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史記漢書》看北胡南漢之說的演變
關于統(tǒng)一國家的領土和民族構成的研究,學術界主要關注“五行民”模式,研究漢代北漢時期的南漢模式。本文擬就此專題作初步探討。一、整體地理空間傅斯年1935年發(fā)表《夷夏東西說》,提出夏商周三代夷夏的“東西對峙……便是中國的三代史”,并進而指出“且東西二元之局,何止三代。戰(zhàn)國以后數(shù)百年中,又何嘗不然?”不可忽略的是,在大一統(tǒng)多民族王朝國家形成進程中,周秦兩漢的思想家、政治家就國家的疆域構成、民族構成展開了長時期的討論,積淀了豐富的思想,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就大一統(tǒng)國家民族格局而論,戰(zhàn)國時有《禮記·王制》的“五方之民”,而兩漢則有《史記》、《漢書》為代表的北胡南漢。北胡南漢格局的劃分,首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及秦并吞三晉、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國。中國于四海內則在東南,為陽;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占于街南,畢主之。其西北則胡、貉、月氏諸衣旃裘引弓之民,為陰;陰則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這段文字,應是秦與西漢前期文獻中對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疆域和民族格局最為完整的表述。它的核心內容是秦漢國家疆域地理空間的界定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劃分,但蘊含了豐富的天文陰陽觀和民族思想。“四海內”,是《史記·天官書》疆域界定中的整體地理空間單元。在“四海內”包括了“中國”和“胡、貉、月氏……引弓之民”,這兩個部分的地理空間方位有不同的劃分:一是東南與西北的劃分,“中國于四海內則在東南”,而西北則胡、貉、月氏“引弓之民”;二是南北劃分,以天街為界,街南為“中國”,街北則為胡、貉、月氏“引弓之民”?!妒酚洝ぬ旃贂吩?“昴、畢間為天街。其陰,陰國;其陽,陽國。”唐張守節(jié)《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間,主國界也。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史記·天官書》有關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民族格局的劃分,東漢班固全文載錄于《漢書·天文志》。據(jù)此可知,秦漢時流行的大一統(tǒng)國家民族格局的認識,除原有的“五方之民”之外,至晚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提出了“中國”與“引弓之民”兩大族群的劃分,這應與傅斯年所謂“二元之局”和近年學界論述的“二元結構”“北胡”之說,西漢時期為漢匈雙方所流行。漢武帝時,匈奴人稱“南有大漢,北有強胡”,“南漢”之說,在數(shù)種選擇中似乎最為適當。兩漢語境中,與民族格局相關的稱謂主要有三種選擇:“諸夏”、“南中國”、“南漢”?!爸T夏”之稱,族群含義最為明確,唐人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對《天官書》北南民族格局的劃分即概括為“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但是,“諸夏”族稱在兩漢主要以“內諸夏,外夷狄”用于“五方之民”格局中的內外二元結構,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民族構成的“二元之局”,在《史記·天官書》中出現(xiàn)南與北、東南與西北的兩種劃分。此外,《漢書·天文志》又提出東與西的另一種劃分。該志在天體星宿運行的方位描述中將東西民族的感應關聯(lián),呈現(xiàn)出這時期流行的天文地理觀念中所蘊含的關于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民族格局的劃分。與此種劃分方法相關聯(lián)的天體星宿計有太白、辰星、五星(歲、熒惑、填、太白、辰):太白,“兵象也”,“出西方,失其行,夷狄敗;出東方,失其行,中國敗”。辰星,“戰(zhàn)斗之象也。與太白俱出東方……夷狄敗,中國勝;與太白俱出西方……中國敗,夷狄勝”。五星,“積于東方,中國大利;積于西方,夷狄用兵者利”。比較兩漢時期“二元之局”的三種劃分,北胡南漢應是兩漢民族格局的主流,西北與東南、東與西的兩種劃分,在“二元之局”的結構中,處于輔助、次要的地位。司馬遷劃分的“胡、貉、月氏”包括了北方的諸多民族,但其共同特點是游牧、狩獵的“引弓之民”,其中尤以匈奴對秦漢時的“中國”威脅最大。對秦迄西漢前期的邊疆形勢,東漢陳忠上疏有明確的概括:“臣聞八蠻之寇,莫甚北虜。漢興,高祖窘平城之圍,太宗屈供奉之恥。故孝武憤怒……浮河絕漠,窮破虜庭?!倍h初國家疆界大一統(tǒng)國家民族格局劃分的標準是什么?不同類型格局劃分的區(qū)域界定蘊涵了什么樣的思想和觀念?這是我們討論秦漢民族格局,無論是“五方之民”或北胡南漢都無從回避的重要議題。《史記·天官書》和《漢書·天文志》對“天街”之南“中國”和街北“引弓之民”的劃分,蘊涵了不同的標準和豐富的思想觀念。就“諸衣旃裘引弓之民”的表述而論,北胡是以游牧文化為其特征的特定文化區(qū)域。但是,與北胡相對應的南漢的表述則為“中國”,就秦漢人對“中國”稱謂的運用和《史記》文本所蘊含的“中國”地域概念而論,“中國”在與北胡相對應的區(qū)域劃分中,具有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含義,它與司馬遷所處的時代,即西漢武帝“征伐四夷,開置邊郡”“中國”之稱,內涵豐富,由先秦迄秦漢發(fā)生諸多變化。但是,作為與北胡“諸衣旃裘引弓之民”相對應的“中國”,其主要意義則是政治和文化雙重內涵。在西漢武帝特定歷史背景下,《史記·天官書》在北胡南漢族群格局劃分中所稱的“中國”,大一統(tǒng)國家政治內涵占據(jù)了明顯的主導地位。長城以南的“中國”與文化相關聯(lián)的區(qū)域稱謂,最具代表性的是“冠帶”之稱,孝文帝自稱“冠帶之室”,而武帝時主張“征伐四夷,開置邊郡”的司馬相如則將兩大族群格局劃分為“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相應的是“夷狄殊俗之國”??疾鞚h匈雙方的交往,以“漢”和“匈奴”雙方的互稱,似乎最為普遍。翻檢前三史《匈奴傳》所載漢匈雙方官方交往記錄,以“冠帶”、“引弓”等文化稱謂相稱的,主要集中在西漢前期的文帝時期。而以漢、匈奴相稱,最為普遍,貫穿了整個兩漢時期,如宣帝時期呼韓邪單于議歸附漢廷,匈奴臣曰:“漢雖強,猶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亂先古之制?!鼻貪h關于大一統(tǒng)國家疆域觀、邊疆思想的發(fā)展和演變,昭帝“鹽鐵論”是重大轉折時期。秦迄西漢武帝的百余年間,盡管有漢初秦亡教訓的反思和討論,以及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實施。但是,大一統(tǒng)國家平定天下,郡縣四海,成為這一時期頗具影響力的追求理想和目標。周秦兩漢時期國家疆域表述中,“四海”是頻見的術語。《史記·天官書》的“四?!备拍?是包括“中國”和“引弓之民”兩大不同文化區(qū)域的一個整體地理單元。追溯其淵源,《尚書·禹貢》對夏疆域的表述為“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迄于四?!?。聯(lián)系《禹貢》全文,夏之疆域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東漸”、“西被”,四至空間地理概念已逐漸明晰(較《詩經(jīng)》“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論)的九州之疆,以及“聲教迄于四?!钡奈幕?。在其畿服制的“五服”結構中,外二服的要、荒二服即為蠻夷“四?!敝K?《爾雅·釋地》稱“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這里的“四?!?詮釋為九州之外的蠻夷之域,與《禹貢》“五服”劃分中的要、荒二服相合。所以,夏夷“二分之局”的劃分,源自先秦。不過,秦漢時期的“四?!备拍?與“天下”常相并列,成為王朝國家疆域的特定概念。如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李斯等稱“今陛下……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在四海之內“遐邇”“中外”一體的理想和目標構建中,“中國”含義的界定和劃分,逐漸超越“冠帶”的文化含義,具政治意義的郡縣四海成為重要的標準。在這一界定標準下,同為“先帝制”的劃分,均以長城之南為“中國”的界限,但西漢武帝以前的“中國”和西漢武帝“征伐四夷,開置邊郡”之后的“中國”,在兩漢人的認識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西漢武帝前期,為探究“圣王制御蠻夷”三、武帝“開置邊郡”至東漢前期的歷史演變《史記》的寫作始于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這時期邊疆民族地區(qū)的“開置邊郡”已全面完成。但是,兩漢思想家、政治家對于武帝“開置邊郡”的認識和評論尚處于初始階段。所以,《史記·天官書》北胡南漢的劃分,在其胡與漢兩個方面含義的認識,僅是兩漢疆域觀、邊疆觀和民族思想演變的起始。由西漢武帝至東漢前期,北胡南漢格局經(jīng)歷了提出、流傳、演變至完全確立的歷程。這一演變進程主要呈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以“胡越”為代表的,“四夷”的南北分化,具特定歷史內涵的“三方”之稱的出現(xiàn),“三方”與北方匈奴的分化;二是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南漢)含義的延展和演變。關于西漢武帝以來“四夷”、“胡越”認識的變化,集中出現(xiàn)在昭帝“鹽鐵論”中。其中,“三方”稱謂的出現(xiàn)以及將武帝以來“四夷”劃分為“三方”和匈奴(北胡)截然有別的兩部分,尤具典型意義?;笇挕尔}鐵論·擊之》:“大夫曰:……往者,縣官未事胡越之時,邊城四面受敵,北邊尤被其苦。先帝絕三方之難……以討匈奴?!迸c武帝以后“四夷”的分化相關聯(lián)的,是作為“冠帶之倫”的“中國”含義的演變。西漢武帝之前的“中國”,即便“先帝制”中漢匈雙方確認以長城為限,南為“冠帶之倫”,但這時期的西南夷、兩越、朝鮮均未列入南“中國”的范疇(如淮南王劉安上書諫語)?!爸袊弊鳛閮蓾h王朝國家疆域含義的重大變化,始于武帝“開置邊郡”。歷百余年演變,至東漢前期得以正式確立。這一演變歷程,集中反映在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中。北胡南漢由《史記·天官書》提出,但是作為南漢的“中國”含義的變化在司馬遷編撰的《史記》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展現(xiàn)。將《天官書》與《貨殖列傳》加以聯(lián)系,《天官書》北胡南漢全新民族格局的劃分,顯然反映了西漢武帝“征伐四夷,開置邊郡”以來,西漢王朝“天下”、“四?!彼尸F(xiàn)的北南民族關系為其主導的重大變化。而具區(qū)域經(jīng)濟地理性質的《貨殖列傳》則沒有反映這一變化,已設置郡縣的“三方”之地并未列入。所以,有學者提出,武帝時“初郡和邊郡大量增加”,但是“《貨殖列傳》的寫作基本上沒有吸收武帝時期疆域、政區(qū)的變化”。北胡南漢格局中“中國”含義的正式確定,是班固《漢書·地理志》。對中國國家疆域的系統(tǒng)記述,李大龍?zhí)岢觥皯搹摹稘h書》開始”,“是記述西漢王朝疆域形成與發(fā)展過程的《漢書·地理志》”。從武帝開邊設置郡縣,至班固《漢書·地理志》的撰寫,歷百余年??たh制設置和邊郡的治理帶來的“三方”之地的變化,以及兩漢人對這種變化的認識和探討,在《地理志》的記錄中可窺見其演變軌跡?!兜乩碇尽肺谋镜淖珜?班固云:“成帝時劉向略言其(域)分,丞相張禹使屬潁川朱贛條其風俗,猶未宣究,故輯而論之,終其本末著于篇。”《地理志》文化地理的內容,是班固在西漢成帝時劉向《域分》和西漢末期朱贛《風俗》的基礎上,“輯而論之”、“著于篇”,最終完成。換言之,將原“四夷”的西南夷、兩越、朝鮮“三方”列入以風俗文化劃分區(qū)域的“中國”,至遲在西漢成帝時劉向的著作中已出現(xiàn)。班固的“輯而論之”,是對長城以南的“中國”包括“三方”這一族群格局思想的繼承和確立。顯然,與武帝“開置邊郡”至東漢前期百余年的歷史演變相伴隨,“中國”內涵的演變也經(jīng)歷了從司馬遷、劉向、朱贛到班固的傳承和變更的歷程?!稘h書·地理志》記述“三方”中朝鮮的教化:“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濊貉、句驪蠻夷……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樂浪朝鮮民犯禁八條:……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辟……可貴哉,仁賢之化也!”原為蠻夷之地的玄菟、樂浪,因殷周(箕子)以來的教化,知禮義,事農桑,以至夜不閉戶,遵循仁德,贊為“仁賢之化”。武帝開邊置郡,經(jīng)百年治理,孔子設想浮?!坝泳乓?有以也夫”,已達到孔子“欲居”的“仁賢之化”的標準??梢?教化帶來的“三方”邊疆民族的華夏化,應是劉向、朱贛、班固等兩漢史家將西南夷、兩越、朝鮮等地(包括河西四郡)列入“中國”范疇的重要原因。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對兩漢西南夷地的華夏化予以充分肯定,稱南中之地“在昔蓋夷越之地”,已成追憶。西南夷華夏化的步驟,他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開土列郡,爰建方州”;二是“安邊撫遠,務在得才”。武帝郡縣制的設置為啟始階段,“安邊撫遠”,有效治理和教化為第二個階段??梢?北胡南漢格局的提出和正式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動合同范本 派遣
- 養(yǎng)殖場清糞車購銷合同范本
- 區(qū)域銷售協(xié)議合同范本醫(yī)藥
- 包裝印刷公司采購合同范本
- 買宅地合同范例
- 上海住房合同范本
- 個人與團隊提成合同范本
- 線上按摩技師合同范本
- 公司電腦維修合同范本
- 農村道路改造合同范例
- 部編版小學(2024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有個新目標》-第一課時教學課件
- 稅法(第5版) 課件 第13章 印花稅
- 2024-2025學年廣州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鋁業(yè)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qū)智慧化評價導則
- 二級公立醫(yī)院績效考核三級手術目錄(2020版)
- 加油站數(shù)質量管理考核辦法版.doc
- 華文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書法教案
- 最新整理自動化儀表專業(yè)英語詞匯只是分享
- 強夯、堆載預壓地基處理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