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_第1頁
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_第2頁
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_第3頁
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_第4頁
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地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早期殼層比較薄,地殼活動很強烈,巖漿活動、火山噴發(fā)也很多。但是到了現(xiàn)在,地殼已經發(fā)育得很厚了,再想出現(xiàn)因地震、火山噴發(fā)等地質災難而導致的全球毀滅就很難了。

日本9.0級特大地震再一次震動了全球的神經。

回首看,本世紀以來的10年時間里,印尼、汶川、海地、智利、玉樹、新西蘭等系列大地震,帶來的山崩地裂和驚濤駭浪以及巨大傷亡,一次次襲擊著人類脆弱而敏感的神經,讓人類的末日情緒不斷升級。

地球到底怎么了?真的到了末日來臨?我們來聽聽地質科學家的解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地質災害研究室主任吳樹仁,多年來主要從事活動構造與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吳樹仁的辦公室是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的主任辦公室,墻壁上懸掛著“全球構造略圖(大洋中脊、活動斷裂、火山口)”以及“中國構造體系與地震”分布圖。

采訪首先從日本此次特大地震發(fā)生的原因開始。

日本特大地震是早晚的事

2010年2月27日,智利發(fā)生8.8級地震。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蘭迪?科勒說:“智利發(fā)生8.8級地震,這是不尋常的事,這種強地震不常發(fā)生。盡管如此,地震學家有時會期待發(fā)生這樣的地震。這似乎聽起來有些冷酷無情,但那是地震,在一個地方早晚要發(fā)生的地震。”

這個早晚要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同樣也適應日本。“在日本,發(fā)生這樣特大地震是地質歷史中無可避免的事情?!眳菢淙手魅握f。

日本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是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地帶,板塊活動非常活躍。這條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地球上約80%的地震都發(fā)生在這條地震帶上。

所以,智利、日本、中國、印尼和新西蘭等國家等都是地震多發(fā)國家,也是極易發(fā)生強震的國家和地區(qū)?!斑@些國家發(fā)生大地震,都算是正?,F(xiàn)象?!?/p>

日本發(fā)生9級特大地震之后,中國地質調查局會同中國地質科學院迅速組織有關單位和院士專家,分析這次地震災害的發(fā)生機理,得出日本地震基本情況:日本9級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緯38.1度,東經142.6度,震源深度約24公里。震前(3月9日)發(fā)生過7.2級前震,震后6小時內發(fā)生了14次6級以上強余震,余震最高級達7.1級。地震的能量巨大,相當于我國汶川地震能量的20多倍。

初步資料分析表明,這次地震是太平洋板塊沿日本海溝向西俯沖、日本列島向東反沖產生的逆沖斷層型地震,地震破裂長達450千米,影響寬度達150-200千米,自西向東逆沖產生的同震水平位移超過3.9米,地震持續(xù)時間約2分30秒;地震斷層向西傾斜,傾角小于30°,余震顯示地震斷層沿傾向延伸約300千米。

由于地震發(fā)生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震中距日本宮城縣城約130千米,遠離東京373千米,地震對日本本土造成的直接災害并不是特別大。美國地質調查局估算日本宮城縣陸域大部分地區(qū)的最大地震烈度為7度,東部海岸帶及沿海島嶼地震烈度達8度(汶川地震震中烈度為11度)。但由于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其災害效應遠遠大于地震直接災害。地震對日本核電站破壞極為嚴重,可能成為世界性災害。

吳樹仁介紹,我們國內發(fā)生的地震,大多數(shù)也是符合地震帶分布規(guī)律的。比如云南盈江地震,它發(fā)生在我國南北地震帶的次級斷裂帶上,所以震級僅止于5.8級。而汶川就在我們國家最大的南北主地震帶上,這里就能發(fā)生8級以上特大地震。盈江地震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都與印度大陸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導致的青藏高原地殼向東滑移存在密切關系。吳樹仁說,它們與這次日本地震的發(fā)生沒有明顯關聯(lián)。

地殼活動相對活躍總體正常

吳樹仁研究員給記者展示近100年來,8.5級以上特大地震發(fā)生年份和地點的統(tǒng)計資料,可以看出,前50年全球強震比較少,地殼活動比較弱。1950-1965年,是一個強震活躍期,共發(fā)生7次8.5級以上特大地震,除1次發(fā)生在我國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發(fā)生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這期間,全球發(fā)生9級以上地震3次,分別是1952年堪察加半島9.0級地震,1960年智利9.5級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級地震。

而本世紀剛剛過去的10年里,已經發(fā)生三次8.5級以上強震了,分別是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級地震,2010年智利8.8級地震和今年日本的9級地震。

這是全球的基本情況。

在每一個地震帶內,又往往表現(xiàn)為自己特有的周期性。如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北帶,1915―1933年19年間,發(fā)生了一系列7.8級以上的淺源地震,地震相對活躍;1934―1951年共18年間,在整個斷裂帶上都比較平靜;1952―1969年這18年間,地震增多,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期。

“基本可以斷定,目前地球進入了一個地殼活動的相對活躍期,包括地震、火山活動以及相關的構造活動。有人以2004年印尼地震為開端,因為那次地震打破了全球40年來沒發(fā)生8.5級以上地震的平靜。我認為以2001年我國昆侖山8.1級地震為開端也是說得過去的?!眳菢淙收f。

至于這個活躍期能持續(xù)多長時間?“我初步推斷至少會持續(xù)15年左右,這也是基于以往的歷史地震資料得出的數(shù)字。”

根據歷史地震資料,在全世界、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地震帶,在一段時間內表現(xiàn)為多震的活躍期,在另外一段時間內則表現(xiàn)為少震的平靜期。這種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是地震的周期性。

“這種地震活動的周期性現(xiàn)象,是一個地震帶的應力應變積累和釋放的全過程的表現(xiàn)?!?/p>

但是,吳樹仁強調,盡管可以說,地球目前進入地震的相對活躍期,但是從百年地震歷史來看,當下全球地震活動總體還是正常的,發(fā)生地點和強度基本上是在科學家的認識范圍之內。

地殼發(fā)育很厚,因地震而全球毀滅很難

關于網上盛傳日本大地震的原因是日本在海底進行核試驗造成地殼變化,吳樹仁認為,強大地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內部裂變、對流、板塊碰撞等造成的,人為因素干擾只能起到一定的誘發(fā)作用,這個作用是很有限的。

“雖然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但是并不可怕,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這些強大地震幾乎都集中發(fā)生在板塊邊界。其中據有記錄以來歷史地震統(tǒng)計分析,九級以上強震都發(fā)生在大的板塊邊界?!?/p>

通常板塊邊界碰撞發(fā)生的地震,尤其是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震源比較深,一般都是五十公里以上,但是這次日本地震震源比較淺,這也是造成很大災害的一個原因?!叭毡镜卣鹬蠹皶r做到了海嘯預警,才避免了更大的傷亡。再一個就是所幸發(fā)生在初春,海邊游玩的人很少,如果發(fā)生在夏天,傷亡會更大?!眳菢淙收f。

目前,從科學家掌握的情況看,地震通常發(fā)生在哪里,多大級別,大體心中有數(shù),人類有記錄以來大多數(shù)地震是符合這個地震帶分布規(guī)律的。問題是什么時候發(fā)生還不能準確掌握,這個是世界級難題,即地震預報問題。

“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遠遠沒有對頭頂這片天空了解得深刻,人類現(xiàn)在鉆探地殼,打的最深的是一萬多米,但那也是一孔之見,還不能達到對地殼內部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

提到世界末日,吳樹仁笑了,說:“地球在漫長演化過程中,早期的活動很強,那個時候殼層比較薄,巖漿活動、火山噴發(fā)很強、很多。但是到了現(xiàn)在,地殼已經發(fā)育得很厚了(平均30km左右),再想出現(xiàn)因地震、火山噴發(fā)等地質災難而導致的全球毀滅就很難了?!?/p>

在設防能力上下狠功

根據聯(lián)合國國際減災戰(zhàn)略(UnitedNationsInternationalStrategyforDisasterReduction,UNISDR)研究,目前全球自然災害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是與極端氣候相關的災害,如干旱、風暴、洪水,以及寒潮和熱浪等;第二類則屬于地質災害,如火山噴發(fā)、地震和海嘯、滑坡泥石流災害等。

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2000年至2010年9月間,全球共發(fā)生約3900起國際范圍內的重大自然災害事件,直接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其中地震和海嘯死亡678571人,熱帶風暴死亡173327人,近24億人受到影響,所導致的經濟損失約為1萬億美元(EM-DAT統(tǒng)計)。

吳樹仁研究員認為,強地震的發(fā)生跟人類活動關系甚少,但是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比如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卻是跟人類的活動有關。

尤其是日本這次核電站的危險,當然是跟人類活動有關?!皩ξ覀儑艺幵谝罅Πl(fā)展核電時期,這是一個很強烈的警示,在強震帶附近建核電站,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p>

在災難的分類中,還有一大類就是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按照吳樹仁的分析,造成極端天氣災難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星球本身,目前一個發(fā)展趨勢就是全球進入了變暖期,引發(fā)極端氣象災難;第二是人類工業(yè)化活動對氣候變暖的加劇作用;第三是人類的工程建設活動。

隨著人口的增多,人類逐漸移居到一些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對脆弱、災害危險更高的地區(qū)。例如,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以及重大工程等向荒山野嶺開發(fā),一旦發(fā)生災難,傷亡就會非常大。按照這個分析,地震和極端天氣引發(fā)的災難,近幾年還會發(fā)生,但是顯然不會像《2012》所描述的那樣。

作為大自然生物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人類如何應對這些從天而降或從地心躥出的災難?

吳樹仁說,防災減災已成為需要世界各國攜起手來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由于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的破壞性影響,災害風險管理是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接受的一個包括減災、防災、應急和恢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