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暑溫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1.gif)
![第七章-暑溫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2.gif)
![第七章-暑溫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3.gif)
![第七章-暑溫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4.gif)
![第七章-暑溫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68a60cee9601ef3f2a90a2eed096d13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暑溫1-1暑溫1-2一、概述
1、定義:發(fā)于夏季,由暑熱病邪引起的,以病初即見陽明氣分熱盛證候為特征,傳變迅速、易傷津耗氣,多閉竅動風之變的急性外感熱病。2、類型:暑溫本病暑溫兼濕暑溫兼證暑濕兼外寒暑溫類證:暑厥、暑風、暑瘵等2-2一、概述
1、定義:發(fā)于夏季,由暑熱病邪33、沿革
(1)早在《內(nèi)經(jīng)》,把暑病作為冬季感寒,寒邪內(nèi)伏,至夏而發(fā)的伏邪溫病。如《素問·熱論》云:“…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后夏至日者為病暑?!保?)《金匱·痙濕暍病脈證治》說:“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指出了暑邪為病的表現(xiàn),并談到了具體治療。(3)《丹溪心法·中暑三》指出“夏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熱之氣也,有冒、有傷、有中三者。有輕重之分,有虛實之辨?!?-33、沿革3-(4)張景岳把暑病分為陰暑和陽暑兩類,他說:“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陽暑者,乃因暑而受熱者也?!?/p>
(5)喻嘉言認為暑病概屬新感,并非伏寒化熱所致。
(6)吳鞠通在《溫病條辨》首立暑溫病名,他說:“暑溫者,正夏之時,暑病之偏于熱者為暑溫。”
(7)明清時期還出現(xiàn)了治暑的專書,如張鳳逵的《傷暑全書》、周禹載的《溫熱暑疫全書》等.44-(4)張景岳把暑病分為陰暑和陽暑兩類,他說:“陰暑者,因暑而54、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關系根據(jù)暑溫的病證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西醫(yī)疾病中發(fā)生于夏季的流行性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疾病,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等急性傳染病,以及夏季的其他發(fā)熱性疾病,如小兒夏季熱、流感、中暑等,均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論治。5-54、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關系根據(jù)暑溫的病證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西醫(yī)疾病6
二、病因病機
1、病因:暑熱病邪挾濕——暑濕病邪2、發(fā)病條件:天氣炎熱外界條件天暑下逼,地濕上蒸貪涼受泠,兼受外寒體內(nèi)條件元氣素虛飲食起居失常,濕邪內(nèi)生6-6二、病因病機1、病因:暑熱病邪73、病理傳變7-73、病理傳變7-84、病機要點(1)發(fā)病特點:發(fā)病徑見陽明氣分里熱證。因暑性炎熱酷烈,致病暴戾,襲人后多起病急驟,且傳變極快葉天士:“夏暑發(fā)自陽明”
(2)病理特點:耗氣傷津-暑熱蒸騰,其性燔灼,內(nèi)耗外泄(3)傳變特點:急速、多變邵仙根:“暑之傷人,不拘表里,不以漸次,不論臟腑”(4)后期:后遺癥8-84、病機要點(1)發(fā)病特點:發(fā)病徑見陽明氣分里熱證。因暑9三、診斷要點1.多發(fā)于夏至、處暑之間;2.起病急驟,初起即見壯熱、大汗、煩渴、脈洪大等陽明氣分熱盛證候,少見衛(wèi)分證;3.本病傳變塊,變化多,極易產(chǎn)生津氣欲脫,暑熱閉竅、動風、動血等危急證候;4.后期可見正虛邪戀或氣津兩傷證候,動風、閉竅持續(xù)時間較長者,常有后遺癥。9-9三、診斷要點1.多發(fā)于夏至、處暑之間;9-鑒別診斷:暑濕;濕溫;中暑;疫毒痢等
1010-鑒別診斷:暑濕;濕溫;中暑;疫毒痢等
1010-1111-1111-其他暑病
冒暑:為夏季感冒,以上焦肺衛(wèi)見證為主。
暑穢:為暑濕穢濁之氣交阻中焦脾胃之病。1212-其他暑病冒暑:為夏季感冒,以上焦肺衛(wèi)見證為主。
1213四、辨證論治
治則:清暑泄熱
治療大法:
初用辛涼——辛寒清氣、滌暑泄熱
繼用甘寒——甘寒清熱生津益氣
再用酸泄酸斂——甘酸益氣斂津、
酸苦泄熱
王綸:“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13-13四、辨證論治
治則:清暑泄熱
治療大法:
初用辛涼14
夾濕感寒兼祛濕解表
初起陽明氣分熱盛清氣泄熱(辛涼)
津氣兩傷清暑益氣生津(甘寒)
津氣欲脫益氣斂津,扶正固脫后遺癥入營
熱灼營陰清營養(yǎng)陰痰熱閉阻心竅清營養(yǎng)陰,豁痰開竅活血祛瘀動血涼血散血化痰搜絡
入血
動風涼肝息風
損傷肺絡涼血清絡宣肺后期正虛邪戀養(yǎng)陰生津,清心瀉火
(酸泄酸斂)
14-1414-151、氣分證治
(1)暑入陽明
癥狀:壯熱,汗多,心煩,頭痛且暈,面赤氣粗,口渴,齒燥,或背微惡寒,苔黃燥,脈洪數(shù)或洪大而芤。
辨證要點:陽明“四大”癥。
治法:清暑泄熱,如津氣受損兼益氣生津
方藥: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15-151、氣分證治
(1)暑入陽明
癥狀:壯熱,汗多,心煩,16(2)暑傷津氣
癥狀:身熱息高,心煩溺黃,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脈虛無力。
辨證要點:暑熱較盛而津氣損傷較甚
治法:清熱滌暑,益氣生津
方藥:王氏清暑益氣湯
清滌暑熱:西瓜翠衣、黃連、知母、竹葉;
益氣生津:西洋參、石斛、麥冬、粳米16-16(2)暑傷津氣
癥狀:身熱息高,心煩溺黃,口渴自汗,肢17(3)津氣欲脫
癥狀:身熱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脫,脈散大。
辨證要點:身熱驟退,大汗,脈散大(血壓下降)
治法:益氣斂津,生脈固脫
方藥:生脈散
本方用于暑熱之邪已退者,徐靈胎:“不可徇俗而視為治暑之劑”。17-17(3)津氣欲脫
癥狀:身熱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脫,脈18
(4)暑濕困阻中焦(暑濕?。?/p>
癥狀:壯熱煩渴,汗多溺短,脘痞身重,脈洪大。
辨證要點:見于病之初,
治法:清陽明熱,化太陰濕
方藥:蒼術白虎湯加減
濕甚可加藿香、佩蘭、滑石、大豆卷、通草等。18-18
(4)暑濕困阻中焦(暑濕?。?/p>
癥狀:壯熱煩渴,汗多溺19(5)暑濕彌漫三焦(暑濕?。?/p>
癥狀:身壯熱,面赤耳聾,胸悶,咳痰帶血,脘痞,不甚渴飲,小便短赤,下利稀水,舌紅赤苔黃滑。
辨證要點:見上中下三焦癥狀。
治法:清熱利濕、宣通三焦
方藥:三石湯
杏仁——宣開上焦肺氣,
石膏、竹茹——清泄中焦邪熱,
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下焦?jié)駸?/p>
銀花、金汁——滌暑解毒
19-19(5)暑濕彌漫三焦(暑濕?。?/p>
癥狀:身壯熱,面赤耳聾,胸202、營血分證治
(1)暑傷肺絡(暑瘵)
癥狀:身灼熱,煩渴,頭目不清,驟然咯血、衄血,咳嗽氣粗,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辨證要點:營分證+熱閉心包
治法:涼血解毒、清絡宣肺。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銀翹散
(方中去荊芥、豆豉、薄荷等,如有陽氣外脫之象,應及時用補氣固脫法。)20-202、營血分證治
(1)暑傷肺絡(暑瘵)
癥狀:身灼熱,煩21(2)暑入心營
癥狀:灼熱,煩躁,夜寐不安,時有譫語,神昏,譫語妄言,或昏憒不語,舌紅絳,脈細數(shù)?;蛲蝗换璧?,不知人事,身熱肢厥,氣粗,舌絳,脈數(shù)。(暑厥)
辨證要點:營分證+熱閉心包
治法:清營泄熱,清心開竅
方藥:清宮湯、安宮牛黃丸等;
可配合針刺人中、十宣、曲池、合谷等,或用紅靈丹、行軍散等成藥。21-21(2)暑入心營
癥狀:灼熱,煩躁,夜寐不安,時有譫語,神22(3)暑熱動風(暑風、暑癇)
癥狀:灼熱,四肢抽搐,甚或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神迷不清,或喉有痰壅,脈弦數(shù)。
辨證要點:發(fā)生于高熱之后,如抽搐持續(xù)則預后不良,或易留下后遺證。
治法:清泄暑熱,息風定痙。
方藥:羚角鉤藤湯
本證的治療應注意祛除引起動風的原因;每與清心開竅劑同用;對痰涎壅盛者,加用膽星、天竺黃、竹瀝或猴棗散以注意清化痰熱,或及時吸痰;可配合蟲類息風藥。22-22(3)暑熱動風(暑風、暑癇)
癥狀:灼熱,四肢抽搐,甚或23(4)暑入血分
癥狀:灼熱躁擾,斑疹密布,色紫黑,神昏譫語,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喉中烏黑聲漉漉,舌絳苔焦。
辨證要點:多從氣營分證發(fā)展而來,主癥為“動血”。
治法:涼血解毒,清心開竅。
方藥:神犀丹合安宮牛黃丸
犀角、金汁、銀花、連翹、紫草、板藍根、黃芩、生地、玄參——涼血解毒
天花粉(生地、玄參)——養(yǎng)陰生津
豆豉(紫草、生地)——涼血透斑
石菖蒲——化痰開竅23-23(4)暑入血分
癥狀:灼熱躁擾,斑疹密布,色紫黑,神昏24
3、后期證治
(1)暑傷心腎
癥狀:心熱煩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紅絳,苔黃燥。
辨證要點:發(fā)生于后期,屬腎水不濟心火。
治法:清心火,滋腎水
方藥:連梅湯
黃連——苦寒清心火
烏梅——配合黃連酸苦泄熱
配合生地、麥冬酸甘化陰
生地、麥冬、阿膠——甘寒養(yǎng)陰24-243、后期證治
(1)暑傷心腎
癥狀:心熱煩25(2)余邪未凈,痰瘀滯絡
癥狀:或有低熱,心悸煩躁,手足顫動,神情呆純,默默不語,甚或癡呆,失語,或手足拘攣,強直,或抽搐、癱瘓。
辨證要點:見于后期,易發(fā)生于神昏、痙厥持續(xù)較久者。
治法:清解余邪,化痰祛瘀
方藥:三甲散加減
地鱉蟲、炒鱉甲、炮山甲、僵蠶——通絡化痰
柴胡——配合鱉甲入陰以透邪
桃仁——活血破瘀25-25(2)余邪未凈,痰瘀滯絡25-2626-2626-27三甲散方可隨證活用,余熱未清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薇清透余邪;痰瘀滯絡、肢體不遂,加膽星、白附子、烏梢蛇、紅花、赤芍、白芥子等祛風化痰、祛瘀通絡。
對于發(fā)病半年以上,留下后遺癥的患者,除內(nèi)服藥物治療外,還可配合針灸、按摩、理療,以及肢體功能鍛煉和智力與語言鍛煉。
27-2727-附:(一)冒暑
——暑月感冒2828-附:2828-29
1、暑濕內(nèi)蘊,寒邪束表
癥狀: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煩,舌苔薄膩。
辨證要點:表寒證+暑濕內(nèi)蘊
治法:疏表散寒,滌暑化濕
方藥:新加香薷飲
香薷——辛溫散寒,祛暑化濕
厚樸——燥濕和中,理氣開痞
銀花、連翹——清熱滌暑
扁豆花——清暑散邪(吳鞠通:“夏月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為最?!保?9-291、暑濕內(nèi)蘊,寒邪束表
癥狀: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30
2、暑熱挾濕,犯于肺衛(wèi)
癥狀:頭暈,寒熱汗出,咳嗽,苔薄膩。
辨證要點:以肺氣失宣為主要特點,病位在肺衛(wèi)。
治法:滌暑清熱,兼化濕宣肺。
方藥:雷氏清涼滌暑法
青蒿、扁豆、連翹、西瓜翠衣——清滌暑熱,透邪外達;
滑石、甘草、茯苓、通草——泄熱利濕
(咳甚可加杏仁、瓜蔞皮、枇杷葉等)30-302、暑熱挾濕,犯于肺衛(wèi)
癥狀:頭暈,寒熱汗31
(二)暑穢
癥狀:突然頭痛脹,胸脘痞悶,煩躁嘔惡,膚熱有汗,甚則神昏耳聾。
病機:暑濕穢濁交阻,氣機困遏,蒙蔽清竅
治法:芳香辟穢,化濕滌濁
方藥:藿香正氣散,
突然神昏可用通關散搐鼻取嚏;
嘔惡悶亂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國內(nèi)體育器材采購及租賃服務合同
- 2025年度辦公樓室內(nèi)外一體化裝修工程合同
- 農(nóng)田果園轉租合同范例
- 農(nóng)場注入資金合同范本
- 農(nóng)田修路流轉合同范例
- 出國勞務押金合同范本
- 建筑工程管理中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問題探討
- 供苗草坪合同范本
- 委托平面設計合同范本
- 五金加工合同范本
- 2024年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屆高考數(shù)學一輪專題重組卷第一部分專題十四立體幾何綜合文含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
- 2025年中國電子煙行業(yè)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醫(yī)療器材申請物價流程
- 人教PEP版2025年春季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 2024年世界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市政管線(道)數(shù)字化施工組”賽項考試題庫
- 華為研發(fā)部門績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 CSC資助出國博士聯(lián)合培養(yǎng)研修計劃英文-research-plan
- 2025年蛇年年度營銷日歷營銷建議【2025營銷日歷】
- 攝影入門課程-攝影基礎與技巧全面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