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26 詩詞五首 《飲酒》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1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26 詩詞五首 《飲酒》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2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26 詩詞五首 《飲酒》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3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26 詩詞五首 《飲酒》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4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26 詩詞五首 《飲酒》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26詩詞五首《飲酒》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飲酒

【教學目標】

1.學會欣賞古典詩歌,對古典詩進行審美性解讀。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分析重點詩句,了解詩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3.了解《飲酒》一詩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征。

4.了解陶淵明及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藝術(shù)風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詩的一般特征。

【教學重點】

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體味及其情感表現(xiàn)特征。

【教學方法】

1.朗讀:①學生各自讀②齊讀。

2.提問:用提問方式設(shè)計課程講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詩歌,有許多題材分類。比如以前學到過的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題材的詩歌——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chuàng)的,并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峰。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

二、學生反復朗讀,把握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初步了解詩的內(nèi)容。

(1)學生各自讀。

(2)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jié)構(gòu)。

(3)按分析的節(jié)奏、語調(diào)、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處理字詞

讓學生挑出不會的字詞。

結(jié)廬:結(jié),建造、構(gòu)建。廬,這里指簡陋的居室。結(jié)廬就是建造簡陋的居室,這里指居住在此。

爾:代詞,這樣,指上句。

遠:此處為動詞,當遠離講。

見:讀xiàn,指不經(jīng)意看見。

山氣: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與:共同、一道。

四、學習課文

(1)第一段

①提問:前四句怎么理解?

這幾句的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怎么能夠這樣呢?這是由于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②第一層描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遠”,“遠”的對象是什么?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這四句,從感覺方面肯定了自己“心遠”的正確。

(2)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么理解?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采菊”這一動作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明確:在院中東邊的籬笆下,詩人正在專心聚志悠閑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頭,悠遠的南山無意出現(xiàn)在眼前,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仿佛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這兩句,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閑自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超脫塵俗、熱愛自然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和平靜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xiàn)。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表達效果明顯不一樣。

“見”是無意中看見,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來的,其中含有人與物融為一體的感覺,用“見”追求的是一種無意為之而境與意融匯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沒有“見”的表達效果好。

③“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么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有何關(guān)系?

明確: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陽下更加美麗,成群的飛鳥結(jié)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么還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yōu)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里說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群”,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guī)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仿佛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吁:“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是緊密相關(guān)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xiàn)象類比出人應“歸真返樸”。如果沒有悟出這個理,哪會有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這個“理”,正好為“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chǔ)。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為表里。

④最后兩句應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說的是這里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巴浴本褪遣恢烙檬裁凑Z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罢妗弊?,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五、藝術(shù)特色

敘事、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敘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shè)賓主的設(shè)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水乳交融,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將景、情、理融為一體,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水乳交融,互為表里。

最后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于抒情中蘊含著哲理。

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六、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qū)別: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①從字數(shù)看,古體詩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近體詩只有五言詩和七言詩

②古體詩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近體詩有一定格律,比如每句的最后一個字必須押韻

③近體詩,從體例劃分,有三種,即:五言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七言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律詩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它有以下特點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個字,七律共五十六個字,b.押平聲韻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d.每篇必須有對仗;排律(每首八句以上)

七、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

1.作者

同學交流課下收集到的有關(guān)資料和信息。

陶潛,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但到陶淵明時,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的沖淡自然。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quán)位的壟斷,高傲的脾氣使他不愿迎合官場中鉆營取巧的一套,終于辭官歸田園,與官場徹底決裂,并寫下很多詩來表現(xiàn)這種生活,而且這些詩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稱他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對唐朝的王維、孟浩然等人影響很大。

有《陶淵明集》,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歸去來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

2.創(chuàng)作背景

東晉是我國歷史上很黑暗、很混亂的朝代,統(tǒng)治者重視門閥(出身),很多品質(zhì)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據(jù)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眾的優(yōu)秀人才卻屈居低位。陶淵明當過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級來地方巡視的時候,他都必須前去迎接,曲盡禮節(jié)。他很厭煩這種情形,他終于說出:“吾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結(jié)果他歸隱田園。他跟鄉(xiāng)親們的關(guān)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時候就讓隔壁的老人們一起來喝,自己沒酒喝的時候就去敲人家的門要酒喝,所以他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還親自參加勞動,說明他非常親近自然,詩中都有體現(xiàn)?!讹嬀啤吩娨唤M二十首,此為第三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