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新文化運動(原卷版)-2022-2023學年八年級歷史上冊課后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_第1頁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原卷版)-2022-2023學年八年級歷史上冊課后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_第2頁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原卷版)-2022-2023學年八年級歷史上冊課后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_第3頁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原卷版)-2022-2023學年八年級歷史上冊課后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_第4頁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原卷版)-2022-2023學年八年級歷史上冊課后培優(yōu)分級練(部編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新文化運動課后培優(yōu)練課后培優(yōu)練級練培優(yōu)第一階——基礎過關練1.1902年以后,梁啟超、馬君武、朱執(zhí)信都曾在他們的文章中介維馬克思及其主張;孫中山在1912年也曾認為“麥氏(按即馬克思)之資本公有,其學說得社會主義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專門介紹馬克思主義。這一發(fā)展過程反映了(

)A.近代中國歷史的新趨向 B.救國道路探索趨于一致C.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D.國人對新思想普遍關注2.“在器物和制度之后,是西方近代文化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整體對立……”這種對立促成了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是(

)A.自強求富 B.變法圖強 C.三民主義 D.民主科學3.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一次是對“華夷之辯”觀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對“道”、“器”觀念的突破,第三次則是對傳統(tǒng)文化束縛的突破。下列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關的是(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提倡實業(yè)救國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學4.《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封面上印著“LaJeunesse”,法語“青年”的意思。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封面設計:正中為一個地球,從東西兩半球分別伸出兩手相握,寓意中國人民與蘇俄人民緊密團結(jié)在一起。同時暗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起來。《新青年》封面設計的變化說明(

)A.君主專制統(tǒng)治被推翻 B.法國啟蒙思想開始傳入中國C.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5.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有(

)①陳獨秀

②李大釗

③毛澤東

④魯迅

⑤鄧小平

⑥胡適A.①②④⑥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⑥6.晚清以來“青年”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清末時“革命青年”,“五四時期”是“新青年”后來則是“進步青年”。其中,“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進步青年”慢慢轉(zhuǎn)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導致這種轉(zhuǎn)變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日益壯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戰(zhàn)的影響C.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D.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7.新文化運動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但它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文藝復興強調(diào)的個人的價值和情欲以及把個人與社會割裂的極端個人主義,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茍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價值核心和精神動力,材料反映了當時(

)A.否定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訴求 B.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C.抨擊綱常禮教的現(xiàn)實要求 D.全盤西化的文化思潮8.在近代,一代代中國人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再到“文學革命”,進行了不斷的探索,這些探索(

)A.推進了近代化進程 B.挽救了民族危亡C.實現(xiàn)社會政治變革 D.實現(xiàn)了民族解放9.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稱:“許多人所怕的,是‘中國人’這名目要消滅;我所怕的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崩畲筢摳袊@:“異族之覘吾國者,輒口:支那者老大之邦也。支那之民族,瀕滅之民族也。支那之國家,待亡之國家也?!鄙鲜鲅哉擄@示出新文化運動(

)A.將社會進化論作為指導思想 B.以破除陳腐傳統(tǒng)習俗為目標C.揭露批判西方列強侵華罪行 D.立足于救亡圖存的時代需要10.抓住歷史事件相關聯(lián)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識,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以下關聯(lián)正確的是①洋務運動——自強求富——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②戊戌變法——變法圖強——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③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鼓勵廣大青年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wǎng)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培優(yōu)第二階——拓展培優(yōu)練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空前兇猛,中國的抗爭亦隨之激烈??範幱袃煞N類型,動機雖都是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徑庭。一為觀察世界形勢,認為必須進行政治改制運動,才能與西方并駕齊驅(qū);一為昧視時代潮流,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tǒng)統(tǒng)排斥,成為暴力反洋運動?!幾怨⒁浴督袊肪V》材料二:1912年3月5日,《時報》刊載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談到:辛亥革命使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tǒng)成,皇帝滅。——摘編自《時報》材料三:中國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這樣,就使1915年開始發(fā)起的這場運動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由一個資產(chǎn)階級文化革命運動轉(zhuǎn)變?yōu)橐粋€廣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運動?!幾浴吨袊贰?1)材料一中的“政治改制運動”指什么運動?結(jié)合所學知識,簡述“政治改制運動”的影響。(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的影響。有學者認為:“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談談你對“黑暗依舊”的理解。(3)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這場運動”的口號。根據(jù)材料三,指出“這場運動”在十月革命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擁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盡管維新運動沒能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引起的思想變化卻對中國的社會文化有著長期的和全國規(guī)模的影響。”——《劍橋中國晚清史》(1)據(jù)材料一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維新運動引起的“思想變化”指它在社會上起了什么作用?材料二:見下圖(2)材料二中圖1所述內(nèi)容是哪一組織的政治綱領?后被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闡述為什么思想?(3)材料二中圖2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歷史事件相關?這一事件高舉哪兩大旗幟?材料三: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xiàn)?!私贪妗栋四昙壣蟽詺v史教材》(4)依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中的“新思想”指哪一偉大思想?在中華大地上,最早宣傳這一思想的人是誰?(5)綜上所述,談談思想解放的作用。培優(yōu)第三階——中考沙場點兵1.(2022·北京·中考真題)1917年,《新青年》發(fā)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指出國人的頭腦仍然裝滿“帝制時代的舊思想”,如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該文作者應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張謇 D.陳獨秀2.(2022·廣西賀州·中考真題)組圖的四位歷史人物在中國近代發(fā)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是(

陳獨秀

蔡元培

魯迅

胡適A.維新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國民革命3.(2022·山東臨沂·中考真題)陳獨秀說:“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在他們的共同推動下,這場“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小說開始出現(xiàn) B.詩詞逐漸被雜文和小說所代替C.使用白話文寫作逐漸普及開來 D.建立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4.(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題)“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jié)而成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對這種傳統(tǒng)進行了總體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領導這場理性批判運動代表人物的是(

)A.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胡適B.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康有為C.陳獨秀

李大釗

鄒容

胡適D.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陳天華5.(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題)從1915年開始,一場新文化運動在中華大地上應運而生。以下屬于其內(nèi)容的是(

)①推行文學革命②高舉“自強”“求富”大旗③呼吁變法圖強④提倡民主與科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2022·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一百多年前,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新文化運動的大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袁世凱推行獨裁統(tǒng)治,從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規(guī)定總統(tǒng)或地方督軍可以宣布“戒嚴”警察有權監(jiān)控社會團體和出版物。特別是1915年帝制運動期間,當局大量查封反對派報刊,北京的日報減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減少到5家,漢口則只剩下2家了。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后,陳獨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認為中國進行政治革命意義不大,中華民國不過是一塊招牌。中國必須“從思想革命開始”。要做到這一點,就辦雜志宣傳新思想?!幾詣⒔y(tǒng)《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材料二材料三

1920年6月,陳獨秀、李漢俊等人在《新青年》編輯部成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組織,即后人所稱的“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其后,《新青年》成為黨的刊物,陳獨秀邀請早期黨員陳望道、李漢俊、李達等先后加入編輯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出版,內(nèi)容突出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發(fā)表了陳獨秀的《談政治》和《對于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