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練習版)_第1頁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練習版)_第2頁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練習版)_第3頁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練習版)_第4頁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練習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點+練習題原創(chuàng):知識點+練習題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新教科版六上科學知識點加習題全冊邊學邊練新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練習題(邊學邊練)第一單元第1課放大鏡基礎知識梳理1.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2.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豐富的信息,盡管如此,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3.中央厚、邊緣薄的透明物體能把圖像放大,顯現(xiàn)人眼看不清楚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就發(fā)明了放大鏡。放大鏡的鏡片叫凸透鏡,它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目前凸透鏡廣泛使用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4.放大鏡的鏡片特點:透明、中間厚、邊緣薄。只要具有類似放大鏡鏡片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后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5.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1)觀察對象不動,人眼與觀察對象之間距離不變,放大鏡在觀察對象與人眼之間來回移動。(2)把放大鏡放在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6.放大鏡的作用:放大作用,聚光作用,成像作用。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xiàn)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用放大鏡觀察電視機或計算機的屏幕,看到的線狀物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成的。7.放大鏡的倍數(shù)與它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就越大。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視野越小。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數(shù)越小,視野越大。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放大鏡的大小無關。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8.自制放大鏡的材料有廣口瓶、玻璃杯、燒瓶、燒杯、塑料袋(盒)裝水,冰塊、水滴、透明玻璃球等都有放大功能。(注: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放大鏡能放大的倍數(shù)和鏡片的大小有關,鏡片越大的放大鏡,其放大的倍數(shù)越大。()2.圓柱形或球形的透明器皿裝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3.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越大,我們看到的細節(jié)越多,但是視野會隨之變小?!?)4.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物體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5.清晨,出現(xiàn)在樹葉上的小露珠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6.格羅斯泰斯特設計并制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7.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央厚、邊緣薄。凡是和放大鏡鏡片具有同樣特點的物品,都具有放大功能?!?)8.放大鏡的鏡面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一定越高?!?)9.使用放大鏡時,可以讓物體和眼睛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眼睛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出現(xiàn)放大而清晰的像?!?)10.用放大鏡看報紙時,我們看到的字變得很大,字數(shù)也變多了?!?)11.近視的人戴上近視眼鏡能看得更清楚,就是因為近視眼鏡的鏡片也能放大物體的圖像。12.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使我們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二、選擇題1.下列關于放大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B.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C.用放大鏡能看到手上的細菌2.下列透明鏡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3.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鏡的是()A.開發(fā)計算機程序B.觀察植物的花的結構C.精修精密儀器4.下列物品中,沒有放大功能的是()。A.近視鏡B.老花鏡C.一滴水滴5.分別用眼睛和放大鏡看樹葉和報紙,獲得信息較多的是()A.用放大鏡觀察B.直接用眼睛觀察C.二者獲得的信息一樣多6.公安人員觀察案發(fā)現(xiàn)場的指紋,需要用到()A.平面鏡B.望遠鏡C.放大鏡7.下列活動中,()不需要用到放大鏡。A.觀察樹葉的形狀B.觀察面包上的霉點C.觀察花粉8.下面三個透明玻璃片(側面圖)中,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是()9.兩個裝水的玻璃容器(如圖),水中各有一個小球。從容器側面觀察,兩個小球大小相同。如果將兩個小球從水中取出比較,會發(fā)現(xiàn)()。A.球形容器里的小球大B.長方體容器里的小球大C.兩個容器里的小球一樣大10.用圓形的魚缸養(yǎng)魚,從側面觀賞魚缸內的魚,看到的魚應該()A.比實際的魚小B.比實際的魚大C.沒有變化D.無法確定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近視眼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B.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手上的細菌C.中央厚、邊緣薄的物體都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D.放大鏡能顯現(xiàn)物體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12.冰遇火要熔化,但遠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人卻能“削冰取火”,他們將冰磨成一種冰鏡,讓太陽光射過并會聚,點燃干草取火。這冰鏡應磨成()A.凸透鏡B.凸面鏡C.凹透鏡D、凹面鏡三、探究題小科同學用三個不同倍數(shù)的放大鏡在距離報紙的同一高處觀察(如下圖)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②③(1)上面三個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是(),視野最大的是()),凸度最小的是()。(填序號)(2)爺爺看報紙,而報紙字太小,看不清楚,為了看清楚報紙上的字,小科同學教爺爺使用放大鏡,使用方法正確的是()。A.手持放大鏡在報紙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報紙上的字大而清晰B.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報紙,直至報紙上的字大而清晰C.以上兩種方法都可以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小科同學的爺爺覺得使用放大鏡不方便,想配一副眼鏡,小科就幫助爺爺選了一副()。(填“近視眼鏡”或“老花鏡”)課時練習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解析: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越小,我們看到的細節(jié)越少,但是視野會隨之變大。4.(√)5.(√)6.(×)7.(√)8.(×)9.(√)10.(×)11.(×)[解析:近視眼鏡是凹透鏡,能縮小物體的圖像。]12.(×)[解析:放大鏡放大的是物體的圖像,不是物體本身。]二、選擇題1.(C)2.(B)3.(A)4.(A)解析:近視鏡的鏡片是中間薄、邊緣厚的凹透鏡,沒有放大功能。5.(A)6.(B)7.(A)8.(C)9.(B)10.(B)11.(D)12.(A)三、探究題(1)③①①(2)C(3)老花鏡第2課怎樣放得更大基礎知識梳理1.在17世紀,人們發(fā)現(xiàn)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這就是早期的顯微鏡。2.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并用顯微鏡觀察了毛細血管的血液流動,水中的微生物等。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顯微鏡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金屬顯微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約200萬倍;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觀察三維的原子結構圖。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用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5.顯微鏡的發(fā)明,大大擴展了我們的視野,帶我們走進微觀世界,讓我們看到了微生物和細胞6.蚜蟲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個蚜蟲只有針眼般大小,我們用肉眼只能看見它們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鏡下我們可以看清它們的肢體。7.兩個平行組合的凸透鏡間的距離會影響圖像的放大倍數(shù)和清晰度,所以需要找到一個恰當?shù)奈恢?,這個位置能觀察到清晰而放大的圖像8.手持式簡易顯微鏡的特點:體積小、易攜帶、可以看不透明的物體。9.我們制作的簡易顯微鏡時,兩個組合透鏡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目鏡和物鏡。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放大鏡的發(fā)明,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ǎ?.我們可以用兩個放大鏡來自制一個顯微鏡?!ǎ?.顯微鏡和放大鏡相比,顯微鏡放大物體圖像的倍數(shù)更大?!ǎ?.放大鏡是人類觀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ǎ?.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約200萬倍?!ǎ?.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7.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有限的,把兩個放大鏡疊起來看,可以無限增加放大倍數(shù)。()8.顯微鏡和量筒、彈簧測力計一樣,是人類認識周圍物質的一種工具?!ǎ?.用組合凸透鏡觀察物體,靠近物體的那塊鏡片相當于顯微鏡的目鏡?!ǎ┒?、選擇題1.有關顯微鏡技術發(fā)展歷史的過程正確的是()。A.放大鏡→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B.放大鏡→光學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C.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2.光學顯微鏡的鏡頭一般是由()組成的。3.下列方法中,能使觀察到的圖像最大的是()。A.調整凸透鏡與被觀察物體之間的距離B.調整凸透鏡與觀察者眼睛之間的距離C.調整兩個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之間的距離4.右圖所示是用()觀察到的大腸桿菌。A.電子顯微鏡B.光學顯微鏡C.放大鏡5.下圖是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觀察到的花粉和花粉管,觀察花的這些結構必須用的工具是()。A.放大鏡B.光學顯微鏡C.電子顯微鏡6.查閱資料,顯微鏡的目鏡放大倍數(shù)是30倍,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20倍,這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A.50倍B.600倍C.3020倍7.用組合凸透鏡觀察物體,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觀察到的視野會變得更(),下列答案正確的是()。A.大,大B.小,大C.大,小8.如果我們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b”,那我們觀察到的物體是()A.bB.pC.qD.d9.我們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是()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縮小了的倒像D、縮小了的正像三、探究題1.請幫助小科完善制作過程:制作材料:兩個、一個紙筒、膠帶。制作步驟:(填序號)。①把兩個凸透鏡用紙筒固定②取一個凸透鏡放在第一個凸透鏡下方③上下移動下方的凸透鏡④將一個凸透鏡放在上方⑤使兩個凸透鏡相互平行⑥觀察到清晰放大的圖像,測量凸透鏡間的距離2.觀察對比學校的顯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那個凸透鏡叫(),靠近眼睛的那個凸透鏡叫()。A.目鏡B.物鏡C.透鏡3.下圖中()是用自制簡易顯微鏡觀察到的,()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A.B.4.假如所使用的兩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10倍和20倍,這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A.200倍B.30倍C.1020倍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解析: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還不足以觀察微生物,顯微鏡是人類觀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5.(√)6.(√)7.(×)8.(√)9.(×)二、選擇題1.(C)2.(A)3.(C)。解析:兩個凸透鏡可以組成簡易的顯微鏡,顯微鏡的放大效果會更好。4.(A)5.(B)6.(B)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所以這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30×20=6007.(C)8.(C)9.(B)三、探究題1.請幫助小科完善制作過程:凸透鏡(放大鏡)制作步驟:④②⑤③⑥①。2.BA3.BA4.A第3課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基礎知識梳理1.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①①安放②對光③上片④調焦⑤觀察(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3)調節(jié)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4)調節(jié)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要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5)調節(jié)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6)從目鏡往下看,調節(jié)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出現(xiàn)在視野里為止,調整光線使你盡可能地看清標本。(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2.蒼蠅落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蟋蟀的耳朵長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3.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觸角形狀:蝗蟲、蟋蟀→絲狀,蝴蝶→棒狀,蠶蛾→羽狀,螞蟻→膝狀,天?!逘?。4.在放大鏡下觀察到蠅的眼是復眼,它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根據(jù)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人類研制出了“蠅眼照相機”和“蠅眼雷達”,還仿制出一種“蠅眼探測系統(tǒng)”,用來探測高能宇宙射線,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變。5.人們模仿蒼蠅的觸角,研制出“蠅式氣味分析儀”,將它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密封艙里,可以凈化空氣,還可以在空氣泄露時立即發(fā)出警報。同樣這種儀器也可以安裝在煤礦的礦井里,監(jiān)視瓦斯的濃度,當瓦斯的濃度超標時,就會報警,以便及時排除。6.在顯微鏡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實是由許多小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從而調節(jié)體溫??茖W家們受蝴蝶的啟發(fā),將人造衛(wèi)星的控溫系統(tǒng)制成了對溫度敏感的百葉窗樣式,隨溫度變化可調節(jié)窗的開合,保持了人造衛(wèi)星內部溫度的恒定,解決了航天事業(yè)中的一個大難題。7.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8.觸角的形狀和在身體的位置是鑒別昆蟲種類的重要特征,它能感受氣味、平衡身體。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2.蒼蠅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腳上的結構有關。………………()3.昆蟲的身體構造很奇特,大多數(shù)昆蟲的身體較小,我們需要借助放大鏡觀察…()4.在放大鏡下,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相同。………………()5.借助放大鏡,我們觀察到了昆蟲世界更多的秘密?!ǎ?.我們周圍的空間看起來空空的,其實有無數(shù)的灰塵在空中飄舞?!ǎ?.在觀察植物和動物時,要用簡短的詞語、畫圖、拍照等形式記錄。……………()8.所有昆蟲的身體器官都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9.顯微鏡的目鏡或物鏡的鏡面比較臟時,要用專用的擦鏡紙,不能直接用手擦。()10.“蠅眼照相機”是人類根據(jù)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研制的。……()二、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蟋蟀的“耳朵”長在它的頭部B.螞蟻用觸角接觸外界的信息C.只有蝴蝶的翅膀上有鱗片2.()的形狀和在身體上的位置是鑒別昆蟲種類的重要特征,它能感受氣味、平衡身體。A.足B.觸角C.耳朵3.蠶蛾的觸角是()觸角。A.棒狀B.羽狀C.膝狀4.用放大鏡觀察不到的是()。A.昆蟲身體內部結構B.昆蟲眼睛的特點C.昆蟲如何吃食物的5.下列關于蝴蝶翅膀在放大鏡下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翅膀上有顏色的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B.翅膀上有顏色的鱗片是它的“鼻子”C.翅膀上有顏色的鱗片是它的耳朵6.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對比觀察同一張葉片,圖像放大得最大的是(),視野最大的是()。B.放大鏡下的葉片B.放大鏡下的葉片C.顯微鏡下的葉片A.肉眼下的葉片7.我們用放大鏡觀察各種各樣的昆蟲后,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①一對觸角②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③三對足④兩排鋒利的牙齒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我們可以到校園中用放大鏡觀察小昆蟲,但要愛護小昆蟲B.采集昆蟲時要注意安全,防止被毒蟲蠻傷C.昆蟲都有一對翅膀,都能在空中飛行D.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同一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視野不一樣9.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眼睛看目鏡時應該()。A.左眼睜開,右眼閉攏B.左眼閉攏,右眼睜開C.兩眼都保持睜開10、將顯微鏡原來標有10×的目鏡換成40×的目鏡,觀察的圖像會(),視野范圍會()A.變大B.變小C.不變三、連線題將下列昆蟲的觸角和類型與對應的昆蟲用線連起來。蠶蛾蝴蝶蝗蟲螞蟻棒狀絲狀羽狀膝狀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9.(×)10.(√)二、選擇題1.(B)2.(B)3.(B)4.(A)5.(A)6.(C),(A)。7.(B)8.(C)9.(C)10、(A),(B)。三、連線題將下列昆蟲的觸角和類型與對應的昆蟲用線連起來。蠶蛾蝴蝶蝗蟲螞蟻棒狀絲狀羽狀膝狀第4課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基礎知識梳理1.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1)觀察前的準備: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有一定的要求。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構,顯微鏡所觀察的標本必須薄而透明。2.在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fā)現(xiàn)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們命名為細胞。3.玻片標本制作步驟:4.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步驟可分為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5.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大體為長方形,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6.小明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①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移動;更換目鏡,調節(jié)焦距后,小黑點仍不移動。由此可以判斷小黑點在物鏡上②從目鏡往下看,黑漆漆的一片,這是因為應該對光沒有對好,他應該調節(jié)反光鏡對光。③調整后,小明發(fā)現(xiàn)視野中洋蔥表皮細胞很模糊,這是因為他應該調焦沒有調好,他應該調節(jié)準焦螺旋。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使用顯微鏡時,一般用左眼觀察?!ǎ?.調節(jié)反光鏡,可以增加視野中標本的亮度?!ǎ?.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裝片時,如果將低倍鏡變換成高倍鏡,看到的情況是視野范圍變大了,細胞變小了?!ǎ?.在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碘酒的作用是染色?!ǎ?.觀察、記錄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與畫示意圖是同步進行的,觀察時不要誤將氣泡或灰塵當作細胞?!ǎ?.把整個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結構?!ǎ?.實驗中蓋蓋玻片時,應該輕輕地傾斜著蓋到載玻片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8.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與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是致的?!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一格一格的,里面都是空的。……………()10.發(fā)現(xiàn)顯微鏡的鏡頭比較臟,不能用手直接擦拭,要用專用的擦拭紙擦拭。()二、選擇題1.1663年,()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他將觀察到的“小房間”命名為細胞。A.詹森父子B.伽利略C.羅伯特·胡克2.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核和觀察蝸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別是()A.顯微鏡、放大鏡B.放大鏡、顯微鏡C.顯微鏡、顯微鏡3.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近似()的。A.圓形B.正方形C.長方形4.如果老師要求你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細胞,你應該?。ǎ┲瞥刹F瑯吮尽.洋蔥葉片B.洋蔥根C.洋蔥表皮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B.洋蔥表皮的細胞是長方形的C.植物體是細胞構成的,但是動物體不具有細胞結構6.在顯微鏡下看到洋蔥表皮細胞中的小黑點是()。A.細胞核B.細胞質C.液泡7.下面六幅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基本過程,正確的順序是()①展②撕③蓋④滴⑤染⑥吸A.①③④②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C.②③①④⑥⑤8.小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某生物玻片標本時的視野如圖,若要使視野中的物體移動到中間,應向()移動玻片。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9.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是薄而透明B.橡樹樹皮的細胞是長方形的C.植物體是由細胞構成,但是動物體不具有細胞結構D.洋蔥表皮細胞和死亡的軟木片細胞的形狀都是長方形的格子10.下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的樣子。三、探究題。1.某科學小組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表皮細胞,請回答相關問題。(1)下面是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實驗過程,請選擇恰當?shù)膶嶒灢牧咸羁?。蓋玻片鑷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清水載玻片①取:先用________把洋蔥切開。掰下其中一塊,注意不要弄掉內表皮。在內表皮上用________輕輕劃“井”字,用_________撕取“井”字中間的表皮。②滴: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用_______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③展:將撕下的表皮置于_________上的_________中,使其展平形成薄層。④蓋:用_________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地蓋上,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⑤染:把一滴_________滴在蓋玻片的一側。⑥吸:用_________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并吸去多余的染液。玻片標本制作完畢。(2)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蓋上蓋玻片的正確方法是()。(3)在顯微鏡下看到洋蔥表皮細胞中有一個大泡泡,這是()。A.細胞核B.液泡C.細胞壁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9.(×)10.(√)二、選擇題1.(C)2.(A)3.(C)4.(C)5.(C)6.(A)7.(B)8.(C)9.(C)10.(A)三、探究題1.(1)①小刀小刀鑷子②滴管清水③載玻片清水④鑷子⑤碘酒⑥吸水紙(2)B(3)B第5課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基礎知識梳理1.除病毒外,絕大多數(shù)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fā)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2.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3.葉表皮上的氣孔幫助植物進行呼吸作用,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幫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等許多物質,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質。4.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是不一樣的。同一生物不同部位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是不一樣的。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不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5.發(fā)現(xiàn)血液紅細胞的科學家是簡·施旺麥丹,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專門負責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我們的皮膚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細胞數(shù)超過10萬個。6.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是:生物一般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單位;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的。7.在羅伯特·胡克第一個發(fā)現(xiàn)細胞后,許多學者在顯微鏡下觀察研究了植物的莖、芽和果實,以及血液和低等動物等,發(fā)現(xiàn)它們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細胞結構。隨著顯微鏡制造技術的提高,人們對細胞的研究越來越廣泛深入。大量研究事實說明除病毒外,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8.自然界的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多細胞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比如草履蟲、眼蟲、喇叭蟲、變形蟲、太陽蟲、細菌等,就是一個細胞。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低等生物不是由細胞構成的?!ǎ?.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ǎ?.雖然不同細胞的功能不同,但它們相互依存,共同協(xié)作,完成生命體的各種功能。()4.在顯微鏡下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與血液細胞的形狀和大小是一樣的。…………()5.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器官的細胞是相同的?!ǎ?.細菌不是由細胞構成的?!ǎ?.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是不一樣的,同一種植物體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一樣的。()8.我們觀察葉子的細胞時,應該把整片葉子都放在載物臺上?!ǎ?.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場所是氣孔。……………()10.在羅伯特·胡克第一個發(fā)現(xiàn)細胞后,許多學者在顯微鏡下觀察研究植物的莖、芽和果實,以及動物的血液細胞和低等動物等,發(fā)現(xiàn)它們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細胞結構。()二、選擇題1.觀察新冠病毒,科學家一般會選擇()A.放大鏡B.電子顯微鏡C.光學顯微鏡2.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植物果實、根、莖、葉的切片時,應把標本切成()的薄片。A.厚而均勻B.厚實完整C.薄而透明3.下列物體不是由細胞構成的是()。A.巖石B.蟋蟀C.楊樹4.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是不同的,動物細胞是沒有()的。A.細胞核B.細胞壁C.細胞膜5.下列關于植物葉片表皮上的氣孔描述,不正確的是()。A.氣孔是和葉片功能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種結構B.氣孔是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門戶。C.向植物葉面施的肥料無法從氣孔進入植物內部。D.葉表皮上的氣孔是由保衛(wèi)細胞組成的6.能保護我們的健康,與病毒、細菌作戰(zhàn)的細胞是我們身體內的(),負責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是我們身體內的()。A.白細胞B.紅細胞C.皮膚細胞7.()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界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A.細胞學說B.安培分子電流假說C.萬有引力定律8.下列是顯微鏡下植物根尖細胞的圖像的是()。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所有植物細胞的形狀都是長方形B.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是多種多樣的C.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器官的細胞都是相同的10.下列生物體細胞中含有葉綠體的是()。A.血液細胞B.口腔上皮細胞C.楓樹葉的葉肉細胞11.下列生物都是單細胞的是()。A.草履蟲、眼蟲B.喇叭蟲、洋蔥C.蛙、太陽蟲12.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我們長得像父母和細胞的遺傳作用無關B.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C.生物體內的細胞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生命的所有活動13.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有些細胞能夠幫助我們和病毒、細菌作戰(zhàn),保護我們的健康B.我們長得像父母是和細胞消化作用有關C.生物體內的細胞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生命的各種活動D.自然界的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多細胞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14.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葉綠體是植物利用光進行()的場所,同時產(chǎn)生有機物和()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氧氣D.二氧化碳15.發(fā)現(xiàn)血液紅細胞的科學家是()。A.列文虎克B.羅伯特·胡克C.伽利略D.簡·施旺麥丹16.下列物體內部,不存在細胞的是()。A.松樹B.蝗蟲C.玻璃D.雞蛋17.觀察如圖的植物細胞,發(fā)現(xiàn)細胞中有很多“小綠點”,這是植物細胞的()。A.氣孔B.葉綠體C.液泡D.細胞核18.葉片呈現(xiàn)綠色的原因,主要是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它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A.葉綠體B.細胞壁C.細胞核19.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觀察到的葉表皮氣孔是()。A.B.C.20.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ACE)A.細胞膜B.細胞壁C.細胞質D.葉綠體ABCDABCD三、探究題小科同學用顯微鏡觀察菠菜的葉表皮細胞,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1.觀察前,我們要先調節(jié)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圖中()是反光鏡,()是物鏡。(填寫對應字母)2.在調節(jié)準焦螺旋使圖形清晰的過程中,眼睛應該注視()(填寫對應字母)3.小科同學在顯微鏡觀察到葉表皮細胞外,還發(fā)現(xiàn)一個個像“小孔”的細胞,它們是(),由()細胞組成。4.小科同學用低倍物鏡觀察時,發(fā)現(xiàn)物像較為模糊,此時最好應該調節(jié)顯微鏡結構中的()A.目鏡B.反光鏡C.調節(jié)旋鈕5.如圖是小科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植物葉的圖像,請在圖像標出相應結構的名稱。()(()()(()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9.(×)10.(√)二、選擇題1.(B)2.(C)3.(A)4.(B)5.(C)6.(A),(B)。7.(A)8.(B)9.(B)10.(C)11.(A)12.(A)13.(B)14.(C)15.(D)16.(C)17.(B)18.(A)19.(A),(B)20.(ACE)三、探究題1.DC2.A3.氣孔保衛(wèi)4.C5.第6課觀察水中微小的微生物基礎知識梳理1.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例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2.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3.在池塘的水里可能生活的微生物有草履蟲、鐘形蟲、喇叭蟲、變形蟲、單胞藻、眼蟲、衣藻、團藻、硅藻、鼓藻等。4.我們可以利用干草培養(yǎng)微生物,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結構和功能,以應對周圍的環(huán)境。5.大多數(shù)生物都是由多細胞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們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6.觀察微生物: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魚缸里的水,放在載玻片上,然后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7.在顯微鏡下看到在水滴中運動著的就是微小的生物。如果這些生物運動迅速,不便于觀察,我們可以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水,蓋上蓋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這些生物的運動速度。8.荷蘭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后來許多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空氣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著微生物。它們多種多樣、形態(tài)各異。絕大多數(shù)的微生物都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靈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9.微生物是也是由細胞組成(除病毒外),需要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需要進食或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作食物、需要呼吸、排泄廢物、對外界的刺激有應激表現(xiàn)、有生殖現(xiàn)象等。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我們喝的桶裝礦泉水是經(jīng)過凈化處理的,因此里面沒有細菌?!ǎ?.微生物是一類生物,因此也會新陳代謝。…………()3.微生物具有與其他生物共同的特點,都能自己制造食物?!ǎ?.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對人類都是有害的?!ǎ?.魚缸、池塘、溪溝的水中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場所。()6.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微生物?!ǎ?.觀察微生物時,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是為了控制微生物的運動速度。()8.我們可以直接在顯微鏡下滴一滴水,觀察水中的微小的生物。………………()9.自來水是經(jīng)過消毒處理的,水中不會有微生物?!ǎ?0.微生物也是生物,因此也具有呼吸、消化、排泄等生命活動?!ǎ?1.微生物個體微小,都是肉眼看不見的?!ǎ┒?、選擇題1.取魚缸中的水,倒入裝有()的燒杯中,幾天后可以發(fā)現(xiàn)水面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霉點。A.鹽水B.酒精C.干草2.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蟲,那么在()后培養(yǎng)液中會出現(xiàn)大量的同類生物。A.1-2天B.1-2周C.1-2個月3.下列在自然界里肉眼不能直接看見,必須借助顯微鏡放大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是()。A.變形蟲B.蚜蟲C.蒼蠅4.對于微生物的特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種類繁多B.生長繁殖慢C.分布廣泛5.下列不屬于微生物共同特點的是()。A.能對外界刺激產(chǎn)生反應B.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C.采用卵生或胎生的方式繁殖6.使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將顯微鏡向光擺放B.在低倍物鏡下調光C.降低鏡筒時眼睛從目鏡往下看7.世界上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是()。A.簡·施旺麥丹B.列文虎克C.羅伯特·胡克8.下列不屬于微生物的是()。A.變形蟲B.大腸桿菌C.洋蔥表皮細胞D.草履蟲9.下列不屬于微生物共同特點的是()。A.都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B.都用卵生或胎生的方式繁殖C.都會生長、發(fā)育10.下列幾種方法培養(yǎng)微生物,能觀察到更多水中微生物的是()。A.把池塘水倒入放有干草的杯子中,放在桌子上B.把池塘水倒入放有干草的杯子中,放在冰箱里C.把池塘水直接倒入杯子中,放在桌子上11.水中的微生物也屬于生物,是因為它們具有下面哪些特征?()A.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B.需要食物C.會呼吸、會排泄D.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12.對于微生物的特點,下來敘述不正確的是()A.種類繁多B.生長繁殖慢C.分布廣泛D.形態(tài)各異13.使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將顯微鏡向光擺放B.在低倍物鏡下調光C.降低鏡筒時眼睛看物鏡D.微生物可以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14.魚缸里的水發(fā)綠是()作用A.綠藻B.霉菌C.酵母菌D.水草三、探究題1.給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標本的步驟排序、并填空。()用滴管吸取一滴帶的培養(yǎng)液,放在載玻片上。()用培養(yǎng)微生物。()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用鑷子夾著蓋玻片,著蓋在水滴上。()用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2.小科同學想在課外繼續(xù)對草履蟲進行探究,請你幫助。(1)小科同學最好取用()先培養(yǎng)草履蟲A.礦泉水B.自來水C.池塘水D.純凈水(2)建議小科同學用放入水中制成培養(yǎng)液(3)為了讓草履蟲繁殖的更快,培養(yǎng)液應放在()A.黑暗的角落B.冰箱的冷藏柜中C.陽臺上(4)下列是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標本,制作順序是()A.B.C.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9.(×)10.(√)11.(×)解析:蘑菇、木耳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二、選擇題1.(C)2.(B)3.(A)4.(B)5.(C)6.(C)7.(B)8.(C)9.(B)10.(A)11.(ABCD)12(B)13.(D)14.(A)三、探究題1.給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標本的步驟排序、并填空。(3)用滴管吸取一滴帶霉點的培養(yǎng)液,放在載玻片上。(1)用干草培養(yǎng)微生物。(2)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4)用鑷子夾著蓋玻片,傾斜著蓋在水滴上。(5)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2.(1)(C)(2)干草(3)(C)(4)(BCA)第7課微生物與健康基礎知識梳理1.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有發(fā)明以前,人們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探知世界。那時候,人能發(fā)現(xiàn)的最小的動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蟲。2.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們看到了細菌、病毒和生物細胞等。3.過去,傷寒、鼠疫、霍亂等傳染病四處肆虐,人類對此束手無策。隨著顯微鏡的發(fā)明和不斷改進,科學家發(fā)現(xiàn)疾病的元兇原來是細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許多對付細菌和病毒的藥物和方法,使許多傳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健康水平。4.病毒也是一種微生物,種類很多,分別廣泛,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shù)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就不表現(xiàn)任何生命活動跡象。5.微生物對人類來說,有利也有弊,其作用涵蓋了食品、醫(yī)療、生物、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人們發(fā)現(xiàn)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但有些微生物會引起霉變,霉變的食物對身體有害。空氣潮濕溫暖時,正是各種霉菌生長和繁殖的最佳時機,保持干燥低溫可以防霉。人們利用一些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人類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制成的各種疫苗、藥物為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勤洗手、常通風、出門戴好口罩可以預防傳染病。6.觀察工具的改進:7.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是第一個把微生物和瘧疾聯(lián)系起來的人。他利用顯微鏡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fā)展,他強調醫(yī)生要使用消毒法,他發(fā)明的巴氏消毒法拯救了牛奶、葡萄酒兩大產(chǎn)業(yè)。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從而使千萬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18世紀,英國醫(yī)生愛德華·琴納發(fā)現(xiàn)接種牛痘能讓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8.人類認識和探索世界時,采用的工具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從用肉眼觀察小昆蟲,到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組織,到用光學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和細胞,到用電子顯微鏡看到更小的病毒、原子等。9.觀察工具的發(fā)展和觀察范圍的拓展,導致了許多科學發(fā)現(xiàn)和技術創(chuàng)新,由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1)利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細菌、病毒,并研制了許多對付細菌和病毒的藥物和方法。(2)利用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3)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chǎn)食物,但有些微生物會引起霉變。(4)人們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制成各種疫苗,以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5)培育具有良好品質的動植物新品種。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解開了所有自然界的秘密?!ǎ?.放大鏡的發(fā)明讓我們看到了微生物和細胞。……()3.微生物是對我們有益的生物。……………………()4.我們周圍的垃圾和污水的處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沒有微生物,地球就將成為垃圾世界?!ǎ?.細菌可以制作腐乳、果酒和泡菜,這說明細菌對人類的生存又有有益的一面。()6.為了防止浪費,發(fā)霉很少的食品可以食用?!ǎ?.利用細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預防疾病?!ǎ?.人類的一些疾病如肺結核、霍亂、流感等是由微生物引起的?!ǎ?.江河、溪流等水域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一定要注意飲水衛(wèi)生?!ǎ?0.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fā)霉腐爛的也是微生物?!ǎ┒?、選擇題1.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從而使千萬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A.消毒法B.青霉素C.羅紅霉素2.下列()不屬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領域。A.醫(yī)藥B.克隆C.重工業(yè)3.關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研制出各種治療疾病的藥物B.尋找到植物不經(jīng)過光合作用就能生長的辦法C.尋找到處理垃圾與污水的方法,改善了環(huán)境D.在顯微鏡下的許多發(fā)現(xiàn),使我們有了新的發(fā)明,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4.下列()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微小世界提供有力的工具,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A.放大鏡B.制作玻片C.顯微鏡5.“非洲豬瘟”的病源像肺結核和傷寒等疾病一樣,都是由()引起的。A.微生物B.晶體C.細胞6.饅頭和面包內部疏松多孔,是因為里面揉入了()A.二氧化碳B.酵母菌C.乳酸菌7.把橘子和蘋果放在()的環(huán)境里可以使其保存得更長久。A.潮濕、溫度較高B.潮濕、溫度較低C.干燥、溫度較低D、干燥、溫度較高8.下列()不可以用來改造食品。A.大腸桿菌B.乳酸菌C.益生菌9.利用細菌能在短期內大量繁殖的特點,生產(chǎn)大量的胰島素,用于治療()。A.糖尿病B.心臟病C.胰腺炎10.有些微生物能為我們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成食物,下面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的幫助下產(chǎn)生的是()A.米飯B.臭豆腐C.酸奶D.面包E.白酒F.醬油G.饅頭11.下列關于人類利用微生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人們利用微生物技術防治疾病B.人們利用大腸桿菌來改造食品,使食品更有營養(yǎng)C.人們利用微生物來發(fā)酵饅頭,使饅頭膨大松軟,口感好D.人們利用微生物處理我們周圍的垃圾和污水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病毒離開活細胞也可以表現(xiàn)出生命活動跡象B.霍亂、肺結核、傷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C.保持濕潤可以防霉D.人們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制成各種疫苗一定能預防傳染病三、探究題1.如圖所示,這是跳蚤。小科想研究觀察跳蚤,于是他在爸爸的幫助下終于抓到了一只跳蚤,開始觀察研究。(1)用觀察跳蚤,小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跳蚤有對足,對觸角,身體分成、、三部分。(2)根據(jù)(1)的觀察描述,跳蚤是屬于()類A.昆蟲B.爬行(3)想更清晰地觀察到跳蚤上有什么細菌,我們可以用進一步觀察。A.征服霍亂、痢疾、傷寒、天花等傳染病B.用糧食釀酒、做醬油C.中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D.豆科植物根部生長的很多根瘤菌,可以固定大氣中的氮,為植物生長提供肥料A.征服霍亂、痢疾、傷寒、天花等傳染病B.用糧食釀酒、做醬油C.中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D.豆科植物根部生長的很多根瘤菌,可以固定大氣中的氮,為植物生長提供肥料E.污水處理過程中加入微生物分解水中的廢物F.美國科學家研制成功了一種微型電動馬達,制造出了在人體內運行的裝置,能運輸和清除有害物質G.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電子技術:農(nóng)業(yè):食品:醫(yī)療:污水處理: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9.(√)10.(√)二、選擇題1.(B)2.(C)3.(B)4.(C)5.(A)6.(B)7.(C)8.(A)9.(A)10.(A)11.(B)12.(B)三、探究題1.(1)放大鏡三一頭、胸、腹(2)(A)(3)顯微鏡2.電子技術:F農(nóng)業(yè):CD食品:B醫(yī)療:AG污水處理:E第二單元第1課我們的地球模型課時基礎知識梳理1、地球是一個球體。是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上有水、空氣、巖石、生物等。地球的結構:由地殼、地幔和地核構成。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陸地組成。其中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約占29%3、地球是一顆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動,這個運動叫地球公轉。同時,地球還在自轉。4、地球的年齡已經(jīng)超過了40億歲。5、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jù)觀測的數(shù)據(jù)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jù)新的數(shù)據(jù),不斷地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想要表達的地球知識,選擇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如:地球結構模型、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自轉模型等。6、我們用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我們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分布情況,我們用橙子模擬地球自轉。6、由于地球與宇宙中的有關現(xiàn)象、事物和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我們常常通過制作模型和模擬實驗進行宇宙科學領域的學習。6、觀察常用的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指示東西方向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級、指示南北方向的線是經(jīng)線。6、地球儀是為了方便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的地球模型。??碱}型背記一、判斷題1.地球的年齡不足40億歲。()2.根據(jù)世界地形圖,地球上的海洋比陸地的面積小。()3.地球主要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4.地球是運動著的,地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還進行著自轉。()5.地球的內部結構是均勻分布的,像一個石球。()6.地球儀上所有的經(jīng)線長度相等。()7.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不同的地球知識。()8.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變化等現(xiàn)象和地球的運動是有關的。()二、選擇題1.地球由外到內的結構是()。A.地核→地?!貧.地?!貧ぁ睾薈.地殼→地?!睾?.關于地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是一個球體B.地球表面的陸地比海洋多C.地球在宇宙中是靜止的3.在“用橙子模擬地球自轉”的活動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用吸管模擬地球自轉的軸B.用橙子的果肉模擬地核C.用橙子的橫切線模擬赤道4.在“觀察地球結構模型”的活動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表示地核的橡皮泥顏色深,半徑最大B.表示地幔的橡皮泥顏色較深,厚度最小C.表示地殼的橡皮泥顏色淺,厚度最大5.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表示地核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B.表示地幔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大C.表示地殼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6.小科觀察常用的地球儀(政區(qū)地球儀)得到了下列知識,其中錯誤的是()。A.地球儀上主要用藍色代表海洋,其他顏色代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B.地球儀上沿南北方向分布的線是緯線C.赤道是緯線圈中最長的一條7.小蘭同學利用橙子制作了一個地球模型,用來模擬地球自轉。丙丙甲乙(1)小蘭使用實驗室里的小刀切開橙子時,應該將橙子()。A.從中間縱向切開B.從中間橫向切開C偏上方橫向切開(2)小蘭使用實驗室里的勺子(未清洗)挖出橙子的果肉,下列對果肉的處理方式正確的是()。A.自己吃掉果肉B.把果肉和同學們分享C.將果肉扔掉(3)小蘭用吸管穿過橙子,組成了地球自轉模型,如圖丙。模型上的切痕代表著(),模型中的吸管代表著()。8、科學課上,同學們?yōu)榱搜芯康厍虻膬炔拷Y構、表面特征等,需要制作地球模型來幫助觀察和說明。請你分析:(1)想要觀察地球內部結構,就需要剖開模型。這時適合用來做地球模型的材料是()。A.橡皮泥B.乒乓球C.橙子(2)想要在地球模型上畫一畫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情況,這樣的地球模型適合用()來制作。A.橡皮泥B.乒乓球C.橙子(3)用橙子來制作地球模型,下面的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ǎ?。A.橙子形狀接近地球形狀,適合做模型B.用橙子做地球模型來演示地球自轉比較容易C.用橙子來模擬地球內部結構很合適(4)用橙子模擬地球時,切開橙子的位置最好是()A.平均橫切成兩半B.平均縱切成兩半C.隨意切成兩半(5)制作地球自轉模型時,插進一根吸管或小棒代替地軸,這根“地軸”應該與“赤道”()A.平行B.垂直C.傾斜45°9、對比不同的地球模型,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A.不同地球模型表達的地球知識不同,它們的制作方法、材料也會不同,適用的范圍也是不同的B.不管是怎樣的地球模型,它們表達的地球知識都是一樣的C.地球模型的相同之處都能表達某一類的地球知識D.地球模型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學研究10、面對自己制作的各種地球模型,下面操作不正確的是()。A.可以從細節(jié)上加以改進,使模型更美觀B.可以從材料上加以改進,使模型更堅固、輕便等C.可以根據(jù)新的數(shù)據(jù),增加表達的知識內容以增強模型功能D.模型已經(jīng)很完美了,不需要繼續(xù)修改11、如果要表示地球上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情況,下列模型中最適合的是()12、我們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結構模型,下列最適合做地核顏色的是(),因為地核的溫度是最高的A.藍色B.紅色C.綠色13、在地球的結構中,我們日常能直接接觸到的部分是()。A.地殼B.地核C.地幔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二、選擇題1.C2.A3.B4.A5.C6.B7.(1)B(2)C(3)赤道、地軸8(1)A(2)B(3)C(4)A(5)B9.B10.D11.B12.B13.A第2課晝夜交替現(xiàn)象基礎知識梳理1、地球上大部分地區(qū)的晝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現(xiàn)。晝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現(xiàn)象。2、地球上晝夜顯現(xiàn)的產(chǎn)生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有關,一晝夜的時間是24小時。3、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陽光照到的地方處于白晝,沒被照到的地方處于黑夜。晝夜交替原因的假說。4、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假設。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上面的四種假說,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故無法判斷出哪一種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檢驗假說。5、在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中,需要的器材有手電筒、地球模型,其中手電筒代表太陽。手電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斷變化,對應晝夜交替現(xiàn)象。6.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7.晝夜交替現(xiàn)象與地球、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常考題型背記一、判斷題1.太陽不動,地球自轉,可以解釋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2.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3.地球上每天每個地方都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4.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每天晝和夜的時間各是12小時。()5.因為地球是個自身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在同一個時間,太陽光只能照亮半個地球。()6.通過模擬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太陽圍著地球轉,還是地球圍著太陽轉,都可以形成晝夜交替現(xiàn)象()7.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只有在地球上才會發(fā)生。()8.晝夜交替現(xiàn)象有許多種假設,利用模擬實驗可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說。()9.我國的每個地方都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10.晝夜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只與太陽有關,與地球的運動無關。()二、選擇題1.用手電筒代替太陽照射地球模型,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擬的是()。A.白天B.黑夜C.都有可能2.下列對地球上晝夜不斷交替現(xiàn)象的幾種解釋中,符合事實的是()。A.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B.太陽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C.地球繞著太陽轉,同時自轉3.我們在做“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時,可以用手電筒當()。A.月球B.太陽C.地球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沒有新證據(jù)之前,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各種假說暫時都是正確的B.地球的南北極地區(qū)不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C.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只能有一種可能解釋5.下列假說中不會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是()A.太陽不動,地球自轉B.地球不動,太陽自轉C.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6.下列現(xiàn)象中與晝夜交替有關的是()。A.大雁遷移B.小草枯萎C.貓頭鷹捕食7.在做模擬實驗時,下列物體中()不適合用來模擬太陽。C.手電筒B.乒乓球A.點燃的蠟燭8.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A.地球是個巨大的球體,它不停地運動著B.無論太陽圍著地球轉,還是地球圍著太陽轉,都可以形成晝夜交替現(xiàn)象C.晝夜交替時,每天晝和夜的時間都是各12小時。9.地球之所以有晝夜交替現(xiàn)象,它必須具備的條件是()A.地球不透明B.地球不發(fā)光C.地球不停地自轉D.以上都是10.在科學研究中,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允許或不能對研究對象直接進行實驗時,我們可以采用()的方式開展研究。A.對比實驗B.模擬實驗C.直接觀察實驗題:1.如圖,小蘭同學做實驗探究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1)小蘭的假設:。(2)小蘭這樣的實驗探究在科學上稱為()。A.模擬實驗B.對比實驗C.觀察實驗(3)小蘭用手電簡代表,用地球模型代表。(4)小蘭最終得出結論:這種假設(填“能”或“不能”)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5)假如小蘭的地球模型壞了,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放棄實驗B.使用透明的水晶球代替地球模型,繼續(xù)實驗C.使用乒乓球代替地球模型,繼續(xù)實驗2.某科學小組為了探究地球、太陽怎樣運動才會導致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發(fā)生,它們提出了以下幾種假說并用模擬實驗檢驗假說是否成立。(1)模擬實驗中的手電筒代表,乒乓球代表,被手電筒照亮的部分表示。(2)把下面的選項填在合適的括號中。甲圖:乒乓球轉動,手電筒繞著乒乓球轉動,模擬的是()乙圖:乒乓球轉動,手電筒靜止,模擬的是()。丙圖:乒乓球不動,手電筒繞著乒乓球轉動,模擬的是()A.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B.地球自轉,太陽繞著地球轉C.太陽不動,地球白轉(3)經(jīng)過模擬實驗操作,上述3種假說中有種可以模擬出“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解析:南北極會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4.(×)5.(√)6.(√)7.(×)8.(√)9.(√)10.(×)二、選擇題1.(A)2.(C)3.(B)4.(A)5.(B)6.(C)7.(B)8.C)9.(D)10.(B)三、實驗題:1.(1)地球自轉會產(chǎn)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2)(A)(3)太陽,地球。(4)能(5)(C)。2.(1)太陽,地球,白晝。(2)甲圖:(B)乙圖:(C)丙圖:(A)(3)3種。第3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基礎知識梳理1.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菜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錘擺,證實了地球的自轉。2.托勒密是古希臘天文學家,約生于公元100年。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地心說”理論?!暗匦恼f”理論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3.哥白尼是波蘭的天文學家,他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理論認為,太陽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太陽運動。哥白尼在臨終前出版了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4.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衛(wèi)星以木星為中心旋轉而不是圍繞地球旋轉。課時作業(yè)一、判斷題1.哥白尼認為研究天文學有兩件法寶:數(shù)學和觀測?!ǎ?.從古到今,人們一直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ǎ?.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tài)?!ǎ?.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否定錯誤認識,得出正確認識的過程?!ǎ?.現(xiàn)代科學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也是錯誤的?!ǎ?.按照“地心說”和“日心說"這兩種觀點來做模擬實驗,都能發(fā)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7.在科學研究中,我們應該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不能自目相信和引用。……()8.認識地球和地球運動的歷程,是人類不斷改進觀察工具,不斷尋找證據(jù)的漫長的過程。()9.“地心說”的各種觀點符合當時人們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10.“地心說”都是錯誤的,“日心說”是符合實際的……………()二、選擇題1.波蘭天文學家()提出了“日心說”。A.托勒密B.伽利略C.哥白尼2.“日心說”認為()是宇宙的中心。A.太陽B.地球C.月亮3.下列著作()闡述了“日心說”理論。A.《萬有引力》B.《物種起源》C.《天體運行論》4.“日心說”認為:地球是在運動的,并且()自轉周A.12小時B.24小時C.一個月5.下面()的假說符合“日心說”理論。A.太陽不動,地球順時針自轉B.地球不動,太陽圍繞地球順時針公轉C.太陽不動,地球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的同時也在自轉6.下列不是“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共同觀點的是()A.地球是球體B.地球在運動C.運動的天體做圓周運動7.用實驗證實了地球自轉的科學家是()。A.哥白尼B.萊昂·傅科C.伽利略8.下列現(xiàn)象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有()①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②地球上晝夜交替③地球四季的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③9.托勒密的觀點相當于晝夜交替現(xiàn)象假說中的(),而哥白尼的觀點相當于假說中的()。A.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B.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C.地球自轉10.伽利略觀察到木星的衛(wèi)星以木星為中心旋轉而不是圍繞地球旋轉,這個證據(jù)可以()。A.支持“地心說”B.否定“地心說”C.支持“日心說”11.下列猜想中,與“地心說”觀點相似的是()A.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B.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C.地球自轉12.根據(jù)“日心說”的觀點,下列對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的改進合理的是()A.給地球儀安裝一根“地軸”B.讓地球儀自轉起來C.讓地球儀圍繞太陽轉動,同時自轉D.以上均合理13.如果在船的桅桿頂部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最后消失。這一事實能夠說明的觀點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地球是球形的C.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D.宇宙是球形的14.在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過程中,曾出現(xiàn)“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學說,這種學說()。A.“地心說”提出的比較早B.“日心說”提出的比較早C.是同時出現(xiàn)的15.下面有關“地球繞軸自轉”中的“軸”,敘述錯誤的是()A.地軸在地球上真實存在B.地軸的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南極C.地軸是傾斜的D.地軸的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北極16.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觀測到地球確實在自轉。A.攝像機B.望遠鏡C.人造衛(wèi)星三、探究題。1.如下圖,小雅同學改進了地球模型,并再次做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1)小雅同學利用鐵絲模擬。(2)在地球模型上貼反光小圓片的目的是。(3)下圖是小雅同學對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解釋,請用陰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4)自轉半周前,小圓片所在位置的時間大約是()。自轉半周后,小圓片所在位置的時間大約是()。A.中午12點B.下午6點C.凌晨12點2.小明探究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成因,下面是他畫的三份猜想圖。(1)上面三份猜想圖中,無法解釋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是()。A.圖1B.圖2C.圖3(2)上面三份猜想圖中,與“地心說"理論一致的是()。A.圖1B.圖2C.圖3(3)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中,下列三種光源最適合用來模擬太陽的是()。A.日光燈B.手電筒C.酒精燈(4)在探索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歷史中,首先提出“地球在自轉”觀點的科學家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傅科3.成成參觀北京天文館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傅科擺”,這讓他想起了學習過的“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①1851年,萊昂·傅科做了一個超級大擺的實驗。擺長67米,擺錘重28千克,擺下的地面畫有一個刻度盤。做這么大的一個擺,主要是為了()。A.觀察起來更方便B.讓實驗更科學,更能反映實際情況C.更吸引注意,影響力更大②“傅科擺”在擺動時,由于慣性,擺動的方向始終不變,但擺尖在刻度盤上留下的痕跡卻發(fā)生了偏轉,這是因為()。A.地球在公轉B.地球在自轉C.月球在公轉③成成觀察“傅科擺”時,發(fā)現(xiàn)刻度盤的方向沿順時針方向發(fā)生了偏轉,由此可以推測()。A.地球是順時針公轉的B.地球是順時針自轉的C.地球是逆時針自轉的課時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2.(×)3.(×)4.(√)5.(√)6.(√)7.(√)8.(√)9.(√)10.(×)二、選擇題1.(C)2.(A)3.(C)4.(B)5.(C)6.(B)7.(B)8.(A)9.(A),(B)10.(B)11.(A)12.(D)13(B)14.(A)。15.(A)16.(C)三、探究題1(1)地軸。(2)觀察一個具體位置(小圓片所在位置)的晝夜變化情況。(3)下圖是小雅同學對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解釋,請用陰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4)(A),(C)。2.(1)(A)(2)(C)(3)(B)(4)(B)3.①(B)②(B)③(C)第4課誰先迎來黎明基礎知識梳理1.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