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為老齡操辦喪葬儀式_第1頁
邵家為老齡操辦喪葬儀式_第2頁
邵家為老齡操辦喪葬儀式_第3頁
邵家為老齡操辦喪葬儀式_第4頁
邵家為老齡操辦喪葬儀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邵家為老齡操辦喪葬儀式

云陽縣李壩—相關(guān)背景三峽水庫是一座著名的項目。隨著三峽水庫的建成,生活環(huán)境惡化?,F(xiàn)有的地面和地下文化遺產(chǎn)和地下文物將不復(fù)存在,或因移民而改變。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古代風(fēng)俗和習(xí)俗也發(fā)生了變化。國家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庫區(qū)文物的損失,出動了全國的考古力量進行三峽庫區(qū)的文物普查及搶救工作。云陽縣也在淹沒區(qū)范圍內(nèi),也面臨著同樣的命運。1993年底,四川大學(xué)文物考古普查隊到四川省云陽縣(1997年改屬重慶市)做文物普查工作,我所在一組四人(四川大學(xué)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李永憲老師,當(dāng)時還是研究生的湯清琦和筆者,云陽縣文管所派出配合我們普查的程紅坤)負責(zé)云陽縣城以北的各鄉(xiāng)鎮(zhèn)地下文物的普查,重點是高陽鎮(zhèn)李家壩一帶。李家壩在云陽縣去開縣的路上,離高陽鎮(zhèn)步行約1小時40分鐘的路程,到云陽縣城坐公共汽車約需2個小時,是青樹村中的一小村社名(考古學(xué)界一般用小地方來為遺址命名)。李家壩遺址位于長江北岸一小支流彭溪河?xùn)|岸一級臺地上,高出河面10米左右,海拔高度140米。因與長江相對而言,故稱小江,再加上80年代在彭溪河上游建了一座水電站,名小江水力發(fā)電廠,小江之名逐步代替了彭溪的本名,彭溪反很少有人叫了。我們到達李家壩時,高陽鎮(zhèn)負責(zé)接待的鎮(zhèn)長、書記們都在青樹村村支書邵開德家等候我們。邵家代表鎮(zhèn)上招待我們吃午飯,其后幾天在李家壩的調(diào)查中常到邵家,邵家老母80多歲,時很健朗,為我們燒火做飯,與我們擺些閑龍門陣。三峽庫區(qū)的文化搶救工作在逐步深入:由地下到地上,從有形到無形。為搶救、保護三峽庫區(qū)的民俗民風(fēng)資料,更進一步地說明或論證長江沿岸的民族融合及長江中上游文化交流互動的歷史及現(xiàn)狀情況,中央民族大學(xué)在川東一帶展開廣泛的民俗民族學(xué)調(diào)查,四川大學(xué)考古隊也專門派人在云陽縣進行民俗調(diào)查工作。為此,1994年的春天,我又去了云陽。3月27日我再到高陽鎮(zhèn)李家壩時,邵母卻已仙逝。因與邵家原有交情,而得親眼目睹邵家為老母去世辦喪的儀式。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說邵家為老母操辦的喪葬儀式是方圓幾十里許多年都未曾見過的大規(guī)模、大排場。通過幾天的親眼目睹后我也深刻感受到這一點。邵家老母的喪葬儀式是當(dāng)?shù)孛耖g文化的一次機會難得的集中展示,是川東一帶民俗的活生生資料,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不可多得的、新鮮的個案。同時反映出在近幾十年現(xiàn)代化進程中移風(fēng)易俗的革命使得一些古老風(fēng)俗走樣或在公開示人時變得羞羞答答。由邵母的喪禮可以窺見云陽縣風(fēng)俗文化是多元融合的文化,既有空間層面的交流與碰撞(包括南邊緊鄰?fù)良易宓娘L(fēng)俗習(xí)慣和通過江河相連的北方漢民族的習(xí)俗及東邊江浙一帶的風(fēng)俗),也有時間層面的變化與演繹(道士道俗不分、歌郎后繼無人、土葬和火葬的斗爭)。這與在云陽一帶的考古發(fā)現(xiàn)相佐證。近幾年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民俗調(diào)查都表明云陽縣處于古代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南北文化交流互動地帶。請東南角前,文民可能是主喪家27日筆者至高陽時,邵母仙逝已7日,這期間的事情和儀式筆者沒有親見,向邵開德詢問,邵也沒有推辭避諱,略述了該過程。農(nóng)歷二月初十日(即陽歷3月21日),邵母鐘振英死在她生前住的床上,當(dāng)時兒女基本上都在眼前,老人算是福壽雙全,所以沒有兇惡可怕的征兆(和其他地區(qū)的漢族一樣,忌諱人死時沒有親人在身旁)。鐘氏剛一咽氣,邵家就燃放火炮和三眼炮,向鄰居和親戚報喪,親戚、鄉(xiāng)鄰聽到后,馬上趕來幫助辦喪事,同時燒紅包一封,用火紙包成,紙包正面寫著:虔具財包壹封新逝顯妣邵府鐘振英老安人查收用奉關(guān)津無阻念時放行一九九四年古歷二月初十日儀禮陰陽先生(當(dāng)?shù)氐摹暗朗俊?推算了死者“上山”日期(下葬期)。決定在3月28日坐夜,辭靈、除舊,3月29日上午上山。同時,算出了與死者生肖相克的人,并將其姓名寫在靈牌上,由人自己去看,看后就要牢記不能與死者再見面。俗忌與死者生肖相沖克者在場,唯恐受到兇惡的影響和沖犯。邵母咽氣后,邵家即請人為死者沐浴更衣,裝殮入棺,穿上早已備好的壽衣(據(jù)說壽衣是死者生前自己做的),棺材也是早已準(zhǔn)備好的壽材,停放在堂屋正中,并用新伐下來的青竹搭一靈柵,靈棚的竹骨架上纏柏枝,靈堂前供香案。鐘氏死在其幺子邵開德家,因而就在其家治喪。其子孫到各家報喪,鐘氏后輩眾多,直系者達60人。辦喪時,即成立了治喪組織,管理各項事務(wù)。人事安排寫于一紙上,貼在堂屋門外,從迎客接禮、柴糧供應(yīng)、桌椅器具到膳食茶水的服務(wù),都分工到人,細之又細。因而在以后近兩千人的接待忙碌中不至于慌亂。邵母鐘氏兒孫滿堂,高壽而終,這樣福壽雙全的老人去世,被認(rèn)為是白喜事,喪家像過喜事一樣來操辦,故又稱喜喪。從3月21日距3月27日請道士開路有7天,距28日的“坐夜”則有8天,在這期間,邵家安排人到各地請鑼鼓班子、炮手和唱“開路歌”的歌郎,到28日共請來了54個鑼鼓班子,20來個炮手,7班歌郎。此般陣容在當(dāng)?shù)厥乔八从械?在3月21日到27日期間,則由邵家自己敲鑼打鼓“熱鬧先人”,唱孝歌,一般在夜里十一二點鐘就結(jié)束。道教的特性及價值27日筆者到時,正趕上道士唱開路歌,幾班歌郎一起在“熱鬧先人”。邵母的靈堂設(shè)在其幼子邵開德家的堂屋里(三開間的正中一間),棺木放在堂屋正中靠上(頭里腳外,象征著靈魂向外走),靈堂用新伐的青竹搭成,其截面,靈堂的四個柱子上纏繞著柏樹枝,靈堂竹門前掛著彩色挽聯(lián),靈棚竹竿前伸如檐,拴三根線,線上掛著許多彩色挽聯(lián),挽聯(lián)上寫著先人去世、子孫悲哀的話(可惜當(dāng)時未記)。靈堂棺木前放一香案桌,上供死者靈牌、香爐、一堆火紙、一盞清油燈,桌下放一燒紙用的火盆,承放壽棺的條凳四腳處點著四盞油燈,壽棺上蓋未封死,覆以火紙和封好的紙包,紙包的形式和咽氣時所燒的紅包一樣,桌案前放著用麻袋做成的供跪拜用的包,道士站在靈堂的香案前唱歌,后隨手拿引路幌子的孝子(邵家的第二子,因長子早逝),道士手拿一小鑼,邊敲邊唱,隨著歌聲及鑼聲的抑揚頓挫,坐在靈堂左側(cè)的道士鑼鼓班子(一鑼一鼓一鈸一逗鑼)敲鑼打鼓相和,道士不時地對著靈牌揖拜,這時手拿引路幌子的孝子隨著道士的揖拜而跪拜,并不斷地從香案桌上拿成疊的火紙燒在火盆里。道士身著藍緞長衫,右開襟,袖及領(lǐng)口鑲著白邊,頭戴老君帽(三清冠),帽沿兩邊綴著兩根飄帶,道袍里面的穿著和一般人一樣。(道士并不是通常說的道教徒,而是一種以佛教經(jīng)典為本,專門替人辦理喪事超度亡靈的民間宗教職業(yè)者。道士平時不離俗事,與百姓無異,遇有喪事受人延請,即往操辦,并從中獲得相應(yīng)報酬)道士的唱詞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一直唱到死者的生平事跡,中間雜有一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道士一口川東土話,努力聽才勉強聽懂一二。唱時,道士眼睛微閉,如入虛境。旁邊的其他歌郎遞給我一本唱詞手抄本,該手抄本用毛筆小楷書成,唱詞的開頭一般是:日吉時良,天地開張,歌郎到此,大吉大昌。打掃堂前地,寶箱帑內(nèi)裝,眾位都請坐,聽我起歌場,斟上三杯酒,才請眾神王。一柱香燒天上,燒在天上請玉皇。二柱香燒地上,燒在地上請閻王。只有三柱香不燒,燒在堂前敬新亡。起得天,天有八卦。起得地,地有四方。起得人,人有三魂七魄。起得鬼,鬼有毫光閃閃。本來想起個長的,時間又短。若是起個短的,唱不到天光。起個不長不短的,魂陪亡人到天光。一請大哥東門為天子,二請二哥四海老龍王,三請三哥墻上跑馬,四請四哥云中拋槍,只有五哥年幼小,手提花鼓來在喪堂。起歌完畢,緊接著唱請歌郎,請神仙,請先人(請新亡之人)。請完該請的鬼神及亡靈,開始讀祭表,祭表是白紙折成的奏折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云陽縣高陽鎮(zhèn)青樹村十四組鐘振英于公元一九九四年古歷二月初十去逝,終年八十又四歲,孝子邵開德、邵開武……祭表上寫著亡者一生的曲折經(jīng)歷,為人處事,興家創(chuàng)業(yè),撫養(yǎng)兒女的艱辛。道士唱了近兩個小時的表文。之后又唱引路歌,引路歌之后,還有孝子歌、友歌、請東方、西方、南方及北方的歌。道士從下午6點半開始唱至晚10時,嗓子都唱啞了,引路歌才唱了四分之一。道士稍事休息,吸煙、喝茶。這時我才注意到靈堂里的邵氏子孫除手拿引路幌子的孝子頭帶三尺長的白布外,其余人都未戴孝帕。道士休息十分鐘左右,開始繞棺。靈堂竹門上紙聯(lián)被撩起,道士繞棺緩行吟唱,唱詞中有香花、美草、家禽家畜、果脯、菜蔬(可以聽出來果蔬有黃瓜、茄子等)。說明民間也是視死如生,祝愿亡靈在陰間能享受陽世的生活,每唱一段,道士接過孝子手里的引路幌子在壽棺旁順時針自轉(zhuǎn)三圈,從棺蓋上拿些火紙包燒在棺木的腳下(在哪里轉(zhuǎn)圈,就燒在哪里)。繞棺一個小時左右,道士轉(zhuǎn)到靈位的正前方香案旁,接過引路幌子向堂屋門口走出,搖一搖幌子唱著:“送先人,去啊!”并燒一堆火繞于門檻外。我聽到請來的先人已被送走了,以為儀式快要結(jié)束了,其實不然。道士轉(zhuǎn)身又面對香案,開始給先人敬餐,又稱“敬先人”。死者子孫把早已準(zhǔn)備好的三碗菜、三碗飯、三雙筷子、一碗酒端到香案桌上。邵開德又拿出一油罐子,放在香案桌上,因為其母在世時最喜歡吃化豬油,看來這一頓餐,是專供死者生前最喜歡吃食之物。擺好“餐桌”之后孝子們熱鬧起來,原來是要每人戴上孝帕(孝帕無論男女、親疏都是用線系在頭頂上下垂2尺來長于腰際),跪在香案桌前伺候先人用餐,因屋小人多不能一起下跪,就輪流跪侍。最先的是大兒媳,大兒媳已60多歲了,先從香案桌上拿一疊草紙,對著先人靈牌拜一拜,跪下并火化于火盆中,起身倒酒于小杯中,再把杯中酒傾于火盆地下,隨著大兒媳的這一整套敬先人動作,道士在旁邊唱著:“亡人鐘振英啊!您的大兒媳給您敬餐來了!”接著死者的后人按年齡大小順序跪下敬餐,重復(fù)著同樣的儀式。圍觀者興奮起來,都紛紛引頸而觀下跪之人的各種姿態(tài)。我們覺著觀看60多位子孫這樣跪下去也無多大意思,就起身告辭了。后來聽說接下去便是唱孝歌,七個道士一直唱到天亮,邵宅一夜熱鬧無眠。我們回去時已是深夜12點鐘了。搭帳傘的不在使用第二天3月28日,是坐夜的日子,也是治喪過程中最熱鬧的日子,遠近的親戚朋友在這一天都要來奔喪,喪家要迎來吊唁者,并以酒肉之禮款待兩餐。所請的鑼鼓隊、炮手們也要在這一天的晚飯前趕到。坐夜又稱守夜,即夜間守靈。這一天我們在考古工地上,不時地聽到三眼炮聲和敲鑼打鼓的聲音??吹酱舐飞喜粫r有肩挑祭禮、手拿花圈祭幛的吊喪人。祭禮有雞、魚、肉(臘肉、鮮肉)、鴨及酒類等。祭幛有被面、床單等,但多數(shù)是毛毯,一折兩層,用青竹竿串起,上面粘著用白紙寫成的祭奠簡語。花圈也多較其他漢族地區(qū)為簡,用一大“奠”字做花圈正心,再用竹篾做兩圈,上折白花,向上伸出三只用彩紙粘成的哭棒似的花棒,下用兩細竹竿做足,飄以祭奠用的彩紙條,上面一般寫著類似其他漢族地區(qū)的×××去世、×××敬獻之詞。這一天送禮、吊喪及敲鑼打鼓的鑼鼓隊不絕于路。鑼鼓班子是邵家以每天每人6元的工錢請來的,有的離這兒近百里,邊走邊敲打要走6個小時甚至七八個小時才能走到。鑼鼓班子一般也送些禮,如祭幛、魚、肉、花圈之類??脊殴さ氐拿窆ひ蚨鄶?shù)與邵家非親即故,要么是緊鄰,所以提前放工,他們好趕著去吊喪。一般的村民若與喪家沒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的,都只送10元人民幣。邵家從下午4點就開始招待來賓酒飯,等我們?nèi)r已是第三輪了。邵家門前的院子里已擠滿了人,擺了15張飯桌,院子里用雨篷搭成一個大帳篷(這類似于中原地區(qū)的漢族辦喪,一旦有人咽氣,即刻搭帳篷以防風(fēng)吹日曬。搭帳篷也許源于民間忌雨打棺,以為雨打棺子孫后代會遭貧寒。因為俗諺云:“雨打棺材蓋,子孫沒有被褥蓋”,“雨打靈,輩輩窮”)。一高音喇叭架在房頂上,播放著哀樂和昨晚道士唱的引路歌,并不時傳出主持治喪的人讓來賓慢慢用餐的話。昨晚熱鬧非凡的靈堂,這時反而顯得冷冷清清,棺木兩旁堆滿了來客所送的祭幛(有100多幅),已沒有人在里面守靈了。相反,院子里卻人頭涌動,熱鬧非凡。院壩的一角堆滿花圈,15張用來招待吊喪的人的桌子旁坐滿了人,每張桌子上有一碗酒,大家轉(zhuǎn)著喝。每位進餐的人都被贈送一張白孝帕,而且大家都很樂意接受,高興地當(dāng)即纏在頭上。詢問之下才明白,這叫做“普孝”,只有有錢有勢的人家才辦得起普孝,即凡是來吊喪的人都發(fā)一張半尺來寬、3尺來長的孝帕,而一般的窮人家是沒有能力辦起的。據(jù)說邵家僅做孝帕就用了100多丈白布。這也許是川東一帶的特殊習(xí)俗。(中原的漢族只有死者親屬才愿意為死者戴孝,而一般來吊喪的人都不愿把白布戴在自己頭上。據(jù)說在云南因治喪時來客極多,常有混雜不清之弊,只有吊喪者才給孝帕,他們把孝帕戴在頭上進餐,好似進餐的飯票,而其本身的表哀悼之意反而淡化了。從邵家辦普孝的情形上看,也表明發(fā)孝帕表哀悼之意已不多了)8點多時,突然停電,邵家即讓人砍屋前院后青竹,用火燃煤油做起數(shù)十個火把。三眼炮在不停地放著。三眼炮炮手是職業(yè)性的,從各地請來,自備火藥、硫磺,他們把火藥或硫磺放入炮眼,用鐵錘砸一下,響一下。三眼炮的聲音比火炮要響,也可以連續(xù)砸四五下,就響四五聲。炮手們輪流著不斷地放著。已經(jīng)是晚上了,先后來了幾個乞討的人,邵家待之以酒肉,并給一包香煙、兩元錢。據(jù)說辦喪時,乞丐是可以隨時來吃席的,他們一般也要送些火紙或火炮之類的吊禮,主人對待他們像對待其他普通吊客一樣客氣,待之以酒肉。凡是來吊喪的人都發(fā)給一包香煙、兩元錢。吃席的人安然地用餐,每桌3個蒸菜,3個燒菜,7個炒菜,因而要用近1個小時才能吃完一輪。已上了7輪。按每桌10人算,7輪15桌,這夜用餐的人就近1200人。(據(jù)說邵家的子女,每家出兩千元錢,或現(xiàn)金或?qū)嵨铩i、油、米等)鄰近的人基本上都沒在邵家用餐,因為人太多。我們從6點多來,一直看他們一輪輪地上菜,上酒上飯,換人,到將近子夜1點鐘。這期間,先用完餐的人陸續(xù)散去,鑼鼓班的師傅們則三五成群坐在院壩里。晚飯終于在近子夜1點鐘時用畢,主人家收拾好碗碟,鑼鼓班的師傅各就各位開始以鼓鑼熱鬧先人。54班鑼鼓隊來自不同的地方,演奏的先后也沒有統(tǒng)一安排,各自按照自己的鼓點敲打,有嗩吶的鑼鼓班吹出了革命歌曲。漸漸地,其他鑼鼓隊都停下來了,只有兩班在一來一去地斗鑼,形勢很是緊張,內(nèi)行的鼓鑼班子的師傅們都在為雙方捏一把汗,相斗的雙方也爭持不下,各自繃緊弦應(yīng)付,站在我旁邊的老師傅說兩方技術(shù)都很不錯。這種情況下,方圓幾十里甚至百里的鑼鼓班子聚在一起,若是哪個輸了,也即敲錯了點或跟不上別人的引鼓就從此失去了聲譽,據(jù)說這樣若是鬧大了,雙方可能爭執(zhí)起來以至于打架。旁觀的人都處在緊張之中,有一方鑼鼓聲停,并立即申明,是手酸了,并非服輸或有相爭之意。大家才松了口氣。后來主人為了讓師傅們休息,按鑼鼓隊來報到的先后分上、下兩班,上半夜27班,下半夜27班,其實師傅們基本上都是一夜未睡。鑼鼓敲了一陣,就開始開追悼會,開追悼會時,院子里拆去桌椅,喇叭里播放著哀樂,邵氏后人都頭纏白布,臂戴白花,聽主持人讀死者一生的經(jīng)歷,在這個時候并無哭聲(我至此時尚未見到哭著的邵家人)。開完追悼會后,按風(fēng)俗應(yīng)有討喜,即吃夜宵,因為人多,而且晚飯剛過而省去。因此開完追悼會后就是除舊,除舊后是辭靈,除舊和辭靈的時辰都是由道士事先推算好的。辭靈時,凡是由道士算出與死者相克的人都不得參加,他們事先由靈牌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姓名。辭靈是死者后人與死者見最后一面,之后便把蓋著的棺材合嚴(yán),再也不會把它開啟。除舊時把棺木由靈堂抬到院壩里,腳朝向上山路要走的方向。靈牌也隨著棺材抬出,還是放在棺木前,昨日棺上搭著的草紙、紅包,換上了一床嶄新的毛毯。棺木前還放著一裝滿火紙、鞭炮、哭喪棒的背簍(哭喪棒是用姆指粗細的二尺來長的棒子纏以彩條)。家羊、羊、主羊3月29日,是上山的日子。早飯時,用過餐或未用過餐的鑼鼓班師傅都開始敲鑼。因人多早飯開到近11點鐘(本來道士擇定的上山吉辰是上午10點鐘),收拾完畢,開始鼓鑼大陣,上山往墓地去,墓地是道士早已相好的,在半山腰邵家的田地里,從風(fēng)水上看甚是開闊。墓地對面隔公路也是一座低山,附合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山勢喜兩頭起,忌兩頭垂。俗謂:“裝擔(dān)山勢兩頭起,世代兒孫富貴是,若然山勢兩頭垂,兒孫乞食去無回?!彼奈鍌€炮手在前,不時地放著三眼炮,隨后是邵氏子孫手持花圈、祭幛,旁邊跟著幾班鑼鼓師傅不停地敲鑼打鼓,之后是大隊鑼鼓、棺柩、耍獅子的班子。浩浩蕩蕩的隊伍延伸約一里多長,棺柩前是手拿引路幌子、手捧靈牌及遺像的孝子們,背著一背簍哭喪棒、火紙、火炮的孝子一路上撒著火紙、放著鞭炮。另有一人手牽一頭白色小羊,角上纏著白布,我問何用,說是應(yīng)“豬、羊祭”,這是古代祭祖的一種禮節(jié),現(xiàn)在把豬殺了,大家分享即是敬祖。而羊一般是不殺的,但要隨送葬隊伍牽到墓地以全豬羊祭。這只羊可以是主人自己的,也可以是借來或買來的。邵家這只羊就是從鄰居處借來的,到墓地后,小羊完成了它的使命,角上的白布被解掉了,小羊被拴在墓地旁一棵小樹上,下葬完后,小羊又被牽回。抬棺柩的人走在最后,抬棺起身時,抬棺的人都齊聲說“起”。耍獅子的師傅要在棺木停下休息時在壽棺上耍獅子,說些奉承死者子孫的吉利話,討主人家喜錢,即紅包,一般是10元、20元至200元不等。這樣漸行漸停,前面拿祭幛、花圈的隊伍和后面抬棺的隊伍就隔出了一斷距離。突然人群涌動,原來是有訊傳來,說是火葬場的人要來要求火葬,隊伍加快了前進的速度。拿祭幛、花圈的人先到墓地,花圈堆放在墓地的左側(cè),祭幛放在右側(cè),祭幛立時被邵家子孫各家收拾干凈,這種情況下,各個分家立戶的取自家親戚所送的祭品,但也爭搶共同親戚所送之祭幛。棺至墓地,鑼鼓班子的師傅們就坐于田埂稍事休息,耍獅子的則在墓坑旁,先待孝子在墓坑燒紙后(這種火紙是包成封的紅包,形式類似落氣、開路時所燒的,意即為死者買通地公地母,接納先人),獅子在墓坑里“跳井”,討喜氣,又稱“說吉利”,當(dāng)?shù)厮渍Z稱“獅子跳井,孝子孝孫得奉承”,要發(fā)給“跳井”的師傅紅包。之后,放棺入坑,上蓋石頭以免塌陷,但并不把兜棺的兩篾抽掉,因為下葬的日子不吉(據(jù)陰陽先生推算),要再等一年半載(也有3個月左右的),逢好日子再扒開土石,抽掉篾條再葬。這稱為抽枕?,F(xiàn)在所葬的形式稱為“丘棺”。從上山下葬這天晚上起,連續(xù)三個晚上要到墳前送煙把。煙把用稻草纏成,一丈多長,每晚四五點鐘送去時點燃,若是自行燃盡,說明死者是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