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穎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下卷擇物門_第1頁
明高穎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下卷擇物門_第2頁
明高穎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下卷擇物門_第3頁
明高穎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下卷擇物門_第4頁
明高穎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下卷擇物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z.eze"武經(jīng)射學正宗"暨"武經(jīng)射學正宗指迷集"明高穎〔明崇禎十年,即1637年〕1985年林忠明先生編本譯者簡介:金鵬,網(wǎng)絡(luò)ID醬油男生,油瓶射怪。傳統(tǒng)弓射藝愛好者,人。研習傳統(tǒng)弓射藝四年,曾榮獲2015“阿利弓箭杯〞傳統(tǒng)射箭邀請賽團體賽亞軍,2015傳統(tǒng)弓箭邀請賽個人冠軍,團體亞軍等榮譽。武經(jīng)射學正宗下卷擇物門擇物門序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機不利,良工無所施其巧。寧猶無所施其巧,抑亦不能下生其弊矣。況射者眾巧之門,百弊之府也。使弓矢不調(diào),縱有落雕貫虱之技,豈施其巧乎?彼習射而不知辨惑者固缺乏道,即使惑辨矣,百病皆消矣,設(shè)以不調(diào)之弓矢畀〔bi第一聲〕之,則弓手不習,強弱不和,手之性既與弓抗,弓之性又與矢仇,當控弦彀弓時已齟齬而不相合。況弦之短長大小愆〔qian第一聲〕其制,指機之高低厚薄失其宜,又安望矢道同的,應(yīng)弦命中乎?此非射者之過也,弓矢機弦之過也。亦非弓矢機弦之過也,不擇之過也。此擇物之章,所以繼辨惑而作也。譯文擇物門序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材性能不夠,再優(yōu)秀的技術(shù)也無所施展。寧可由著技術(shù)無所施展,或者不能糾正自己技術(shù)毛病。況且射藝是一門有著眾多流派,技術(shù)的手藝,其中也參雜許多弊病錯誤。假設(shè)是射手不能調(diào)整弓箭器材,縱使有射落鷹雕,貫穿虱蟲的技藝能在不靠譜的器材上施展出來?新人學射之時不知道辨識動作技術(shù)上的疑惑還不用去理解研究器材上的門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辨識疑惑真?zhèn)危《枷?,如果不去學習調(diào)整弓箭器材方面的門道,則弓和手不能匹配,不能調(diào)節(jié)兩者之間的強弱。手的力道已經(jīng)與弓想磨合,但是弓的性能卻和箭有差異,當控弦滿弓之時,弓與箭之間已經(jīng)有問題暴露了。何況弓弦的長短大小假設(shè)與弓的形制不匹配,勾弦的指機上下厚薄與手不相適宜,又怎么能穩(wěn)住弓弦安心瞄準干脆放箭,聽著弦音命中目標嗎?這不是射手技術(shù)的問題,而是弓箭器材的問題。也有可能不是弓箭器材的問題,而是如何選擇器材的問題。這就是本書下卷:擇物門眾章節(jié)想要探討的容。譯文注解:1.一名合格的射手不僅要有扎實的根底功力,豐富的臨場經(jīng)歷和過硬心理素質(zhì),對于器材也必須要有各方面的理解和研究。大凡從古至今,歷史上出現(xiàn)林林總總的弓,但是什么弓適宜什么人這是需要作為一名射手自己去親身經(jīng)歷的。比方個子矮手臂短的射手益用小弓小拉距的弓,而個子高長手臂的射手益用大拉距的長弓;如馬術(shù)騎射手益于用短小精悍的弓便于馬上操控;而步射手則可以用儲能量大的勁弓射長距離;弓如此,箭也如此。多少力量的弓用多少力量的箭,多少拉距的射手用多長的箭;而不同材料制造的箭也有各自的物理特性和技術(shù)要求,即便同樣長度不同材質(zhì)的箭,在同一個距離上發(fā)射,其飛行的距離和帶走的能量也會有很多的變化,這決非可以想當然的替代。弓箭如此,弓箭的配套物件也是如此。序文中高先生講述了關(guān)于弓弦和指機〔扳指〕的說明。當然這兩者各自還有不少的門道,這不是一句兩句可以寫盡的。不僅是弓弦指機,箭囊,弓囊,射袖,皮套,弓袋,指套等等等等相關(guān)器材在實際中的運用都有非常多的實踐經(jīng)歷和各自存在的道理,這些也許在高先生的時代,本卷不會談及,但在當下科技生產(chǎn)力和市場的擴大下,這些物件都有門道,還需讀者謹記。當然,由于下卷的主要容是涉及器材設(shè)備方面的選擇以及作者個人的觀點,小生對這塊的理解雖不淺但也不及前兩卷可以略為指點一二的地步。故此為避嫌,所以本卷除序文作注解外,其它將不作主觀上的注解。由于后文有提及尺寸度量的問題,所以在序的注解中,統(tǒng)一做下明代的尺寸的標準,后文的尺寸可以此換算:長度換算一里==15引==466.5米〔明制〕==500米〔今制〕一引==10丈==31.10米==33.33米一丈==10尺==3.110米==3.333米一尋==5尺==1.555米==1.667米一尺==10寸==31.10米==33.33厘米一寸==10分==3.110厘米==3.333毫米重量單位石的定義:一把普通扁擔承重量約為一石一擔==100斤==60.479千克〔明制〕==50千克〔今制〕一斤==16兩==604.79克==500克一兩==10錢==37.429克==50克一錢==10分==3.7429克==5克弓力強弱宜擇第一因弓制矢,量力調(diào)弓,此不刋〔qian第四聲〕之典。今好勝之人喜用勁弓,而不顧力之不稱。退祛之人過用弱弓,而不顧矢之不能及遠,皆非也。夫弓之強弱,必須量我力之大小。然力有不同,有臂力、有腰力、有足力,各有所用。足力能致遠,腰力能負重,與射無益也。惟臂力多者能引勁弓。大率以百斤為準,空引弓能彀百斤者,射時只用五十斤。大約用力十分之五,不可過竭其力,寧過于軟,過勁則非矣。蓋用弓過勁則筋力為弓所束縛,操縱緩急不得如意。安能盡射法之巧?此弓力之強弱所當擇也。稱弓法,以弓置地上,以足蹈定弓把于地,以稱鉤弦稱起,將箭鏃頂在弓把上,稱起弦至箭根齊,方可言彀。而知弓之重輕。用矢輕重法,在后第八章。譯文弓力強弱宜擇第一因弓的類型制作箭矢,衡量自己力量的大小調(diào)整弓的磅數(shù),這是不會寫在典籍上的知識?,F(xiàn)在好勝心強的射手喜歡用大磅數(shù)的勁弓,卻不過自己的力量能否支配。不自信的射手又用磅數(shù)過小的弱弓,卻不顧箭矢不能射遠,這都是錯誤的。弓力量的強弱,必須以自己的力量大小來衡量。當然力量有不同的發(fā)力方式,有臂力、有腰力、有足力,各自有各自的用處。足力能走得遠,腰力能負荷重物,對于射箭來說是沒有用處的力量。只有臂力強的人能開勁弓。大概百斤力為標準,空開弓百斤并且滿弓的人,射箭時只能用五十斤的弓。射箭只要用到人十分之五的臂力,不可以過度用力以致力量枯竭,寧可過于柔軟,過于剛毅就會出問題。假設(shè)使用弓的磅數(shù)過大則筋骨力量就會被弓所束縛,怎么操作都不能如自己的心意。又怎么能發(fā)揮出射藝的精妙呢?這是弓磅數(shù)力量強弱中所需要選擇關(guān)注的地方。則如何稱量弓的磅數(shù)呢?這里有一種方法可以用:將弓放置在地上〔地面以軟地或木紋地面為宜〕,讓腳踩實在弓把上〔或者兩腳踩在上下弓片上〕,將稱重的鉤掛在弓弦上,讓箭頭頂在弓把上〔出箭位置的弓把〕,稱重時讓稱鉤拉弦向上到箭尾處對齊,這樣才是弓滿的時候,求出這弓的磅數(shù)輕重。測量箭輕重的方法在下文第八章。弓套長短宜擇第二弓之長短不齊,則力量亦因之而異。長弓之力量長,故能彀長箭。短弓之力量短,只有彀短箭。不可紊亂。如使長弓而用短箭,箭已彀而弓力量未彀,如此而遽發(fā)矢則不能及遠。只弦口松,箭發(fā)不準。短弓而用長箭,則箭未彀,弓之力量先彀。假設(shè)復過引不惟弓之筋角易斷,旦肯臂骨節(jié)為弓所局,不得展舒其巧。發(fā)矢烏能如意?是以人長則臂長,而弓矢之長亦稱之,人短則臂短,而弓矢之短亦稱之,此為定論。或曰:有短人喜用長弓,長人喜用短弓,奈何?曰:短人臂短而用長弓者必須勁,弓勁則弦口急。雖未能彀弓之力量,只以臂骨盡處為彀。發(fā)矢亦準。故短人欲用長弓者,勁則無妨矣。假設(shè)長人而用短弓,弓力量已彀。強欲過引,須用軟弓。然弓軟發(fā)矢不遠,何取于短?但人長而無力,假設(shè)用長弓而勁,則不能彀。用長弓而軟,恐弦口松,發(fā)矢不遠。故不得不用小套弓耳。酌權(quán)宜之術(shù),可取小圈套弓式,略故長二三分或半寸許,方可適用。假設(shè)竟用小套弓,勁則難彀,軟則發(fā)矢無威,不能及遠,斷不可也。譯文弓套長短宜擇第二弓的長短不同,則弓的力量也會因弓的長短而有所變化。長弓弓體長,所以能射長箭。短弓弓體短,只能射短箭,這是不能亂套用的。如果用長弓射短箭,箭已經(jīng)到達極點但弓的力量沒有發(fā)揮,這樣急促發(fā)箭是射不遠的。搭箭的弓弦假設(shè)是松垮的,則箭射出去是不準的。短弓用過長的箭,則箭未開滿,弓的力量就先開滿了。如果過度開弓,弓的筋角就容易斷。但如果上臂骨節(jié)因為弓過短被局限,不能按照舒展身體發(fā)揮射藝技巧。射出的箭怎么如心意?所以人個子高手臂長,就要用長弓長箭與之相配;人個子矮手臂短,就要用短弓短箭與之相配,這是定論。有人說:有個子矮的人喜歡用長弓,個子高的人喜歡用短弓,這是怎么回事?我認為:個子矮的人手臂短,則使用的長弓必然是剛毅大力量的,這樣的勁弓弦回彈的速度急促,雖然人沒有開滿到弓最正確的力量,但是已經(jīng)滿足了射手自身的手臂骨節(jié)的動作,射出去的箭也是準的。所以個子矮的射手用長弓,只要弓磅數(shù)大就沒有關(guān)系。而個子高的人用短弓,弓的力量已經(jīng)滿極了。假設(shè)想超拉開弓就要用磅數(shù)弱的弓。然而弓磅數(shù)低箭射的不遠,又為何用短弓?有一種可能是高個子的射手沒有力量,想要用長弓但弓磅數(shù)太高不能開滿。用磅數(shù)太低的長弓,有擔憂弓弦疲軟,箭射的不遠。所以不得不使用小號的短弓。關(guān)于如何選擇一適宜長度的弓的方法,可以先取一小弓上好測量,大約比手臂長二三分到半寸左右,這樣方能適合使用。如果過度用小弓,磅數(shù)太大就難以開滿,磅數(shù)太低則射出去的箭沒有威力,不能射得遠,這斷然是不可取的。弓之材料宜擇第三昔唐太宗取良弓數(shù)十示弓工。弓工曰:非良弓也,木心不正,脈理皆斜發(fā)矢多偏。夫以良材為弓,而心不正,猶不得為良弓。況弓之材料,筋角竹木,連合四者而后成。有一不善必不相調(diào),可不擇乎!今人擇弓,只取外面色澤光美,而不知弓之大病在胎。弓稍次之,角次之筋膠又次之。弓胎竹須干透者可用。本地竹行中竹新嫩者不可用,何也?竹干久者,性堅剛不屈。作弓胎多有還性。新嫩竹性柔,作弓胎則弓勢不清,弓弦口聲清者,非獨做法佳,以一路弓胎竹,皆糧船帶來,隔年干透之物,絕無近地竹行中竹之故也。假設(shè)竹不可得,不得已而用竹行中竹者,須去頭段三尺許。以其節(jié)多故不用。只用中間五六段,其余竹稍不可用,又須陰干五六個月后,方能剛性不屈,燒去竹油,多去黃而少去青,胎欲極薄如錢。取兩頭竹節(jié)相對,則上下勻調(diào)。此擇胎法也。弓梢須用杜桑,勿用沙桑。以杜桑木紋細而堅,沙桑木紋粗而松故也。兩梢俱要一色相配。木心與木心相配,皮與皮相配,則性和同而發(fā)矢平直矣。弓梢體式須細小,不必粗大。小則銳而捷,粗則坌〔ben第四聲〕而緩。弓腦須堅勁穩(wěn)實,不取薄而狹。薄則發(fā)矢無力,狹則活而易滾。但不可太厚而過闊耳。又不可太鉤〔鉤彎曲也?!扯聺L。略圓而不必太直,方為定準。假設(shè)大梢弓下插袋者,專取穩(wěn)實為主。稍不妨于大,腦不妨于厚。但不宜太過。大約稍與腦,或軟或勁,俱要與弓把心相配。此擇稍腦法也。角面須出廣中者佳。然不可必得。只取老而黑。勿取嫩而黑也。綜紋者為老,細紋者為嫩。白色而老者次之,黑色而老者為上。凡弓之最劣者,兩頭角面,一老一嫩,始雖上下相勻后必相欺打滾歪斜之患生矣。角面又不敢太長,太長則腦活?;顒t發(fā)矢無勢,且不準。而腦上角面又易起綻。今人見角面長大,便以為材料富而愛之誤矣,此擇角面法也。筋不必過多。多則易滾,且射時烘弓,或火力不透,筋又易松。假設(shè)筋過少,弓力又易疲,矢發(fā)不遠。故筋角必相對配者佳。大約弓六十斤者,筋用二兩五錢,軟弓三十斤者,筋用二兩。筋骨細而白者為佳,粗而紅者為下(細白粗紅俱指絲筋時言)。鋪筋法,須刷得筋平妥紋直者佳。膠須用麻布絞,得細膩白凈為美。黃魚膠可用,米魚膠不可用。薄而白者為黃魚膠,粗而白者為米魚膠,不粘。〔薄白粗白俱指未煮時言之,非既煮時有薄白粗白之分?!炒藫窠钅z法也。譯文弓之材料宜擇第三舊時唐太宗拿出數(shù)十好弓給弓匠展示,弓匠看后卻說:“〔陛下〕的弓并非好弓,因為木紋機理不正,這樣的機理射出去的箭多半是偏的。〞所謂用優(yōu)良的木材才能制作一好弓,如果木中心的紋理不正,依然做不出好弓。況且弓的材料,分為牛筋,牛角,竹片,木塊,以上四者相互接合才能制成一弓,假設(shè)其中有一塊材料不對不能相互匹配,是做不出,選不出好弓的!現(xiàn)在的人選擇弓,只追求外表色澤光鮮亮麗,卻不知道弓最關(guān)鍵的位置在弓胎,其次是弓梢,再次是牛角,最后是膠水。用弓胎的竹片必須完全干透才能用。本地竹行中供給的新嫩竹片大多不能用,這是為何呢?竹片陰干的時候越長,其性能就越強韌不屈,這樣的竹片拿來做弓胎才更有彈性。新嫩的竹片性質(zhì)偏柔軟,拿來作弓胎弓彈性不強,發(fā)出的聲音也不清脆。那出產(chǎn)的弓弦回彈的聲音清脆,并非是弓的制作方法獨特,而是因為供給的弓胎竹,全是從的運糧船上帶來的,這些本是隔了一年已經(jīng)陰干透實的竹片,絕比照附近鄉(xiāng)鎮(zhèn)竹行中供給的竹片還得多的緣故。如果的竹難以獲得,不得已要用竹行中供給的竹子,那就需要去掉竹片頭段部位三尺左右的長度。因為頭段的竹片竹節(jié)太多是不能用的。只用竹片中間五六段,剩下的竹稍不要用,將取下可用的竹子陰干五六個月后再用,這樣才能讓竹片堅韌不屈,用火燒烤去除竹片中的油脂,多去除竹黃〔竹側(cè)〕,少去除竹青的部位,弓胎要削薄和錢幣一樣的厚度。取兩頭竹節(jié)的部位相互拼接,這樣上下弓胎就會均勻平整,以上就是選擇弓胎的方法。弓梢要用杜桑木,切勿不要用沙桑木。因為杜桑木木紋細密木料鞏固,沙桑木木紋粗糙木料疏松的緣故。兩邊的梢頭都要用一種類型的顏色配對。上弓梢是木心的紋理,則下弓梢也要是木心的紋理,上下弓梢的木外皮也要相互配對,這樣性能相似射出去的箭才能平直。弓梢本體要設(shè)計的細小,不要太粗大,小弓梢射出去的箭強銳迅捷,粗大弓稍射出去的箭拙劣緩慢。弓腦必須堅硬穩(wěn)實,不能太薄狹窄。薄則射出去的箭沒有力量,狹窄則靈活容易翻弓。但又不能太厚太寬。也不能反曲太大導致翻弓。略微有些弧度不要太直,這樣才是最好的標準。如果是大梢的弓要放置到弓袋里面的話,弓要以穩(wěn)定鞏固為主制作。梢不妨大些,弓腦不妨厚一些。但又不宜過分。大概弓梢和弓腦,要柔軟還是剛毅,都要和弓把心像匹配。這是選擇弓梢弓腦的方法。牛角面須是寬闊均衡的大角最好,但這種角很難獲得。只能取老而且比擬黑的部位也是可以。切勿取角嫩而且黑的部位。角面紋路綜合在一起的是老面,紋路細的角面是嫩的。白色的老角比擬次,黑色的老角最好。但凡弓中最劣質(zhì)的工藝,兩頭的角面,一邊是老的一邊是嫩的,即使剛上線的時候是勻稱的之后必然出現(xiàn)相互干擾,翻弓導致弓體歪斜的問題。角面又不能做得太長,太長則弓腦就會松動,松動就會導致射出去的箭沒有威力,而且射不準。并且弓腦上的角面也容易脫離?,F(xiàn)在的人看見角面又長又大,便認為這是材料好就偏愛,這是錯誤的,以上是選擇弓角面的方法。弓身上鋪的筋不必太多,多了容易翻弓,而且射箭之前的烘弓時,鋪筋太厚會讓熾熱不能透入弓身,筋也容易松。如果筋鋪的過少,弓又容易疲勞,箭就射不遠。所以筋和角必須相互匹配是最好的情況。大約弓六十斤時,筋要用二兩五錢,三十斤的軟弓,筋只要用二兩。筋條細而且色澤為白色是最好,筋條粗而且色澤為紅色的是不好的〔細膩白色粗大紅色都是指代筋絲而定的〕。鋪筋的方法需要用毛刷把筋平妥順著紋理捋直是最好的。膠水需要用麻布來擰,得到細膩白凈的膠方為最好。黃魚膠可以用來粘弓,米魚膠不能用。膠看上去薄薄色澤是白色的是黃魚膠,膠看上去粗糙色澤是白色的是米魚膠,這是不粘的?!脖“状职锥际侵笡]有煮膠之前的區(qū)別,不是已經(jīng)煮了膠水后有薄白粗白的區(qū)別?!骋陨鲜沁x擇筋絲膠水的方法。挑盤體式宜擇第四弓材料雖擇,而挑盤不勻,亦不適于用。然挑盤之法,妙在一心。良工秘而不傳。雖忌心使然,亦不學無文,未能筆之書也。能學而善畫者,又未必工于挑盤。此法所以不傳于世。旁疆重鎮(zhèn)造弓者,不一其家。工于挑盤者不過幾人。而最精者未聞也。穎少好射,因好弓矢。見工人所造,多不如意,乃講求其故。良工秘而不言。拙工雖欲言之而不詳也。于此訪工之最良者與之言,雖得其概,而未敢盡信也。又約同志者,出資買材料,同工人親造而試之,乃得其詳,又恐其未盡善也,遍訪良工而察其利弊,考其規(guī)制,必極其變而后已。予少時以好學之志好射,中年推學射之心學弓,滋久乃得其巧。大抵射之巧,在手而心為主。挑盤之巧在目而手為主。心為主者以神運也。射之所以難也。手為主者以形用也。挑盤之所以易于射也。新弓上弦時,以膝揉其上下之勁處使之勻。謂之盤弓。看弓之上下硬處銼而去之。謂之挑弓。然其巧妙,筆不能盡。大要惟在目力審視之無偏〔弓之上下軟勁勻調(diào),謂之無偏。〕,右手運斤之勻調(diào)而已。以下皆言挑盤法。夫弓之體勢猶人一身然。明于身之理,而挑盤之理在是矣。故弓有底,有把眼,有脅,有腦,有違和。弓底者猶人之心也。把眼者猶人之腰膂〔lv第三聲〕也,脅者猶人之兩臂,腦與違和者,猶人之兩拳也。心者性之所發(fā)也。人之性貴于剛中。故弓底須中和。不宜太薄而下墮。俗呼曰鍋底把。犯此病著,發(fā)矢不遠。亦不宜太厚而反突,以偏于剛。太厚反突者,俗號突底把。犯此病者,不惟彀弓難,發(fā)矢時弓激手。惟平直微勁者佳也。腰膂者,周身之力之所以發(fā)也。故把眼不宜微弱。弱則弓腰傾折而無力。不宜太強。強者弓腰板勁而欺底。須壯勢活潑,與弓底強弱相稱者佳。人之兩臂,所以達其力于拳者也。欲捷而銳。故脅不宜太大,大則無力。太大者俗號靠腦脅者此也。犯此者發(fā)矢無力。不宜太小,小則把眼易傾。小者俗號靠把脅者此也。犯此者把眼易折。既不靠腦,又不靠把,脅道勻調(diào)與把腦相配,發(fā)矢方銳。人之兩拳者所以致其力于搏擊者也。欲其猛而剛。故腦不宜太直,直則無勢。不欲太鉤,鉤則易滾。而但期于圓。圓則外向捷,而違和自緊?!补掖缭S名違和?!匙g文挑盤體式宜擇第四弓的材料雖然已經(jīng)學會選擇,但如果“挑盤〞不勻稱,也不能適合使用。然而“挑盤〞的方法,精妙都在人的心中。所以但凡優(yōu)良的工藝都是秘而不傳。忌諱心使然,也就無處記載可以學到,不能記錄到書中了。有能力學習善于記錄的人,又未必精于“挑盤〞,導致這個方法不能傳于后世。邊疆重鎮(zhèn)的造弓弓匠,每家都不統(tǒng)一。精于“挑盤〞的工匠也不過幾個人,而極其精通的人我還沒有聽聞過。我年少時喜好射箭,因此也喜好弓箭。見到當時弓匠造的弓,大多我都不中意,于是就想研究這其中的原因。優(yōu)良手藝的弓匠都秘藏不說。拙劣弓匠雖然想說但大多說不詳盡。見訪行當中最好的弓匠與他們交談,雖然能從他們口中知道個大概,但不敢完全相信他們所說的。而后約了幾位一樣志向的朋友,出錢去買材料,一同和弓匠親自制作弓來試驗,才知道了其中的詳細。又擔憂做的弓并不是最好的,于是遍訪當時知名的弓匠觀察他們造弓的好壞,考察他們制作的規(guī),一定要做到極致之后才罷手。我年少時以好學的志向追求射藝,直至中年推廣用學習射藝的心理來學習弓具,專研有時日后就從中學到精巧,大抵射藝的精妙,在于手和心理的配合運用?!疤舯P〞的精妙在于眼和手的配合運用。射心主要在于如何調(diào)動精神運用。這就是射箭之所以有難度的原因。手主要在于如何運用身體姿勢。“挑盤〞之所以比學射要來得容易的原因。新弓上弦的時候,用膝蓋讓弓在上下弓臂最剛毅的位置均衡彎曲,這就叫盤弓。找準弓的上下弓硬的位置將其磨平不再堅硬,這叫挑弓。然而這其中的技巧精妙,文字是寫不出來的。關(guān)鍵只有靠眼睛去觀察弓的“無偏〞〔上下弓軟勁適度受力均衡,這叫無偏〕,右手持弓來測試弓的重量是否均衡。以下我詳細講述挑盤的方法。弓的構(gòu)造就像人的身體一樣,明白身體的構(gòu)造,而挑盤的要義也就在其中。所以弓的構(gòu)造上有底,有把眼,有脅,有腦,有違和。弓底就像人的心臟。把眼的位置就像人的腰部和脊梁骨也,脅就像人的兩臂,腦與違和這兩個部位,就像人的雙拳。人的心性是由品性所發(fā)出。人的品質(zhì)貴在剛直有原則。所以弓底需要中和。不宜太薄而且太靠弓的下半處。俗話說“鍋底把〞。有這個毛病,箭就會射不遠。也不宜太厚并且反曲過大,以致太過剛硬。太厚反曲過大,俗稱叫“突底把〞,有這個毛病,不僅開滿弓難,射箭時弓會振手。只有平直微微有些強勁是最好的。腰和脊椎骨是人全身力量發(fā)出的部位。所以弓把眼的位置不能微弱。這個部位弱則弓腰會傾折而且沒有力量。也不宜太強,太強弓腰力量太剛毅容易壓制底。所以弓腰需要強健靈活,要與弓底的力量強弱相互勻稱是最好的。人的兩手臂,是將力量傳導到拳頭的部位。要迅捷而且干脆。所以弓的脅位置不宜太寬大。太寬大就會沒有力量。太寬大這俗話叫作“靠腦脅〞。有這個毛病的弓射出去是沒有力量的。也不宜太窄小,太窄小則把眼位容易傾斜。窄下這俗話叫“靠把脅〞。有這個毛病的弓把眼容易折斷。既不靠腦,又不靠把,脅位置與把眼和腦相互勻稱配合,射出去的箭才會有威力。人的兩拳之所以能發(fā)揮出很大的力量來用于搏擊就是這個原因。要讓拳頭迅猛剛烈。所以弓腦不宜太直,太直就沒有勢力。也不要太彎,太彎就容易翻弓。要做到向圓弧一樣的角度,這樣的弓射出的箭迅捷,而且違和自然緊致?!补掖缥恢媒羞`和?!彻汛笮∫藫竦谖骞巡灰颂???治罩拙o,發(fā)矢時常犯撇病。撇則矢易偏于左,把亦不宜太小。小則難握。弓彀發(fā)矢時常犯括臂之患。與其過大寧過小,須得中為妙。蓋握弓之法,掌根得力而實,無稽于指之力。自然不用大把。惟握弓不得法,掌根不實。必須指上用力。假設(shè)弓把小,指握不緊。撇出無勢,必然括臂。故不得不用大把撇出。雖免括臂之患,孰知矢易偏于左乎?此用大把者非也。善射者貴用小把而不貴大把者,非把大小有貴賤。以善握弓者,手掌實。故不必用大把。惟不善握弓者,手掌不知實法。故必用大把。掌根實者,發(fā)矢平直。掌根不實者,發(fā)矢多偏。貴賤在掌根之實與不實,不在把之大小也。拙射不知掌根之法,但慕弓把小之可貴則誤矣。弦口急而發(fā)矢遠到。此挑盤之概也。是以良弓體式必期把底平勁〔弓心為把,底平勁也者不太突不傾折也〕。把眼與脅道勻調(diào)〔弓把外四寸許為脅道〕,弓心與兩腦相應(yīng)〔弓面上角木相接處為弓腦〕。弓雖弱而弦和鳴〔弦聲響亮緊緊急為和鳴〕,性雖勁而底掌不?!补噪m緊,急勁銳然,挑盤勻調(diào)。弓之底與人之手掌相和而不悖戾。〕巧妙之要,是在良弓之一心。人有一種臂曲前突者。弓把假設(shè)小,必然括臂。則宜稍用大把,亦救弊之法耳。假設(shè)能用苦功者,將前肩及臂,竭力向前番下朝地,弓弦從臂上邊出,自可免括臂之病。亦奚必用大把為。又有一種臂向前曲出半尺許者。此等異相,千人中間亦有之。假設(shè)番下向地,亦不免括臂者,則將臂番轉(zhuǎn)朝天,使發(fā)矢時弦從臂下邊出,亦可免括臂之患。而無稽于大把。臂形異則法因之以異,亦自然之理也。臂曲極番轉(zhuǎn)朝天者,世不多見。予于大倉衛(wèi),會見一姓者為然。故記之以備參考廣見聞云。譯文弓把大小宜擇第五弓把不宜太大。如此擔憂會握把太緊,射箭時經(jīng)常犯撇弓的毛病。撇弓箭就容易偏左。弓把也不宜太小,太小手難以持握弓把。弓開滿射箭的時候會容易犯“括臂〞的毛病。所以與其弓把弓大或者過小,必須要適中是最好的。握弓的手法,掌根給力要充實,不要把力量停留在手指上。這樣的握弓手法自然不能用太寬大的弓把。假設(shè)握弓的手法不對,掌根會不充實,就會用指頭發(fā)力。如果弓把太小,手指握弓不緊。撇弓不干脆,自然會括臂。所以不得不用大的弓把撇弓。雖然防止了括臂的毛病,但這樣不知道箭容易偏移嗎?這是用大弓把不對的地方。善于射箭的弓手通常喜用小弓把不是大弓把的原因,并非是大小弓把有好壞之分。這是因為善于握弓的射手,手掌是充實有力的。所以不需要用大的弓把。只有不善于握弓的射手,手掌不知道握實弓把的方法,所以必須要用大弓把。掌根充實的握弓,發(fā)射的箭平穩(wěn)準確。掌根不充實的握弓,發(fā)射的箭多偏移。射的好壞關(guān)鍵在于掌根的握實程度,不在弓把的大小。那些拙劣的射手不知道研究握實掌根握弓的方法,卻羨慕弓把小的弓才是好的真是謬誤啊。弦緊箭射得遠。這是挑盤篇中所說的概論。所以好弓的弓體必須要求把底平平穩(wěn)剛毅〔弓的中心就是把,底也要平穩(wěn)剛毅不能太反翹不容易偏歪彎折?!彻蜒酆兔{道要均衡〔上下弓把以外四寸左右的位置就是脅道〕,弓心到弓兩腦的位置要能相互對應(yīng)〔弓面上的角與木梢頭相互對接的位置就叫弓腦〕。弓磅數(shù)雖然柔弱但弓弦和鳴〔弓弦的聲音響亮急促就叫和鳴〕,但弓底手掌不因弓的拉感剛毅而無法掌握〔弓的性雖然緊繃,拉感急促剛毅箭飛出非常鋒利,只要挑盤勻稱即可掌握。弓底與人的手掌能夠相協(xié)調(diào)而不會混亂難控即可?!尺@是弓精妙的要義,弓是否為良弓都在存在與這一點上。有的人前手手臂關(guān)節(jié)彎曲朝上手肘骨向前突出的情況。弓把如果太小,必然括臂。這種情況應(yīng)該使用稍微大些的弓把,這樣也可以解決因為括臂而做出錯誤的動作。如果能用功苦練射箭的射手,一定要讓前手肩膀到手臂用力朝身體前側(cè)開,弓弦從手臂邊上滑出,自然就可以防止括臂的毛病。這也是為什么必須要用大弓把的原因了。還有一種手臂向前彎曲出半尺左右的情況。這種奇怪的情況,千人之中就會有這樣的人。如果側(cè)身手臂向下轉(zhuǎn)也不能防止括臂的情況,那就讓手臂翻轉(zhuǎn)朝著天,讓箭發(fā)射時從手臂下局部的位置射出,這樣也可以防止括臂的問題。但這樣就不要局限于只用大的弓把。手臂的構(gòu)造怪異則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對應(yīng),這樣才是科學的方法。前手臂彎曲關(guān)節(jié)朝天開弓的射手,世間不多見。我在大倉衛(wèi),見過一位姓的射手就是這樣。所以記錄他當時的情況以作為參考,拓展見識。弓弦長短宜擇第六弦之長短,隨弓體式。弓長則弦長宜離弓把七寸許。弓短則宜弓把六寸五分。今人以拳按弓把,以大指頂著弦為準者,則弦太長,非也。何也?弦長則口松。弦口松,則發(fā)矢時振蕩不定,矢發(fā)不準。大抵江北人,多用短弦,離弓把八寸許。則嫌于太短。故江北人都用短箭,以官制為準??珠L人用短箭,骨節(jié)俱縮,力亦易疲,不能久射。久后必有不彀之病。且弦太短,弓亦易傷,彀弓亦不能畫一。矢亦隨之以大小矣。此北方之病而人不察也?!策呏萍?,小尺算二尺七寸五分,官制箭,小尺二尺六寸五分。〕南人用長弦。取其易彀而弓不傷也。穎初亦好用長弦。因北人姓者言長弦之害甚悉。乃悅而從之,稍稍用短弦。殊覺發(fā)矢準,弓亦不滾,且弓聲清響,得益多矣。但弦不宜太短,以得中為貴。大約小套弓,以大指食指托直,從弓把上量至弦口,一托為準。大套弓以大指中指托直量之,亦一托為準。假設(shè)人長指亦長,弓套亦隨之而長,人短指亦短,弓套亦隨之而短。各以其人形之長短以定弓,因人指之長短以定弦,是為定論。譯文弓弦長短宜擇第六弓弦的長短,根據(jù)弓體變化。弓體長則弓弦的長度以離弓把七寸左右的寬度為宜〔此為弓檔〕。弓體短則離弓把六寸五分的寬度為宜?,F(xiàn)在的人用拳底按住弓把,以大拇指指尖頂在弓弦上為標準,這樣的量發(fā)弓弦會太長,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弓弦太長則弦口會松,弦口會松則射箭時候弓弦振動飄忽不定,箭射出去的不準。大概長江以北的射手,多習慣用短弓弦,離弓把有八寸左右的寬度。我覺得這樣的弓弦會太短。所以長江以北的射手大都用短箭,以官方定制的標準為準。我擔憂假設(shè)是手臂太長的人用短箭,骨節(jié)都是蜷縮著的,力量也容易耗盡,能以久射。日后必會患開不滿弓的毛病。而且弓弦太短,弓也容易傷到,滿弓也不能按弓的標準到達。箭也隨著弓的長短而變化。這是北方射手的通病,常人一般查不到的。〔邊區(qū)制造的箭,小尺寸的長二尺七寸五分,官方制作的箭,小尺寸的長二尺六寸五分。〕南方人習慣用長的弓弦,用長弓弦滿弓更容易而且弓也不容易受傷。我剛開場射箭時也喜好用長弓弦。后來有一位姓的北方射手詳細告訴我長弓弦的害處。我覺得他說得有理就聽從他的建議,稍微減短弓弦。之后覺察射出去的箭變得精準,弓也不容易翻滾,而且弓放出去的聲音清脆響亮,好處很多。但是弓弦不宜太短,適中最好。大概一小套弓,用大拇指食指伸直,弓把上量到弓弦,一個手掌為準。大套弓以大拇指中指伸直來測量,也是一個手掌為準。如果測量人手臂長手指也長,弓也因此人的手臂手指長度增長,人手臂短手指也短,弓也因此減短。要以每個射手體形的長短來定制弓,以人手指的長短來定弓弦,這是定論。箭式長短宜擇第七箭之長短,宜隨臂之骨節(jié)。今好勝之人臂短而過用長箭,以夸其能。退怯之人臂長而喜用短箭,以圖易彀,皆非也。長人用短箭,骨節(jié)俱縮,百病易生,固缺乏道。短人用長箭,是專以力彀,非以骨節(jié)彀也。力彀者力衰則不彀矣。彀安能齊?骨節(jié)彀者,不勞而彀自齊。至老不衰者也。故臂長矢亦長,臂短矢亦短,以骨節(jié)為度。此不易之理。引弓必令前后肩臂平直如衡,后肘平屈向后垂下,大約后手指機與后耳齊。如向南射之人,彀弓時體勢反覺向西北,則彀法方為極致。骨節(jié)既定,則箭之長短,亦因之以定,安可妄用。量箭法自有定理。將左臂及左手中指,俱向左伸直,須以箭鏃頂在左肩下脅骨上,量至左手中指頂止。指頂外又加二寸五分。小尺算。是為箭之定式。長短之人各隨其臂指為量準。此天定之理,穎嘗考訂多方始得。其法識者遵之,庶無過失。假設(shè)力小人自脅骨上量至中指頂,外加二寸亦足矣。譯文箭式長短宜擇第七箭的長短,隨手臂骨節(jié)來選擇。現(xiàn)在有些好勝的射手手臂短卻用太長的箭,以夸耀自己的水平。心性懦弱的長臂射手卻喜歡用短箭,方便開滿弓,這都是錯誤的。手臂長的人用短箭,骨節(jié)都蜷縮著,很多毛病都會出現(xiàn),這就不一一說明。手臂短的人用長箭,這是狹隘的用蠻力滿弓,不是用骨節(jié)滿弓。蠻力滿弓這樣力量容易衰竭難以滿弓,怎么能固定在一個滿弓的靠位上呢?用骨節(jié)滿弓,不需要讓自己辛苦就能很標準的滿弓。到老滿弓的力量都不會衰竭。所以手臂長箭就要長,手臂短箭就要短,以骨節(jié)為標準衡量。這是不可辯駁的真理。開弓必須讓前后肩膀手臂相互平衡在一個高度上,后肘平整彎曲想后放下垂,大約讓后手的“指機〞與后耳對齊。比方向南邊射的人,滿弓的時候身體姿勢要反向西北方,這樣就能達成“彀〞法的最高境界。骨節(jié)已經(jīng)固定,則箭的長短就能因此確定,怎能亂用。測量箭長度方法自有定理。將左臂到左手中指,一同向左側(cè)伸直,讓箭鏃頂在左側(cè)肩膀下脅骨上,對到左手中指為止。再在中指指頂外加二寸五分。這是小尺箭長的測算方法。是箭長短的測量定式。箭的長短隨每個人手臂指頭的長短測量為準。這是上天確定的真理。我曾經(jīng)考量測算過屢次最后得到的公式。這個方法有識之士遵從它,根本沒有過失的。如果力氣小的人可以從自脅骨上測量到中指頂,外加兩寸也就足夠了。箭體式輕重宜擇第八力大之人弓用勁,力小之人弓用弱。弓勁則箭重,弓弱則箭輕,此自然之理。今有貪平之人,弓本勁而好用輕箭,以示發(fā)矢平狠之法。抑孰知箭輕,則體桿柔弱,不能勝弓猛力之發(fā)遣。矢才脫弦,箭桿即鉤,發(fā)矢無定準。寧特不能平直,矢且不知偏于何所矣。又有好名之人。弓本弱,而顧用重箭,以示發(fā)箭得疾遣之法。豈知箭重則行遲,竭力遣之,力必不齊。矢亦不準。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夫弓矢相配,如權(quán)衡然。不可分毫過差。大約弓力量十斤者,用箭一錢二分,百斤之弓,箭可重一兩二錢。弓勁至百斤,箭重至一兩二錢者,猶可復重。弓弱至三十斤,箭至三錢六分者,弱亦甚矣。弓弱至此不可復減。箭至此不可復輕矣,何也?弓過弱,矢不能及的。箭過輕,發(fā)必不準。以箭輕桿軟,發(fā)出必搖,矢不能勝弓力之遣耳。此弓箭輕重法也。譯文箭體式輕重宜擇第八力氣大的射手喜歡用磅數(shù)大剛毅的弓,力氣小的射手喜歡用磅數(shù)小柔弱的弓。弓磅數(shù)大自然箭就要重,弓磅數(shù)小箭就要輕,這是有規(guī)律的。現(xiàn)在有些貪心求遠的射手,弓本來磅數(shù)大卻喜好用輕箭,以顯示自己射箭時箭拋物小速度快的功力。須知箭越輕,則柔弱的箭桿是不能承受大磅數(shù)弓的派遣。箭才脫離弓弦,箭桿就彎曲的厲害,這樣射出去的箭肯定不準。何況不要求平直,箭都不不知道會偏向什么方位。還有一些喜好虛名的射手,弓的磅數(shù)本來就不大,卻偏愛用重箭,以顯示自己射箭快速干脆的功力。哪里知道箭越重飛行的速度就越慢,全力去調(diào)遣弓箭,每次射箭的力量肯定不一致,這樣射的箭一樣不準。持有以上兩種觀點的都是錯誤的。這弓箭相互匹配,需要相互權(quán)衡。不可誤差分毫。大概磅數(shù)十斤的弓,使用的箭重量在一錢二分;百斤的弓,箭的重量可以在一兩二錢。弓磅數(shù)大到百斤,箭重量在一兩二錢還可以再略上加重些。弓磅數(shù)低至三十斤,箭的重量在三錢六分,最低不能再輕,弓磅數(shù)低到這里不能再減,箭的重量到此也不能再輕,為什么?弓太弱,箭射不到靶子上。箭過輕,射出去的箭一定不準。因為箭輕箭桿就軟,射出去就會搖晃,箭就不能承受弓力量的傳導。以上是弓箭輕重的配比方法。箭竹老嫩宜擇第九弓矢相配,重輕合宜矣。乃發(fā)矢時忽有左右大小之偏,至尋丈者,以箭竹柔嫩,不能當勁弓之發(fā)遣耳。箭竹性出廣中者佳,次之。然廣竹不可多得,既竹中亦有可用。在人知所擇耳。箭竹以老者為佳,嫩者為劣。老有不同,而粗細中,又有厚薄之殊。以薄者作輕箭,厚者作重箭揀選,或以竹厚者作輕箭,勢必多去竹青,而矢易曲。或以薄者作重箭,必桿大矢行遲,不可不辨也。竹嫩者無論粗細,俱不可用。今人看老嫩者俱以色辨,以黑者焦黃者為老,以白者淡黃者為嫩,皆非也。何也?已成之箭,皆從沙泥火中燒出,其色非本色也。如使嫩竹而多燒,色亦可黑而可黃。老竹而火力未透,色亦可淡而可白。故色缺乏辨其老嫩。惟于竹紋辨之。紋粗者為老,細者為嫩,又須揉其體桿。硬者為老,軟者為嫩。指甲上撚〔nian第三聲〕之聽其聲,清響者為老,木樸〔pu第三聲〕者為嫩,乃為定論。又有箭桿上多大白痕者,此必以粗竹作細箭,多去竹青故也。此箭之最劣者也。發(fā)矢必不準。且嫩極不耐久用。譯文箭竹老嫩宜擇第九弓矢相互配對,箭的輕重也適合弓的磅數(shù)了。卻發(fā)現(xiàn)箭射出去的落點并不一致,甚至誤差很大,這是因為竹箭桿有老嫩之分,太嫩的竹箭強弓是不能很好地射出去的。竹箭的箭材以“廣中〞〔我認為是指兩廣交界的地區(qū)〕地區(qū)最好,其次。當然廣竹不可能多得,竹中也有可以用來射箭的箭竹。這需要人依據(jù)經(jīng)歷來挑選。箭竹以有年頭的老竹最好,嫩竹是最差的。老竹也有區(qū)別,而且有粗細和厚薄的區(qū)別。以竹臂薄的做輕箭,厚的做重箭的為標準挑選箭竹,如果以厚竹來制作輕箭,勢必多去竹青,這樣箭容易彎曲。如果用薄竹制作重箭,箭桿必然要粗壯,箭飛得就慢。以上是必須明白的。嫩竹不管粗細,都不能用。現(xiàn)在的人都用箭桿外的顏色分辨箭竹的老嫩,認為黑中有些焦黃的是老竹,白中有些淡黃的是嫩竹,這都是錯的。為什么?已經(jīng)制作成的箭,都有經(jīng)過沙泥火中燒烤,成箭的顏色已經(jīng)不是原來竹子的顏色了。如果把嫩竹反復燒烤,顏色也可以變得黑黃。老竹如果燒烤時間不夠,顏色也會又淡又白。所以顏色不能用來分辨竹子的老嫩。只有看竹紋可以分辨老嫩竹。紋理粗的是老竹,紋理細是嫩竹,同時還要拗箭桿,箭桿很鞏固的是老竹,柔軟的是嫩竹。指甲向在箭桿上搓轉(zhuǎn)聽竹子的聲音,響聲清脆的是老竹,如果有像未加工的木材發(fā)出的菐菐聲就是嫩竹,這是定論。如果箭桿上出現(xiàn)很多白色痕跡的,如果是粗竹必須要做成細箭,要多去掉竹青,這種箭是最劣的。射出去肯定不準,而且嫩竹極其不耐用。箭體式宜擇第十用輕箭者須牛奶頭。以其輕而小也,約重不過二三分。用重箭者須蝴蝶趐〔*ue第四聲〕頭。以其重而大也,約重六七分。蓋箭體重頭亦重,箭體輕頭亦輕。欲其稱也。稱則不惟能及遠,矢發(fā)亦有定準。今人用箭鏃,輒以已意為好尚非也。重箭肚宜在前段。輕箭肚宜在后段。箭體中間大處為肚,何也?箭重體必粗,后半不患其軟〔箭體以根為后,鏃為前段〕。只患弓力猛遣,箭頭入土深,故前半體易曲,亦易折。必須肚在前段,以壯其體。且弓力勁者矢發(fā)至的,猶不肎〔ken第三聲〕垂頭,須肚在前半,以殺其勢。輕箭體必細,后半常軟而易鉤。故肚須在后半,則體不鉤。且弓力弱,發(fā)矢入土淺,前半不患其鉤而折。又何籍于肚在前乎?弓力弱者,矢至半路而頭已垂,須前半細小輕利,以無沮其進步。重箭宜用馬蹄口,輕箭宜用荳板口。以馬蹄口粗壯而結(jié)實,故與重箭相配。荳板口尖小而輕捷,與輕箭鏃相配。翎大箭行遲,翎不宜太大。但箭重弓必勁,翎宜稍大以稱其勢。儻翎過小,矢發(fā)亦不準。箭輕弓弱,宜稍小以稱之。假設(shè)箭輕翎大,矢亦不前,此易曉也。但不可用鵝毛小旁翎耳。鵝毛中有一梗一旁翎大,一旁翎小。小旁翎大小不關(guān)風,矢發(fā)不準。此已試之功,非虛說也。今人用小旁翎者甚眾。但不知射法之人,中則不知合何法,不中亦不知犯何病。故中則為手之能,不中則以為手之病,小旁翎之病,人不知察也。故特表而出之,以示君子。黑翎切不可用。以射入草中,色黑難覓,不加白翎之為愈也。今人欲學京箭樣式,故用黑翎。是備虛名而受實禍矣。譯文箭體式宜擇第十使用輕箭箭頭必須是“牛奶頭〞,這樣輕便而且細小,重量大約不過二三分。重箭箭頭必須用“蝴蝶趐〞頭,這樣又重又大,重量大約在六七分。因此箭桿重箭頭也要重,箭桿輕箭頭也要輕。要相互匹配。這樣不僅射得遠,而且很有準頭?,F(xiàn)在的人用箭頭,就自己的喜歡選擇是不對的。重箭的“肚〞最好在箭桿的前半段,輕箭的“肚〞最好在后半段。箭全長的中間段最粗的位置就是肚,這是什么意思呢?重箭箭體必然粗壯,后半段不用擔憂太軟〔箭長以箭尾為后,箭頭為前段〕。只要擔憂弓磅數(shù)大發(fā)揮的力量迅猛,箭頭扎進土里太深,前半段容易彎曲也容易折損。必須重箭的“肚〞要在前半段,以加固箭的鞏固感。而且弓磅數(shù)大發(fā)箭就到目標,箭頭不會下垂,需要讓“肚〞在箭的前段,用來調(diào)整箭飛行的高度。輕箭箭體必須細小,后半段經(jīng)常因為太軟而容易晃動。所以“肚〞必須在后半段,這樣箭體不會晃動太大。而且弓磅數(shù)低的情況下,射出去的箭扎進土里很淺,前半段不用擔憂彎曲折斷,又為什么要把“肚〞放置在前半段呢?弓磅數(shù)低,箭飛到半路就已經(jīng)開場掉落,所以前半段必須細小輕便,這樣不會阻礙箭的飛行。重箭的箭尾適合用“馬蹄口〞,輕箭的箭尾適合用“荳板口〞。馬蹄口粗壯而且結(jié)實,所以和重箭匹配。荳板口鋒利細小而且輕便,和輕箭頭相匹配。箭羽大箭的飛行速度就慢,所以箭羽不宜太大。但是箭重弓必然磅數(shù)大,這個情況下箭羽適宜稍微大些以和箭匹配。倘假設(shè)箭羽太小,箭射出去也不準的。箭輕弓磅數(shù)低,適宜箭羽小一些以匹配。如果箭輕羽毛又寬大,箭飛不遠,這個道理應(yīng)該常人能懂。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鵝毛小的局部做箭羽。鵝毛梗一邊羽毛很大,一邊羽毛很小。小的羽毛在空中吹不住風的干擾,箭射出去不準。這個我測試過,不是胡亂說的?,F(xiàn)在用“小旁翎〞的射手非常多。但不知道射法的射手,即便命中也不知道這支箭為什么可以命中,射不中也不知道是犯了什么毛病。所以射中就認為是自己的動作正確,而射不中則認為是自己的動作有問題,卻不知道這其實是“小旁翎〞的問題,現(xiàn)在的射手都不能覺察。所以特在文中表述,警示后人。黑羽切不可用。因為射到草中難以尋覓,不是加了白羽就能解決的?,F(xiàn)在人想學京師箭的樣式,所以愛用黑羽,這是貪圖虛名而自受禍患??!譯文注解:1.肚:以本人全文通篇瀏覽理解,這里的肚應(yīng)該是重心的意思。所以重箭的重心要在前半段是為了讓箭更容易下墜,輕箭在后半段是為了能更好的飛遠。另外我個人認為,這里的重心的后半段,應(yīng)該是指在箭桿的正中心位置,因為箭后段有羽,在中心位置從視覺上容易讓人覺得重心靠后。指機式宜擇第十一指機之名古未嘗有也。古號為決。決者取其決機捷而無凝滯也。今人所用指機,名一盞燈者。四團口太敞,中間四旁又薄而無肉??叵視r大指必竭力扣緊,開時已不脫灑。一不便也;射時用皮襯,二不便也;指機口太敞,彀時機礙箭,開指機底離箭根半寸許,矢亦難彀。三不便也;指機底薄,彀時傷弦,四不便也。又有荷新樣者。前口獨敞,后旁及兩旁口稍斂而薄,此式稍善。而未盡美,何也?前口敞雖善,而嫌中間無肉,則控引時,大指亦須扣緊。又用皮襯,且兩旁既薄,指機底如刀口,則控弦時亦傷弦。其三不便,與一盞燈同。惟兩旁薄控弦彀時,則矢跟離指機底,不過一二分,則控弦易彀。故云稍善未盡美也。穎嘗創(chuàng)一指機,式與荷新樣相似。前口敞,中多分肉,控弦時大指不必竭力扣緊。則彀時脫弦松快。一便捷也;后面稍厚,兩旁極薄如錢,引弓彀時指機底離箭根不過一線許,則箭易彀。二便捷也;然兩旁既薄,指機底如刀口,恐彀時傷弦。故于指機底前,用兩足砥住弓弦,不使控在兩旁薄處。只以指機前旁平底,控弦則弦不傷。一弦可當五弦之用。三便捷也。邑中諸友愛之者,號曰高公四捷機云。三吳好射者仿其式而為之。不約而同也。做指機法指機之適用全在中間之眼,與大指形相肖。然大指形合有不同:有圓,有扁,又有指后突起高骨者。故指圓眼亦宜圓。指扁眼亦宜扁。指機前面宜高。而中間稍宜留肉。此大指形,圓與扁者,指機眼宜然也。假設(shè)大指后面突起高骨者則不然。指機之眼后面亦【扌戹】〔一個字,完全不知道這是什么字〕作一凹,與大指突骨形相肖。指機前面又不宜高,只宜平塌。中間又不宜多留肉,方為貼妥。在于通變不可執(zhí)一。指機前兩足間,可連亦可斷。隨其人之所欲為之,不必拘也。又須一人用大小二指機,以備相代。久不射則指小,久射則指漸大故也。故欲令人仿指機者,必須先以指形示人,使做指機之眼,與大指形相肖。方不必皮襯而妥帖。假設(shè)不以指形示人,妄取人指機,帶而不妥,不得不用皮襯為穩(wěn)矣。此桴〔fu第二聲〕鼓,安用此有足指機為。莫假設(shè)用平底銅圈,方是寔用?;ㄑ蚪侨σ嗫捎谩M獯伺=侵衲救?,皆不鞏固。不適于用者也。譯文指機式宜擇第十一指機這個名字古代是沒有這個稱呼。古代稱夬。夬這個名字是取其撒放干脆迅捷沒有遲疑的意思?,F(xiàn)在所用的指機,名字也可以叫一盞燈。四邊口坡度太大,中間位置的四個邊口太薄而且沒有肉,佩戴控弦的時候大拇指必須非常費力地扣緊,撒放的時候已經(jīng)不干脆。這是第一個不便;射箭時護指還要加皮襯,這是第二個不便;指機口太廣,開滿弓時會干擾箭,翻開指機底側(cè)離箭尾半寸多,箭也難以開滿,這是第三個不便;指機底面薄,開滿時會傷弦,這是第四個不便。有一種形狀像荷葉的新款指機,只有前口是敞的,后側(cè)到兩旁的口稍微收斂變薄,這個款式稍微好些,但并非最好,為什么呢?前口敞開是很好,但是中間部位沒有肉,所以開弓的時候拇指依然要緊扣弓弦。而且還是在用皮襯,兩旁還是很薄,指機的底面像刀口一樣,控弦的時候依然會傷弦。這三個不便,和“一盞燈〞款式指機是一樣的。只有兩旁薄控弦開滿的時候,箭離指機底側(cè),不到一二分,這樣開弓容易滿,所以說這是稍稍進步但不是最好的原因。我曾創(chuàng)作過一種指機,款式和荷新款相似。前口寬闊,中間位置肉多平均,控弦的時候大指不需要竭力扣緊弓弦。這樣滿弓后脫弦也輕松干脆。這是第一個便捷;后部位稍微厚些,兩旁要薄得好似錢幣的厚度,開滿弓的時候指機底側(cè)離箭尾不過一線左右,只要用兩個足砥鉤住弓弦,不要讓力量在兩旁的薄處。只要用指機前側(cè)兩旁平整,控弦的時候弦不會傷弦。弓弦可以非常耐用,這是第三個便捷;縣許多弓友都非常喜愛這款指機,號稱“高公四捷機〞。三吳地區(qū)喜歡射箭的弓友競相模仿我的樣式制作佩戴。做指機法指機是否適用全在中間的眼孔,要和人的大拇指指形相配。然而每個人的大拇指指形各不一樣:有圓的,有扁,也有拇指后側(cè)突起高高骨頭的。所以手指圓的眼孔也要是圓的。手指扁的眼孔也要是扁的。指機貼拇指面要高些最好。而且指機中間位置要稍微留些肉是最好的。這個拇指的指形,圓的和扁的只要指機眼孔與指形相配即可。如果大拇指后面突起很高骨頭的人就不能這樣了。指機的眼孔后面也要挖出一個凹槽,與大拇指突出的骨頭形制相互匹配。同時指機前側(cè)的面又不能太高,只能平面略有上翹。中間也不能留有太多的肉,這才是貼合此類指形。這些都要與實際手指匹配,不能固定一種類型。指機前部低端有兩個足間,可以連在一起也可以斷開。以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必拘泥。同時射手要備用一大一小兩個指機,以備代替。許久不射拇指就會變小,久射拇指就會漸漸變大。所以對于當下模仿我指機的弓友們,必須先要了解自己的指形告訴制作者,制作指機眼孔時要和自己的大拇指相匹配。這樣不需要用皮襯才是妥帖的。如果不按自己的指形制作,妄用別人的指機,帶上不貼合的,那就不得不用皮襯去穩(wěn)固。這樣的指機對于射箭有什么作為。不如在平底用銅圈,才是實用的?;ㄑ蚪侨σ部梢杂?,除此以外牛角竹木圈,都不鞏固。不適合使用。譯文注解:肉:本篇中的肉應(yīng)該是指制作指機的用料留余多少,肉少說明這個位置被打磨掉的材料多;而肉多則是這個位置被打磨掉的肉少。眼:本文所述的眼我覺得應(yīng)該是指機中間的孔套,故這里翻譯成眼孔。竹木箭宜擇第十二北人多用木箭,南人多用竹箭。非北人好木而南人好竹也。木產(chǎn)于北邊,竹產(chǎn)于江南。各因其土之所產(chǎn)而用之耳。木箭有三:樺桿為上,楸桿次之,柳桿又次之。樺桿堅而難曲,柳桿松而易折,亦易曲。故有上中下之分。然堅者恐傷于重。故勁弓宜用樺桿,弱弓宜用柳桿為稱。人又有謂:木重竹輕。竹不如木箭之能洞堅也。抑孰知臆逆何如目睹,而親試之為真?吾邑參戎公錢三持,會蹲甲試之,只用一弓而竹木箭各一,令一人恣力射之,木箭洞甲不過一粟許,而竹箭則貫甲三寸。是木不如竹之勁利可知。假設(shè)射遠則木益不如竹。射近則不甚相遠也。譯文木箭宜擇第十二北方人多用木箭,南方人多用竹箭。這不是北方人喜歡木箭而南方人喜歡竹箭的原因。木箭木材主要的產(chǎn)地在北方,竹箭竹材主要的產(chǎn)地在南方。這是因為以各地出產(chǎn)的材料來制作。木箭有三類:樺木桿是最好,楸木桿其次,柳木桿再次。樺木桿堅硬難以彎曲,柳木桿疏松而且容易折斷,而且容易彎曲。所以有上中下的區(qū)分。但是箭桿堅硬又擔憂箭桿太重。所以磅數(shù)大的弓適宜用樺木桿,磅數(shù)低的弓適宜用柳木桿是最相配。世間有人說:“木箭重竹箭輕。竹箭不如木箭可以穿透的深,箭桿鞏固。〞這樣的臆測瞎想何不如親自目睹,親自試驗一下這是否正確?我縣的參戎公錢三持先生,在鐵甲前試驗這個說法,只用一弓,竹木箭各一支,讓一個人隨意開弓射這兩支箭,木箭穿透鐵甲不過一粟左右,但是竹箭卻能穿透鐵甲三寸。由此可以知道木箭不如竹箭威力強大。而且射遠木箭也不如竹箭。近距離射箭兩者的差異也不大。擇物門總結(jié)良朋美景,豪飲之助也。風帆迅利,長驅(qū)之資也。筆墨俱妙,凈幾明明窗,揮灑之具也。弓矢既調(diào),機引善制。豈非豪士逞懷之助,修人輝德之資乎?習射者當未入門時,宜虛心博採求益為先。既入門后,又當利器以善用,擇物為急。世乃有好勝之徒,茫不知法。射不佳手之過也。乃不罪手而罪弓,以掩其拙。又有鄙吝之夫,學法已成,輒以敝弓劣矢而不中的,弓之過也。乃不罪弓而罪法之不驗。皆非也。甚者手之過而罪弓,必欲更其弓,弓之過而罪法,又欲易其法,妄更其弓,害猶可言。妄易其法,展轉(zhuǎn)乖誤害不可言矣。惟明智之士,利弊昭然,功過莫掩。弊在弓則更弓,弊在法則易法,弓無留弊,手無微疵,人弓相親,心手相悅,機神和暢,射之道盡矣。嗟嗟,以此道推之,天下之事可幾而理矣。非明智之士,安能見之哉!譯文擇物門總結(jié)酒宴豪興重要的是有良朋美景助興。風帆能靈活迅捷,是遠行的資本。筆墨器具都已精妙,干凈的桌案明亮的窗臺,正是揮灑豪言的不二環(huán)境。弓箭器具已經(jīng)調(diào)試清晰,射藝技巧也學有所成,這難道不是豪杰展現(xiàn)胸懷的助力,修行之人光耀美德的資本嗎?學習射藝還未入門的時候,要優(yōu)先虛心學習采納百家優(yōu)點的技藝。已經(jīng)入門后,又應(yīng)當善于找尋適合自己的器具。世間總有些爭強好勝之人,茫然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射得不好是動作的問題,卻不反省動作而是怪罪弓箭不好,為了掩蓋自己拙劣的射藝技巧。又有一些粗俗之人,射藝本已大成,因為使用劣質(zhì)的弓箭射不中目標,這本是弓箭的問題,卻反過來怪罪學習的射法有問題。這都是錯的。更甚者動作的問題去怪罪弓具,想要更換新弓,弓的問題卻怪罪射法,想變換射法。妄圖換弓,這個傷害還可以挽回。但是妄圖更換射法,這樣輾轉(zhuǎn)來回延誤危害說不盡啊。只有頭腦明智之人,能夠洞悉其中的利弊,功過相互補足。問題弓就換弓,問題在射法就換射法,這樣弓具沒有問題,動作沒有瑕疵,人和弓相互配合,心和動作相互一致,精神和暢,射藝的大道義也都盡在其中了。啊,以這個道理推而廣論,天下間的事理也能知曉其中一二。這不是明智之人,怎么能洞察其中精辟!武經(jīng)射學正宗后序夫射之法深且繁矣。然以道通之,則又至簡而至易。何以明其然也。習射之初,以法求射則見其繁,習之滋久,法熟而理暢。理暢而機洽,機洽而道通,則千條萬緒皆可一貫。安見射法之繁乎?穎弱冠時,以好功名之心好射,遂忘寒暑。晚年頗得力于射,而通其道,遂以好道之心好射,并忘功名。行住坐臥,非射不思。閑居燕處,非射不樂。憂患非射不息。怨仇非射不解。疾痛痾癢,非射不忘。推之非射也者。今年齒雖漸加長,而好樂不倦。不知予者,以為勞且苦。而予則彌覺其樂也。知予者,以為樂且癡。而不知予之樂,皆從中來也。夫射之道,外粗而精,形動而神靜。功非驟得,養(yǎng)非襲取。其存心欲虛,取益欲廣,志欲猛,力欲實,膽欲旺,氣欲和平精進欲無已。然后可以收其功。而推其用,其精神心術(shù)之微,修養(yǎng)持循之功,無非至道。通其道而游之,與之上下,非可一藝目矣。予講求四十余年,而始得其略。貧而益堅,老而益壯,頗得力于此,而精神已憊矣。欲以授之子假設(shè),而長子武孟,念祖,雖喜讀書,左臂俱折,不能學也。強授之而亦不能精。是天限之也。欲授之次子修孟,幼子聲孟。又不喜讀書,則不學無術(shù)之人。授之技而不善用,不假設(shè)農(nóng)焉而已。又不忍此術(shù)之無傳也。每見彎弓角射之人,不覺欣喜神動,無論賢愚貴賤,見其射中之弊,必徐為指引。即有強項自是者,亦必多方開導,冀其一悟,非好為人師也。深恨少年初射時,以無人指示之故。廣求博採,淘洗更革,不知幾番變易,徒罷筋骸,或以片時可得之法,而深求玄算,形神俱槁。此何異欲尋友于咫尺之地,不知其家處所,乃周行千里,轍跡幾遍天下,復還故處,而遇之者乎?回視四十余年艱辛之苦,今幸得之,雖可喜也,亦可悲矣。是以一見持弓妄逞之人,何惜一開口之勞,不以破人終身之惑。無奈知音者絕少,徘徊四顧無與為。偶甲子春,有毛連生名廣者,婁陰人也。好樂樂善。予愛而授之幾盡其法。而又性懶,恐其不能記臆也,因作射略之遣之。予友嚴求思名衍者,樂道不仕,博洽君子也。聞射略成,索而觀之,嫌其略而不詳,雜出而無序也。丁卯春遂作射法三十余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