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標·人民版課件編輯說明本課件是用精確校對的word書稿制作的“逐字編輯”課件,如需要修改課件,請雙擊對應內容,進入可編輯狀態(tài)。如果有的公式雙擊后無法進入可編輯狀態(tài),請單擊選中此公式,點擊右鍵“切換域代碼”,即可進入編輯狀態(tài)。修改后再點擊右鍵“切換域代碼”,即可退出編輯狀態(tài)。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專題整合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主題概覽一、基本內容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外交等。二、大體演變封建專制制度建立并不斷加強→近代中國遭到侵略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展開反侵略、求民主的斗爭→新中國建立,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和外交。三、突出特點從進程看,中國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具有曲折性和漸進性;從結果看,由古代政治文明向近代政治文明過渡,最終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返回目錄專題整合四、影響中國政治制度發(fā)展的主要因素(1)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經濟基礎。(2)先進思想理論的影響。(3)進步之士和人民的努力、斗爭。(4)內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問題綜合
一、全面掌握古代中國的政治文明1.早期政治制度(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密切結合構成了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體,對后世制度建設和中華文明的延續(xù)產生了重要影響。(2)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較早地走向完備和成熟,與西方政治文明相比,具有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個性和共性色彩。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特點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核心以君權為核心,高度集中權力是其制度的基本特征從中央看充斥著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皇權不斷加強從地方看中央集權和地方割據之間的矛盾延續(xù)不斷,最終中央集權得到高度加強從中央到地方交叉相連,網絡完備而又嚴密,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2)主要史實
①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漢武帝通過設置刺史和實行“推恩令”等措施,解決了王國問題。宋初從“權”“錢”“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專制皇權的強化:隋唐時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及內閣的設立,清朝軍機處的設立,使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并走向頂峰。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3.古代中國政治文明的特點
(1)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過程,源流分明,沿革脈絡清晰,具有繼承發(fā)展的特點。
(2)以皇權為中心,鼓吹“君權神授”及嚴格的尊卑等級,確保君主專制權力的獨斷性。
(3)人治高于法治。其實質是權治、官治的獨裁專制統(tǒng)治。
(4)完備性、周密性和成熟性。從中央到地方設置完備的政治結構,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嚴密的統(tǒng)治網絡。
(5)宗法關系殘余嚴重影響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設,父權觀念滲入到國家政治制度中。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6)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儒家經典是君主專制制度的理論基礎,是歷代制定政治制度與政策的依據。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過程及特點1.形成過程(1)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主權遭到嚴重破壞,《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加速了中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演變,中國領土主權遭到更加嚴重的破壞。(3)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爆發(fā)及《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上越陷越深。(4)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正式形成。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2.特點
(1)政治上,中國不再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國家,領土與主權的完整遭到嚴重破壞,司法與行政的統(tǒng)一不復存在。
(2)經濟上,中國雖然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但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
(3)中國的政治經濟發(fā)展表現出極大的不平衡性。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三、西方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征1.鴉片戰(zhàn)爭到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1840—1894)英、法等先后發(fā)動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和中法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大片領土,控制了中國海關行政管理權等。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越來越深地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的場地。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征是:以商品輸出取代直接搶掠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結、發(fā)動戰(zhàn)爭打開中國國門為主要手段。侵華的主要國家是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工業(yè)強國和相對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國。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2.甲午戰(zhàn)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1894—1918)從1894年至1900年,列強先后對中國發(fā)動兩次大規(guī)模的侵略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使中國社會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到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西方列強改用政治、經濟、文化等比較溫和的手段進行侵略,妄圖實現“以華制華”的目的。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征是:侵華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漸實行“以華制華”政策;經濟上,由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過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強。侵華的主要國家除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外,還有后起的德、日、意、奧等國,它們在中國既勾結又爭奪。侵華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優(yōu)勢,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獨霸。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1919—1945)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日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對手。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排斥了美國在東北的侵略權益。隨著日本推行獨霸中國和南下侵略的政策,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國對日本逐漸由綏靖轉向遏制。1937年日本又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形成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征是:侵華的主要方式是從“以華制華”到獨占中國。侵華的主要國家是美日兩國,它們在中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侵華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強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獨霸。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四、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探索與實踐1.探索(1)地主階級——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鴉片戰(zhàn)爭期間,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推動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的萌發(fā),但未能付諸實踐。19世紀60年代以后,地主階級洋務派繼承抵抗派的“師夷長技”思想,提出“自強”“求富”等主張,掀起了長達30余年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但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宣告了運動的破產。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2)農民階級①太平天國運動,頒布了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洪仁玕還提出了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資政新篇》,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最終失敗。②19世紀末,面對帝國主義的瓜分狂潮,農民階級掀起了“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但斗爭最終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3)民族資產階級——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①早期維新派,主張不但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社會制度,這些主張未能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也沒有付諸行動。
②19世紀90年代,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西學、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他們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但最終失敗。
③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則主張用暴力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革命最終失敗。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④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激進派,以西方的民權、平等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思想,高舉民主、科學大旗,力圖從思想上鏟除封建專制的根源,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成為近代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但它也未能給中國人民指明正確道路。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進入新階段。
⑤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wèi)辛亥革命成果進行了不懈斗爭,開展議會斗爭、掀起二次革命、倡導護國運動、領導護法運動,但最終都失敗了。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4)無產階級——“以俄為師”,探索的主流是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改造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中共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2.規(guī)律認識
(1)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代表,提不出順應時代潮流的革命綱領或即使提出也沒有實現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
(2)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近代社會先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代表,其政治主張已突破了傳統(tǒng)的封建藩籬,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以及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對東西方文化的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文化傾向,決定了其政治目標不可能實現。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3)無產階級是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它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不僅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還逐步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4)各階級的探索在指導思想上經歷了“向西方學習”到“以俄為師”的轉變,探索的層面也經歷了由淺入深,即“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漸進過程,也體現了中國近代化的漸進過程。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五、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及加快統(tǒng)一進程的有利因素
1.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
①民主集中制原則。
②人民選舉代表,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③統(tǒng)一管理國家。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特點
①中共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接受中共的領導,是參政黨。
②四項基本原則是政治基礎。
③各民主黨派都參與國家政權,參與國家事務管理。
④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原則。
(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特點
①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
②堅持民族平等原則。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2.加快統(tǒng)一進程的有利因素
(1)“一國兩制”符合各方利益。
(2)改革開放,增強了綜合國力。
(3)統(tǒng)一戰(zhàn)線,調動了各方力量。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六、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特點及對以前外交戰(zhàn)略的繼承與發(fā)展
1.特點
(1)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中國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
(2)堅決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認為,國與國之間應通過協(xié)商和平解決彼此的糾紛和爭端,不應付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國內政。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3)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它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成為我國倡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4)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我國愿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
(5)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各地區(qū)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
(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地區(qū)穩(wěn)定的堅定力量。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外交戰(zhàn)略是對以前的外交戰(zhàn)略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主要表現
(1)把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作為我國對外戰(zhàn)略的首要目標,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發(fā)展。
(2)堅持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不搞意識形態(tài)的爭論,由重意識形態(tài)的革命型外交轉變?yōu)橹貒依娴膰倚屯饨弧?/p>
(3)樹立中國的和平形象,消除外國對我國發(fā)展的疑慮,尤其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專題整合考能一
選擇題常見題型突破
1.文字材料型
[題型特點]文字材料型選擇題,是指以文字材料作為命題材料的選擇題,按文字材料的來源,可分為歷史典籍類(包括經典著作、歷史文獻、地方史志、歷史名人文集或論斷、報紙雜志、銘文碑刻等),文學作品類(包括詩歌、小說、劇本、楹聯、傳說)以及最新的考古發(fā)現報告等。此類題目最大的特點是命題素材廣泛,形式活潑,能力考查效果突出,重在考查考生解讀文字史料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和評價的能力。此類選擇題是當前歷史選擇題命題的最主流題型,在高考中比重很大,重要性不言而喻。返回目錄考能提升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
典例嵇文甫先生在評價某一思想家時說:“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什么圣賢榜樣,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這種大膽的言論,正可和當時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輝映。他們都充滿自由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精神?!沟缹W中興,使道學更加精練。”這位思想家是()
A.朱熹
B.王陽明
C.李贄
D.顧炎武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B本題考查考生對儒家思想演變的理解,考查其對文字材料的解讀和處理能力?!熬尤桓也灰钥鬃拥氖欠菫槭欠恰笔敲曰笮畔ⅲ芏嗫忌菀讚诉x擇C項。根據材料中“他使道學中興”,聯系儒學的發(fā)展,可知這是指王陽明對儒家學說發(fā)展的貢獻,而李贄是反對道學的,故本題選B項。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解題對策]
解答此類試題,首先是要閱讀材料,弄清題意。要讀懂材料,然后從中找到關鍵詞、句(即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在此基礎上對選項進行分析判斷,篩選出正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古文材料,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實詞和歷史概念,“意會”(理解材料大意)即可,不必字字翻譯;對于外國文字材料,要注意結合外國社會特點和語言習慣理解材料的含義。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2.圖片型
[題型特點]圖片型選擇題,就是以歷史圖片為命題材料的選擇題,考查考生觀察圖片并從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從呈現方式看,主要包括歷史圖片和歷史漫畫兩大類,其特點是試題材料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具有“圖說歷史”的特點。歷史圖片主要有藝術、遺跡、遺址、遺物、圖書刊物、生產工具、歷史圖片或照片、宣傳標語、票據、證件和雕塑等。因文物包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能夠多層次地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歷史漫畫則是運用夸張的漫畫形式來反映歷史變遷,常有諷刺、暗示等內涵。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典例(1)歷史圖片類
圖片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圖所示可以用來研究()
A.國民革命時期的中蘇關系
B.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社會
C.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蘇關系
D.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社會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C本題考查考生對歷史圖片信息的獲取能力。根據圖片中“斯大林萬壽無疆”等信息,可以看出圖片反映了中國解放軍歌唱團為慶祝斯大林壽誕而進行藝術活動,體現了中蘇友好同盟關系,聯系史實可知這時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蘇關系的表現。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2)歷史漫畫類下面是兩幅反映抗日戰(zhàn)爭的漫畫,漫畫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B.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C.敵后抗日根據地是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
D.中國取得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B本題以漫畫形式考查考生對抗日戰(zhàn)爭知識的理解。左圖中反映了八路軍、國民黨軍隊和民兵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右圖反映了“軍”“民”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所以共同主題應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A項片面,未囊括民眾抗日;C項與兩幅漫畫主要內容不符;D項與左圖中“平型關”“臺兒莊”等信息不符。故本題選B項。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解題對策]解答此類試題,一是要能夠通過圖片的表象特征,來判定其特定的所屬時間;二是要能通過圖片所表現的內容,來判定其所處時代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特點;三是文物圖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因而要能通過圖片本身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準確推斷當時的社會特征。有的文物圖片標有名稱時,要能通過其名稱來判定其時間、質地、式樣和用途。但無論怎樣,解答好圖片選擇題的關鍵在于,能通過文物圖片的表象特征來準確推斷出其本質的內涵。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看圖要注意以下幾個要素:(1)圖片名稱,這往往蘊含了該圖所包含的核心歷史信息;(2)畫面內容;(3)畫面文字說明等。從這幾個要素中,提煉出與解題相關的歷史信息。對于漫畫類選擇題,在前幾個注意事項基礎上,還要注意漫畫具有夸張、諷刺的特點,理解了這一點,有助于準確理解圖片內容。在理解圖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的基礎上,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對選項進行分析,篩選出正確答案。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3.圖表地圖型
[題型特點]圖表地圖型選擇題,就是利用直觀地圖、圖表作為命題材料,實現對歷史知識和學科能力的考查,常見的有示意圖、餅狀(扇形圖)、柱狀圖、曲線圖、數據表格和歷史地圖等。本題型最大的特點就是材料的直觀性,以圖表或地圖來呈現歷史信息,相比于文字材料,形式更加活潑,對考生獲取信息能力要求更高。示意圖類選擇題多見于考查政治制度,后幾種圖表在經濟史部分更加常見;而地圖類選擇題,則體現了對歷史空間概念的重視,地圖類選擇題是全面考查歷史地理知識的最佳題型,它主要包括戰(zhàn)爭形勢圖、布局圖、疆域圖、分布圖、交通路線圖、經濟分布圖等。返回目錄考能提升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
典例(1)示意圖類
如下圖為中國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體制示意圖,該朝代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C本題為示意圖型選擇題。根據示意圖內容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選C項。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2)餅狀(扇形)圖類下圖是《農民眼中的農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農村千人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它反映出(
)
A.農民的市場意識淡薄
B.農民對農村土地承包制意見很大
C.土地承包制導致拜金思想膨脹
D.農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多元化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解析]D本題考查考生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解。從圖表可以看出,農民對土地承包制和價值取向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故只有D項符合題意。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3)柱狀圖類
下圖是我國商務部于2012年11月20日公布2012年1—9月世界主要貿易體對外貿易情況,該圖表明()
A.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B.世界經濟危機已經過去
C.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D.在此期間主要貿易體中中國增速第一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D本題考查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圖中明確反映了2012年1—9月中國外貿增速在主要貿易體中位列第一,選擇D項。增速第一不代表是第一貿易大國。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4)曲線圖類下表反映了1953—2008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變化情況。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
B.最低點的出現與政策的失誤密切相關
C.新時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無明顯變化
D.最高點的出現體現了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B本題考查根據圖表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從圖片反映曲線圖可以判斷A不正確;新時期是指1978年后,從1978年后曲線發(fā)展變化可以判斷C不正確;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應該是新時期,而圖中顯示最高點是20世紀50年代,故D不正確。最低點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這時期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影響,故B正確。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5)表格圖類下表為1854年美國國會議案表決情況,該表主要反映了(
)
A.兩黨分歧日趨擴大
B.兩黨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
C.共和黨是國會多數黨
D.兩黨對峙的格局尚未形成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贊成的議案黨派非營利志愿協(xié)會公司(10項)公立學校(15項)社會改革(監(jiān)獄改革收容所改革等)反對蓄奴制商業(yè)公司(49項)共和黨71%68%66%82%77%民主黨37%47%41%10%39%[解析]B從材料信息看,19世紀中期,共和黨大多贊成建立公立學校、進行社會改革,反對蓄奴制,而民主黨則與之相左,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兩黨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故選B項。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6)地圖類下圖為人民解放戰(zhàn)爭某一時期的形勢示意圖?!笆Y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組合拳,一拳打向山東,一拳打向陜北。但他卻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澤東抓住時機給他的胸部連捅了三刀?!迸c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
A.中國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B.敵我力量發(fā)生劇變
C.戰(zhàn)略決戰(zhàn)時機成熟
D.揭開戰(zhàn)略反攻序幕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解析]D本題考查解放戰(zhàn)爭。材料信息反映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三軍配合開辟新的解放區(qū)。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戰(zhàn)略反攻序幕。故選D項。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解題對策](1)對于圖表類選擇題,首先注意表頭(標題)中的歷史信息,其次是表格數據、示意表現出的內涵,最后要注意從整體把握圖表給出的信息,不要斷章取義。(2)對于地圖類選擇題,主要方法是通過對圖中自然地理名稱、政治地理名稱及變化、經濟和政治地理區(qū)域范圍及變化等所反映的信息來判定該圖所反映的歷史事物、特征或形成原因。判斷變化是解答歷史地圖題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徑。一般判斷其變化,主要從歷史事物的名稱、歷史事物的區(qū)域范圍和新舊歷史事物的對比等方面進行。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3.概念闡釋型
[題型特點]概念闡釋型選擇題,就是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的選擇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概念的再認再現和理解闡釋能力。此類試題要求考生準確理解歷史概念,并對其內涵和本質屬性進行準確把握。特點是題干中經常出現如“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準確的理解是”等詞語。從考查形式看,該類試題可分為:(1)題干概念類,即題干提供一個概念,選項提供與此概念相關的四個闡釋,要求從中找出一個最符合題干概念的闡釋;(2)選項概念類,即題干提供某種現象的闡釋,選項提供四個概念,要求從中找出符合題干闡釋的概念;(3)隱性概念類,即題干和選項均不出現概念,但解答試題時要運用歷史概念。返回目錄主題優(yōu)化一中國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較量考能提升
典例中國古代某時期制定的選官標準,史稱“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jié)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痹摃r期是()
A.西漢時期
B.魏晉時期
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鋼房拆除與臨時安置服務一體化合同2篇
- 面向小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
- 2025版中小學生課后輔導中心安全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石材運輸合同糾紛處理規(guī)則3篇
- 2025版無底薪健身器材銷售代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環(huán)保型工廠土地購置與轉讓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大樓樓頂租賃及管理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煤炭運輸車輛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廳員工福利保障及社會保險繳納合同3篇
- 2025年度店鋪裝修施工與售后服務保障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學數學(2024)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認識平面圖形綜合素養(yǎng)測評 B卷(含答案)
- 2025年國家公安部直屬事業(yè)單位招錄人民警察及工作人員696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企業(yè)年會攝影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一手房購房協(xié)議書(共有產權房購房協(xié)議)3篇
- 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協(xié)議
- 中學生宿舍日常與管理
- 第02講 導數與函數的單調性(教師版)-2025版高中數學一輪復習考點幫
- 2024屆新高考語文高中古詩文必背72篇 【原文+注音+翻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
- 2024年高考八省聯考地理適應性試卷附答案解析
- 三年級(下冊)西師版數學全冊重點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