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文經典-古典詩詞晨讀暮寫》 5 邊塞軍旅篇_第1頁
《大學生人文經典-古典詩詞晨讀暮寫》 5 邊塞軍旅篇_第2頁
《大學生人文經典-古典詩詞晨讀暮寫》 5 邊塞軍旅篇_第3頁
《大學生人文經典-古典詩詞晨讀暮寫》 5 邊塞軍旅篇_第4頁
《大學生人文經典-古典詩詞晨讀暮寫》 5 邊塞軍旅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講老師:大學生人文經典——古典詩詞晨讀暮寫02思親懷鄉(xiāng)篇03贈友送別篇山水田園篇0104愛情悼亡篇全書導航06貶謫宦游篇07哲理禪趣篇09借古詠懷篇邊塞軍旅篇0508詠物言志篇全書導航Part05邊塞軍旅篇本篇導航從軍行0102涼州詞二首(其一)03涼州詞二首(其一)04出塞05使至塞上06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07漁家傲·秋思邊塞軍旅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它源出自劉琨、鮑照和庾信,還可追溯到建安一派詩人。邊塞軍旅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在唐代,由于很多詩人有邊塞生活經歷及軍旅生活體驗,他們的詩作內容豐富多彩、有血有肉。其中,既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風光,又有“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的艱苦生活;既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又有“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的思鄉(xiāng)情思……成為唐詩中一面高擎入云的旗幟。探淵索珠——大漠孤煙邊塞軍旅詩以其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的風格特色。到了宋代,外辱不斷,國難當頭,統(tǒng)治者軟弱無能,邊塞軍旅詩更多地是表現報國無門的憤懣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例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五首·其一》),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賀鑄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六州歌頭·少年俠氣》),等等,都抒發(fā)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探淵索珠——大漠孤煙楊炯的《從軍行》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其一)》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王昌齡的《出塞》王維的《使至塞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讓我們跟隨詩人出征遠戍、游歷邊塞,在欣賞邊塞風光的同時,體會戍邊將士思念故鄉(xiāng),矢志報國的真情。本篇將詳細鑒賞如下七首詩歌:詩歌一《從軍行》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此詩就描寫了一個年輕的讀書人從軍征戰(zhàn)邊塞的整個過程。傾聽細酌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唐]楊炯品讀指導楊炯(650—692),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唐代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661),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楊炯文學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善詩歌?,F有詩歌30余首,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梁“官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fā)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品讀指導①

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②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③西京:長安。④牙璋:古代發(fā)兵時所用的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成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zhí)其半。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品讀指導⑤

鳳闕:皇宮。⑥龍城: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匯聚處。⑦

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這里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⑧

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品讀指導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zhàn)鼓。我寧愿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辭別皇宮,將軍手執(zhí)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品讀指導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zhàn)斗的全過程。全詩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作品鑒賞詩的前兩句交代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并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只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戰(zhàn)火的緊張氛圍。“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愿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胺榛鹫瘴骶闹凶圆黄?。”作品鑒賞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wěn)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說明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并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拌F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斗的戰(zhàn)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tài)勢?!把黎稗o鳳闕,鐵騎繞龍城?!弊髌疯b賞五六兩句開始寫戰(zhàn)斗,詩人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fā):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這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杼,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作品鑒賞詩的最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從戎書生保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zhàn)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愿馳騁沙場,為保衛(wèi)邊疆而戰(zhàn),也不愿作置身書齋的書生?!皩帪榘俜蜷L,勝作一書生。”作品鑒賞《從軍行》書寫欣賞

請同學們掃描二維碼觀看《從軍行》書法賞析,并完成字帖練習。隨學隨練詩歌二《涼州詞二首(其一)》王翰的《涼州詞》這一首軍旅詩,渲染了出征前盛大華貴的酒筵及戰(zhàn)士們痛快豪飲的場面,表現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一種視死如歸的勇氣。請掃描二維碼,傾聽歌曲,品味這首詩的魅力!原詩歌曲:《涼州詞二首(其一)》傾聽細酌涼州詞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品讀指導王翰(約687—726),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邊塞詩人。其詩載于《全唐詩》的,僅有14首。品讀指導①涼州詞:唐樂府名,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②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這里指華貴而精美的酒杯。③欲:將要。④催:催促。⑤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zhàn)場。⑥君:你。⑦征戰(zhàn):打仗。品讀指導品讀指導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zhàn)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尸,沒有準備活著回來。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zhàn)士們個個豪情滿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詩人用飽蘸激情的筆觸、鏗鏘激越的音調、綺麗耀眼的詞語,寫下這首詩的開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句話給人們帶來一種帷幕突然被拉開的暢快感,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營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作品鑒賞名師點評:《涼州詞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美酒佳肴盛宴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榜R上”二字,使人聯(lián)想到“出發(fā)”,其實在西域,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芭民R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作品鑒賞“欲飲琵琶馬上催”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白砼P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更是一種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描繪的場面和營造的意境絕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jié)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而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白砼P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作品鑒賞“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713—741),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唐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原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王翰所作的《涼州詞》有兩首,下面是第二首。涼州詞二首·其二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作品鑒賞

請同學們完成《涼州詞二首·其一》字帖練習。隨學隨練詩歌三《涼州詞二首(其一)》王之渙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壯闊、荒涼的景色,全詩悲壯蒼涼。請掃描二維碼,傾聽他筆下的《涼州詞》。《涼州詞二首(其一)》朗誦傾聽細酌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品讀指導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之渙為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品讀指導①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遠上,遠遠向西望去。②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③仞:古代的長度單位。④

羌笛: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⑤何須:何必。⑥

度:吹過。⑦玉門關:漢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品讀指導品讀指導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要知道玉門關一帶本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弊髌疯b賞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勾起了戍卒的離愁。這是因為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這里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昂雾氃埂比?,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扒嫉押雾氃箺盍?,春風不度玉門關?!弊髌疯b賞全詩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作品鑒賞《涼州詞二首(其一)》書寫欣賞

請同學們掃描二維碼觀看《涼州詞二首(其一)》書法欣賞,并完成字帖練習。隨學隨練詩歌四《出塞》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zhàn)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大多邊塞詩也體現出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zhàn)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表現了對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及對和平的向往。請掃描二維碼,傾聽本詩的朗誦?!冻鋈防收b傾聽細酌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品讀指導①

但使:只要。②龍城飛將:指的是衛(wèi)青奇襲龍城的事情。也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③不教:不叫,不讓。教,讓。④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⑤度:越過。⑥陰山:山名,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品讀指導品讀指導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的征夫還未歸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感嘆邊戰(zhàn)不斷、遠征之苦、良將之苦的邊塞詩,全詩體現出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對戰(zhàn)爭勝利的渴望,以及對良將的信心。作品鑒賞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即一輪明月,籠罩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生動表現出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時”“漢時”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長河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長期對邊塞戰(zhàn)爭深入且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扒貢r明月漢時關”作品鑒賞這是詩人觸景生情,寫出既敘事又抒情的一句。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詩人對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同時,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由此創(chuàng)造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再將讀者拉入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和思考。詩人借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戰(zhàn)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叭f里長征人未還”作品鑒賞詩人為久戍的士卒發(fā)出呼吁,希望有像飛將軍那樣的名將來率領廣大戰(zhàn)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這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抒發(fā)戍邊戰(zhàn)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wèi)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讀起來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作品鑒賞王昌齡作為一個邊塞詩人,對于邊地人民的疾苦有著深切的感受,開篇的寫景只不過是為了起興,烘托出一種悲涼的邊塞氣氛,以引出下文所要表達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并且暗諷當朝的無所作為。《出塞》這首詩的確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作品鑒賞《出塞》書寫欣賞

請同學們掃描二維碼觀看《出塞》書法欣賞,并完成字帖練習。隨學隨練詩歌五《使至塞上》《使至塞上》這首詩以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塞外壯闊綺麗的景象。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被王國維稱贊為“千古壯觀”之句。傾聽細酌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唐]王維品讀賞析①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②

單車:一輛車,這里形容輕車簡從。③

問邊:到邊塞去看望,指慰問守衛(wèi)邊疆的官兵。④

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于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后即授典屬國官職。屬國,即典屬國的簡稱,這里詩人用來指自己使者的身份。⑤

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⑥征蓬:隨風遠飛的枯蓬,此處為詩人自喻。品讀指導⑦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里是指大雁北飛。⑧

胡天:胡人的領地。這里是指唐軍占領的北方。⑨

大漠:大沙漠,此處是指涼州以北的沙漠。⑩

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風,“裊煙沙而直上”。據后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锻ǖ洹肪矶话嗽疲骸凹澳?,平安火不至?!焙∽ⅲ骸啊读洹罚禾奇?zhèn)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逼纷x指導?

長河:即黃河。?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這里指前敵統(tǒng)帥。?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品讀指導品讀指導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這首詩前兩句交代了詩緣何而作,以及何地而作?!皢诬嚒保钦f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詩人于記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熬友印苯淮说攸c,這特殊的地域,成為詩中描繪風光景物的依據。作品鑒賞“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比?、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詞可知,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且突顯出甚為濃厚的異國他鄉(xiāng)情味,更加深了飄零之感。這兩句詩人采用的是兩兩對比的寫法?!罢髋睢庇谠娙耸钦?,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適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罢髋畛鰸h塞,歸雁入胡天。”作品鑒賞五、六兩句寫景,由兩個畫面組成,其境界闊大,氣象雄渾。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烽煙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弊髌疯b賞第二個畫面是長河落日。詩人大概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一個“圓”字準確地描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詩人視角獨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雄奇瑰麗?!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弊髌疯b賞最后兩句以事作結:詢知都護此時所在,詩人的使命也即將完成。詩的收束,順其自然。這首詩雖是紀行,但或抒感慨,或敘異域風光,一路寫來,自然天成?!昂蚴掙P逢騎,都護在燕然?!弊髌疯b賞通過這首詩,詩人為我們展現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也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詩人對守邊戰(zhàn)士的愛國精神和邊塞奇異風光的贊美之情,全詩于凄涼中含有悲壯。這首詩沒有在語言雕琢上下功夫,它只是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繪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麗,意境雄渾,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作品鑒賞《使至塞上》書寫欣賞

請同學們掃描二維碼觀看《使至塞上》書法欣賞,并完成字帖練習。隨學隨練詩歌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古詩詞中描寫雪景的詩句比比皆是。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不僅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同時還是一首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的詩作。請掃描二維碼,傾聽本詩的朗誦,一起感受這幅詠雪送人圖?!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朗誦傾聽細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唐]岑參品讀賞析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岑詩的主要思想傾向于表現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表現方面想象豐富、夸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岑參擅長以七言歌描繪邊塞風光以抒發(fā)豪放奔騰的感情。品讀指導①

武判官:名不詳。判官,官職名。②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經霜后變白。③胡天:這里指西域的天氣。④梨花: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⑤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⑥羅幕:絲織帳幕。⑦狐裘:狐皮袍子。⑧錦衾薄:蓋了華美的織錦被子還覺得薄,形容天氣很冷。品讀指導⑨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⑩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

都護:鎮(zhèn)守邊鎮(zhèn)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瀚海:大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闌干:縱橫的樣子。?慘淡:昏暗無光。?

中軍: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所居。品讀指導?

胡琴:西域地區(qū)的樂器。?羌笛:羌族的管樂器。?轅門:軍營的門。古代軍隊扎營,用車環(huán)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這里指帥衙署的外門。?風掣: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品讀指導品讀指導北風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飄降大雪。將軍的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上。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雪花飛進珠簾沾濕了羅幕,狐裘不保暖蓋上錦被也嫌單薄。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無邊沙漠結著厚厚的冰,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品讀指導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山路迂回曲折已不見你的身影,只有雪地上留下一串馬蹄印跡。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這是一首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繪出一幅天山奇寒的畫面,將思鄉(xiāng)之情與保衛(wèi)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tǒng)一起來,總基調積極樂觀、昂揚奮發(fā)。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個不同的雪景畫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全詩可分成三個部分。作品鑒賞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前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凹础薄昂鋈纭钡仍~形象、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弊髌疯b賞接著四句寫雪后嚴寒,詩人的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顒觼肀憩F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安坏每亍薄袄潆y著”,說明盡管鐵甲冷得刺骨,將士們仍然全副武裝,時刻準備戰(zhàn)斗。顯然,這里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和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zhàn)斗情緒?!吧⑷胫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弊髌疯b賞其后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詩人用浪漫夸張、反襯的手法,寫出下文的歡樂場面、人們的樂觀精神。第一部分用“冷”來寫“熱”,而這一部分是用“愁”來寫“歡”,表現手法一致。這一部分筆墨雖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隆重。同時,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fā)傾瀉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弊髌疯b賞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而將士們如同軍旗一樣矗立在大雪中。這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從狀態(tài)和色彩兩個角度刻畫了冒著嚴寒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士兵群像?!吧交芈忿D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兩句平淡質樸的語言傳遞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情感??傊?,第三部分既描寫了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也展現了邊塞將士豪邁的英雄氣概?!凹娂娔貉┫罗@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弊髌疯b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他的大多數邊塞詩都作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表現的不僅是自己和朋友武判官的友情,而且還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作品鑒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書寫欣賞

請同學們掃描二維碼觀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書法欣賞,并完成字帖練習。隨學隨練詩歌七《漁家傲·秋思》宋仁宗朝,西夏是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的強大敵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請掃描二維碼,傾聽朗誦,體會范仲淹作這首詞時的心境。《漁家傲·秋思》朗誦傾聽細酌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北宋]范仲淹品讀賞析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品讀指導①

漁家傲:詞牌名。②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③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④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等的聲音。⑤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這里指崇山峻嶺。⑥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⑧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⑨不寐:睡不著。寐,睡。品讀指導品讀指導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只有孤零零的緊閉的城門。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品讀指導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這首詞上片著重寫景?!叭隆倍涫紫赛c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地的不同風光,其次具體描述了風光的不同,即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大雁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四面邊聲”三句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景象。在群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