與《道德經》

老子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妒酚?老子

韓非列傳》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

名耳,字聃?!边€說《老子》(即《道德經》)是老子路過

函谷關時,守關的關令尹喜知道他即將隱去,請他寫下的。

在僅有5000字的《老子》中,闡述了一個較完整的思

想體系。在自然觀上,老子以“道”為世界的本原,認為道

產生天地萬物。在認識論上,老子首倡自覺主義的認識論方

法,認為應該用自覺來體驗、認識這個世界。老子對中國古

代哲學最大的貢獻是他提出了辯證法思想。他指出一切事物

都是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可以相互轉化的,諸如“有無相

望,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等。

老子反對統(tǒng)治者的苛暴,主張以“無為”治國;提出“民

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還揭露老子是中國古代最有

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妒酚?老子韓非列傳》說:“老子者,

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边€說《老子》

(即《道德經》)是老子路過函谷關時,守關的關令尹喜知

道他即將隱去,請他寫下的。在僅有5000字的《老子》中,

闡述了一個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在自然觀上,老子以“道”

為世界的本原,認為道產生天地萬物。在認識論上,老子首

倡自覺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認為應該用自覺來體驗、認識這

個世界。老子對中國古代哲學最大的貢獻是他提出了辯證法

思想。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可以相互

轉化的,諸如“有無相望,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等。

老子反對統(tǒng)治者的苛暴,主張以“無為”治國;提出“民

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還揭露了統(tǒng)治制度的道德虛

偽性和欺騙性。老子推崇保守落后的“小國寡民”社會理想;

主張“無知無欲”,“結繩記事”;向往“鄰國相望,雞犬

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生活。

23.莊子《逍遙游》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

做過蒙地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楚威王曾派使

者帶著貴重禮物聘他做宰相,莊子說:“我寧游戲污讀之中

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莊子生

活貧窮,曾穿著帶補丁的粗布衣,用帶子系著破鞋去見魏王。

晚年他曾靠打草鞋謀生,過著一介貧窮知識分子的生活,“著

書十余萬言”。現存《莊子》一書共33篇,一般認為內篇7

篇為莊子所著,外篇、雜篇都是摻雜有其門人及后人的作品。

莊子將老子的“道”加以進一步的發(fā)展,強調人與自然

合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洞察了人

生的苦難,提出“逍遙”作為人生追求的境界,他在《逍遙

游》中舉例說,北海有一種叫鯉的魚,非常巨大,有幾千里

長,它化而為鳥叫鵬,鵬的背也不知有幾千里。鵬飛動的時

候“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大鵬是乘著六月

大風而飛向“南冥”天池的,可是,大鵬的高飛還要借助于

長翼和大風,而他認為真正的逍遙則是:順著自然的規(guī)律,

把握著六氣的變化,以游于無窮的境界!

24.墨子與《墨經》

墨子,名翟,是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記錄墨子

思想的《墨子》也稱為《墨經》,由其門人整理而成。墨子

開創(chuàng)的思想體系有十大內容:“兼愛”、“非攻”、“尚賢”、

“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非命”、“天

志”、“明鬼”。其中“兼愛”是墨子學說的核心?!凹鎼邸?/p>

就是愛一切人,視人如己。要“兼愛”,就要反對戰(zhàn)爭,即

“非攻”。“尚賢”要求國君不分等級、不論出身,舉賢任

能?!吧型笔窃谏匈t的前提下要求人們與上面保持一致。

“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是反對貴族的奢侈腐化,提

倡節(jié)儉,反對厚葬。墨子認為音樂、舞蹈都屬于奢侈享樂的

東西,所以主張“非樂”?!胺敲笔欠磳γㄕ摚J為“官

無常貴,民無終賤”。但他又主張“尊天”,認為天是有意

志的,天能賞善罰惡,主張順從“天志”。同時還認為鬼神

是存在的,主張“事鬼”。

墨家在邏輯學、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方面也很有建樹。

25.孟子論政

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人。儒家代

表人物,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傳世有《孟子》。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性善”論,他認為“惻隱之心”、

“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原本人人都

有,這是天生的仁、義、禮、智的根苗。孟子提出實行“仁

政”的學說。他主張國君要“推恩”,把本性中的“善”加

以推廣,就是“仁”。他認為推行“仁政”,就得使民有恒

產?!懊裰疄榈酪?,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

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恒產”是長期占有的財

產;“恒心”是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與行為標準。這就要求國君

為民制產,讓民有自己的田地,所謂“五畝之宅”、“百畝

之田”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百姓之“恒產”。孟子還提出“民

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思想;提出“舍生而取義”

的價值觀念;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的道德標準。

26.稷下學宮

與百家爭鳴

“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的稷門附近。戰(zhàn)國時,齊國君主

在此設立學宮,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為“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各個學派,主要的

有儒、道、墨、法、名、陰陽、縱橫、黃老等學派,高潮時

期稷下先生與學生多達一千余人,可考者就有淳于髡、孟子、

田駢、慎到、環(huán)淵、荀子、魯仲連、鄒衍等19人。李斯、

韓非、公孫龍、屈原等也曾來稷下游說或進行學術訪問。荀

子曾經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凡到稷下

學宮的文人學者,無論其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

以及國別、年齡、資歷等如何,都可自由發(fā)表學術見解。各

家各派所探討的問題十分廣泛,有王霸之辯、義利之辯、天

人之學、人性之論、世界本原、名實之辯、陰陽五行之說等

等。當時齊國統(tǒng)治者采取了十分優(yōu)禮的態(tài)度,封了不少著名

學者為“上大夫”,使他們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yǎng),允許他

們“不治而議論”。齊國的稷下學宮是當時百家爭鳴的縮影。

27.法家韓非

韓非,戰(zhàn)國末年人,是韓國的貴族,與李斯同是荀子的

學生,講究法家之學。曾多次上書勸諫韓安王采用富國強兵

的辦法,沒有被采納,于是退而著書立說。

其學說傳到秦國,秦王政(即秦始皇)正準備統(tǒng)一天下,

讀到韓非所著《孤憤》、《五蠹》等篇,極為贊賞,說:“嗟

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于是起兵伐韓,迫

韓交出韓非。公元前233年韓非到秦,秦王政大喜,與韓非

日夜交談。然而,韓非的到來引起李斯的妒忌,他進讒言陷

害韓非,韓非被下獄,李斯送毒藥迫使韓非自殺。韓非雖死,

但他的思想受到秦始皇、李斯、秦二世的遵循,成為秦王朝

的指導思想。

韓非提出了一整套法、術、勢相結合的君主專制理論。

他認為法律是處理政事的唯一準繩,術即權術是君主駕馭和

控制臣民的手段,勢即權威是“人主之筋力也”,是實施法

和術的前提。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三者須結合使用。

28.《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至春秋

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通稱為“詩三百篇”,是我國

詩歌的起點和源頭。《詩經》原稱為《詩》,后經孔子修訂

后成為儒家的經典,故稱為《詩經》?!对娊洝酚伞讹L》、

《雅》、《頌》三部分組成。《風》又稱《國風》,即十五

國風,保存有大量民歌,是《詩經》的精華?!堆拧贩帧缎?/p>

雅》和《大雅》,多是貴族歌頌帝王功績的作品?!俄灐贩?/p>

《周頌》、《魯頌》、《商頌》,內容是祭祀或大朝會時用

于歌功頌德的頌歌。

《詩經》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前人歸納為“賦、

比、興”的表現手法?!百x”即鋪陳直敘,“比”即比喻,

“興”即起興,即先說其他的事物、景象來引出自己所要歌

頌的事情?!对娊洝吩诖呵飼r代就有極大的影響,公卿大夫

往往在政治、外交場合引用《詩經》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

觀點、看法或情志,《詩經》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29.屈原與《離騷》

屈原,名平,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其作品有《離騷》、

《天問》、《九歌》、《九章》等。屈原出身于楚國貴族,

生活在楚懷王時期。開始時受到楚懷王信任重用,擔任左徒

的高官,掌管出納號令,參與楚國內政外交。他主張通過制

定新法令來改革楚國的政治,聯合齊國抵抗秦國。他要求“舉

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偏邪)”(《離騷》),就是

要選拔賢能擔任官吏,按照法令的準則來辦事。結果他遭到

子蘭(楚懷王幼子)、鄭袖(楚懷王寵姬)和上官大夫等貴

族的迫害。楚懷王聽信讒言,免除他的官職,并把他放逐。

頃襄王繼位后,他又再度被放逐。等到楚被秦攻破,國都郢

失守,屈原見國破家亡、生靈涂炭,絕望已極,投汨羅江自

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

情詩。全詩二千四百多字。詩人從自己的身世、品德寫起,

表現了他追求崇高理想的堅貞意志和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

也揭露了楚國政治的腐敗和黑暗勢力的猖狂。屈原的詩篇,

繼承了《詩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開拓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

創(chuàng)作道路,對我國文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30.《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孫武,字長卿,生于

春秋末期齊國田氏家族。他從齊國出走到了吳國,覲見吳王

闔閭,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后,贊不絕口,拜孫武

為將,“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

《孫子兵法》具有辯證法思想特征,將軍事問題作為一

個整體來看待,注意把握事物轉化上的“節(jié)”與“度”,善

于透過現象而抓住本質,反對消極被動,強調發(fā)揮人的主觀

能動性。整篇《孫子兵法》都是講如何克敵制勝的方法和手

段,講各種各樣的謀略。

《孫子兵法》以其偉大而深刻的思想、豐贍詳備的內容,

而為其他兵家著述所難以企及,對中國歷代軍事理論的形成

和發(fā)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百代談兵之祖,千古武學

之宗。

31.李冰與都江堰

都江堰著名的水利工程,由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和兒子

二郎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筑在岷江流經四川灌縣西

邊。岷江發(fā)源于四川西北部,在灌縣以下,經常泛濫成災,

洪水過后,又出現旱災。公元前250年,李冰父子最初治理

岷江時,先是在岷江東岸、灌縣西邊的玉壘山鑿開一個缺口,

引江水灌溉田地,這個缺口被稱為“寶瓶口”,玉壘山分離

出來的石堆叫“離堆”。寶瓶口的地勢較高,引進的江水流

量不大,分洪灌溉的作用不大。于是李冰父子率人在岷江的

江心筑起堤堰把江水一分為二,分成內江、外江兩股,又用

類似于柵欄的、可活動的將槎把兩股水攔住。漲水時把兩邊

的梢槎都打開以泄洪,干旱時把外江的檔槎欄起,使內江的

水位高漲,引入寶瓶口以灌溉耕田。都江堰不僅徹底解決了

岷江的水患,而且使成都平原的300多萬畝耕田成為旱澇保

收的良田,使成都平原成為著名的“天府之國”。都江堰使

水流平穩(wěn),促進了航運的發(fā)展。都江堰把水害改變成水利的

功效,至今仍發(fā)揮著作用,李冰父子也因為“為官一任,造

福一方”而流芳千古。

32.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意義:一是通過統(tǒng)一六國的兼并

戰(zhàn)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

朝;二是統(tǒng)一南嶺,統(tǒng)一西南夷,征伐匈奴;三是廢除分封

制,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四是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

文字,實行“車同軌”、“書同文”。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開始親政,他重用李斯、

尉繚一文一武,籌劃統(tǒng)一六國的行動。在歷時10年的統(tǒng)一

戰(zhàn)爭中,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公元前225年秦滅魏;公元

前224年秦滅楚;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又滅燕;公元前221

年秦滅齊。

秦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君人

縣二級地方行政體制??たh制的推行,奠定了多民族統(tǒng)一國

家的基礎。

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后即進行了文字的統(tǒng)一和規(guī)范化,宣

布以秦小篆為統(tǒng)一書體。篆書通行的同時,又創(chuàng)造出一種比

小篆更加簡便的新書體,即“隸書”。秦始皇派程邈對隸書

進行整理,在全國推行。同時,秦始皇還統(tǒng)一了貨幣和度量

衡。

33.大澤聚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秦朝廷征發(fā)閭左貧

民屯戍漁陽(今北京密云),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被

征發(fā)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新縣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境)為

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據秦朝法律,“失期當斬"

擔任屯長的陳勝與吳廣商議,認為逃亡是死,起義也是死,

不如拼死奪取政權。他們還認為“天下苦秦久矣”,若乘此

時起義,天下“宜多應者”。于是陳勝吳廣殺死兩名押送的

秦尉,舉行反秦起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先后

攻占了大澤鄉(xiāng)、新縣,隊伍迅速擴大,到攻下楚的故都陳(今

河南淮陽)時,已有兵車六七百乘,騎兵千余,戰(zhàn)士數萬人。

此時,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陳勝稱王后,派吳廣率主力軍進攻滎陽,另派起義軍南

取九江,東南取廣陵,西南取南陽,北取魏地;還以周文為

將軍,率軍進攻關中。周文被章邯擊敗后自殺,吳廣被部將

殺害,陳勝在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為其車夫莊賈殺

害。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失敗。

34.楚漢相爭

陳勝起義后,項羽、劉邦等起兵響應。巨鹿一戰(zhàn),項羽

消滅了秦王朝賴以存在的軍隊主力。而劉邦先于項羽到達關

中,接受了秦子嬰的投降,秦朝滅亡。接著項羽率大軍入關

中。劉邦以卑辭屈服的姿態(tài)逃過“鴻門宴”之劫。項羽自封

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項羽共分封18

個王。

不久,田榮自稱齊王,與彭越聯合起兵反楚。劉邦聽從

韓信之計,暗度陳倉,占領關中,并乘項羽攻打齊王田榮之

機,率兵攻占項羽都會彭城。項羽急率3萬精兵回師,劉邦

戰(zhàn)敗,退守滎陽。劉邦一面派人與項羽和談,以圖緩兵;一

面用反間計,使項羽謀臣范增離開了項羽。彭越在梁地襲擊

楚軍,斷楚糧道;大將韓信攻下齊、燕,從東方威脅楚軍;

劉邦又南聯九江王英布,項羽勢力由強轉弱。公元前203年,

項羽向漢求和,約定以鴻溝為界,雙方罷兵。項羽引兵東歸。

劉邦發(fā)兵追擊,圍項羽于垓下,項羽潰敗后突圍至烏江自殺。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即皇帝位于定陶附近的氾水之南,

國號漢,五月遷都于長安,建立了漢王朝。

35.《大風歌》

《大風歌》乃劉邦所作。公元前203年12月,劉邦與

項羽垓下(今安徽固鎮(zhèn)界)之戰(zhàn),項羽自殺于烏江(今安徽

和縣東北)。在楚漢戰(zhàn)爭的過程中,劉邦為了戰(zhàn)勝項羽,聽

從張良、陳平等人的建議,分封韓信、英布、彭越等人為王,

以換取他們對劉邦的支持。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后,劉

邦即開始消滅這些異姓王。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七月,

淮南王英布謀反,十月,劉邦擊敗英布,還師經過故鄉(xiāng)沛縣

(今屬江蘇),召集故鄉(xiāng)父老兄弟同飲,酒酣時,高祖擊筑

而歌《大風》:“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

得猛士兮守四方!”歌詞以楚歌的形式,表達了成就天下霸

業(yè)、衣錦還鄉(xiāng)以及求賢納士的迫切心情,氣勢宏偉,千古流

傳。

36.文景之治

漢代在文帝和景帝時,推行漢初輕徭薄賦、獎勵生產、

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文帝多次下詔勸課農桑,鼓勵農民發(fā)展

生產。同時減輕稅率,下詔減免田稅。刑罰中廢除了“誹謗

妖言”法、“收孥相坐法”,廢除肉刑。文帝廣求人才,改

革任官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文帝還躬自儉約,不允許

貴族官僚濫事搜刮,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使西漢王朝統(tǒng)治漸

趨穩(wěn)定,社會富庶繁榮。

文帝死后,其子景帝即位。繼續(xù)推行文帝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的政策,即位后節(jié)儉愛民,與民休息,田賦三十稅一;他大

力興辦水利事業(yè),促進農業(yè)生產;省刑減罰,減輕笞刑。任

內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規(guī)定王子受封為王,只是征收租稅,

不管政事,打擊割據勢力,鞏固中央集權。

文帝、景帝兩代在位四十年左右的時間,扭轉了漢初經

濟落后、政局動蕩的局面,呈現了“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

畜積歲增,戶口寢息”,“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后世鮮能

及之”的繁榮景象,奠定了漢代民富國強的物質基礎。

37.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漢朝第五代皇帝,在位54年。他雄才大

略,文治武功,使?jié)h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漢

朝盛世之君。

在政治方面,他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

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jiān)察制度。在經濟方面,重農

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征收商人資

產稅,打擊奸商;并將鹽、鐵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tǒng)

一鑄造五銖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

易,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發(fā)展

了農業(yè)經濟。在軍事方面,改革兵制,派衛(wèi)青、霍去病征戰(zhàn)

匈奴,經44年的對匈奴用兵,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政府

相對抗,保證了北部邊疆乃至全國的安全。在外交方面,他

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開拓了西北邊疆,打通了著

名的絲綢之路,發(fā)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聯系。在東北

方,他派兵滅衛(wèi)氏朝鮮。公元前108年,在衛(wèi)氏的統(tǒng)治地區(qū),

設置玄菟、樂浪、真番、臨屯四郡。在南方,漢武帝滅南粵、

發(fā)兵出擊西南夷,使夜郎、滇等政權及許多部落歸附漢朝。

漢武帝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第一個擴大中國疆域的皇帝,

奠定了中國遼闊疆域的基礎。

38.張騫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派張騫

率一百多隨從出使西域。在路徑匈奴時,張騫被俘。匈奴對

他威逼利誘,但他誓死不降。在十余年中,張騫終于尋得機

會從匈奴逃脫,西行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經康居(今撒

馬爾罕),抵達大月氏。此時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樂業(yè),

不愿再與匈奴作戰(zhàn)。張騫在大月氏、大夏逗留一年多,在歸

途中又被匈奴截獲。乘匈奴內亂,張騫逃回漢朝,武帝封張

騫為太中大夫。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率領300人

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攜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

千巨萬”。到達烏孫,欲說服烏孫東返,與漢共同抵御匈奴,

但未成功,于是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

前115年,張騫和烏孫的使者幾十人回到長安。張騫的副使

們也帶著其他國家的使者回到長安。從此,西域不斷派使者

到長安,西漢也遣使者到西域各國去,建立了和西域各國的

聯系。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從中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的卓越

貢獻,舉世稱道。

39.漢代太學

與獨尊儒術

太學是漢代的最高學府。西漢早期,只有私家教學,沒

有傳授學術的學校。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在長安創(chuàng)立

太學,設置五經博士。老師稱博士,學生稱太學生或博士弟

子。學生以《詩》、《書》、《禮》、《易》、《春秋》為

主要學習內容。漢武帝起初批準博士弟子員50人,漢元帝

時博士弟子達千人,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王莽時博士弟子

達一萬余人。

漢初,朝廷為恢復生產,穩(wěn)定社會秩序,政治上主張無

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

之學。漢武帝時,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恢復和發(fā)展,漢武帝

為加強封建專制集權的統(tǒng)治,思想文化領域實行“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專制政策。尤其是在選拔官吏時,通曉儒家經

典成為做官的主要條件,儒學得到獨尊的地位,成為法定的

封建統(tǒng)治思想。

40.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

司馬遷受父親熏陶,熟讀史籍,曾從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20歲時遍游長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考察風俗,采集傳說。

公元前108年,司馬遷承襲父職,任太史令,開始修撰《史

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觸怒武帝,獲罪下獄,

遭受宮刑。公元前96年,被赦出獄,為中書令。他繼續(xù)著

史籍,經10余年的艱苦努力,完成《史記》巨著。

《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

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

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妒酚洝烽_創(chuàng)

了史書的紀傳體,堪稱第一部中國通史。司馬遷在《史記》

中,既寫了帝王將相、英雄豪杰,也寫了下層社會各色人等。

他“不虛美,不隱惡”,力求實事求是。敘述歷史人物和事

件,有褒有貶,愛憎分明。司馬遷自述此書是“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

史學家,《史記》在中國史學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41.漢賦與樂府

漢賦是漢代文學的主要形式,是一種韻體散文,“不歌

而誦”,用韻語細膩地描寫各式各樣的事物,“寫物圖貌,

蔚似雕畫”即為賦在文學上的作用。漢初受屈原楚辭的影響,

盛行騷體賦,主要代表作有賈誼的《吊屈原賦》、枚乘的《七

發(fā)》等。武帝時,漢賦走上極盛階段,司馬相如是最大的辭

賦家,他的《子虛賦》、《上林賦》是這個時期賦的代表作。

其后,楊雄作賦,用思深沉,構辭精密,也是辭賦大家。

漢代還盛行樂府詩。朝廷設立樂府采集民間謳謠,使它

成為樂府歌詩。漢武帝時,樂府廣泛地在民間采集民歌,集

中于樂府。這些民歌經文人加工,又出自民間,故能真實地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生活和民眾的愛憎感情。許多篇章有完整

的故事性和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既細膩又深刻,思想性和

藝術性都很高,成為文學中的瑰寶。在樂府民歌中,《陌上

桑》是極負盛名的佳作。五言歌謠,到東漢時期得進一步發(fā)

展。

42.孝治天下

孝是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相傳堯舜時期即講究孝。《尚

書?堯典》說:舜面對父親愚頑、繼母兇狠、異母弟弟傲慢

逞強,卻能以自己的孝行感動全家并和睦相處,舜推行父義、

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的倫常禮教。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fā)了儒家的倫理思

想?!缎⒔洝穫髡f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

后人附會。也有人指出,《孝經》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

言”,成書于秦漢之際?!缎⒔洝氛f孝是天地之規(guī)范,諸德

之根本。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所謂“身

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

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忠于事君,

終于立身”。

在漢代的“舉孝廉”。規(guī)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

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

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漢代的“孝廉”是作

為選拔官員的一項科目,沒有“孝廉”品德者不能為官。從

漢代開始中國文化以孝治天下。

43.蔡倫造紙

蔡倫(約公元61-121年),字敬仲,桂陽郡(今湖南

耒陽)人。蔡倫為宮廷宦官,兼任管理宮廷用品的尚方令。

在他做尚方令期間,經常親臨現場做技術調查,又極富創(chuàng)新

精神,對發(fā)展當時的金屬冶煉及加工、機械制造工藝等方面

起了推動作用。他最大貢獻是造紙技術的革新。

據考古發(fā)現,在陜西扶風、甘肅金關、天水放馬灘等地

的遺址中,發(fā)現了西漢古麻紙。東漢和帝時,任尚方令的蔡

倫又改進了造紙方法,采用樹皮、麻頭、舊布和破漁網為原

料,造出了質量更好的植物纖維紙,便于書寫。當時人稱“蔡

侯紙”。我國造紙術的發(fā)明和蔡倫對造紙的改進,經朝鮮、

日本、中亞各國,傳往歐洲。紙的發(fā)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

化發(fā)展的偉大貢獻。

44.張衡渾天地動儀

張衡(公元78-L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

南陽市石橋鎮(zhèn))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文學家和發(fā)明家。

漢代時關于宇宙結構的理論有三說,即蓋天說、渾天說

和宣夜說。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張衡不但注意天文理

論研究,還注重機械儀器的研制,設計制造了漏水轉渾天儀

和地動儀。

東漢時,張衡制造的水運渾天儀,以漏水為原動力,通

過齒輪的轉動,近似正確地把天象演示出來,在天文儀器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相當于現在的天球儀。

公元132年,張衡發(fā)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地動

儀用銅制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內部安置機關,按照八

個方向,裝八個龍頭,龍嘴里各銜著一個小銅球,下面蹲著

八只張嘴的蟾蛉。如某一方向發(fā)生地震,同方向的龍嘴里就

吐出銅球,落到蟾蛉嘴里,人們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發(fā)生了

地震。公元138年,地動儀準確地測定出在今甘肅地區(qū)發(fā)生

的強烈地震。

45.王充與《論衡》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東漢唯物

主義思想家和哲學家。

王充出身貧寒,曾到京城洛陽太學上學。《后漢書》記

載,王充因家貧無書,常游洛陽書市,“閱所賣書,一見輒

能誦記,遂通眾流百家之言?!彼鲞^短期的州郡吏,其余

的歲月居家從事教學和著述,寫成《論衡》85篇(今存84

篇),20余萬言。

王充《論衡》具有非凡的懷疑和批判精神,他自稱其思

想違背儒家之說。漢儒思想體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義哲

學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應”論。王充認為,災異的發(fā)

生是一種自然現象,源于自然界本身的運動、變化,與人事

無關,否定人死為鬼的迷信思想,反對神不滅和有鬼論,對

讖緯迷信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王充繼承了荀子、韓非等人的歷史進化思想,強調歷史

是前進的、發(fā)展的,反對崇古非今。他揭露和抨擊了世家大

族的種種丑行,要求進行社會政治變革。

46.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政治日趨腐朽,加上自

然災害,從安帝到靈帝的八十余年,見于記載的大小農民起

義近百次。以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最著稱。

張角,銀鹿(今河北平鄉(xiāng))人,太平道的領袖。靈帝初

年,自稱大賢良師,與其弟張寶、張梁借行醫(yī)傳教招收門徒,

他還派8名大弟子四處傳道,十多年間,徒眾達數十萬,遍

布長江中下游以北直到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經過充分的準備,張角決定在甲子年(公元184年)3

月5日發(fā)動全國各地信徒同時起義,提出口號:“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辈涣希陬A定起義的前

一個月,張角弟子唐周向東漢政府告密,大方帥馬元義被捕

犧牲,洛陽一千多群眾慘遭殺害。張角當機立斷,提前于二

月起義,自稱“天公將軍”。因起義軍頭裹黃巾為標志,被

稱為黃巾軍。

47.中華醫(yī)學

中華醫(yī)學是中華文明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其中,扁鵲是

戰(zhàn)國時代的名醫(yī),他發(fā)明脈理,精于內、外、婦、兒、五官

等科,能用望、聞、問、切來臨床診斷,也能運用針灸的方

法治療疾病。相傳醫(yī)學的《難經》為扁鵲所作?!饵S帝內經》

是我國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醫(yī)學著作,是戰(zhàn)國醫(yī)學家假托黃帝而

作,在中醫(yī)學理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張仲景是東漢后期醫(yī)

學家,被稱為醫(yī)圣。他的《傷寒雜病論》是醫(yī)者必讀名著。

華佗是東漢三國時名醫(yī),他掌握了當時先進的麻醉術、解剖

術、診斷術和止血術,成功地進行腹腔外科手術和復雜的外

科手術。孫思邈,隋末唐初人,被尊稱為“藥王”。他撰寫

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集醫(yī)學之大成。

在營養(yǎng)衛(wèi)生、藥物、婦產、小兒科和針灸等方面也都有重大

貢獻。明代的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一書。全書收錄各

家《本草》所載藥物1558種,新增374種,是我國古代藥

物學的巨著。針灸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王惟一的

《銅人腌穴針灸圖經》和其鑄造的與人身等高的針灸銅人,

也屬中國醫(yī)學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

48.《周髀算經》與《九章算術》

《周髀算經》約成書于公元前1世紀。周就是圓,髀就

是股。原名《周髀》,唐初定為國子監(jiān)明算科的教材之一,

故改名《周髀算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本算術類經書,

亦是我國最古老的天文學著作,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歷

法?!吨荀滤憬洝吩跀祵W上的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及其在

測量上的應用以及怎樣引用到天文計算之中。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

中最重要的一部,后世的數學家,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

始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的。該書系統(tǒng)總結了戰(zhàn)國、秦、漢時

期的數學成就?!毒耪滤阈g》在數學上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

題,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并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

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全書內容涉及算術、代數、幾何等諸

多領域,并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

用數學。它是經過很多人長時間修改刪補,到東漢時期才逐

漸形成定本的。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

系,并為世界數學體系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49.隆中對

《隆中對》描述的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

談話內容,因發(fā)生于湖北隆中(今湖北襄陽一帶),因此后

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稱

其為潛伏在人世間的龍,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

建議劉備親自拜訪。劉備思賢若渴,三顧襄陽隆中之草廬,

求見諸葛亮。26歲的諸葛亮與劉備進行了著名的“隆中對

策”,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指出:曹操控制整個北方,

實力雄厚,又因挾持獻帝占有政治優(yōu)勢,無法與之抗衡;江

東經孫氏三代經營,基本鞏固,又有地理優(yōu)勢,不可窺視;

荊州控制長江咽喉,是不可多得的戰(zhàn)略要地,劉表昏庸無能,

可從其手中奪取荊州,以此為據點,進而奪取益州;可采取

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等待時機以成就帝王之業(yè)。

諸葛亮的宏論,使劉備徹底折服,諸葛亮也由此出山輔佐劉

備。

50.赤壁之戰(zhàn)

公元208年,曹操統(tǒng)一北方,率軍南征荊州,欲一統(tǒng)南

北。荊州的劉備退守夏口(今湖北漢口),派諸葛亮到江東,

商同孫權結盟,共謀抗曹之計。曹操率20余萬眾,號稱80

萬大軍與孫劉聯軍5萬相遇于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

曹軍步騎面對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