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60年人文紀錄片《人民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思想內涵_第1頁
北京人民藝60年人文紀錄片《人民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思想內涵_第2頁
北京人民藝60年人文紀錄片《人民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思想內涵_第3頁
北京人民藝60年人文紀錄片《人民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思想內涵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人民藝60年人文紀錄片《人民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思想內涵

為慶祝中國人民藝術院成立60周年,由北京市委廣告司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人民藝術院聯(lián)合制作的大型人文紀錄片《人民藝術》于11月1日在北京黃金時間推出。該片共10集,每集30分鐘。一、總觀和多元觀相結合的戲劇研究創(chuàng)作理念是制約作品組織方式和思想內涵的深層因素?!度嗣竦乃囆g》以文化品位與市場效益相結合的理念,注重提升節(jié)目的藝術價值,以提高作品的文化“含金量”來提升節(jié)目品位,但同時又沒有脫離現(xiàn)實。它以影像回溯歷史,以鏡頭表達思想,力爭既有藝術品位,又有吸引力。一方面,《人民的藝術》在總體上貫徹了“以戲說理”的創(chuàng)作思路,以北京人藝60年戲劇發(fā)展史的總體觀解析為背景,以人藝的代表劇目為每集的切入點,以對特定時代及戲劇類型的解讀論述,表達出對戲劇創(chuàng)作的藝術規(guī)律和精神品質的獨特理解,并在對60年歷史的梳理與回顧中,把戲劇和時代發(fā)展、觀念變遷和人民需求聯(lián)系在一起,蘊含著對人性的理解、對精神領域的追求、對人類終極價值的追問等一系列哲理性問題的深層思考,使觀眾收獲良多。另一方面,《人民的藝術》努力以模式創(chuàng)新提升創(chuàng)作質量。作為北京2012年度重點文化項目,該片采取了知名主創(chuàng)領銜、集團式作戰(zhàn)、短期重點突破的創(chuàng)作方式。由于人文紀錄片對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素質具有很高要求,該片組織了一支高素質的創(chuàng)作團隊。由北京電視臺曾成功推出《百花》、《歲月如歌》等紀錄片的著名編導王淳華領隊,著名媒體策劃人喬衛(wèi)擔任總撰稿。團隊成員均為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對舞臺藝術情有獨鐘、對影像呈現(xiàn)視角獨具的資深電視工作者和戲劇及媒體界人士。從2012年2月底建組伊始,創(chuàng)作組即入駐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潛心深入,連續(xù)駐院拍攝采訪120余天,廣泛開展實地調研考察和知名人士采訪,獲得了許多珍貴資料。二、戲劇的基本問題在《人民的藝術》中,“人民”是全片的總主題,而把握北京人藝與人民、與時代、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則是全片的總體邏輯線索。在這個總體線索下,全片按照編年體與主題化相結合的方式來設置劇集,在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的每集主要劇目中,深入剖析北京人藝60年發(fā)展歷程中涉及的基本戲劇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融入對人情、人性的形而上思考。這種設置方式既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時間脈絡,又呈現(xiàn)出了其中包含的思想內涵。具體說來,劇中的60年主要包含人藝得到重要發(fā)展的兩個歷史時期,即從建國到文革以前和從改革開放到當下。反映文革前歷史的有3集,分別是《演出,此時幕啟》、《雷雨,世事風云》、《鄉(xiāng)土,民族民心》,后7集為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歷史,包括《復蘇,歸去來兮》、《傳承,時光如流》、《信號,守望行走》、《世界,我與他者》、《故事,戲如生活》、《角色,舞臺上下》、《劇場:相望之夢》,其中后4集分別重點探討戲劇中的一些基本問題。這樣在整體上形成了3—3—4的結構框架,每集由一個主題關鍵詞統(tǒng)領,獨立成篇,清晰而有機地串聯(lián)起了全片。在這些分集中,分別按照年代順序選擇了不同的劇目,其中涉及的典型劇目包括《龍須溝》、《雷雨》、《蔡文姬》、《丹心譜》、《茶館》、《絕對信號》、《推銷員之死》、《天下第一樓》、《窩頭會館》等,選擇這些典型劇目并不是為了展示劇情或回憶榮光,而是重在探討北京人藝乃至我國戲劇發(fā)展歷史中的各種重大問題。這包括了戲劇發(fā)展中的現(xiàn)實主義問題、民族化問題、國際化問題、表現(xiàn)主義思潮辨析、劇作家遴選,戲劇本質、演員培養(yǎng)、角色理解、戲劇風格形成、劇場文化培育等,其中既有對正確發(fā)展方向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又有對錯誤思潮的反撥與校正,并在其中探討了藝術品位與市場的關系,戲劇發(fā)展中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開放與包容的關系等深層問題,初步形成了一個戲劇基本問題體系。正是這些思想內涵的存在,使得全片每一集都顯得較為厚重,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了解了戲劇知識,也得到了思想收獲。三、天氣形勢,一場雙線,一人一策紀錄片節(jié)目內容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給人以“陌生化”的收視感受,即從觀看紀錄片中,觀眾看到此前知之不多的歷史事實材料,了解未曾接觸過的幕后過程、真相和趣聞軼事等。電視的長處就在于能夠以影像的方式展示這些珍貴資料,使人耳目一新?!度嗣竦乃囆g》注重在具有一定社會認知度的現(xiàn)有素材基礎上,挖掘尋找人們接觸不多的“陌生”素材,以大量高質量的細節(jié)充實敘述,將不常見的筆記、檔案、回憶、訪談等內容展示在觀眾面前。為此,主創(chuàng)團隊用40天的時間,集中采訪了人藝著名演員和社會知名人士130多人。采訪對象不僅包括上至102歲的人藝老一代藝術家葉子,還充分開掘人藝多年來鮮為人知的“明星寶庫”,由人藝建院以來四代名導演、演員講述劇院奠基以來的珍聞秘史,揭秘社會各界名人與人藝的不解之緣,更請來許多社會學者、戲劇理論研究者高屋建瓴地解讀這座殿堂級劇院一個甲子的滄桑與輝煌。這些人士包括藍天野、鄭榕、朱琳、楊立新、濮存昕、宋丹丹、馮遠征、舒乙、范曾、韓美林、于丹、姜文、馮小剛、張頤武、田本相、婁乃鳴等北京人藝四代知名導演、演員以及社會各界名人中鮮為人知的“人藝粉絲”,超級豪華的采訪嘉賓陣容不僅保障了訪談內容的水準,也提高了觀眾的收視期待。而且,在采訪過程中,創(chuàng)作團隊巧妙運用北京人藝各個時期不同的戲劇創(chuàng)作空間,利用歷年經(jīng)典大戲的部分道具搭建了具有戲劇風格和舞美表現(xiàn)力的人物采訪專區(qū),豐富了采訪形式手段,增加了視覺效果。《人民的藝術》的拍攝范圍遍及歐亞大陸,先后到俄羅斯、捷克、中國臺灣、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實地拍攝到不少珍貴的影像資料,更有大量珍貴史料首次面世,如建院之初的“四巨頭”密談,藝術家為捍衛(wèi)藝術價值連夜寫公開信等情節(jié)的展現(xiàn)。這些珍貴的資料、軼事等,讓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更豐滿的人藝,不僅有還原歷史現(xiàn)場的“穿越”效果,也讓觀眾形象地重溫了歷史。四、應引導現(xiàn)實生活的文化情感的回歸除了影視資料的“陌生化”以外,思想內涵是人文紀錄片的更深層內容,也是“人文性”的集中體現(xiàn)。“陌生化”的視頻資料服務和指向于“人文性”的思想表達,二者形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是優(yōu)秀人文紀錄片的基本要求。因為,對于人文紀錄片來說,需要在對某種文化現(xiàn)象進行影像展示的同時,更要進行深刻剖析,并展現(xiàn)出明確的文化價值訴求,“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峙當中呵護傳統(tǒng);在物與人的關系當中強調人的因素;在歷史的講述中突出民間的生活;在交流層面上尊重個人的主觀選擇”,是人文紀錄片的價值訴求特征?!度嗣竦乃囆g》在60年的梳理與回顧中,融敘述、抒情、思辨為一體,多方位、多視角解讀戲劇文化,并融入當代社會與民眾對信仰的敬意、對藝術的審美以及對自我的思考,將娓娓道來的敘事、真率豐沛的抒情、深入淺出的理論、給人啟迪的哲思融為一爐,在電視娛樂風潮甚為流行的背景下,這些豐厚的思想內容為觀眾提供了一片難得的“精神綠地”,激發(fā)了社會對久違的文化家園的追尋。該片在捍衛(wèi)“戲魂國粹”的思想指導下,闡釋了“動作等于愿望加目的”的理論,以民族文化中包含的人性人情的共通性,解決了外來戲劇在舞臺表演上洋腔洋調的問題,從思想家和哲學家的高度把認識、理解和展現(xiàn)生活的獨特性作為優(yōu)秀劇作家的重要素質。在藝術價值觀上,把劇本的本質視為“以故事傳達生活態(tài)度,是一段生命與時空的沉醉與思考,美和善的統(tǒng)一”。在對人的思考上,以戲劇揭示人性共同的情感、欲望和命運詛咒,并將戲劇的命運與創(chuàng)作者、演員、角色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歸納出“看戲就是看自己”、“戲劇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思想領悟。除了典型劇目、戲劇歷史、戲劇理論外,《人民的藝術》更把著力點放在“人之發(fā)現(xiàn)”、“精神之啟蒙”、“人類的根本”、“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這些帶有終極意義的問題上,并擺在顯要的位置。這種創(chuàng)作視野、框架與以往的紀錄片相比有了進一步拓展,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這一方面有助于緩解文化饑渴與焦慮,如同有專家指出的那樣:“這種差異性實際上是全球環(huán)境之下對文化傳統(tǒng)的重新認知?!覀兘裉爝@樣的解讀是有歷史必然性的,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解決我們所面對的文化焦慮?!绷硪环矫?這種特征把紀錄片“介入”的范圍拓寬了,也把“人文”作為一個重大問題提到了公共領域,因為“在當前功利性的全球化時代,“人文”紀錄片應該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介入當前的歷史變化過程”,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視像與思想是知識分子以自己的方式介入現(xiàn)實的一種途徑,在當前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積極價值。五、創(chuàng)新全片影像風格,突出“人藝”的文學化語言特征作為電視節(jié)目的一種類型,人文紀錄片“用一系列被分隔的歷史單元來體現(xiàn)民族傳統(tǒng),用電視語言來表達特定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使我們的民族歷史具有可視性、具體性”,這不僅是人文紀錄片的重要特點,也是其獨特的話語表達方式?!度嗣竦乃囆g》較好地運用了這種電視話語方式,并體現(xiàn)出一系列創(chuàng)新特征。首先,在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上,這部講述人藝60年發(fā)展的紀錄片,沒有簡單采用歌功頌德的宣傳方式,而是從“人民”和“藝術”入手,多角度多側面來展現(xiàn)人藝人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品的看法,紀錄片作為客觀、真實的見證者和呈現(xiàn)者,獨立而真誠地記錄、觀察,力圖做到真實、誠懇、不阿諛、不虛妄、有情感、有深度。其次,在影像風格上,該片大膽探索以戲劇元素、戲劇場景創(chuàng)新電視紀錄片表現(xiàn)手法,將意象化元素融入時代大主題,展現(xiàn)人藝“戲比天大”的人文品格。該片力圖在每集影像中突出北京人藝具有標志性的、有力量的歷史證物,烘托懷舊的、厚重的、文藝感的影像色調,同時影像風格也突出了詩化特征。第三,全片不但采用高清數(shù)字設備拍攝、3D特效后期制作,還大膽探索戲劇化空間場景復原,呈現(xiàn)“穿越”的效果。這樣把北京人藝影像和聲音的素材資料與新技術相結合,用3D手段制作了一個人藝的舞臺,讓珍貴的老素材以特殊的形式再現(xiàn),使真實的資料煥發(fā)出新的力量。該片的視頻材料多來源于第一手資料和采訪,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獨特資源為吸引收視奠定了有力的基礎,多種懷舊的物件勾起了人們的文化記憶。全片語言流暢優(yōu)美,包含事件、情感、思想、哲理的文字具有很強的文學化語言特征,這不僅符合當前人文紀錄片的共同特點,也進一步向詩的意境邁進。解說情理交融,音色優(yōu)美,情感真摯充沛,濃厚的人文氣質較好地傳達了全片的思想和情感?!断?電視娛樂化思潮》的沖擊《人民的藝術》堅持人文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要求,在創(chuàng)作理念、邏輯結構、節(jié)目內容、思想內涵、藝術表現(xiàn)等方面都有不少亮點。該片在回望中記錄中國戲劇和藝術家的蛻變、前進及堅守,在反思中呈現(xiàn)中國文化藝術的生存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從而完成了一次民族文化興起發(fā)展的樣本分析。該片在電視娛樂化思潮的沖擊下,為人文紀錄片如何在有趣、好看的基礎上做到給人思想啟迪,如何用人文紀錄片表達歷史面貌和時代精神,如何做到思想內涵與藝術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做出了有積極意義的探索,為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堅守藝術品位與實現(xiàn)市場價值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具有價值的經(jīng)驗。當然,從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作追求看,該片也尚有個別有待完善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