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館館藏九女坊漢畫像石墓_第1頁
安徽博物館館藏九女坊漢畫像石墓_第2頁
安徽博物館館藏九女坊漢畫像石墓_第3頁
安徽博物館館藏九女坊漢畫像石墓_第4頁
安徽博物館館藏九女坊漢畫像石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安徽博物館館藏九女坊漢畫像石墓

1968年春,原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鄭振斗得知宿縣遼蘭市的九座古墓遭到破壞,并致電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核實。安徽省博物館隨派筆者到褚蘭進行實地調(diào)查,并提出保護措施。褚蘭鎮(zhèn)位于宿縣東北部,距縣城67.5公里,距江蘇徐州市僅30公里。該鎮(zhèn)東、南、西三面岡巒綿延,北面地勢平坦開闊。傳說中的九女墳,實為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漢代畫像石墓。該墓座落在鎮(zhèn)子西南的墓山孜上,離鎮(zhèn)約1.5公里(圖一)。九女墳在山頂?shù)闹胁?地位高敞,墓冢突兀。由于水土流失和人為的破壞,墓頂?shù)氖瘔K已露出地面。此墓早年被盜,前室頂蓋的南半邊已被揭掉,室內(nèi)堆積泥土碎石約有1米厚。墓室全系大石塊建造,比較堅固,雖經(jīng)盜掘,至今仍基本完好。又于墓山孜西南山腳下發(fā)現(xiàn)另一座漢畫像石墓,這座墓在耕地中,距離九女墳約0.5公里。該墓也于早年被盜掘,破壞比較嚴重,墓室頂全部拆除,墓冢幾成平地。墓室南側(cè)有一石祠,很像昔日農(nóng)村的土地廟,當?shù)厝罕姺Q為“石屋子”。祠頂已失,墻壁上部殘缺。祠內(nèi)及門旁滿刻畫像。后壁正中鐫刻一方小墓碑,知此墓是“辟陽胡元壬墓”,建于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鑒于這兩座畫像石墓很重要,必須盡快進行發(fā)掘清理,安徽省博物館于當年秋天,派胡悅謙、王步毅對“九女墳”(褚蘭一號墓)和胡元壬墓(褚蘭二號墓)進行發(fā)掘。經(jīng)過清理,發(fā)現(xiàn)M1地面有石祠和墓垣的遺存,M2除石祠外也發(fā)現(xiàn)墓垣的遺存。這些墓上建筑物被長期湮沒地下,這次發(fā)掘出土,實為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兩座墓葬均遭盜掘,被洗劫一空,均未發(fā)現(xiàn)隨葬器物。野外發(fā)掘工作結(jié)束后,對兩墓采取的保護措施是:因為M1墓室保存基本完好,又比較堅固,決定原地保護,并于1961年列為省級保護單位;M2的墓室破壞嚴重,石祠和墓碑都是罕見的珍貴文物,不宜置于曠野,故將此墓的石祠和墓室中的畫像石全部運回安徽省博物館收藏?,F(xiàn)將兩座墓葬的形制和畫像石分別介紹于下。一、墓體和墓培訓(xùn)M1是由地面上的石祠、墓垣和地下的墓室三部分組成,皆以青石構(gòu)筑,石材碩大。墓室建在預(yù)先挖好的土壙內(nèi),墓壁上端與墓坑口平齊,墓頂高出地面約1米。墓室內(nèi)壁砌縫嚴密,墓室外,用白灰漿填塞墻縫,包一層細黃土,然后用原壙土回填夯實,上面封土成冢。墓冢四周設(shè)矮垣,石祠建于墓冢之南。墓垣和石祠都遭到嚴重破壞,南垣和西垣僅存墻基,東垣、北垣各存一段較完整的墻體,石祠基座位于南垣墻的正中,兩端與垣墻相接,成為一個整體,祠門向南(圖版拾柒)。(一)石體學和壁畫石祠已毀壞殆盡,基座仍在原地未動,其上及近旁僅存一塊殘屋頂石和畫像石的殘塊。畫像石的殘塊,有屬于西壁上層的西王母圖,有屬于東壁底層的庖廚圖,有的是門旁的青龍圖、瑞羊圖和墻基石上的車騎出行圖。從殘存的構(gòu)件和畫像的內(nèi)容看,山墻為尖頂圭形,屋頂為兩坡式,是一間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的懸山式小屋。屋頂上面雕成瓦壟,檐頭為云紋圓瓦當,連檐為水波紋。祠門向南敞開,沒有裝設(shè)門框。墻壁下臥鋪條石作墻基?;怯萌龎K厚石板平鋪而成。石祠面闊1.4、進深0.9米。內(nèi)壁及門旁滿刻畫像。墓垣為矮墻,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8、南北寬6.5米。墻體是由墻基、墻壁、墻頂疊砌而成,通高0.48米。垣墻內(nèi)壁為封土掩蓋,外壁平直而整齊,墻頂?shù)癯赏邏?檐頭刻云紋圓瓦當,連檐刻水波紋,墻面為豎行鑿齒紋,墻基為菱形紋(圖版拾捌,4)。(二)墓葬石景公石墓門墓門4號墓室由雙甬道、橫前室、雙后室和一個耳室組成。墓門向西,墓向285度。墓門已被破壞,門楣、門扉均缺失。前室頂蓋缺少一塊(原為兩塊)。南壁與橫額的接縫處被盜墓者鑿穿一個洞眼,橫額的畫像微有損壞。前室和后室中部鋪地的大石板也被撬毀,均留有一堆篝火的灰燼。這些現(xiàn)象表明此墓早年被盜掘?,F(xiàn)在墓室基本完好。前室呈長方形,南北橫置,北端有一近正方形的耳室,東面并列兩個長方形的后室,西面并列兩個墓門,各設(shè)甬道。墓室全長7、寬4.84米。此墓應(yīng)為夫妻合葬墓(圖二)。前室長3.46、寬1.93、高2.74米。四壁用厚石板立砌,墻下橫臥條石作墻基,墻壁之上承橫額。室頂為疊澀四級的長方藻井,上面平鋪兩塊石板作頂蓋。地面平鋪厚石板。此室是畫像石最集中的地方,藻井、四壁、橫額和基石均刻滿畫像和圖案紋飾,整個前室裝飾得極為華美(圖三、圖四、圖五;圖版拾捌,2)。兩后室并列于前室之東,結(jié)構(gòu)相同,大小一致,長3.24、寬1.46、高2.16米。各設(shè)一門一窗通前室,門檻為延伸過來的墻基石,沒有裝置門框、門扇。門寬0.8、高1.1米。窗戶為透雕的直欞窗(圖版拾捌,1)。兩后室間的隔墻是用條石臥鋪疊砌,其余墻壁皆用厚石板立砌,墻基略微寬出墻壁。室頂長方形,疊澀三級,頂上用大石條鋪蓋。地面平鋪厚石板,與前室地面同在一個水平面上。四壁滿刻圖案紋飾,上半部為聯(lián)璧紋飾,下半部豎分攔格,于格內(nèi)刻磨齒紋,整個墻壁如同華麗的隔扇,頗為美觀。兩室后壁,于正中各刻一幅畫像,好像壁掛(圖六)。頂蓋無紋飾,但在疊澀石條的可見面上均刻有紋飾,立面為菱紋,俯面為水波紋,墻基上也刻菱紋。耳室在前室北側(cè),東西長1.4、南北寬1.2、高1.37米。四壁用四塊石板立砌。頂部疊澀兩級。地面鋪石板,與前室墻基的上面平齊。門寬1.03、高1.1米。四壁無畫像。墓門兩個,并列于前室之西,各有甬道通前室。甬道的墻壁為整塊石板立砌。頂為長方形,疊澀二級。石板鋪地,與前室墻基上面平齊。甬道均長1.8、寬1、高1.54米。壁面無畫像無紋飾。兩個墓門之間豎立一塊條石,上承門楣(已缺失)。沒有設(shè)置門框、門檻,鋪地的石板上鑿有可納門樞的門窩,可知原先裝有門扇。門寬0.9、高1.11米(圖版拾捌,3)。墓道為斜坡式,有階,不規(guī)整??拷归T兩旁的墓道壁,用石塊壘成。墓道長5.55、寬2.68米。二、石祠石祠墓M2也是由地面上的石祠、墓垣和地下的墓室組成。皆用大青石板構(gòu)筑,墓室建在土坑內(nèi)。此墓早年被盜,破壞比較嚴重。墓頂及后室的墓壁全被拆除。墓垣的東、北、西三面均被破壞無遺,石祠尚存于原地。石祠建于墓冢之南,距墓室2.2米,基座略高于墓壁(圖七;圖版拾玖)。(一)壁畫、祠門和祠面石祠僅一間,房頂已失,墻壁上部均殘斷,但墻壁及基座未移動,還保存著原來的結(jié)構(gòu)。北壁為正面,東西兩端為山墻。墻壁是用整塊石板立砌在墻基上,墻基略微寬出墻壁?;?石祠的地面)為一整塊厚石板,下面兩頭用石條枕墊,隔著基座與上面的山墻對齊。祠門向南敞開,未置門框、門扉。祠內(nèi)壁面及門旁皆刻滿畫像。正壁鐫刻一方墓碑。石祠面闊1.36、進深1.03、殘高1.3米(圖版貳拾,1)。石祠兩側(cè)殘存的墓垣與山墻相接,形成一個整體。(二)墓葬形制及布置由前室、兩側(cè)室和后室組成。墓門在前室之西,無甬道。墓向西,280度。整個墓室的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全長5.7、寬5.4米(圖版貳拾,2)。前室近正方形,墓頂已失。四壁用大石板立砌,下面橫臥石條作墻基,墻基略微寬出墻面。地面平鋪大石板,四邊有整齊的淺溝,使地面高起5厘米。室內(nèi)東西長1.93、南北寬1.88、現(xiàn)存高度1.47米。墓壁滿刻畫像,墻基刻車騎出行圖。后室在前室之東,長方形,四壁和室頂均蕩然無存,僅存墻基。地面未鋪石板,為生土底,比前室地面低22厘米。后室長3.38、寬1.32、現(xiàn)有高度0.54米。墻基刻菱形紋。兩個側(cè)室分設(shè)在前室的南北兩側(cè),結(jié)構(gòu)相同。室頂?shù)氖瘔K均缺失,墻壁用整塊石板立砌,無墻基。地面鋪石板,與前室墻基上面平齊,高于前室地面0.38厘米。南側(cè)室長1.48、寬1.16、墻高1.1米。北側(cè)室大小與南側(cè)室基本相同。側(cè)室內(nèi)均無畫像無紋飾。墓門設(shè)在前室之西,偏于北側(cè),無甬道。門極簡單,僅一門洞,用一塊石板擋在門外。門寬0.68、高1.1米。有斜坡式墓道,靠近墓門的墓道壁用石塊壘成。墓道長1.78、寬1.06米。三、下格圖1一號墓有畫像石十八塊,二號墓有畫像石十四塊,共計三十二塊。這些畫像石,有的是一石刻有多幅畫像,有的則是二石、或三石、或四石連成一幅畫像,少數(shù)為一石刻一幅畫像,因此畫面有六十余幅之多?,F(xiàn)將畫像石的內(nèi)容及所在位置介紹如下。1石M1前室藻井的頂蓋,長方形,橫100、縱55厘米。畫面中心為一圓圈,內(nèi)刻一朵盛開的蓮花。圈外為伏羲、女媧,其形象為人首龍體,有鱗有爪,伏羲戴進賢冠,女媧梳髻簪飾,皆著花邊衣,束腰,廣袖,環(huán)繞中心蓮花飄然飛舞,神態(tài)優(yōu)美。整幅畫像具有動感,使人聯(lián)想到佛教藝術(shù)中的飛天(圖八)。2石、3石兩石相接,為M1前室東壁的額枋,橫239、縱46.5厘米。畫面左端刻一座廡殿式的房屋,屋脊上有兩鳥相對,各銜一蛇。房中賓主二人對坐,中間置樽、耳杯。房外站著兩個男仆。拜謁者接踵而來,排成的長隊已有二十八人之多,皆衣冠楚楚,雙手秉笏于胸前,神態(tài)恭謹。中間一人(二石左起第一人)反向站立,手中拿著兩條像是用繩子編連的小板片,不知為何物(圖九、一〇)。4石M1前室南壁額枋,橫160、縱47.5厘米。畫面右上角微有損壞。此石分上、下兩格。上格畫面較寬,為車騎出行圖。圖中加幡軺車三輛,一騎者前導(dǎo),一戴武冠者拱手相迎。首車為雙駕,二、三兩輛為單駕。輿內(nèi)皆一御者與一乘者。馬皆彩頭結(jié)尾,韁上彩帶飄搖。下格較窄,從左至右依次刻玄武、斗獸、虎、龍等。兩只斗獸類狗,相視欲斗。龍虎皆有雙翼,龍身滿刻鱗片,形若虎豹(圖一一)。5石、6石兩石相接,為M1前室西壁的額枋,橫332、縱46.5厘米。這是一幅觀舞圖,畫面右端刻一座廡殿式的房屋,屋脊上有兩只鳥左右分立。房內(nèi),女主人持便面憑幾而坐,在悠閑地觀賞舞蹈,一身材纖弱的女侍屈膝奉饌。房外,眾多舞女一列橫排,歌曼舞,皆梳髻簪飾,寬袖長裙,有的還飾有燕尾似的垂霄。舞女有二十人之多,分成兩個舞組,左邊十人為一組,有七人執(zhí)鞞,表演鞞舞。右邊十人為另一組,表演長袖舞(圖一二、一三)。7石M1前室北壁額枋,橫164、縱46.5厘米。分上下兩格,上格較寬,是一幅車騎出行圖。騎者執(zhí)小方旗前導(dǎo),一戴武冠者持笏恭迎。首車為雙駕軺車,后面兩輛為單駕軺車。輿內(nèi)皆一御者、一乘者。馬皆彩頭結(jié)尾,韁上彩帶飄搖。下格畫面較窄,由左至右依次刻獸、鳥、虎、龍尾隨而行(圖一四)。8石M1前室東壁之南端,即南后室之門南側(cè),縱103、橫62厘米。上半部透雕直欞方窗,窗下分為兩格,上格刻女子五人,皆側(cè)身向左,寬袖長裙,束腰,手執(zhí)鞞,作舞姿。下格男子五人,皆冠服,側(cè)身左向,雙手秉笏(圖一五)。9石M1前室東壁之正中,即后室兩門之間,縱103、橫44厘米。分上、下兩格。上格圖中并列一對鋪首,鋪首豎目,鼻子長直,尖嘴縮腮,鋸齒銜環(huán),有四肢和利爪,上肢舉馬過頂,以加強鋪首威攝邪祟的氣勢。左上角有一只飛鳥,銜一蛇。下格為磨齒紋(圖一六)。10石M1前室東壁之北端,即北后室門北側(cè),縱103、橫55厘米。上半部透雕直欞方窗,窗欞殘斷。窗下分兩格。上格刻一座廡殿式的房屋,屋頂分立兩只短尾鳥,喙銜星宿狀聯(lián)珠,屋檐左角懸掛一燈籠。房內(nèi)賓主二人對坐,中間置樽、杯。房外有二人秉笏跽坐。下格圖中五人,皆冠服,側(cè)身左向,雙手秉笏,恭立求見。上下兩格畫像可視為一幅完整的畫,意思是:來訪者很多,雖然已是燈籠高照的夜晚了,依然絡(luò)繹不絕(圖一七)。11石M1前室西壁正中,即兩甬道口之間,縱103、橫38厘米。分上、中、下三格。上格刻女子三人,席地而坐,置杯盞。中格刻兩男子,側(cè)身向左恭立,前者執(zhí)戟,后者秉版。下面一格,豎刻一龍一虎,相對立舞(圖一八)。12石M1前室西壁之北端,即北甬道口的北側(cè),縱103、橫56厘米。分上、下兩格。上格刻滿聯(lián)璧紋,下格為磨齒紋。前室南壁和后室墻壁均同此紋,非常美觀(圖一九)。13石M1耳室門西側(cè),縱103、橫34厘米。分上、中、下三格。上格為二人對坐勸飲。中格為鋪首銜環(huán)。下格豎刻一龍、一狗和兩只鳥(圖二O)。14石M1耳室門東側(cè),縱103、橫34厘米。分上、中、下三格。上格為二人猜拳飲酒。中格為鋪首銜環(huán)。下格豎刻一虎銜鳥,旁邊為一狗一鳥(圖二一)。15石M1南后室后壁正中,有如一幅壁掛,縱53、橫45厘米。畫面為一朵盛開的蓮花,花形已圖案化,有八條魚圍繞蓮花。這是一幅寓意吉祥的畫幅(圖二二)。16石M1北后室后壁正中,有如一幅壁掛,縱52、橫44厘米。畫面是一座廡殿式的房屋,屋頂兩鳥相對,各銜一蛇。房內(nèi)兩人對坐,置樽、杯。房外站著兩個仆人,聽候使喚(圖二三)。17石M1石祠西壁,此壁缺損甚多,畫面極不完整,僅存上部三格畫像的局部。上格是關(guān)于西王母的神話,西王母袖手端坐,背后有一虎,右邊為玉兔搗藥,左邊為一短尾大鳥和一鳥首人身雙角的怪物。前面為一身軀兩端為人頭,四腳分向兩邊爬行的怪物。《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稱其為“并封”,有的書叫“屏蓬”、“鱉逢”。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認為:并封、屏蓬本字應(yīng)當是“并逢”,并與逢都有合起來的意思,謂野獸雌雄相合之態(tài),在神話中便成了怪獸。第二格局部,一戴武冠者執(zhí)棨戟,左向而立,背后跪一人拱手執(zhí)短棒,其后拴著一匹馬。第三格局部,三人,存頭部,均執(zhí)棨戟,左向而立。此石南側(cè)面,即祠門西側(cè),為蹶張圖,刻一武士口銜鳴鏑,腳踏強弓,雙手奮力引弦,兩旁立插棨戟。祠門旁刻此形像,當為守衛(wèi)之意(圖二四、二五)。18石M1石祠東壁,缺失甚多。最上一格局部,有一頭顱碩大,圓眼闊嘴的“方相氏”,雙手執(zhí)刀、盾。其對面是身軀兩端為人頭的怪物,四足向兩邊爬行,背生兩對翅膀,手抓一鳥?!吨芏Y·夏官司馬·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率百隸而時儺。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qū)方良?!毕鄠鳌胺搅肌笔菍3运廊四X的妖怪。第三格局部,一偉男子,高冠華服,憤怒暴跳,須髯倒豎。一女子跪其前,一人被捆翻在地,一人執(zhí)燈燭,似有多人在旁。此情節(jié)可能是黃帝懲罰貳負之臣的故事(見《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底格為炊事圖。此石的南側(cè)面,即祠門東側(cè),刻一龍一鳥(圖二六、二七)。19石M2石祠北壁,上部殘損,橫138、縱(殘)84厘米。分四格,最上格殘缺過甚,已不能辨識所刻的內(nèi)容。第二格是這塊畫像石突出的部分,畫面較寬,中間為一幢樓房,兩邊接屋連閣。屋頂嘉鳥飛舞,有羽冠華尾的鳳鳥,也有短尾鳥,左上角有走獸,各呈姿態(tài)。房頂右邊的鳳鳥銜著星宿狀聯(lián)珠,左邊的鳳鳥胸部以上殘缺,僅存鳥尾,推測此鳥也銜有聯(lián)珠。這座宅第的主人正舉行宴會,男主人高坐樓上,來賓盈室,座無虛席。賓客中有的秉笏,有的背棒,有的既秉笏又背棒,皆恭謹?shù)孛嫦蛑魅?。還有女賓在坐。房外有仆役聽候使喚。樓下有三個女子紡織,左者坐絡(luò)車旁,手中轉(zhuǎn)動著調(diào)絲。右者在搖緯。中間坐在織機上的婦女,抱著嬰兒在逗樂,情景動人。第三格是宴席的場面,男賓、女賓混坐,席間有兩人背棒。第四格,正中為墓主人胡元壬的墓碑。碑左為舞樂百戲,圖中樹建鼓,跗為伏獸,鼓上有兩層圓幢,上承華蓋,羽葆披拂,一男一女坐鼓側(cè)執(zhí)桴擊鼓。還有管弦伴奏,一女子撫琴,一人拍掌,一女吹排簫。在鼓樂聲中,一人作跳丸之技,兩手拋弄七丸,隨勢騰挪。又有兩人表演技巧,一人倒立,一人翻騰于倒立者的足上,做轉(zhuǎn)翻動作。還有一舞女翹袖折腰,舞姿輕盈。碑右,一人執(zhí)曲柄華蓋,兩人執(zhí)幢,一女子隨后。華蓋之下立一矮胖男子,此人戴冠,長袍及地,系綬帶,像是尊貴者,有多人向他跪拜,跪拜者也都寬袖長衣,戴進賢冠,秉笏(圖二八)。20石M2石祠東壁,上部及右邊缺損,現(xiàn)存縱74、橫68厘米。分五格。最上一格缺失無遺。第二格也大部損失,僅剩左下角,有女子六人一排站立,左兩人頭部損壞,另四人缺頭部,皆寬袖長裙,左邊的一人側(cè)身向右,作迎賓之狀。右邊諸人是來賓,有的手持便面,有的拱手。第三格,存左邊一段,有男女五人持械格斗,兩女子居中對打,男子在兩邊揮刀舞劍,這個場面像是在演武。第四格,存左邊一段,夫婦并坐,身旁立一侍女,對面坐著多人,一人與主人交談,余者捧卷狀物,像是絹帛之類的物品,可能是奉獻。第五格為炊事圖,廚房里男女仆役正在為主人的宴會治饌,有的汲水,有的淘洗,有的燒鍋,有的據(jù)案操刀,一人張臂望著懸掛的豬、羊、鴨等。此格畫面原是完整的,后南端斷缺(圖二九)。21石M2石祠西壁,上部缺損很多,縱(殘)91、橫93厘米。分四格。第一格存右邊一小部分,左起第一人頭部殘缺,身著寬袖長衣,側(cè)身向左,疾步奔走狀,背后緊跟一只巨獸。此獸頭大有角,短吻,頸長而曲,胸寬臀圓,肩生雙翼,短尾上翹,足有利爪。尾后躍起一犬,后面還有一人拱手而跪。第二格,存右邊一小部分,一人左向立,寬袖長衣,挽髻,斜背一棒,雙手秉笏,昂首挺胸,儀表軒昂,身后跪一人,手執(zhí)短棒,還有一匹馬拴在樹下。第三格,左邊一排站立六人(左二人胸以上缺),有的攜大棒。中間一人向他們跪著作揖。跪者上面匍匐一人,背后還有三人,一人佝僂著身子,另兩人留著胡須,手持鉤鑲、大棒,還有一只小狗。第四格與第五格之間,以一架橋梁相隔,可視為一幅畫。橋為板橋,中段平直,兩頭斜坡及岸,橋上未設(shè)欄桿,橋下中間立柱,柱頭之上以櫨斗承托橋身。一輛牛車正在過橋,車上坐著一人,一人牽牛,一人奮力推車。牛車前后有女子多人,手中皆執(zhí)兵器。橋下橫著一條漁船,一群人正興致勃勃地捕魚,有丫髻少兒,也有飄須老者,有的用罩,有的用叉,有的用網(wǎng),有的徒手,還有魚鷹疾追魚兒,情景頗為生動。此石之南側(cè)面,即祠門西側(cè),分上下三格,上格殘缺,中格豎刻一虎,下格為鋪首銜環(huán)(圖三O)。22石M2石祠北壁墻基,橫139、縱24.5厘米??舔夞{軒車兩輛,雙駕軺車一輛。車前一伍伯,一騎吏前導(dǎo),伍伯左手執(zhí)棒,右手持便面,騎吏背一棒。軒車轅上龍首高昂。每車一御者一乘者(圖三一)。23石M2石祠東壁墻基,橫105、縱24厘米??恬R車三輛,第一輛為單駕軺車,次為雙駕軒車,再次為雙駕軺車。每車一御者一乘者。此石南側(cè)面,即祠門東側(cè),刻一羊跪在松樹下,羊體豐美,肩生雙翼,雙角盤卷(圖三二、三五)。24石M2石祠西壁墻基,橫105、縱24厘米??屉p駕軺車三輛,輿內(nèi)一御者一乘者。此石南側(cè)面,即祠門西側(cè),刻一羊,角大而彎,頷下垂須,肩生雙翼,跪在松樹下(圖三三、三六)。上述22、23、24三塊墻基連貫起來,是一幅完整的車騎出行圖。車騎一列向左行馳。馬匹皆胸寬臀圓,細腿圓蹄,耳如削竹,均是彩頭結(jié)尾,顯得格外驕健。前面兩輛驂駕高車,轅上龍首高昂,其余車輛也是鑾鈴和鳴,韁上彩帶飄搖,一派達官顯貴鮮車怒馬出行的聲勢。25石M2前室西壁,墓門南側(cè),縱108、橫70厘米,分為四格。第一格刻四個男子席地而坐,居中者憑幾,手持便面,與左邊持便面者交談。右邊兩人秉笏,甚為恭謹。還有一個侍女站立一旁。第二格,兩個男子居中站立,皆著寬袖長衣,一人戴武冠,一人戴進賢冠,冠上系組纓,均斜背一棒,俯身作扶起面前跪者狀。跪者光頭,拱手舉一短棒,表情悲哀。其背后拴著一匹馬,鞍韉卸于一旁。在兩個男子背后,有一婦人領(lǐng)著三個小孩,疾步上前,小孩作啼哭狀。第三格刻五個男子,左邊兩人,右邊三人,促膝而談。手中均持便面,最右邊一人還拿著一圓形之物。第四格刻女子五人,右邊三人持便面,左邊二人甩動袖子,雙方款步上前致候(圖三四)。26石M2前室西壁,墓門北側(cè),縱105、橫35厘米,分三格。上格刻朱雀,羽冠,昂首振翅,尾羽展開。中格刻門吏,著寬袖長衣,戴武冠,捧盾于胸前,向左恭立。下格刻卷角羊,頷下垂須,肩生雙翼,跪姿,臀部立一飛鳥(圖三七)。于墓門旁刻門吏捧盾,用以迎候、守衛(wèi),《后漢書·逸民逢萌傳》:“家貧,給事縣為亭長,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章懷注:“亭長主捕盜賊,故執(zhí)楯也”。27石M2前室南壁西側(cè),縱105、橫48厘米,分三格。上格刻朱雀,羽冠,昂首振翅,尾羽展開。喙銜星宿狀聯(lián)珠。中格刻門吏,身著寬袖長衣,戴武冠,斜背一棒,向左恭立。大棒用袋囊套著,柄朝下,組絳軟垂。右手舉物前伸,此物上平下圜,中間微折,有短柄,扇形。下面一格刻一只羊,跪在松樹下,一只小鳥在樹上探頭張望(圖三八)。28石M2前室北壁西側(cè),縱105、橫39厘米,分三格。上格刻一只朱雀,羽冠,昂首展翅,尾羽展開。喙銜星宿狀聯(lián)珠。中格刻一門吏,著寬袖長衣,戴武冠,左手執(zhí)小方版,似為“名剌”,右手執(zhí)棒?!懊荨钡扔诤蟠说摹懊?、“名片”。漢代下級官吏參謁上級官吏時,必須投遞“名剌”,上寫姓名、爵里,由主人的奴仆召喚,然后才能晉見。下面一格刻一只肩生雙翼的羊,跪在松樹下(圖三九)。29石M2前室南壁的墻基,橫159、縱28厘米。刻雙駕軺車三輛,每輛一御者一乘者,車前一伍伯荷棒,一騎吏揚鞭策馬(圖四O)。30石M2前室東壁的墻基,橫171、縱28厘米??恬R車三輛,首輛為駟馬高車,轅上龍首高昂,乘者戴武冠,后面為兩輛雙駕軺車,乘者戴進賢冠。車前有伍伯兩人,背棒、挾弩持箭(圖四一)。31石M2前室西壁的墻基,橫174縱、28厘米??恬R車四輛,第一輛為單駕軒車,第二輛為雙駕軒車,轅上龍首高昂,第三輛為雙駕軺車,第四輛為單駕軺車(圖四二)。32石M2前室北壁墻基,橫157縱、28厘米??虇务{軺車三輛,輕車一輛。輕車無蓋,乘者戴武冠,車箱內(nèi)放置盾、棒(圖四三)。上述29、30、31、32四塊墻基連貫起來,是一幅完整的車騎出行圖,有車乘十四輛,主車為駟馬軒車,轅上龍首高昂,車前有伍伯、騎吏和三車作前導(dǎo),后面有屬僚從車九輛,還有置盾、棒之兵車和兩名弩手護衛(wèi)。按漢制規(guī)定,像這樣車乘隊伍,是符合四百石縣令或與之相當?shù)墓倮舫鲂幸?guī)格的。有龍首的高車,大概就是張衡《東京賦》中所說的“龍辀華較”吧,這是帝王顯貴的車乘,恐非一般官吏所能乘坐。四、結(jié)語宿縣褚蘭兩座漢畫像石墓的發(fā)掘,使我們獲得一批有關(guān)墓室結(jié)構(gòu)、墓上建筑設(shè)施、畫像石配置等考古資料和三十二塊(畫面60余幅)珍貴的畫像石。尤其是墓垣、祠堂和墓碑同時出土,在全國鮮有發(fā)現(xiàn)。墓碑的明確紀年,使這兩座畫像石墓成為研究安徽、徐州、山東等地同類墓葬的典型資料。(一)這兩座墓葬均屬中等規(guī)模,形制結(jié)構(gòu)大體相似,畫像石的題材也多相同,其藝術(shù)風格、雕刻技法極為一致,有的畫面仿佛出自一人之手。根據(jù)二號墓碑文的記載,該墓建于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一號墓建墓的時間也不會相距很遠。(二)兩墓的畫像石,內(nèi)容豐富,畫像密集,裝飾講究,刻工精細。祠堂和墓室的前室(相當住宅的庭院),是畫像集中之處,壁面和墓頂均刻滿畫像,有神仙人物和祥禽瑞獸,有表現(xiàn)世間官吏富豪社會活動和享樂生活的情景,也有除祟辟邪等物像。用于壁面的每塊畫像石基本采取分格式,自上而下分成數(shù)層,每層一幅畫像,只表現(xiàn)一個主題。但作為額枋和墻基的畫像石,都是數(shù)石橫接,貫連成一長幅畫像,有如手卷。如一號墓額枋的觀舞圖、拜謁圖是以二石貫連的;二號墓祠堂墻基的車馬出行圖,是橫貫三壁;前室墻基的車馬出行圖,是橫貫四壁的。還有少數(shù)畫像石是一石只刻一幅畫像的,如一號墓藻井上的伏羲、女媧圖和后壁的蓮魚圖等。這些畫像井然有序地布置在適當?shù)牟课?使人一目了然。每塊畫像石還配上菱紋、绹紋、水波紋、連續(xù)渦紋等邊飾,室內(nèi)四壁還雕飾大面積的聯(lián)璧紋,整個墓室被裝飾得分外華麗。畫像石為剔地淺浮雕,即在磨平的石面上將物像輪廓之外的空白減低鏟平,使物像浮起,用稍粗的陽線勾畫出物像的造型,再以細線條表現(xiàn)人物衣著和鳥獸毛羽的質(zhì)感。人物的面部與鳥獸的頭部為陰線。其風格和雕刻的技法,屬徐州地區(qū)東漢晚期典型的作品。(三)《胡元壬墓碑》鐫刻在二號墓祠堂北壁畫像石的正中,是一方凸形的小墓碑。碑頂突出的部位為額題。碑通高18.8、寬12.6厘米。四周起邊框,行間有界格。額題七字分三行,文九行,每行字數(shù)不等,多者22字,少者15字。額題和碑文均隸書,筆畫平直,書體質(zhì)樸自然,應(yīng)是民間一種實用的書體。碑面皴剝漫漶,已不能通讀。額題為:辟陽胡元壬□墓。間斷的碑文如下:建寧四年二月壬子……為冢墓石……父以九月乙巳母以六月……多子孫……上人馬皆食大(太)倉……律令……祿慕高榮壽四敬要(腰)帶朱紫車……金銀在懷何取不(得)貴延年……德子孫常為……”(圖四四)。從這些斷續(xù)的文字中,可以了解到胡元壬的祖籍是辟陽(西漢冀州剌史部縣置,屬信都國,今河北省冀縣東南)。造墓立祠的時間,是在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關(guān)于碑文中那些“人馬皆食太倉,腰帶朱紫,金銀在懷,何取不得”等語,是祝愿死者到另一個世界里做高官,享厚祿,擁有金銀財寶,想要什么都能辦得到。此碑形制為目前僅見,實為碑學研究的珍貴資料。(四)祠堂和墓垣雖然已成斷垣殘壁,但原貌可以復(fù)原。它們的形制、結(jié)構(gòu)基本一致。墓垣為長方形,東西略長,垣墻低矮,墻頂向外面坡,雕成瓦壟。垣墻可能還有防護封土流失的功能。祠堂立于南垣墻的正中,是一間懸山式的房屋,門向南敞開。內(nèi)壁及門旁盛雕畫像。北(正)壁刻墓碑一方。1990年,在距褚蘭5公里的褚北鄉(xiāng)又發(fā)現(xiàn)一座畫像石祠堂1),正壁也刻有一方墓碑,為東漢熹平三年所建。褚蘭、褚北的這種祠堂、墓垣建筑,《水經(jīng)注》卷二十二有類似的記載:“(綏水)東南流,逕漢弘農(nóng)太守張伯雅墓,塋域四周,壘石為垣,隅阿相降,列于綏水之陰,庚(西)門表(外)二石闕,夾對石獸于闕下,冢前有石廟,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縣人也’。碑側(cè)樹兩石人,有數(shù)石柱及諸石獸矣?!瘪姨m祠堂中也有闕和諸獸的畫像??梢韵胍?這種墓葬的地面建筑,在較為廣泛的地區(qū),應(yīng)是同類墓葬采用的基本形式。(五)一號墓的鞞舞畫像是新發(fā)現(xiàn)。鞞舞是漢代豐富多采的舞蹈形式之一,史籍記載它是漢、魏、晉著名的樂舞,用于宴享,表演時載歌載舞。關(guān)于鞞(鼓),當時的文獻記載簡略,更沒有形像的描述,過去論及此舞時,對鞞(鼓)未能確指。這幅觀舞圖中舞女們所舞之物,狀如團扇,與南朝梁志所提的鞞扇正相吻合?!豆沤駱蜂洝?“鞞舞,梁謂之鞞扇舞,……鞞扇,器名也”。鞞舞畫像的發(fā)現(xiàn),可以證明漢代的鞞舞發(fā)展到南梁,就名為鞞扇舞了,鞞即鞞扇。這幅觀舞畫像,使我們今天能領(lǐng)略到漢代鞞舞的舞容,它是一種歌舞型的集體舞,舞女們弄鞞(鼓)擊拍,合著樂曲歌詠曼舞,舞姿很優(yōu)美。(六)這兩座墓葬中都有鳥銜聯(lián)珠的畫像。一號墓前室東壁畫像(10石),屋脊兩只短尾鳥相對而立,北邊一只銜形聯(lián)珠;南邊一只銜形聯(lián)珠。二號墓中有三幅:一幅在祠堂的正壁(19石),在樓頂右側(cè)的一只鳳鳥,向西銜形聯(lián)珠。樓頂左側(cè)鳳鳥頭部殘缺,推測此鳥也應(yīng)銜著聯(lián)珠。另兩幅是在墓門內(nèi)的兩旁,各刻一只朱雀,無其它景物襯托。南邊(27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