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單元人口1人口的數量變化與人口合理容量_第1頁
第7單元人口1人口的數量變化與人口合理容量_第2頁
第7單元人口1人口的數量變化與人口合理容量_第3頁
第7單元人口1人口的數量變化與人口合理容量_第4頁
第7單元人口1人口的數量變化與人口合理容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時人口的數量變化與人口合理容量高三地理組2020年10月12日2021屆高三地理備課組課件資料第七單元人口基礎考點一人口的數量變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長1.世界人口增長的時空差異1時間差異:農業(yè)革命前人口增長極其緩慢,農業(yè)革命期間人口增長先快后慢,從工業(yè)革命開始人口增長明顯加快。2空間差異:2原因分析1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決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2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長緩慢因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進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很快補充:中國人口增長時間差異1人口增長中的“增長”僅指人口數量的變化,而不一定是數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長或者負增長。2人口增長包括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人口遷移。3人口凈增長要考慮人口基數和自然增長率。補充:⑷生產力水平高,人口增長不一定快⑸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是從死亡率下降開始的⑹“低低低”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較低的在進入現代型的一些國家或地區(qū)中,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的老年人口死亡率一般較高。課堂練習(2020年新課標全國卷Ⅲ)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當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數量。圖2顯示2010年我國西部某市50歲以下各年齡組女性人數。調查表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據此完成下題。造成該市20~24歲年齡組人數明顯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該組人口出生期間A.生育政策放寬 B.經濟發(fā)展提速 C.育齡婦女較多 D.生育觀念轉變該市20-24歲年齡組出生時間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1986-1990年的育齡婦女2010年年齡在41-49歲之間,據圖可知2010年年齡在41-49歲之間人數較多,因此造成20-24歲年齡組出生人數偏多的原因是該組人口出生期間育齡婦女較多,C正確。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穩(wěn)定,A錯誤。中國經濟發(fā)展速度改革開放后均較快,不會僅僅影響某個短時間段,B錯誤。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觀念不會變化太大、太快,D錯誤。故選C。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1.構成指標:A出生率、B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2.類型、特征及轉變增長模式類型Ⅰ類型Ⅱ類型Ⅲ名稱原始型傳統(tǒng)型現代型特點“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轉變過程原始型→傳統(tǒng)型→現代型影響因素社會經濟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觀念、相關的人口政策等補充說明:傳統(tǒng)型包含原教材上的傳統(tǒng)型和過渡型3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qū)差異1發(fā)達國家:現代型。2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傳統(tǒng)型。3我國:基本實現了由傳統(tǒng)型向現代型的轉變。(現代型)4世界:由傳統(tǒng)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二比較三類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人口增長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型)傳統(tǒng)型(“高—低—高”型)現代型(“低—低—低”型)特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狀況速度慢,波動較大快,表現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現出新的平衡狀態(tài)數量相對靜止或低速增長急劇增加達到人口高峰后,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差生產力水平提高,經濟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提高受經濟、文化等的影響,人們的社會觀念和家庭生育觀念發(fā)生變化圖文法理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數量的關系1自然增長率>0:人口數量不斷增加。2自然增長率由正值減小到0:人口數量達到最大值。3自然增長率<0:人口數量不斷減小。4自然增長率由負值增大到0:人口數量達到最小值。機械增長率與自然增長率下圖為我國人口和勞動力人口增長率變化含預測圖。讀圖回答下題。

我國勞動力人口最大值出現的時間段是A.1986~1990年 B.2016~2020年C.2020~2025年 D.2026~2030年第8題,勞動力人口增長率大于0表示勞動力人口增加,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26年開始出現了負值,說明勞動力人口出現了減少。而此前一直增加,故2020~2025年勞動力人口出現了最大值。導入(2020年新課標全國卷Ⅲ)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當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數量。圖2顯示2010年我國西部某市50歲以下各年齡組女性人數。調查表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據此完成下題。以下時間段中,該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為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解析】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歲,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歲,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歲,1971-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歲,據圖可知,這四個年齡段35-39歲戶籍人口最多,說明當時出生率最高,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三如何判斷人口增長的不同模式1.從時空分布規(guī)律判斷1根據所處歷史發(fā)展階段時間:

2根據國家類型空間: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屬于傳統(tǒng)型;個別發(fā)展中國家如中國、古巴等屬于現代型;發(fā)達國家則屬于現代型。2.從人口增長特征判斷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傳統(tǒng)型是“高—低—高”型;現代型是“低—低—低”型。2定量描述: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1.0%)傳統(tǒng)型高(>2.5%)低(<1.5%)高(>1.0%)現代型低(<2.0%)低(<1.5%)低(<1.0%)出生率、死亡率高低是相對的,一般1左右為低;自然增長率小于1為低“集訓”2017·海南高考據世界人口組織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由2000年的60億增長到90億。如圖所示某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據此完成1~2題。1.該國可能是A.中國B.美國C.印度 D.俄羅斯2.根據預測,從2000年到2050年,該國A.人口增長模式由原始型向傳統(tǒng)型轉變B.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C.老齡人口數量逐漸減少D.人口數量比較穩(wěn)定解析:1C2B第1題,讀圖可知,該國2000年和20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約為18%,中國人口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已經超過20%,美國和俄羅斯人口數量相對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遠低于18%,所以可以判斷該國最可能為印度。第2題,印度在2000年人口增長模式已經是傳統(tǒng)型,故A項錯誤;結合上題結論可知印度2000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穩(wěn)定,說明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故B正確;根據題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將由60億增長到90億,則印度的人口數量也會同步增長,老齡人口數量逐漸增加,故C、D項錯誤?;A考點二人口合理容量一環(huán)境承載力(警戒值)1.概念:強調土地、淡水、森林等資源能夠供給的人口數量和經濟規(guī)模,承載量最小的因素成為該地發(fā)展的限制性因素。2.衡量指標:人口數量和經濟規(guī)模。環(huán)境承載力二環(huán)境人口容量(警戒值)1.實質:某地環(huán)境承載力的直觀反映。2.影響因素及特點人類的生存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狀況,因此資源是制約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三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值)1.實質: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最適宜的人口數量。2.意義: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戰(zhàn)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進而影響區(qū)域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3.謀求措施世界地區(qū)發(fā)展中國家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guī)模內;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qū)域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圖示環(huán)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的關系

“集訓”2020·浙江十校聯考讀木桶效應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圖,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