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社會互動第七章社會互動社會互動(socialinteraction)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社會現象之一,是個體層次與群體層次、社會結構層次的中介,也是社會學的基本分析單位。社會互動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溝通連接的紐帶,也是理解人類社會的一把鑰匙。本章對介紹了社會互動的含義、社會互動的過程以及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并且單獨介紹了與社會互動緊密聯(lián)系的社會角色的相關知識。本章概要社會互動(socialinteraction)是最基本、最1、社會互動,又稱為社會相互作用或社會交互作用,是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通過信息的傳播而發(fā)生的相互依賴性的社會交往活動。2、綜合考察社會互動的不同維度(向度、深度、廣度、頻度),可以了解互動雙方人際關系的密切程度。3、社會互動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情境不同,人們的互動方式往往不同。社會發(fā)展尤其是社會轉型必然引起社會互動模式的重要變革。互聯(lián)網等現代傳媒技術手段的發(fā)展,對社會互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章要點1、社會互動,又稱為社會相互作用或社會交互作用,是指個人與個4、在社會學中,關于社會互動的理論長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即使在同一學派中也有分歧。5、社會角色是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模式,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本章要點4、在社會學中,關于社會互動的理論長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即社會互動社會互動的維度、互動情景、網絡互動符號互動論、擬劇理論、本土方法論情景定義自我實現預言社會角色、表現性角色、角色失調關鍵概念社會互動關鍵概念第一節(jié)社會互動的含義第二節(jié)社會互動的過程第三節(jié)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第四節(jié)社會角色第七章社會互動第一節(jié)社會互動的含義第七章社會互動一、社會互動的含義與特點二、社會互動的維度三、社會互動的類型第一節(jié)社會互動的含義一、社會互動的含義與特點第一節(jié)社會互動的含義社會互動,也稱“社會交往活動”或“社會相互作用”,是指社會主體之間為了滿足各種需要而發(fā)生的、以信息傳播為基礎而形成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從而在經濟、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產生相互影響和相互依賴的社會行動過程。通過社會互動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個體的需要得以滿足,社會得以持續(xù)運行。一、社會互動的含義與特點社會互動,也稱“社會交往活動”或“社會相互作用”,是指社會主第一,社會互動必須發(fā)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社會主體(包括個體和群體)之間。第二,社會主體之間發(fā)生以信息交流為基礎的相互依賴性關系和行為是社會互動的前提條件。第三,社會互動可以是面對面的交往,也可以借助媒介進行。第四,社會互動與特定的社會情境密切相關,并形成特定的互動模式。第五,社會互動不僅會影響互動關系,而且會對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和社會結構產生影響。一、社會互動的含義與特點第一,社會互動必須發(fā)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社會主體(包括個體和(一)社會互動的向度向度反映社會互動的方向,表明互動雙方關系的性質,主要包括:(1)情感關系(2)地位關系(3)利益關系(二)社會互動的深度深度反映社會互動的程度,表明互動雙方相互依賴的大小。可以從互動雙方利益關聯(lián)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動延續(xù)的時間長短和互動規(guī)范的復雜程度等幾方面來分析互動的深度。二、社會互動的維度(一)社會互動的向度二、社會互動的維度(三)社會互動的廣度廣度反映社會互動的范圍,表明互動雙方交往領域的大小。(四)社會互動的頻度頻度反映一定時間內發(fā)生社會互動的多少。互動頻度的差別往往反映并影響人際關系的疏密與好壞。二、社會互動的維度(三)社會互動的廣度二、社會互動的維度(1)二人互動、三人互動和多人互動(2)人際互動與群體互動(3)熟悉情境互動、社交情境互動和工作情境互動(4)情感性互動、工具性互動和混合性互動(5)交換、合作、競爭、沖突、強制和順從與順應三、社會互動的類型(1)二人互動、三人互動和多人互動三、社會互動的類型一、社會互動的過程二、社會轉型與社會互動三、網絡時代的社會互動第二節(jié)社會互動的過程一、社會互動的過程第二節(jié)社會互動的過程(一)貝爾斯的互動過程分析互動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定向階段,主要解決情境辨識問題。第二階段:評價階段,主要解決態(tài)度確定問題。第三階段:控制階段,主要解決行為選擇問題,即對此情境做些什么。一、社會互動的過程(一)貝爾斯的互動過程分析一、社會互動的過程(二)芝加哥學派的四階段說第一階段是敵對或競爭第二階段是沖突第三階段是順應第四階段是同化一、社會互動的過程芝加哥學派:20世紀初至30年代,圍繞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形成的社會學學派。重視經驗研究和以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特別是城市問題)為主的應用研究。(二)芝加哥學派的四階段說一、社會互動的過程芝加哥學派:20社會轉型會引起社會互動方式和社會互動規(guī)則等各方面的變革。二、社會轉型與社會互動社會轉型會引起社會互動方式和社會互動規(guī)則等各方面的變革。二、(一)網絡時代的主要互動媒介BBS網絡聊天工具:QQ、飛信等博客與微博微信陌陌三、網絡時代的社會互動(一)網絡時代的主要互動媒介三、網絡時代的社會互動(二)網絡互動的特點及其影響超時空性匿名性和符號性自由、自治性討論:網絡化給人們的社會互動和交流帶來了哪些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三、網絡時代的社會互動(二)網絡互動的特點及其影響三、網絡時代的社會互動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第三節(jié)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第三節(jié)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一)涂爾干的社會互動思想社會團結得以形成和延續(xù)的基本行為機制在于通過儀式設定來集中人們的注意力、刺激其感情并塑造團結感。(《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
[法]涂爾干(迪爾凱姆)(1858~1917)(一)涂爾干的社會互動思想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
(二)韋伯的社會互動思想韋伯認為,社會學的對象和目的是研究社會行動及其意義,并剖析其原因、過程和效用。韋伯認為,隱藏在階級、民族、國家、制度等社會宏觀結構背后的社會現實,是人們之間富于意義的和象征性的互動。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德]馬克斯·韋伯(1864-1920)(二)韋伯的社會互動思想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德(三)齊美爾的社會互動思想齊美爾認為社會存在于許多個體發(fā)生互動的地方。社會學的任務就是從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抽象出社會交往的“純粹形式”。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德]格奧爾格·齊美爾(1858~1918)(三)齊美爾的社會互動思想一、經典社會學家對社會互動的分析[(一)符號互動論米德:主我(I)與客我(me)之間的互動是自我的本質,自我與他人的互動是社會的本質。布魯默:三個基本假設:第一,人們依據他們對事物所賦予的意義來決定對其怎樣采取行動;第二,人們賦予事物的意義是社會互動的結果,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第三,人們通過與自我進行交流和內在闡釋過程,賦予某種情境以意義,并決定怎樣采取行動。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一)符號互動論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二)擬劇論戈夫曼社會生活就是一出戲劇,人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表演劇中的角色。(《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印象管理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爾文·戈夫曼(1922-1982)(二)擬劇論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爾文·戈夫曼(三)本土方法論(常人方法學)哈羅德·加芬克爾考察社會成員在建構和解釋他們的社會現實并對其賦予意義時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驟。使用“破壞情境假定”或“蓄意破壞規(guī)則”的實驗揭示了社會互動大量地依賴于隱含規(guī)則或情境假設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加芬克爾(1917--)(三)本土方法論(常人方法學)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四)人際互動論社會心理學對人際互動社會心理機制的研究人際吸引非語言溝通刻板印象人際空間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四)人際互動論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五)參照群體理論海曼(HerbertH.Hyman)認為個體往往將參照群體(即個體在心理上所認同的群體)的價值和規(guī)范作為自己的社會觀和價值觀的依據,也作為評價自身和他人的標準。參照群體有兩個基本的作用,一是規(guī)范作用,二是比較作用。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五)參照群體理論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六)自我實現預言理論托馬斯“情境定義”概念:如果人們認為情境是真實的,這些情境就會變成真的。默頓認為,在人類活動的每一領域,不管是社會或公共領域,還是個體或私人領域,都有自我實現預言作用的痕跡。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威廉.I.托馬斯(1863-1947)[美]默頓(1910-2003)(六)自我實現預言理論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威(七)社會交換論霍曼斯(G.Homans)、布勞(P.Blau)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行動者之間的資源交換關系,社會互動的實質是人們交換酬賞(指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所得到的收獲,包括金錢、社會贊同、尊重和服從等)和懲罰的過程。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霍曼斯(1910-1989)[美]彼得·布勞(1918-)(七)社會交換論二、社會互動研究的主要理論視角[美]霍曼斯(一、社會角色的含義二、社會角色的類型三、社會角色的扮演四、角色失調與角色調適第四節(jié)社會角色一、社會角色的含義第四節(jié)社會角色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方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構成了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一)角色是社會地位的外在表現(二)角色是人們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和行為模式(三)角色是人們對于處在特定地位上的人們行為的期待(四)角色是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的基礎一、社會角色的含義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一)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二)規(guī)定性角色與開放性角色(三)功利性角色與表現性角色(四)自覺的角色和不自覺的角色二、社會角色的類型討論:官二代、富二代、屌絲屬于哪種角色?(一)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二、社會角色的類型討論:官二代、富二(一)社會角色的扮演過程1角色確定2角色表現3角色建構(二)社會角色表現1布景與道具2衣著、儀表與言談舉止3前臺、后臺及角色配合三、社會角色的扮演(一)社會角色的扮演過程三、社會角色的扮演(一)角色距離:社會賦予某種角色的規(guī)范與角色扮演者的實際表現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角色期待與角色表現之間不相匹配的情況為角色距離(roledistance)。(二)角色沖突:一個人扮演著很多種角色。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有時候這些不同角色期望之間會發(fā)生矛盾、對立或抵觸的情況。(三)角色不清:指社會大眾或角色的扮演者對于某一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清楚,不知道這一角色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和怎樣去做。(四)角色中斷:在一個人前后相繼所承擔的兩種角色之間發(fā)生了矛盾的現象。(五)角色失?。航巧缪菡邿o法進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終止表演,或者雖然還沒有退出角色,但已經困難重重,每前進一步都將遇到更多的矛盾。四、角色失調與角色調適(一)角色距離:社會賦予某種角色的規(guī)范與角色扮演者的實際表現1簡述社會互動的含義、特點與類型。(P136-P140)2簡述網絡時代社會互動的特點。(P145-P146)3簡述社會互動的過程與主要環(huán)節(jié)。(P141-P142)4符號互動論中芝加哥學派與艾奧瓦學派的觀點有哪些不同?(P150)5試用自我實現預言理論分析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藝術品交易中介服務協(xié)議
- 旅游規(guī)劃與設計服務合同
- 隧道機械租賃合同
- 項目團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書
- 7《一匹出色的馬》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Unit 1 Family Lesson3(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第6單元 20陀螺(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上冊同步教學(統(tǒng)編版)
- 西寧高鐵u型渠施工方案
- 濟寧鋼質入戶門施工方案
- 北京拼接式蓄水池施工方案
- 跨領域安檢操作標準化的現狀與挑戰(zhàn)
- 2024年08月香港2024年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校園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重慶三峽擔保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快遞運營》課件-項目一 快遞運營認知
- 2025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教學計劃
- [爆笑小品校園劇本7人]爆笑小品校園劇本
- 岸邊集裝箱起重機CMS系統(tǒng)
- 埋弧焊焊接參數選擇標準
- 服裝工廠評估資料樣本
- 二年級下冊數學培優(yōu)補差記錄表
- 某油井完井試氣總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