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高對大直徑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粘結錨固強度的影響_第1頁
肋高對大直徑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粘結錨固強度的影響_第2頁
肋高對大直徑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粘結錨固強度的影響_第3頁
肋高對大直徑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粘結錨固強度的影響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肋高對大直徑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粘結錨固強度的影響

0膠黏劑對預應力鋼絞線拉伸性能的影響緩沖粘接預制技術來自日本。在引進中國后,中國科學家在材料配置、加工、質量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圖1所示為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由3部分構成,分別是預應力鋼絞線、緩凝膠黏劑和外包PE護套。膠黏劑是緩粘結預應力技術的核心,主要由主體高分子、稀釋劑、固化劑、增韌劑以及填料多種成分混合而成,緩粘結預應力能否達到一定效果完全取決于膠黏劑是否穩(wěn)定發(fā)揮了功效對于混凝土構件來說,鋼筋與混凝土是否能產(chǎn)生足夠的粘結錨固強度一直是需要關注的問題。以往的研究中本次試驗選用的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在生產(chǎn)時采用壓波工藝,膠黏劑與外包PE護套在經(jīng)機器壓制過后形成肋,可增強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錨固作用。就大直徑緩粘結預應力筋而言,存在多種規(guī)格的肋高。肋高示意如圖2所示。目前,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設計使用年限是100年,但是外包PE護套的使用年限只有30年,也就是說,在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埋入混凝土構件里的30后,外包PE護套將會逐漸老化,并且強度與其他力學性能開始衰減,肋與混凝土的粘結錨固作用與之前相比存在區(qū)別,因此探究此時不同肋高下的粘結錨固強度,尋求出最優(yōu)肋高十分關鍵。測量粘結錨固性能的試驗方法種類較多,主要有立方體中心拔出試驗、兩端對拉試驗、全梁式試驗、半梁式試驗,GB50152—1992《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1構件與試塊的制作本次試驗采用大直徑(21.8mm)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取不同肋高(1.8,2.0,2.2,2.4,2.6mm),每種肋高取3根鋼絞線制成構件。本次試驗采用C40混凝土,根據(jù)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試驗構件截面邊長取10d(d為鋼絞線直徑),采用250mm×250mm,有效粘結長度取10d,為避免局部擠壓,需在張拉端預留長度為80mm塑料套筒使鋼絞線與混凝土隔離。因此構件試塊尺寸確定250mm×250mm×300mm。鋼絞線采用中心配置。膠黏劑采用快速固化配方,在膠黏劑固化后將護套剝除,并在膠黏劑表面涂抹一層1mm厚的石膏漿模擬老化之后的外包護套。在構件中加入直徑為6mm的箍筋(間距100mm)以及4根普通鋼筋,保護層厚度取20mm,如圖2所示。在混凝土澆筑時預先留置3組立方體試塊以測量試驗時混凝土強度(見圖3,4)。本次試驗采用萬能試驗機進行加載,如圖5所示,配合鋼架使用,鋼架與試驗機頂端相連,構件放于鋼架上,張拉端鋼絞線朝下并使用夾具固定,試驗加載時,夾具與張拉端鋼絞線保持不動,試驗機帶動鋼架緩慢上升,相當于鋼絞線從構件中拔出。試驗加載速度取為5kN/min。2試驗結果及分析2.1構件破壞形式試驗在混凝土澆筑之后的1個月進行,試驗之前對混凝土試塊強度進行了檢測,平均強度為43MPa。緩凝膠黏劑的平均拉剪強度為12MPa。試件的極限荷載與破壞類型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肋高在2.2mm以下的構件破壞形式均為拔出破壞,而當肋高≥2.2mm時,構件破壞均為劈裂破壞,破壞界面均為緩凝膠黏劑-混凝土界面??梢姳敬卧囼炛袠嫾钠茐男问揭?.2mm的肋高為分界點。打開發(fā)生拔出破壞的試件(肋高<2.2mm)內部,未見裂縫,可見緩凝膠黏劑碎屑與混凝土殘渣,肋在與混凝土作用下被部分剪斷,混凝土所形成的咬合齒上也有明顯摩擦痕跡,如圖6所示。打開發(fā)生劈裂破壞的試件(肋高≥2.2mm)內部,可見順筋裂縫,有些許緩凝膠黏劑殘渣,但肋未被剪斷,咬合齒未有明顯的摩擦痕跡,如圖7所示。2.2混凝土與預應力鋼絞線的粘結根據(jù)表1中的極限承載力,可以按式(1)計算預應力鋼絞線的平均粘結應力。式中:根據(jù)平均極限承載力、平均極限粘結應力如圖8所示。圖7中,曲線上端為粘結應力數(shù)值(MPa),下端為極限承載力數(shù)值(kN),由圖可知,肋高在2.2mm以下時,極限承載力隨著肋高的升高產(chǎn)生了較大的變化,當肋高從1.8mm到2.2mm時,極限承載力增大了27kN,平均粘結應力增大了1.8MPa。而當肋高增大到2.2mm及以上時,極限承載力穩(wěn)定在210kN附近,未產(chǎn)生明顯的變化。表明在在本次試驗中2.2mm的肋高為最優(yōu)肋高。本文引入純肋高的概念,指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表面肋在混凝土實際工作的高度,為原先肋高減去本次試驗所涂覆石膏漿高(1mm)所得,如圖9所示。粘結預應力鋼絞線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作用主要由3部分組成,化學膠著力、摩擦力以及咬合力在發(fā)生拔出破壞的試件中,肋高較小,在去除1mm之后的最大純肋高為1mm,肋與混凝土的粘結較小,加載至極限荷載附近時,肋容易在純肋根部內沿著圖10中破壞截面被剪斷,與此同時,肋與混凝土不斷增大擠壓力使混凝土出現(xiàn)摩擦痕跡,因此混凝土的咬合齒出現(xiàn)少許破壞并掉落殘渣,預應力鋼絞線與混凝土出現(xiàn)較大滑動。在發(fā)生劈裂破壞的試件中,肋高較大,去除外涂石灰漿的厚度之后最小純肋高為1.2mm,能與混凝土產(chǎn)生較強的粘結力,在加載時肋不易受到剪切破壞,隨著拉拔力的不斷增大,肋與混凝土之間產(chǎn)生的擠壓力越來越大,到達極限荷載附近時,張拉端處鋼絞線附近的混凝土首先出現(xiàn)裂縫,隨后裂縫逐漸不斷發(fā)展,當?shù)竭_自由端時,構件發(fā)生劈裂破壞。3數(shù)值優(yōu)化方法通過ANSYS有限元軟件對此類構件進行模擬,構件中鋼絞線通過膠黏劑進行替代,肋表面無附加材料,膠黏劑的彈性模量與泊松比選用文獻ANSYS軟件提供了零階優(yōu)化和一階優(yōu)化兩種優(yōu)化方法,這兩種分析方法屬于結構優(yōu)化設計中的規(guī)劃法,可處理絕大多數(shù)的優(yōu)化問題。在優(yōu)化設計計算中,計算目標函數(shù)和變量的值,這些函數(shù)值稱為零階值。目標函數(shù)對變量的一次微分,稱為一階值。同理,二次微分則稱為二階值。一次優(yōu)化過程如果只用到零階值則稱為零階方法,用到零階和一階值,則稱為一階方法。一階方法為間接法,基于目標函數(shù)對設計變量的敏感程度的方法。同零階方法一樣,一階方法通過對目標函數(shù)添加罰函數(shù)來求解。一階方法使用因變量對設計變量的偏導數(shù),在每次迭代中,計算梯度確定了搜索方向。由于該方法在每次迭代中要產(chǎn)生一系列的自迭代,所以占用的時間和空間比較多,但是其計算精度高,適用于精確的優(yōu)化分析。最優(yōu)化機構方案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結構幾何形狀、尺寸、總體積最小或者其他構件等。在大棚研究中,幾何形狀即為圓柱形,可以改變直徑和厚度,使結構總重量最輕,從而達到最佳的性價比。本文的載荷均為在筋上施加一個3mm位移,目標函數(shù)為肋高最大,在ANSYS中修改為肋高的倒數(shù),即變?yōu)樽钚』瘑栴}。其狀態(tài)變量為肋方向剪應力小于4MPa,即為混凝土抗拉極限。通過7次迭代,得到最優(yōu)肋高為1.28mm。具體迭代序列如表3所示。由圖16~22所示,模型在經(jīng)過優(yōu)化之后,整體模型位移未發(fā)生變化,但是預應力筋的應力與應變數(shù)值均減小。模型中的肋高即為上文中所提純肋高,在加上1mm的外包護套或者外涂石灰漿的厚度之后,即為2.28mm,與試驗結果相似。4試驗中的肋高1)緩粘結預應力鋼絞線肋高<2.2mm時,拉拔試驗的極限承載力隨著肋高的升高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且在加載之后構件均為拔出破壞。肋高為2.2mm時,極限承載力達到最大,當肋高繼續(xù)上升時,極限承載力未有明顯變化,且此時構件均發(fā)生劈裂破壞。因此可推斷在本次試驗中,表面涂覆肋高為2.2mm緩凝膠黏劑最合適,此肋高為最優(yōu)肋高。2)肋高<2.2mm時,肋在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