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文學研究綜述_第1頁
京派文學研究綜述_第2頁
京派文學研究綜述_第3頁
京派文學研究綜述_第4頁
京派文學研究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京派文學研究綜述

京派文學是指20世紀30年代新成立的一個作家群體,由北平的作家群體形成,并在20世紀30年代繼續(xù)活躍。他們處在周作人、沈從文的影響之下,雖未正式結社,但在文學事業(yè)上有共同的趨向與主張,在創(chuàng)作上有共同的審美理想,在全國文學界具有一定的號召,其代表作家主要有沈從文、林叔華、林徽因、蕭乾、汪曾祺、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朱光潛、李健吾、李長之等。200-201抗戰(zhàn)后隨著朱光潛主編的《文學雜志》的復刊,京派再起,但時間很短。由于歷史原因,京派文學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相當長的時期內都被回避。80年代凌宇的《從邊城走向世界》、舒蕪的《周作人概觀》、錢理群的《周作人論》和《周作人傳》既開創(chuàng)了沈從文與周作人兩位京派重要成員的研究,也以個案研究的形式開啟了京派文學的研究。京派文學作為一個研究整體得到廣泛關注是在80年代中后期嚴家炎先生的《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專章發(fā)表與出版以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對京派概念、成員、刊物進行界定,回顧京、海派之爭,描述京派小說的形成與發(fā)展,剖析主要京派作家作品的內容與藝術性,描述京派小說的整體風貌與特征,評析京派小說的思想性質,由此建構起京派文學的研究框架。吳福輝先生在他1987年主編的《京派小說選》前言《鄉(xiāng)村中國的文學形態(tài)》中對京派作家的文化特征、創(chuàng)作題材、文體特征進行了歸納概括。到目前為止,京派文學研究基本還未突破這二者的研究框架,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局部的縱深與展開,這使京派文學作為流派的外部特征與內部特征更加凸顯。研究者們從不同視角對京派文學的外部特征與內部特征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一、京派的文化定位對京派形成的歷史,主要有許道明《京派文學的世界》和高恒文《京派文人:學院派的風采》兩本專著,運用歷史科學的論證方法著重從師承關系、社會交往、文化立場、文學觀念等方面闡釋京派的形成史與發(fā)展史。楊義《京派海派綜論(圖志本)》在城市史與文學史大文學觀的統(tǒng)攝之下,從文化成因、文化姿態(tài)、文化趣味等角度對京派進行現象還原與文化定位,以文化人類學、生命哲學/生命詩學、比較學等批評方法觀照京派,揭示城市文化對京派形成的影響,展示其層面性與流動性。有一些研究關注京派的歷史遭遇并解析其遭遇。吳立昌、黃德志、周仁政等研究者都從京、海派論爭的角度對京派進行重新評價,認為論爭是由于雙方在看待時代與藝術、政治與文學的關系方面發(fā)生分歧,京派堅持以文化關懷達到現實關懷的文化立場及其“烏托邦”的社會藝術觀不應該被歷史忽略。陳國恩將京派文學置于20世紀到當下的歷史長河之中,檢視其價值實現的時代制約性。在30年代,由于與風起云涌的時代隔了一層以及左翼陣營的批評,建國后被冷落乃至壓制。1980年代因為反“左”思潮,京派文學被視為純文學的典范而重享榮耀,其符合新時代潮流的質地被充分放大,而它曾經作為歷史語境中的缺陷被掩蓋。新世紀以來,由于世俗化的挑戰(zhàn),京派文學又再次呈現出超越性。孫曉東從京派文學在當代文學60年的歷史遭遇來審視以京派為代表的知識分子話語及知識分子命運沉浮的歷史,角度新穎。二、京派文學的功用觀京派文學觀研究主要在四個方面展開:文學的表現對象,文學的功用,文學的自由度,文學的藝術性。研究者們不僅通過京派成員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闡釋把握京派的文學觀,而且通過沈從文、李健吾、朱光潛、李長之等人的文學批評實踐來論析京派的文學觀。京派文學重在表現人性。嚴家炎視“著力贊頌淳樸、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223為京派小說的第一個顯著特色。沈從文有一段有名的論述:“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京派不僅小說追求人性的表現,而且詩歌、散文、文學批評中都意在表現人性。劉淑玲在論述京派詩歌時指出,京派詩歌“遠離社會卻關注人生,在藝術的世界里審視人性變遷”。黃鍵《京派文學批評研究》認為個體的人是京派批評的文學本質論與文學功用論的交匯點,成為他們將自己的社會關懷與文學理想聯系起來的重要樞紐。關于京派文學的功用觀,李俊國早就指出京派以“文學的道德力量與審美力量介入民族自救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有研究者稱此為“文化救國方案”,還有研究者認為京派文學一方面要求文學高蹈于政治化、商業(yè)化而呈現出“超越意識”,另一方面要求文學以道德和審美的方式參與社會改造而呈現出一定的“介入意識”,所以在文學的功用觀上呈現出“超越”與“介入”的雜糅色調。白春超指出京派文學觀力避偏激,追求理性穩(wěn)健,堅守精粹、純正、普遍的標準,在文學與人生的關系上,既排斥“極端的現實主義”,又反對“為藝術而藝術”,試圖在“為人生”與“為藝術”之間尋求平衡,表現出和諧適當的古典精神。王本朝《詩學的政治:京派文學的審美主義》從政治的角度解讀京派的美學觀念,認為京派的審美主義是特定時代的政治與經濟的產物,是一種“政治詩學”,以想象的對抗方式重建文學與社會、文學與審美的同一性與復雜性。京派成員非常重視文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要遵循心靈的自由。周泉根認為自由是京派文學觀念的本質特征,自由主義體現在京派文學的本體觀、創(chuàng)作觀與批評觀中。査振科從敘事學的角度指出對話是京派文學進行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重要特征。京派作家對左翼文學的批評,是在寬容、自由、維護自己的話語權利、認可多元敘事合法性的原則之下進行的,并非要取締左翼的話語權利。京派懂得對話的平等原則,這是其自由思想最顯著的特征,“在整個現代話語群落中,京派話語堅持對話立場也許是最具有自覺意識和持久韌性的了”44。黃德志認為京派與海派都強調文學的自由性、獨立性,擺脫政治束縛,反對任何勢力把持文壇,無意中站到了反對話語霸權的同一立場。京派作家曾提出“遠離政治”的口號,對于如何理解這一口號,朱曉進認為這是京派在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語境與文學發(fā)展政治化的總體趨向中的一種政治表態(tài),但如果深入理解京派的文學觀,其實這一口號在本質上更是其關于立身與創(chuàng)作的自由宣言。京派文學觀在京派的文學批評實踐中也得到了比較全面的展示。李俊國早在1987年就指出京派批評持“純正”、“廣博”、“和諧”、“恰當”的批評觀,采用“心靈的探險”的批評方法,這正是京派文學審美原則在批評實踐中的體現。劉淑玲、李恒才認為京派批評堅持開放包容的文化立場,重視對話與交流,反對以教條的理論去打壓作品,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批評的獨立性,但又不放棄現實關懷,其獨特處在于從人生與人性健全的角度來表達對社會與民族命運的關注,其主要成員因為具有創(chuàng)作者與批評者兩種身份,批評時重藝術敏感,形成“創(chuàng)造性批評”。這些論述正契合了京派對文學功用及自由的理解。錢少武認為“真”是京派批評和創(chuàng)作的價值標準,京派主張文學是“真”的“最高與最終的實現”。三、京派鄉(xiāng)土與都市敘事的審美統(tǒng)一京派文學思想內涵是研究者們關注的重點。人道主義作為京派文學的思想特征得到很多研究者的一致認可。高恒文將京派“人的文學”具體闡釋為人性的牧歌與挽歌,生命的體驗與沉思,應該說是比較全面的認識。嚴家炎將京派文學的思想定位為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京派“所謂批判現代城市文明,并非否定工業(yè)化帶來的現代文明,而是揭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帶來的人的異化現象,特別是揭露拜金主義對正常人性的扭曲”239,“這是一種地道的現代思想”240,鄉(xiāng)土只是京派作家對現實失望之下的寄托美的理想之所在。在論述京派文學中人的異化這一主題時,很多論者都揭示金錢對人的異化,京派作家不僅針砭了金錢對人的異化,而且指摘了知識對人的異化,李玫對此作了比較獨到的剖析。在現代性理論啟示之下,一些研究者揭示京派文學思想所具有的審美現代性特征。孔范今在《論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與文學史重構》中指出從審美現代性與歷史現代性的復雜關系來看,京派對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歷史進步與人文文化關系的獨立思考顯示出他們的歷史價值與文學史意義。很多論者都認為京派鄉(xiāng)土與都市敘事都是其審美現代性的一種文學表征。1高恒文、施戰(zhàn)軍、周仁政等論者對京派鄉(xiāng)土敘事進行了現代性解讀。高恒文說京派鄉(xiāng)土小說表現重點不在“鄉(xiāng)村世界”,而在“人性形式”。施戰(zhàn)軍指出京派文學的“鄉(xiāng)土文學”具有“城市性”,其鄉(xiāng)土并不與寫作時的現實鄉(xiāng)土并行,以“小城鎮(zhèn)”的“審美間性”營造了一種質疑現代城市文明的人文空間,城市社會和現實鄉(xiāng)土都成了“他者”。周仁政指出現實鄉(xiāng)土在京派文學中被背景化、意象化,成為精神鄉(xiāng)土與人性載體。有研究者就京派鄉(xiāng)土風俗敘事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京派將風俗轉化為一種理解世界并講述世界的方式,其風俗敘事不從屬于社會批判與啟蒙,而傾心于詩意想象,重文化感悟與審美觀照,所以不同于五四鄉(xiāng)土文學的風俗敘事,具有特定的審美取向與文化內涵。還有研究者認為京派之所以選擇鄉(xiāng)土承載其人性理想是因為鄉(xiāng)村社會在空間上的孤立、時間上的停滯、社會關系上的單一性所致,這是小說家主觀選擇與追求的目的。另有論者指出京派鄉(xiāng)土小說具有一種烏托邦性質,“烏托邦的偉大使命就在于,它為可能性開拓了地盤以反對對當前現實事態(tài)的消極默認”。同樣,關于京派都市敘事,很多研究認為京派都市敘事并不是真正的都市現實主義文本,因為其中缺少真正的都市景觀的細致描寫,京派不過以都市為軀殼,直指一種人性批判,所以京派都市敘事是一種文化敘事,標志著中國都市文學的成熟。吳福輝將京派與海派置于中國大文化圈內進行對比性、參照性研究,認為京派小說代表了中國現代鄉(xiāng)土型城市的品格,而海派小說則代表了國際都會的精神特征,京派具有平民的文化性格,極喜親近俗人俗物,誠樸而純真,不過京、海派也有共同點,都強調創(chuàng)作的主體性,其人物均遭社會壓制,人性扭曲等,這種比較的方法使研究對象以更加客觀準確的形象顯現。王愛松也在與左翼文學、現代派都市敘事的比較中,認為京派都市小說少了點“現代氣”,多了點“鄉(xiāng)村氣”,反映的人、事、物等有著鄉(xiāng)土中國與現代中國的雙重疊影,表現的是現代都市人的思想、道德、人倫的劣根,都市景觀的描繪灰色多,亮色少,靜態(tài)多,動態(tài)少,以一種外在于都市生活的視角來審視都市人性的扭曲。這種“外在于都市生活的視角”即將都市“他者化”,張園對此進一步論述,認為京派都市敘事從生命理想出發(fā),把“都市”作為一個異己的對象加以“他者化”,并且使“他者化”成為京派都市小說的本質特征,提供了對現代化進行思考的啟示。黃軼、孫曉東等就京派思想的啟蒙特質進行了深入論述。京派文學的啟蒙追求具有超然的社會功利意識與審美道德觀念。在30年代的中國個性解放所要求的個體性與社會救亡所要求的統(tǒng)合性之間存在深刻的矛盾,京派不是追隨五四啟蒙反傳統(tǒng)文化的路徑,而是著眼于人性啟蒙與文學啟蒙,著眼于個性與文化重構,“重新”發(fā)現與“重造人生”,對弱者在艱苦人生中那份平和靜守表達敬意,而不是激烈否定。這些論述都比較有見地。四、京派文學創(chuàng)作的文化心理結構研究80年代以來,研究者們對京派文學與中西文化的關系也比較關注,主要在京派的文化形態(tài)與立場、文化心理結構以及京派文學創(chuàng)作等幾個層面上論述京派的文化與文學淵源及傳承關系。關于京派的文化形態(tài)與立場,閻開振在其博士論文《自由與節(jié)制:京派文學的文化形態(tài)》運用文化批評方法,認為自由與節(jié)制是京派的文化形態(tài),體現在價值觀念、生存方式、文學觀念乃至接受中外文化的態(tài)度上,他們提出的“自由生發(fā),自由討論”是為爭取話語空間提出的文化理想與策略,體現出平等的“對話”精神,也是對五四人道主義思想與自由之傳統(tǒng)的繼承。劉勇認為京派作為一個流派,除了文學特征的衡定外,寬厚的人性關懷、深層的文化意蘊、犀利的社會批判是其文化姿態(tài)與立場的表現。黃鍵對京派文化立場的分析比較鞭辟入里。京派關注的是文化的興旺發(fā)達、文化的創(chuàng)造活力以及文化的豐富程度與水準,所以他們的文化立場是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造與繁榮的立場,而不是新舊文化與新舊文學的立場,這是他們進行一切文化批判與文化估價的潛在主題。關于京派作家的文化心理結構,范培松在《論京派散文》中深刻地揭示出京派作家的心理特征———被“我”-“鄉(xiāng)”-“城”三角情結所困擾,盲目地厭惡、蔑視“目的”、“價值”、“標準”,情理對立的審美心理結構。陳嘯洞察出京派作家做一個鄉(xiāng)村文明忠誠與叛逆兒子的內心尷尬的復雜情愫。文學武認為和諧、中庸、節(jié)制、“入世”與“出世”的對立統(tǒng)一是京派小說家的文化心理結構。劉淑玲通過對城市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京派作家“城市厭倦”與“鄉(xiāng)村依戀”的人文心態(tài)。無論京派的文化形態(tài)與立場,還是京派的文化心理結構,都體現出中西文化混融的特征。許道明較早指出京派除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對整個民族文化發(fā)展所具有的支配性力量,他們努力通過對傳統(tǒng)的重新闡釋運用以謀求社會進步。學界都比較認同京派文學創(chuàng)作是中西文學與文化傳統(tǒng)融合下的產物。京派作家對中西文化雙向溝通的機制具有共識,他們從事西方文學評介、中西文學的比較研究,嘗試融合中西文學以創(chuàng)造自身的藝術個性。研究者們認為京派小說具有現代意識,但這種現代意識是西方現代主義、現代心理學、現代性反思意識與中國莊禪哲學、美學精神等傳統(tǒng)文化融合而成的現代意識。劉峰杰、郝江波在論述京派批評觀時都指出東西方文學與文化觀念的整合是其重要特征。一些研究者致力于京派所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研究。周仁政的《京派文學與現代文化》從文化角度論述京派作為中國現代文化精神的奠基者、現代文化價值的體現者、現代文化思想的代言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意義。馬文穎認為京派文學與海派文學都接受了西方現代主義的觀念,但是從不同維度對現代性進行了開拓。馬俊江、高恒文都就阿索林對京派作家的影響進行了透視,1劉進才將屠格涅夫對沈從文、唯美厭世派文學對廢名以及馬拉丁對蕭乾的影響進行了條分縷析。一些研究者對京派文學創(chuàng)作所受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李德認為京派小說的民族特征體現在幾個方面,思想上是西方人道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本主義的結合,描繪的風景畫與風俗畫具有民族特色,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傳統(tǒng)美德,藝術技巧借鑒了民族文學的表現方式。錢少武《莊禪藝術精神與京派文學》細致解讀京派作家文本(京派文論、小說、詩歌、散文和劇本)所受傳統(tǒng)莊禪文化的影響,京派文學崇尚自由、追求無言之美、表現本色淳樸之自然人格等創(chuàng)作特色源于莊禪藝術精神,豐富與深化了對京派文學內在特征的認識。馮暉也在系列論文中論述京派文學的人物形象與老莊的文化淵源關系。郭雅潔指出京派小說中的形象系統(tǒng)———人物的“童”化式、景物的“人”化式、家園的“靈”化式都浸潤著儒道的人本精神,具有民族化特色。羅昌智論述京派文學與荊楚文化的關聯。白春超指出京派在空間維度的中西問題上,對民族文化有強烈認同感,重視發(fā)揮古典文化藝術精神,這是對五四激烈反傳統(tǒng)傾向的矯正,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化。劉淑玲指出京派現代主義詩歌的共同特征表現為在內容與形式上除了受西方現代派的影響,也借鑒了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表現方法。五、京派文學的藝術特征關于京派文學的藝術特征,嚴家炎在《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中對京派小說的風貌作了比較全面的概括,“揚抒情寫意小說的長處,熔寫實、記‘夢’、象征于一爐”227,“總體風格上的平和淡遠雋永”230,“簡約、古樸、活潑、明凈的語言”235。研究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化。論者比較一致地認為和諧、圓潤、靜穆是京派文學審美取向,他們追求技巧但講究“恰當”,追求情感但講究“節(jié)制”。一般論者大多將和諧、圓潤、靜穆的審美取向安置在京派的鄉(xiāng)土敘事中,如許道明認為京派的審美情趣表現出對田園牧歌情調的傾心向往,但他們的田園牧歌風的小說比西方的自然派的作品更講求自我的逃遁,更講求情感的客觀投影,因而有某種類似非個人的性質,“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正是它的注腳。而劉淑玲在考察京派都市敘事的諷刺藝術特征時,認為京派的嘲諷也遵循了“和諧”、“適度”的審美原則,象征與反諷在其城市小說中也取得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一致。另外研究者們認為京派風格還具有傳奇性與“微笑的”悲劇性。關于京派藝術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象、文體等方面。近年來,關于京派文學的藝術特征進行比較全面研究的有劉進才的《京派小說詩學研究》。該專著對京派小說中的意象、敘事視角、敘事模式等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認為京派意象不僅是象征化的修辭手段,還具有貫串小說敘事結構的功能,對小說中的文化意象(塔、橋、墳等)與自然意象(海、鮮花、柳樹等)進行了細致解讀。對京派殘缺家庭敘事模式與還鄉(xiāng)敘事模式進行美學功能的探討,比較具有新意。除劉進才外,王澤龍認為京派在意象的契合、意象的聯絡、意象與情趣、意象的顯與隱等方面表現出鮮明的流派傾向。周海波、楊愛琴指出京派文學中少女、黃昏、老人等意象表達了對生命的沉思。有研究者認為京派意象是中國傳統(tǒng)詩藝與西方象征主義、意象派等詩歌觀念融合的產物,帶有強烈的個體生命色彩,并指出京派注意意象在各種文體中的運用,促成了“綜合文體”的產生,促進了各種文體的成熟與發(fā)展。韓冷就京派小說中的“疾病”與兩性意象進行了探討。京派有很強烈的文體意識,積極進行文體實驗,淡化小說、散文、詩歌三者的壁壘,將散文、詩歌中的有效元素吸收到小說中來,在小說結構、語言、意象、意境、體系建構方面進行更新,發(fā)展了五四以來的抒情小說體式,側重主觀意念、情感,把文學視為生命追求與生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