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詩歌中的愛情_第1頁
淺析詩歌中的愛情_第2頁
淺析詩歌中的愛情_第3頁
淺析詩歌中的愛情_第4頁
淺析詩歌中的愛情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淺析詩歌中的愛情

愛詩是中國古代詩壇最古老的主題之一。這是在創(chuàng)作初期男女自由歌唱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正如朱熹所言:“凡詩之所謂風(fēng)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與歌詠,各言其情也。”(朱熹《詩集傳序》)人類的情愛意識與生俱來,這種微妙而復(fù)雜的情感,能帶給人無限的歡樂,也能留下深刻的痛苦。自文學(xué)產(chǎn)生以來,人們就未停止過對這種美好而奇妙情感的謳歌和詠贊,愛情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也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在我國“存天理、滅人欲”的封建社會,男女之間的情愛從未獲得過應(yīng)有的地位,雖然孟子也說過“食、色、性也”,但實際上從孔子到宋明理學(xué),始終存在著束縛人性的鎖鏈。儒家以“發(fā)乎情,止乎禮儀”來禁止一切“非禮”之欲;道家從自然的角度出發(fā),強調(diào)人應(yīng)將一切欲望禁止在未發(fā)生之前;莊子的理想人格則是“有人之形,無人之情”。古代的先賢圣哲們極力地倡導(dǎo)禁欲,古老的文化不肯承認性愛的合理性,處于層層重壓和種種束縛之下的愛情,在我國古代詩壇便以扭曲的面貌而出現(xiàn),“男弱女強”的愛情模式,創(chuàng)作主體與抒情主體的嚴重錯位,“好夢難圓”的悲劇情結(jié),這些古代愛情詩的獨有特征為我國古代愛情詩帶來一種特有的缺憾美。一、封建時代女性形象的轉(zhuǎn)化為女性理想的數(shù)量《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開篇的《關(guān)睢》一詩就是一首愛情詩,這首描寫男子思慕“窈窕淑女”的民間戀歌,雖然是“求之不得”的單相思,但男主人公大膽熱烈的愛情追求,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只可惜在中國古代愛情詩壇,以男子作為主動追求者的愛情詩并不多見,特別是在文人愛情詩中更是少見,這種現(xiàn)象確乎有悖常理,然而它卻是古代愛情詩壇的“中國特色”。自古以來,中國的男子一向以功名事業(yè)為重,好男兒就應(yīng)當(dāng)懷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早已成為封建時代人們的共識,為了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標,作為男人當(dāng)然要壓抑那屬于“人欲”的愛情。受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古代文人似乎大都羞于言情說愛,他們寫到愛情時要么躲躲閃閃、含糊其辭,要么干脆化作女性的口吻來抒情,要么以男女之情喻君臣關(guān)系,由此形成了我國古代愛情詩壇“男弱女強”的奇特現(xiàn)象,女性成為奮不顧身、大膽追求愛情的勇敢者?!吧闲?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結(jié)識私情弗要慌,捉著子奸情奴自去當(dāng)!拼得到官雙膝饅頭跪子從實說,咬釘嚼鐵我偷郎!”(明·馮夢龍《山歌·偷》)這一句句??菔癄€不變心的愛情誓言,一首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愛之心曲,冷眼看去似乎失去了理智,但其實這恰恰是愛情追求中最動人的情愫,它是在以激情和真誠點燃著愛的火把,這些出自堅毅果敢女性之口的海誓山盟,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力量。封建時代女子們義無反顧、執(zhí)著追求愛情精神的產(chǎn)生,究其原因,與她們低下的社會地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封建時代的女性身受禮教、婦德的拘囿,她們既沒有插足政治、體驗仕途的機會,也沒有離家遠游、增加閱歷的可能,受狹小生活空間的局限,她們只能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集中在追求自由愛情、自主婚姻上,為了實現(xiàn)這一美好的愿望,她們前赴后繼、不屈不撓地為之奮斗,表現(xiàn)出超越男子的膽識與氣魄,所以在我國古代愛情詩中,熱情奔放、堅定執(zhí)著追求愛情的女性形象比比皆是。她們中有的“無端隔水拋蓮子”(唐·皇甫松《采蓮子》)大膽向自己鐘情的男子表達愛意;有的憧憬著“愿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唐·白居易《長相思》)的永不分離的甜蜜愛情;有的因愛情受阻而發(fā)出“之死矢靡它”(《詩經(jīng)·柏舟》)的堅定誓言;有的雖身遭遺棄,卻仍執(zhí)著于“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漢樂府《白頭吟》)的專一愛情;有的為了實現(xiàn)忠貞不渝的愛情理想而“舉身赴清池”(漢樂府《孔雀東南飛》)。這些表現(xiàn)女性執(zhí)著精神的詩作,不論是采自民間還是出自文人之手,無一例外都在表達著古代女子向往愛情、追求愛情的勇氣和決心,生動展現(xiàn)出女性情愛世界的喜怒哀樂,也正是這些反映女子真摯情感、微妙心理和深刻體驗的愛情詩,建構(gòu)起我國古代愛情詩壇“男弱女強”的愛情模式,它們成為我國古代愛情詩壇最具魅力的詩篇。二、第一,反照對女性對于愛情的同情和救贖“男子作閨音”是中國古代愛情詩的又一特點。中國古代愛情詩的抒情主人公80%以上是女性,但其創(chuàng)作者絕大多數(shù)卻是男性,這種創(chuàng)作主體與抒情主體錯位的現(xiàn)象,從漢末無名氏文人所作的《古詩十九首》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迢迢牽牛星》《客從遠方來》等都是出自男性詩人之手、以女子為抒情主體的愛情詩。曹丕的《燕歌行》和曹植的《七哀》則代表了魏晉詩人以女性身份抒情的愛情詩的最高成就?!懊髟吗ㄕ瘴掖?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魏·曹丕《燕歌行》)詩歌塑造了一位盼夫歸來的思婦形象?!霸笧槲髂巷L(fēng),長逝入君懷。君懷時不開,賤妾當(dāng)何依。”(魏·曹植《七哀》)這是一位丈夫在外“逾十年”的“愁思婦”的憂思愁苦的心境。魏晉其他詩人的愛情詩,也紛紛以女性的口吻訴相思、怨別離,愛情詩的“女性化”特征已開始顯露出來。借女性口吻創(chuàng)作愛情詩,在唐代詩人筆下表現(xiàn)得更加豐富多彩。宮怨詩和閨怨詩堪稱是唐代詩壇的另類愛情詩,這些多出自男性詩人之手的詩歌,以思婦宮娥的口吻抒發(fā)愁情怨緒,在古代愛情詩壇格外引人注目,其宮怨詩中有“雖入秦帝宮,不上秦帝床”(崔國輔《妾薄命》)的憂傷宮女,有“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李白《妾薄命》)的失寵嬪妃,有“空懸明月待君王”(王昌齡《西宮秋怨》)的癡情女子,有“不是思君是恨君”(劉皂《長門怨》)的悲憤宮娥。詩人借助這些幽怨女子之口,揭示她們愛情無望、被囚深宮的不幸,對她們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唐代閨怨詩的主要內(nèi)容則用來表現(xiàn)征婦的相思苦、懷人憂,而為征夫縫制和寄送寒衣又成為男性詩人代征婦抒發(fā)思親念遠之情的最佳題材,虞世南的《中婦織流黃》、孟浩然的《閨情》、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劉希夷的《搗衣篇》、張仲素的《秋閨思》、陳陶的《水調(diào)詞》等,都是圍繞縫制冬衣來表現(xiàn)閨婦溫情體貼的詩作。除此之外,古代詩人還常以《班婕妤》、《長門怨》、《長信宮》、《宮怨》、《團扇郎》等樂府舊題代宮女抒怨言悲,以《妾薄命》、《白頭吟》、《自君出之矣》、《玉階怨》等樂府舊題替閨婦傷別念遠。這些本該由思婦宮女發(fā)為心聲“以我心寫我口”的愛情詩,卻由于封建時代女性文化水平的限制,只能由須眉男子捉刀“代庖”,從而出現(xiàn)了我國古代愛情詩壇創(chuàng)作主體與抒情主體的嚴重錯位,這種現(xiàn)象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澳凶幼鏖|音”這一奇特現(xiàn)象在中國古代愛情詩壇的出現(xiàn),其實有著深厚而復(fù)雜的文化背景。首先,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封建時代的男子漢大丈夫一向恥談兒女私情,而身為男性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又使他們誤認為愛情不過是他們可以隨意支配的小女子們的事情,這種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帶來古代文人在行為與創(chuàng)作上的極大矛盾。一方面,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千百年來歷史與觀念賦予男性的特權(quán)——追歡青樓、蓄妓納妾;另一方面,隨著人性的覺醒、婦女觀的變化,受時代心理的驅(qū)使,詩人們又常常“不約而同”地寫下“代言”女子心聲的詩作。例如在唐代,詩人們以宮怨和閨怨的形式,表現(xiàn)出他們對女性弱勢群體的關(guān)注。“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須知婦人苦,從此莫相輕?!?白居易《婦人苦》)這種認識代表了唐代詩人婦女觀的轉(zhuǎn)變,正是出于對生活中眾多女性不幸命運的同情,詩人們才在詩歌里反映女子在戀愛婚姻中的不幸遭遇,盡管是化作女性的口吻,但客觀上還是揭示出男女地位不平等給女性帶來的悲劇,從這個角度來看,“男子作閨音”的愛情詩,實是封建文化背景下的畸形產(chǎn)物。其次,我國古典詩歌一向重視“引類譬喻”、“比興寄托”的創(chuàng)作方法,正如陳沆在《詩興比箋》中所言:“放臣棄婦,自古同情。守志貞居,君子所托?!狈饨〞r代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嚴酷的思想禁錮,使詩人們不能直抒政治己見,個人的坎坷遭遇和不滿情緒也只能通過寄托的方式曲折地表達出來。屈原托香草美人以自喻、曹植借思婦寄幽思、白居易以被幽囚的陵園妾替遭讒被貶的官員鳴不平、李白托漢代陳皇后的舊事隱喻自己在長安遭誹謗被冷落的失意,凡此種種,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早已成為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一種方式,相信像這樣大有寓意的詩作,在古代愛情詩中為數(shù)不少,但因其以隱喻或比體的面貌出現(xiàn),未經(jīng)道破,后人很難揣測其寄托之意,而這無形中擴大了古代愛情詩的陣容。古代愛情詩創(chuàng)作主體與抒情主體的嚴重錯位,為愛情詩壇留下不少遺憾,由于性別不同和身份地位的差異,“男子作閨音”的愛情詩難免與現(xiàn)實生活存在著一種隔膜,僅以抒發(fā)征婦之情的愛情詩為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受分離之苦的絕大多數(shù)是平民女子,然而男性詩人筆下的閨怨詩,多描寫朱樓繡戶、錦帳牙床以及女主人公的脆弱情感,這顯然不是平民女子的形象,這樣的詩作無疑削弱了這類愛情詩的現(xiàn)實意義,這種隔膜正如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言:“代匹夫匹婦語最難,蓋饑寒勞苦,雖告人人且不知,知之者必物我無間者也?!币驗槟行栽娙巳鄙匍|中思婦的切身感受和體會,他們對女性心理的揣測肯定會有隔膜和不可確知的地方,特別是平民女子的生活處境和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更是文人們難以料知的,所以他們筆下的女性形象顯得有些單薄,沒能反映出廣大“蓬鬢荊釵”普通勞動婦女的辛酸,這也是“男子作閨音”給我國古代愛情詩所帶來的先天不足。三、中國古代愛情詩的“痛苦美”“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愛情作為人類生命意識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總是伴隨著與所愛對象合一的熱切愿望,熱戀的歡愉,幽會的甜蜜,兩情繾綣的纏綿,刻骨銘心的相思,這些本應(yīng)成為愛情詩的中心內(nèi)容,然而在我國封建社會,禮教在人們追求自由愛情的路上設(shè)置了重重障礙,這些難以逾越的障礙給有情人帶來無法消除的距離和心靈的創(chuàng)傷,也形成了渴求與壓抑之間的強烈沖突,而這種阻礙愈深愈久,人們對愛的追求也就愈熾烈愈執(zhí)著,阻隔的力量愈強大愈殘忍,逼出的愛情也就愈悲壯愈絢麗,被壓抑的愛情如同地下涌動的巖漿,感情的洪流也終會找到釋放的噴射口,于是悲吟那“難圓的夢”,宣泄兩情繾綣卻又愛而不能的哀傷,便成為中國古代愛情詩的重要內(nèi)容。閱讀中國古代愛情詩,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錯失與惆悵的世界,從《詩經(jīng)》、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明、清民歌,處處可感那身受阻隔、愛而不得的懊惱,時時可見那不能忘其所愛,卻又永遠不能得其所愛的傷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心理與情感就是如此奇妙,當(dāng)愛情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出現(xiàn)落差,當(dāng)所愛的對象不在眼前,那種愛的欲望會更加強烈,愛情越是受到阻撓,就越能激起人們盡心竭力的追求?!疤煜氯撕蜗?慊慊只為汝?!?南朝樂府《華山畿》)這種堅定不移的愛情理想,在古代愛情詩壇屢見不鮮,可以說這種“愛而不得”的幽怨情緒和“好夢難圓”的悲劇情結(jié),早已成為流淌于古代愛情詩壇的一股暗流?!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薄对娊?jīng)》中的《蒹葭》一詩,首開中國古代愛情詩壇身受阻隔、卻心向神往的“在水一方”式的愛情境界,這種“好夢難圓”的悲劇情結(jié),錢鐘書先生將之概括為“西洋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之情境”,也就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所說的“看著對岸而伸手向往”的情境。這種“好夢難圓”的企慕情境包含著兩種愛的心理,“一種是一往情深的期盼之情,一種是愿望無法實現(xiàn)的惆悵”。的確,中國古代愛情詩壇那大量的“好夢難圓”的愛情悲歌,既抒發(fā)了情人間的深深眷戀和刻骨相思,又傾訴著身不由已、無法逾越的阻隔之痛,這種“夢難圓”的愛情,如同水中月、鏡中花,不知令多少有情人傷感不已?!巴亩x居,憂傷以終老”(《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這是“同心人”分隔兩地、音訊不通的痛苦;“誰謂我無憂,積念發(fā)狂癡”(漢·古詩《蘭若生春夏》)這是深埋心底、相思使人癡狂的悲郁情懷;“所居幸接鄰,相見不得親”(唐·崔仲容《贈所思》)這是日日相見卻不能親近的憂傷;“分明此去無多地,如在天涯無盡頭”(宋·朱淑真《寄情》)這是咫尺天涯卻無法消除阻隔的無奈處境;“儂住西湖日日愁,郎船只在浙江頭”(元·沈性《西湖竹枝詞》)這是與情郎各分東西無緣相會的間阻之悲。這些含淚唏噓、低回纏綿的詩行,抒發(fā)著“好夢難圓”的“美麗憂傷”,傾吐著埋藏心底的“甜蜜痛苦”,愛情“不僅沒有因為不可逾越的距離而消失,反而變得更加強烈,在心里的印象越發(fā)美好。望而又想,想而又望,企慕和惆悵彼此深化,成為胸中纏繞、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以至于長歌當(dāng)哭”?!白砸髯云鼰o人會,腸斷蓬山第一流”(韓渥《思錄舊詩有感》)“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韓渥《別緒》)這些人生永遠也無法逆轉(zhuǎn)的愛的錯失,永遠也不可能完美的戀情,其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有情人的無奈、惆悵、苦澀和心酸,只有飲者自知??赏豢杉暗膼矍闊o疑是個人生活中的一種悲劇,然而這種愛情生活中的大不幸,卻給中國古代愛情詩帶來一種特有的“缺憾美”。“難圓的夢”因為它的虛幻縹緲,憑添了愛情詩的魅力,如同那月圓月缺的美麗,有缺憾的情感有時反而更加耐人尋味,它也為詩歌創(chuàng)作留下無比廣闊的想象空間,詩人們便以特殊的方式醞釀出一種既深藏內(nèi)心又甜蜜無比的情感,他們甚至以超然的態(tài)度,試圖擺脫現(xiàn)實的困惑,從中幻化出一種凄然而美麗的精神之戀。在寫有不少“夢難圓”愛情詩的作家中,白居易、李商隱、晏殊、晏幾道、姜夔等詩人詞人,都曾有過一段甜蜜而不完美的愛情,都曾經(jīng)歷過歡樂與痛苦相交織的愛的折磨,“難圓的夢”因為無法逾越的阻隔,反而帶給詩人一種“空靈”的體驗,時空的距離正適合讓多情的詩人用心靈去慢慢品味情愛的滋味。晚唐詩人李商隱的愛情詩達到了我國古代愛情詩創(chuàng)作的最高峰,他一生的情愛生活起起落落,悲多于喜,所以他筆下的愛情絕唱幾乎都是難圓的夢,凝聚著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劇情結(jié),無論是婚前未果的戀情還是婚后的夫妻別居,他的愛情生活似乎總是處在無法圓滿的重重阻隔之中,這一切郁結(jié)在多愁善感的詩人心頭,就變成了一種含悲而待、含淚而思的深深愛戀,變成了一種難以言說、無法釋懷的精神鈍痛?!皹巧宵S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代贈》)有情人身受阻隔,愛而不能,惆悵傷感之情如伸不展的“芭蕉葉”、綻不開的“丁香結(jié)”,郁結(jié)著無限的哀愁,這種無法舒展開釋的情懷是李商隱愛情詩中最常見的心態(tài),他筆下那些深情綿邈、纏綿悱惻的愛情詩,真實記錄了他“情夢難圓”的復(fù)雜意緒和深沉嘆息?!按盒哪不幇l(fā),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