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漢時期課件高三人民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先秦秦漢時期課件高三人民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先秦秦漢時期課件高三人民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先秦秦漢時期課件高三人民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先秦秦漢時期課件高三人民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候課要求.迅速安靜,端正坐姿,準備上課2.拿出學案和課本,預習所學內容3.準備三色筆

才藝展示先秦-----秦漢復習目標

掌握先秦--秦漢時序及階段特征復習指導:1、請同學們用10分鐘閱讀先秦---秦漢通史時序及階段特征2、用15分鐘時間完成下列試題黃帝炎帝堯、舜禹“禪讓制”“公天下”“世襲制”“家天下”(家國一體)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宗法制,神權和王權密切結合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中央政治權力還未達到高度集中1、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約公元前2070年(元謀人——夏朝建立前)2、奴隸社會: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夏朝(建立)商朝(發(fā)展)西周(強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

知識拓展1:歷史分期問題通史提升(一)經濟上——從粗放經營到精耕細作農業(yè):集體耕作------自耕農產生手工業(yè):官府壟斷---私營手工業(yè)興起商業(yè):工商食官(周)------自由商人(二)政治上——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夏:王位世襲制商:內外服制度周: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天下共主”,尚未形成中央集權(夏商周)→諸侯混戰(zhàn);局部統(tǒng)一(春秋戰(zhàn)國)、民族融合。(三)文化上——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思想:百家爭鳴科技:司南文化:甲骨文、金文、《詩經》,《楚辭》官府壟斷教育---私學興起【秦漢通史坐標】先秦

BC221秦漢220政治經濟思文科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縣制中央:中外朝制、地方:郡國并行、推恩令;選官:察舉制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修靈渠馳道重農抑商統(tǒng)一文字(小篆)焚書坑儒農:代田法、耦犁、耬車手:水排、青瓷商:鹽鐵專賣、絲綢之路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文:漢賦、隸書科:造紙術、渾儀、《九》《傷》階段行征政: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并加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經:封建經濟初步發(fā)展;思文:思想統(tǒng)一,文化專制,儒學成為正統(tǒng),科技文化領先世界。2.漢承秦制“漢承秦制”是指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一直到漢宣帝,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繼承和發(fā)展秦朝各項制度的治國策略。(1)“漢承秦制”的體現(xiàn)為:①承襲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②承襲秦朝的監(jiān)察制,發(fā)展為刺史制度。③承襲秦朝的郡縣制,采用郡縣制與封國制并存。④承襲秦朝的田租、戶賦徭役、兵役,發(fā)展為西漢的編戶制度。在這些內容中,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關系與矛盾展開,即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矛盾、選用官吏的形式、對百姓的管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通過刺認知深化史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監(jiān)察;通過“推恩令”,削弱和限制王國的活動。在選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舉即選舉(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為最主要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行編戶制度,加強對百姓的管理。(2)“漢承秦制”有利于兩漢的政治統(tǒng)治與鞏固,有利于地主階級專政。它既穩(wěn)定了漢朝初年的統(tǒng)治,又對以后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3.漢朝政治的特點(1)布衣將相:是指西漢開國諸臣授官將相的人絕大多數(shù)“起自布衣”,這些人大都沒有貴族頭銜,稱之為“布衣將相”。這既是對秦末農民起義結果的承認,也是削弱貴族勢力的必然產物。(2)重視母族親屬關系:漢代皇室的母族勢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視,西漢出現(xiàn)了呂后暴政和竇太后的專權,東漢出現(xiàn)了外戚干政的局面,這些都是母族勢力強大的表現(xiàn)。(3)儒士受到重用:漢初,重視“黃老之學”,但是,并不排斥儒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幾乎壟斷了漢代官僚體系。25.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們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4)地方勢力強大:漢初,王國是中央集權的主要威脅。王國問題解決后,豪強地主逐漸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主要力量,最終導致了東漢的滅亡和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4.東漢豪強勢力西漢后期,由于土地的兼并與集中,豪強勢力有了很大發(fā)展。東漢政權建立后,豪強勢力迅速發(fā)展,成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zhàn)局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豪強勢力發(fā)展成為門閥士族。豪強勢力的特權表現(xiàn)為:(1)選舉憑門第,豪強勢力壟斷仕途,把持各級政權,累世做高官,反映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削弱。(2)豪強勢力擁有莊園,在莊園中以滿足生活需要為主組織生產,基本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單位。(3)莊園里擁有“部曲”或“家兵”。5.漢代莊園經濟(1)土地來源:漢代莊園主要是由商人、豪強地主、官僚等用威脅、欺騙、敲詐、權威、買賣、強占等各種手段,兼并農民的土地,形成土地私有制。(2)經濟形態(tài):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莊園主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需要,布置莊園,使耕種與紡織等手工業(yè)結合,把莊園建成一個獨立而封閉的世界。先秦到秦漢思想變化規(guī)律(1)由純粹的思想發(fā)展成統(tǒng)治工具:即由開創(chuàng)之初的思想學術的研究,經過董仲舒的發(fā)展,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工具。(2)由“民本”發(fā)展成“君本”:即由“以人為本”發(fā)展成“以君為本”,討論的核心問題逐漸轉向君主的政治統(tǒng)治。由批判君主暴政宣揚仁政,逐漸轉向承認現(xiàn)存的統(tǒng)治秩序。(3)從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認為“為人者天也,人之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明確指出了“人本于天”,天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陰陽、四時和五行都封建人倫化,他“首推陰陽”,把陰陽五行說納入了儒家學說,這可以說是董仲舒新儒學區(qū)別于先秦儒學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質融匯貫通: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帶來的全面影響(1)對儒學: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2)對王朝:統(tǒng)一了國家主流思想,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神化皇權。(3)對社會:“三綱五?!背蔀閭€人修養(yǎng)的價值標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4)對選官:儒學家得到重用,促進了整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