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崇安漢書遺址出土的漢代陶器
陶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工具,在考古裝備研究中是最大的變化。本文對福建出土的漢代陶瓷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文獻目錄的提示,探討了漢代和越南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目前為止考古發(fā)現(xiàn)的福建漢代陶器,從時代上劃分,可列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一)文化特性及文化內涵以崇安漢城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大宗,其次是閩侯莊邊山漢墓群,還有其他地縣為數(shù)不等的出土資料。崇安漢城遺址,于1958年調查發(fā)現(xiàn),翌年作局部試掘,在城址的北部發(fā)掘一座建筑基址,出土陶盆、缽、罐、三足盤、盒、香薰(原報告誤作豆)等二百余件器物崇安漢城遺址出土的陶器品種豐富,很有代表性,類似的器物,在城址附近的三姑、萬家山、平山等遺址以及福州、閩侯、浦城、邵武、建甌、建陽、武平等地也都有發(fā)現(xiàn)1.胎質,以羼細砂的泥質灰色硬陶為主,還有泥質紅硬陶和粗砂灰硬陶,絕大部分火候較高,胎質堅硬。2.裝飾手法,基本分為拍印和刻劃兩種。拍印紋流行方格紋,保留先秦印紋硬陶的傳統(tǒng),印痕清晰,剛勁有力,布局整齊;還有少量以方格紋為襯地,戳印方形幾何圖案或文字符號??虅澕y以水波紋、弦紋、篦點紋習見,還有绹紋、瓦紋、鋸齒形紋、櫛齒形紋等,一般都有兩種以上的紋飾組合,作風細膩工致。3.制作工藝,大器都是盤筑成形,內壁指抹痕跡明顯,口、頸部經慢輪修整。中小器一般快輪成形,器表輪旋痕跡明顯,制作規(guī)范化。多平底器,少見圈足器和三足器。肩腹部多附有對稱的寬帶狀或獸首狀耳系。多帶有器蓋。4.造型,可分為“閩越式”和“漢式”兩大類。(1)閩越式陶器,器形有匏壺、瓿、提桶、甕、罐、缽、小盒等(圖一),均為中原和北方地區(qū)完全不見或罕見,地方色彩濃厚,與西漢“南越式”陶器形制作風大多一致。如Ⅱ式匏壺與廣州西漢前期墓出土的Ⅰ型1式匏壺相近似閩越式陶器與南越式陶器無論器形、紋飾、作風以及記號等都具有較多的共同特征,甚至胎質、硬度、制法、焙燒、火候等方面也是一致的,但同時還存在著明顯的個性差別。造型方面,南越式陶器除平底器外,還常見三足器和圈足器,閩越式陶器則多見平底器,少見三足器和圈足器。裝飾方面,南越式陶器流行以各種幾何圖形的戳印圖案作為主紋、用方格紋作地紋相襯,這種做法也許是吸取中原漢式銅器傳統(tǒng)的主地結合的裝飾手法而來。所以認為是漢越文化融合在陶器花紋上的反映關于福建地方出土的陶匏壺,有的同志把它與中原地區(qū)出土的投壺相提并論,認為(2)漢式陶器,器形有釜、甑、盆、盤、三足盤、盅、鼎、香薰等(圖二),在中原以及其他地區(qū)漢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銅器或陶器中,可以找到雷同或近似的形制。釜,與滿城漢墓出土的V型銅釜相近似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圈足盤(即盤)、三足盤、Ⅱ式盆、盅、鼎,漢文化特征比較顯著;釜、甑、Ⅰ式盆、香薰除受漢文化造型影響外,與廣州西漢前期墓出土的同類器物一樣,還保持比較濃厚的地方色彩。閩越式和漢式陶器在胎質、花紋以及制作工藝等方面的風格,沒有存在根本的區(qū)別,僅在器物種類上有所不同,應當是屬于同一時代的產物。由上述資料的分析比較表明:這個時代大體是在西漢的早期至晚期。相對而言,閩越式陶器的多數(shù)年代可能趨早,漢式陶器的多數(shù)年代可能趨晚,晚期也可能使用了早期的器物。需要強調的是,在崇安漢城遺址中,這兩類陶器的年代還與城址的興盛年代相一致。關于城址的年代,學術界目前主要有三說:西漢武帝至王莽時期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崇安漢城遺址出土陶器以及福建其他地方出土的相類似陶器,尤其是閩越式陶器的大部分,其使用的上限可能至秦漢之際(下文論述的閩侯莊邊山漢墓群出土陶器也可提供佐證),下限則持續(xù)至西漢晚期。閩侯莊邊山漢墓,經前后兩次發(fā)掘,墓葬形制都是豎穴土坑式。1960年發(fā)掘的一座,出土陶鼎、豆、壺、瓿和琉璃璧等十件器物(二)東漢福建的漢越文化主要是閩侯、福州、光澤等地發(fā)現(xiàn)東漢墓葬中的出土資料。閩侯荊溪廟后山東漢土坑墓,1959年發(fā)現(xiàn),出土釉陶罐、筒形罐、匏壺、陶灶、罐、甕形罐和鐵釜等器物(圖四,1、3、7、8;圖五,6、7、9、10)福州洪塘金雞山東漢土坑墓,1975年發(fā)現(xiàn),出土釉陶香薰(原文誤作濾器)、簋、碗和陶耳杯、缽、罐及五銖、貨泉、鐵劍等器物(圖四,2、5、6;圖五,1、2、3)光澤止馬東漢土坑墓,1983年發(fā)現(xiàn),出土釉陶罈、陶壺、釜和青銅鐎壺、鐵釜等器物(圖四,4、9、10;圖五,4、5、8)這三座墓葬出土的陶器,具備共同特征:胎體一般是經過淘洗的細泥,呈灰黃色,火候較高,器表多掛青褐色釉且易脫落,質量類似早期的青瓷器,少數(shù)羼有細砂,呈灰黑、橙黃等色,但胎質仍很堅硬,只有個別火候較低胎質疏軟;器表一般為素面或拍印細密的小方格紋,紋飾印痕淺不甚清晰;器物形制,少量仍保留地方特色,承襲西漢晚期的風格,如福州金雞山墓出土的灰陶缽、罐,與崇安漢城類型的閩越式同類陶器相似。閩侯廟后山墓出土的匏壺也未見于中原地區(qū),與西漢閩越式匏壺相比較,頸脖已由細長演變?yōu)榇侄?器體愈顯肥碩,前后發(fā)展特征可見端倪。其余大部分器物的形制則與全國各地趨于一致,如閩侯廟后山墓出土的Ⅱ式罐、甕形罐與長沙東漢墓出土的Ⅱ式罐、Ⅰ式罐綜合福建秦漢陶器資料表明:自秦至西漢時代,福建地區(qū)存在著以閩侯莊邊山類型的漢式仿銅陶禮器和崇安漢城類型的閩越式、漢式陶器。進入東漢以后,福建陶器無論胎質、裝飾和造型等都已經發(fā)生很大變化。從陶器所反映的物質文化面貌看,在秦至西漢時代,漢越文化還處在一種逐漸交流融合的發(fā)展狀態(tài),至東漢時代,漢越文化已大體趨于一致。關于福建地區(qū)漢越文化的交流融合,大致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1.先秦時期至秦建置閩中郡;2.秦末至漢武帝平定閩越前;3.漢武帝平定閩越以后至西漢晚期。先秦時期,福建屬《禹貢·楊州》中的東南域,《周禮·職方氏》稱為“七閩”。考古學文化中,有新石器時代的曇石山文化和商周時代黃土侖等類型的印紋硬陶文化,后者已經包含了某些中原奴隸制青銅文化的因素春秋戰(zhàn)國時代,東南吳越相繼崛起,福建屬其勢力范圍。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越王勾踐的后裔敗“走南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使尉屠睢發(fā)卒五十萬為軍”,南攻百越,其中一支軍“結余干之水”(今江西余干縣境),經過“三年不解甲馳弩”總之,春秋戰(zhàn)國以后,是閩越民族正式形成的時期,它逐漸發(fā)展為一股對中原地區(qū)產生較大影響的政治勢力,登臨歷史活動的舞臺,其社會物質文化主要受到越楚的薰染,至秦置閩中郡,又被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潮流所猛烈沖擊。秦朝末年,爆發(fā)了農民大起義,閩越人民在其首領無諸、搖的率領下,追隨番君吳芮,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倒秦斗爭,后又佐劉滅項,立下了汗馬功勞。漢高祖劉邦五年(公元前202年),立無諸為閩越王,漢惠帝劉盈三年(公元前192年),封搖為東海王,共同治理閩中故地,史稱東越。其后登上王位的還有甲、郢、繇君丑、余善等人,至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余善滅國,凡三代,九十二年。西漢閩越國的九十二年,如果結合考古分期,無諸時代屬西漢前期(《漢書》閩越傳和吳王濞傳等載:漢景帝時,吳王劉濞反漢,曾遣使閩越,后劉濞死其子駒亡走閩越,當時閩越執(zhí)政王是騶郢,大約無諸已死)。甲、郢、余善、丑等屬西漢中期(武、昭、宣)前半段,閩越滅國是在漢武帝即位后的三十年(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閩越國在無諸執(zhí)政時期,國內政局穩(wěn)定,人民休養(yǎng)生息,奉守西漢中央王朝號令并按時向朝廷進貢,西漢王朝對無諸等亦采取了安撫自治政策,漢越邊關和平安寧,人民互有往來??傊?自秦末至西漢初期,無諸領導閩越人的年代,漢越人民的關系是融洽的,漢越物質文化的交流是積極的。莊邊山墓葬出土的漢式仿銅陶禮器正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產物和見證。莊邊山漢式仿銅陶禮器保留楚文化遺制,大多與長沙戰(zhàn)國至西漢初期陶器形制作風一致,表明兩者之間密切的淵源聯(lián)系。長沙地區(qū)戰(zhàn)國時期屬南楚范圍,西漢時期是長沙國領地。第一代長沙王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號曰番君。”番陽地鄰閩越,所謂“甚得江湖民心”,是指包括閩越在內的百越百姓。至秦末,吳芮“率越人舉兵以應諸侯”?!凹绊椨鹣嗤酢薄ⅰ傲④菫楹馍酵酢?項羽死,劉邦封芮為長沙王,都臨湘(今長沙),并表彰說:“長沙王忠,其定著令”。芮傳號五世,至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以無子國除無諸死后,閩越國政局驟變,貴族上層,骨肉相殘,內訌不休,“又數(shù)舉兵侵陵百越,并兼鄰國,以為暴疆,陰計奇策,人燔尋陽樓船,欲招會稽之地,以踐句踐之跡”地理交通的不便,政治上的分裂割據(jù)以及經年不斷的戰(zhàn)爭,大大阻礙了人民的友好往來和經濟的交流,漢越文化融合發(fā)展的步伐停滯和緩慢也就可想而知了。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遣軍四路,一舉平定閩越。這場戰(zhàn)爭結束了閩越國長期分裂割據(jù)的狀態(tài),維護和加強了國家的統(tǒng)一,符合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潮流,同時也促進了福建地方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至東漢時期,政府直接在福建設立了“東部侯國”(即侯官)與福建毗鄰的嶺南(今兩廣)地區(qū),在先秦時代同屬百越印紋硬陶文化的范疇,秦漢時主要是南越族的居住地。西漢閩越國和南越國,都是漢朝冊封的異姓諸侯國,不僅領土相連,而且自立國至滅國的時間也相差無幾。他們在與漢王朝關系上往往都采取了割據(jù)地方的抗衡政策:兩國之間經常溝通聯(lián)絡,人民同風共俗,福建、嶺南兩地出土閩越式和南越式陶器存在的共性特征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物質文化面貌的一致性。但是,就漢越雜處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門個人工作計劃
- 2024年汽車電子設備銷售及維修合同3篇
- 2024年版魚塘租賃經營協(xié)議模板
- 2024年版離婚雙方權益保障合同模板版B版
- 小學教學計劃二年級
- 銷售客服工作計劃
- 2022初二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 行政文員個人工作報告
- 私房施工合同
- 數(shù)學培優(yōu)輔差工作計劃怎么寫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兩篇)
- 生理學基礎(第4版)第十一章 內分泌電子課件 中職 電子教案
- 石油化工安裝工程預算定額(2019版)
- 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K
- GB/T 24218.2-2009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2部分:厚度的測定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PPT
- 公司年會小品《老同學顯擺大會》臺詞劇本手稿
- 獎勵旅游策劃與組織課件
- 雞舍通風設計
- 2020中考英語備考策略
- 廣東省見證取樣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