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類持躬類原文及譯文_第1頁
國學經(jīng)典-《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類持躬類原文及譯文_第2頁
國學經(jīng)典-《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類持躬類原文及譯文_第3頁
國學經(jīng)典-《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類持躬類原文及譯文_第4頁
國學經(jīng)典-《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類持躬類原文及譯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國學經(jīng)典-《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類持躬類原文及譯文《格言聯(lián)璧》作者山陰金先生,姓金,山陰人,清代學者,真實姓名和生平不詳。該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后人之良范,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學問類、存養(yǎng)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兇類。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即用圣賢先哲的至理格言來鞭策啟迪童蒙,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努力進取、長大以后成為于國于家有用的人。該書說理之切、其舉事之賅、其擇辭之精、其成篇之簡,皆萃古今。每一條事理內(nèi)涵豐富,廣博精微,言有盡而意無窮,先哲的聰明智慧和無限期望盡在這聯(lián)珠妙語之中。存養(yǎng)類涵養(yǎng)沖虛,便是身世學問。

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譯文】:涵養(yǎng)虛心便是做人學問。去除煩惱心性自然祥和。

存養(yǎng)宜沖粹,近春溫。省察宜謹嚴,近秋肅。

【譯文】:存養(yǎng)人性的功夫,要像春天一般溫和。省察自己的缺失要像秋天身般嚴肅。

人心如谷種,滿腔都是生意,物欲錮之而滯矣。

然而生意未嘗不在也,疏之而已耳。

人心如明鏡,全休渾是光明習染薰之而暗矣。

然而明體未嘗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譯文】:人的心就好像稻谷一樣,到處都是生機,只因物欲掩蓋了生機,但生機始終存在。人心像明鏡一樣,充滿著光明,只因外在的污染而變暗,然而光明并未消失,只不過少了擦拭而已。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

人之心術(shù),多欲則險,寡欲則平。

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

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譯文】:人的心胸欲念多則狹窄,欲念少則心胸寬廣。人的心境多欲則忙亂,少欲則悠閑。人的心術(shù)多欲則險惡。少欲則和平。人的心事多欲則憂愁,少欲則快樂。人心之氣象,多欲則軟弱,少欲則剛強,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已良箴。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已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勿忘勿助,得一漸字訣。

【譯文】:宜安靜、少說話、從容不迫、嚴謹及儉約,這些都是監(jiān)督自己的良言。避多欲、盲動、心不專一,以此避免自己的缺失。在實踐這些修養(yǎng)的過程中,能體會到恒字的秘訣。而在不間斷的過程里,能體驗出漸字的秘訣。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

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譯文】:忿怒如火,不阻止則會燒掉一切,欲望像洪水,不阻擋則淹沒一切。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譯文】:謹慎堅守善良的本性,則心靈安定,收斂抑制浮躁之氣,則心氣平和。

心一松散,萬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一執(zhí)著,萬事不得自然。

【譯文】:心如果松散則凡事做不成,心如果疏忽則凡事不能專心,心如果固執(zhí)則萬事不得真諦。

一念疏忽,是錯起頭。

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譯文】:一念疏忽是錯誤的開始,一念不能有始有終便是錯誤到底。

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譯文】:名譽從屈辱中彰顯,德性雅量從忍耐中壯大。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yǎng)心第一法。

【譯文】:謙虛退讓是保身的第一法;安靜祥和是處事第一法;包涵容忍是待人的第一法;瀟灑脫俗是養(yǎng)心的第一法。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譯文】:安靜能克服浮動,沉潛能克服浮躁,寬和能克服偏狹,舒緩能克服急躁。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

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譯文】:天地間的真諦,只有心靜的人才能體會。天地間的玄妙,只有心靜的人才能看明白。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譯文】:脾氣切忌旺盛,心志切忌滿足,才情切忌顯露。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

世事紛憂處,要閑得下。

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

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

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

【譯文】:處于世俗煩惱,要能忍耐;處于世事紛擾,要能清閑;胸中牽掛處,要能拋得開;處于濃艷境地,要能淡然處之;處于失意憤怒時,要能穩(wěn)定情緒。

觀操存,在利害時。觀精力,在饑疲時。

觀度量,在喜怒時。觀鎮(zhèn)定,在震驚時。

【譯文】:看一個人的操守,在其利害得失時,看一個人的精力,在其饑餓疲倦時,看一個人的度量,在其面臨喜怒哀樂時;看一個人的沉著,在其有驚嚇時。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

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

【譯文】:面臨大事與難事,可看出一個人的責任;處順境逆境,可看出一個人的胸襟氣度;遇喜事怒事,看一個人的涵養(yǎng);與同輩相處,可看一個人的見識。持躬類濃于聲色,生虛怯病。濃于貨利,生貪饕病。

濃于功業(yè),生造作病。濃于名譽,生矯激病。

【譯文】:縱情于聲色虛怯病,熱衷于財貨生貪心病,嗜好功名生虛偽病,看重名譽生矯情偏激之病。

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

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經(jīng)營,多一分道義。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

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譯文】:經(jīng)歷一番挫折,才能增長一分見識。經(jīng)過一番磨難,才能增一分度量。省一分利益的經(jīng)營,則多一分道義。能學一分退讓,可得一分便宜。去掉一分享受,則減少一分罪過。對事物多一分認識,而多知一分物情。

人心如谷種,滿腔都是生意,物欲錮之而滯矣。

然而生意未嘗不在也,疏之而已耳。

人心如明鏡,全體渾是光明,習染薰之而暗矣。

然而明體未嘗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譯文】:人的心就好像稻谷一樣,到處都是生機,只因物欲掩蓋了生機,但生機始終存在。人心像明鏡一樣,充滿著光明,只因外在的污染而變暗,然而光明并未消失,只不過少了擦拭而已。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有實學者,必不夸學。

【譯文】:有真才能的人不依恃才能,有真學問的人不夸耀學問。

諉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

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譯文】:爭功諉過是小人的本事,掩飾過錯、夸耀功勞是凡人的本色,功勞美好謙讓于別人是君子的行為,替他人擔當罪過是成就德行的事。

毋毀眾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

毋沒天下之理,以護一己之過。

【譯文】:不要詆毀眾人的成就而歸功于自己,不要埋沒天下的事理以掩飾自己的過失。

讀書有四個字最要緊,曰闕疑好問。

做人有四個字最要緊,曰務實耐久。

【譯文】:讀書最要緊的就是勤學好問,做人最要緊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而持之以恒。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譯文】:事物忌諱到達極點,事情避免極其完美,人則忌諱飛黃騰達。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

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譯文】:凡事?lián)屜缺囟ㄈ藬D兌,而凡事爭勝則必有人打擊。

護體面,不如重廉恥。求醫(yī)藥,不如養(yǎng)性情。

立黨羽,不如昭信義。作成福,不如篤至誠。

多方說,不如慎隱微。博聲名,不如正心術(shù)。

恣豪華,不如樂名教。廣田宅,不如教義方。

【譯文】:注重體面不如注重廉恥,求醫(yī)藥養(yǎng)生不如調(diào)養(yǎng)性情,結(jié)交黨羽不如重信義,作威作福不如忠篤誠實,多說不如謹慎自己的缺失,博取名聲不如端正自己的意念,縱情享受不如因名設教,積聚田宅不如教子有方。

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行去,

操存如青天白日,威儀如丹鳳祥麟,

言論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潔冰清,

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岳泰山。

【譯文】:度量要大如海能容納一切,如春風潤育萬物;待人接物如行云流水般清白,情操像青天白日般光明,威儀如丹鳳呈祥,言論如敲金石般響亮,持身如玉潔冰清般純潔,胸襟抱負有如和風明月般和藹,氣概則如泰山般崇高。

心術(shù)以光明篤實為第一,

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

言語以簡要真切為第一。

【譯文】:心境以光明誠實為最重要,儀容外貌以老成持重為最重要,說話以簡潔誠懇為最重要。

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

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

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譯文】:不要說對自己無益的話,不做無益身心的事,不接近無益于自己的人,不進入無益身心的環(huán)境,不看無益身心的書籍。

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譯文】:人生有三件事最為可惜:第一是不學習,第二是虛擲光陰,第三是敗壞身心。

休諉罪于氣化!一切責之人事。

休過望于世間!一切求之我身。

【譯文】:不要把過錯推諉于氣憤,應平息一切責難他人的事,不要過于期望世間,一切事情應求助自己。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shù)。

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shù)。

【譯文】:除自我反省之處,再沒有勝過別人的方法。除了自我發(fā)奮之外,再沒有超過別人的方法。

聰明者戒太察,

剛強者戒太暴,

溫良者戒無斷。

【譯文】:聰明的人戒太明察,剛強的人戒暴躁,溫和的人戒優(yōu)柔寡斷。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譯文】:以寬恕自己的心寬恕別人,則交情深。以責備他人的心責備自己,則過錯少。

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譯文】:只看別人的一切壞處,是惡的根源。能明察自己一切的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品詣??磩偃缥艺?,則愧恥自增。

享用??床蝗缥艺?,則怨尤自泯。

【譯文】:??葱摒B(yǎng)品德勝過我的人,則慚愧恥辱油然而生。常看物質(zhì)享受不如我的人,則埋怨情緒自然消失。

將勞役者比,則優(yōu)閑自樂。將疾病者比,則康健自樂。

將禍患者比,則平安自樂,將死亡者比,則生存自樂。

【譯文】:與饑餓的人相比,則能溫飽的人快樂;與寒冷的人相比,則得到溫暖的人快樂;與吃苦力的人相比,則悠閑的人快樂;與生病的人相比,則健康的人快樂;與多禍的人相比,則平安的人快樂;與死亡的人相比,則生存的人快樂。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

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譯文】:對失意的人,不要談得意的事!處于得意的時候,不要忘記失意的日子。

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

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譯文】:貧賤是受苦的境遇,但是若能善于調(diào)理,便苦中有樂。富貴是快樂的境地,但不善于調(diào)理的人則樂中生悲。

好訐人者身必危,自甘為愚,適成其保身之智。

好自夸者人多笑,自舞其智,適見其欺人之愚。

【譯文】:喜歡攻訐毀謗他人的人必遭禍患,大智若愚的人可保全他內(nèi)在的智慧;喜歡自夸的人多遭人訕笑,自以為智的人可看出他自欺欺人的愚蠢。

懲忿窒欲,其象為損,得力在一忍字。

遷善改過,其象為益,得力在一悔字。

【譯文】:對待心中的欲念,放縱即有所損,所以關(guān)鍵在于忍。改過向善,努力即有所助益,所以關(guān)鍵在于悔。

欲心正熾時,一念著病,興似寒冰。

利心正熾時,一想到死,味同嚼蠟。

【譯文】:欲念旺盛時,能想到招致疾病,興趣即能冷卻如寒冰。利欲熏心時,想到死后全無,即索然無味。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

【譯文】:凡事要留有余地,話不能說穿,勢力不能倚盡,福氣不能享盡。

難消之味休食,難得之物休蓄。

難酬之恩休受,難久之友休交。

難再之時休失,難守之財休積。

難雪之謗休辯,難釋之忿休較。

【譯文】:難以消化的食物不吃,難得的財物不存,難以報答的恩惠不受,難以長處的朋友不交,難以重逢的時光不失,難以守的財富不聚,難以澄清的誹謗不辯,難以釋懷的忿怒不計較。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

默,懿行也,過默者藏奸。

【譯文】:謙虛是美德,但過于謙虛的人心懷詭詐;緘默是好的行為,但過于沉默的人則胸藏奸偽。

圓融者無詭隨之態(tài),精細者無苛察之心,

方正者無乘拂之失,沉默者無陰險之術(shù),

誠篤者無椎魯之累,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勁直者無徑情之偏,執(zhí)持者無拘泥之跡,

敏煉者無輕浮之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