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16篇)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1
冬至前后,即使是處于北緯大約27度的湘西南,北京時間早上7點鐘的時候,天也算不上是全亮。所以這段日子我每天早上趕到教室里去的時候,早到的學生還只有一半。大概也是因為——比較其他事情而言——喜歡的緣故,一到學校我就愛往教室里跑,并且要讓早到的學生一齊朗讀語文課本上規(guī)定要背誦的東西,除了以備考試,也謂之做晨課。這樣讀一陣子書,就又進來一個背書包的學生。這個學生一進教室就加快了腳步,書包也不會被甩到桌子上弄出很大的聲響,并且很快他就能夠找到語文書,翻到同學正在讀的那段內容,加入到做晨課的行列中來。后來的學生又依樣畫葫蘆地加入進去,一直到最后一個學生進來,這個時候早讀課的上課鈴聲大概也就要響起來了。
這些時間里我在干什么呢,我就一直在感受這種讀書的氣氛與味道。它與教室外面幾堆小朋友打打鬧鬧的氣氛不同,也和別的教室里小組長檢查家庭作業(yè)或者教師在趕早講課的味道不同。在早晨的教室里,這種讀書的氣氛與味道還是比較討人喜歡。何況在學生讀的東西里面,偶爾還有像“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以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的好東西。
平心而論,學生們的書是讀得越來越好,因為有一個書讀百遍的道理在那里。書讀多了,不僅其義自現,其味也自現。而對于這樣的一種氣氛與味道,據我所感受到的一些東西來看,學生們也還是比較喜歡的。這里面除去朗讀本身的一些樂趣,以及如同佛門弟子做早課或者尋常百姓做晨練的氣氛,一場書讀下來,大概也就相當于做了一次有關口、舌、眼、耳、腦以及五臟六腑的徒手操。更何況對于小學生來講,在幾種讀書的方式里,他們對朗讀特別是集體的齊讀還情有獨鐘。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背誦課文是他們所不喜歡的,但是每個早上一遍的集體朗讀下來,結果要背的東西也就不經意地背下來了。
而因為大家都還算比較喜歡,我也就不至于因為要做這件事情而落到只顧自得其樂的地步。譬如一些老師說,他是很樂意教學生做題,給學生補課的,對于這樣的說法,我當然可以接受。我不能接受的是他們又說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是不快樂的。做一件事情,學生們都感覺不快樂,只有教師和學校是很快樂的,這算怎么一回事呢。
在學習的問題上,喜歡與快樂是最高的境界,這個意思并不是我說的,是孔子說的。我是一個不大喜歡孔子的人,但是因為他說的這個意思,我很佩服他。一個把知書識禮擺在無上位置的老先生,都會承認喜歡與快樂是做學問的最高境界,不像今天的一些先生,動不動就說學習是很苦的,快樂教育是沒有的。我只能說,他實在是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發(fā)自內心的好話。除此之外,我想強調的是:
第一,能夠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特別是能夠維持一些事情長久地做下去的,是對這些事情的喜歡。
第二,在制度、法規(guī)、責任、道德、權力、政績、利益等東西之外的一些事情,只能憑對這些事情的喜歡去做。而就一所學校來看,需要這樣憑喜歡去做的事情會有很多。
第三,雖然說做喜歡的事情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很有成就,但我想猶太人肯定不是沖著諾貝爾獎去讀書的,同時也不見得是為了要拯救他們的民族而讀書,而是他們喜歡讀書,覺得讀書這件事還算比較快樂,就像一些人覺得打麻將這件事情還算比較快樂一樣。雖然就喜歡的東西來看,兩者之間有等級差別,但里面的道理是一樣的。總而言之,對于每一個人的每一件事來講,喜歡總是最高的境界。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2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國歷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fā)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yǎng)成謙虛進取的心態(tài),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系、長幼關系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yǎng)成感恩的心態(tài)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熏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3
前段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于《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仿佛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tǒng)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fā)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yǎng)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fā)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里一一復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yǎng)成。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著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愿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展望。近幾天閱讀此書后,收獲很多,感受頗深。書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論淺顯化,深入淺出,還有一些是馮老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實踐的總結和提煉,道理明確又精辟,淺顯易懂。
一、刻骨銘心的教育真諦:
在細細的閱讀中,受感動的是哪些讓自己刻骨銘心的來自馮老自己行為和感悟的教育真諦:
1、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革命。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3、我的責任就是讓我的學生快樂,成長不需要伴隨著每天的愁眉苦臉,當我的學生走進教室,臉上沒有笑容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長,我有責任讓我的學生實現快樂的成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發(fā)現學生是有潛能的。潛能不釋放,學生不快樂。
4、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要求我們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根據學情決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6、一個教師照亮了別人,發(fā)展了自己,只有發(fā)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別人,只有發(fā)展了自己,才能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
7、這個過程來源于讀書,因為從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沒有一天不讀1個小時的書。讀書長智慧,當讀書使我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回歸到簡單的時候,我發(fā)現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諦。
8、最好只是一時的現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續(xù)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
9、有什么樣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質量。如果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的話,那么一個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學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別難受、結束忍受、遠離接受、走進享受!
二、感慨萬分的學習反思:
1、改變觀念
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好的教育應該是最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教學行為上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我們學習了很多模式,但現在仍然沒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模式,感覺我們總是不停地在照搬別人的東西,感到不合適就拋棄了,再搬再拋棄,這種照搬模式淺嘗輒止的做法是達不到課改目的的。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模式,通過學模式來帶動教學進而形成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我記得在《天龍八部》里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吐蕃國師鳩摩智沒有練習少林內功心法,而強靠小無相功來推動少林功夫終究導致走火入魔。雖然是小說,但卻很在理。所以我們組一致認為對一些名校的做法應該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結合學校實情在實踐中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實模式這個東西就是形式,是品牌,當你做出了自己的風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關注差異
老師們,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正賣力地講著習題時,他正在玩鉛筆、橡皮或做別的事情;當我們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一些很簡單的問題都錯了,我想這樣的情況大家都
遇到過吧!問題出在哪里,錯誤應該歸咎與誰?至少不應該只責備學生,我們也有錯誤。我們沒有去了解我們的學生。雖然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存在差異這個事實,但我們在行動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標準要求他們,一旦做不到,就進行批評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間的怨言,師生關系漸行漸遠。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這樣的境界可能我們都做不到,但如果我們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認同我們學生的差異性,更多地包容學生的錯誤,換位思考他們的處境,更多地為學生設計一些他們夠得著的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哪怕一點點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的師生關系肯定會得到改善,我們的課堂肯定可以更活躍一些。同理,我們組還覺得在管理教師隊伍時也要關注教師的差異性,讓教師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揚長避短,最大程度地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傾聽
現在的老師不好當,班主任更不好當,我們可能經常要發(fā)這樣的感慨,教育無小事,教育也無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然而處理不好,就會激起各種矛盾,不但影響教學,而且還真可能會有大事發(fā)生。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怎樣尊重呢?這就需要通過滿足學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來實現。讓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給他們以肯定和鼓勵。特別是不能言語損傷,侮辱性的語言甚至超過一頓痛打對學生的傷害,我曾經與學生交流中獲悉,學生記住對自己不好的老師的原因都是說曾經怎樣怎樣罵過他。要博取學生的認同,還必須有心靈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要更多地俯下身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和學生建立了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學生的心里話會對你說,你才能去解決他們中的實際問題。
4、加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對于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現在我們面臨著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設備,遙遠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然而我們還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卻停留在夢想中。如果現在不抓緊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了,我們不能真等到這一天再來怨天尤人,我想我們真的要有那么一點點危機感。我們在平時可以更多地閱讀可以提高教學技能的書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習一些課件制作的本領。讓自己時刻處于前進的狀態(tài)用心了,努力了,就會有收獲,只要我們對自己還沒有放棄,我們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們放開手腳,用規(guī)范加選擇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長的育人目標,開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利用假期時間閱讀了《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書中的九個主題,從不同的方面關注了教育的發(fā)展,給我了許多思想上的啟迪和行動上的幫助。尤其是閱讀主題七《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時感觸頗深。
1、讀書、學習是伴隨從教的永恒主題
讀書,一直是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題。但是往往因為我們每天在學校要忙碌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在家又要盡好自己的各項職責,沖淡了學習的時間。有時候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應付考試往往也是囫圇吞棗的讀完。但是當我讀到養(yǎng)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中的事例時,讓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學生真得活到老?,F在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我們不讀書就無法跟隨時代的步伐。讀書未必能讓我們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讀書不學習就注定我們與出色和卓越無緣。例如: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列舉出100以內的所有質數,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沒有遺漏的列舉出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時也是采用不斷嘗試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閱讀了有關記憶100以內的質數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讓我能夠快速不遺漏的列舉出這些質數。這是我以前不曾學過的方法。因此讀書、學習應該是伴隨我們從教的永恒主題。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
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yǎng)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蔥蘢自己。
2、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書中提到: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qū)別在于,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jié)課有多么成功,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一節(jié)課下來,評課時也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在課改年部已經快兩年了,對于課改年部的課堂流程已經很熟悉,每節(jié)課都按照流程授課。幾次教研課后,總體感覺是課堂流程完整、條理清晰、點撥及時……但是總覺得課堂缺少亮點沒有引起共鳴,效果不如平時的課堂。雖然有學科的差異,但是怎樣在數學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呢?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問題。通過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終于找到了原因。一節(jié)教研課我更多的關注了課堂的完整和流暢;更多的關注了學案習題設計的廣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學生的探究過程。使課堂表面上老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太強。為此,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學習的疑難處引導探究,這樣的課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3、學會合作為教育教學增光添彩。
書中說:除了讀書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確實如此,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團結別人的力量,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現在進行的課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識已經進行了刪減或變化。我們通過教師間的合作及時發(fā)現教材中變化的地方,及時調整教學。比如:以前學習的約數改名為因數;公約數改為公因數.教師就要跟隨教材的變化,使用新的名稱。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打破了教師個體思維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傾向,促進教師間的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對教師觀念的更新和專業(yè)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其實,讀完一本書要想說說體會,總是千頭萬緒的。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我們的.感受不同,也許我們的做法不同,但是我們在《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引領下,必將會在教育實踐中播種幸福。讓我們和學生共享我們的幸福人生。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4
學生與教育的關系問題,例來是教育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到底是教育應適合學生的發(fā)展,還是教育來選擇學生,讀了馮恩洪《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主要取決于人們對教育觀的認識。
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和教育為中心的教育觀,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也各自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那么到底應當怎樣去認識教育與兒童的關系呢?
我覺得,學生與教育的關系應當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教育的對象及最終目標都是學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從這一點上說,學生是內因,起決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無能為力的,當教育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時候,教育也不是無能為力的,當教育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時候,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有時起決定性作用。反之,則起消極的阻礙作用。從這一點說,教育是外因,不對學生進行教育是萬萬不能的。
我想,素質教育是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形成作為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質。這些素質在每一個學生或學生群體身上的最優(yōu)化組合,就形成他們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
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發(fā)揮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點,教育學生向最優(yōu)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不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的教育。
我們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的教育,必須首先解決教育觀的問題,立足教育服務于學生,同時又決定于學生、改造學生的教育觀,其次還應建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精神,創(chuàng)造最優(yōu)的學生教育。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最優(yōu)化教育,提高全民族學生的整體素質。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5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展望。近幾天閱讀此書后,收獲很多,感受頗深。
書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論淺顯化,深入淺出,還有一些是馮老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實踐的總結和提煉,道理明確又精辟,淺顯易懂。
一、刻骨銘心的教育真諦:
在細細的閱讀中,受感動的是哪些讓自己刻骨銘心的來自馮老自己行為和感悟的教育真諦:
1、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革命。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3、我的責任就是讓我的學生快樂,成長不需要伴隨著每天的愁眉苦臉,當我的學生走進教室,臉上沒有笑容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長,我有責任讓我的學生實現快樂的成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發(fā)現學生是有潛能的。潛能不釋放,學生不快樂。
4、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要求我們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根據學情決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6、一個教師照亮了別人,發(fā)展了自己,只有發(fā)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別人,只有發(fā)展了自己,才能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
7、這個過程來源于讀書,因為從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沒有一天不讀1個小時的書。讀書長智慧,當讀書使我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回歸到簡單的時候,我發(fā)現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諦。
8、最好只是一時的現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續(xù)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
9、有什么樣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質量。如果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的話,那么一個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學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別難受、結束忍受、遠離接受、走進享受!
二、感慨萬分的學習反思:
1、改變觀念
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好的教育應該是最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教學行為上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我們學習了很多模式,但現在仍然沒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模式,感覺我們總是不停地在照搬別人的東西,感到不合適就拋棄了,再搬再拋棄,這種照搬模式淺嘗輒止的做法是達不到課改目的的。
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模式,通過學模式來帶動教學進而形成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我記得在《天龍八部》里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吐蕃國師鳩摩智沒有練習少林內功心法,而強靠小無相功來推動少林功夫終究導致走火入魔。雖然是小說,但卻很在理。所以我們組一致認為對一些名校的做法應該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結合學校實情在實踐中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實模式這個東西就是形式,是品牌,當你做出了自己的風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關注差異
老師們,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正賣力地講著習題時,他正在玩鉛筆、橡皮或做別的事情;當我們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一些很簡單的問題都錯了,我想這樣的情況大家都遇到過吧!問題出在哪里,錯誤應該歸咎與誰?至少不應該只責備學生,我們也有錯誤。我們沒有去了解我們的學生。雖然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存在差異這個事實,但我們在行動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標準要求他們,一旦做不到,就進行批評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間的怨言,師生關系漸行漸遠。
"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這樣的境界可能我們都做不到,但如果我們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認同我們學生的差異性,更多地包容學生的錯誤,換位思考他們的處境,更多地為學生設計一些他們夠得著的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哪怕一點點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的師生關系肯定會得到改善,我們的課堂肯定可以更活躍一些。同理,我們組還覺得在管理教師隊伍時也要關注教師的差異性,讓教師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揚長避短,最大程度地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傾聽
"現在的老師不好當,班主任更不好當",我們可能經常要發(fā)這樣的感慨,教育無小事,教育也無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然而處理不好,就會激起各種矛盾,不但影響教學,而且還真可能會有"大事"發(fā)生。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怎樣尊重呢?這就需要通過滿足學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來實現。讓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給他們以肯定和鼓勵。特別是不能言語損傷,侮辱性的語言甚至超過一頓痛打對學生的傷害,我曾經與學生交流中獲悉,學生記住對自己不好的老師的原因都是說曾經怎樣怎樣罵過他。要博取學生的認同,還必須有心靈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要更多地俯下身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和學生建立了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學生的心里話會對你說,你才能去解決他們中的實際問題。
4、加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對于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現在我們面臨著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設備,遙遠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然而我們還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卻停留在夢想中。如果現在不抓緊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了,我們不能真等到這一天再來怨天尤人,我想我們真的要有那么一點點危機感。我們在平時可以更多地閱讀可以提高教學技能的書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習一些課件制作的本領。讓自己時刻處于前進的狀態(tài)用心了,努力了,就會有收獲,只要我們對自己還沒有放棄,我們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們放開手腳,用規(guī)范加選擇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長的育人目標,開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6
最近閱讀了《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后,由衷地對該書作者馮恩洪老師產生了崇敬的情懷。之所以崇敬他,道不是他頭頂的那些“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關工委全國教育專家指導中心副主任,全國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副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大學客座教授”,以及曾先后擔任的“上海培光中學副校長、上海建平中學校長兼上海建平(集團)學??傂iL”等等頭銜,而是由衷地崇敬他從1985年受命擔任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開始,到20__年主動、執(zhí)意辭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為止的28年時間中,不斷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了諸如合格+特長的課程改革、讓每一面墻都說話的“第三課堂”建設、符合ISO9001標準的20多萬字的學校管理文件的編制等等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教育改革,生生地把一個貎不出眾、平平常常的重點中學,提升為學生特長得到很大發(fā)展、各種獲獎不計其數、高考上線率接近100%、一本率90%以上,在上海乃至全國享有很高聲譽的知名學校。在他的這一系列成功的背后,我覺得上海建平中學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一、為了真正地因材施教,大膽地將一本教材,分成三種進度進行教學,也就是建平中學倡導并實行的“差異課堂”教育改革
建平中學使用行政班和教學班并存的管理方式,一本教材,三種進度,讓學生自主選擇,家長參與選擇,管理保證選擇。稍微具體點地講是這樣的:比如高一數學,分成適合學習較困難學生的A進度,適合中等程度的B進度;適合數學很好的C進度。根據全年級學生對數學這科教學進度類別的選擇的統(tǒng)計人數,再分為A1班、A2班……,B1班、B2班……,C1班、C2班。在同一時間里,這三種進度的教學班同時上課。這樣使選擇不同教學進度的學生都能更好地聽懂、學好。在一定時間后,經過統(tǒng)一考試,允許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重新選擇。建平中學實行這樣的教學模式后,教學質量得較大的提高,學生高考一本上線率由1990年的40%上升到1991年的65%,穩(wěn)定十年后,20__年的一本上線率更提升到90%!這個模式推薦到內蒙古包頭第二中學并實施一年后,該校的本科上線率實現了由50%到79.4%的跨越!
二、切實有效地搞好“第二課堂”,在真正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特長中,提升教育質量的提高
這里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道理:建平中學曾經花了10萬元人民幣購置了短波無線電臺,從此開展了短波無線電項目的第二課堂。此后不久,建平中學每年在由教育部、中宣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主辦,號稱“五部委軍事體育項目”的短波無線電收發(fā)報拆裝機比賽中有斬獲,每年該比賽設置的金、銀、銅牌,70%被建平中學參賽學生獲得。高考雖然不考短波無線電收發(fā)報,但是,金牌高考加分50分,銀牌加分30分,銅牌加分20分。這樣,不是在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特長中拉動教育質量的提升了嗎?
三、為了使每個學生全面合格,從讓每一面墻都說話開始搞好“第三課堂”建設
馮恩洪老師是這樣定義學校育人課堂的:使用國家教材,體現國家意志的是育人的第一課堂,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的課堂;允許學生選擇,釋放學生潛能的是學校育人的第二課堂;對學生的行為、情感施加影響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稱之為育人的第三課堂。馮恩洪老師認為:為了使學校的每一面墻成為有意無意中對學生的行為、情感施加影響都能“說話”的“第三課堂”,教室的四壁不必那么整潔,只要有教育意義的字畫都可以上墻,甚至再寬容些,誰的毛筆字寫得好,上墻;誰的美術畫畫得好,上墻;誰的作業(yè)做得好,上墻;誰的試卷做得又整潔質量又高,上墻。當然,建設能對學生的行為、情感施加影響的“第三課堂”,決不是僅僅是在教室的四面墻上做文章,還有更多的辦法和措施。比如給學生提供傾訴衷腸的環(huán)境“心理咨詢室”、“周末飲茶會”等等。
四、為了使學校的發(fā)展更加平穩(wěn)、高效,建立健全并嚴格執(zhí)行全套學校管理制度
馮恩洪老師認為:學校管理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學校管理是人治。在人治階段,學校的管理者要晚眠早起,事必躬親;第二個階段,學校的管理是進食到法治階段。在法治階段,不是誰的權力大誰說了算,而是符合這個流程,符合這個標準才是對的。學校管理的最高階段是墻上無制度,人人心中有規(guī)范,這個最高階段,我們叫做德治階段。為了使學校管理從人治階段向法治階段過渡,馮恩洪老師率領學校各處室部門的主管人員利用18個月的所有雙休日,編制了全校所有崗位的上崗標準、工作流程、獎懲條例等在內的,符合ISO9001標準的20多萬字的學校全員全程過程(所謂全員,指的是學校里有一個崗位就有一個崗位的上崗標準,有一個崗位就有一個崗位的操作最優(yōu)化流程,有一個崗位就有一個崗位的獎懲對策。所謂全程,是指一個學校從學生進校到學生畢業(yè)的全過程,每一天、每一類事都有一個操作的標準。而最優(yōu)化就是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努力地實現誰來做都能出這樣的結果)管理最優(yōu)化的管理文件。
當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出現的時候,第一把手已經不需要事必躬親了,因為常態(tài)下出現的問題都有標準管著,因此第一把手不是管今天的學校發(fā)展,是走出今天走到未來,思考兩年以后學校該怎么辦,學校該怎么發(fā)展。
在推行了符合ISO9001標準的20多萬字的學校全員全程過程管理最優(yōu)化的管理文件之后,建平中學較快地由單一的一個學校發(fā)展成為由多個學校和分部構成的建平教育集團,初步實現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社會效益最大化。
五、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更要求教師個人的發(fā)展與提高
教師怎樣實現個人的發(fā)展與提高呢?馮恩洪老師提出了以下幾條途徑:
1.養(yǎng)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使人變得更有智慧的事實上,馮恩洪老師之所以能在1985年作為教育部特邀基層代表,破例在教育部香山會議上作不限時的發(fā)言并引起強烈反響,在回到上海的第二天被破格任命為建平中學校長。這都得益于馮恩洪老師長期堅持讀書、思考。
2.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老師的區(qū)別在于,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jié)課有多么成功,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jié)課,是自己已經上地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這,需要重新審視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會反思、會讀書的老師,是一個能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師,是一個能做最好自我的老師。
3.學會合作,實現雙贏。除了讀書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
這些合作既有老師之間的合作,還有師生之間的合作。
4.做復合型的老師。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
呢?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走出了60年來中國教師的單打一,走進了三合一,在學生發(fā)展的同時,實現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我們由單科型的老師走向了復合型的老師。
從馮恩洪老師的成功到建平中學的改革成功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讀書、思考、實踐”對于教師的成長很重要,對于一個校長或校長們更為重要。因為畢竟一個教師的作為影響的是一、兩個班的學生,而一個校長的作為則是影響到全校幾十個班上千學生的未來。所以加強學習、勤于思考,對于校長等領導們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7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chuàng)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膽識。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離不開課堂變革和課程建設。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很多人贊美老師的工作,把教師比作是辛勤的園丁。然而,我卻不喜歡這樣的比喻,也覺得這種比喻并不恰當。園丁的工作是把花園里的參差不齊的草本修剪得規(guī)規(guī)整整,千篇一律。難道教師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個性的學生給調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殺天性,也是教育的失敗。教師的眼里既要有牛頓,愛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潔工人,因為社會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階段落后,經過努力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睂W生脫穎而出,這一切的參差不齊,才是教育的正?,F象,因為教師并不是克隆專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彼?,教師對每個孩子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更是如此。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边€有一句話這樣說:“諷刺和謾罵可使天才變白癡,鼓勵和贊美可使白癡變天才?!痹诮逃虒W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贊美評價。
三是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教育的關鍵是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加特長的人才是中國社會發(fā)展需要。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輕特長。過分強調合格,過分看重學生的分數,讓分數說了算,而擁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令人遺憾。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8
利用假期時間閱讀了《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書中的九個主題,從不同的方面關注了教育的發(fā)展,給我了許多思想上的啟迪和行動上的幫助。尤其是閱讀主題七《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時感觸頗深。
1、讀書、學習是伴隨從教的永恒主題
讀書,一直是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題。但是往往因為我們每天在學校要忙碌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在家又要盡好自己的各項職責,沖淡了學習的時間。有時候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應付考試往往也是囫圇吞棗的讀完。但是當我讀到"養(yǎng)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中的事例時,讓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學生真得活到老。現在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我們不讀書就無法跟隨時代的步伐。讀書未必能讓我們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讀書不學習就注定我們與出色和卓越無緣。
例如: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列舉出100以內的所有質數,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沒有遺漏的列舉出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時也是采用不斷嘗試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閱讀了有關記憶100以內的質數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讓我能夠快速不遺漏的列舉出這些質數。這是我以前不曾學過的方法。因此讀書、學習應該是伴隨我們從教的永恒主題。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yǎng)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蔥蘢自己。
2、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書中提到:"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qū)別在于,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jié)課有多么成功,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一節(jié)課下來,評課時也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在課改年部已經快兩年了,對于課改年部的課堂流程已經很熟悉,每節(jié)課都按照流程授課。幾次教研課后,總體感覺是課堂流程完整、條理清晰、點撥及時……
但是總覺得課堂缺少亮點沒有引起共鳴,效果不如平時的課堂。雖然有學科的差異,但是怎樣在數學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呢?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問題。通過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終于找到了原因。一節(jié)教研課我更多的關注了課堂的完整和流暢;更多的關注了學案習題設計的廣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學生的探究過程。使課堂表面上老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太強。為此,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學習的疑難處引導探究,這樣的課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3、學會合作為教育教學增光添彩。
書中說:"除了讀書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確實如此,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團結別人的力量,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現在進行的課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識已經進行了刪減或變化。我們通過教師間的合作及時發(fā)現教材中變化的地方,及時調整教學。比如:以前學習的"約數"改名為"因數";"公約數"改為"公因數"。教師就要跟隨教材的變化,使用新的名稱。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打破了教師個體思維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傾向,促進教師間的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對教師觀念的更新和專業(yè)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其實,讀完一本書要想說說體會,總是千頭萬緒的。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我們的感受不同,也許我們的做法不同,但是我們在《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引領下,必將會在教育實踐中播種幸福。讓我們和學生共享我們的幸福人生。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9
10月初,我認真讀了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第7、8、9個主題。學完此書,心頭的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開朗。下面針對第七主題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馮老師說得好,說到底,發(fā)展自己,就兩條途徑,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經驗的積累需要反思,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教師的理想目標。說追求卓越也好,談魅力修煉也罷,都是講述老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成長歷程,是一個不懈奮斗、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鍛造,自我提升的歷練過程。那么,對于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師而言,要想獨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經歷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煉。
一、積累教學經驗,學會反思。
書中指出,為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教師群體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作為老師有必要進行不斷的反思。他說: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一公式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同時教學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反思,他還說過這樣的兩句話:課堂沒有彩排,每一節(jié)課都是現場直播。永遠沒有成功的課堂,只有遺憾的課堂。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成敗,不斷地發(fā)現困惑,不斷的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減少遺憾,
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中學會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地走向成熟。
二、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钏脑搭^,則是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讀書,則是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有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回出現一些落伍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們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他們太笨,還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呢?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再幼稚的學生,也是有個人思想和感情,有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靈魂。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需要的學生。我想,今天的老師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書來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那么和我一起讀書吧。
三、學會合作,實現雙贏。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10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們放開手腳,用規(guī)范加選擇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長的育人目標,開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利用假期時間閱讀了《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書中的九個主題,從不同的方面關注了教育的發(fā)展,給我了許多思想上的啟迪和行動上的幫助。尤其是閱讀主題七《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時感觸頗深。
1、讀書、學習是伴隨從教的永恒主題
讀書,一直是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題。但是往往因為我們每天在學校要忙碌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在家又要盡好自己的各項職責,沖淡了學習的時間。有時候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應付考試往往也是囫圇吞棗的讀完。但是當我讀到養(yǎng)成讀書習慣,享受讀書樂趣中的事例時,讓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學生真得活到老?,F在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我們不讀書就無法跟隨時代的步伐。讀書未必能讓我們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讀書不學習就注定我們與出色和卓越無緣。例如: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列舉出100以內的所有質數,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沒有遺漏的列舉出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時也是采用不斷嘗試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閱讀了有關記憶100以內的質數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讓我能夠快速不遺漏的列舉出這些質數。這是我以前不曾學過的方法。因此讀書、學習應該是伴隨我們從教的永恒主題。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
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yǎng)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蔥蘢自己。
2、學會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書中提到: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和一個普通的教師的區(qū)別在于,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jié)課有多么成功,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一節(jié)課下來,評課時也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在課改年部已經快兩年了,對于課改年部的課堂流程已經很熟悉,每節(jié)課都按照流程授課。幾次教研課后,總體感覺是課堂流程完整、條理清晰、點撥及時……但是總覺得課堂缺少亮點沒有引起共鳴,效果不如平時的課堂。雖然有學科的差異,但是怎樣在數學課堂上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呢?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問題。通過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終于找到了原因。一節(jié)教研課我更多的關注了課堂的完整和流暢;更多的關注了學案習題設計的廣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學生的探究過程。使課堂表面上老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太強。為此,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學習的疑難處引導探究,這樣的課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3、學會合作為教育教學增光添彩。
書中說:除了讀書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還需要我們學會合作。確實如此,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團結別人的力量,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現在進行的課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識已經進行了刪減或變化。我們通過教師間的合作及時發(fā)現教材中變化的地方,及時調整教學。比如:以前學習的約數改名為因數;公約數改為公因數.教師就要跟隨教材的變化,使用新的名稱。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打破了教師個體思維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傾向,促進教師間的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對教師觀念的更新和專業(yè)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其實,讀完一本書要想說說體會,總是千頭萬緒的。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我們的感受不同,也許我們的做法不同,但是我們在《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引領下,必將會在教育實踐中播種幸福。讓我們和學生共享我們的幸福人生。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11
《愛心與教育》一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yōu)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yōu)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被A教育階段的兒童處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于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fā)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并善于開發(fā)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fā)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后他們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12
最近閱讀了葉圣陶先生的《葉圣陶教育文集》。葉圣陶先生是我國現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他從事和關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既體現文化巨子——教育家葉圣陶的教育個性,又體現寬廣的時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內涵。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要愛學生,這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的價值觀。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公平的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這個學生是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幫助他們,教育沒有愛,猶如池塘之沒有水。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泵總€學生都是一座寶藏,而教師就是發(fā)掘寶藏的人。這種愛的力量是每個學生所需要的。用愛來書寫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想這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和思考的問題。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yè),教育事業(yè)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yè)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講“凡為教,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當前,“教是為了不教”,已成為我國教育界對教育教學最終目標的共同認識,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要達到使學生獲得通過自學來完成自我提高的能力。為了不教而教不僅是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更是現實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更高質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務。我認為“不教而教”其實是強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簡言之,“不教而教”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葉老講“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chuàng)新:這就是引導他們自學。我以為惟有能這樣做的教師夠得上稱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當多的糊涂和錯誤觀念。有人認為說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細越好。在教育過程中“多與少”、“講與練”、“低與高”、“得與舍”、“專與博”一系列矛盾應從哲學高度去認識和解決。前一段流行一句口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很是感動人。而最近,有識之士指出,不能窮教育,對,但“不苦也要苦孩子”,應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學吃苦是學做人的起點。深圳人感嘆“有錢難買少年窮”,這里充滿了辯證教育思想。哲學家說:“少則得,多則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運用到教學領域,一些教師少留作業(yè)或不留作業(yè),反而提高了質量?!捌嫒私處煛蔽簳褪且粋€鮮明的例子。“無為”教育要實施“不教而教”,首要的要求是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13
前段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于《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仿佛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tǒng)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fā)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yǎng)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fā)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里一一復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yǎng)成。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著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愿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展望。近幾天閱讀此書后,收獲很多,感受頗深。書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論淺顯化,深入淺出,還有一些是馮老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實踐的'總結和提煉,道理明確又精辟,淺顯易懂。
一、刻骨銘心的教育真諦:
在細細的閱讀中,受感動的是哪些讓自己刻骨銘心的來自馮老自己行為和感悟的教育真諦:
1、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革命。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3、我的責任就是讓我的學生快樂,成長不需要伴隨著每天的愁眉苦臉,當我的學生走進教室,臉上沒有笑容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長,我有責任讓我的學生實現快樂的成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我發(fā)現學生是有潛能的。潛能不釋放,學生不快樂。
4、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要求我們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根據學情決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彎木造犁,讓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6、一個教師照亮了別人,發(fā)展了自己,只有發(fā)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別人,只有發(fā)展了自己,才能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
7、這個過程________于讀書,因為從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沒有一天不讀1個小時的書。讀書長智慧,當讀書使我對教育的認識由簡單走向龐雜,再從龐雜回歸到簡單的時候,我發(fā)現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諦。
8、最好只是一時的現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續(xù)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
9、有什么樣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質量。如果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的話,那么一個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學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別難受、結束忍受、遠離接受、走進享受!
二、感慨萬分的學習反思:
1、改變觀念
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好的教育應該是最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教學行為上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需求。我們學習了很多模式,但現在仍然沒有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模式,感覺我們總是不停地在照搬別人的東西,感到不合適就拋棄了,再搬再拋棄,這種照搬模式淺嘗輒止的做法是達不到課改目的的。我們總是想套用現成的模式,通過學模式來帶動教學進而形成模式,現在看來是行不通的,我記得在《天龍八部》里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吐蕃國師鳩摩智沒有練習少林內功心法,而強靠小無相功來推動少林功夫終究導致走火入魔。雖然是小說,但卻很在理。所以我們組一致認為對一些名校的做法應該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結合學校實情在實踐中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實模式這個東西就是形式,是品牌,當你做出了自己的風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關注差異
老師們,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們正賣力地講著習題時,他正在玩鉛筆、橡皮或做別的事情;當我們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一些很簡單的問題都錯了,我想這樣的情況大家都
遇到過吧!問題出在哪里,錯誤應該歸咎與誰?至少不應該只責備學生,我們也有錯誤。我們沒有去了解我們的學生。雖然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學生存在差異這個事實,但我們在行動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標準要求他們,一旦做不到,就進行批評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間的怨言,師生關系漸行漸遠。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這樣的境界可能我們都做不到,但如果我們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認同我們學生的差異性,更多地包容學生的錯誤,換位思考他們的處境,更多地為學生設計一些他們夠得著的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哪怕一點點學習的快樂,我想我們的師生關系肯定會得到改善,我們的課堂肯定可以更活躍一些。同理,我們組還覺得在管理教師隊伍時也要關注教師的差異性,讓教師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揚長避短,最大程度地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傾聽
現在的老師不好當,班主任更不好當,我們可能經常要發(fā)這樣的感慨,教育無小事,教育也無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然而處理不好,就會激起各種矛盾,不但影響教學,而且還真可能會有大事發(fā)生。學生是有情感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情感。怎樣尊重呢?這就需要通過滿足學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來實現。讓他們獲得成功,產生成就感,給他們以肯定和鼓勵。特別是不能言語損傷,侮辱性的語言甚至超過一頓痛打對學生的傷害,我曾經與學生交流中獲悉,學生記住對自己不好的老師的原因都是說曾經怎樣怎樣罵過他。要博取學生的認同,還必須有心靈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我們要更多地俯下身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和學生建立了一種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學生的心里話會對你說,你才能去解決他們中的實際問題。
4、加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對于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現在我們面臨著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設備,遙遠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然而我們還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卻停留在夢想中。如果現在不抓緊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了,我們不能真等到這一天再來怨天尤人,我想我們真的要有那么一點點危機感。我們在平時可以更多地閱讀可以提高教學技能的書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習一些課件制作的本領。讓自己時刻處于前進的狀態(tài)用心了,努力了,就會有收獲,只要我們對自己還沒有放棄,我們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
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篇14
10月初,我認真讀了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第7、8、9個主題。學完此書,心頭的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開朗。下面針對第七主題"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馮老師說得好,說到底,發(fā)展自己,就兩條途徑,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經驗的積累需要反思,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教師的理想目標。說追求卓越也好,談魅力修煉也罷,都是講述老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成長歷程,是一個不懈奮斗、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鍛造,自我提升的歷練過程。那么,對于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師而言,要想獨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經歷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煉。
一、積累教學經驗,學會反思。
書中指出,為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教師群體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作為老師有必要進行不斷的反思。他說:"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一公式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同時教學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反思,他還說過這樣的兩句話:"課堂沒有彩排,每一節(jié)課都是現場直播。永遠沒有成功的課堂,只有遺憾的課堂。"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成敗,不斷地發(fā)現困惑,不斷的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中學會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地走向成熟。
二、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的源頭,則是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讀書,則是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有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回出現一些落伍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們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他們太笨,還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呢?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再幼稚的學生,也是有個人思想和感情,有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靈魂。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需要的學生。我想,今天的老師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書來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那么和我一起讀書吧。
三、學會合作,實現雙贏。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中說得好,除了讀書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們學會合作。教師合作指的是在強調教師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專業(yè)切磋、協調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體",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合作的實質是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動和合作。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我覺得教師之間的合作有很多的益處。
躬身自問:從教十六年,我是一個珍惜講臺,努力做最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冀少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復習提升課件
- 電子教案格式
- 《螞蟻做操》教學設計與反思
- 服裝庫存管理技巧
- 新能源履約管理辦法
- 商場洗手間修繕合同
- 美容美發(fā)市場租賃合同
- 港口航道招投標控標要點分析
- 石油行業(yè)不合格產品處理
- 劇院表演中心演藝車庫改造合同
- 原油電脫水處理技術
- 肯布蘭佳領導力發(fā)展戰(zhàn)略課程
- 紅樓夢81至100回讀書筆記3篇
- 26個標點符號大全
- 學術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及寫作課件
- GB/T 9115.1-2000平面、突面對焊鋼制管法蘭
- GB/T 19811-2005在定義堆肥化中試條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測定
- 新中國成立以來反腐倡廉歷史進程回顧課件
- 希沃優(yōu)化大師操作培訓
-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全套課件(完整版)
- 威布爾分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