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與空氣運動_第1頁
氣壓與空氣運動_第2頁
氣壓與空氣運動_第3頁
氣壓與空氣運動_第4頁
氣壓與空氣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壓與空氣運動第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國際標準單位:帕(帕斯卡Pa)和百帕(百帕斯卡hPa)

1hPa=100Pa=100N/m2

標準大氣壓(0℃,45°N/S,海平面上)

P0=760mm汞柱=1013.25hPa第一節(jié)氣壓與氣壓場氣壓(大氣壓強)P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大氣壓力。單位面積上空氣柱的重量。氣壓的單位第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氣壓隨高度的變化單位截面大氣上界P1P2Gz2z1△P=P1-P2=﹣G

=﹣gV

=﹣g(z2-z1)=﹣g△z

取△z→0

大氣靜力學方程

dP=﹣gdz

﹣——=g

﹣——

鉛直氣壓梯度(單位高度氣壓差)dPdzdPdz

大氣靜力學方程第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鉛直氣壓梯度

﹣——=gz

P

dPdz氣壓高度海拔高度(m)氣壓(hPa)

30000

12

16000

100

11000

250

5500

500

3000

700

1500

850

0

1000第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z=z2-z1=18400(1+

tm)log——

△z兩點之間的高度差

z1

較低點的海拔高度

z2

較高點的海拔高度

P1

較低點的氣壓

P2

較高點的氣壓=1/273tm

兩點的平均溫度,取tm=(t1+t2)/2P1P2壓高公式第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例:

t1=12℃t2=8℃P1=1080hpaP2=920hpatm=(t1+t2)/2=10

△z=18400(1+

tm)log——=1328(米)1080920第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場:某種物理量的空間分布氣壓場:氣壓的空間分布二、氣壓的水平分布

場和氣壓場

等壓面和等壓線等壓面:空間氣壓相等的點所組成的曲面。隨著高度增大,氣壓降低,eg.750hpa等壓面,上方氣壓小于750,下方氣壓大于750由于下墊面性質(zhì)及其他原因,溫度在水平方向上通常不均勻分布,因此,等壓面的分布通常不是水平第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等壓線: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相等的各點,按照一定規(guī)則用光滑的曲線連接而成的曲線。——水平面和等壓面相切得到的交線750hpa800hpa第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氣壓系統(tǒng)海平面圖上等壓線的各種組合形式稱為氣壓系統(tǒng)主要有五種形式:1、高壓(高氣壓、反氣旋)G由閉合等壓線構成的中心氣壓比四周高的區(qū)域??臻g等壓面向上凸起,形如山丘。2、高壓脊(脊)由高壓向低壓伸出的狹長部分G各條等壓線曲率最大處連線叫脊線第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低壓(低氣壓、氣旋)D由閉合等壓線構成的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區(qū)域。4、槽(低壓槽)DDGGD5、鞍型氣壓場壓位置相對的兩個高壓和低壓之間構成的馬鞍形的區(qū)域第1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氣壓系統(tǒng)隨高度變化與溫度的關系由壓高公式可以得到氣壓隨高度變化的速度與溫度成反比,即溫度越高,氣壓隨高度的變化越緩慢,反之亦然三大類淺薄而對稱的系統(tǒng)深厚而對稱的系統(tǒng)不對稱系統(tǒng)冷高壓暖低壓暖高壓冷低壓第1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冷高壓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重合。隨高度升高,中心氣壓值比四周氣壓值降低的快2.暖低壓低壓中心和高溫中心重合。隨高度升高,中心氣壓值比四周氣壓值降低的慢圖1第1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圖23.暖高壓高壓中心和高溫中心重合。隨高度升高,中心氣壓值比四周氣壓值降低的慢。4.冷低壓低壓中心和低溫中心重合。隨高度升高,中心氣壓值比四周氣壓值降低的快第1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即溫度場中的冷暖中心與氣壓場中的高低壓中心不重合,氣壓中心軸線是傾斜的。

溫壓場不對稱系統(tǒng):第1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二節(jié)空氣的水平運動

一、影響大氣運動的作用力作用于空氣的力基本力(牛頓力)視示力(外觀力)氣壓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慣性離心力地轉偏向力水平方向作用于空氣的力水平氣壓梯度力G水平地轉偏向力A慣性離心力C摩擦力R第1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垂直等壓線方向,單位距離內(nèi)氣壓的改變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大小方向:垂直等壓線從高壓指向低壓

-負號:表示沿此方向氣壓是降低的

特點:當兩個等壓線間的壓差一定時,兩個等壓線間的垂直距離愈大,即等壓線愈稀疏,氣壓變化愈小,反之,氣壓變化愈大。

水平氣壓梯度大氣壓力的分布都是不均勻的,兩點間的壓力差除距離就是壓力梯度。如果氣壓梯度不等於零(也就是說兩點間氣壓不相等),就會產(chǎn)生氣壓梯度力,氣壓梯度力會把兩地間的空氣從氣壓高的一邊推向氣壓低的一邊於是空氣流動起來。㈠、水平氣壓梯度力(G)第1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xyzAAp﹣(p+△P)0氣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體積單位體積空氣塊受的力單位質(zhì)量空氣塊受的力水平方向上氣壓分布不均勻時,單位質(zhì)量的空氣塊所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凈壓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原始動力第1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㈡、水平地轉偏向力(科里奧利力、科氏力)AOAB

OBxyOAx’y’B以圓盤外為參照系以圓盤為參照系

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北半球指向運動方向的右側;南半球指向運動方向的左側s=υt.Ωt=υΩt2=at2/2a=2υΩA=2υΩsinφA’靜止V=0A=0赤道

=0A=0北極

=90°A=2V

第1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㈢、慣性離心力(C)曲率中心曲率半徑rCV

慣性離心力的方向:

與運動方向垂直由曲率中心指向外緣

作用于單位質(zhì)量物體上的慣性離心力CC=——

靜止V=0C=0

直線運動r=∞C=0V2r第1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㈣、摩擦力(R)

摩擦力的方向:

與運動方向相反

摩擦力RR=-KV

K摩擦系數(shù)摩擦層R≠0

自由大氣層R=0第2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地轉風:在自由大氣中,空氣做直線運動產(chǎn)生的風C=0

二、自由大氣層中的風(R=0

)空氣所受的力:G、A地轉風:A=G568572576580584低壓高壓GVAGVAGAV北半球第2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白貝羅風壓定律(判斷風壓關系的定律)

地轉風沿等壓線吹,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南半球相反,第2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彎曲等壓線的氣壓場中的風——梯度風C≠0空氣所受的力:G、A、C梯度風:A+C+G=0GAVDC逆時針旋轉AGVGC順時針旋轉

高氣壓中,氣壓梯度力(G)方向由高壓中心指向外緣,和慣性離心力(C)方向相同,地轉偏向力由外緣指向高壓中心,大小等于其他兩個力之和,三個力達到平衡時,風沿等壓線按順時針方向吹,——高壓又稱反氣旋。第2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摩擦層中的風(R≠0

)平直等壓線的氣壓場中的風C=0

空氣所受的力:G、A、R低壓GRV高壓997.51000.01002.51005.0A在摩擦層中,風穿越等壓線,向低壓偏轉。摩擦層中的白貝羅風壓定律:北半球:風斜穿等壓線,背風而立,低壓在左前方,高壓在右后方。南半球相反。第2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風逆時針旋轉,向中心輻合。絕熱上升,多陰雨天氣GAVDRCAGVGCR順時針旋轉,向四周輻散絕熱下沉,多晴好天氣彎曲等壓線的氣壓場中的風C≠0

空氣所受的力:G、A、C、R第2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風與農(nóng)業(yè)的關系四種影響

調(diào)節(jié)農(nóng)田小氣候狀況風媒風傳作用——傳花授粉風害——風倒風蝕作用第2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流

既有大范圍的大尺度大氣運動的基本狀況及其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過程,也有小尺度的氣流變化。大氣環(huán)流

影響因子:定義:大氣中各種氣流的綜合表現(xiàn)。①太陽輻射②地球自轉③地球表面的不均勻性第2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高氣壓低氣壓地面熱地面冷熱不均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叫熱力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最基本形式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高氣壓冷冷第2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㈠、太陽輻射因子——單圈環(huán)流模式假定條件:僅考慮太陽輻射(英國的哈德萊Hadley)地-氣系統(tǒng)的年輻射差額:40°N~40°S正

>40°負熱力環(huán)流經(jīng)圈環(huán)流

單圈環(huán)流(半球)一、大氣環(huán)流形成的基本因子第2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單圈環(huán)流模式上升上升下沉下沉第3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㈡、考慮地球自轉的作用——三圈環(huán)流模式假定條件:考慮太陽輻射和地球自轉(美國羅斯貝Rossby)水平地轉偏向力A=2Vsin熱力環(huán)流水平地轉偏向力三圈環(huán)流(半球)太陽輻射第31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赤道低壓帶極地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東北信風帶24副極地低壓帶中緯西風帶極地東風帶76低緯環(huán)流中緯環(huán)流高緯環(huán)流1358910三圈環(huán)流模式第32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氣壓帶赤道30°N60°N北極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第33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行星風帶赤道30°N60°N北極東北信風帶(貿(mào)易風帶)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赤道輻合帶(赤道無風帶)副熱帶無風帶假定:赤道是溫度最高的地帶,實際情況是:溫度最高的溫度(溫度赤道)是隨季節(jié)移動的,所以行星風帶和氣壓帶的位置也隨季節(jié)移動。溫度赤道和地理赤道春秋兩季重合,夏季溫度赤道北移20度,冬季南移10度?!悄蟻喖撅L形成的主要原因第34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大氣活動中心太陽輻射、地球自轉、地球表面的不均勻性海陸分布的不均勻加熱

相對于海洋,陸地夏季溫度高,形成熱低壓;冬季溫度低,形成冷高壓。永久性的活動中心、半永久性的活動中心、季節(jié)性活動中心。二、地表性質(zhì)的作用第35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季節(jié)性大氣活動中心1月份7月份北半球蒙古高壓(西伯利亞高壓)北美高壓印度低壓(塔爾低壓)北美低壓南半球南非低壓澳洲低壓南美低壓南非高壓澳洲高壓南美高壓半永久性大氣活動中心北半球夏威夷高壓(太平洋高壓)阿留申低壓亞速爾高壓(太平洋高壓)冰島低壓南半球南大西洋高壓南印度洋高壓副極地低壓帶南太平洋高壓第36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⒈季風大范圍地區(qū)盛行風向和氣壓系統(tǒng)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并且天氣、氣候也隨之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冬、夏風向的季節(jié)性反轉和干、濕期的季節(jié)性交替。大范圍地區(qū)盛行風向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定義:特點:①盛行風向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有很大差異,甚至接近相反;②兩種季風各有不同的源地,其氣團的性質(zhì)有根本的不同;③能給天氣現(xiàn)象造成明顯不同的季節(jié)性差異。㈠、海陸分布的影響第37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類型:赤道季風、熱帶季風、東亞季風(副熱帶季風、溫帶季風)東亞季風地理位置:太平洋和歐亞大陸之間(最大洋和最大陸)氣候特點: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濕潤,降水豐沛。形成原因:海陸熱力差異。冬季風比夏季風強:冬季南北方的溫度差異大,導致氣壓梯度差異大。第38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南亞季風(印度季風)

地理位置:亞洲南部

。氣候特點:雨季主要在盛夏,即夏季風的鼎盛時期。季風來臨之前降水稀少,溫度高,酷熱難當,稱為熱季節(jié)。夏季風比冬季風強第39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熱帶季風區(qū):東區(qū):兩廣、江西南部、福建西區(qū):西藏南部、云南副熱帶季風區(qū):東區(qū):湖南(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西區(qū):青海南部、四川大部、陜南、甘肅南部溫帶季風區(qū):甘肅中西部地區(qū)、陜西中部和北部、東北三省、內(nèi)蒙東部、華北中國的季風分布狀況第40頁,課件共4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⒉海陸風(出現(xiàn)在沿海地區(qū)或島嶼上)成因:海陸晝夜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