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黃歷”中看中國民俗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1頁
從“老黃歷”中看中國民俗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2頁
從“老黃歷”中看中國民俗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3頁
從“老黃歷”中看中國民俗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4頁
從“老黃歷”中看中國民俗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老黃歷”中看中國民俗摘要中國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原絢麗多姿的文化記憶。而老黃歷作為民俗文化傳承的載體,在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從老黃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五千年以來所留傳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以及不同地區(qū)民族的風情。并且通過不斷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優(yōu)秀的文化保留了下來,并且將其發(fā)揚光大。通過本文對老黃歷的用途、排版、內容及里面的插畫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歲時節(jié)日、飲食習慣、服飾文化以及關于月相、天干地支、宜忌、人生儀禮等方面。關鍵詞:“老黃歷”;中國民俗;傳統(tǒng)文化AbstractChinesefolkcultureandlonghistory,isacolorfulculturalmemoryoftheCentralPlains.Theoldhistoryasafolkculturalheritageofthecarrier,inthetraditionalculturaldevelopmentplaysavitalrole.Fromtheoldalmanac,wecanseethatsincefivethousandyearshandeddownbytradition,foodculture,costumescultureandcustomsindifferentpartsofthenation.Andbyconstantly"itsessence,toitsdregs,"theoutstandingculturalretained,andtoflourish.Inthispaper,bystudyingtheuseoftheoldalmanac,layout,contentandillustrationsinside,wecanbetterunderstandtheageoftheChinesetraditionalfolkfestivals,eatinghabits,clothingcultureandonthephaseofthemoon,attribution,Taboo,RitesofPassageandsoon.

Keywords:"HuangLi";Chinesefolk;TraditionalCulture目錄緒論························································4中國古老節(jié)日與習俗···········································41.1春節(jié)··············································41.2本命年·············································51.3中秋節(jié)··············································51.4冬至··············································5第二章體現(xiàn)在老黃歷中的中國特色···································52.1農歷公歷··············································62.2每日宜忌··············································62.3月相··············································72.4天干地支··············································72.5二十四節(jié)氣··············································8第三章中國傳統(tǒng)民俗的特點···········································83.1多元性與復合性·············································83.2階層性與地方性·············································83.3神秘性與實用性··············································9第四章老黃歷的作用······························94.1對文化傳承的意義·············································94,2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10結語··············································10參考文獻··············································11致謝··············································11緒論中國作為一個政治文化大國,影響了周邊很多國家的文化,一些傳統(tǒng)習俗不僅在中國得以傳承,在韓國日本等國家也一直保留了下來。傳統(tǒng)習俗留傳下來除了史書記載、以及人們世代相傳這種方式外,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載體,那就是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的“老黃歷”。在我們研究“老黃歷”的過程中,不但發(fā)覺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元素,也對中國傳統(tǒng)民俗有了一個更全面細致的認識。本文通過對老黃歷的分析,從物質民俗文化、社會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三個方面對中國傳統(tǒng)民俗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中國古老節(jié)日與習俗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最為重要的八個節(jié)日為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和清明。春節(jié)說到春節(jié),應該是國人感覺到最熟悉最親切的一個節(jié)日了。從古代的神話中,描述人們通過放鞭炮的形式嚇走一只名叫“年”的怪獸可以看出,春節(jié)的歷史非常悠久。據(jù)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jié)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在春節(jié)到來之前人們通常將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辭舊迎新。按照傳統(tǒng)會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祭拜祖先?;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jié)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歷史的沉淀,時間的洗禮,帶著美好寓意的春節(jié)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jié)文化。而時至今日,年節(jié)的主要習俗,都依然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fā)展。不僅中國在過春節(jié),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會在春節(jié)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慶?;顒?。1.2本命年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農歷屬相所在的年份,俗稱屬相年。在傳統(tǒng)習俗中,本命年也成為“檻兒年”?!氨久攴柑珰q,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是關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寫照。一般為了這一年平安吉祥,特別是在北方,會從里到外都穿一身紅,紅腰帶、紅衣服、紅襪子等。所以到了年末,市場上會出售一種名叫“吉祥帶”的綢子,戴上可以免災,逢兇化吉。1.3清明清明屬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這個在“老黃歷”中也有體現(xiàn)。原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jié)氣,后來兼并了寒食的習俗: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每年基本上在4月5日前后。清明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三月節(jié)……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鼻迕鲿r候的習俗是掃墓,祭拜祖先及折柳枝。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shù),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1.4冬至冬至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北方是吃餃子,宰牛羊,南方則有吃冬至面,冬至米團的習慣。體現(xiàn)在老黃歷中的中國特色2.1農歷公歷農歷,又稱夏歷、陰歷、漢歷、老歷,是中國傳統(tǒng)歷法之一。它是“老黃歷”中的一大特色,公歷每天日期下面都會有相應的農歷日期。農歷屬于一種陰陽歷,平均歷月等于一個朔望月,但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jié)氣以反映季節(jié)(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征。公歷是現(xiàn)在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通稱陽歷?!瓣枤v”又名“太陽歷”,系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為西方各國所通用,故又名“西歷”。它最早是古羅馬人從埃及人那里學來的,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興起傳播世界各地。中國從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國元年采用陽歷,故又名曰“國歷”。農歷與公歷的不同之處這是中國特有的日歷,通常會比公歷晚一到兩個多月左右。使用公歷的好處是可以和世界同步,缺點第一是失去了中國特色,農歷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有義務將其發(fā)展下去。第二是完全不考慮月球的變化,月份的設置完全是人為設定的。歲首、每月天數(shù)毫無根據(jù),是一種相當糟糕的歷法。使用農歷的好處是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長久以來人們也習慣了以農歷為主,航海、漁業(yè)、鹽業(yè)等一些部門的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它。缺點第一是法定假期可能會與其他國家不同,在海關等與國際有關系的業(yè)務可能需要與國際同步。第二是農民不能靠農歷來種地,因為舊歷的日子不固定,如果日子差太多,會影響收成。這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為什么會這么重要的原因。有了二十四節(jié)氣,種植不會受農歷日子變動的影響,農民也比較好掌握。第三是陰歷不考慮地球運行,天它是按照月亮周期來定的,反映不出季節(jié),這也是一個缺點。如果單純按照月亮周期來考慮,春節(jié)有時候在夏天,有時候在冬天,所以會有閏月這個現(xiàn)象來保證它相對穩(wěn)定,比如今年閏九月,公歷就沒有這個現(xiàn)象。2.2每日宜忌人們在辦事出行遇到困難的時候,通常會說,“今天出門沒看黃歷啊?!痹谥袊悬S道吉日這一說法。黃道吉日顧名思義,就是萬事皆宜的日子。它其實是前人通過天體運動自然現(xiàn)象,綜合中國古代六神定出來的,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稱為六黃道,黃道吉日就是這六神所在的日子。這一天不避吉兇,萬事如意。黃歷上每天都會寫著宜做什么事,忌做什么事。中國人在有喜事比如說結婚、開業(yè)、定親都會看看黃歷挑個好日子。從每日宜忌衍生出來的包括沖煞、諸神、掌日太歲、五行、胎神等。煞是指每日沖煞年歲方位中,破土、修造、移徙、交易、入殮、安葬、啟攢等諸事不宜,沖煞的生肖年歲,應該盡量避諱,并且注意沖煞方位,避免朝該方面行事,以免遭惹無妄之災。在古時候,民間一直相信胎兒是由胎神掌管的,就像是人們相信有陰曹地府、黑白無常一樣。孕婦應該多注意避免沖撞胎神,以免流產。歷法上的吉兇之說雖然充滿迷信色彩,但它包含中國古代哲學、天文、地理、自然生態(tài)等諸多方面豐富的內涵,并蘊藏著人們如何順應自然的論述。雖然有些人不以為然,但是有時候發(fā)生的離奇事情無法用科學解釋。在黃歷的律法里,五行相生相克的觀念,猶如自然界的協(xié)調,有一定的規(guī)律,當兩者發(fā)生沖、煞的情況時,基于趨吉避兇的心態(tài),人們往往也會聽從古法的建議,明哲保身。在遵循每日宜忌這一規(guī)則中,體現(xiàn)了國人自古以來順從自然的觀念。2.3月相月相也是“老黃歷”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根據(jù)月亮位置不同,它的名字也不同。分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漸盈凸月、滿月、漸盈虧月、下弦月、殘月。中國農歷就是根據(jù)月亮的運動形成的。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就是一個月。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根據(jù)月相形成的,最典型的就是中秋節(jié)。本來自周代以來,中秋節(jié)是迎寒祭月的節(jié)日,到了唐代發(fā)展成為祭月、賞月、玩月的喜慶團圓的盛大節(jié)日,沿襲至今。中國人幾千年來把自己的生活節(jié)拍與大自然的月圓月缺緊密協(xié)調起來,構成了完美和諧的節(jié)日文化。應當說這是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寶貴的非物質遺產。中秋節(jié)傳統(tǒng)習俗是家人團聚,吃月餅。宋代蘇軾也有詩來描述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痹孪噙€影響海洋。因為潮汐和月球陰歷作用有直接關系,像軍事、旅游、海洋漁業(yè)、海水養(yǎng)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比如滿月的時候就會引起大潮,所以根據(jù)黃歷中給出的日期確定月相是沿海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項大事,這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2.4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在“老黃歷”中也有記載,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它在夏商周時代趨于成熟。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歷法一直使用“干支”紀年、紀月、紀日法排列月日,十分繁復,容易忘記,但是很多月日代碼數(shù)字相互重疊的日子,作為節(jié)日流傳了下來。比如“正月正”大年節(jié)、二月二“龍?zhí)ь^”日;“五月五”端午節(jié);“七月七”乞巧節(jié);“九月九”重陽節(jié)。在中國人的節(jié)日觀念里認為這些重疊數(shù)字的節(jié)日能帶來好運。2.5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是“老黃歷”中的重要內容。最早出現(xiàn)在古代文獻《逸周書·時訓》中。古代農歷把一年化為四季,每一季大約90天,全年約360天,按照一年氣候的變化,分為5天“一候”,三候為“一氣”,全年“二十四氣”,俗稱“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根據(jù)天文科學編訂,對中華民族精神民俗文化、物質民俗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衣食住行、生產勞動等多個方面。像春分的時候適合播種玉米,芒種的時候小麥收割、夏種開始,清明掃墓,冬至吃餃子,加衣服。第三章中國傳統(tǒng)民俗的特點3.1多元性與融合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這也決定了中華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是由長久以來的風俗習慣形成的。在中華各民族的不斷融合中,民族習俗被接納到中華文化體系之中,但是各民族都不同程度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比如各民族的服飾、歌曲的風格特點、飲食特色,極大的豐富了中國的民俗文化。自古以來傳統(tǒng)文化及民俗的融合,首先是人們在心理上得到認同。民俗是存在于生活中點點滴滴,在潛移默化之下,漢俗影響了其他民族,其他民族的風俗也豐富了漢俗。3.2階層性與地方性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處于社會中下層的廣大民眾,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和承載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體現(xiàn)了他們的認識與思想要求,具有較強的民間性特點。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人群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更為講究舒適。形成了奢靡、鋪張的風尚。同一階層不同職業(yè)的人群形成的風俗也有區(qū)別。比如農民質樸,商人“無奸不商”。當然,就算是因為階層民俗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之處。中國國土遼闊,這也造成了民俗地方性差異。民俗文化的發(fā)展和變化與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影響。比如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的藏族,他們一直有祭神的風俗。像傣族的潑水節(jié)、蒙古的“那達慕大會”,這都極具地域色彩。3.3神化與實用性自古以來我們華夏子孫被稱為“龍”的傳人,民間傳承著的大量古老風習,都與“萬物有靈”這一傳統(tǒng)觀念有很直接的關系。古代思想中強調大自然的力量,老子講求“無為而治”,佛教、儒家思想都為民俗蒙上了濃厚的神秘色彩。但歸根到底,也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民俗文化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們的需求?!袄宵S歷”至今沿用,也說明了這個道理。沒有作用的民俗,漸漸被人們拋棄。中國民俗對人們生產勞動具有深遠影響,實用性是中國民俗的最本質特點。第四章老黃歷的作用4.1對文化傳承的意義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財產,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是中國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它是富有靈性與活力的,千年來伴隨著華夏子孫一代代走過。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xiàn)實性、進化性,它無時無刻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chuàng)新文化提供歷史的依據(jù)和現(xiàn)實的基礎。神秘與實用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的一大特性,這是就民俗事象本身性質來說的,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民俗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濃厚的神秘色彩來達到人們所期盼的愿望。傳統(tǒng)民俗的沿襲,具有相當?shù)姆€(wěn)固性,許多民俗事象不因改朝換代或社會變革而立即中止。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斷吸收歷史的、宗教的、民族的文化元素,最終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這其中“老黃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通過前人不斷地完善發(fā)展,將這些對人類生活有深刻影響的習俗記錄保留了下來,并且一直延續(xù)至今。雖然史書也將歷史文化較為完整真實的記錄了下來,但是“老黃歷”中的內容更貼近人們實際生活,在生產活動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更加的到傳播傳承與使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習俗深深的滲入了華夏大地,也深深影響了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華夏子孫。傳統(tǒng)文化在影響現(xiàn)實的同時,也在新的時代氛圍中發(fā)生蛻變。加進新的文化內容。4.2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隨著時間的變化,中國民族文化與傳統(tǒng)習俗并沒有止步不前,而是與時俱進,經過不斷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及民俗一直深深影響人們的生活。通過“老黃歷”表現(xiàn)出來的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有很多積極的作用,表現(xiàn)在衣食住行、地域文化、民族信仰等多個方面。比如說這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服飾文化。從古代的漢服到吸收了外國元素的旗袍,再到如今簡便的時裝。服飾文化不斷地在推陳出新。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加深,漢服又有回歸的趨勢。某大學的成人禮上學生們就穿著美麗端莊的漢服舉行典禮。目前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從平民百姓到社會精英,都越來越關注漢服,漢服的復興已成為不能忽略的文化現(xiàn)象。中國近幾十年來發(fā)展迅速,在全球化這個環(huán)境下,文化與文化發(fā)生了激烈撞擊,中國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接觸國際社會,吸收國外好的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政治文化地位。結語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反映了其內在的精神追求?!袄宵S歷”作為一個重要載體,在民俗文化保留與傳播過程中的影響深遠。并且在人們心中有著難以取代的地位。通過研究“老黃歷”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表現(xiàn)出的精神追求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追求天、地、人和諧統(tǒng)一。先人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形成天人合一的觀念。這些觀念我們可以在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慶活動中看得非常清楚。在春節(jié)等節(jié)日時候都會祭祀祖先,迎財神。二是浸透著強烈的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中原民間廣泛流傳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為了治理危害人間的大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廣泛流傳的夸父追日神話傳說、作為民族精神象征的愚公移山傳說故事,也都是這方面的代表。這種精神也一直影響著現(xiàn)代社會,如2008年時候非典,國人喊出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口號。四川地震的時候社會各界紛紛對災區(qū)人們送去誠摯的關心以及物質援助。三是順從自然、敬畏神靈的思想??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保ā墩撜Z·季氏》)。為了保護珍貴的文化,紀念為人類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先人,民眾將女媧、送子觀音等作為神明和祖先祭祀供奉,祈求他們護佑。效法的祖先,既是人,又是神;要敬的天,既是神,也是祖。像人們常說的“好人有好報”,“人在做天在看”,“遭天譴”一類的話,都反映了人們認為要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