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_第1頁
行政管理-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_第2頁
行政管理-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_第3頁
行政管理-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_第4頁
行政管理-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IV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摘要官員問責制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種創(chuàng)新,是推動我國民主政治進程的顯著標志。近幾年來對問題官員的問責力度不斷加大,官員問責不斷深入的同時,各地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在陸續(xù)出臺,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較為完善的官員問責制度體系正日趨形成,我國的官員問責制度已取得初步進展,但是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與國外對有關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研究相比,國內對官員行政問責制的理論研究相對較晚?;诖?,本文運用文獻法、歸納整理法等,對我國官員問責制的發(fā)展與完善進行了分析。關鍵詞:政府;官員問責制;發(fā)展;完善

AbstractOfficialaccountabilityisasysteminnovationinthereformofChina'sadministrativemanagementsystem,whichisasignificantsymbolofpromotingChina'sdemocraticpoliticalprocess.Duetohistoricalandpoliticalreasons,comparedwithforeignresearchesoncontemporaryChinesepoliticalsystem,domestictheoreticalresearchesontheadministrativeaccountabilitysystemofofficialsarerelativelylate.Withthedeepeninganddevelopmentofmodernacademicresearch,thetheoreticalresearchonadministrativeaccountabilitysysteminChinahasbeenstrengthened,andtheresearchangles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Activelyabsorbtheresearchresultsofcontemporarydomesticandforeignpolicyscience,especiallypayattentiontofollowthedevelopmenttrendofcontemporarywesterndecision-makingtheory;Atthesametime,basedonthenationalconditions,closelycombinedwiththecurrentnationalconditionsofChina,summedup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ofdecision-makingpracticeexperience.Inrecentyears,theaccountabilityofofficialshasbeenincreasing,andtheaccountabilityofofficialshasbeendeepening.Atthesametim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ofvariousregionshavealsobeenissuedsuccessively.Arelativelycompleteofficialaccountabilitysystemfromthecentralgovernmenttothelocalgovernmentisgraduallytakingshape,andChina'sofficialaccountabilitysystemhasmadeinitialprogress.Basedonthis,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theofficialaccountabilitysysteminChinabyusingthemethodsofdocumentationandinduction.Keywords:government;Officialaccountabilitysystem;Development;perfect目錄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官員問責制概述 1(一)官員問責制的界定 11.官員責任與問責 12.官員問責制 2(二)官員問責制理論基礎及其原則 21.官員問責制理論基礎 22.官員問責制的原則 3二、我國官員問責制現狀分析 4(一)我國官員問責制的起步與發(fā)展 4(二)當前我國官員問責制存在的問題 51.對問責主體與客體認識不明確,法治不強 52.問責程序不夠規(guī)范 53.問責制度的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 64.問責過程及結果處理不夠全面 6三、完善我國的官員問責制的對策 7(一)完善行政問責法律制度 7(二)劃分明確的問責范圍 8(三)規(guī)范問責執(zhí)法程序 9(四)培育行政問責法治化文化基礎 9結語 10參考文獻 11致謝 13PAGE8引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競爭愈來愈烈。新的環(huán)境和發(fā)展形勢要求政府提高執(zhí)政能力,增強責任感和應對能力,各國政府都加強了行政改革,新行政管理是各國政府興起并指導各國改革的理論趨勢?!蛾P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guī)定》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已經出現了全國范圍內適用的專門性行政問責制度。行政問責制是一種責任評價及追究機制,它要求的不僅僅是責任的追究,還體現了一種關系,即官員與民眾的關系,是一種全方位的、多層次的責任關系,其實質就是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官員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與控制,使他們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向任命他們的上級和公眾負責,對自己的行為極其后果負相應的責任,以形成一種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從行政管理管理的角度,研究我國行政問責制度的改革,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充分闡述我國官員問責制度改革的現狀和趨勢,對我國行政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一、官員問責制概述(一)官員問責制的界定1.官員責任與問責一般認為,官員問責是使每個政府官員能夠明確自己的權力相應的責任。在政府官員行使一切權力的背后,他們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責任是存在這兩個性質上的差別,即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積極責任是要盡力去履行本身職位相關的職責和義務,這也就是處在一個職位上應該做到的;所謂消極責任是指因未能履行職責而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個責任表現為受到處罰。從兩者的關系來看,積極的責任能夠避免消極責任的發(fā)生,消極責任是實現積極責任的重要保障。對于政府官員來說,責任的擔當是由其身份來決定,與責任政府概念的提出也是分不開的。一個政府之所以能夠稱作責任政府,前提是這個政府必須要切實的履行好自己的責任。作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官員,同時也是政府行政政策的制定者和具體執(zhí)行者,政府的責任必然由政府官員來承擔。2.官員問責制問責制是一種責任追究制度。問責主體即對政府官員問責的過程中起到組織、領導和決策作用的組織或個人。有學者將問責主體進行了分類,例如杜鋼建就將其分為同體和異體兩類。他認為,同體問責是指同一系統對其系統內成員的問責,例如行政系統對其行政干部的問責;而異體問責則主要是指五大涉憲主體的問責。同體問責其實就是在一個系統內上級對下級的問責,異體問責則是系統外的問責,其實是一種外部的監(jiān)督。官員問責的范圍,即問什么,也就是在什么情形要啟動問責。這是政府官員問責制內涵的一個核心問題。問責程序,即如何問,也就是說以什么方式和程序來操作。完善、嚴謹的問責程序是問責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問責程序。一般來說,問責應該涉及到四個方面,包括調查程序、啟動程序、執(zhí)行程序和反饋程序。問責后果。問責后果主要是指政府官員應當受到的責任的追究。當前的問責實踐中,政府官員承擔責任的方式主要包括有:公開道歉;責令作出書面檢查;通報批評;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撤職;給予行政處分、承擔法律責任等。(二)官員問責制理論基礎及其原則1.官員問責制理論基礎(1)權責對等理論權責對等理論同時也被稱為權責一致理論。權力是責任履行的前提條件,權力的擁有者必須要進行權力的轉交和分散,以獲取更多的利益。當然在進行權力轉讓時也要根據對象素質和能力的不同來進行適當分權。第三,在權力使用者的選擇上,要進行嚴格的選擇,不能得過且過。第四,權力也就意味著監(jiān)督,否則其就可能變質。(2)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是以管理模式的形態(tài)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它所包含的內容跟以往的政治理論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它的理論新內容,其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從經濟學之中獲取了理性人的概念,并且將之作為績效管理的基礎;在公共選擇的理論之中獲得市場導向的內容,將政府與市場相結合,作為市場為主、政府為輔的市場經濟新內容;從成本效益理論之中獲取了對政府管理進行界定和測評新方法等。其次,它還從企業(yè)的管理內容之中汲取可行的內容,例如績效和目標管理、人力開發(fā)、組織規(guī)劃等等。將新公共管理理論與問責制相結合就能夠衍生出新的內容。第一,以人民的利益需求為導向,樹立全新的價值觀念,第二,精簡政府職能,學會權力的下方與控制;第三,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提高政府辦公效率和公務人員水平;第四,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出現不僅沖擊了舊的官僚模式,改變了舊行政理念,也為我國問責制的完善和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上的新支撐點。2.官員問責制的原則對政府官員未履行職責和錯誤履行職責的行為必須追究其責任。對責任的追究,其前提是對責任的認定,這既是一個復雜的責任判斷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官員行政行為效果的一個評定過程。政府官員問責制必須要遵行一定的原則,這不僅是建立和推行政府官員問責制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促進政府官員問責制的完善的一個基礎。政府官員問責制要堅持的原則有以下幾個:(1)依法問責原則依法問責原則是依法行政以及法治原則在政府官員問責制中的具體體現。依法行政原則和法治原則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駛行政權力時必須要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行政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依法治國方略在行政領域的具體要求。(2)權責一致的原則權力和責任必須是一致的,有權無責,必然會導致權力膨脹和權力濫用;有責無權,則會造成事實上的無人負責。沒有人民同意授權,政府就沒有治理社會的權力。政府要實現責任行政,公共權力的行使必須有責任的規(guī)定與控制,政府及其行政人員擁有權力,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具體而言,政府官員根據法律的要求,掌握自身所在職位的權力,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與此同時,政府官員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或者違法履行自己職責的,就應當承擔與自身職責相對應的責任。權責一致是民主社會中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官員問責制實施必須堅持的原則。要做到權責一致,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對政府官員權力和職責的準確的界定。否則,權力一體化、權力交錯或者責任不清,只能導致人人都行使權力卻不承擔責任的法不責眾的后果。權責一致是政府系統設置和管理的一項基本準則,是有效發(fā)揮政府作用、履行政府職能的基本保障。(3)公開透明原則所謂公開透明原則,就是指政府官員問責制的實施必須是公開透明的,不存在任何的暗箱操作。問責主體在實施問責時,必須要做到兩個公開,一個是信息公開,一個是過程公開。問責主體必須主動的將有關信息公開,不能有所掩蓋,并且對與除法律規(guī)定外的未公開的信息不能當作問責的依據。公開透明原則對于問責來說一個很大的作用在于讓問責能夠比較公正。二、我國官員問責制現狀分析(一)我國官員問責制的起步與發(fā)展關于政府官員問責制的建立,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政府官員問責制是在2003年非典期間開始建立起來的。雖然在此之前也有問責的實踐,但都表現為零星的事件。本文作者認為政府官員問責制在2003年以前屬于起步階段,2003年后開始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軌道。早在2003年以前,政府官員問責制這個概念雖沒有被提出來,但是關于問責的實踐其實早就存在了。1978年憲法中重新將國家權力機關的行政監(jiān)督與問責主體的資格進行確定。2001年4月國務院也頒布實施了《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在實踐中,對失職官員或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高層官員進行責任追究也不乏其例。但是這些都只是個例,還尚未進入到制度化的層次,只能算作是問責制的起步,為我國政府官員問責制的制度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真正意義上的政府官員問責制是在2003年非典期間開始實施的。天津、重慶、海南及成都等先后出臺了問責暫行規(guī)定或者問責試行辦法。這些地方行政問責法規(guī)的出臺使我國問責制的實踐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2008年對我國官員問責制來說是一個標志性年份,在此之后,一個新的問責高潮再次到來,2009年在華南虎圖事件中,北京法律學者郝勁松起訴北京、西安國家林業(yè)局和陜西林業(yè)局為信息披露申請人,因為公共行政部門從未給予過權威的國家官員關于當時華南虎照片的真實性。他對真理的質疑和追求,反映了公民責任感的萌芽和覺醒。中國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一形勢問責也開始了一個新的全面推行的時期。因不同原因而被問責的官員在2009年9月一個月份就有20多名。此后,隨著《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guī)定》的頒布,我國官員問責制正式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官員問責制制度化進程迅速加快。(二)當前我國官員問責制存在的問題1.對問責主體與客體認識不明確,法治不強權責明晰是建立官員問責制的基本前提。但是由于我國目前政治體制和行政體制的種種弊端造成責任的歸屬難以確定,極大制約著官員問責制的建立和推行。出現問題,責任在黨委還是在政府?應該追究哪級政府責任?具體由哪個職能部門負責?到底是決策失誤還是執(zhí)行不力?更多的情況是確定要有人對事件負責,但是卻不知道到底是誰負責,導致因為問責客體的不明確而使得問責范圍難以劃定。民主法治意識不強,首先表現在一些行政機關及其行政人員上,“各自為政”的局部利益一體化以及“人治大于法治”的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制度之上的不良現象普遍存在著。縱觀近年來我國發(fā)生問責重大事件,往往存在著瞞報、漏報、謊報險情的情況,而相關人員法治觀念淡薄以及地方利益保護主義是問題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一些行政官員對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認識不清,把權力和責任割裂開來。他們重視對于權力的掌控和行使,但是逃避對于責任的承擔。而這種錯位的觀念的產生是法律制度缺失和問責文化滯后共同導致的結果。法律規(guī)范中沒有將權責一體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條文當中,這就使得抽象的意識沒有具象的法律作支撐。一些領導干部工作出現嚴重失誤后只是做個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相關部門對于責任的追究也是象征性地處罰。這種不痛不癢的問責淡漠了行政工作中的責任意識。2.問責程序不夠規(guī)范政府官員問責制的順利實施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問責程序作為保證。在某種意義上,沒有程序的正當性,官員問責制就不具有權威性,其實施的效果也不會理想。首先,問責的啟動程序方面,問責的啟動隨意性很大。當前的問責啟動多是取決于行政領導人或者上級政府的決定,而作為任命政府官員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作用嚴重缺失。行政問責法治化在內容上不僅僅包括行政問責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建立與完善,更重要的是在于法的運行過程以至達到的良好法治效果。因此行政問責法治化的落點在于法律的實施。只有將行政問責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法過程和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讓相關法規(guī)變成有威懾性的監(jiān)管利器。從而規(guī)范權力運行,防止重大責任事故的發(fā)生。近些年來,在重大責任事故中,進行行政問責所表現出來的不深刻、不全面、不具體等種種困難和障礙更加說明了一個制度的落實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機制保障,才能使行政問責制度得到良好的運行。3.問責制度的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總體上看,我國行政問責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制定,特別是地方法律規(guī)范的制定在不斷地推進,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行政問責制度,一部全國性的行政問責專門性法律還欠缺。近年來一些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開始將行政機關作為問責的對象,并且一般也同時將相關行政人員規(guī)定為問責對象??梢哉f,在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中將行政機關及其相關行政人員一同納入行政問責對象的作法符合行政問責“權責一致”的原則。但是沒有對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進行詳細劃分。這往往容易導致,因為行政機關法人身份的穩(wěn)定性,即便受到追責也不會被注銷,這就為一些應該承擔責任的相關行政人員提供了一個轉嫁責任的庇護體。我國行政問責在范圍的規(guī)定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并且大多數情況下問責范圍過窄。目前我國問責范圍大多局限于重大安全事故,且屬于事后問責,而對于損害公眾利益以及行政不作為的情形尚未明確規(guī)定。具體而言,當前行政問責僅僅針對安全事故領域,且一般僅鎖定在發(fā)生人員重大傷亡的情況下。對于其他領域事故以及雖然在一定范圍內有較大的不良影響但尚未發(fā)生人員傷亡情況,卻不問責、少問責。并且,行政問責范圍很多時候僅僅局限于相關人員的亂作為,而忽視了對行政不作為的問責。另外,在行政問責的整個過程環(huán)節(jié)中,一般只將問責的范圍限定于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對于其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比如審核環(huán)節(jié)、批準環(huán)節(jié)、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和決策環(huán)節(jié),往往成為了問責真空。4.問責過程及結果處理不夠全面(1)行政問責信息公開力度不足當前我國推行的官員問責制度主要是以行政機關系統人員為問責主體的問責模式,這導致了問責的信息內容多處于行政系統內部的封閉狀態(tài),對外公開力度不夠,使得作為異體問責的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在行政問責過程中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得不到保障?,F實情況是社會公眾只知道問責的最后結果,而對問責的其他信息一無所知。(2)行政問責執(zhí)法過程不嚴行政問責的執(zhí)法環(huán)節(jié)是將問責決定落實到位,真正發(fā)揮行政問責這項制度效力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目前我國行政問責執(zhí)法過程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規(guī)范而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是作為行政問責決定的執(zhí)法者法制觀念淡薄、業(yè)務素質不高、責任意識不強,同時缺乏對其有力監(jiān)管的組織機構和監(jiān)督程序,使得其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執(zhí)法人員不作為、怠于作為、越權作為等現象頻發(fā)。其次,由于受到我國法制過程中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序”的慣性影響,行政問責相關法律規(guī)范對于行政問責的執(zhí)行程序的規(guī)定過于原則性,導致了執(zhí)法過程中沒有實際可參照的具體依據。(3)行政問責事后追蹤力度不強構建和完善規(guī)范問責事后追蹤機制,對于保障官員問責這項制度發(fā)揮其應有的懲罰和預防功能有著重要作用。而由于目前我國行政問責事后追蹤力度不強、持續(xù)性不夠,追蹤疲軟現象成為常態(tài),這導致了被問責的問題官員閃電復出、神秘復出、低調復出甚至帶病提拔等現象頻頻發(fā)生。在我國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中,對于問責對象復出程序做出規(guī)定的還比較少,而已經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的法律規(guī)范也因為規(guī)定的過于原則單一而缺乏實際可操作性,這種原則性規(guī)定過于籠統,特別是對被問責官員復出的限制性規(guī)定不明確,使得官員復出機制的隨意性較大,這大大降低了公眾對于行為問責制度效果的良好期待。三、完善我國的官員問責制的對策(一)完善行政問責法律制度我國目前行政問責相關法律規(guī)范立法層次較低,大多數法律規(guī)范由各地地方政府制定,缺乏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適用的效力,因此各地間由于立法行為的獨立性以及地方立法在技術上的局限性,容易導致各地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在規(guī)定內容上的沖突。另外,我國專門性的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比較缺乏,對行政問責的相關內容規(guī)定得過于簡單模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保證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實效性。因此,我國應該建立統一的、高層次的專門性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因此在制定行政問責法律法規(guī)的時候要提高公民的參與性,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和專家學者的意見,調動公民的積極性,發(fā)揮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內生動力。其次,由于目前我國各地地方政府的行政問責規(guī)章在內容上存在著一些矛盾沖突的地方,因此我們在立法過程中應該兼顧這種法律規(guī)范沖突問題的解決,并且在全國性法律法規(guī)頒布施行后,各地政府會陸續(xù)出臺相應的問責實施細則等規(guī)范性文件,在這種二次立法的情況下應該以全國性的行政問責法律法規(guī)為主要依據,不抵觸行政問責法的基本內容,形成一套中央與地方協調統一的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體系。(二)劃分明確的問責范圍明確官員被問責的范圍是實行官員問責制的基礎。官員的崗位職責是對官員實行問責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因為分清責任,才能追究責任。每個官員都應該有其相對獨立的崗位職責,權力和責任劃分都很清楚,不應該有交叉和重疊。在這其中首先要做好的便是黨政之間的分工協作問題,尤其要分清楚黨委主要負責人和行政主要負責人之間的分工。中國共產黨各級黨委的負責人也是公務員,也在行使著公權力,所以也須納入官員的問責體制之中。然而實際上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無論是在黨委內部,還是在政府內部,領導層之間是存在著分工的,工作互有側重。因此,按照“有權必有責”的原則,行政副職同樣也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當然,如果出現重大問題或事件,不僅僅行政副職要被追究責任,行政正職也是要被追究連帶責任的。還有,其他官員也應該有明確的崗位職責,也依照其崗位職責追究其行為的相應責任。從我國目前官員問責的實踐來看,對于官員的行為導致何種后果而追究該官員的責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什么樣的情況應該追究責任,什么樣的情況可以免責,什么樣的情況可以不追究責任,也是實行官員問責制需要明確和分清的。例如在發(fā)生重大傷亡事件時,有些官員往往故意減少傷亡人數,甚至制造虛假印象來欺騙媒體。由于傷亡人數與事故級別直接相關,因此事故級別決定了他們將承擔的領導責任的大小,而且往往不取決于有關各方在處理事故時的努力和有效性。因此,在系統的設計中,應使用一些評估指標,要求官員報告真實的危機信息。除事故結果指標外,有關官員在預防和處理事故方面的努力和有效性也可作為責任追究的標準或自由裁量責任的指標。(三)規(guī)范問責執(zhí)法程序行政問責法治化在內容上不僅僅包括行政問責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建立與完善,更重要的是在于法的運行過程以至達到的良好法治效果。因此行政問責法治化的落點在于法律的實施。只有將行政問責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法過程和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讓相關法規(guī)變成有威懾性的監(jiān)管利器。從而規(guī)范權力運行,防止重大責任事故的發(fā)生。近些年來,在重大責任事故中,進行行政問責所表現出來的不深刻、不全面、不具體等種種困難和障礙更加說明了一個制度的落實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機制保障,才能使行政問責制度得到良好的運行。因此,筆者認為,行政問責執(zhí)法程序應該要從可操作性、規(guī)范性、具體性上進一步加強和優(yōu)化。首先是要在行政問責啟動程序的規(guī)范性上下功夫。作為行政問責運行程序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行政問責的啟動程序是有權限的行政問責主體,包括行政問責的同體問責主體和異體問責主體在法定的權限范圍內依據行政問責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涉及到行政問責的事件進行審查,明確事件的客觀事實,最終根據客觀事實和法律依據決定是否啟動行政問責的程序。其次是要在行政問責調查程序上做文章。行政問責調查程序是整個行政問責過程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重要過程。而在整個行政問責調查程序當中,應該緊緊的圍繞法律和事實兩個方面進行。要對行政問責事件所涉及的事實進行全面的審查,并收集充分的證據。對于法律事實清楚、證據全面充分的情況下,應該根據調查階段所明確的事實和收集到的證據形成行政問責程序的書面報告,并且將報告依照法定程序向行政問責決定主體遞交。(四)培育行政問責法治化文化基礎樹立“平等意識”和“責任意識”,才能使官員問責制深入人心。作為異體問責的重要主體,社會公眾應該成為行政問責的中堅力量。然而目前我國公眾的法律意識還不強,作為行政問責主體依法問責的權力意識還不深,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還需進一步強化。具體而言,促進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行使行政問責的權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通過教育宣傳,讓公民了解到自己享有的問責權力,培育公民的問責意識,鼓勵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行政問責過程和環(huán)節(jié)當中去。其次是要建立和暢通人民群眾依法參與到行政問責的渠道,讓人民群眾充分了解到依法問責的方式方法。同時暢通群眾表達機制和訴求機制,讓人民群眾在有法可依之后真正的實現有路可循。再次要將群眾評議的環(huán)節(jié)納入到行政問責的過程和被問責官員的長效監(jiān)督機制當中去。是否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執(zhí)行公共信息管理和服務,是否為公共信息服務。業(yè)務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是評估公共信息服務活動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基礎。通過群眾的廣泛民主評議,讓行政問責落到實處,避免出現流于形式的,走過場化的問責風暴。通過公眾的監(jiān)督實現行政問責的常態(tài)化和長效化,推進行政問責法治化的建設進程。結語本文對我國行政問責法治化建設當中遇到的種種困境和完善對策提了一些可行性建議,但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還需要大量的實踐來檢驗和探索。在此,筆者希望我國立法部門和立法者要明確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對于推進行政問責法治化的關鍵作用,加快建立行政問責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步伐和進程,并逐步探索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機制,培育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濃厚的問責文化,不斷地推進我國行政問責法治化進程。

參考文獻[1]盧智增,潘善朗.我國被問責官員復出機制研究[J].沈陽干部學刊,2018,20(01):50-52.[2]杜興洋,陳孝丁敬.容錯與問責的邊界:基于對兩類政策文本的比較分析[J].學習與實踐,2017(05):53-62.[3]許婷.官員問責制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37(16):112-113.[4]趙愛華.國外行政問責制度的比較分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4(06):12-15.[5]查全紅.問責制應剛性化和理性化[J].中國市場,2015(09):41-42.[6]韓艷麗,唐宇.政府官員問責制度設計:基于問責程序的分析[J].社科縱橫,2015,30(03):52-55.[7]宋玲.官員問責機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25(02):64-66.[8]谷文.權責統一與懲罰邊界——班子出問題,班長跑不掉?[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5(10):82-85.[9]胡楚芳.行政自律的責任制廉政建設[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4,26(08):142-143.[10]朱玲麗.從《云夢秦簡》看秦官員問責制度[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75-80.[11]王一星.風險社會視野下的政府官員問責制再造[J].桂海論叢,2014,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