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隋煬帝書》看李諤的文學觀念_第1頁
從《上隋煬帝書》看李諤的文學觀念_第2頁
從《上隋煬帝書》看李諤的文學觀念_第3頁
從《上隋煬帝書》看李諤的文學觀念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從《上隋煬帝書》看李諤的文學觀念

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稱為“文學病”?!拔牟 笔桥u家歷來關(guān)注的對象。批評家指出文病、評論文病、探討文病的原因,提出救治文病的措施,可以稱之為“文病論”。隋王朝雖然享祚甚短,但其政治、文化措施對唐代乃至中國歷史都有巨大影響。隋代君臣、文士不乏針對“文病”的言論,探討其“文病論”,對我們認識隋王朝的文學觀念,加深對隋代文學批評史的理解是有一定意義的。一、對前代文學之病,是其傳播及社會化的表現(xiàn)。文學581年,北周貴族楊堅建立隋王朝。589年隋滅陳,結(jié)束了中國從漢末以來(西晉曾有過短期的統(tǒng)一)的長期分裂局面。大一統(tǒng)的隋王朝只維持了37年,是中國歷史上眾多短命王朝中的一個。隋文帝楊堅文化修養(yǎng)不高,史書稱其“素無術(shù)學”“不悅詩書”(《隋書本紀》)。楊堅崇尚實用,開國之初,也曾一度興辦學校,但幾年之后,因未見有特殊人才出現(xiàn),便下令廢除,可見其在政治措施方面的急功近利。隋朝君臣總結(jié)前朝滅亡教訓,認為陳后主等人縱情享樂、荒淫無度是亡國的主要原因。他們吸取教訓,崇尚雅樂正聲?!端鍟ひ魳分尽酚浳牡蹖θ撼颊Z:“聞公等皆好新變,所奏無復正聲,此不祥之大也。自家形國,化成人風。勿謂天下方然,公家家自有風俗矣。存亡善惡,莫不系之。樂感人深,事資和雅。公等對親賓宴飲,宜奏正聲。聲不正,何可使兒女聞也!”隋王朝的文藝態(tài)度傳導到文學批評之中,時任治書侍御史的李諤上書隋文帝。從這封上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李諤對隋王朝文化政策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李諤以復古的姿態(tài),追敘先王教化,認為《詩》《書》《禮》《易》為教化之本,而“上書獻賦,制誄鐫銘”目的都在于“褒德序賢,明勛證理”,都應發(fā)揮懲治勸誡作用。在李諤看來,文學的價值在于發(fā)揮其對社會政治的教化作用,如果不能發(fā)揮這種作用,那就會出現(xiàn)“文病”。從這種觀點出發(fā),他對曹魏以來的文學發(fā)展予以猛烈的批判,說:降及后代,風教漸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jù)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于是閭里童昏,貴游總,未窺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guān)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勛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gòu)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隋書·李諤傳》)在李諤看來,身為君主的魏之三祖,好尚文學,是棄本逐末的行為。在他們的帶動影響之下,追求文辭華麗成為社會風尚,東晉、齊梁年間全社會對文辭之美的追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以至于儒家經(jīng)典棄而不講。李諤認為,不以教化為根本的文學,就是對社會政治的擾亂。他完全無視建安以至南朝文學發(fā)展所取得的藝術(shù)成就,對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學予以全面否定,甚至把社會政治的衰亂,歸罪于文學的繁榮。文學的高度發(fā)展,對藝術(shù)與審美的追求,在李諤看來恰恰成了文學之病的突出表現(xiàn)。李諤對文病的批判,是其狹隘功利主義文學觀念的體現(xiàn),這種觀點是迎合君主口味的,代表了隋朝君臣對文學藝術(shù)的態(tài)度。對前代文病的批判,目的是為當代提供借鑒。隋朝開國后,也面臨文化政策的選擇與建立。李諤上書所說的“屏黜輕浮,遏止華偽”正是隋王朝的文化政策導向。隋文帝曾下詔要求大到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行政公文,小到私人文書,都要以求實質(zhì)樸為規(guī)范,所謂“公私文翰,并宜實錄”(《隋書·李諤傳》)。隋朝政府將這種去華求實、杜絕浮靡的文風導向以行政手段加以強制實施,泗州刺史司馬幼之因“文表華艷”而獲罪。使用行政手段推行文風改革,確實收效顯著,公卿大臣“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隋書·李諤傳》)。以公卿大臣為代表的上層社會棄絕華綺文風,以儒家經(jīng)典為學習對象,發(fā)揮了文學的教化功能,體現(xiàn)了隋王朝以文學作為教化方式的文化政策。李諤所敘述的隋朝文化政策正是在對前代文病深刻認識基礎(chǔ)上形成的救治措施,革除華靡文風,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質(zhì)樸求實的社會風氣,則是隋王朝救治文病的意義所在?!端鍟の膶W傳序》說:“高祖初統(tǒng)萬機,每念雕為樸,發(fā)號施令,咸去浮華。然時俗詞藻,猶多淫麗,故憲臺執(zhí)法,屢飛霜簡。煬帝初習藝文,有非輕側(cè)之論,暨乎即位,一變其風。其《與越公書》《建東都詔》《冬至受朝詩》及《擬飲馬長城窟》,并存雅體,歸于典制。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故當時綴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隋書·李諤傳》稱“諤又以屬文之家,體尚輕薄,遞相師效,流宕忘反”,認為李諤上書是直接針對當時的浮靡文風而提出救治措施,其實,李諤上書的目的并非革除文病,而是意在糾正人才選舉方面的弊端。杜佑《通典·選舉》說他“以選才失中”而上書是恰當?shù)??!端鍟繁緜鞣Q“上以諤前后所奏頒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風,深革其弊”,其所革之弊主要在于選舉等社會政治方面的弊端。但李諤確是深刻領(lǐng)會了隋王朝的文化政策,他的一番革除文病的言論,正是隋朝官方文化政策的詳細解讀。當然因為書中對建安以來文風的猛烈抨擊,而給人以為革除文病而上書的印象,以至于《隋書》認為他直接針對當時文病而上書,后代也往往稱此書為《上隋文帝論文書》或《上隋文帝革文華書》,這是對李諤上書目的的誤解,但也客觀上反映了此書在革除文弊方面的巨大影響。二、王通對詩歌藝術(shù)與社會政治的關(guān)系的認識隋文帝、隋煬帝及大臣李諤有關(guān)文病的言論與措施代表了隋朝政府對文藝的態(tài)度。隋朝享祚較短,文人亦較少,且大多是由南北朝入隋,或由隋以入唐。王通(約584—617)則與隋祚相終始,雖年壽不永,卻堪稱隋代大儒。作為著名儒家學者,王通一生不仕,隱居家鄉(xiāng)白牛溪講學著書。他追慕周公、孔子,人稱“王孔子”。他在思想學說方面主要紹述孔子言論,但由于刻意追求為社會政治服務的目的,其文藝思想比之孔子還要狹隘,往往以實用、教化為原則。其思想學說主要保存在《中說》一書中,其中也可看出其對文病的態(tài)度?!吨姓f·天地篇》記:李伯藥見子而論詩,子不答。伯藥退謂薛收曰:“吾上陳應、劉,下述沈、謝,分四聲八病,剛?cè)崆鍧?各有端序,音若塤篪。而夫子不應我,其未達歟?”薛收曰:“吾嘗聞夫子之論詩矣:上明三綱,下達五常,于是征存亡,辯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貢其俗,君子賦之以見其志,圣人采之以觀其變。今子營營馳騁乎末流,是夫子之所痛也,不答則有由矣。從王通的觀點來看,李百藥所論不論是應、劉、沈、謝等著名詩人,還是四聲八病、剛?cè)崆鍧岬脑姼杓记啥紝僭娭┝?對于講求于此的人,王通不但不予論說,甚至十分痛惜。王通所理解的詩歌的價值在于“上明三綱,下達五常,于是征存亡,辯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貢其俗,君子賦之以見其志,圣人采之以觀其變”,“明三綱,達五常”是詩歌的倫理教化作用,“征存亡,辯得失”則是詩歌具有保存社會歷史資料,使后人借以考察社會政治興衰的價值。所謂“小人”“君子”“圣人”云云,則是對孔子“興、觀、群、怨”詩歌觀念的直接繼承。王通從這樣的觀念出發(fā),認為“四聲八病”等詩歌技巧都是末流之事,從事于這些“末流”之事,當然就是文學之病了。這則材料所反映的是王通以詩歌為發(fā)揮倫理教化作用、考察社會政治興衰的工具,完全無視詩歌自身的藝術(shù)審美特征,其觀念是對孔子以及漢儒文藝思想的繼承,但其著眼點完全落在功利目的上,比孔子乃至漢儒更為狹隘。王通還通過文品來分析人品。人品和文品的關(guān)系,劉勰《文心雕龍》論述較多,觀點也較為中正公允,而王通對于南北朝文士多所苛責,從文品和人品角度進行了嚴厲指斥:子謂文士之行可見:“謝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則謹。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則典。鮑昭、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吳筠、孔,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誕?!被騿栃⒕b兄弟,子曰:“鄙人也,其文淫?!被騿栂鏂|王兄弟,子曰:“貪人也,其文繁。謝,淺人也,其文捷。江總,詭人也,其文虛。皆古之不利人也?!彼e謝靈運、沈約、鮑照、江淹、吳筠、孔、謝莊、王融、徐陵、庾信、劉孝綽兄弟、蕭綱、蕭繹、謝、江總等人都是南北朝著名文士,在王通看來其文品都有嚴重弊病,由此推斷出其人品存在的可議之處。這種推論,方式簡單,結(jié)論率皆苛刻而不切實際,是王通從其狹隘而功利的文藝觀念出發(fā)而做出的判斷,表明他對南北朝文人與文學基本上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這與其一貫的文藝觀念也是一致的。與隋王朝官方反對浮華文風的觀念相一致,王通也對“淫溺”文風極為不滿。《中說·述史篇》記:內(nèi)史薛公謂子曰:“吾文章可謂淫溺矣。”文中子離席而拜曰:“敢賀丈人之知過也?!毖驁?zhí)子手喟然而詠曰:“老夫亦何冀?之子振頹綱。”內(nèi)史薛公即著名文人薛道衡,從這則頗具故事情節(jié)的材料中,可見王通對“淫溺”文風的反對,薛道衡以“空梁落燕泥”這樣細膩而敏感的詩句而著稱于世,所謂“淫溺”恐怕指的正是這類無關(guān)政教而有高度審美效果的文學作品。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王通所反對的“淫溺”,實際上就是那些通過對文學技巧的追求而產(chǎn)生動人文學審美效果的文學作品。在《事君》篇所說的“古之文也約以達,今之文也繁以塞”,“繁”即“多”的意思,與這里的“淫溺”相通,“繁以塞”,也即是多而不通,當然也是文學之病的體現(xiàn)。挽救文學的“淫溺”之風,甚至具有“振頹綱”,也即整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