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早期中國文學中的三義三義三義三義形象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1.gif)
![論早期中國文學中的三義三義三義三義形象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2.gif)
![論早期中國文學中的三義三義三義三義形象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3.gif)
![論早期中國文學中的三義三義三義三義形象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4.gif)
![論早期中國文學中的三義三義三義三義形象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9b1af7a5dab08babf6a93b284e46774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早期中國文學中的三義三義三義三義形象
劍,尤其是金屬劍,由于其鋒利適合戰(zhàn)爭而受到古人的重視。同時,它也是文明和地位的象征?!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就有關(guān)于佩帶寶劍的記載:“有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庇纱丝芍?至少在春秋戰(zhàn)國之前,佩帶寶劍已成為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和習俗。而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身佩寶劍的多為貴族和戰(zhàn)士,寶劍除了武力象征之外,更是等級身份的一種顯示。據(jù)《考工記·桃氏》記載:士階層的人,因所佩劍長短重量不同,稱之為上制、中制、下制,而分別為上士、中士、下士所服?!独献印肺迨略?“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非道也哉!”雖然老子將這些身穿華美衣衫、身佩寶劍、有財有勢之人視為強盜頭子,而非得道之人,但同時說明,佩帶寶劍在當時確實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莊子·說劍》將寶劍劃分為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這無異也將劍客分成了天子、諸侯、庶人三個等級。持有天子之劍的劍客可以“匡諸侯,天下服矣”;持有諸侯之劍的劍客可以使“四封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矣”;而趙文王所喜歡的那些“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嗔目而語難”的劍客卻被莊子貶為最低一等,他們持有“庶人之劍”,整日只是“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絕肝肺”,這種行為“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所以,莊子竭盡全力勸得趙文王三月不出王宮,迫使這些嗜斗如命的劍客自殺而亡?!妒酚洝翘兰摇酚涊d:(吳國公子)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敢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季札之舉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后世仍有人作詩贊詠此事:“吹毛霜刃過千金,生許徐君死掛林。寶劍徒稱無價寶,行心更貴不欺心。”(周曇《季禮》)無論是君子國的佩劍者,還是老子口中的強盜頭子,吳國公子季扎,他們還不能算作是早期文學中真正意義上的劍客形象,但在他們身上已經(jīng)萌生了劍客的某些特點,尤其是《莊子·說劍》中那些嗜斗如命,最后自殺而亡者,已具有后世劍客輕易舍棄生命的明顯傾向,而季扎“解劍系墓”之舉更可看出講求信義是劍客最基本的人生追求。所以,他們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學劍客形象的最初原型,而在這些原型基礎上所形成的中國早期文學劍客形象,形態(tài)各異,別具特色。從社會地位、人身所屬而言,中國早期文學劍客形象可分為依附于他人和獨立自主兩種類型。中國古代早期劍客,作為一個社會階層,從一產(chǎn)生起就缺少能夠獨立于世的因素,只有依附于他人才可生存,這種生存狀態(tài)的形成是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必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喪失,各路諸侯為了壯大自身力量,謀求天下霸主地位,紛紛招賢納士,而勇力出眾、技藝超群的劍客,作為強大的武裝力量便成為各路諸侯豢養(yǎng)的首選。如戰(zhàn)國四君子廣收門客,致使門下食客動輒數(shù)千,就是這種社會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有些劍客原本屬于奴隸主貴族的最底層,他們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食田,接受過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的教育,平時為卿大夫家臣,戰(zhàn)時則充任下級軍官。由此可見,在當時他們應算作是“有職”者。至春秋末期,社會急劇轉(zhuǎn)型給社會成員所帶來的結(jié)構(gòu)性巨大變動,一瞬間就把他們拋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許多人頓時變得無田可食,無職可奉,迫使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想方設法投身權(quán)貴,以求生存。如《馮諼客孟嘗君》中的馮諼,反復求人懇請才得以成為孟嘗君門下一名最低等的食客,就是一個顯證。文學從來就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所以,中國早期文學中的劍客形象,從社會地位、人身所屬而言,大多屬于依附于他人的類型,缺少人格獨立性。而早期文學中描寫依附于人的劍客形象的作品應始于《莊子·說劍》。最早的劍客大概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而《莊子·說劍》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早較為完整地描寫劍術(shù)與劍客形象的作品,其中所描寫的千余名自殺身亡的劍客形象,即屬典型的依附型。這一點從文章開篇即可看出: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這段話非常清楚地揭示了劍客的身份,所謂的“劍士”,實際上不過就是趙文王豢養(yǎng)的食客。他們是一群略通劍術(shù)、雖以勇力擅勝卻衣食無著的散蕩之士,因趙文王喜劍,便投其所好,聚其門下。他們整日相互廝殺,甚至不惜性命,表面看似一種輕言生死的豪勇之氣,其實是一種生存的無奈。所以,當趙文王聽從莊周勸諫不再迷戀擊劍后,這些劍客便失去了生存依賴,“皆服斃其處也”,集體自殺身亡?!肚f子》的故事雖然有些夸張,但劍客的人身依附性卻是不爭之實。文中還記載了趙太子對莊周說的一段話,可以證明這種依附的緊密性: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嗔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太子與莊周的對話至少透露出這樣兩個信息:一是趙太子抱怨他父親喜劍誤國,從而衍生出對劍客的痛恨;二是劍客們怪異的裝束和舉止并非完全出于個人喜好,而是因為“王乃說之”。這兩點即可充分說明劍客依附于人主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任何獨立性,包括他們的言行舉止、裝扮服飾,乃至于寶貴的生命。其后,依附于他人類型的劍客形象在《呂氏春秋》、《史記》、《吳越春秋》、《韓詩外傳》等作品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專諸,戰(zhàn)國時期吳國人,是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所塑造的一個劍客形象,《吳越春秋》也有詳細記載。伍子胥逃亡途中,經(jīng)過吳國時,“知專諸之能”而與之結(jié)交,后將其進獻給吳公子光,以幫助他刺殺吳王僚。伍子胥與專諸的見面頗具戲劇性,據(jù)《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記載:專諸者,堂邑人也。伍胥之亡楚如吳時,遇之于途。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其妻一呼即還。一場戰(zhàn)事眼見發(fā)生,不料一女子一聲呼喊,就使專諸萬丈怒氣頓泄,乖乖回到家中。伍子胥見狀怪而問之:“何夫子之怒盛也,聞一女子之聲而折道,寧有說乎?”專諸曰:“子視吾之儀,寧類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弊玉阋蛳嗥涿?碓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戾愚于從難,知其勇士,陰而結(jié)之,欲以為用。遭公子光之有謀也,而進之公子光。光既得專諸而禮待之?!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穼Υ艘灿杏涊d:“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碑攲VT答應刺殺吳王僚時,公子光頓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惫庸?即后來的吳王闔閭.司馬遷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過程進行了詳細描述: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酒既酣,公子光佯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闔閭乃封專諸之子以為上卿。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專諸與《莊子·說劍》中的劍客相比,已有明顯不同:其一,《莊子·說劍》中的劍客形象是作為一個群體進行描寫,顯示了他們的基本特點,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而專諸則是在這些群體原型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從性格特征到具體相貌都有詳細描述,所塑造出的是一個生動鮮活的個體形象。與群體形象相比,個體形象的內(nèi)心情感和性格特點更加復雜多變;其二,《莊子·說劍》中的劍客是主動投身于主人,完全依賴于主人而生存。而后來的劍客大多是主人主動請求,利用他們精湛的技藝和過人的膽識為自己服務,劍客與主人之間的依附關(guān)系有所疏松,開始具有一定的獨立傾向;其三,無論是《莊子·說劍》中劍客的集體自殺,還是專諸的被殺,死亡似乎是劍客的共同結(jié)局。但是,與《莊子·說劍》中單純因失去生存依賴而自殺的劍客群體不同,專諸,以及《呂氏春秋》、《史記》、《吳越春秋》、《韓詩外傳》等作品中所塑造的豫讓、荊軻、聶政、要離等一系列個體劍客的死亡,已含有一定的自覺意識,他們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而自愿獻身。由此可見,從《莊子·說劍》,到《呂氏春秋》、《史記》、《吳越春秋》、《韓詩外傳》等,早期作品中依附人主型劍客形象的發(fā)展趨勢與歷史發(fā)展態(tài)勢相一致,隨著社會的進步,劍客與人主之間的依附性逐漸減弱。藝術(shù)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反映,但藝術(shù)往往要高于現(xiàn)實,否則就失去了應有的吸引力。這一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早期文學作品既要反映劍客依附于主人的歷史客觀現(xiàn)實,同時又努力突破這種關(guān)系的束縛,追求一種藝術(shù)上的超越。所以,早期文學作品中還出現(xiàn)了不同于專諸、豫讓、荊軻、聶政、要離等形象的另一類劍客,他們與主人之間沒有確定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不需要為主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屬于獨立自主型。他們具有劍術(shù)高超、勇力非凡、行事無所畏懼以及英雄相惜等共同特性,奠定了后世劍客形象發(fā)展的主流趨勢。如《呂氏春秋·知分》記載:荊有飲飛者,得寶劍于江干,遂還反。涉江至于中流,而兩蛟夾繞其舡。佽飛攘臂祛衣,拔寶劍赴江,刺蛟殺之。荊王聞之,仕以執(zhí)圭。佽飛是因為他的勇敢而得到荊王的封賞,不是主動投身于荊王門下的可憐食客。佽飛與荊王應屬君臣關(guān)系,理論上他有拒絕荊王任命的自主權(quán)力。又如張華《博物志》卷七記載:澹臺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河伯欲之。至中流,陽侯波起,兩蛟夾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劍,擊蛟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躍而歸之,子羽毀而去。河伯貪戀澹臺子羽的玉璧,不顧身份,利用權(quán)勢,一面興風作浪,一面使手下蛟龍圍攻行船,欲強行奪寶。面對河伯的強盜行經(jīng),澹臺子羽毫不屈服,奮力抗爭。他左手緊握玉璧,右手揮舞寶劍,迎戰(zhàn)蛟龍。澹臺子羽僅用單手就將兩條蛟龍一并斬殺,并且渡河之后,反將玉璧投入河中,送給河伯,以示對河伯強取豪奪他人財物的蔑視,令河伯羞愧難當,“躍而歸之”,不好意思收取。最后,“子羽毀而去”,更顯現(xiàn)出澹臺子羽強烈的個性。這一故事還見于《史記·正義》:《括地志》云:“延津在滑州靈縣東七里?!蹲⑺?jīng)》云:黃河水至此為之延津。昔澹臺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陽侯波起,兩蛟夾船。子羽曰:‘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賱仳?。蛟死,乃投璧于河,三投而則躍出,乃毀璧亦無怪意?!边@兩段文字記載中的澹臺子羽,歷史上實有其人,即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卞E_子羽之所以被附會成“斬蛟”英雄,變?yōu)橐粋€傳說人物,與其耿介孤傲、蔑視權(quán)貴的真實性格密切相關(guān)。相傳澹臺子羽相貌丑惡,《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yè),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因為澹臺子羽的容貌過于特殊,就連以專擅“因材施教”而聞名的孔子都后悔犯了以貌取人的錯誤,坦言沒有真正認識到澹臺子羽超凡的才華與個性。東海有勇士,曰椒丘訢,以勇猛聞于天下。過神淵,曰:“飲馬?!逼淦驮?“飲馬于此者,馬必死?!痹?“以訢之言飲之。”其馬果沈。椒丘訢去朝服,拔劍而入,三日三夜,殺三蛟一龍而出。雷神隨而擊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以勇猛聞名天下的椒丘訢不聽勸告,在雷神領地隨意飲馬,并仗劍殺死雷神屬下三條蛟龍。雷神狂怒,追擊十日十夜,弄瞎了他的左眼,方才罷休。連雷神都不能使其屈服的椒丘訢,后來面對劍橫在脖子上卻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的要離,竟然“引劍而去”。椒丘訢并非懼怕而不敢殺要離,他是被要離超人的勇氣所征服,產(chǎn)生了惺惺相惜之情,這是后世劍客形象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一種情感特征。除此之外,還有一位特殊的劍客,也屬于自主獨立型,那就是生于森林之中,長于無人之野的越女形象。反觀中國早期文學作品,尤其是唐宋之前,女劍客形象非常少見。《吳越春秋》卷九記載:處女將北見于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于處女:“吾聞子善劍,愿一見之?!迸?“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庇谑?袁公即箖箊杖竹,竹枝上頡橋未墮地,女即捷末,袁公則飛上樹,變?yōu)榘自?。這個年輕的越國女子,自幼生長于越國南部的深山密林之中,精通劍術(shù),因受范蠡的推薦為越王勾踐訓練軍士。越女在北上見越王途中,遇到一個自稱袁公的劍客,攔住她,與她考較劍術(shù)。這個故事還見于《藝文類聚·兵器部》,與《吳越春秋》所載小有差異:袁公即挽林內(nèi)之竹,似枯槁,未折墮地。女接其未。未,即末也。袁公用枯竹作劍與越女相斗,越女臨場不懼,一招即勝,逼迫袁公現(xiàn)出真形,落荒而去。所謂袁公,不過是一只一時技癢化作人身的通靈白猿。佽飛、澹臺子羽、椒丘訢、越女等形象除了具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之外,仔細分析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點,即他們刺殺的對象都不是現(xiàn)實中真正的人。佽飛刺殺的對象是水中蛟龍;澹臺子羽刺殺的對象是貪婪河伯的幫兇;椒丘訢刺殺的對象更是威力無邊的雷神的屬下;越女戰(zhàn)敗的對象是以靈異擅長的白猿。所以,他們無一不是帶有神話色彩的英雄人物。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劍客形象在開始階段就有了傳奇傾向,為后世傳奇文學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二是文學創(chuàng)作在超越現(xiàn)實時有一定限制,只有在虛幻世界才可以展開任意想象的翅膀。從精神依托而言,早期劍客把“為義任俠”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其形象可分為追求君臣之義、孝悌之義和友朋之義三種類型。中國古代早期劍客,作為個體,和其他人一樣,或因于血緣地域,或因于行業(yè)階層,往往生活在早已設定的社會倫理秩序之中。這種設定以受儒家支持的宗法設計最為嚴密和完善。人們在這種嚴密的秩序中互相制約,并且為了維護這種秩序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所謂的“義”。那么,具體而言,儒家所要求承擔的“義”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論語·子路》中孔子和子貢有這樣一段對話,從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痹?“敢問其次?!痹?“宗族稱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痹?“敢問其次?!痹?“言必信,行必果,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卑凑湛鬃拥囊幌蛑鲝?其所言之“士”,即指有文化、有道德的社會重要成員,即所謂的社會精英,由他們構(gòu)成社會主體。孔子認為君臣之義、孝悌之義,是他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它具有道德約束力。所以,孔子首先肯定的是那些能用羞惡之心約束自己、完成國君交付的使命者;其次是那些宗族稱孝、鄉(xiāng)黨稱悌者;最后才是言必信,行必果者,并將其稱為“硁硁然,小人哉”。因為在孔子看來,任何一個有道德的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和義務遠比承擔個人之間的諾言更為重要。之后,孟子對孔子之言又作了更進一步的解釋,明確指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為義任俠”,是中國古代早期劍客的人生終極目標,他們所謂的“為義”,同樣是指為君臣之義、孝悌之義和朋友之義?!秴窃酱呵铩りH閭內(nèi)傳》記載:要離曰:“臣聞安其妻子之樂,不盡事君之義,非忠也。懷家室之愛,而不除君之患者,非義也。臣詐以負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斷臣右手,慶忌必信臣矣?!蓖踉?“諾?!币x乃詐得罪出奔,吳王乃取其妻子,焚棄于市。要離乃奔諸侯而行怨言,以無罪聞于天下,遂如衛(wèi)求見慶忌。要離為了完成吳王夫差刺殺王子慶忌的使命,不惜傷殘自己的身體,犧牲妻子兒女的性命,自愿“戮臣妻子,斷臣右手”,以求得慶忌的信任??梢娨x是把“事君之義”放在首位。表面看來,要離之舉與孔子“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的要求相符。其實不然,仔細剖析,二者之間存在質(zhì)的區(qū)別??鬃影咽戮鳛樽约翰豢赏菩兜呢熑?通過事君達到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要離“事君之義”的目的卻完全不同,《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繼續(xù)寫道:于是慶忌死。要離渡至江陵,愍然不行。從者曰:“君何不行?”要離曰:“殺吾妻子,以事其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從者曰:“君且勿死,以俟爵祿?!币x乃自斷手足,伏劍而死。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迫使要離無法茍活于世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殺妻子以事君;二是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三是貪生棄行。正如要離自己所言:“夫人有三惡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這些不仁不義之事,要離并非是在做過之后才明曉,要離也并非是因為后悔難當才“自斷手足,伏劍而死”。既然明知這樣做有違天理人性,要離為什么還會主動請纓?難道是像那位金鉤制作者為了貪圖百金之賞而殺其二子,或是為了滿足人生享樂而獲取高官爵位?果真如此,要離之舉尚可理解。但實際上,要離既不要錢,更沒有為官之想,否則他不會在大功告成之際,高官爵祿舉手即得之時伏劍自殺。那么,要離刺殺王子慶忌的深層動機到底是什么?這還需再看《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的記載:子胥乃見要離曰:“吳王聞子高義,惟一臨之。”乃與子胥見吳王,王曰:“子何為者?”要離曰:“臣,國東千里之人。臣細小無力迎風則僵,負風則伏,大王有命,臣敢不盡力?”吳王心非子胥進此人,良久默然不言。要離即進曰:“大王患慶忌乎?臣能殺之?!蓖踉?“慶忌之勇,世所聞也,筋骨果勁,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shù)百里。吾嘗追之于江,駟馬馳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今子之力不如也?!币x曰:“王有意焉,臣能殺之?!币x往見吳王是因為伍子胥的舉薦,是因為吳王贊賞他的“高義”。所以,當吳王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時,要離反復表白自己能夠完成使命。事情發(fā)展到這里,變成了要離主動請纓,要求吳王允許他去刺殺慶忌。與其說要離刺殺慶忌是為吳王分憂,“除君之患”,不如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勇力,以改變吳王對自己的輕視,這才是要離刺殺慶忌的真正成因。通過對要離刺殺慶忌深層動機的分析,可以很清楚中國古代早期劍客并不屬于孔子所說的“士”,更不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人”,充其量只是孔子所謂“抑亦可以為次矣”的“硁硁然,小人哉”。他們與孔子所言之“士”最大的差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承擔個人之間的諾言看得比“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更為重要。他們把誠信作為立身行義的根本保證,“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在中國早期社會,“信”是一項極富實踐意義的道德規(guī)范,孔子將朋友之間的“信”作為每日自我反省的三大內(nèi)容之一;孟子將“信”確立為五倫關(guān)系中專門處理朋友關(guān)系的基本原則。盡管中國古代早期劍客大多數(shù)都把守信看得比性命更為重要,但他們也并非隨意的就肯獻出寶貴生命,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相知相重?!妒酚洝ご炭土袀鳌酚涊d:豫讓逃遁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吾則魂魄不愧矣。”豫讓,晉國人,曾經(jīng)“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后投奔智伯,受到智伯的寵信。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合謀殺死智伯,并且三分其地,豫讓逃到山中,發(fā)誓要為智伯報仇。這是一個歷史上常見的所謂“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李白《結(jié)襪子》)的封建道德故事。豫讓為智伯報仇,是蒙人知遇看重,是“士為知己者死”。這一觀念在他與趙襄子的對話中表達的非常明白:于是襄子乃數(shù)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zhì)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待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蓖瑯邮枪示f主,豫讓對范氏、中行氏和智伯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從劍客作為一個群體最早誕生時的社會狀況而言,他們處于社會大轉(zhuǎn)型的非常時期,其中絕大部分被迫從原來所依附的政權(quán)體系中拋離出來,轉(zhuǎn)而投靠新崛起的其他政治勢力,尤其是那些能夠向他們提供最起碼的生存條件,并且能夠為他們提供足以證實生存價值的利祿功名的權(quán)貴豪強。這種身份的轉(zhuǎn)換在當時非常普遍,也很正常,如蘇秦、張儀等人,朝秦暮楚,頗讓時人艷羨不已。就連孔子對此舉亦不是很不以為然,《論語·憲問》記載: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溝瀆而莫之知也?”孔子認為管仲投靠桓公為相,幫助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守的是大節(jié)大義,沒有必要像那些普通百姓,為了信守小節(jié)小義而在小水溝中自殺身亡。所以,在這樣一種時代思想影響下,豫讓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要離為吳王闔閭暗殺慶忌,主要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是為了那一份難得的相知相重。由此而言,相知相重是中國古代早期劍客與人交往的情感原則,而誠信則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他們一旦受人恩惠,則報生以死,報死以力,絕不退避茍且。施報原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規(guī)范之一,自古人們就十分注重“禮尚往來”,講求“無言不酬,無德不報”換言之,中國古代早期劍客在人格修養(yǎng)方面,與追求一身正而上求一國正的儒家傳統(tǒng)人格不完全相同,已經(jīng)出現(xiàn)漠視禮義教化、不重克己修身的傾向。這一特點,在豫讓、要離等形象身上,已有明顯表現(xiàn)。他們的忠君之義,為臣之道,既不包含恪盡職守、竭力奉公、對民負責等多項政治內(nèi)容,也不狹隘地專指忠于君主,而是將其上升為徹底而完全地展示自己人格的基本原則,即努力超越社會人格規(guī)范的束縛,以獲取最大限度的自我。但是,這種追求與努力,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如在快意恩仇與養(yǎng)育之恩之間,就必須有所取舍。《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聶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蹦怂煳髦铃ш?見嚴仲子。聶政本是一市井平民,因殺人,帶著母親與姐姐隱居避仇,以屠狗為生。嚴仲子為韓哀侯卿相,與韓相俠累結(jié)仇,他曾攜帶黃金百鎰,親自登門為聶政老母祝壽,請求聶政替他刺殺俠累。聶政當時拒絕了嚴仲子的請求。聶政并非不愿意替嚴仲子刺殺仇人,而是因為母親尚在,他對嚴仲子說道: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yǎng)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嚴仲子屈身奉上百金為聶政母親祝壽,對聶政而言是莫大的恩惠與榮幸,按一般劍客所為,如豫讓、要離等,定會立即答應嚴仲子的請求。聶政雖然也對嚴仲子之舉感到吃驚,但還是把孝道置于報恩之上,堅拒了嚴仲子的反復請求,司馬遷用濃重的筆墨對此進行了詳細描述,而且在這段描寫中用層層遞進的手法極力突出嚴仲子的誠意,以打動聶政之心,為聶政日后舍身相報奠定了基礎。嚴仲子先是多次上門拜見,自備酒肴在聶母面前暢飲助興;然后趁酒酣意濃之際獻上黃金百鎰權(quán)作壽禮;最后,雖遭拒絕,仍禮數(shù)完備,不失君子風度。正是這些讓聶政感動不已,在母親去世之后,主動尋找嚴仲子,替他暗殺俠累。聶政不僅生前盡孝,就連死后朋友親人的處境也考慮的非常周全,司馬遷描寫聶政刺殺俠累的過程雖然很簡單,卻驚心動魄:(聶政)仗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wèi)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shù)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索引》曰:“皮面謂以刀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識。”聶政為了避免牽連嚴仲子和姐姐聶縈,不惜自殺毀面。聶政是早期文學中最完美的劍客形象之一,從人物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而言,可謂心安理得,了無牽掛;從讀者的心理狀態(tài)而言,他死得其所,滿足了人們對英雄崇拜的要求?!奥櫿蜗笾栽诠糯哂懈腥说牧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他非常妥善地處理了盡孝與報恩的關(guān)系,先盡孝,后報恩,報恩服從于盡孝?!睆男袨榉绞蕉?中國古代早期文學劍客形象可分為自殘自戕和及時行樂兩種類型。注重情感、講求誠信、有恩必報,是中國早期劍客形象的突出特點,構(gòu)成人格的基本走向。但是,如果感情投入過于偏狹,執(zhí)守誠信過于機械,熱衷報償過于激烈,就會產(chǎn)生一種畸形的心態(tài),導致一種常人難以承擔的趨于極端的行為方式。如豫讓為報智伯知遇之恩,先是在智伯死后隱姓埋名,然后自為刑人入宮涂廁,伺機刺殺趙襄子,不成,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都狻吩?“厲音賴。賴,惡瘡病也。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瘡腫,若賴病然,故豫讓以漆涂身,令其若賴也?!薄端饕吩?“漆身為厲,滅鬢去眉,以變其容,為乞食人。其妻曰:‘狀貌不似吾夫,何其音之甚相類也?’讓遂吞炭以變其音。”為了改變?nèi)菝?把有毒的漆往身上涂,故意使全身長滿惡瘡,此舉已夠殘忍,又因為妻子懷疑他的聲音,便吞炭變音。這種自殘自戕、喪失理智的極端行為,不僅與一般的道德規(guī)范相沖突,而且對普通人的心理也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很難認可與承受。中國古代早期劍客多為義而任俠,他們?yōu)榫贾x、友朋之義,為名節(jié)和榮譽而耿介特立。他們立身皎然,重義輕死,不含絲毫功利色彩。為實現(xiàn)理想人格,他們的付出是沉重的,往往是以生命為代價,死亡通常是他們的唯一歸宿。而且,對這一點,他們知道得非常清楚?!妒酚洝ご炭土袀鳌酚浨G軻出發(fā)時,有如下一段千古流傳的經(jīng)典描寫: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多么悲壯慘烈的場面。這哪里像是為英雄送行,明明是在為活人送喪。大家都知道等在前面的只有死神,送行的人們提前穿上白色的喪服,荊軻在悲歌聲中踏上死亡之路。劍客對自己的使命和存在價值了解得非常清楚,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補償自己無常的生命,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工業(yè)廠房租賃合同租賃期限及租金調(diào)整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清包勞務合同范本新規(guī)范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設計變更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假山石材加工及安裝一體化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勞務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個人二手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7篇
- 2025年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度海參養(yǎng)殖基地節(jié)能減排與綠色生產(chǎn)合同
- 2025年度房地產(chǎn)租賃空放借款合同范本與租戶權(quán)益維護
- 2025年寄賣合同書范本:數(shù)碼產(chǎn)品寄售代理服務協(xié)議
- 邵陽市職工勞動能力鑒定表
- 稀土配合物和量子點共摻雜構(gòu)筑發(fā)光軟材料及其熒光性能研究
- 衛(wèi)生部手術(shù)分級目錄(2023年1月份修訂)
- JJG 921-2021環(huán)境振動分析儀
- 中藥炮制學-第五、六章
- 中國風軍令狀誓師大會PPT模板
- 小兒高熱驚厥精品課件
- 2023機械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2年電拖實驗報告伍宏淳
- 豐田汽車戰(zhàn)略規(guī)劃與戰(zhàn)略管理體系研究(2021)
- 即興口語(姜燕)-課件-即興口語第一章PPT-中國傳媒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