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經濟管理概論_第1頁
北航-經濟管理概論_第2頁
北航-經濟管理概論_第3頁
北航-經濟管理概論_第4頁
北航-經濟管理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管理概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3/9/50第01章

經濟與管理概述22023/9/5第一節(jié)經濟與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經濟問題與經濟學由于人類需要的無限性與經濟資源的稀缺性產生了人類社會面臨的經濟問題。經濟學家們認為,經濟學產生于客觀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所引起的選擇的需要。經濟學就是研究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的一門學科。32023/9/5(一)對經濟學的理解1、經濟學的由來英文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α(家政術)。本來含義是指管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范圍,被稱為PoliticalEconomy(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后來被馬歇爾(1842-1924)改回Economics(經濟學)。42023/9/5在中國,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中提出“經世濟俗”,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禮樂篇》提出了“經濟”一詞:“皆有經濟之道,謂經世濟民”。后人將“經濟”一詞作為“經世濟民”的略稱,與“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同義。但在清末戊戌政變后,改革科舉制度,開“經濟特科”,此處的“經濟”沿用西方“經濟”的本義,而不再強調“政治統(tǒng)治”的意思。52023/9/5日本:江戶后期至明治時期,歐美思潮侵入。神田孝平(1833-1877)首先在《經濟小學》中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PoliticalEconomy”;其后該譯法被引入漢語——戊戌后,“經濟特科”的“經濟”即此意。在現(xiàn)代,經濟是指一定范圍(國家、區(qū)域)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系的系統(tǒng)之總稱;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解釋經濟現(xiàn)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62023/9/52、較為流行的經濟學定義經濟學的具體定義見仁見智,仍存爭議:英國經濟學家羅賓斯“經濟學是一門把人類行為作為目的與可以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資源之間的關系來研究的科學?!泵绹洕鷮W家薩繆爾遜“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如何使用稀缺資源來生產有價值的產品,并在不同集團之間分配這些產品?!?2023/9/5美國權威的《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的定義“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在無限而又有競爭性的用途中間配置的問題,它是一門研究人與社會尋求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與欲望的方法的科學,因為他們所支配的東西不允許他們去滿足一切愿望?!边@些定義都是圍繞著人們無限的欲望和資源的稀缺性這對矛盾問題闡述的。羅賓斯給出的定義中,“目的”是指滿足人們無限的欲望,“稀缺資源”代表有限的資源。薩繆爾遜給出的定義則強調用產品的生產和分配來解決無限欲望滿足的問題。82023/9/5較為普遍接受的定義:“經濟學是研究個人、企業(yè)、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如何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決定社會稀缺資源的使用的科學?!痹摱x強調資源的稀缺性以及選擇的重要性。不管是個人、企業(yè),還是政府,或者是其他社會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即資源是稀缺的。92023/9/5(二)人類欲望的無限性和資源的稀缺性1、自由資源與經濟資源自由資源(Free)是指人類不必花費任何代價就可獲得的可以自由取用的資源:如空氣。經濟資源(Notfree)是指人類必須花費一定代價才能獲得的、不能無限取用的自然資源。除了時間與信息這兩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外,經濟資源基本分為三種: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與資本資源。102023/9/52、經濟資源的稀缺性經濟資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相對于人們的欲望而言的——資源有限,欲望無窮。人的欲望(Desire)或需要(Needs):人們想要或者希望得到的包括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各種物品、服務、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等的要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有例外情況。112023/9/5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Self-actualiztionEsteemLove/BelongingSafetyPhysiological122023/9/53、稀缺性與選擇選擇(Choice)是稀缺的結果。人們必須作出選擇,以決定將稀缺的經濟資源配置于哪一類產品或勞務的生產,滿足人們哪一方面的欲望或需要。選擇的后果:只要資源稀缺,并且只要個人、企業(yè)或國家對于稀缺資源的使用進行選擇,就必然會產生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機會成本:將某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132023/9/5(三)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1、經濟學研究什么?需要的無限性與經濟資源的稀缺性產生了人類社會面臨的經濟問題,即如何把有限資源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于各種途徑,以滿足個人、企業(yè)、國家乃至社會的無限多樣化需要。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基本問題(1)總量既定的生產資源用來生產哪些產品?(2)采用什么生產方法?(3)生產的產品在社會成員之間如何分配?142023/9/5(4)一個社會既定的生產資源總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比如國民收入決定、就業(yè)、通貨膨脹、經濟周期、經濟增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等問題。前三個問題,即: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是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基本問題。第四個問題,即經濟總量問題,是宏觀經濟學所考察的基本問題。152023/9/5不同經濟類型遵循不同經濟規(guī)律經濟學家通常把社會經濟體制劃分為自給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混合經濟四種類型。不同的社會經濟體制實現(xiàn)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自給經濟的資源配置方式:習慣和傳統(tǒng)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機制計劃經濟的資源配置方式:指令性計劃和行政命令混合經濟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和計劃相結合162023/9/52、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與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的經濟行為規(guī)律、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shù)值如何決定;也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量經濟學、大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yè)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作就業(yè)理論或收入理論。172023/9/5(四)理性經濟人假設傳統(tǒng)經濟學研究中,經濟決策的主體都被假定是理性經濟人,具有利己的理性,所追求的目標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標決策最優(yōu)化…理性經濟人包含兩層意思:利己+理性。182023/9/5利己(selfish)生活目標是使自己的享受、滿足或者說幸福最大化,其原則就是:不損人的自私。理性(rational)人理性人具有其所處環(huán)境各有關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即使不是絕對完備的,至少也相當豐富、相當透徹。理性人具備一個很有條理的、穩(wěn)定的偏好體系,并擁有很強的計算技能;他靠這類技能就能計算出哪個方案可以達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點。擁有起碼的道德底線(利己但不損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192023/9/5二、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管理的含義什么是管理?有人說,管理就是管住原則,理出思路。也有人說,管理其實是管好人才,理好錢財。更有人認為管理很簡單,搖頭和點頭而已?!肮芾砭褪谴_切地知道要別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科學管理之父F·W·泰勒計劃、組織、領導、協(xié)調和控制——管理過程之父亨利·法約爾“管理就是決策”——赫伯特·A·西蒙“管理是一種為取得、分配并使用人力和自然資源以實現(xiàn)某種目標而行使某些職能的活動”——馬丁·J·坎農202023/9/5“管理就是一個人或更多的人來協(xié)調他人的活動,以便收到單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進行的各種活動”——詹姆斯·唐納利“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huán)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哈羅德·孔茨“管理是一個協(xié)調工作活動的過程,以便能夠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實現(xiàn)組織的目標”——斯蒂芬·P.羅賓斯212023/9/5管理的一般定義:管理者在動態(tài)環(huán)境下通過對組織內部資源及整合的組織外部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科學和藝術過程。管理服務于組織目標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管理過程由一系列相關聯(lián)的基本職能完成。管理的對象既包括組織內部資源也包括組織外部資源管理環(huán)境具有動態(tài)變化性。222023/9/5□

計劃職能:管理者對組織的目標和應采取的行動方案做出選擇和具體安排的活動過程?!?/p>

組織職能:管理者根據(jù)計劃制定的目標,對組織中的各種要素包括人力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合理配置的過程?!?/p>

領導職能:管理者為了實現(xiàn)組織目標而對被管理者施加影響的過程?!?/p>

控制職能:管理者運用事先確定的標準,衡量實際工作績效,尋找偏差及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糾正的過程。(二)管理的基本職能232023/9/5(三)管理的環(huán)境管理受組織內外部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與管理活動相關的影響因素的總和,稱為管理環(huán)境。242023/9/51、管理的外部環(huán)境(1)任務環(huán)境之五力模型(邁克爾.波特)+互補品:在消費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可以互為補充滿足消費者一定需要的商品行業(yè)競爭者競爭壓力來自各個競爭廠商對市場地位和競爭優(yōu)勢的追逐。購買者議價能力購買者發(fā)揮談判優(yōu)勢,壓低產品價格或要求改善產品質量和服務導致增加組織成本的能力進入威脅新進入競爭廠商進入本行業(yè)后對市場利益瓜分,一般通過設置進入壁壘、形成規(guī)模經濟和品牌忠誠度應對。供應商議價能力供應商發(fā)揮談判優(yōu)勢,提高組織的采購成本的能力替代品威脅不同業(yè)務或行業(yè)提供能夠滿足相似需求的商品或服務,從而分享本行業(yè)的市場。252023/9/5政治及法律環(huán)境(Political):約束組織活動,并因此創(chuàng)造機遇和威脅的政治要素、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的法律意識。宏觀經濟環(huán)境(Economic):影響組織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經濟政策。四個重要指標:經濟增長率、利率、匯率和通貨膨脹率。社會文化環(huán)境(Social):包括社會環(huán)境中文化的基本要素系列、文化的價值系統(tǒng)和文化教育事業(yè)狀況等文化要素。(2)一般環(huán)境(PEST)社會生產力(Technological):人類運用各類專業(yè)科學工程技術,制造和創(chuàng)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品,滿足人類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262023/9/5全球化環(huán)境:跨國公司、世界貿易組織和歐盟、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等區(qū)域性貿易聯(lián)盟。自然環(huán)境:生產資料和勞動條件的各種自然稟賦,常常表現(xiàn)為組織經營地域內的能源供應情況、自然資源的種類、交通狀況、地理環(huán)境等。人口水平:口特征上的變化結果,包括人口性別、種族、社會階層、人口老齡化水平、人口數(shù)量等。272023/9/52、管理的內部環(huán)境組織內部可能影響管理者采取特定行動或戰(zhàn)略能力的物質、文化環(huán)境的總和,是組織內部的一種共享價值體系。資源環(huán)境:組織生產運作系統(tǒng)的投入要素,包括5Ps:人(People)、設備(Plant)、原材料(Parts)、技術(Process)和計劃與控制(PlanningandControl)。物理環(huán)境:組織物理環(huán)境要素包括工作地點的空氣、光線和照明、聲音(噪音和雜音)、色彩等。心理環(huán)境:組織內部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人事關系、組織成員的責任心、歸屬感、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等。文化環(huán)境:組織的制度文化和組織的精神文化,良好的組織文化是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和動力。282023/9/5管理者是管理行為過程的主體,一般由擁有一定的權力并承擔相應責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從事管理實踐活動的人或人群組成??梢詣澐譃槿缦聨最悾夯鶎庸芾碚撸汗芾砟切┥婕暗缴a產品,提供服務的一線工人,一般指車間工頭、生產組長之類一線管理者。中層管理者:主要職責是正確領會高層的指示精神,制定具體的計劃,以結合本部門的工作實際,有效指揮各基層管理者開展工作。通常有區(qū)域經理、項目經理、策劃經理、生產主管等。高層管理者:層級最高的管理者,對組織負全責,主要側重于溝通組織與外部的聯(lián)系和決定組織的大政方針。常見的高層管理者有總裁、總經理、業(yè)務總裁等。(四)管理者角色與管理技能292023/9/51、管理者角色1955年彼得·F·德魯克(PeterF.Drucker)提出“管理者角色”(theroleofthemanager)的概念,將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分為三類:管理一個組織。管理其他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302023/9/5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認為管理者扮演著十種角色,歸為三大類:人際角色:代表人,領導者和聯(lián)絡者。信息角色:監(jiān)聽者,傳播者和發(fā)言人。決策角色:企業(yè)家,局面控制者,資源配置者和談判者。312023/9/52、管理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對復雜情況的洞察、分析、判斷、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關系從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的能力、確定和協(xié)調各方面關系的能力以及權衡不同方案優(yōu)劣和內在風險的能力。人際技能:交流、說服、管理沖突、激勵、指導、談判和領導的技能,幫助管理者指揮協(xié)調他人工作。技術技能:管理者掌握或熟知與特定工作崗位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并且通過這些技能可以有效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如生產技能、財務技能、營銷技能等。322023/9/5越是高層次的管理者,對概念技能的要求就越高。越是基層的管理者,對技術技能的要求相對較高。人際技能對于所有的管理者來說都很重要。332023/9/5342023/9/53、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弗雷德·盧桑斯(FredLuthans)將管理者從事的管理活動歸納為四個方面:傳統(tǒng)管理:計劃、決策和控制。溝通:交流例行信息和處理案頭工作。人力資源管理:激勵、獎懲、處理沖突、人員配備和培訓。網(wǎng)絡聯(lián)系:社交活動、政治活動以及其他與外界的交往。342023/9/5成功管理者(以在組織中的晉升速度為標準)和有效管理者(以工作績效及下級的奉獻精神和對其的滿意度為標準)在管理活動的側重點有較大差異。352023/9/5第二節(jié)經濟學的發(fā)展歷史一、古代東、西方的經濟思想(一)西方古代經濟思想在前資本主義時代,人們關注的是作為生產單位的家庭,如奴隸主莊園或封建主莊園的經營管理,那時的經濟學稱為家政經濟學。色諾芬(約公元前430-335),著作《經濟論》以對話的形式轉述了蘇格拉底(約前469—前399)的許多經濟思想。362023/9/5色諾芬的《經濟論》是論述奴隸主家庭經濟的著作,其主要思想包括從使用價值的角度認識財富,維護自然經濟,高度重視農業(yè)等。柏拉圖(約前427-前347)在其《理想國》分析了分工、等級、公有財產等概念。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第一次認識到貨物有兩種用途,一種是本身固有的,一種是交換產生的(亞當·斯密發(fā)展成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在中世紀,經濟學沒有獨立位置,歸于神學,屬道德神學或倫理學的組成部分。372023/9/5到16世紀,經濟學歸入經院法學體系,利息、貨幣等問題的討論已經很普遍了。此時西歐各國大多步入資本主義社會,現(xiàn)代經濟思想開始了萌芽。(二)中國古代經濟思想老子(約前571—前471)的經濟思想是“道法自然”,認為經濟活動應順從自然法則運行??鬃樱s前551—前479)主張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382023/9/5孟子(約前372-前289)創(chuàng)立王道政治學說的同時,提出了“貴民”、“愛民”、“惠民”、“富民”的經濟思想和主張。韓非子(約前281—前233)認為農業(yè)是衣食之本、戰(zhàn)士之源,發(fā)展農業(yè)是國家富強唯一途徑。在實踐上: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奠定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管仲綜合運用農業(yè)、財稅、貿易、金融、消費等政策,刺激齊國經濟,成為后世的模版;到明朝,中國也到了資本主義的前夜;滿清最終扼殺了現(xiàn)代經濟思想在中國的萌芽。392023/9/5二、現(xiàn)代經濟學說的啟蒙與發(fā)展依時間順序,經濟學說的發(fā)展分為五個階段:啟蒙階段(重商主義、重農學派)→古典學派→新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后凱恩斯時代勞動價值學說均衡/邊際分析宏觀經濟剩余價值402023/9/5(一)啟蒙階段1、威廉·配第: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威廉·配第的學說影響了后期形成的重商主義者和重農主義者。1662年出版代表作《賦稅論》,經濟觀點有:土地為財富之母,勞動為財富之父和能動的要素。勞動時間是衡量價值的尺度和基礎。地租是從農產品中扣除生產費用(工資加種子)以后的余額。412023/9/5威廉

·配第奠定了基本的經濟學研究方法:1672年出版另一名著《政治算術》被馬克思視為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分離出來的最初形式。在著作中,他廣泛運用經驗歸納和數(shù)學方法研究經濟實踐,使經濟學開始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2、重商主義十七、十八世紀隨英國海外貿易的增長興旺起來,其基本假設是:出口為國家?guī)碡敻?,是國家致富的唯一手段,貿易赤字會導致國庫空虛,反之則國庫殷實,因此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保護貿易順差。422023/9/5當時西歐多數(shù)國家采納重商主義,其程度有所不同。英國人把政府中央集權化與獨立的商業(yè)企業(yè)最有效的結合起來,奉行重商主義。英屬東印度公司,在18世紀末之前一直是印度次大陸地區(qū)剝削開拓的實際施行者。3、重農主義法國十七、十八世紀的主導經濟思想:認為產生地租的土地是產品的唯一源泉。將國民分為三個階級,即生產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和不生產階級,最早運用社會階級體系來說明社會經濟結構。432023/9/5弗蘭斯瓦·魁奈:重農主義學派的領袖和宗師自然秩序和自然權利緊密相連,自然權利包括財產所有權和自由,而在財產所有權中,土地所有權是基礎,是國家統(tǒng)治的自然秩序的根本條件,是進行農業(yè)資本主義的根本條件。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工業(yè)革命使得制造業(yè)日趨重要,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變得陳舊,出現(xiàn)了古典經濟學派。442023/9/5452023/9/5(二)古典經濟學英國工業(yè)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75-1783)和法國大革命(1789),使資本主義開始覺醒。亞當·斯密于1776年發(fā)表《國富論》,標志著古典經濟學的誕生,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自由競爭是古典經濟學派的不二信條,是對封建舊制度以及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國家干預主義經濟思想的批判。462023/9/51、古典經濟學的奠定者亞當?斯密:現(xiàn)代經濟學之父代表作《國富論》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進行了研究,第一次對經濟運行規(guī)律進行總體研究,創(chuàng)立了比較系統(tǒng)的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包括:勞動和分工、價值與價格、“經濟人”與“看不見的手”、國際自由貿易。對經濟學影響最大的是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所運用的科學抽象法和經驗歸納法二重研究方法是古典經濟學方法論的第一個系統(tǒng)形式,在經濟學研究方法論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472023/9/5大衛(wèi)?李嘉圖:古典經濟學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基于勞動價值學說,提出國際貿易理論的比較成本學說。價值由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交換價值取決于絕對價值。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表現(xiàn)其他商品價值的媒介。分配理論:地租是首要的;利潤是支付地租和工資后的余額。對外貿易學說:如果存在比較成本差別,則國際分工可以帶來勞動節(jié)省和效率提高;主張貿易完全自由;國家應該出口相對價值較低的產品而進口相對價值比較高的產品。482023/9/5約翰·穆勒: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原理》。貢獻:將亞當·斯密以來古典經濟學彼此不同的觀點進行綜合,對各種理論進行了中肯的批評。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約翰·穆勒492023/9/52、其它代表人物馬爾薩斯:庸俗經濟學的代表代表作《人口原理》。試圖證明:勞動人民貧困和失業(yè)是因為人口增長過快,而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無關。庸俗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發(fā)展階段,以為資產階級辯護為主要特征。因此,被馬克思稱為“庸俗經濟學”。502023/9/5薩伊:亞當斯密學說的系統(tǒng)化者代表作《政治經濟學》。他提出效用價值論:物品效用由勞動、資本和土地共同創(chuàng)造,物品價值也是這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從全社會來看,總供給一定等于總需求,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可能出現(xiàn)???/p>

·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締造者發(fā)展剩余價值學說,分析資本家剝削的本質。在穆勒的基礎上,解釋了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和周期性。512023/9/5(三)新古典經濟學1820s,李嘉圖的勞動價值體系出現(xiàn)不能解釋的矛盾,導致勞動價值理論的破產。新舊葡萄酒問題:葡萄酒越放價格越貴,而且價值也越高,但是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儲藏勞動幾乎為零,這和“勞動決定價值”相悖,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出現(xiàn)危機。解釋這一現(xiàn)象,導致了邊際主義革命: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強調的生產、供給和成本,轉向現(xiàn)代經濟學關注的消費、需求和效用。邊際效用概念的引入實現(xiàn)了這種重點轉移。522023/9/5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觀點是:經濟體系的變動和發(fā)展是漸進、和諧的,對經濟刺激的反應是靈活的。邊際分析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供求力量決定價格的主觀價值。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完全競爭并趨于均衡狀態(tài)的經濟,它將導致均衡價值。市場供求力量能使一國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一切生產要素在分配中所得到的份額取決于它的邊際產量。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的奠基者代表作《經濟學原理》,與斯密的《國富論》、李嘉圖的《賦稅原理》齊名。532023/9/5馬歇爾的貢獻是建立了一種包括需求和供給的、以局部均衡分析為主要方法的、綜合分析的理論體系。利用連續(xù)原理、邊際方法和局部均衡分析,討論了需求理論、供給理論以及二者作用下的均衡價格理論。在均衡基礎上,討論了分配理論,指出存在四種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yè)家才能,并說明了這四種要素的價格決定。重視數(shù)學方法,大量使用幾何圖示表述經濟學原理,注重時間因素對經濟分析的重要意義,充分運用局部均衡原理等,一直沿用到今天。542023/9/5(四)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李嘉圖古典經濟學理論繼承和批判,提出了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學說、資本積累以及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學說;探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及資本主義發(fā)展和滅亡規(guī)律。列寧發(fā)展了關于帝國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最后建立了完全計劃的公有制經濟。完全計劃并不成功,于是再次引入市場經濟蘇聯(lián)和東歐的激進私有化方法;中國的溫和改革:有計劃的市場經濟。552023/9/5(五)凱恩斯主義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而建立在完全競爭基礎上的馬歇爾經濟理論不能解釋危機、也不能指導如何解決危機。自由競爭、自動調節(jié)和自由放任三個經濟原則受到挑戰(zhàn)。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之父代表作《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中提出有效需求理論體系和通過國家干預經濟,而不再自由放任,以求減少失業(yè),這被稱為“凱恩斯革命”。562023/9/5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貢獻是:以宏觀總量分析代替微觀個量分析,建立了宏觀經濟學分析框架;提出有效需求原理,以有效需求不足論替代了自動充分就業(yè)均衡論;以國家干預代替新古典學派的自由放任,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宏觀政策管理體系;結束傳統(tǒng)經濟學在貨幣理論與價值論的“二分法”,開辟了貨幣理論分析的新時代。572023/9/5(六)后凱恩斯學派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內部形成了兩大主要支派:以美國保羅·薩繆爾森為首的新古典綜合派和以英國瓊·羅賓遜為首的新劍橋學派。新古典綜合派是“凱恩斯革命”之后最有影響力的凱恩斯學派,又先后自稱“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和“現(xiàn)代主流經濟學新綜合”。582023/9/5“新古典”是指他們接受凱恩斯以前的新古典主義對于市場和一般均衡的分析,但同時應當“綜合”凱恩斯主義。這種綜合體現(xiàn)在:將凱恩斯理論本身綜合成宏觀一般均衡理論,但理論本身卻和新古典理論有相似之處;凱恩斯的宏觀理論體系和新古典的微觀理論體系相結合,注重尋找宏觀經濟理論的微觀基礎;強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592023/9/5新劍橋學派又稱凱恩斯左派,提出了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的觀點。試圖在否定新古典綜合派的基礎上,重新恢復李嘉圖的傳統(tǒng),建立一個以客觀價值理論為基礎,以分配理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以此為根據(jù),探討和制定新的社會政策,以改變資本主義現(xiàn)存分配制度調節(jié)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的矛盾。除了新古典綜合派和新劍橋學派之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學派還有新自由主義、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和新制度主義等。602023/9/5第三節(jié)現(xiàn)代管理思想的演變一、古代管理實踐——四大文明兩河文明(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今伊拉克一代),約在公元前1800年的古巴比倫王國出現(xiàn)了人類管理思想的最早記載——漢莫拉比法典(約公元前1772年),規(guī)定了關于貿易、個人行為、人類關系、刑法等社會問題的管理,以及不同勞動分工的薪酬和工資的管理。612023/9/5中華文明,早期的管理思想與軍事戰(zhàn)爭、治國選官緊密相關,孫子兵法(約公元前600年)、孔子(約前552-前479)的選拔人才和教育、法家的治國方法等;秦朝郡縣制的國家官僚體系最早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國家制度——官職的授予以非人格化的國家的名義來進行。直到20世紀上半葉以前,中華文明完全以孔孟的儒家雜糅法家、道家等基本理論管理國家事務。622023/9/5尼羅河文明,約公元前3100年出現(xiàn)了統(tǒng)一國家——埃及,在金字塔、水利灌溉工程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管理經驗;并認識到管理者所能直接管理的下屬是有限的這一管理幅度原則。海洋文明,以公元前1000年的古希臘城邦國家為代表,探索了現(xiàn)代民主社會的諸多政治制度形式;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以有效的軍隊管理和運作體系,使馬其頓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632023/9/5二、科學管理時代工業(yè)革命之前的經濟形式以小農經濟或者莊園經濟為主,生產領域的管理手段最高應用到莊園管理,更復雜的工業(yè)生產還未有涉及。古代的較復雜任務的管理往往是國家行為,和政治、軍事目的密不可分:金字塔、灌溉系統(tǒng);長城、大運河等。古代在經濟和生產領域的管理理論不如在軍事、政治和國家治理等領域那樣完善,這種情況直到工業(yè)革命之后才有所改觀。642023/9/5(一)科學管理的先驅18世紀歐洲工業(yè)革命,使工業(yè)成為主要產業(yè)之一,出現(xiàn)了三大潮流:新發(fā)明的興起、工廠制度的建立和現(xiàn)代管理理論與管理思想的發(fā)展。在歐洲:瓦特父子等建立了蒸汽機制造工廠、阿科萊特爵士發(fā)明了水力紡紗機,推行了工廠管理制度及相關法規(guī)。此時生產管理處于“積極性+激勵”的階段:為使工人充分發(fā)揮“積極性”,作為回報,他們可從雇主那里得到“特殊激勵”。652023/9/5在美洲,梅特卡夫提出了“管理的科學”;湯尼提出“工程師應為經濟學家”,成為美國科學管理運動的第一啟動者;海爾塞提出了“固定工資+超額獎金”的激勵方法。此一階段管理的特點是:管理工作還沒有完全專業(yè)化,計劃人員與執(zhí)行人員沒有分開,責權利不清、難以做到有效的生產監(jiān)控,工人的積極性取決于工人自己或者暴力手段,在管理中還沒有運用科學的方法。662023/9/5(二)泰勒與科學管理運動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一生中因推行科學管理而不遺余力,人稱“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最早在密特維爾鋼鐵廠進行了搬運生鐵的科學管理研究,采用“合理搬運量+適當休息”的工作方法,提高勞動效率達4倍。他研究了其中的科學方法,并成功推廣應用。672023/9/5泰勒提出差別計件工資制:針對不同個體制定具體的計件工資制度,而不是如傳統(tǒng)那樣,管理者只把計件工資分配到班組層面。管理人員應分擔原來由工人承擔的計劃、分配、審核等工作,管理應該專業(yè)化——這不同于科學管理萌芽期的“積極性+激勵”的管理方法:682023/9/5泰勒后來進入了伯利恒鋼鐵公司,研究了鏟礦砂的勞動效率問題:如何以最高效率鏟礦砂?泰勒的研究結果是:針對不同的礦砂,需要使用不同規(guī)格的鐵鍬——鏟運礦石,應該使用小點的鐵锨,鏟運灰土應該使用大點的鐵锨。鏟礦砂研究啟發(fā)泰勒提出了勞動工具標準化,并進一步延伸為環(huán)境、操作的標準化原則。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包括:692023/9/5① 工作定額原理——根據(jù)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確定合適的標準勞動定額;② 挑選和培養(yǎng)工人——管理者有責任針對工人分配適合的工作,并且應該對工人進行培訓以提高專業(yè)技能。③ 標準化原理——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必須統(tǒng)一和標準化;④ 差別計件工資制——效率越高的工人,給予其單位產出的報酬越高;⑤ 計劃和執(zhí)行職能必須分開——管理專業(yè)化,不能由生產執(zhí)行者自己制定工作計劃;⑥ 實行職能工長制——工長應成為工人的老師、朋友、建議者,幫助工人進步;⑦ 例外原則——經理人員應該著重處理最好和最差的事情,不能羈絆于日常事務。702023/9/5泰勒及一些科學管理學家經常批評資本家過于苛刻,結果引起資本家的不滿:1911年,在關于美國北方鐵路公司提出上浮火車票價的聽證會上,泰勒的追隨者和支持者、科學管理學家艾默遜批評到:鐵路公司虧損,是因為管理不善而非票價太低。泰勒的朋友、“動作研究之父”吉爾布雷斯及其夫人也主張:提高勞動效率是為了更好享受閑暇的人生,而不是為了給資本家賺取更多利潤……712023/9/5在當時的背景下,不管是勞方還是資方,都反對科學管理。他們通過美國國會立法:不得在工廠從事科學管理研究。甚至在1912年,泰勒被誣告虐待工人,美國眾議院設置特別委員會,審查泰勒及其倡導的工廠管理制度,在質證過程中,泰勒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非人對待。但是,一系列辯論、審查、質證等等,反倒使科學管理被大眾所知。722023/9/5為了躲避美國國會對科學管理的禁止,很多工程師在工業(yè)領域秘密從事科學管理研究,但他們不自稱為科學管理;這些人多數(shù)來自工業(yè)領域的工程師,因此科學管理在20世紀10-20年代開始,被稱為工業(yè)工程。到了20世紀30、40年代,科學管理才被工業(yè)生產領域和社會全面接受,管理作為一門學科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而對于那些十分貼近生產和工程方面的管理研究,仍然稱為工業(yè)工程。732023/9/5(三)管理過程與管理組織理論1、管理過程在歐洲,法國人亨利?法約爾(1841-1925)與泰勒同時代,從管理過程和管理組織角度,提出在管理中,共性地存在著5大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人稱“管理過程之父”。法約爾的基本職能等理論是一般管理理論的奠基性工作;法約爾也主張管理教育:學校應設置管理學科,傳播和講授管理知識。742023/9/5法約爾在1916年出版了自己的管理理論巨著《工業(yè)管理與一般管理》法約爾的管理學說,就理論層面而言甚至高于泰勒的科學管理。但當時的歐洲已近遲暮,而美洲朝氣蓬勃,因此世界的目光都被美國所吸引。雖然法約爾與泰勒同時代,但泰勒的光芒甚至遮蓋了所有同時代的管理學家。法約爾的理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才在美國重新被發(fā)現(xiàn)并被世人接受。752023/9/52、韋伯與管理組織理論德國人馬克斯?韋伯(1864-1920)也與泰勒同時代,他提出了后來被廣泛接受的官僚制度:由官職或者職位來進行管理,而不是由個人或世襲身份來管理,即權力是制度化的,而非人格化的(注:這里的“官僚”不帶貶義)。中國的秦朝已經實現(xiàn)了這一非人格化的國家官僚制度,韋伯賦予了其現(xiàn)代含義,并能擴展到企業(yè)組織、軍隊組織等更廣義的范圍。762023/9/5與法約爾相似,韋伯的理論一樣超前于時代,在當時并沒有被重視,直到社會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理論需求:

隨著美國企業(yè)的組織規(guī)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它們越來越需要組織理論作為指導。于是,韋伯關于官僚制度的成果于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獲得了普遍承認。772023/9/5三、社會人時代/行為科學理論(一)霍桑實驗與人際關系學說泰勒的科學管理重點研究如何提高人類在微觀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效率。1924-1932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西屋(Westinghouse)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測定各種因素對生產效率影響的實驗,史上稱為霍桑實驗(HawthorneExperiment)。實驗分為四個階段:782023/9/5第一階段:工廠照明實驗(1924-1927)第二階段:福利實驗(1927-1929)目的:按照科學管理原理,提高照明條件、改進福利待遇將提高生產效率。實驗結果:無論如何調整照明度、福利待遇,生產效率都持續(xù)提高??茖W管理理論無法解釋這種反?,F(xiàn)象;后來人們把這種反常現(xiàn)象稱為“霍桑效應”。1927年,研究者求助于澳裔美籍行為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梅奧。792023/9/5梅奧的團隊觀察到,霍桑實驗中勞動效率的提高不是因為生產條件的改善,而是工人心理和人群關系的變化:①參加實驗的光榮感、被重視的自豪感對人的積極性有明顯的促進作用。②形成的實驗組這個特殊小集體,使得成員間具有良好的相互關系。802023/9/5第三階段:大規(guī)模訪問與調查(1928-1931)最初是為了讓工人就企業(yè)的規(guī)劃和政策、工頭的態(tài)度和工作條件等問題作出回答,每次訪談時間為30分鐘。但工人在訪談中所表達的遠遠超過這些既定內容,訪談時間平均接近1.5小時。訪談計劃持續(xù)了兩年多,其間,工人的產量大幅度提高。第三階段實驗說明,給予工人合理的發(fā)泄不滿的渠道,將會提高士氣,增加產量。812023/9/5第四階段:群體實驗(1931-1932)目的:考察計件工資制度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以計件工資做刺激,工人產量始終停留在中等水平。梅奧等人觀察發(fā)現(xiàn),班組為了維護群體利益,自發(fā)約定:誰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但誰也不能干的太少,影響全組的產量,并且不準向管理當局告密,如有違反,會被打罵。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工人們維持中等水平產量,是擔心產量提高,管理當局會改變現(xiàn)行獎勵制度,或裁減人員,或者會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懲罰。822023/9/5第四階段實驗說明,為了維護小集體內部的團結,工人可以放棄物質利益的引誘。在正式的組織中存在著自發(fā)形成的“非正式群體”,這種群體有自己的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對人的行為起著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并能加強內部協(xié)作。霍桑實驗否證了泰勒經典科學管理中只重視單純物質條件,忽視社會環(huán)境、社會心理的影響。人類的生產效率不光受到生理、物理因素的影響,更受到社會環(huán)境、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制約。832023/9/5梅奧于1933年出版了《工業(yè)文明的人性問題》,系統(tǒng)闡述了人際關系學說:①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單純追求金錢收入的“經濟人”。②企業(yè)中除了正式組織之外,還存在著“非正式組織”,這種非正式組織基于成員的共同工作過程、情感、規(guī)范和傾向,影響巨大。③新型的領導在于通過提高職工“滿足度”來提高“士氣”,最終提高效率。842023/9/5(二)行為科學學派基于人際關系學說的影響,1953年,美國福特基金會召開學術會議,正式提出了行為科學理論,而人際關系學說是行為科學理論的第一階段;行為科學理論重點研究人類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包括:①人的需要和動機的理論。②管理中“人性”的理論。③領導方式的理論。④企業(yè)中非正式組織以及人與人關系的理論。852023/9/51、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只有當前還未滿足的需要才能作為激勵因素而影響其行動,促使其做出努力。862023/9/52、X-Y理論麥格雷戈認為,傳統(tǒng)管理是“人性惡”的“悲觀”管理理論:人被認為是懶惰的,單純追求物質的個體。管理的方法是制定規(guī)則使員工服從,較少尊重其感情和道義。麥格雷戈稱之為X理論。麥格雷戈提出:人在滿足了基本物質條件之后,應該會有更高的追求,不光被動接受任務還會主動承擔責任,因此管理者應該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使用工作本身對員工進行內在激勵(如實現(xiàn)員工的內在抱負和理想、承擔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滿足其自我實現(xiàn)。麥格雷戈認為他所提出的新的理論是樂觀管理理論,稱為Y理論。并認為,Y理論比X理論好。872023/9/53、行為科學的新發(fā)展現(xiàn)代行為科學理論從人性(如有限理性)出發(fā),研究相關的管理、經濟等問題,已滲透到眾多學科,如行為經濟學、行為決策理論、行為金融、實驗經濟學;涉及心理學、人格與認知、腦科學、計算經濟學、虛擬現(xiàn)實、情境意識等技術和相關研究。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行為經濟學家卡尼曼(Kahneman)和史密斯(Smith);2005年謝林(Schelling)也以行為科學、均衡問題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說明行為科學理論已經獲得了主流科學界的承認。目前仍是一個蓬勃發(fā)展的領域。882023/9/5四、現(xiàn)代管理理論叢林(一)歐美的管理學派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管理問題,誕生了眾多理論和學說,形成了上百個管理學派。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在1961年稱之為“管理理論叢林”,并總結了6個主要學派:管理過程學派、經驗主義學派、人類行為學派、社會系統(tǒng)學派、決策理論學派和數(shù)理學派。1980年,孔茨再次評述“管理理論叢林”問題,認為主要的管理學派已經演變?yōu)?1個學派:892023/9/5新增“系統(tǒng)管理學派”、“社會技術系統(tǒng)學派”、“經理角色學派”、“權變理論學派”;變化:社會系統(tǒng)學派→社會合作系統(tǒng)學派管理過程學派→經營管理學派數(shù)理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經驗或案例學派人類行為學派→人際關系行為學派+群體行為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維持不變。902023/9/5(二)日本的管理學派日本制造業(yè)的成功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基斯和米勒在1984年探討了日本生產領域管理理論的“叢林”,包括:準時制生產、質量循環(huán)、統(tǒng)計質量控制、長期目標管理、持續(xù)改進、現(xiàn)場管理等。這些方法在日本企業(yè)的成功應用,隱隱然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流派”,引起了包括美國、中國、韓國、歐洲等國企業(yè)紛紛效仿,并在不同國家取得了實際成功。912023/9/5(三)中國的管理學派萌芽中國的經濟騰飛,包含了大量企業(yè)的成功實踐,雖然出現(xiàn)了很多獨特的管理方法,但是目前這類方法似乎還僅僅適用于本土,甚至和企業(yè)家具體個性魅力有關;這類管理“理論”不具有科學的特征——邏輯可證偽、結果可重復、指標可測量,且與種族無關。因此,中國獨創(chuàng)的科學管理理論,還需要基于中國的經濟事件,深入地進行科學凝練。922023/9/5五、管理理論發(fā)展脈絡小結現(xiàn)代管理理論簡單總結為4條主線,兩點歸宿:泰勒等歐文、梅奧等法約爾韋伯932023/9/5本章小結對經濟、管理的理解;人類欲望的無限性和資源的稀缺性;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理性經濟人假設;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職能、環(huán)境管理者技能經濟學說的演變歷程;管理學的發(fā)展歷史。第02章

微觀市場機制分析952023/9/5微觀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問題是資源配置問題。這一問題是通過價格機制來解決的,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是均衡價格理論。本章對微觀市場機制的運行作一般的分析和考察,主要介紹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市場需求分析;市場供給分析以及市場均衡與政府政策等內容。962023/9/5第一節(jié)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一、消費者(Consumer)消費者是為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經濟學中:消費者是具有消費預算、能夠作出統(tǒng)一消費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家庭、企業(yè)、組織。消費者行為最基本的假定是消費理性,即:消費者總是反復權衡、比較,在有限的支出下作出獲得最大滿足的最優(yōu)購買決策。972023/9/5二、生產者(Producer)(一)生產者及其目標生產者為他人或其他組織提供商品或服務。經濟學中:生產者也稱企業(yè)或廠商,是指能夠作出統(tǒng)一生產和銷售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生產者可以是生產產品的企業(yè),也可以是提供服務的企業(yè)/實體,如工廠、農場、銀行、醫(yī)院、學校等。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社會基本經濟單位的組織形式,生產者的演進經歷了工場手工業(yè)時期、工廠制時期、現(xiàn)代企業(yè)時期三個階段。982023/9/5在生產者行為的分析中,一般假定生產者或企業(yè)具有生產理性,即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要實現(xiàn)利潤最大,必須把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和企業(yè)家才能等)組織起來,經過一系列生產轉換過程,為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生產目標有短期和長期之分。短期是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shù)量固定不變的一段時期。長期是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數(shù)量的時期。在長期中,企業(yè)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投入數(shù)量,所有的投入都是可變投入。992023/9/5(二)生產者為什么存在經濟學理論提供了兩種解釋:根據(jù)亞當?斯密的分工協(xié)作理論,生產者的存在是為了提高效率:當且僅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企業(yè)具有效率最高的最佳規(guī)模。根據(jù)羅納德?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生產者的存在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當在企業(yè)內部達成一筆交易的邊際成本與在市場上達成同樣一筆交易的邊際成本相等時,企業(yè)的邊界達到最大。1002023/9/5三、市場(Market)古時指固定時段或地點進行交易的場所交易場所是經常進行物品交換的人為了減少搜尋成本而自發(fā)形成的。經濟學上:市場不僅僅只是交易場所,還包括買賣雙方在此場所進行交易的行為。市場常被表述為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市場是體現(xiàn)供給與需求之間關系的矛盾統(tǒng)一體。供給方代表的是賣方、生產者,需求方代表的是買方、消費者。1012023/9/5市場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商品的基本屬性分為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商品市場包括消費品市場和工業(yè)品市場;要素市場指進行生產要素交易的市場,包括生產資料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技術信息市場等。按交易對象是否具有物質實體分類,市場可以分為有形的產品市場和無形的服務市場。按競爭或壟斷的程度來分,市場可以分為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市場。1022023/9/5四、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經濟循環(huán)流轉圖產品和服務市場生產要素市場生產者或企業(yè)消費者(要素所有者)收入或收益出售產品和服務生產要素收入工資、租金和利潤勞動力、土地和資本支出或花費購買產品和服務—貨幣的流動—實物的流動1032023/9/5第二節(jié)市場需求分析一、需求及其表達(一)需求(Demand)的概念經濟學中:需求是指消費者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內和一定的市場上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數(shù)量。特指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別于人類無限多樣化的需要(Needs)。體現(xiàn)了商品自身的價格與該價格相應的需求量的內在關系。1042023/9/5(二)影響商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主要的因素有該商品自身的價格、消費者的收人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者對該商品的未來價格預期等。消費者的收入水平(I)

有效的需求取決于購買的愿望和支付能力,購買愿望與偏好有關,而支付能力與收入有關。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正常品(如精細食品或高中檔服裝)的需求量與收入同方向變化,而對低檔品(如粗糧與粗布)的需求與其收入呈反方向變化。1052023/9/5相關商品的價格(Pr)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取決于該商品是替代品還是互補品。例,饅頭和花卷互相是替代品,咖啡和茶互相是替代品;汽油是汽車的補充品,糖是咖啡的補充品。消費者的偏好(T)消費者選擇商品和支配他們的收入時,往往表現(xiàn)出某種興趣和偏愛。消費者偏好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諸如家庭環(huán)境、物質條件、收入水平、年齡、性別、教育、社會風俗、流行風氣等。1062023/9/5消費者對商品的未來價格預期(E)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在未來會上升時,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當前的需求量;當消費者預期某商品的價格在將來會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當前的需求量。其他影響因素(O)時間因素影響季節(jié)性商品的需求;社會人口特征、地理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促銷廣告會影響人們對產品的選擇。一般廣告投入越多,產品的需求量增加也較多,但當廣告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廣告所增加的需求量將遞減。1072023/9/5(三)需求函數(shù)與需求曲線需求函數(shù)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各因素視為自變量,需求量視為因變量,得到需求量與各因素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線性形式是廣泛使用的一種需求函數(shù)一般重點考慮需求量與自身價格的函數(shù)關系例:某洗衣機廠的需求函數(shù)估計為QD:顧客對該廠洗衣機的需求量;P:為洗衣機價格;I: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O:為廣告費。若某期P,I,O分別預計為300元、800元和10000元,則該期洗衣機廠洗衣機的預計需求量為1092023/9/5需求表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水平和與各種價格水平相對應的該商品的需求量之間關系的數(shù)字序列表。假定某消費者的需求函數(shù)為與此相對應的需求表P87654321QD012345671102023/9/5需求曲線根據(jù)“價格—需求量”組合,在幾何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稱為需求曲線。與數(shù)學的習慣相反,微觀經濟分析通常以縱軸表示自變量——價格,以橫軸表示因變量——需求量。需求曲線可以是直線型的,也可以是曲線型的;在不影響結論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線性需求函數(shù)。QDPQD

=8-2P

→P=4–0.5QD2468241112023/9/5(四)需求定律(Lawofdemand)大部分產品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即: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化,稱為需求定律。需求定律可由商品價格變化對需求量所產生的兩種影響來解釋: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1)替代效應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會更多購買該商品的替代品,而更少購買該價格上升的商品,稱為“替代效應”,造成需求下降;反之需求上升。1122023/9/5(2)收入效應對于正常產品,收入水平上升,則消費量也上升;對于低檔品,收入水平上升,其消費量會下降;反之,若收入水平下降,低檔品的消費量會上升。如果是正常產品,其價格上升,即便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不變,其相對收入水平也會下降,這會引起消費者所購正常品的總量下降,稱為“收入效應”。如果是一般低檔品,則價格上升會導致相對收入下降,低檔品的“收入效應”會使得需求上升。但是,替代效應引起的需求下降量仍然大于收入效應引起的需求上升量,因而總體上需求隨著價格上升而下降,仍然符合需求定律。1132023/9/5吉芬品有一類特殊的低檔品,其價格上升時,其替代效應引起的需求下降量小于收入效應引起的需求上升量,結果總需求隨著價格上升而上升。這類特殊的低檔品由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吉芬(Giffen)所發(fā)現(xiàn),稱為吉芬品。當時的歐洲農民以土豆為主食。吉芬發(fā)現(xiàn),土豆的需求量會隨著價格上升而上升,而降價反倒又使其需求量降低,所以當時土豆的需求量和價格同方向變化。低檔品一般低檔品吉芬品1142023/9/5關于歐洲土豆的賬:假設19世紀,歐洲某農民家庭月伙食費共100元,主食為土豆100斤,0.5元/斤;副食為5斤肉(10元/斤)。若土豆提至0.8元/斤,按“替代效應”,勢必要多吃肉。但因為肉更貴,因此,即便把50元買土豆的錢都用來賣肉,也遠遠不夠全家的食用量:這個家庭就可能不再吃肉,而把買肉的錢用來買更多的土豆,使之需求量上升至:100/0.8=125斤。因此,當時土豆價格上升總的結果就是土豆的需求量增加了。1152023/9/5(五)個體需求和市場需求個體需求:又稱單個需求,是指在一定市場范圍內個別消費者(家庭、居民、個人)對某種商品(服務)的需求。市場需求:又稱整體需求,是指在一定市場范圍內全部消費者(家庭、居民、個人)對某種商品(服務)的需求。關系:一定范圍內的個體需求的合成構成市場需求。例:某一市場范圍內僅有A、B兩個購買者,在價格為10元時,A、B消費者需求量分別為5和8個單位,則市場總需求量就是13個單位。1515154101010528136(a)買主A的需求曲線(b)買主B的需求曲線(c)市場(總)需求曲線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1172023/9/5(六)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需求是在各個價格水平下消費者愿意購買和能夠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數(shù)量,代表一種關系。需求量是在確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數(shù)量,代表某個數(shù)值。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因商品自身的價格變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稱為需求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的變化所引起的需求曲線的平移。如收入、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偏好的變動等。1182023/9/5需求量的變動并不改變需求函數(shù)或需求表,表現(xiàn)為需求曲線上A點到B點的移動。1192023/9/5需求的變動是整個需求函數(shù)或整個需求表的變動,表現(xiàn)為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1202023/9/5二、市場需求彈性分析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1%時,需求量會上升多少個百分比?當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或相關商品的價格上升1%時,該商品的需求量又會增加多少?為了衡量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影響因素變化的反應程度,經濟學中引入了需求彈性的概念。包括: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和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1212023/9/5(一)需求的價格彈性及其決定因素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是無量綱的度量指標,衡量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于該商品自身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價格弧彈性: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價格點彈性: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于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1222023/9/5需求的價格弧彈性的計算公式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的計算公式例:某商品價格從20.5元下降到19.5元,需求量從9個單位增加到11個單位,求弧彈性。1242023/9/5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價格反向變動,公式計算的彈性值為非正數(shù),但一般取其絕對值表示需求的價格彈性。富有彈性:需求量變動比例大于價格變動比例,即消費者對價格的變化反應劇烈,彈性大于1。缺乏彈性:需求量變動比例小于價格變動比例,即消費者對價格的變化不敏感,彈性小于1。單位彈性:需求量與價格同比例變動,彈性等于1(需求曲線為雙曲線)。完全彈性:彈性為無窮大。完全無彈性:彈性為0。1252023/9/5需求的價格彈性的五種類型1262023/9/5線性需求曲線斜率不變,但價格彈性并非不變。1272023/9/5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該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就越大。例如,香煙的替代品較多,所以某種品牌香煙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能比較大;食鹽的替代品較少,食鹽需求的價格彈性就比較小。對一種商品所下的定義越明確、越狹窄,相近的替代品就越多,需求的價格彈性也就越大。比如,面包可以有替代品,作為食品其具有一定彈性;而若將范圍更廣的“食品”看做一種商品,則其幾乎沒有替代品,因而彈性比面包要小得多。1282023/9/5第二,商品用途的廣泛性。商品用途越是廣泛,需求的價格彈性就可能越大。如果用途廣,價格較高時,消費者只購買較少的數(shù)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當價格下降,消費者的購買量就會逐漸增加,將商品越來越多地用于其他用途上。第三,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彈性較大。例如,饅頭的需求的價格彈性是較小的,電影票的需求的價格彈性是較大的。1292023/9/5第四,商品消費支出占總支出中的比重。某商品上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需求的價格彈性可能越大;反之,則越小?;鸩瘛Ⅺ}等的需求的價格彈性比較小,因為它們占總支出很小,消費者不太重視它們價格的變化。第五,消費者調節(jié)需求量的時間。考察的時間越長,需求彈性一般就越大。消費者減少對提價商品的購買之前,要花時間尋找替代品:石油價格上升時,消費者在短期內不會較大幅度地減少需求量;而一旦有足夠長時間找到替代品,石油的需求量將會因價格上升而較大幅度下降。1302023/9/5(二)需求價格彈性的應用銷售總收益=價格×銷售量銷售總收益的變動取決于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對于富有彈性的商品,銷售總收益與商品的價格成反方向的變動。對于缺乏彈性的商品,銷售總收益與商品的價格成同方向的變動。對于單位彈性的商品,降低價格或提高價格對廠商的銷售總收益都沒有影響。1312023/9/5需求的價格彈性與生產者的銷售總收益1322023/9/5價格彈性應用舉例(1)用于對價格和銷售量的分析與估計例1:某國于某年限制石油進口,估計這些措施將使可得到的石油數(shù)量減少20%,若石油的需求價格彈性在0.8-1.4之間,則第二年價格如何?當價格彈性為0.8時,價格變動%=20%÷0.8=25%當價格彈性為1.4時,價格變動%=20%÷1.4=14.3%所以,預期第二年該國的的石油價格上漲幅度在14.3%至25%之間。1332023/9/5例2:某企業(yè)某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在1.5-2.0之間,如果明年把價格降低10%,問銷售量預期會增加多少?價格彈性為1.5時,需求量變動%=10%×1.5=15%價格彈性為2.0時,需求量變動%=10%×2.0=20%所以,預期明年該企業(yè)的銷售量上漲幅度在15%-20%之間。1342023/9/5(2)用于企業(yè)的價格決策企業(yè)在定價時必須考慮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對于缺乏彈性的商品,價格不可過低。例如,飛機和輪船的艙位分為頭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其中頭等艙的價格彈性最小。因為坐頭等艙的乘客比較富有,或屬于公務旅行,他們對價格貴一點并不在乎,所以在定價時頭等艙的價格可以訂高點。1352023/9/5(3)用于政府制定有關政策例如,由于某些商品對人民健康有害,或者要使用稀缺的戰(zhàn)略物資,政府有時需要通過征稅來限制它們的生產。這時,政府就應當考慮這些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只有彈性大的商品,征稅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1362023/9/5(三)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是一種無量綱的度量指標,用來衡量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的收入弧彈性和點彈性公式分別為1372023/9/5根據(jù)需求的收入彈性大小將商品分類:低檔品:收入彈性為負值,即該商品的需求量與收入水平成反方向變化。正常品:收入彈性為正值,即該商品的需求量與收入水平成同方向變化。收入彈性小于1的商品為必需品收入彈性大于1的商品為奢侈品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反映了消費者購買食物的支出量對于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恩格爾定律:家庭或國家越富裕,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1382023/9/5例1:政府為解決居民住房問題,要制定長遠規(guī)劃。已知租房需求的收入彈性在0.8-1.0之間,買房需求的收入彈性在0.7-1.5之間;估計今后10年內,每人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2%—3%。問10年后,住房需求量將增加多少?解:先估計10年后,居民平均收入增加比例如果每年增加2%,10年后每人的收入將增加21.8%如果每年增加3%,10年后每人的收入將增加34.3%需求量變動%=

收入變動%×收入彈性值1392023/9/5+17.4% +27.4%+21.8% +34.3%0.81.0+21.8% +34.3%收入增加%(1)十年后租房需求量收入彈性十年后租房需求量增加在17.4%-34.3%之間。+15.3% +24.0%+32.7% +51.5%0.71.5+21.8% +34.3%收入增加%(2)十年后買房需求量收入彈性十年后買房需求量增加在15.3%-51.5%之間。1402023/9/5(四)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無量綱的度量指標,用來衡量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于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的交叉價格弧彈性和點彈性公式分別為1412023/9/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的正負取決于所考察的兩種商品的相關關系:若商品X和Y互為替代品,則二者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為正值。例如,當蘋果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蘋果的購買量,而增加對蘋果的替代品如梨的購買量;所以,梨對蘋果的交叉價格彈性為正。若商品X和Y互為互補品,則二者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為負值。例如,當汽車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汽車的購買量,而作為汽車的互補品,車載記錄儀的需求量也會下降。若兩種商品相互獨立,則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為零。1422023/9/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的應用企業(yè)如果生產多種產品,在制定價格時要考慮替代品或補充品之間的相互影響。如果替代品在不同的企業(yè)中生產,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可用來分析產品之間的競爭關系。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的大小還是從經濟上劃分不同行業(yè)的標志。交叉彈性的絕對值越大(無論是互補品還是替代品),則產品之間的相關程度就越大,從而表明它們在經濟上很可能屬于同一行業(yè);交叉彈性絕對值很小,則說明兩種產品互不相關,在經濟上屬于不同行業(yè)。1432023/9/5第三節(jié)市場供給分析一、供給(Supply)及其表達(一)供給的概念商品或服務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內和一定的市場上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商品或服務的數(shù)量。(1)生產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2)體現(xiàn)了商品的價格與相應的供給量的內在關系。1442023/9/5(二)影響商品供給量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有商品自身價格、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技術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和生產者的未來價格預期等。商品自身價格(P)

商品的價格越高,生產者提供的產量一般就越大。生產成本(C)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生產成本上升會減少利潤,從而使得商品的供給量減少。相反,生產成本下降會增加利潤,從而使得商品的供給量增加。1452023/9/5相關商品的價格(Pr)本商品的價格不變,而相關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時,該商品的供給量會發(fā)生變化。如在玉米價格不變和小麥價格上升時,農戶就可能增加小麥的耕種面積而減少玉米的耕種面積。生產的技術水平(T)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一般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生產者的利潤,生產者會提供更多的產量。生產者的未來價格預期(E)預期未來商品的價格會上漲,生產者往往會擴大生產,增加產量供給。如果預期價格會下降,則相反。1462023/9/5(三)供給函數(shù)與供給曲線供給函數(shù)把影響商品供給量的各因素視為自變量,商品供給量本身視為因變量,用函數(shù)形式表示生產者對某種商品的供給量與眾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只考慮商品供給量與自身價格的線性對應關系時1472023/9/5供給表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水平和與各種價格水平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量之間關系的數(shù)字序列表。假定某生產者的供給函數(shù)為對應的供給表為P234567QD02468101482023/9/5供給曲線根據(jù)供給表中商品不同的“價格—供給量”的組合在幾何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與數(shù)學上的習慣相反,微觀經濟分析通常以縱軸表示自變量,以橫軸表示因變量。供給曲線可以是直線型的,也可以是曲線型的。在不影響結論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線性供給函數(shù)。QDPQS

=-4+2P

→P=2+0.5QS2424681492023/9/5(四)供給定律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表明一般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化。對于土地、勞動力等一些特殊的生產資源來說,其供給曲線不總是向右上方傾斜。土地:供給即使長期來看也是趨于固定的,因此土地的供給曲線與表示供給量的橫坐標幾乎是垂直的。工資: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勞動者反倒有更多經濟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