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筆記的教學設計與實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1.gif)
![翻譯筆記的教學設計與實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2.gif)
![翻譯筆記的教學設計與實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3.gif)
![翻譯筆記的教學設計與實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1f428079fc5b7dd23649d80645689604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翻譯筆記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和翻譯策略近年來,在許多外國期刊上,關于教育方法、課程設計和教育改革的討論很少,但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筆者從事翻譯教學幾年來,在教學手段和課程設計方面不斷探索,有些做法比較可取。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李長栓教授提出,要求學生做翻譯筆記的做法體現了翻譯過程,“筆記中要記載自己查閱了什么資料、得到什么啟發(fā),自己是如何確定某一個詞、短語、句子的翻譯方法的,在調查研究中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李長栓,2006:50)。筆者的做法與李教授的觀點基本一致,將課堂中所運用的過程教學法延伸到課外,要求學生認真做翻譯筆記,實踐證明這一做法對提高學生翻譯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的翻譯能力培養(yǎng)國內多數院校都是在本科三四年級開設英漢及漢英翻譯(筆譯)課程,課時多為每周兩個學時,而且很多學校是為了四年級面臨的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開設的這門課程。想在如此有限的學時內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意識,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絕非易事。這個過程比較耗時,不可能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完成,許多工作需要延伸到課外去做,利用翻譯筆記為教師提供錯時報告是比較理想的做法。1定題和定題階段學習筆記有人稱為學習日志或者學習日記,這種學習手段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其實并不鮮見。記筆記不難,關鍵是記什么、怎么記。筆者要求翻譯筆記包含兩個部分:自選部分和定題作業(yè)。自選部分的內容題材和體裁不限,但要求摘錄名家名譯,借以體味經典,學習前輩處理翻譯問題的方法。對于初學翻譯的學生而言,名家名譯可以起示范作用,在自己還不清楚該如何翻譯的時候,揣摩他人譯風,模仿其翻譯手法不失為一種選擇。筆者還要求學生最好選用多譯本的文章,可以將原文與譯文進行對照,還可以將幾個譯本進行比較,將各個譯本的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寫在筆記中,分析要客觀,有理有據。這部分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客觀思考問題的習慣,鼓勵學生質疑權威,形成批判性思維。定題作業(yè)為教師選一篇文章作為課后翻譯作業(yè),要求學生先根據原文寫出自己的翻譯過程及譯文,然后與組內同學討論并寫出討論意見,再修改譯文。定題作業(yè)的任務量相對于自選部分要多。教師需要提前將學生分組,每組三到四個人。學生首先獨立對原文文體以及篇章結構進行分析,對自己的整個翻譯過程進行記錄,包括原文轉換為譯文時所參閱的資料,如何遣詞造句,翻譯手法選擇的理由,翻譯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及解決方法等。接著是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組內評議,互相評論譯文中的優(yōu)缺點。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任務是組內成員提出自己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組內成員將其他人對自己譯文的建議和意見記錄下來,也可以將組內其他成員較好的處理手法記錄下來,對譯文進行修改。2優(yōu)化提高翻譯能力的方法比讀即對兩個以上的文本進行對比,對每個文本的語言特點、處理手法、優(yōu)點及不足等方面進行盡可能透徹的分析,對所選譯文譯者的翻譯過程進行評議,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比較完善的譯文。比讀法主要用于翻譯筆記的自選作業(yè)部分。有比較才有鑒別。盡管所有的文章都沒有定譯,但譯文質量還是有高下之分的。對譯文進行比讀和分析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讀將譯文進行對比賞析,是翻譯教學的常用方法之一,通常稱為翻譯批評。楊曉榮教授在著作《翻譯批評導論》中將翻譯批評定義為:“依據一定的翻譯標準,采用某種論證方法,對一部譯作進行分析、評論、評價或通過比較一部作品的不同譯本對翻譯中的某種現象作出評論?!?趙秀明、溫靜,2008:91)許鈞教授認為:“翻譯批評對于翻譯實踐有著監(jiān)督、批評、指導的作用。”他同時還指出,翻譯批評要有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方法,只簡單地對譯文“評說好壞”不可取,簡單地將翻譯批評中的“翻譯”兩字理解為翻譯文本,把翻譯批評局限在文本批評的范圍內也是不科學的(許鈞,2006:396)。比讀是提高翻譯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如果運用不當,便會流于形式。在布置相關任務之前,教師應當向學生解釋清楚比讀的原則、程序和方法,要求學生盡量避免評論的隨意性和淺表性,不能將某個譯文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將某個譯文捧上天。教師還應向學生展示一下比讀的范本,讓學生對這種方法有個基本概念,明白具體操作時該采用何種模式進行。譯文比讀不能僅僅局限在語言層面,要結合譯者的生活背景和時代特點及其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對譯文進行評價,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評論的客觀性。對于由譯者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以及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所造成的譯文“硬傷”,在評論時應當予以適度的寬容。教師要向學生強調比讀的客觀性和寬容性,即要求學生在對所選譯文進行文本對比和篇章分析的基礎上,“把譯者進行翻譯的歷史背景、當下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譯者的文化立場、社會環(huán)境這些社會歷史語境因素的制約納入考慮,從而保證翻譯批評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全面性”(陳鳴,2009:56)。譯文比讀應當是開放性的、多元化的?!叭藗兛梢酝ㄟ^文藝學的一些原則來評價一篇譯文是否達到了原文的美學高度,也可以用語篇學原則來衡量譯文是否做到了銜接與連貫,還可以從文化學的角度批判譯文是否過于歸化,等等?!?肖維青、馮慶華,2009:219)因此,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比讀時充分調動與比讀譯文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比較各個譯本,以保證譯本比較的信度和效度。筆者認為,紐馬克總結的比讀程序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要求學生按照他所提出的五個步驟來完成比讀任務:(1)分析原文,著重分析其寫作意圖及功能;(2)分析譯者對原文目的的闡釋、翻譯方法及譯文的讀者;(3)選擇原文和譯文有代表性的部分進行對比;(4)從譯者和批評者的角度評價譯文;(5)評價譯文在譯語文化中的地位(廖七一等,2001:199-202)。如果學生能夠嚴格按照這五個步驟對所選譯本進行比讀,比讀質量會越來越高,譯文鑒賞能力也會不斷提高。紐馬克認為,翻譯批評的方法有兩種:功能批評法與分析批評法(邵成軍,2003:61)。前者主觀性較強,屬于宏觀的比讀方法,主要從思想內容方面對所選譯文進行比較,不重細節(jié),評價的是譯者是否忠實地傳達原文信息,以實現翻譯目的,譯文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后者則具有顯著的客觀性,是一種微觀批評方法,批評者可以從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層面對所選譯文進行比讀,找出譯文中存在的種種具體問題。許鈞教授(2006:410)指出:“批評的目的在于比較之后的分析與提示。”由此可見,分析批評法的可操作性更強些。比讀看似簡單,但需要在課堂外多下工夫,需要學生利用書籍和網絡查詢很多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風格以及對原作寫作特點的評論等信息。如果學生只是根據個人感覺來理解原作,有時難免有失偏頗,應當多看他人的評價,以保證自己對原作理解的準確性。學生可以采眾家之長,譯出比較完善的譯文。但修改譯文不是比讀的目的,比讀的目的在于客觀評價譯作,提高鑒賞能力,利用品讀名品的機會逐漸提高翻譯鑒賞力。3.綜合歸納法反思即譯者對自己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思維活動和行為方式進行觀察,密切關注自己在整個翻譯活動中的思維過程,找出困擾自己的關鍵點,充分考慮他人的建議和意見,經過反復修改提高自己譯文的質量。反思是一種自我體驗和自我完善的心理活動方式,也是過程教學法在翻譯課堂之外的延伸。反思法主要用于翻譯筆記的定題作業(yè)部分。反思又稱反省、內省或者自我觀察。杜威在1933年提出了反省思維(reflectivethinking)的概念,并把它界定為“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照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導出的結論,去進行主動的、持續(xù)的和周密的思考”(王麗波、衛(wèi)燦金,2008:85)。翻譯筆記中的反思過程主要體現在質疑反思、綜合歸納反思、對比反思和評議反思幾個方面。質疑就是提出疑問,這種方法教會人思考,是進步的重要條件。翻譯筆記中的質疑反思在比讀部分有所體現,但更多地體現在定題作業(yè)中的第一個步驟中。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應該常常問自己,這樣理解原文對嗎這樣措辭可以嗎這個句式可行嗎這樣的翻譯方法可以嗎是不是有本可依還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類似這樣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思考,積極查閱資料,以確保譯文準確、通順。所謂綜合歸納,即將所學專業(yè)及非專業(yè)的知識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并進行歸納,從中找出一定的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新觀點乃至新理論。綜合歸納反思也體現在定題作業(yè)的第一個步驟中。翻譯是一項要求很高的活動,要求譯者成為全能和雜家,要知道如何查閱資料來解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應當積極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將學過的專業(yè)知識和涉獵的非專業(yè)知識中與所譯材料相關的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整理、過濾、整合并呈現。遇有不熟悉領域的文本,應當查閱網絡資源和相關的書籍來確認信息,也可以向該領域的專家請教,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和專業(yè)性。綜合歸納反思的過程也就是李長栓教授所提到的正當程序運用過程,應當在翻譯筆記中留下痕跡,這部分最能體現學生求甚解、負責任的學習態(tài)度。對比反思體現在定題作業(yè)的第二階段,即組內討論階段。對比反思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將自己的譯文與原文的參考譯文進行對比反思,二是將自己的譯文與組內其他成員的譯文進行對比反思。對比反思是解決第一階段疑問,提高譯文質量的過程。如果沒有參考譯文,則每個成員先展示自己的譯文,然后針對有爭議的地方進行討論。對比反思體現的是學生組內合作的能力,讓學生明白不能盲從參考譯文,不能盲從他人意見,集思廣益是提高譯文質量的關鍵。定題翻譯作業(yè)的第二階段中,成員之間需要進行組內評議,互相評論譯文中的優(yōu)缺點,還要提出自己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評議的過程需要秉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要有理有據。評議別人譯文質量的同時,也可以反思自己譯文中的問題,可以借鑒組內其他成員較好的翻譯手法來完善自己的譯文。反思的過程是翻譯筆記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其基礎在于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并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江曉梅,2006:239)。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是整個翻譯活動的核心部分,最能體現學生的翻譯意識和翻譯思維,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三、培養(yǎng)學生獨當一面的精神筆者從事翻譯教學以來一直堅持要求學生做翻譯筆記,這種做法對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有很大幫助,學生反響也很好。筆者認為,翻譯筆記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翻譯是一項文字和文化轉換工作,譯者需要對原文作者和作品負責,需要對自己的文字負責。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和開放的精神。翻譯不能閉門造車,需要集思廣益,用眾人的智慧來解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電腦鎮(zhèn)痛泵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電動汽車高壓直流繼電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IO-Link信號燈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堆棧式CMOS圖像傳感器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經典居間合同
- 農機作業(yè)服務合同
- 環(huán)保設施運營管理合同
- 熱長期供貨合同
- 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集成服務合同
- 政府與企業(yè)合作協議
- 中醫(yī)診療設備種類目錄
- 戰(zhàn)略管理與倫理
-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課件
- 徐金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新講義
- 瀝青拌合設備結構認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單位節(jié)能量計算方法
- (課件)肝性腦病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第5課時 人民幣兌換
- 工程回訪記錄單
- 高考物理二輪專題課件:“配速法”解決擺線問題
- 檢驗科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