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會昌三年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_第1頁
西安唐會昌三年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_第2頁
西安唐會昌三年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_第3頁
西安唐會昌三年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西安唐會昌三年郭仲文墓發(fā)掘簡報

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西安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西安軍區(qū)魏曲街辦公室東兆余村以北挖掘了郭仲文墓,共兩層。墓主郭仲文在兩《唐書》中均有記載,為中唐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之曾孫。此墓為研究唐代郭子儀家族提供了可靠的資料。一志文評論(一)常僚、贈與太守志文載墓主郭仲文“即尚父子儀之曾孫,駙馬都尉、檢校左散騎常侍、贈太師曖之孫,檢校尚書兼太常卿、贈太尉釗之長子,諱仲文,字翊周”。1.廣陵郡瑤公之夫人郭細胞《新唐書·郭子儀傳》載,郭曖為郭子儀第六子,“以太常主簿尚升平公主……拜駙馬都尉,試殿中監(jiān),封清源縣侯……大歷末,檢校左散騎常侍”,建中末年朱泚作亂,郭曖拒受叛黨官職,既而攜公主同奔奉天,得到德宗嘉賞進為“金紫光祿大夫,賜實封五十戶。尋遷太常卿。貞元三年,襲代國公”,卒“贈尚書左仆射”,后因其女被尊為皇太后而贈太傅?!杜f唐書·郭子儀傳》郭曖附傳載,郭曖攜公主奔奉天后,“復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因從駕而改為“太常卿同正員”,后因其長女被納為廣陵郡王妃,卒贈“尚書左仆射”,廣陵郡王后即位大統(tǒng)(憲宗),郭妃之子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即帝位(穆宗),詔贈其外祖父郭曖為太傅。對照兩《唐書》,除對郭曖之散官品秩的記載有別外,均記載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詔贈郭曖為太傅,而志文中則記為“贈太師”,有別。贈太師者應(yīng)為郭子儀,《舊唐書·郭子儀傳》載,郭子儀薨,“德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詔曰:‘……更議追崇,名位斯極,而尊為尚父,官協(xié)太師,雖爵秩則同,而體望尤重。斂以袞冕,旌我元臣。圣祖園陵,所宜陪葬,式墓表文終之德,象山追去病之勛。千載如存,九原可作,冊命之禮,有司備焉??少浱珟?陪葬建陵……’”2.檢校戶部尚書兼司農(nóng)卿,至左金吾《新唐書·郭子儀傳》郭曖附傳載,郭曖四子為“鑄、釗、钅從、铦”,郭釗曾于“代宗朝,以外孫為奉禮郎。累官至左金吾大將軍,改檢校工部尚書,為邠寧節(jié)度使,入為司農(nóng)卿”,穆宗即位進為“檢校戶部尚書兼司農(nóng)卿。俄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徙河中尹,領(lǐng)晉絳慈隰節(jié)度”,敬宗即位后,“召拜兵部尚書,又帥劍南東川”,大和中,“拜西川節(jié)度使。以疾請代,為太常卿,卒,贈司徒”。3.郭浚夫為襲封長安郡公者事奏折志文載郭仲文“初以門蔭授京兆府參軍,歷太子舍人、□□□□太子詹事府丞,遷太子右贊善大夫……俄遷殿中少監(jiān)”?!杜f唐書·郭子儀傳》郭仲文附傳載:“仲文,大和末為殿中少監(jiān)。開成初,詔仲文襲父太原郡公,制下,給事中封敕奏曰:‘伏準制書,贈司徒郭釗嫡男仲文襲封太原郡公者,臣近訪知郭釗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孫,有男仲辭,已選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稱嫡子。若仲文承嫡,即沈氏須黜居別室,仲辭不合配尚貴主。伏以郭仲文,尚父子儀之孫,太皇太后之侄,戚里勛門,無與儔比,婚姻嫡庶,朝野具知,奪宗之配,實玷風教。且仲文、仲辭既非同出,襲封尚主,不可并行。伏請付臺勘當?!t曰:‘以萬年縣尉仲辭襲封?!傥穆湎?以太皇太后侄,不之罪。尋以仲辭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殿中少監(jiān)、駙馬都尉,襲封太原郡公,尚饒陽公主?!睂Ρ戎疚目芍?郭仲文于大和末年遷殿中少監(jiān),開成初,因冒嫡未能襲爵太原郡公,但因官聲廉潔,被文宗皇帝擢拜為“□金吾將軍”并知街事。(二)從“馬氏之世”傳達到“子郭”的途徑志文中提及郭仲文夫人扶風馬氏為“故檢校尚書、駕部員外郎推之次女,故鄆州節(jié)度使、檢校右仆射摠之猶子”。馬氏之父馬推,史書無載,據(jù)志文可補其親緣關(guān)系;其叔父馬摠,字會元,扶風人,兩《唐書》有傳,史稱其“少孤貧,好學,性剛直,不妄交游……敦儒學,長于政術(shù),在南海累年,清廉不撓,夷獠便之。于漢所立銅柱之處,以銅一千五百斤特鑄二柱,刻書唐德,以繼伏波之跡”,且其“理道素優(yōu),軍政多暇,公務(wù)之余,手不釋卷。所著《奏議集》、《年歷》、《通歷》、《子鈔》等書百余卷,行于世”。馬氏出身于世家,原出自嬴姓,為伯益之后,因先祖趙奢有功賜爵馬服君,其后因改姓馬,志文稱其“秉女師之行,躬婦職之勤,允有令德,克備容范。子二人:長曰行章,前右領(lǐng)軍倉曹參軍;次子才三歲;二女初笄,一女在髫龁間。夫人教同任姒,訓導有則,男著孝行,女皆柔明”,關(guān)于郭仲文與扶風馬氏的聯(lián)姻及其子郭行章等人史書無載,可以此補之。據(jù)此制郭仲文家族世系表(表一)。(三)《太平廣記》曰撰文者為朝議大夫、行尚書考功員外郎、賜緋魚袋裴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其家族為洗馬裴氏,父為河南少尹裴復,祖為諫議大夫裴虬。在《太平廣記》中記載一則有關(guān)唐人崔駢的軼事,其中提及裴璟與李德裕為親表關(guān)系。書及篆蓋者名諱因文字漫漶,僅可辨“處士”、“玄之”等字,處士階層是唐代一個重要的士人階層,他們大多數(shù)出身清貴,唐人墓志中多有請?zhí)幨繒鴮懻?以其道德、學識及社會名望為世所重?!啊跣闭卟灰娭T史,而觀其書體清朗舒健,楷法嚴整,雖刻石字口輕淺,但不失其書法風度。二裂倒于地的墓葬除尚父郭子儀陪葬建陵外,已知的郭子儀家族成員神道碑及墓志有郭子儀之父郭敬之神道碑、郭子儀夫人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郭曖所尚升平公主墓碑、郭晞及其夫人長孫璀墓志、郭曖之子郭钅從墓志等,另外,在郭仲文墓附近還發(fā)現(xiàn)了其弟郭仲恭與金堂長公主的夫婦合葬墓,均與長安鳳棲原至少陵原一帶相關(guān)。據(jù)苗晉卿撰《壽州刺史郭公神道碑》記載:壽州刺史郭敬之與夫人平原郡君河內(nèi)向氏在天寶十三年(754年)“四月二十日,合祔于京兆少陵原”。宋人張禮曾于元祐三年(1088年)偕友游長安城南,著《游城南記》并為之作注:“東南歷仇家莊。張注曰:莊即唐宦官仇士良別業(yè)也。士良死,籍沒其家,后晉賜晉昌軍節(jié)度使安彥威,安氏子孫世守之。士良墓碑俱存,其南為郭子儀墓,西南長孫無忌之墓,碑皆斷仆。”金元間人佚名又為之續(xù)注曰:“撫定后,府南趙牛里皓陽觀主李可貞、喬志樸相過,語余觀西北有二大碑,云是郭氏墓碑,他曰往觀,其一壽州刺史郭敬之神道碑。敬之字敬之,子儀父也,以子儀貴,贈太保徐國公,碑額御題,韓國公苗晉卿撰序,蕭華書。其一郭氏所尚升平公主墓碑,書撰姓名失傳?!庇纱丝芍?張禮于宋元祐三年所見郭氏家族墓地上的墓碑應(yīng)為其父郭敬之神道碑,彼時已斷裂倒于地,但仍在墓葬的原址。在《類編長安志》中有兩條相關(guān)記載:其一,唐郭敬之墓“在咸寧縣郭莊。敬之,子儀父也。碑尚存”;其二,唐贈太保郭敬之碑為“侍中苗晉卿撰,中書侍郎平章事蕭華書。敬之,華州人,仕至壽州刺史,以子儀追贈太保。碑以肅宗元年建寅月立。在鳳棲原高望堆墳前。見存”?!额惥庨L安志》由元代駱天驤撰,撰于元貞二年(1296年),其故跡多經(jīng)駱氏親自考察,資料翔實。文獻記載和碑文相結(jié)合,可知:其一,元元貞二年,郭敬之神道碑尤存于其墓葬的原址,此地在當時被稱為鳳棲原高望堆墳前的郭莊;其二,唐天寶十三年(754年),郭敬之墓所在地在當時被稱為少陵原。據(jù)《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記載,汾陽王郭子儀妻霍國夫人王氏于大歷十二年(777年)“六月二日,卜葬于萬年縣鳳棲之原”?!豆鶗勀怪尽芳捌浞蛉恕堕L孫璀墓志》記載,郭晞于貞元十一年(795年)“夏五月癸酉葬于萬年縣之鳳棲原。夫人祔焉”,長孫璀于貞元九年(793年)“秋七月乙酉卜兆于萬年縣之鳳棲原”。以上碑文及志文表明郭子儀妻、子及媳等人,葬于唐萬年縣鳳棲(棲)原?!堕L安志》載:“少陵原在縣南四十里,南接終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長安縣界,即漢鴻固原也。宣帝許后葬于此,俗號少陵原。”駱天驤在《類編長安志》中對其進行了補記:“少陵原,在今咸寧縣南四十里,南接終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長安縣界,即漢鴻固原也。宣帝許后葬司馬村,冢比杜陵差小,號曰小陵,以杜陵大故也,語訛為少陵。杜甫稱少陵野老。杜曲在其傍?!薄傍P棲原,在少陵原北,接洪固原。柳宗元為伯妣志曰:‘葬于萬年之鳳棲原。’《長安志》:‘少陵西且三十里,皆鳳棲原也。’”明萬歷年間趙崡則記載:“由曲江達張曲地漸高,望之,自東南一帶迤邐過長安西南皆所為少陵原也,本鳳棲原,以宣帝葬許后,起少陵,遂曰少陵原?!睋?jù)宋敏求、駱天驤、趙崡的記載,我們推測少陵原應(yīng)位于鳳棲原東南,其同屬于漢鴻固原脈,而兩原所屬的范圍、名稱等歷代未能說明,而我們所關(guān)注的這一片區(qū)域正是兩原交接之處。據(jù)《游城南記》續(xù)注記載,郭敬之神道碑及升平公主墓碑立于府南趙村里皓陽觀西北處??芍敃r兩碑尚存于趙村里皓陽觀之西北。趙村與郭仲文墓所在的東兆余村同屬金滹沱社管轄,據(jù)《咸寧縣志》記載,位于城南十五里。明人趙崡《游城南記》載:“趙村西為高望,有蕭嵩父灌墓碑,張說撰、梁升卿書,高望之西北又有仇士良、郭敬之、升平公主三碑,皆當在十余里內(nèi),亡矣。”今實地探察可知: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街道高望村(又稱高望堆村)之東為今杜陵鄉(xiāng)范圍,即郭仲文墓所在的東兆余村之西北;高望村之西北為三府井村東的范圍,當為郭敬之神道碑及升平公主墓碑原所在地。志文記載郭仲文于會昌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先塋萬年縣義善鄉(xiāng),其墓所在的東兆余村位于高望堆村之東,即今杜陵鄉(xiāng)所在位置。據(jù)考證,義善鄉(xiāng)因唐貞觀年間所建的義善寺而得名,曾有學者據(jù)長安杜陵鄉(xiāng)三府井村出土的唐嚴愈夫婦墓志增補了興牛里,推測義善鄉(xiāng)位于今陜西師范大學以南至三府井村一帶的鳳棲原上?!洞筇朴褐萑f年縣故趙君(隆)墓志銘》記載墓主趙隆“以貞觀十二年歲次戊戌正月辛巳朔廿六日丙午,窆于義善鄉(xiāng)少陵原”,《大唐故輔國大將軍上柱國虢國公男故右衛(wèi)長上校尉上柱國張君母樊氏(惠姬)墓銘》記載墓主樊惠姬于龍朔二年(662年)“窆于雍州萬年縣義善鄉(xiāng)鴻原里之鳳棲原”,郭仲文墓西約50米處的上元二年(675年)唐殿中侍御醫(yī)蔣少卿夫人寶手墓出土墓志的志文記載其葬于“明堂縣之少陵原”,由此推測唐代早期在萬年縣義善鄉(xiāng)的范圍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