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齋詩風述評_第1頁
仰齋詩風述評_第2頁
仰齋詩風述評_第3頁
仰齋詩風述評_第4頁
仰齋詩風述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韻入千秋一片心——仰齋先生詩風述評彭杰明傅義先生,別號仰齋,生于1923年,卒于2019年。原籍江西豐城,后居袁州。他曾是宜春學院的著名教授,馳名海內(nèi)的當代詩詞大家。詩作逾千,主要收錄在《仰齋存稿》《仰齋吟稿》《仰齋詩緣》幾本詩集里。關(guān)于他的詩風,歷來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見解。熊盛元先生在《傅義先生其人其詩》一文中認為他“主唐音”,并進一步論述道:“傅先生之詩,最重自我主體意識,遣辭造語,介于奇與活之間,時時流露風趣幽默,頗得誠齋‘活法’”。而蔡厚示先生在《〈仰齋吟稿〉序》中則云:“傅兄詩詞,兼學唐宋。雖不廢唐,詩卻近宋”;是“承唐祧宋”。兩位先生都認為仰齋詩兼有唐宋之風,不過側(cè)重有異。仰齋既是詩人,又是學者,轉(zhuǎn)益多師,學養(yǎng)淵博,又受時代、地域、個性、經(jīng)歷等多方面影響,詩風自然不單純。也許,撇開了論唐分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仰齋的詩歌風格,以及其作品的文學價值。為此,筆者下面且從情感上、認識上以及表達上來觀照它的特征。首先,仰齋先生生活面廣,情感豐富,其精神情感的主要特點是:為人達觀,性情率真。詩是要表達情感的。仰齋的詩,醇厚朗達,氣豪格高,不見傷春悲秋的落寞,不見風花雪月的纏綿,不見壯志未酬的哀怨,不見人生易老的傷感。這一切,或許都源于他自己所說的“我從不嘆老嗟貧”,一生爽直樂觀。林庚先生曾論及唐宋詩的氣格,認為唐人普遍有一種“少年精神”,是“充分的精神”;而宋人譬如蘇東坡的詩則有一種“中年老成”之態(tài)(林庚《唐詩縱論》)。仰齋的詩多作于花甲之后,但令讀者驚異的是,他很多的詩都散發(fā)著一種天真淳樸的情調(diào),閃動著一顆不老的童心,有東坡的放達。例如《辛卯人日隨孫曾輩游戲沙洲》:掀襟脫履作春游,只覺渾身是暖流。十里金沙爭墊足,一方花帕也蒙頭。隨揮老掌當鋼鏟,戲共曾孫掘小溝。九秩憨翁今九歲,天公惠我特溫柔。尤其是置身于洪麗的自然人文景觀以及煊赫輝煌的當代文明中,為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所激勵,其詩情更為豪邁,多有太白遺風。例如《太湖黿頭渚》:巨黿伸首瞪雙眸,萬頃晶光彌望收。大海何年移內(nèi)陸?仙山此日在前洲。三光不越波涵外,一葉能通天盡頭。賞遍樓臺更攜酒,五湖煙景任遨游。再如《長江航行》:萬里長江萬里程,五層樓舫一瓢輕。蛟鼉鼓浪空顛覆,日月經(jīng)天自運行。游目正償疇昔愿,乘風忽起少年情。奮飛直欲凌滄海,扶起曦輪早放晴。盡管他有不少相交深厚的老詩友常以詩詞往來,但更多的是喜歡跟一批青少年在網(wǎng)上契談酬唱,有時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他與人酬唱的詩很多,總是情志達觀,頗似唐人劉賓客,例如《青鳳吟友歲暮見懷次韻奉答》:雪如銀亦發(fā)如銀,相約同為太古民。任便雪消人已老,自家心底是長春。面對時光的汩汩流逝,年華的老去,他從不悵然悲戚。暮年生活,閑淡而自適,雖居繁華都市,卻像輞川的王維,感到一切都那么恬然饒趣,純乎忘機,這在他的《閑居雜詠十五首》中有真切的反映。例如《游園》:城居殊局促,選勝入園游。步履刑雙足,臨觀賞兩眸。溜圓鶯婉轉(zhuǎn),坐臥草溫柔。嬉戲觀童趣,時光若倒流。又如《愛晚》:余曛難自駐,猶愛片時耽。晚景輝初旭,紅光暖翠嵐。波微猶燦燦,柳暗亦毿毿。試把黃昏頌,權(quán)當白墮甘。以及《曝日》:負曝南榮下,怡然享太和。趙衰復誰似,青女奈君何。偎火焦山芋,添裘腫駱駝??照{(diào)不消費,羲仲惠吾多。此類描敘閑適心情的詩頗多,《閑居雜詠十五首》之外還有《消閑雜詠十二首》《閑居雜詠再續(xù)七首》等,譬如其中的《納涼》:納涼何處去,綠樹有清陰。白石供棲影,黃鸝獻好音。不妨三宿地,暫息五湖心。靜極天然睡,泯泯忘古今。然而,他不傷春卻傷舊,不悲秋卻悲離,對自然代謝與個人際遇的達觀,卻沖淡不了人倫社會中他無盡的牽掛與懷戀。朋友的困窘病痛,交親的生離死別,總讓他難以釋懷,很多篇什中都閃耀著人文的光輝,近乎少陵再生。例如《聞呂小薇大姐住院偕周緝熙熊盛元兄同往探視歸飲周宅》:老境難防二豎侵,豪情不減勝神針。春回孤枕三生夢,韻入千秋一片心。書卷藥囊成永契,廊風窗月聽低吟。同歸未忍旋分袂,乘興詩和酒共斟。以及《書故友李蓁非賜和詩后》:千秋終不廢江河,俯仰興懷引吭歌。會友以文唯此耳,將紅作黑奈之何。云山鳳噦清音渺,風雨雞鳴惡夢多。且幸尚余詩卷在,如聞燈下又長哦。他94歲時生了一場大病,以致到南昌作了手術(shù)。為此,年逾古稀的長女在身邊陪伴了他三個月。離別后,他傷情終日,伏案遣懷,作了五言古風《送長女蘊青返贛縣》:溯汝歸寧初,掐指九十日。不覺團聚久,但惜去倏忽。汝方墮地時,汝母大昏厥。每聞汝欲去,老淚忽自溢。幾度改行期,不忍離母膝。我亦何忍離,汝亦有家室。安得久不顧,冷漠心如鐵。囊予旅省垣,便溺忽帶血。幸遇今華佗,銀刃施仁術(shù)。乃能剩殘喘,耐汝勤照拂。汝亦逾古稀,頭亦如我雪。為我早康復,朝夕侍藥物。菜市羅生鮮,攜袋親采擷。恐我迷電腦,按時勸憩歇。無微而不至,遽然一朝別。他日須再來,毋使傷契闊。難舍難離,讀之哽咽。至于自己個人的挫折遭際,他卻能淡然處之。哪怕是文革下放,他盡管難以理解,生活又艱苦,但雖有憂愁卻也安心接受。組詩《下里九歌》,可見一斑。例如《種菜》:拋書去種菜,難處也蠻多。草盛怎除盡?苗稀可奈何?葉兒緩慢長,日子耐煩磨。但使心安穩(wěn),何憂背會駝。再如《喂豬》:野菜和糠煮,提來倒?jié)M兜。大豬忙擺耳,小崽亂撞頭。飽飽吃三頓,呆呆合兩眸。此時幸無事,姑且忘憂愁。其次,仰齋先生學識淵博、思想活躍,表現(xiàn)在詩中,有時是見事明理,有時是品評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有新穎獨特的見解。有些抒懷之作,卻又情理交融。有人說,詩是人們對自然和社會更為直接的反映,除了人情世態(tài),還有物狀事理。反映的也不光是情感,還有詩人的思想認識。明代楊慎有“唐人主情,宋人主理”之說,論者多有詬病。純情純理的詩當然有,但情與理交融的也很多,譬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既是說理,又是抒情。詩詞中更多的是有所側(cè)重,有的偏重抒情,有的偏重明理。在此,筆者從三方面偏重于品評仰齋詩歌在思想認識方面的一些特點。第一,是他的時事感評。作為一位豁達詩人,其作品淡化了身世之感;而身處風云激蕩的大時代,自有家國之思。但是,由于他的青壯年都是在特殊時期度過的,思想禁區(qū)多,舊體詩詞也容易當成“四舊”遭到批判,所以直到文革結(jié)束,他詩作極少,而保存下來的更少。因此,此類詩多作于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近年。作于1977年的《紀事五首》,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予以深刻批判。例如其二,應是批判王洪文的:幾見飛遷似巨鵬,扶搖九萬一朝升。須為大業(yè)傾肝膽,勉副殷望助股肱。豈料反噬成白狗,終歸抽泣叫蒼蠅。飛揚跋扈今安在,頃刻曇花是戒懲。又如寫于汶川大地震不久后的《全國哀悼日感言》:千年鐵屋暗無暉,民命低于螻蟻微。終有普天同悼日,幽冥當亦大光輝。第二,是他的懷古憑吊之作。多能站在歷史的大視野中,揭示事件的根由,寓理于情,入木三分。例如《秦始皇墓》:才卸辒車萬世終,只余孤冢尚蔥蘢。鞭棰已御全天下,篝火猶興大澤中。別筑阿房娛窀穸,秘陳翁仲衛(wèi)刀弓。寧知威震長城外,不敵蕭墻一炬紅。此詩揭示了秦始皇嗜好外用武力,忽視了內(nèi)修德政,最終禍起蕭墻,導致秦朝的覆滅。該詩一發(fā)表,當時引起很多讀者的關(guān)注和驚異,曾被贊為同期《中華詩詞》的壓卷之作。又如《臨潼華清池吊古》:浴巾終作絞巾懸,三尺冰綃悲喜牽。初洗凝脂承愛寵,爭知駐馬罪嬋娟。 香湯暖溢雕甍外,餓殍凍僵馳道邊。渾忘懷安為鴆毒,視民膏血作溫泉。該詩犀利地剖析楊貴妃的悲劇之因,一是朝廷的懷安,對安祿山養(yǎng)虎為患;二是朝廷不關(guān)心人民的死活。與上風格相近的還有《故宮》《咸陽》等詩。第三,是他的詠史詩,對古代人物的詩評。詩作多能通過形象的描述、獨特的視角,持獨特的見解。例如《項羽》:義旗初舉萬民欽,掠地屠城孽漸深??上О紊娇付α?,贏來只剩美人心。再如《西施》:平吳而后西施女,禍福存亡說尚歧。欲起湖神問消息,一泓秋水總迷離。最后,是他的詠物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予事物以人格化,揭示其獨特的品性。例如《絹花》:惟爾顏色好,年年總樂觀。多情依左右,無意傲羅紈。火盛不趨熱,風囂豈畏寒。莫分朱與紫,朝夕且相安。又如《賞楓》:開門來喜氣,幾樹未凋楓。奮發(fā)艱難際,抗爭運命中。不甘聽雪虐,竟欲奪天工。桃杏今何似,寧堪試比紅?再如《桃花》:夢里仙源入未成,繽紛滿路枉多情。可憐原是瑤臺種,卻得人間輕薄名。其三,語言蘊藉,深入淺出,淺中見深。唐詩研究權(quán)威專家、當代著名學者林庚說過:“唐詩的可貴處就在于它以最新鮮的感受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啟發(fā)著人們。它的充沛的精神狀態(tài),深入淺出的語言造詣,乃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最完美的成就?!保指段覟槭裁刺貏e喜愛唐詩》)這段話主要概括了唐詩風格的三大特點:以最新鮮的感受啟發(fā)人們,它的充沛的精神狀態(tài),深入淺出的語言造詣。涉及語言表達的是第一和第三點。仰齋的詩近乎吻合這兩個特點。這第一點主要是從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來談的?!耙宰钚迈r的感受”“啟發(fā)人們”,就是作者以自己獨特的感受,通過獨特的方式,引領(lǐng)讀者參與到詩境中,“逼得你必須自己去認識世界。唐詩因此百讀不厭,永遠那么新鮮”(林庚《我為什么特別喜愛唐詩》)。它是“啟發(fā)”而非像宋詩那樣的議論性說教,“最好的成就應該是發(fā)議論而沒有發(fā)議論的痕跡,即《廿四詩品》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才是‘理趣’的造詣”(林庚《漫談蘇軾及其〈前赤壁賦〉、〈水調(diào)歌頭〉、〈念奴嬌〉》)。這在仰齋詩中比比皆是,尤其是他的七言絕句。例如《聰明泉》:傳聞飲后長聰明,應是在山泉水清。欲酌一瓢忽躊躇,熱腸翻恐化寒冰。首句“傳聞”二字,示意對“飲后長聰明”還未得證實,是將疑。次句“應是”表達的是猜論這傳聞的根據(jù)原因,是將信。第三句是承轉(zhuǎn),正因在將信之際,因此“欲酌一瓢”,是承;“忽躊躇”是轉(zhuǎn),生出懸念:好好的,你躊躇個啥呀?結(jié)句解答懸念,翻出新意:飲了此水,人是聰明了,可怕的是一副熱腸被冰涼的山泉變成了寒冰,甚或?qū)θ死淠?gòu)思立意,新奇鮮活,把讀者帶入詩境中,令人耳目一新。初看此詩,似乎入了宋人楊萬里藩籬,而無一句議論,情理相生,卻正是唐人筆法。又如《李坑》:小橋流水忽馳名,似接高鄰與有榮。一路卻憐青石板,被人壓出許多聲。再如《玉龍雪山》:中途不意見銀山,富麗驚夸一瞬間。待得飛車凌絕頂,眼空無物不如還。也都是突發(fā)奇想,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這另一點就是語言的深入淺出。在當今盛行刻意仿古而作舊體詩之時,這尤為難能可貴。林庚先生認為,深入淺出是唐詩的主要特征。宋詩尤其是律詩,多半如《滄浪詩話》所說“以議論為詩,以學問為詩”,不免深入深出。從江西詩派到晚清民初的同光體,都難脫其窠臼。甚至,當今的許多舊體詩作者,亦以高古自許,從古籍中剽得一些僻澀的古語以為得色。似乎古體就必須用古語,才是“詩家語”。饾饤不堪,無病呻吟。往往麻袋繡花,老嫗傅粉,成了笑柄。而那種淺入淺出的打油詩、老干體、標語體之類,也近乎文字垃圾。這兩者都成了時代的浮漚。仰齋的詩則不同,往往能在平曉的語言中寄寓深沉的意蘊。例如《武功山車中口占》:千回百轉(zhuǎn)力馳驅(qū),不畏艱難始足娛。頻喚童孫窗外望,教他初識路崎嶇。字面上乍看是賦法平敘白描,文字明曉,而實際上暗用比喻,意蘊豐富。詩中的“路崎嶇”既指坎坷起伏顛簸不平的山路,又暗喻曲折不順充滿困難的人生之路。又如《訪叩齒庵》:未聞叩齒未知禪,異代無從問大顛。欲乞靈光醫(yī)俗骨,馨香滿抱是輕煙。這同樣用了比喻,明曉中見深沉。詩中的“馨香滿抱是輕煙”明寫眼中所見,你敬香祈禱之后仍然只有檀香繚繞,除此空空無物;暗喻靠焚香祈禱來實現(xiàn)理想是虛空的,虛無縹緲的,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只有在現(xiàn)實人生中努力奮斗。這真是“似淺而實深,似俗而實高”,“使得三言兩語就抵得無盡的言說,這也就是氤氳與渾厚了”。(林庚《盛唐氣象》)。這種詩作俯拾皆是,以絕句占多,再如《探春》:雨雪霏霏覆臘天,人蹤鳥跡兩茫然。喜晴欲覓春消息,竟在自家鳩杖邊。以及《戊子歲除有寄》:文字因緣異俗緣,淡于白水卻長鮮。恰如大士銀瓶露,中有千秋不竭泉。綜上所述,筆者十分認同熊盛元先生所論,仰齋詩風大體是唐音為主。同時,不同的體裁形式也對詩風有不同的影響??傮w看來,五律,古風,明顯更多是唐人路數(shù),而七絕、七律有少數(shù)篇升受了宋詩的熏染,尤其是七絕中的偏于明理之作,深受楊萬里的活法影響。這也可能與先生對楊萬里有精微的研究有關(guān)。七律中的訪古之作,浸透了先生淵博的學問與深刻的見解,因此其詩也難免與宋人異曲同工,予人落了“以議論為詩、以學問為詩”的言簽之感。宋詩在描寫方法方面整體上比唐詩進步明顯,更為精工。胡云翼認為:宋詩格外的整煉有規(guī)矩,沒有唐人不工穩(wěn)的毛病了;宋詩的描寫越發(fā)細致,沒有唐人粗率的毛病了;宋詩的描寫特別沖淡,沒有唐人一味豪邁意氣的毛病了。而“宋人詩似乎最缺乏這種狂熱的情調(diào),常常給我們看著一個冷靜的模樣,儼然少年老成,沒有一點青春時期應有的活潑浪漫氣,全不像唐人的要說什么就說什么的天真爛漫”(胡云翼《唐詩與宋詩》)。由此來看,仰齋詩除描寫方面吸取了宋詩的長處外,在精神情感方面卻與宋詩迥然不同。他曾說:“一生低首向韓蘇”(《九四抒懷》)。韓蘇,一唐一宋。他有韓愈的正氣,而在語言上卻不效法韓的古奧。他有蘇軾的通達,卻無蘇軾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