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用古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1頁
高中常用古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2頁
高中常用古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3頁
高中常用古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4頁
高中常用古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語法古漢語語法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而言的,是區(qū)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殊的組詞造句的規(guī)律。一、文字文字之前結繩記事,圖畫記事,都不是文字。

1、造字法六書: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轉注字——假借字(后兩種是用字法)12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獨體字:一個偏旁組成的文字,即象形和指事,而指事字只有二十幾個(也有版本是36個),其余都是象形字。合體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組成的文字,即會意和形聲,80%以上的漢字是形聲字,少數(shù)是會意字?!甘伦郑阂弧⒍?、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上、中、下、本、末、亡、元、旦、刃、丹、

引、寸、兮、兇、朱、亦、勺、血、玉、牟。32、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谠E:殷商甲骨西周鐘(鐘鼎文、金文),秦朝前后篆不同(大-?。┣刂翝h朝手寫隸(失去圖畫意),東漢楷書因毛筆。隸書草寫為章草,演變之后今、狂草,草、楷之間普及行。3、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中學課本把這三種字都叫做通假字,“同”為古今字,

“通”為通假字。二、詞匯

1、詞義的擴大、縮小和轉移擴大的,例如:江(長江)、河(黃河)、菜(蔬菜)、鳴(鳥叫)縮小的,例如:谷(糧食的總稱)、丈夫(男子)、臭(氣味)轉移的,例如:股(大腿)、涕(眼淚)、烈士(壯烈的勇士)、窮(政治上失意)2、詞的本義、基本義、比喻義、引申義本義:是漢字的最初意義?;玖x:就是詞的常用義,一般來講,古代漢語字典上的第一個義項是詞的本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的第一個義項是詞的基本義。比喻義:是通過修辭的比喻用法逐漸形成的。詞的比喻義是固定的,修辭上的比喻是臨時打比方。引申義:在本義的基礎上通過引申的方法而產生的詞義4

。53、偏義復詞(偏義詞):由兩個單音詞組成,一個有實際意義,另一個陪襯。例如:晝夜勤作息、今晚沒動靜4、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例如:卑鄙、爪牙(古代指得力幫手,屬褒義)5、名稱說法的改變:目——眼睛,日——太陽。6、單音詞變?yōu)閺鸵粼~:例如:前——前面,敵——敵人。6三、詞法

1、名詞名詞活用為動詞:翻譯①譯為狀語+動詞。例如: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②譯作一個相應的動詞。例如:徐庶見先主,先主器(器重)之。③相當于一個動賓短語。例如:許子冠guàn(戴帽子)乎?名詞作狀語:現(xiàn)代漢語名詞不修飾動詞和形容詞,即不作狀語,文言文作狀語其實是譯作一個介詞短語(介詞+名詞)。例如:丁壯號哭,老人兒啼。72、動詞使動用法:一般句子是主語發(fā)出動作,使動句是主語使(讓)賓語發(fā)出動作。①動詞的使動:一般是不及物動詞。例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②形容詞的使動:主語使賓語具有形容詞的狀態(tài)。例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③名詞的使動:謂語是名詞。主語使賓語成為名詞(謂語)例如:爾欲王我乎?意動用法:①形容詞的意動: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謂語的性質、狀態(tài)。例如:漁人甚異之。②名詞的意動:主語主觀上把賓語當作謂語。例如:糞土當年萬戶侯。為動用法:主語給賓語發(fā)出動作。如:文贏請三帥。(替三帥求情)主語為賓語發(fā)出動作。如:等死,死國可乎?主語對賓語發(fā)出動作。如:泣之三日。(“之”代病梅)動詞作狀語:區(qū)別:①狀動:第二個動作進行時第一個動作還在進行。例如:立而飲之。(而,表示修飾)②連動:第二個動作進行時第一個動作早已結束。例如:切而啖之。(而,表示承接)83、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例如:安敢輕吾射?4、數(shù)詞①活用作動詞。例如: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②先秦文學沒有量詞。例如: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③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兩次用“再”,不用“二”。例如: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④“三”“九”和它們的倍數(shù)是表示虛指的多數(shù)。例如:雖九死其猶未悔。⑤數(shù)的表示方法:兩個相鄰的數(shù)表約數(shù)。例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兩個數(shù)相連表相乘。例如: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分子和分母相連,中間有時加“之”,有時不加。例如:死者十六七。中間用“有”“又”連接兩個數(shù)表示相加。例如:爾來二十有一年矣。9105、代詞①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代詞——吾余予我朕(先秦時是一個大眾性的,秦始皇據為己有)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而若乃(爾曹、汝曹)第三人稱代詞——之其彼(古漢的“他”是旁指代詞,如“他日”“此無他”)②指示代詞:近指代詞:此是茲斯然爾遠指代詞:彼夫其③疑問代詞:誰何曷安焉奚惡胡孰116、副詞程度副詞:最極甚殊至尤良大頗很非常特別十分(程度很深)愈益彌更加越發(fā)(表示更進一層)略少稍稍微略微(表示程度淺)范圍副詞:悉皆盡咸畢備俱舉全都(范圍大)但徒止直特唯獨只僅(范圍?。r間副詞:o既既已已已經(已經,……后)——過去時方適會正在(正在,正碰上)——現(xiàn)在時將且行將欲將來(將要,將近)——將來時12敬謙副詞:請謹敬,幸敢竊——沒有實詞意義。語氣副詞:表肯定——必

果(一定 實在 果真)表否定——弗勿毋無莫未非不否靡亡未嘗(不沒有)表反問——“豈寧獨庸其”,它們后邊有“乎邪哉”搭配表推測——其殆蓋庶或其得無無乃庶幾7、介詞:放在名、代、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原因、目的、方向、對象等。常見的有——于以為與138、連詞: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句子的詞。常見的有:而以則且雖然與及結構、邏輯關系有:并列、遞進、選擇、承接、轉折、因果、目的、假設、修飾。9、助詞:①結構助詞:之者所②語氣助詞:陳述語氣——也矣焉耳疑問語氣——乎 與(歟) 邪(耶)感嘆語氣——哉

矣句首語氣——唯

蓋10、兼詞:①諸(之于,之乎)②盍(何不)③焉(于此,于之,于是)11、嘆詞:嗟乎 嗚呼哀哉 嗚呼

唉12、特殊副詞“相”“見”:相:①互相。例如:四人相視而笑。②遞相,只能一對一、上對下、大對小等。

例如: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③起指代作用,在某種程度等于一個代詞。相當于第一人稱。例如:本是同根生,相煎(煎我)何太急。相當于第二人稱。例如:不久當歸還,誓天不相負(負你)。相當于第三人稱。例如: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救濟他們)?見:①相當于第一人稱。例如:府吏見叮嚀(叮嚀我),結誓不別離。有何見教(有什么教導我的嗎?)1413、特別指示代詞“者”“所”(一般語法認為是助詞):者:不能單獨使用。“者字短語”屬于名詞性短語。①放在動詞、形容詞之后組成的“者字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的情況”

例如: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放在數(shù)詞后組成“者字短語”。例如:此三者皆人杰也。③“似……者”“如……者”“若……者”:譯作“像……樣子”例如: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fú)者。④放在判斷句中主語之后的“者”:除了表示判斷以外,還表示因果或停頓。例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15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6所:不能單獨使用。“所+動詞(形容詞)=所字短語”屬于名詞性短語。所:指示或指代動作行為的對象。后面有賓語就是指示,無賓語就是代替。①所+及物動詞+賓語:所字短語+賓語=定語+中心詞。例如:取武陽所持圖。(指示)②所+及物動詞+者:例如:所言者,國之大事。(指示)③所+及物動詞:例如:可汗問所欲。(指代,代替)④所+形容詞:例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⑤所+介詞:介詞也不能單獨使用,其實是“所+介詞(名詞、代詞不出現(xiàn))+動詞”例如: 是吾劍之所從墜。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17所+以:A、譯作“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工具。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B、譯作“……原因”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例如: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⑥無(有)+所+及物動詞=動詞+名詞短語=動賓短語。例如: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⑦何+所+及物動詞=疑問句賓語前置。例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說明:《考綱》規(guī)定了“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等18個文言虛詞作為高考的考查范圍。18四、句法1、判斷句: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古漢語里判斷句多數(shù)都不用“是”,特點是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①“……者,……也”表示判斷: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君者,舟也(比喻性判斷)。它的變形“……,……也”“……者,……”“……,……”也表示判斷:例如:a、南陽劉子冀,高尚士也。b、天下者,高祖天下。c、劉備,天下梟雄。②用動詞“為”表示判斷。例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19③用副詞“乃、亦、即、皆、必、非、則”等幫助判斷: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但這里的名詞作謂語了。這些副詞本身不當“是”講,只是幫助判斷。例如: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當立者,乃公子扶蘇。環(huán)村皆獵戶。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孫臏亦孫武之后世子孫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注意:1、代詞“是”作主語時,不應和判斷句混淆。例如:是(這)吾劍之所從墜。2、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例如:問今是何世?2、被動句:相對于主動句而言。主語是動作的發(fā)出者,賓語是受事者,叫主動句。主語是受事者,賓語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叫被動句。①動詞前加“被”“見”“為”“受”:例如:(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②動詞后加“于”:例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③“見……于……”:例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④“為……所……”:例如——為仲卿母所遣。⑤“為所”:例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⑥施(主動)受(被動)同辭:和主動句的形式相同20

。例如——帝感其誠。屈原放逐。3、倒裝句:A、賓語前置:①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一般要前置。例如:客何為者?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一般要前置。例如: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②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這個賓語一般要前置。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③用“是”、“之”、“唯(惟)……是……”、“唯(惟)……之……”、“唯(惟)……之為……”作前置標志。例如:將虢guó是滅,何愛于虞?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惟余馬首是瞻。21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雹芤话銛⑹鼍滟e語前置:一言以蔽之。例如:夜以繼日。之。⑤方位詞作賓語前置:余是以記例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B、定語后置:①中心詞﹢之﹢定語:例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②中心詞﹢定語﹢者(助詞):例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③中心詞﹢之﹢定語﹢者:例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馬之千里者。④中心詞﹢而﹢定語﹢者:例如——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2223C、介詞結構(介賓短語、狀語)后置:例如: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趙氏求救于齊。②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于)東西,隳突乎(于)南北。③何不試之以足。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D、主謂倒裝:例如:①誰與(歟),哭者?(誰呀,這個哭的人?)②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③甚矣,汝之不惠(慧)!244、省略句:(括號里的詞是省略的)A、主語的省略:①對話?。豪纭畤堅唬骸敖袢罩潞稳??”良曰:“(事)甚急!”②承前省:例如——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③蒙后?。豪纭椡酰┮孤劃h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以得楚乎?”25B、謂語的省略:較少①承前?。豪纭疚淖尤级笮?,子聞之,曰:

“再(思)斯可矣。”②蒙后?。豪纭獥钭又徣送鲅?,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③共喻省略:即根據上下文一看便知。例如——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更不可除)。七八個星(在)天外,兩三點雨(在)山前。C、賓語的省略:①動詞的賓語省略:例如——交戟之士欲止(噲),不內(噲)。②介詞的賓語省略:例如——豎子不足與(之)謀。

衣食所安,不敢專也,必以(之)分人。26D、兼語的省略:例如——①公為我呼(他)入,我得兄事之。(使令讓請)②以相如功大,拜(他)為上卿。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扶蘇)外將兵。

E、介詞的省略:①省略“于”:例如——沛公軍(于)霸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