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虛詞篇(二)文言虛詞幾乎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內(nèi)容,把握虛詞的方法主要有:一、看語境。文言虛詞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其意義和用法。語境包括語意和關系二個方面:1、看語意。理解虛詞,不能只看“這個”虛詞,還應看它所在的句子、句群,甚至于所在的段落,將詞與詞,分句與分句,句子與句子順延的意思聯(lián)成一片來思考,才能求得準確。通過語意來理解的虛詞很多,尤其是“其”、“之”“者”“于”等。2、看關系。有些虛詞在連接詞、詞組、分句或句子時存在某種關系,或復句關系,或支配關系,或比較關系等,揣摩好了詞與詞、詞組與詞組、分句與分句、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則該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就出來了。常要揣摩其間關系的虛詞有“而”“以”、“于”等。例如:例: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例句中的“而”連接“太守歸”和“賓客從”兩個詞組,“歸”和“從”兩個動作同時產(chǎn)生,屬于并列關系,“而”是連詞,表并列。二、看位置。同一虛詞,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義、用法也就不同,常見的有“為”、“也”“焉”、“乎”、“矣”、“于”等。例如: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例句中“焉”用在動詞之前,且是疑問句,則作疑問代詞,意為“哪里”。三、看標點。同一個虛詞(指語氣助詞)放在句末,由于標點符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語氣,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常要看標點符號的虛詞有“也”“矣”“乎”、“焉”等,如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一般說來,句號表陳述或判斷,問號表疑問或反問,嘆號表感嘆、命令、祈使或禁止等語氣。例句中句末用了句號,且是判斷句,“也”是語氣助詞,表判斷。四、看呼應。有些文言虛詞同前面或后面別的詞相呼應,將兩者結合起來分析,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好理解了。常用呼應方式來理解的虛詞有“為”、“者”“乎”等。例:何陋之有?(《陋室銘》)例句中動詞“有”放在句末,“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意為“有何陋?”“有”同前面的疑問代詞“何”相呼應,“何”解釋為什么?五、看結構。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上下句結構一致,有時實詞與實詞相對,有時實詞與虛詞相對,有時虛實詞與虛詞相對,我們根據(jù)與虛詞相對的那個實詞(或虛詞)的意義與用法推出該虛詞的意義用法。文言文中也常有“互文見義”的現(xiàn)象,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也可以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用法。常見的這種情況的虛詞有“而”“以”“因”“之”“焉”。六、看成份。一部分虛詞在句子里不作什么成份;或者不能作什么成份;或者起“破壞”作用,使本可成為一個句子的,被取消其成為句子的功能,常見的虛詞有“其”、“之”語氣助詞等。例: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例句中的“矣”是語氣助詞,不作句子成份。七、看句式。文言文常用一些特殊句式,這種特殊句式配上特殊的虛詞形成一種固定的格式來表達意思,記住特殊句式的種類和常格式,有助于我們理解文言文虛詞。常見的格式有:1、判斷句。常用“者,也”
、“者,”
”,也”
、“者也”“則”、“乃”“亦”“為”等虛詞表判斷。如: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例句中的“則”連接了主語“此”和賓語“乒陽樓之大觀”,處于動詞的位置,但它是副詞,表判斷。2、被動句。常用“為......所”、“為所......”等格式表被動。3、倒裝句。二、常見虛詞歸納:(五)于(1)介詞:①引出動作、行為到達的處所,譯為“到”“到達”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還于舊都;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簊畚運于渤海之尾②引出與動作、行為有關的處所,可譯為“在”
例句:駢死于槽櫪之間;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候③引出動作、行為的起始處所或來源,可譯為“從”“自”例句: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④引出動作、行為有關的授者或接受者,譯為“向”“給”
所在的介賓結構作狀語或補語,可譯為“對”“對于”例句: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欲有求于我也;萬鐘于我何加焉;告之于帝⑤表比較,相當于“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2)表原因,可譯為“因為”。
例句:生于安樂,死于憂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3)連詞:和、與、同。
例句:曹操比于袁紹實戰(zhàn)演練: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自、從)②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進學解》)(由于)③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ā稁熣f》)(對、對于)④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在)⑤余將告于蒞事者。(《捕蛇者說》)(給)⑥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向)⑦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到)⑧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被)⑨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比)(六)乃(1)代詞你,你的。例:《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千乃翁。”(2)副詞,表示動作、行為或事情前后相承的關系(時間上/事理上),可譯為“于是”“便”“就”。例:《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薄秾O權勸學》:“蒙乃始就學?!薄对狸枠怯洝?“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薄缎∈队洝?“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薄恫軇フ搼?zhàn)》:“乃入見?!薄豆敗?“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保?)副詞,表示兩事順承,可譯為“才”例:《陳太丘與友期》:“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送東陽馬生序》:“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薄独恰?“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4)副詞,表示兩事情理相?;蚴鲁鲆馔?,可譯為“卻”“竟然”"居然”“反而”例:《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保?)動詞,表示肯定,可譯為“是”“就是”“原來是”
例:《陳涉世家》:“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實戰(zhàn)演練:(1)乃記之而去(“于是”“就”)(2)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3)乃悟前狼假寐(才)(4)陳勝、吳廣乃謀曰(“于是”“就”)(5)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為動詞:讀wéi(第二聲)時
做。(結合具體句子譯出“做”的具體形式)例:并自為其名、可以為師矣;公輸盤為我為云梯;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作為,當作。
例: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子墨子解帶為城;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是。
例: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城;此為何若人;必為有竊疾矣;自既望至十八日為盛;始悟為山市以為,認為。
例:孰為汝多知乎?、莩蔀?,變成。
例:以弱為強者;為坻,為嶼,為嵁,為巖(2)介詞:讀wèi(第四聲)時,只作【介詞】①被。
例: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賢能為之用
;二蟲盡為所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②為了。
例: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給,替。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公輸盤為我為云梯。④對,向。
例: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天下唱,宜多應者。(3)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夫子何命焉為?(4)名詞:心理活動,思想、想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實戰(zhàn)演練:(1)可以為師矣(做)(2)天子為動(被)(3)不足為外人道也(向)(4)全石以為底(作為)(5)自以為不如(認為)(6)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擔任)(7)其名為鯤(是)
(八)者(1)附在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時間詞后面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或不譯出。例如:卜者知其指意。(……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的人)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的東西)中軒敞者為艙。(……的地方)或異二者之為,何哉?(指人,不譯出)用在主語之后表達停頓,一般不譯出,其作用或引出判斷(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或引出原因(有時可譯為“的原因”),或引出說明。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引出判斷)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引出判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引出原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引出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引出原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引出說明)用在句末,與“若”組成“若者”、“若……者”結構,表示比擬,相當于“像……的樣子”、“……似的”。例如: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5)放在后置的定語之后,相當于“的”。例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6)放在假設句中,表示假設,相當于“……的話”。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實戰(zhàn)演練:(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詞,“┄┄的人”)(2)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詞,“┄┄的方面”)(3)花之隱逸者也(語氣詞,表判斷)(4)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代詞,用在描寫的詞后面,相當于“┄┄的樣子”,也可不譯)(5)客之美我者(語氣詞,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原因)(6)二者不可得兼(代詞,用在數(shù)詞后面,種,樣)(7)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代詞,“┄┄的手段”)(九)焉(1)代詞①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代詞,相當于“之”。例句: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俟其欣悅,則又請焉。(2)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增資擴股入股協(xié)議
- 電子商務平臺運營銷售合作協(xié)議
- 股份制企業(yè)合同文書范例與解析
- 網(wǎng)絡直播行業(yè)版權使用許可協(xié)議
- 教育信息化產(chǎn)品采購安裝協(xié)議
- 經(jīng)典個人手車轉讓合同
- 海洋資源開發(fā)項目合作框架協(xié)議
- 電子發(fā)票開具專項協(xié)議
- 粵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教學設計:4.1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
-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完整版)蘇教版六年級下數(shù)學比例重難點練習
- 熱能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 流量測量
- 中國古代文學史 建安文學與正始文學
- 課堂嵌入式評價及其應用
-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 化工原理傳質(zhì)導論
- 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ppt課件(完整版)
- Linux操作系統(tǒng)課件(完整版)
- 跨境電商亞馬遜運營實務完整版ppt課件-整套課件-最全教學教程
- 中國傳媒大學《當代電視播音主持教程》課件
- 浙美版小學六年級美術下冊全冊精品必備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