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基地大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1頁
江蘇省基地大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2頁
江蘇省基地大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3頁
江蘇省基地大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4頁
江蘇省基地大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基地大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fā),給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帶來嚴峻挑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國際場合就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從戰(zhàn)略上闡明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提出“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趨勢”,強調“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挑戰(zhàn),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主張“讓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全球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支撐”,倡導“同筑生態(tài)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fā)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協(xié)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fā)展的地球家園描繪了美好藍圖、指明了方向路徑,充分體現(xiàn)了負責任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生態(tài)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不僅加強自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fā),積極參與全球環(huán)境治理,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chǎn)品。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等主張,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zhàn)略決策,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致力于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huán)境治理體系,促進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近年來,中國在參與和引領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實踐中,秉持“授人以漁”理念,盡己所能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在哈薩克斯坦,中國的節(jié)能改造項目讓奇姆肯特煉油廠煥發(fā)新生;在尼泊爾南部的特萊平原,中國綠色化肥試驗區(qū)促成小麥等農(nóng)作物最高增產(chǎn)400%;在中非共和國、斐濟、老撾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國的菌草種植技術為當?shù)貏?chuàng)造了許多綠色就業(yè)機會……從技術交流到項目開發(fā),從人員培訓到基礎設施改善,中國以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的合作成果,讓發(fā)展成果、良好生態(tài)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摘編自《實現(xiàn)由全球環(huán)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材料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有其自身發(fā)展演化的客觀規(guī)律,具有自我調節(jié)、自我凈化、自我恢復的能力。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給大自然休養(yǎng)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依靠自然的力量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三年。兩年多來,證注銷、船封存、網(wǎng)銷毀、人上岸,換來的是逐步恢復的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長江江豚數(shù)量實現(xiàn)歷史性回升,胭脂魚、長吻鮠、子陵吻蝦虎魚等珍稀瀕危魚種屢次現(xiàn)身,運用精密儀器首次監(jiān)測到長江鱘等魚種……面對自然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萬里長江煥發(fā)生機活力。但自然恢復還是有局限性的,這也對人工修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人類留下了積極作為的廣闊天地。塞罕壩機械林場曾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林場的建設者們用幾代人的接續(xù)努力和執(zhí)著堅守,成功營造起百萬畝人工林海。開創(chuàng)中國高寒地區(qū)栽植落葉松的成功先例,開辟中國使用機械成功栽植針葉樹的先河,利用“深坑”“大穴”“客土”“覆膜”等技術實現(xiàn)石質陽坡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一系列種植技術創(chuàng)新,成就了今天這片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創(chuàng)造了人工生態(tài)修復的奇跡。實踐充分證明,對生態(tài)受損嚴重、依靠自身難以恢復的區(qū)域,要主動采取科學的人工修復措施,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進程。與此同時,生態(tài)保護修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態(tài)效益為主要目標,兼顧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嘗試陸海統(tǒng)籌、系統(tǒng)修復、綜合治理的濕地修復模式,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改善區(qū)域水土環(huán)境;福建長汀采用封山育林、改良植被、發(fā)展綠色產(chǎn)業(yè)等措施,開展大規(guī)模水土流失治理,綠水青山富了一方百姓……各地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找到適合的生態(tài)保護修復路徑。以自然之道,養(yǎng)萬物之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將不斷提升,美麗中國將漸行漸近。(摘編自《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列舉了中國舉辦的一些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國際會議,表明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的政治立場,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B.材料一中,我國在參與和引領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實踐中,將好的方法輻射到其他國家,以實際行動踐行“授人以漁”的理念。C.材料二指出,運用自然恢復手段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這表明自然恢復并不是放任不管,而要權衡利弊,禁止某些行為。D.材料二認為,自然恢復有局限性,對人工修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追求生態(tài)效益,建設美麗中國。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面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各個國家不可能獨善其身,要組成命運共同體。B.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fā),可能意味著個體利益會與之沖突,要處理好兩者關系。C.非法養(yǎng)殖、非法捕撈等現(xiàn)象之所以猖獗,是有些人將經(jīng)濟效益作為其最大追求。D.有了一系列種植技術創(chuàng)新,就有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荒漠沙地改造的奇跡出現(xiàn)。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最后一段,列舉事例論證了中國在全球環(huán)境治理上作出的巨大貢獻。B.材料一多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原話,強化了文章觀點的權威性和說服力。C.材料二第一段,論證了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其自身發(fā)展演化的客觀規(guī)律的觀點。D.材料二列舉了大量事實,針對性很強,凸顯了論證中事實勝于雄辯的力量。4.材料一第一段連用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三個短語,請簡析其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走向界碑王族命令下來了。命令很簡單,讓汽車連派幾個人去一號達坂,用紅漆把界碑上的“中國”二字描紅。一號達坂在多爾瑪邊防連,汽車連上喀喇昆侖山時會路過那里,任務便落在了汽車連頭上。車隊很快上路,早上出發(fā),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爾瑪邊防連。進入多爾瑪院子后,排長田一禾抬頭向上看了看,一號達坂的海拔5800多米,幾乎與云朵挨在一起。邊防連就在一號達坂下面,抬頭能看見,但上去一趟卻很難,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開春后積雪融化,在巡邏時才上去一趟。①空氣稀薄、缺氧、高原反應等,會在邁出第一步時,像石頭一樣壓在戰(zhàn)士們身上,像針扎一樣讓腦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樣讓雙腿發(fā)軟。邊防線在一號達坂上,必須上去巡邏。那里,除了邊防軍人幾乎沒有人上去。戰(zhàn)士們每次上去都議論,咱們如此艱難地爬上一號達坂,是為了什么?有的說,是為了到達,咱們到達就證明是堅守;有的說,是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國”二字,那兩個字紅燦燦的,好看。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號達坂,作為職業(yè)軍人,只有上了一號達坂,對界碑敬一個軍禮,才算是真正到了邊關。雖然在喀喇昆侖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須在苦中見精神,苦中有作為,這就是喀喇昆侖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個說法,在喀喇昆侖山上的無人區(qū),但凡出現(xiàn)人,那一定是軍人?!斑B長,還是我去一號達坂吧!這么多人,這么多車,需要你帶隊……”“你一個排長,操的是連長的心……”肖凡有點不耐煩了。是啊,他是排長,肖凡是連長,道理就這么簡單。除非連長生病,否則他沒有機會。②天很快就黑了下來。多爾瑪因為孤零零地處在一號達坂下面,加之四周沒有村莊和走動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鐵板一樣緊緊夾著邊防連,就連窗戶上的燈光,也好像被壓得發(fā)不出光芒,一副隨時都要熄滅的樣子。其實,多爾瑪?shù)囊雇?,與別處的夜晚并無二致,都是夜色將萬物遮蔽,所有生靈都屏息歇息,以挨時間到天亮。起風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見外面的樹枝掠起一團幻影,過了一會兒風小了,樹枝還在不停地擺動。因為風總是從一個方向吹,樹枝便向另一個方向彎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樹都彎著腰,再也不會直起來??錾缴系娜撕芸?,樹也不例外,人苦了還可以傾訴,樹卻無言無語,把磨難熬成了無言。在喀喇昆侖山上,很難讓一棵樹活下來,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兩棵,而且一個冬天過后,第二年只剩下一根禿干。窗外的這棵樹,不知費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現(xiàn)在,一天天被風吹打,一年年經(jīng)歷風雪,在春天生出綠色,讓戰(zhàn)士們欣喜。風不停,樹亦無法停止擺動。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會難受。在一號達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氣喘、胸悶、頭疼,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聽說有一次,戰(zhàn)士們走到離界碑100多米的地方,氣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說話,得慢慢轉過身,一字一頓才能說一兩句話。外面的風又刮了起來,好像一個掙扎的人,在向著幽暗的地方挪動。因為奔波了一天,戰(zhàn)士們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覺,他與肖凡同屋。半夜,田一禾夢見自己在阿里的獅泉河邊,他本來想去看看河中有沒有魚,卻離獅泉河越走越遠,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發(fā)現(xiàn)自己走反了方向。他轉身往回走,一場風刮了起來,而且越刮越大,而且還夾雜著沙子,打在臉上一陣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風,不一會兒就將田一禾凍得瑟瑟發(fā)抖。獅泉河就在不遠處,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還看見了水里的魚,但是他卻在大風中邁不開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獅泉河再遠,遲早也能走到它跟前。沒走幾步,就走不動了,只好停下來喘息。雖然在夢里,人仍然高原反應,做夢的人不知詳情,只是難受。過了一會兒,喘息漸緩,又往前走。有一個人在前面健步如飛,大風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讓他慢下來。田一禾對那人喊叫,風太大了,不能走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還快不了呢,倒替別人操心。很快,田一禾發(fā)現(xiàn)因為風太大,他喊出的話,像是被風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沒有聽見。那人會不會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那人走得輕快如飛,田一禾心里的答案也隨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風中的石頭落了地,他斷定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聲,卻看見那人被風刮得飛起,像樹葉一樣漂過獅泉河,落到了對面的山洼里?!斑B長……”這次他喊出了聲,肖凡卻已經(jīng)不見了。不見了……是生還是死,他不敢往下想。大風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沒有刮過一樣。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趕回多爾瑪邊防連,告訴大家肖凡出事了。多爾瑪離獅泉河很遠,但夢是無序的世界,田一禾說到就到了。奇怪的是,肖凡卻在多爾瑪,完好無損。夢中人半醒著,田一禾沒有驚訝,他對肖凡說話,卻聽不清自己對肖凡說著什么。而肖凡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又搖頭,好像對他的話有肯定,也有反對。田一禾納悶,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個人去一號達坂。④他于是大聲對肖凡說話,聲音很大,但還是聽不清自己在說什么。他的聲音鉆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陣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過來。一醒來,疼痛消失了。肖凡真的病了。(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命令下來了”自成一段,小說以此開頭,既能突出軍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邊防官兵執(zhí)行命令的具體過程。B.界碑上的“中國”,“紅燦燦的,好看”,這樣的評價雖然樸素但感情豐富,可見官兵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C.“多爾瑪?shù)囊雇?,與別處的夜晚并無二致”,意在強調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應該珍惜,絕不允許其他勢力染指。D.“肖凡真的病了”意味深長,田一禾能否去一號達坂執(zhí)行任務也不十分明確,這給讀者留下多維的思考空間。7.對小說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的三個“像”,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述高原反應的各種痛苦。B.句子②既與前文的“早上出發(fā)”呼應,又引出了下文對多爾瑪黑夜的具體描寫。C.句子③表達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反應,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難受。D.句子④“聽不清自己在說什么”的內心感受,亦真亦幻,將戰(zhàn)友情延伸到夢里。8.小說中有關夢境的情節(jié),寫出了邊防戰(zhàn)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請加以梳理概括。9.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塑造田一禾這一人物形象的。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惡心,人多不說喜也。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審而是,固足矣?!币辉唬喊Ч珕栍诳鬃釉唬骸拔崧勝缫蛔?,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二》)材料二: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聞孫叔敖于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彼沃∈霞覠o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欢∈洗┚靡蝗藝说乐勚谒尉K尉钊藛栔诙∈?,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玻羌汉ヒ?。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敝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選自《呂氏春秋·察傳》)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有聞A而傳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國人F道之G聞之H于宋君。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令人厭惡,“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的“惡”指奸惡小人,兩者用法不同。B.信,真實,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煙濤微茫信難求”中的“信”詞義不同。C.審,指細察,與陶潛《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中的“審”詞義相同。D.無聞,指沒有聽到,與現(xiàn)在所說的“默默無聞”的“無聞”,意思并不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憑借他的學識告訴魯哀公,“夔只有一只腳”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夔一足”,是因為句讀上的分歧,產(chǎn)生了對“足”的理解偏差。B.齊桓公從鮑叔那里聽說了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聽說了孫叔敖,這樣的事例體現(xiàn)了“審”的價值,所以兩國也就能在諸侯國中稱霸。C.同樣是關于“夔一足”的傳聞,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兩種說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種說法,但比材料一更具體,更有說服力。D.有人讀歷史記載,說“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應為“己亥”,他后來到了晉國還不忘詢問真相,結果確實像他判斷的那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2)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14.對于不實的傳聞,為什么會有人相信?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溪上謠林希逸溪上行吟山里應,山邊閑步溪間影。每應人語識山聲,卻向溪光見人性。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鳥相呼山愈靜。野雞伏卵似養(yǎng)丹①,睡鴨棲蘆如入定②。人生何必學臞仙③,我行自樂如散圣④。無人獨賦溪山謠,山能遠和溪能聽。[注]①養(yǎng)丹:道人養(yǎng)氣煉丹。②入定:佛教徒坐禪進入安靜不動的禪定狀態(tài)。③臞仙:瘦仙。④散圣:未被玉皇授職的仙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以聲襯靜,這聲音不僅有自己的吟唱之聲,也有山鳥的鳴叫之音。B.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寫流淌的溪水,寫出了溪水與詩人有心靈相通之處。C.七、八兩句使用“養(yǎng)丹”“入定”,以強調“靜”的獲得在于苦苦修煉。D.詩人采用歌謠的形式寫“溪上”,人與景象融為一體,通俗易懂有趣味。16.請簡要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軾《赤壁賦》中談到了變與不變的哲學思考,認為如果從變的角度看世間萬物,那么“”,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世間萬物,那么“”。(2)在《詩經(jīng)·邶風·靜女》中,“,”兩句,是說約會的男子很喜愛靜女送給他的禮物,感情直白而熱烈。(3)小剛在背誦古代詩歌時發(fā)現(xiàn),詩人對秋天的月亮情有獨鐘,比如“,”,給人一種特別的情思。六、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嚴重洪澇災害發(fā)生時,除了需要對積水險情進行及時處置,更重要的是A。在救助保障設備領域,無人化成為近年來重要的發(fā)展趨勢,如大型的無人救生艇、小型水上救生機器人等,各類智能無人設備能從容涉險,爭分奪秒,在關鍵時刻挽救落水者生命。無人救生艇通常采用電能作為驅動能源,能夠通過遙控操作實現(xiàn)無人駕駛,①具有操作智能、行駛穩(wěn)定、救援高效,②可以李代桃僵營救落水者。③無人救生艇在多處細節(jié)的設計上都為落水者獲救增加了可能性。④其艇身兩側配置的帶狀軟把手和救生繩,方便落水者抓握。⑤能夠支持2人登艇、4人攀附。⑥同時,其獨特的噴泵結構動力強勁,⑦不僅能夠在流速高達7米/秒的急流中穩(wěn)定行進,⑧空載航速達到每小時25公里,⑨可以在短時間內到達落水者位置。⑩其配備的大容量高性能鋰電池,可以滿足救援行動中長時間續(xù)航的需求。全艇重量僅為55公斤,小型車輛也可輕松將其攜帶,保證了機動靈活性。無人救生艇上裝備的攝像頭在救援過程中可以進行遠程視頻監(jiān)控、錄像、拍照;其配備的雙向對講機還能夠支持救援隊員與被困人員進行語音對講,使救援人員B。無人救生艇讓救援風險降低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如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而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揚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緒對應四季呢?春天是臥病的季節(jié),否則人們不易發(fā)覺春天的殘忍;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jié)里失戀,不然就似乎對不起愛情;秋天是從外面買一棵盆花回家的時候,把花擱在闊別了的家中,并且打開窗戶把陽光也放進屋里,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fā)過霉的東西;冬天伴著火爐和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一些并不發(fā)出的信。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詩,冬天是一群雕塑。以夢呢?以夢想對應四季呢?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凈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煙斗。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夏秋冬就是畫、小說,短詩和雕塑?!睆恼Z意上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21.文學作品中的詞句,有時看似無理卻很有表現(xiàn)力。請據(jù)此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2.語言文字運用Ⅰ和Ⅱ中畫橫線部分,都有“如”,說說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如大型的無人救生艇、小型水上救生機器人等(2)如以樂器來對應四季七、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人有時難免孤獨。有人說,擺脫孤獨的最佳途徑是與正確的人交流;也有人說,學會從自然萬物中獲得趣味,就能戰(zhàn)勝孤獨;還有人說,能忍受孤獨,有比孤獨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就會覺得孤獨是一筆財富……孤獨總能觸發(fā)人對社會人生的思索。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2.D3.C4.①連用三個“中國……”展現(xiàn)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與擔當;②后文具體闡述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三個詞語起到了總領材料一內容的作用。5.①材料一是論述中國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的國際理念和具體做法,說明中國實現(xiàn)由全球環(huán)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②材料二主要是論述恢復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要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表明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的政治立場,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錯,原文“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可見得到國際社會是因為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成就”,而不是“踐行多邊主義的政治立場”。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D.“有了一系列種植技術創(chuàng)新,就有了……”錯,原文“一系列種植技術創(chuàng)新,成就了今天這片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創(chuàng)造了人工生態(tài)修復的奇跡”,可見“一系列種植技術創(chuàng)新”只是成就塞罕壩奇跡的一個方面,不能作為充要條件使用。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C.“論證了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其自身發(fā)展演化的客觀規(guī)律的觀點”錯,論證的是“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給大自然休養(yǎng)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依靠自然的力量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詞語含義及作用的能力。由“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協(xié)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fā)展的地球家園描繪了美好藍圖、指明了方向路徑,充分體現(xiàn)了負責任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可知,連用三個“中國……”展現(xiàn)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由“提出‘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趨勢’,強調‘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挑戰(zhàn),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主張‘讓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全球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支撐’,倡導‘同筑生態(tài)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fā)展之路’……”“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不僅加強自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fā),積極參與全球環(huán)境治理,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chǎn)品”“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致力于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huán)境治理體系,促進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近年來,中國在參與和引領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實踐中,秉持‘授人以漁’理念,盡己所能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可知,后文具體闡述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因此這三個詞語起到了總領文章內容的作用。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材料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國際場合就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從戰(zhàn)略上闡明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不僅加強自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fā),積極參與全球環(huán)境治理,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chǎn)品”“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近年來,中國在參與和引領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實踐中”“中國以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的合作成果,讓發(fā)展成果、良好生態(tài)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可見材料一是論述中國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的國際理念和具體做法,說明中國實現(xiàn)由全球環(huán)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材料二“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給大自然休養(yǎng)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依靠自然的力量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但自然恢復還是有局限性的,這也對人工修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人類留下了積極作為的廣闊天地”“以自然之道,養(yǎng)萬物之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將不斷提升,美麗中國將漸行漸近”,可見材料二主要是論述恢復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要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6.C7.D8.①在阿里的獅泉河邊,田一禾想去看河中有沒有魚,表現(xiàn)邊防戰(zhàn)士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田一禾對戰(zhàn)友的擔心表明邊防戰(zhàn)士們團結友愛,共同迎接困難的精神追求;③肖凡堅持要一個人去一號達坂,表明邊防戰(zhàn)士的家國情懷,堅決執(zhí)行上級命令,為國家為戰(zhàn)友犧牲自己利益在所不惜。9.①通過語言、行為和心理的描述,表現(xiàn)其對戰(zhàn)友的關心,對軍人榮譽的追求;②通過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田一禾不懼艱險,守衛(wèi)邊防的犧牲奉獻精神;③通過夢境的虛寫,展現(xiàn)其多重人生追求,深化其形象。【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的能力。C.“意在強調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應該珍惜,絕不允許其他勢力染指”錯誤,結合“其實,多爾瑪?shù)囊雇?,與別處的夜晚并無二致,都是夜色將萬物遮蔽,所有生靈都屏息歇息,以挨時間到天亮”分析可知,此處是通過比較表現(xiàn)多爾瑪?shù)囊雇肀旧淼钠胀?,選項過度解讀。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手法及內涵的能力。D.“亦真亦幻”錯誤,此時是在夢中的感受,只能是虛幻的。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探究相關情節(jié)多重意蘊的能力?!疤镆缓虊粢娮约涸诎⒗锏莫{泉河邊,他本來想去看看河中有沒有魚”“獅泉河就在不遠處,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還看見了水里的魚……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獅泉河再遠,遲早也能走到它跟前”,相對喀喇昆侖山上的環(huán)境,獅泉河應該要好很多,而河中魚又是自由自在的象征,故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邊防戰(zhàn)士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田一禾對那人喊叫,風太大了,不能走這么快……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趕回多爾瑪邊防連,告訴大家肖凡出事……他于是大聲對肖凡說話,聲音很大”,田一禾擔心肖凡,要求自己去一號達坂,他對戰(zhàn)友的擔心表明邊防戰(zhàn)士們團結友愛,共同迎接困難的精神追求;“有一個人在前面健步如飛,大風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讓他慢下來”“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個人去一號達坂”,肖凡不顧環(huán)境的惡劣,為戰(zhàn)友著想,堅持要一個人去一號達坂,表明邊防戰(zhàn)士的家國情懷,堅決執(zhí)行上級命令,為國家為戰(zhàn)友犧牲自己利益在所不惜。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刻畫手法的能力?!疤镆缓毯芟肴ヒ惶艘惶栠_坂,作為職業(yè)軍人,只有上了一號達坂,對界碑敬一個軍禮,才算是真正到了邊關”“連長,還是我去一號達坂吧!這么多人,這么多車,需要你帶隊……”“戰(zhàn)士們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覺”,田一禾想要“真正到邊關”,以當?shù)纳线叿儡娙说姆Q號,可見他重視軍人榮譽;他要求代替連長自己去環(huán)境惡劣的一號達坂田,還出于對戰(zhàn)友的關心。通過語言、行為和心理的描述,表現(xiàn)其對戰(zhàn)友的關心,對軍人榮譽的追求;“一號達坂的海拔5800多米,幾乎與云朵挨在一起。邊防連就在一號達坂下面,抬頭能看見,但上去一趟卻很難,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開春后積雪融化,在巡邏時才上去一趟??諝庀”?、缺氧、高原反應等,會在邁出第一步時,像石頭一樣壓在戰(zhàn)士們身上……”,一號達坂環(huán)境惡劣,對人身體傷害很大,但田一禾還是要求上去,通過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田一禾不懼艱險,守衛(wèi)邊防的犧牲奉獻精神;“田一禾夢見自己在阿里的獅泉河邊,他本來想去看看河中有沒有魚……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獅泉河再遠,遲早也能走到它跟前……田一禾對那人喊叫,風太大了,不能走這么快……肖凡要一個人去一號達坂。他于是大聲對肖凡說話,聲音很大,但還是聽不清自己在說什么”,夢境呈現(xiàn)了田一禾內心的某種渴望,泉水,游魚,對逆境的克服,對戰(zhàn)友的擔憂……通過夢境的虛寫,展現(xiàn)其多重人生追求,深化其形象。10.CEG11.A12.C13.(1)雖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夠避免被別人傷害,是因為他守信用。(2)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14.因為傳聞經(jīng)過多次輾轉相傳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偏差;因為愚蠢的人聽到傳聞不加以審察?!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有人聽了就去傳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倍汲堑娜思娂妭髡f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霸弧笔菍υ挊酥?,其后C處斷開;“丁氏穿井得一人”,“丁氏”是主語,“得”是謂語,“一人”是賓語,E處斷開;“國人道之”,“國人”是主語,“道”是謂語,“之”是賓語,句意完整,G處斷開。故在CEG處斷句。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惡,令人厭惡”錯誤,應是“兇狠、兇猛”,形容詞;指奸惡小人,形容詞作動詞。句意:夔這個人殘暴狠心。/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B.正確。真實;的確、確實。句意:我聽說夔僅一足,可信嗎?/大海波濤渺茫,確實不易尋求。C.正確。都是“細察”。句意:聽到什么如果不加審察。/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D.正確。沒有聽到;沒有名氣。句意:不如不聽。/做事無聲無息,無人知曉,做了好事不聲張,不圖名利,沒人知道。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涉及孔子的第一種說法”錯,孔子的第一種說法是“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肯定了夔的信用;而材料二“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可見材料二涉及的是孔子的第二種說法,即夔精通音律。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表原因;“者也”,表判斷;“免于人害”,被動句,“于”表被動;“信”,守信用。(2)“熟”,仔細;“驗之以理”,狀語后置句,以理驗之。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可知,因為傳聞經(jīng)過多次輾轉相傳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偏差;由“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可知,因為愚蠢的人聽到傳聞不加以審察。參考譯文:材料一:魯哀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叫做夔的樂官只有一足(一只腳),他果真只有一足(一只腳)嗎?”孔子回答說:“不是的,夔并不是只有一足(一只腳)。夔這個人殘暴狠心,人們多半不喜歡他。雖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夠避免被別人傷害,是因為他守信用。人們都說:‘只要有這一點,也就足夠了?!再绮皇侵挥幸蛔?一只腳),而是說他只要有這一個優(yōu)點就足夠了?!濒敯Чf:“確實是這樣的話,自然足夠了?!绷硪环N說法: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說:“我聽說夔僅一足,可信嗎?”孔子說:“要是人,怎么會僅有一只腳呢?他和別人沒有什么差別,唯獨能精通音律。堯說:‘這種人有一個就足夠了?!谑桥伤鲋鞴芤魳返墓?,所以君子說:‘夔有一個就足夠了。’并不是只有一只腳?!辈牧隙簜髀劜豢梢圆粚彶?,經(jīng)過輾轉相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獼猴,獼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別就很遠了。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聽到什么如果加以審察,就有好處;聽到什么如果不加審察,不如不聽。齊桓公從鮑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得知孫叔敖,審察他們,因此國家稱霸于諸侯。吳王從太宰嚭那里聽信了越王勾踐的話,智伯從張武那里聽信了趙襄子的事,沒有經(jīng)過審察便相信了,因此國家滅亡自己送了命。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于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魯哀公問孔子說:“聽說樂正夔只有一只腳,可信嗎?”孔子說:“從前舜想用音樂向天下老百姓傳播教化,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樂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諧和五聲,用來調和陰陽之氣。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像夔這樣的人,舜說:‘音樂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鍵。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調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像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哉f‘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彼螄袀€姓丁的人,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jīng)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力?!庇腥寺犃司腿鞑ィ骸岸〖彝诰诘搅艘粋€人?!倍汲堑娜思娂妭髡f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現(xiàn)在家里有了井,無需轉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個人?!毕襁@樣聽信傳聞,不如不聽。子夏到晉國去,經(jīng)過衛(wèi)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弊酉恼f:“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古文己字與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晉國探問此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言辭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線,不可不分辨清楚,這是圣人需要特別慎重對待的問題。雖然這樣,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著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了。15.C16.這首詩描繪出一幅寧靜、和諧、自由自在的畫面,與當時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表現(xiàn)了詩人厭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尋求精神寄托的快樂,也曲折反映了當時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以強調‘靜’的獲得在于苦苦修煉”錯。寫“野雞伏卵”“睡鴨棲蘆”之態(tài),則是直接寫靜態(tài)。“野雞伏卵似養(yǎng)丹,睡鴨棲蘆如入定”這一聯(lián)狀物工巧,以道士“養(yǎng)丹”比喻野雞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鴨棲蘆,新穎獨到,風趣盎然,使這幅恬靜的溪山圖更添情韻,與強調“靜”的獲得在于苦苦修煉無關。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詩人以傳神之筆,繪出了一幅意境幽遠的“溪山圖”。溪繞山間,泉流石上。詩人行吟閑步,罕聞人語,但見溪光。溪流自漱,泠泠作響;山鳥相呼,嚶嚶成韻。野雞伏卵,似高士養(yǎng)丹;睡鴨棲蘆,如老僧入定。這里,沒有喧囂,沒有束縛,一切寧靜、和諧、自由自在。置身其間,真有出塵之感。這幅寧靜的畫面,與當時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表現(xiàn)了詩人厭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尋求精神寄托的快樂,這也曲折反映了當時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17.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瞬”“彤”“煒”“懌”“懌”“峨嵋”等。18.A救助遇險人員;B遠程掌握現(xiàn)場情況19.①改為“具有操作智能、行駛穩(wěn)定、救援高效的特點”;②改為“可以替代救援人員營救落水者”;⑦改為“能夠在流速高達7米/秒的急流中穩(wěn)定行進”。【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語境在說嚴重洪澇災害發(fā)生時的應急處置,下文主要是說人員救助,可見更重要的是“救助遇險人員”。B處,前文說“無人救生艇上裝備的攝像頭”“配備的雙向對講機”主要有利于對救援現(xiàn)場的遠程掌握,應填:遠程掌握現(xiàn)場情況。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具有操作智能、行駛穩(wěn)定、救援高效”成分殘缺,卻賓語中心語,在句尾加上“的特點”。②“可以李代桃僵營救落水者”,詞語使用錯誤,“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語境是說代替,改為“可以替代救援人員營救落水者”。⑦“不僅能夠在流速高達7米/秒的急流中穩(wěn)定行進”中“不僅”是遞進連詞,語境前后句之間沒有遞進關系,刪掉“不僅”。20.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使用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朗朗上口,富有詩意美。21.春天來了,“我”只能坐在輪椅之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于“我”都是一種殘忍,而這種殘忍,正是源于對美好春天,對健全身體的渴望。22.(1)“如”表舉例。說明這類智能無人設備還有很多。(2)“如”表假設,如果。假設用樂器來比喻對四季的不同感受?!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原句“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詩,冬天是一群雕塑”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四季比作一幅畫、一部長篇小說、一首短詩、一群雕塑,抓住了四季的特點,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改句“春夏秋冬就是畫、小說,短詩和雕塑”語言直白,缺少表現(xiàn)力。“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詩,冬天是一群雕塑”句式上“……是……”四個句子句式相似,使用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朗朗上口,富有詩意美;改句“春夏秋冬就是畫、小說,短詩和雕塑”沒有音韻美。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按禾焓桥P病的季節(jié)”意思是,雁陣北歸,北海春花開放,“我”卻深陷在雙腿殘疾的悲痛之中?!按禾斓臍埲獭保禾靵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