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_第1頁
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_第2頁
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_第3頁
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_第4頁
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主講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王志偉緒論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發(fā)展的歷史淵源: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一般指20世紀30年代以后流行于歐美國家和其他某些國家與地區(qū)的經濟學說。不過,這種經濟學說并不是在20世紀才產生和出現(xiàn)的,而是從古代發(fā)展變化而來的。為了更好地了解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各個主要流派,我們有必要在了解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之前,從歷史的縱向發(fā)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這種發(fā)展和變化概況。古代和中世紀的西方經濟學說:(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15世紀)經濟學最早產生于古希臘。在公元前4-11世紀時,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奴隸制莊園經濟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偶爾也有一些簡單的、少量的商品交換。一些學者出于奴隸主階級利益的需要,對當時的一些經濟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經濟學概念和思想,比如說,關于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看法、發(fā)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看法、關于貨幣的看法等等。在12-15世紀,歐洲處于封建社會的中世紀時代。在中世紀,經濟上是封建的莊園經濟和領地經濟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與封建王權的等級統(tǒng)治結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學。在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世俗解釋時,神學家(例如托馬斯?aname=baidusnap7><6?阿奎納)在過去的經濟思想和觀念基礎上,以基督教的觀點解釋了封建經濟和少量商品交換中的問題(如高利貸問題)。盡管中世紀的經濟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經濟思想有所進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則進展不大,在個別的方面(如價值理論)甚至還有退步。經濟思想和經濟學說的發(fā)展以一定的、客觀的社會經濟實踐為基礎,又反過來反映一定的社會經濟實踐活動。近現(xiàn)代的西方經濟思想是以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當古代和中世紀的歐洲尚未很好地發(fā)展起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時候,作為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思想先驅的古代和中世紀的經濟思想事實上不可能真正成為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思想和學說的直接先導。只有伴隨和反映近代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重商主義經濟學說,才能充當這一角色。近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變化:(1<6世紀至19><>9世紀<60年代)近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變化主要是指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形成和發(fā)展變化。不過,在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形成之前,曾經有過一個重商主義經濟學說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學說的主要特點是圍繞如何發(fā)財致富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注重發(fā)展對外貿易的同時,積極主張國家對經濟活動進行保護和干預。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實踐為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但是,重商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仍然顯得比較膚淺、比較粗糙和比較片面。這些缺點和不足,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顯然是無法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改進的。這一任務只能留待以后來完成。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主要產生和發(fā)展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期,即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取得完全勝利的時期。具體說來,這一時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紀中期期間。該時期內,西方國家的經濟在資產階級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朔厣讨髁x經濟理論和觀念的缺陷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所代表的經濟思想和學說與重商主義的理論學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其主要特點是主張實行經濟自由主義。這意味著個人可以在擺脫封建經濟制度殘余和重商主義那樣的國家干預情況下,實行自由經營;政府應當在保證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對經濟采取自由放任的態(tài)度,讓市場機制自動地調節(jié)經濟,配置資源。古典經濟學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國的經濟學家亞當?6?斯密,大衛(wèi)?6?李嘉圖,和約翰?6?斯圖亞特?6?穆勒。古典經濟學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勞動價值論為主要理論的一整套經濟理論體系。這包括:以勞動價值論為主同時也包括一些其他相應觀點的價值論;在價值論基礎上建立的生產理論、資本理論、分配理論和交換理論;與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貨幣理論;對外貿易理論等。在政策傾向上,古典經濟學家基本上都主張國家應當對經濟活動采取自由放任的態(tài)度,盡量少干預社會的經濟活動,或者說,基本不干預經濟活動。但是,古典經濟學的理論觀點也存在著某種片面性。比如,古典經濟學家對于經濟的需求方面沒有加以充分重視,在分析方法上,也顯得不夠精細。此外,勞動價值論往往容易為工人的利益服務而對資本家不利。這些都引起了其他一些經濟學家的注意,引起了他們發(fā)展某些新理論的研究。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古典經濟學時期之后,又產生了一個新古典經濟學的時期。3>.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體系的產生和發(fā)展:(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的經濟學叫做新古典經濟學。它以1871-1874年經濟學界所發(fā)生的一個重要事件為起點。這個重要事件就是后來經濟學界所說的“邊際革命”。這是指1871年英國經濟學家威廉?6?斯坦利?6?杰文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卡爾?6?門格爾同時各自獨立地分別出版了他們啟動“邊際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1874年,瑞士經濟學家萊昂?6?瓦爾拉斯也獨立出版了從不同角度論述相同理論體系和觀點的重要著作。從這三本著作開始,直至1<>9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艾爾弗雷德?6?馬歇爾的代表作《經濟學原理》,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完成。新古典經濟學對于古典經濟學的主要變化是將以勞動價值論為主體的價值理論改變?yōu)檫呺H效用價值論,引進了數(shù)學中的邊際分析方法,由強調供給和生產轉變?yōu)閺娬{需求和消費。這種理論體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國的馬歇爾和皮古。直到20世紀30年代之前,新古典經濟學一直是西方國家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經濟思想和學說,被認為是比古典經濟學更為合理、也更為精致的理論體系。但是,新古典經濟學在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中,卻顯得一籌莫展、無能為力。在新古典經濟學最終完成的同一個時期,也出現(xiàn)了一些與之不同的經濟理論。那些理論后來被看作宏觀經濟學的直接理論前驅,為后來的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產生和問世奠定了某種基礎。那些理論和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典的維克賽爾,繆爾達爾,林達爾和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等人,也出現(xiàn)了約瑟夫?6?熊彼特,歐文?6?費雪那樣的經濟學家。4>.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和流派(本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經濟學開始出現(xiàn)了大的變化,即發(fā)生了“凱恩斯主義的革命”。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傾向,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經濟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既恢復了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的國家干預主義的經濟思潮,使之在經濟生活中重新占據(jù)了主流地位,也同時存在著原先曾經占據(jù)過主流地位但在凱恩斯主義出現(xiàn)后暫時退居次要地位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潮。沿著國家干預主義經濟思潮和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道路,西方經濟學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斷發(fā)展變化,又衍生出許多具體的流派。我們在本課程中將要著重討論的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流派,就是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來,直到當前所先后出現(xiàn)和存在的各種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與學說。二、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發(fā)展歷史上的六次革命:綜觀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歷史,可以說,從近代重商主義學說以來,大約一共經歷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變化。177<6年亞當?6?斯密代表作的產生是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77<6年,亞當?6?斯密出版了他的經典性傳世之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在這部劃時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當時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重商主義的思想和政策主張,力主實行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比較完整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國富論》為古典政治經濟學從多方面奠定了理論基礎,開辟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這部巨著開創(chuàng)了經濟學說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所以,亞當?6?斯密《國富論》的正式出版標志著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9世紀70年代以后出現(xiàn)的邊際主義革命是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9世紀70年代初,英國的威廉?6?斯坦利?6?杰文斯、瑞士的萊昂?6?瓦爾拉斯和奧地利的卡爾?6?門格爾,幾乎同時在不同的國家、各自獨立地提出了主觀效用價值論和邊際分析方法,從而對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和費用價值論提出了質疑和否定。這就是西方經濟學說史上所說的“邊際主義革命”?!斑呺H革命”的影響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初期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6?馬歇爾的經濟學體系,最終形成了“新古典經濟學體系”。事實上,從“邊際革命”起,直到20世紀初,新古典經濟學一直居于支配地位,這也為現(xiàn)代微觀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邊際革命”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史上的第二次革命。20世紀30年代的凱恩斯革命是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6?梅納德?6?凱恩斯出版了《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引發(fā)了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經濟學家所說的“凱恩斯革命”?!皠P恩斯革命”在經濟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對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變革。理論上,凱恩斯反對代表基本傳統(tǒng)理論觀念的“薩伊定律”,強調總需求對決定國民收入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規(guī)律(消費傾向規(guī)律、流動偏好規(guī)律和資本邊際效率規(guī)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將導致大規(guī)模失業(yè)和生產過剩,而市場自動調節(jié)的機制將無法發(fā)揮有效作用,糾正這種失調。方法上,凱恩斯復活了重商主義曾經使用過的宏觀總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傳統(tǒng)的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分開的“二分法”,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合為一體。這一做法開辟了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新時代。政策上,凱恩斯反對“自由放任”和“無為而治”的傳統(tǒng)做法,主張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進行積極干預和調節(jié)。特別是,他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財政預算政策,主張以赤字財政政策來解決大的經濟蕭條和危機問題。凱恩斯經濟理論體系的出現(xiàn)確實使西方經濟學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導致了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這也正是“凱恩斯革命”的主要影響所在。20世紀50年代貨幣學派的產生是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20世紀50–<60年代以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6?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xiàn)代貨幣主義者發(fā)起了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這就是西方經濟學家們所說的經濟學說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弗里德曼的理論體系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不穩(wěn)定,主要是因為貨幣因素的擾動造成的。貨幣是支配資本主義經濟中產量、就業(yè)和物價變動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經濟學理論中最重要的就是貨幣問題。從政策方面來說,弗里德曼認為,財政政策對經濟只能起到負面作用,只有適當?shù)呢泿耪卟拍芊€(wěn)定經濟,讓市場自動調節(jié)的機制充分發(fā)揮作用,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弗里德曼在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時所提出了兩大思想:其一,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是通貨膨脹的根源;其二,短期內,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對產量具有更大的效應。這些觀點后來為絕大多數(shù)經濟學家所接受。現(xiàn)代貨幣主義的革命使凱恩斯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正統(tǒng)地位發(fā)生了動搖。20世紀<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1<>9<60年英國經濟學家皮羅?6?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產商品》一書,在理論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震動。該書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復興古典政治經濟學思想路線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產價格理論,對新古典經濟理論體系進行了批判。斯拉法的這本書被認為是一部劃時代的理論著作。它造成的影響不亞于一場“革命”。所以,斯拉法這本書的出版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五次革命。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理性預期學派的挑戰(zhàn)是近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發(fā)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在20世紀70年代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過程中,產生了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第六次革命。這就是所謂“理性預期革命”。理性預期學派在批評凱恩斯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中,著重強調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問題。他們認為,人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為和理性預期。因此,對于任何宏觀經濟政策,他們都會有相應的對策來避免或化解對自己的不利,從而會造成宏觀經濟政策的無效。據(jù)此,理性預期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各種國家干預的政策,主張由市場機制對經濟自行加以調節(jié),最終使經濟達到自然率的水準。理性預期的概念已經為大多數(shù)經濟學家所接受,并對以往的宏觀經濟理論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理性預期學派的出現(xiàn)被認為是對西方經濟理論界的又一次革命。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發(fā)展變化,特別是后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主要流派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基本過程。三、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的形成和發(fā)展: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流派劃分標準: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與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思潮的劃分標準是有所不同的?,F(xiàn)代西方經濟學思潮的劃分標準是以對經濟活動的基本指導原則為標準的。而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則要具體一些。一般說來,能夠成為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劃分標準是:理論觀點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張上基本一致的經濟學派別。我們在這里是主要經濟思潮之下來了解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F(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的形成和發(fā)展: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的形成與發(fā)展既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般說來,這些經濟學流派的形成與發(fā)展與下面三種情況密切相關:由于凱恩斯的追隨者對凱恩斯經濟學說進行了不同的解釋和補充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綜合派(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劍橋學派,非均衡學派(新凱恩斯學派),希克斯的經濟學體系,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經濟“滯漲”的挑戰(zhàn),這時,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相對立的各種學說,在批評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說的情況下,出現(xiàn)了恢復古典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傾向,其中也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主要有: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奧地利學派,倫敦學派,弗萊堡學派,芝加哥學派,公共選擇學派,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不同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各流派的非主流經濟學派。這包括:瑞典學派,熊彼特的經濟理論體系,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新制度學派,激進經濟學派。3>.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形成和發(fā)展趨勢的意義: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形成和發(fā)展的趨勢:主要經濟思潮由輪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多相互滲透發(fā)展,經濟思潮間的差異逐漸縮小但不會消失,而各種流派則變化較大。流派的時期特點和區(qū)域特點較為明顯。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形成和發(fā)展的趨勢的意義:第一,反映了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要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了經濟發(fā)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經濟理論和認識的進步。第四,對提高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四、學習本課程的基本態(tài)度:我們學習“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這門課程,就是要在學習了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一些相關的子學科的知識)之后,更進一步了解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在一些基本的和重大問題上的不同見解,以及這些見解所產生的實際背景和不同的分析角度。我們知道,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所介紹的,主要是大多數(shù)西方經濟學家所基本贊成的東西,是構成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和結構。對于西方經濟學家之間對于相同問題的不同看法,則涉及不多。對于較全面和較認真地了解與學習西方經濟學,試圖從中尋求對我們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借鑒意義、有啟發(fā)的東西來說,僅僅知道西方經濟學主要體系和結構,僅僅了解有關的共識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進一步了解,對于一些基本問題和重大問題,西方經濟學家還存在著哪些不同的看法?這些不同看法有沒有道理?為什么會產生這些不同看法?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共識和不同看法之間的關系?當我們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中的有關知識時,要注意哪些條件和環(huán)境?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應該在學習西方經濟學各理論流派時,注意歷史地、客觀地、辨證地看待具體的理論和政策問題。在嘗試借鑒某些理論和政策措施時,也應該首先從我國的具體問題出發(fā)去分析問題,注意我國和西方國家之間在相關環(huán)境和條件方面的差異。不可盲目照搬或簡單套用。歸根結底,我們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去學習、研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也就是在學習中具體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態(tài)度和方法。第一篇國家干預主義思潮下的各流派凱恩斯的經濟學凱恩斯其人:約翰?6?梅納德?6?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現(xiàn)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奠基者。凱恩斯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國的劍橋市。凱恩斯的父親也是經濟學家,其母親是劍橋市的市長。凱恩斯在1<>902年從伊頓公學畢業(yè)后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數(shù)學。1<>905年,凱恩斯畢業(yè)后,在劍橋大學師從新古典經濟學的大師馬歇爾學習了一段時間經濟學。1<>90<6年,他通過了文官考試進入英國政府印度事務部任職。1<>908年起,凱恩斯到劍橋大學任教。1<>911年起,他擔任著名的《經濟學雜志》主編。他在劍橋大學任職期間,曾經幾次在印度政府任職。1<>913-1<>914年,他擔任皇家印度通貨與財政委員會的秘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在財政部任職,并在1<>91<>9年作為財政部首席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1<>92<>9-1<>931年,他出任麥克米倫財政與工業(yè)調查委員會委員。1<>930年,他出任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出任財政部咨詢委員會主要成員。1<>941年起,他擔任英格蘭銀行董事。1<>944年,他被封為勛爵。1<>944年率英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并且當選為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董事。此外,凱恩斯還擔任過英國全國互助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創(chuàng)辦過幾家投資公司,從事金融活動,并取得成功。1<>94<6年4月21日由于心臟病突發(fā),逝世于蘇塞克斯郡家中。凱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爾塞和約的經濟后果》(1<>91<>9)、《貨幣改革論》(1<>923)、《貨幣論》(1<>930)、《勸說集》(1<>932)、《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等。“凱恩斯革命”的含義:凱恩斯最早屬于英國劍橋學派,以研究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著稱。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和大蕭條使他的思想和主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在最著名的傳世之作《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否定了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關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可以自動維持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和諧均衡狀況的理論主張和信條,提出了一整套新穎的有效需求理論,并主張通過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積極干預的辦法,來消除大規(guī)模失業(yè)、走出經濟蕭條。這些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被后來的經濟學界認為是對于以馬歇爾,皮古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自由放任的主要思想傾向和政策主張的“革命”。這也就是后來所說的“凱恩斯革命”。這一“革命”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導致了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也導致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在西方國家中較長期的主流地位。三>.“凱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動機:“凱恩斯革命”的背景總體說來主要是20世紀20-30年代英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大蕭條與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失靈。1<>92<>9-1<>933年,資本主義各國出現(xiàn)了普遍性的經濟大蕭條,生產和產值大幅度下跌,失業(yè)急劇增加。其中,尤其以美國最為嚴重,其次則是奧地利、德國、法國、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相對而言,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英國、西班牙、羅馬尼亞和荷蘭所受影響相對較小。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顯示,1<>92<>9-1<>932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工業(yè)化國家的工業(yè)生產和國內生產總值的下降百分比分別為:美國為44>.7%和28%,奧地利為34>.3%和22>.5%,德國為40>.8%和15>.7%,法國為25>.<6%和11>.0%,意大利為22>.7%和<6>.1%,捷克斯洛伐克為2<6>.5%和18>.2%,波蘭工業(yè)生產下降了37>.0%,挪威則是7>.<>9%和0>.<>9%,瑞典為11>.8%和8>.<>9%,英國為11>.4%和5>.8%,西班牙為11>.<6%和8%。從失業(yè)率來看,1<>92<>9-1<>933年期間,上述國家的失業(yè)總人數(shù)達到了4000-5000萬人。其中,英國在1<>933年的失業(yè)人數(shù)達到275萬,失業(yè)率為22>.5%,美國的失業(yè)人數(shù)達到了1400萬人,失業(yè)率為25%,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倒退了20年。1<>932年,美國的工業(yè)生產僅達到1<>92<>9年最高水平的53%。當時,經濟大蕭條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投資的崩潰。美國的凈投資成為負數(shù),1<>933年的住宅建設和修理支出僅為1<>928年支出水平的十分之一。由于美國股票市場在1<>92<>9年10月的戲劇性崩潰,許多股民破產,投資者的名義財富減少了80%。股票市場前兩年所賺的400多億美元全部輸光了。銀行倒閉,40萬儲戶無法提款。僅1<>932年一年內,美國就倒閉了1400家銀行。幾乎與此同時,1<>917年,俄國發(fā)生了社會主義革命。經過了最初幾年艱苦奮斗之后,國家的秩序和經濟建設迅速好轉,其影響迅速擴大。面對上述情形,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經濟困境迫切要求得到解脫。但是,傳統(tǒng)的、新古典的經濟理論一籌莫展,既無法從理論上給予解釋,也無法從政策方面提出解脫困境的辦法。這是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歷史上第一次理論危機。這時,大致上有兩條道路擺在資本主義各國面前:一是拿不出有效辦法任由資本主義經濟跨下去,徹底崩塌;二是仿效俄國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從資本主義固有的立場來看,資產者們既不愿意經濟崩潰和垮臺,也不希望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凱恩斯原來也屬于劍橋學派,也信奉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和主張。但是,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不得不承認傳統(tǒng)的新古典理論的無能為力。他發(fā)現(xiàn),“經典學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種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極限點,而且這種特例所含屬性,恰不是實際經濟社會所含有的。結果是理論于事實不符,應用起來非常糟糕。”他意識到,如果不能擺脫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尋求新的理論和方法,就將無法克服經濟大蕭條,同時,那也可能意味著現(xiàn)實的社會將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為此,凱恩斯發(fā)起了向傳統(tǒng)新古典經濟學的挑戰(zhàn)。他要從根本上改造傳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和政策主張,尋求一條新的道路,既可避免社會主義,又能避免經濟的徹底崩潰。在不懈的努力下,凱恩斯逐步建立并明確了自己新的理論方向和理論體系。他確信,他所建立的理論體系將會是與以往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理論體系完全不同的。他在1<>935年1月1日寫給肖伯納(GeorgeBernardShaw)的信中談到了他正在寫作的《通論》。他說:“我相信自己正在撰寫一本頗具革命性的經濟理論的書,我不敢說這本書將會立即改變世界對經濟問題的看法,但是在未來十年間,它對經濟理論必然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在現(xiàn)階段里,我不能期望你或任何人相信這一點,但我自己對這一點是深信不疑的。”事實證明,凱恩斯的這段話是有預見性的。十年以后,當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漢森將凱恩斯的理論正式引入美國,也是他們正式在經濟學界推廣這一理論時,凱恩斯所堅信的“革命性影響”真的開始發(fā)揮作用了。實際上,也正是由那時開始,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和思想開始逐漸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和正統(tǒng)思想。當然,就“凱恩斯革命”一詞的提法在經濟學界的廣泛流傳和認可來說,美國經濟學家勞倫斯?6?克萊因(LawrenceR>.Klein)在1<>947年出版的專著《凱恩斯革命》功不可沒。四。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命題:凱恩斯所反對的、正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呢?凱恩斯又是著重在那些方面進行了變革呢?按照凱恩斯的概括,以馬歇爾、皮古等人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體系主要包含以下一些要點:(1)“薩伊定律”:這集中體現(xiàn)了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凱恩斯把它概括為“供給總是能夠創(chuàng)造自己的需求”的原理和教條。該原理和教條是說,在經濟活動中,市場的需求總是沒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們能夠提供多少產品和服務,或者說,社會總供給總是等于社會的總需求,不會發(fā)生總需求不足(或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2)市場具有自動調節(jié)經濟使其趨向或達到充分就業(yè)均衡的機制和功能。這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經濟中的充分就業(yè)應該是一種常態(tài),即便偶爾出現(xiàn)失業(yè)或失衡,也會通過市場的調節(jié)作用自動地恢復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狀態(tài)。這也就是充分競爭可以自動達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條。(3)利息率是貨幣市場的調節(jié)手段。它可以引導人們自動地調節(jié)儲蓄和投資,使二者達到相等的狀態(tài)。由此決定了貨幣市場也總是處于均衡狀態(tài)。(4)工資是調節(jié)勞動力市場的有效機制。它可以使勞動的供給和需求自動達到相等。由此也決定了勞動市場也是經常處于均衡狀態(tài)。(5)貨幣對于實際經濟活動完全不起作用。貨幣只是會影響價格水平等名義變量,而不會影響社會的實際就業(yè)量和產量。這也就是說,貨幣是中性的。這種觀點就是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兩分法”觀點。(<6)政府應該對社會的經濟活動(貨幣的供給例外)采取自由放任態(tài)度,而不要加以干預。只要市場機制可以在充分競爭下發(fā)揮作用,經濟就會維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上。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中的任何波動和失衡都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的。五>.“凱恩斯革命”的主要內容:“凱恩斯革命”就是對新古典經濟學體系的上述方面,從理論、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對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變革。理論上,凱恩斯反對代表基本傳統(tǒng)理論觀念的“薩伊定律”,強調總需求對決定國民收入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規(guī)律(消費傾向規(guī)律、流動偏好規(guī)律和資本邊際效率規(guī)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將導致大規(guī)模失業(yè)和生產過剩,而市場自動調節(jié)的機制將無法發(fā)揮有效作用,糾正這種失調。方法上,凱恩斯復活了重商主義曾經使用過的宏觀總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傳統(tǒng)的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分開的“二分法”,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合為一體。這一做法開辟了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新時代。政策上,凱恩斯反對“自由放任”和“無為而治”的傳統(tǒng)做法,主張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進行積極干預和調節(jié)。特別是,他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財政預算政策,主張以赤字財政政策來解決大的經濟蕭條和危機問題。凱恩斯《通論》的主要思想是,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jié)作用盡管可以使儲蓄和投資達到相等,但是,卻未必可以達到充分就業(yè)的水平。一旦出現(xiàn)小于充分就業(yè)的均衡水平,國家就應該積極干預經濟生活,通過增加政府投資來推動就業(yè)擴大和克服經濟危機。具體說來,凱恩斯經濟理論的這一主旨是通過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建立起來的。這表現(xiàn)在:反對“薩伊定律”和經濟自動均衡的全部理論教條,發(fā)起經濟理論的革命:凱恩斯以經濟現(xiàn)實批評了“薩伊定律”的教條,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強調需求重要性的有效需求理論。凱恩斯認為,在市場經濟的現(xiàn)實條件下,國民收入主要受到了需求水平的制約,或者說,國民收入的水平主要是由社會的需求水平來決定的。他認為,由于“資本邊際效率”、“流動性偏好”和“邊際消費傾向”這三大心理規(guī)律的作用,即便在正常的情況下,僅靠市場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也不足以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為此,國家必須借助政府干預的各種手段,來補足社會的有效需求缺口,才能使供給和需求在社會最充分的水平上達到均衡,即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具體到各個特定市場的情況,凱恩斯認為,在商品市場上,消費者在“邊際消費傾向”的作用下,其消費需求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呈現(xiàn)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由于消費的增加總是跟不上收入的增加,消費需求不足將是一種長期現(xiàn)象。在貨幣市場上,利息率也不能自動保證儲蓄與投資的經常相等。因為投資要取決于利息率和對投資的預期收益(資本邊際效率)二者之間的比較。而利息率也不是像新古典經濟學所說的那樣由儲蓄和投資共同決定。對此,凱恩斯提出了利息率應該由對貨幣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主要是由對貨幣的需求決定的觀點。貨幣的需求又是由人們需求貨幣的三種動機來決定的。在勞動市場上,他認為,工資也不能成為調節(jié)勞動力市場使勞動的供求經常達到充分就業(yè)均衡的機制。凱恩斯認為,勞動的供給主要取決于名義工資(而不是像新古典經濟學所認為的那樣取決于實際工資),而且名義工資在經濟蕭條時也不會像新古典經濟學所認為的那樣無限制地下降。凱恩斯認為,在消費需求不足條件下,一般消費品的生產過剩是不可避免的。而消費品的生產過剩將會導致生產減少和下降。而這些又都會減少生產者的利潤,從而降低生產者和投資者的利潤預期,降低其“資本邊際效率”,引起投資需求不足。(如果“資本邊際效率”發(fā)生突然崩潰,將會立即引起經濟危機。)再加上“流動性偏好”的作用,使利息率難以持續(xù)下降,投資需求將更加不足。在投資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經濟中就會出現(xiàn)非自愿失業(yè)。這樣,勞動市場也會發(fā)生嚴重失衡。由此,凱恩斯斷定,在一般情況下,資本主義經濟將無法依靠市場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狀態(tài)。僅依靠市場調節(jié)機制,經濟通常將處于小于充分就業(yè)的低水平均衡狀態(tài),只有極偶然的情況下,經濟才可能達到充分就業(yè)水平的均衡。而經常失業(yè)的常態(tài)是難以為社會所接受的。對自由放任主義古典經濟學信條的政策革命:鑒于經濟中經常發(fā)生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而市場自動調節(jié)機制又不能總是有效地發(fā)揮作用,凱恩斯提出,應該放棄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所主張的自由放任原則,轉變政府實行自由放任政策的觀念,代之以政府干預的觀念和政策,通過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增加社會的總需求,提高就業(yè)和產出水平。他還進一步采用了其弟子卡恩提出的乘數(shù)理論來說明政府干預經濟、擴大有效需求的重要效果。六>.“凱恩斯革命”的理論特點和意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6?K?6?加爾布雷思曾經說《通論》是“對社會經濟政策最有影響的一本書”。事實上,凱恩斯對于西方經濟學的這一變革,在當時乃至以后的確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革命性”的轉變。凱恩斯經濟理論體系的出現(xiàn)確實使西方經濟學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并導致了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凱恩斯革命”在理論上的特點主要是:(1)注意到經濟中制度因素和不確定性對經濟行為的決定性影響,因而拒絕了傳統(tǒng)西方經濟學中的市場總是處于充分就業(yè)均衡狀態(tài)的假定。(2)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國民收入和就業(yè)的決定問題,而不再強調長期分析和資源最優(yōu)配置問題。(3)強調有效需求的決定性作用,否認相對價格變動在短期內的重要意義。(4)主張經濟中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統(tǒng)一,反對將其分裂的“二分法”。(5)否認經濟中存在經常有效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主張政府對經濟加以干預和調節(ji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陀^地講,凱恩斯的理論的確對20世紀20-3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狀況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比較正確的分析。他能夠比當時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經濟學家更為清醒地正視經濟大蕭條的現(xiàn)實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矛盾。他的一整套理論體系和分析方法的提出,為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在極其關鍵的時刻轉變和開辟了一個新方向。他所提出的經濟政策主張,至少為當時的資本主義經濟擺脫危機和困境,提供了一條現(xiàn)實可行的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凱恩斯找到了有別于社會主義和傳統(tǒng)新古典經濟學的、拯救資本主義經濟的“第三條道路”。他不僅成為現(xiàn)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而且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此后,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都直接或者間接受到了凱恩斯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方法的影響?!皠P恩斯革命”的意義主要應該從上述方面加以理解。但是,凱恩斯的理論和方法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它強調了經濟的宏觀方面,卻忽視了應有的微觀基礎,從而成為后來一些經濟學家批評的主要方面。它過多強調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卻忽視了對經濟現(xiàn)實因素的深入分析。它在特定情況下對經濟需求方面給予充分強調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到供給因素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凡此種種,造成了凱恩斯理論在解釋經濟現(xiàn)實問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因而也引起了后來的經濟學家們對他的較多批評。總之,對于“凱恩斯革命”,我們既要從它對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和對西方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方面給予積極評價,也應該看到,正是由于凱恩斯理論極強的針對性帶來了它的特定歷史局限性和片面性。當然,也應該注意到,凱恩斯的理論和方法帶有的理論粗糙,看法主觀的問題。在學習和借鑒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和分析方法時,應該實事求是地對待它和準確地把握它。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凱恩斯在《通論》中提出其不同于新古典經濟學的新的經濟理論和方法體系之后,逐漸成為西方各國的“新經濟學”。許多西方經濟學家對其趨之若騖,信服有加。為了學習和運用凱恩斯的新理論、新方法,凱恩斯主義的追隨者們對凱恩斯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的注釋、補充和改進的工作。這些人就形成了“后凱恩斯經濟學派”。到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西方國家的經濟學界形成了兩大主要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分支。其一是以美國經濟學家為主的“新古典綜合派”(也叫做“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美國凱恩斯主義”、“凱恩斯右派”);另一支是以英國經濟學家為主的“新劍橋學派”(也叫做“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英國凱恩斯主義”、“凱恩斯左派”)。本章,我們將主要介紹對西方經濟學影響最大的一派,即“新古典綜合派”(“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派”、“美國凱恩斯主義”)。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派(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征和該學派的形成: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保羅?6?薩繆爾森(PaulA?6?Samuelson),阿爾文?6?漢森(AlvinH?6?Hansen),沃爾特?6?海勒(WalterW?6?Heller),詹姆斯?6?托賓(JamesTobbin),勞倫斯?6?克萊因(LawrenceR?6?Klein),阿瑟?6?奧肯(AthurOkun),多馬(Domar),英國的詹姆斯?6?米德(JamesE?6?Meade)等人。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的特征:新古典綜合派在經濟理論上的最顯著特征是,在宏觀方面接受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在微觀方面采用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新古典綜合派還表現(xiàn)出另一個特征,那就是對其他學派觀點的吸納。新古典綜合派這種經濟理論的運行背景是所謂的“混合經濟”。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的形成:新古典綜合派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在美國傳播和占據(jù)主流地位的過程。這一過程并不是從凱恩斯的《通論》出版后很快開始的,因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使各國很快轉入了戰(zhàn)時經濟的狀態(tài)。不過,戰(zhàn)時經濟卻從另外的角度對凱恩斯的理論提供了佐證,使得本來就對凱恩斯理論抱有好感的一些人,在戰(zhàn)爭結束之后更愿意接受它了。1<>94<6年,美國通過了“就業(yè)法”,最先把凱恩斯主義的原則體現(xiàn)在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調節(jié)的實際行動中。其后,歐洲一些國家也紛紛采取了相類似的行動,企圖借助于國家干預來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長期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收入均等化,和資源最優(yōu)配置這六大經濟目標。20世紀40-<60年代是凱恩斯主義在歐美國家得到普遍傳播和運用的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凱恩斯時代”。在這一時期里,美國取得了連續(xù)多年的經濟持續(xù)增長。這似乎證明了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有效和適用。在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的情況下,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理論和觀點又開始重新逐步回到一些人的經濟理論觀念中,并滲透和進入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與凱恩斯主義由相互對立轉向共存與相互融合。新古典綜合的理論體系就在這一基礎上形成和出現(xiàn)了?!靶鹿诺渚C合”的發(fā)端,也許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約翰?6???怂顾鶎懙摹秳P恩斯先生和“古典學派”》(1<>937)一文。??怂褂萌齻€方程式和IS-LM模型概括了凱恩斯的理論。他認為,凱恩斯的三個方程式是“向馬歇爾的正統(tǒng)經濟學跨回了一大步,以至他的理論很難與經過修訂的和在限量范圍內的馬歇爾理論相區(qū)別”。美國經濟學家漢森也有與??怂瓜囝愃频目捶?。新古典綜合理論體系的最完整形式首先在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教科書中得到了最典型的體現(xiàn)。薩繆爾森在其1<>948年出版的《經濟學》教科書第一版中,正式開始其“新古典綜合”的工作。到1<>955年出版的《經濟學》第三版,薩繆爾森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古典綜合”的術語。所謂“新古典綜合”就是把以馬歇爾和皮古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同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綜合”在一起。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第六版(1<>9<64年)中說,“新古典綜合”就是“總收入決定理論的要素與早先的相對價格和微觀經濟的經典理論相結合”。這其實就意味著,一方面,強調以政府干預的“需求管理”對經濟進行宏觀調節(jié),另一方面,又主張以市場機制對生產要素的供求發(fā)揮自動的調節(jié)作用。說到底,“新古典綜合”的核心思想就是相信:只要采取凱恩斯主義的宏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進行調節(jié),就可以避免經濟蕭條而使經濟趨于充分就業(yè);而經濟一旦實現(xiàn)了充分就業(yè),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如均衡價格論,邊際生產力分配論等微觀理論)就可以重新適用,并將把充分就業(yè)的均衡狀態(tài)維持下去。1<>970年,在凱恩斯主義反對派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不斷提出批評的情況下,薩繆爾森在他的《經濟學》第八版中,以“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的提法取代了原來的“新古典綜合”的提法,來表明其教科書的理論體系。1<>985年,薩繆爾森與諾德豪斯合作出版了《經濟學》第十二版。在該版本中,他們將自己的理論體系該稱為“現(xiàn)代主流經濟學的新綜合”。他們說,“有關宏觀經濟學的幾章現(xiàn)在使用了具有綜合性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方法”。“我們引入了總供給和總需求,作為理解價格和國民產值的總量變動的核心方法。宏觀經濟學中的所有重大問題現(xiàn)在都用這些新的工具加以分析。因此,我們把各種不同的思想流派——凱恩斯主義、古典學派、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以及現(xiàn)代宏觀主流經濟學——綜合在一起?!?<>9<>92年,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又在《經濟學》第十四版中對理論內容又做了重要修改,特別是把微觀經濟學部分放到了宏觀經濟學部分前邊。另外,安排了“市場再發(fā)現(xiàn)”的主題,力圖說明“遍及世界的各個國家正發(fā)現(xiàn)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一種工具的力量”。在該書中,作者強調了對開放經濟的考察和研究;強調博弈論和不確定性的重要性;強調歷史和政策;重新注意形成長期經濟增長的力量,生產率增長緩慢的根源,新技術和知識的產生,從而把經濟增長理論結合到宏觀經濟學中,作為總供給和潛在產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簡明扼要地描述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經濟基礎??傊运_繆爾森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綜合”理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fā)展演變的。二>.“混合經濟”的理論模型:1>.“混合經濟”的含義: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淵源是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和傳統(tǒng)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漢森(AlvinH?6?Hansen,1887-1<>975)是該理論學派的前驅者。凱恩斯在《通論》的第24章中曾經認為,解決經濟危機的“唯一切實的辦法”是擴大政府的機能,“讓國家之權威與私人之策動力量互相合作”。這一說法可以被看作是“混合經濟”論點的最初發(fā)端。漢森在1<>941年發(fā)表的《財政政策和經濟周期》中,較系統(tǒng)地解釋了“混合經濟”的含義。他認為,從1<>9世紀末期以后,大多數(sh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就開始逐漸變?yōu)樗饺私洕蜕鐣洕⒋娴摹肮交旌辖洕被蛘摺半p重經濟”。漢森認為,這種“混合經濟”具有雙重的意義,即,生產領域的“公私混合經濟”(國有企業(yè)與私人企業(yè)并存)和收入與消費方面的“公私混合經濟”(公共衛(wèi)生,社會安全和福利開支與私人收入和消費的并存)。后來,薩繆爾森在《經濟學》中也專門論述了“混合經濟”。他認為,“混合經濟”就是國家機構和私人機構共同對經濟實行控制,但是,國家對經濟的調節(jié)和控制更為重要。對此,薩繆爾森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事實是:現(xiàn)代混合經濟國家的人民都要求他們的代議制政府采取各種經濟政策,來維持高額的就業(yè)數(shù)量,旺盛的經濟增長和穩(wěn)定的物價水平?!笨傊盎旌辖洕痹趯嵸|上就是國家干預的、以私人經濟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盎旌辖洕钡奶攸c就是以市場經濟為主,通過價格機制來調節(jié)社會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同時,政府必須根據(jù)市場情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節(jié)和干預經濟生活,熨平經濟波動,保證經濟的均衡增長。2>.“混合經濟”的理論基礎:“混合經濟”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理論中的收入-支出模型,??怂购蜐h森創(chuàng)造的IS-LM模型,還有新古典經濟學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凱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就是他的有效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決定國民收入水平的是有效需求的水平,而不是供給的水平。由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guī)律,消費水平總是低于收入水平,由于資本邊際效率的不穩(wěn)定,利率便不能經常調節(jié)儲蓄和投資達到恰好相等的程度。所以,僅靠消費和自發(fā)的社會投資,便不能保證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政府刺激社會投資,或者政府直接投資才能夠補足社會有效需求的不足,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IS-LM模型是對凱恩斯理論的擴展和新古典經濟學式的闡釋,是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和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論的結合。該模型將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結合在一起,克服了新古典經濟學“二分法”的缺陷,提供了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用的說明。新古典經濟學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就是建立在市場自動調節(jié)機制有效性基礎上的。新古典綜合派認為,在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之后,新古典經濟學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就會發(fā)揮作用。他們有這種看法的依據(jù),就是凱恩斯在《通論》中所說的一段話:“我們對于經典學派理論之批評,倒不在于發(fā)現(xiàn)其分析有什么邏輯錯誤,而在于指出該理論所依據(jù)的幾個暗中假定,很少或未能滿足,故不能用該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但設實行管理以后,總產量與充分就業(yè)下之產量相差不遠,則從這點開始,經典學派理論還是對的。今設產量為已知,換句話說,設決定產量多寡之力量,不在經典學派思想體系之內,則經典學派所作分析,例如私人為追求自己利益將決定生產何物,用何種方法(即何種生產要素之配合比例)生產,如何將最終產品之價值分配于各生產要素等等,仍無可非議?!保?gt;.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增長理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發(fā)展起來的。這是對凱恩斯理論的一種擴展。具體說來,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是在這樣一些情況下發(fā)展起來的:新古典綜合派經濟學家認為,凱恩斯經濟理論采用的靜態(tài)均衡分析方法,考察的是經濟的短期靜態(tài)均衡和比較靜態(tài)均衡,因而無法分析長期問題和動態(tài)問題。這就需要對凱恩斯的原有理論加以補充,使之長期化和動態(tài)化,用以考察經濟在長期內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國家在一段時間內經濟的順利發(fā)展,使得經濟學家們的注意力開始轉向經濟增長問題。西方國家希望自己的經濟增長能夠為新獨立的國家提供一種“示范效應”,免得它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模型是“哈羅德-多馬”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由于宏觀經濟學的教材中對于這兩種經濟增長模型都有介紹,我們在這里不再詳細介紹。但是,我們應該了解這兩者的主要區(qū)別:首先,“哈羅德-多馬”模型直接繼承了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傳統(tǒng),在研究經濟增長的均衡條件時,非常重視總需求因素的分析。而索洛和斯旺的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則十分強調勞動增長,資本增長和技術進步等總供給方面的因素在經濟均衡增長中的作用。其次,“哈羅德-多馬”模型根據(jù)凱恩斯的經濟理論,重視對有效需求不足時的經濟失衡分析,認為經濟均衡增長時投資等于儲蓄,是通過儲蓄調整達到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則引進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價格理論,認為通過市場調節(jié)生產要素的價格,各生產要素都將得以充分利用,從而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增長。并且,由于利息率升降的調節(jié),投資總是被調整為等于儲蓄。再次,“哈羅德-多馬”模型中含有固定生產系數(shù)的假定,即資本-產出比率是固定的。但是,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根據(jù)新古典經濟學的邊際生產力決定生產要素價格的理論,認為生產要素相對價格的變化,會使企業(yè)改變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組合(前提是生產要素之間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因而可以通過改變資本-產出比率,調整投資和儲蓄的關系,保證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增長。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特點:引進新古典的微觀經濟學來補充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引進市場調節(jié)機制來補充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以論證混合經濟完全可能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增長。經濟周期理論: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周期理論是“乘數(shù)-加速數(shù)”理論模型。該模型是新古典綜合派用動態(tài)過程分析方法建立起來解釋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波動的一個重要理論模型。其特點在于,把凱恩斯的“乘數(shù)理論”和其他人提出來的“加速數(shù)原理”結合起來,通過對政府支出,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等主要經濟變量相互關系的分析,來說明經濟周期波動的原因和幅度。“乘數(shù)理論”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卡恩于1<>931年<6月在《經濟學雜志》上發(fā)表的“國內投資與失業(yè)的關系”一文中提出,主要是闡述國家用于公共工程的支出和總就業(yè)量之間的關系。后來,凱恩斯在其《通論》中接受和使用了這一觀點,并且通過引進邊際消費傾向的概念系統(tǒng)地闡述了乘數(shù)理論。該理論主要是要說明投資對于國民收入與就業(yè)可以倍增的巨大作用。“加速數(shù)原理”最早由法國的經濟學家阿夫塔里昂在1<>913年發(fā)表的《生產過剩的周期性危機》一書中提出來的。美國經濟學家J>.M>.克拉克在1<>917年發(fā)表的“商業(yè)的加速和需求規(guī)律”一文中也提出了同樣的理論。后來,哈羅德在1<>93<6年出版的《經濟周期》一文中也把它作為決定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波動的三個動態(tài)因素之一?!凹铀贁?shù)原理”根據(jù)機器大生產使用耐久性固定資本設備的技術特點,說明收入水平或消費需求的變動將會引起投資量更為劇烈地變動,而且這種由收入水平或消費需求的變動引起的“引致投資”的變動不是取決于收入或消費的絕對量,而是取決于收入或消費變動的比率。美國經濟學家漢森和薩繆爾森認為,凱恩斯的乘數(shù)理論只說明了一定的投資如何引起收入和就業(yè)的變化,而沒有說明收入(或消費)的變動又如何反過來影響投資的變化;此外,凱恩斯的理論運用的是比較靜態(tài)均衡的分析方法,沒有考慮從原有均衡到新的均衡的動態(tài)調整過程。只有將“加速數(shù)原理”和“乘數(shù)理論”結合起來,考察這兩者在動態(tài)序列中的相互作用,才能說明經濟周期的累積性擴張和緊縮的過程。薩繆爾森在漢森的提示下,在1<>93<>9年發(fā)表的“乘數(shù)分析與加速數(shù)原理的相互作用”一文中,將乘數(shù)理論與加速數(shù)原理結合在一起,提出了“乘數(shù)-加速數(shù)原理”的動態(tài)經濟模型,來解釋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原因和波動幅度。到20世紀5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約翰?6???怂惯M一步將該模型完善化后,就被認為是基本定型的經濟周期模型。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理論:正統(tǒng)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認為,有效需求不足會引起經濟蕭條和失業(yè),過度需求會引起通貨膨脹。這也就是說,當經濟處于有效需求不足的時候,采取擴張性政策來擴張總需求時,主要會使實際產出增加,而不會引起價格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充其量也只會引起物價隨生產的擴大而緩慢上升,而不是大幅度的物價上升和通貨膨脹。在經濟達到充分就業(yè)時,如果再繼續(xù)擴大總需求,就會引起物價的大幅度上升,出現(xiàn)通貨膨脹。因為這時實際產出的增加受到了資源和勞動供給無法增加的限制。按照正統(tǒng)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觀點,通貨膨脹的產生是因為總需求的增長快于總供給的增長,或者是總需求增長而總供給不能增長。因此,這種關于通貨膨脹的理論被西方經濟學叫做“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根據(jù)這種理論,需求過度和需求不足是不可能在經濟生活中同時發(fā)生的,所以,通貨膨脹和失業(yè)是不會,也不可能同時發(fā)生的。1<>9<60年代后期,特別是1<>970年代,經濟生活中恰恰出現(xiàn)了一種上述理論無法解釋的通貨膨脹與失業(yè)(經濟停滯)同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停滯膨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滯漲”)。一些經濟學家曾經用“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理論”來解釋“滯漲”,認為是工資水平的上升,引起了生產成本的上升,從而推動了物價水平的上升。美國經濟學家哈伯勒就曾經認為:“有組織的勞工要求提高工資……,這就助成了一種趨勢,要走向長期的,斷續(xù)的或不斷的,迂回的或急促的通貨膨脹”。這類經濟學家認為,對于這種通貨膨脹當然是不能用調節(jié)總需求的辦法加以控制和解決的。1<>958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菲利浦斯曾經在《經濟學報》上發(fā)表了“18<61-1<>957年英國的失業(yè)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的關系”一文,認為貨幣工資變動率與失業(yè)水平之間存在著一種此消彼長,互相替代的逆向變化關系。他還給出了一條表明貨幣工資變動率和失業(yè)率之間的替代關系的曲線(參見下圖)。菲利浦斯曲線出來后,新古典綜合派很快地就將它納入了自己的基本理論框架,運用它來解釋失業(yè)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失業(yè)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也存在著此消彼長的反方向替代關系,只要貨幣工資增長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或物價水平上升。由此,新古典綜合派提出,政府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和收入政策來利用菲利浦斯曲線,在失業(yè)率,工資變動率和通貨膨脹率三者之間進行選擇。工資上升率10<60-4U(%)<610失業(yè)率菲利普斯曲線圖但是,1<>970年代的“滯漲”的不斷惡化使菲利浦斯曲線的位置大幅度地向右上方發(fā)生了移動。許多人,包括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學家們在內都認為,不僅正統(tǒng)和標準的凱恩斯經濟理論中的需求分析無法解釋經濟的“滯漲”問題,就是菲利浦斯曲線也不能解釋這一問題。他們提出,必須運用凱恩斯以前的新古典學派的微觀經濟理論來補充宏觀經濟理論,從而對1<>970年代的現(xiàn)實經濟問題作出新的解釋。在新古典綜合派經濟學家提出的各種各樣的運用微觀經濟學補充宏觀經濟學以解釋失業(yè)和通貨膨脹并發(fā)癥方面,有三種比較主要的理論:觀經濟部門供給的異常變動造成了經濟的“停滯膨脹”。這主要是瓦爾特?6?海勒的看法。他認為,1<>970年代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機(和糧食價格上漲)推動了各國的通貨膨脹,使與石油有關的生產部門因成本上升過高而產品銷路銳減,導致生產萎縮,失業(yè)增加,最終出現(xiàn)了停滯膨脹的局面。微觀的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來解釋停滯膨脹。薩繆爾森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國家福利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財政支出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沒有用于公共工程,而是用于福利支出方面。這種財政支出的結構,不利于刺激生產擴張和供給的增加。政府轉移支付(像失業(yè)津貼這類福利支出)只是彌補了失業(yè)者的家庭收入,使他們不急于尋找工作。財政支出結構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斷增加,一方面擴大了收入,使經濟在蕭條時期物價水平不下跌,甚至促進了通貨膨脹;另一方面,無助于盡快消除失業(yè),這樣就形成了停滯膨脹。微觀的市場結構特征來解釋停滯膨脹。這主要是托賓和杜森伯里的看法。托賓在1<>972年發(fā)表的“通貨膨脹和失業(yè)”一文中提出了關于“勞工市場上的均衡和失衡”的觀點。他認為,勞工市場上的均衡是極少見的情況,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勞工市場是處于失衡狀態(tài)的?!皠诠な袌錾线^度供給取失業(yè)的形式,過度需求取未能補充的工作空位的形式。不論什么時候,市場在過度的需求或供給中廣泛地變化,整個看來,經濟顯示既有空位又有失業(yè)?!蓖匈e還認為,“在任何獨自的勞工市場上,貨幣工資增長率是兩種成分的總和。即均衡成分和失衡成分。”這里的所謂失衡是指勞工市場上出現(xiàn)的過度需求和過度供給,即空位和失業(yè)的存在。托賓認為,當勞工市場出現(xiàn)失衡狀態(tài)時,工人將從過度供給的市場轉移到過度需求的市場,從低工資市場轉移到高工資市場。但是,如果在失衡狀態(tài)中,失業(yè)對貨幣工資增長速度的減緩力量小于空位對貨幣工資增長率的加速力量,就必然會發(fā)生下列情況:個連續(xù)失業(yè)增量在降低通貨膨脹方面有著越來越小的作用。這是因為在失業(yè)的同時也存在著工作空位,而空位的存在勢必抵制貨幣工資降低,從而使得物價仍然上漲。整個經濟的空位減去失業(yè)的已知條件下,過度需求與勞工供給市場之間的變化愈大,工資膨脹將愈顯著。因為空位多于失業(yè),這勢必加速貨幣工資的增長??瘴豢傤~最多等于失業(yè)的時候,由于勞工市場的分散性和市場結構的不斷變化,通常的失衡成分也的確會存在。常見的理論認為,空位等于失業(yè)的時候,勞工市場的供求達到一致,經濟就會處于充分就業(yè)和物價穩(wěn)定的均衡狀態(tài)。托賓認為,這種看法不符合實際情況。他說:“在空位與失業(yè)相等的意義上的充分就業(yè)是與物價穩(wěn)定有矛盾的。零通貨膨脹需要失業(yè)多于空位?!卑凑者@種看法,如果失業(yè)不多于空位,則勞工市場上以過度需求形式出現(xiàn)的空位就會促使貨幣工資上升,引起物價上升,而不會出現(xiàn)零通貨膨脹。杜森伯里對于托賓的看法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勞工市場是不完全競爭市場,勞工有不同的工種,技術熟練程度之分,對勞工的供給和對勞工的需求還有地區(qū)限制。這必然引起失業(yè)與空位并存。由于強大的工會力量使工資易漲不易跌,所以,盡管社會上存在失業(yè),但是,貨幣工資卻不下降。只要存在工作空位,貨幣工資就會迅速上升。于是,失業(yè)與工作空位并存就轉化為失業(yè)與貨幣工資率上升并存。由于貨幣工資上升會引起物價水平上升,失業(yè)與貨幣工資率上升并存又轉化為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的并發(fā)癥。杜森伯里甚至還論證了個別勞工市場上存在工作空位,也會帶動所有的勞工市場上的貨幣工資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整個經濟中出現(xiàn)通貨膨脹。三>.基本的經濟政策主張:新古典綜合派經濟政策主張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靶枨蠊芾怼本褪侵刚e極地采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收入政策,對社會的總需求進行適時和適度的調節(jié),以保證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靶枨蠊芾怼钡闹饕獙ο笫峭顿Y,儲蓄,消費,政府支出,稅收,進口和出口這樣一些經濟變量。“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充分就業(yè),價格穩(wěn)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1<>950年代,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政策主張主要表現(xiàn)為根據(jù)漢森的理論提出的補償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補償性財政政策指,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要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實行赤字財政,以刺激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要壓縮財政支出,提高稅率,增加稅收,抑制社會的總需求,造成財政盈余,使兩個時期的財政盈虧相互補償。補償性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在經濟蕭條時期放松信用,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資及消費等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在經濟繁榮時期則緊縮信用,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息率,抑制投資及消費等社會總需求。投資及消費等社會總需求和貨幣政策的實施,雖然防止了嚴重的預算赤字和通貨膨脹,但是,1<>950年代傳統(tǒng)的預算平衡政策思想仍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經濟增長仍然較慢。對此,托賓和阿瑟>.奧肯在1<>9<60年代提出了“潛在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充分就業(yè)預算”這兩個新概念,試圖使人們注意財政政策的長期目標和長期水平必須與充分就業(yè)增長軌道保持一致。奧肯認為,這兩個新概念的提出意味著提出一種新的策略。其最重要的特點在于,它“不只是以經濟是否在擴張,而是以經濟是否已充分發(fā)揮出它的潛力,作為判斷經濟表現(xiàn)的標準”。奧肯還提出了著名的“奧肯定律”來說明充分就業(yè)政策的重要性。他認為,失業(yè)率每超過4%(自然失業(yè)率)以上1%,就會帶來3%的產出損失率。奧肯認為這種政策轉變具有三點重大意義:其一是,更注重消滅“潛在的產出量”與“實際產出量”之間的差距(即“奧肯差距”);其二是,突出了經濟增長問題;其三是,以“潛在的產出量”為目標進行擴張是防止經濟衰退的最好辦法。托賓也在他的《十年來的新經濟學》中認為,只要實際經濟產量小于潛在的產量,哪怕是在經濟上升時期也應該實行擴張性經濟政策。托賓和奧肯的充分就業(yè)政策修改了原來只在蕭條時期才實行擴張性經濟政策的觀點,成為凱恩斯主義的一大轉變和發(fā)展。他們的這種觀點被叫做“新經濟學”。由于肯尼迪政府實行了“新經濟學”的主張,并獲得了生產和就業(yè)的恢復與增長,許多人認為,“新經濟學”指明了達到充分就業(yè)的經濟增長途徑。但是,“新經濟學”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對1<>9<60年代末期以后美國出現(xiàn)的經濟滯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經濟滯漲問題加劇后,“新經濟學”便陷入了困境。在1<>970年代之后,為了解決嚴重的失業(yè)和通貨膨脹并發(fā)癥,新古典綜合派又提出了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實現(xiàn)多種經濟目標,即多種經濟政策綜合運用的策略。其主要內容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松緊配合”。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微觀化。即政府針對個別市場和個別部門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區(qū)別對待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微觀化可以避免宏觀經濟政策在總量控制過程中給經濟帶來的較大震動,使得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jié)更為靈活有效。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工資和物價的指導線與管制政策,防止貨幣工資增長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以避免嚴重的通貨膨脹。人力政策是指聯(lián)邦政府的指導性與培育性的就業(yè)政策和勞工市場政策。除去上述政策之外,新古典綜合派還提出了浮動匯率政策,對外貿易管制和外匯管制政策,消費指導政策,能源政策,人口政策和農業(yè)政策等??傊?,新古典綜合派從1<>970年代后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其理論的頻繁修改與綜合其反對派的某些觀點,以彌補其自身理論的不足。新劍橋學派新劍橋學派的形成及其理論淵源:1>.新劍橋學派的學派含義及代表人物:新劍橋學派是現(xiàn)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瓊>.羅賓遜,卡爾多,斯拉法,帕西內蒂,約翰>.伊特韋爾等人。由于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國的劍橋大學任教,其理論又是以背離以馬歇爾為代表的劍橋學派的新古典經濟學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劍橋學派”。由于其中的斯拉法,帕西內蒂等人原為意大利人,所以該派又叫做“英國-意大利學派”。2>.新劍橋學派的學派的理論淵源及其形成:新劍橋學派的理論淵源主要是凱恩斯的《通論》。凱恩斯的理論主要是以1<>920到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為背景的,存在著許多局限性,比如:注重短期分析和比較靜態(tài)分析方法,沒有討論長期經濟增長問題,缺乏對經濟波動作動態(tài)分析,也沒有討論價值和收入分配問題,也缺乏對微觀經濟的研究。新古典綜合派曾經把原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理論與凱恩斯的理論結合起來,以彌補凱恩斯經濟學的不足。但是,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學家對這種做法提出了批評。他們認為,美國經濟學家的這種做法是對于凱恩斯經濟思想原意的歪曲,是向傳統(tǒng)經濟理論的倒退,因而是冒牌的凱恩斯主義。瓊>.羅賓遜等人認為,他們劍橋大學這些經濟學家曾經長期與凱恩斯一起共事和密切合作,是凱恩斯經濟思想的共同開拓者,是凱恩斯經濟理論的正宗。他們認為,凱恩斯的《通論》是努力從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束縛中擺脫出來的產物,只是凱恩斯做得并不徹底。而他們就是要糾正新古典綜合派對凱恩斯理論的歪曲,在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彌補凱恩斯理論的不足并進行經濟學的第二次革命。1<>953年瓊>.羅賓遜發(fā)表了“生產函數(shù)和資本理論”一文,對新古典綜合派的資本理論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該文引起了西方經濟學界的強烈反響和爭論,釀成了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界著名的“兩個劍橋之爭”。挑戰(zhàn)的一方是以瓊>.羅賓遜為首的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些經濟學家,應戰(zhàn)一方為以薩繆爾森為首的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坎布里奇市)附近的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些經濟學家。爭論從資本測量問題開始,涉及到價值理論、分配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在爭論中,新劍橋學派對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進行了全面的攻擊,包括分析方法問題、動態(tài)和靜態(tài)問題、宏觀和微觀問題、意識形態(tài)問題以及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爭論的最終結果是,新劍橋學派揭露和批判了新古典綜合理論體系中的一些邏輯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新古典綜合派的西方經濟學主流學派的地位。新劍橋學派批判新古典綜合派經濟理論的目的是為自己的新學說開辟道路。1<>95<6年瓊>.羅賓遜發(fā)表了《資本積累論》一書,卡爾多發(fā)表了“可供選擇的收入分配理論”一文(英國《經濟研究評論》雜志1<>955-1<>95<6年第23卷第85-100頁)。兩人都從收入分配的角度闡述了經濟增長理論。這兩個文獻標志著新劍橋學派的誕生。1<>95<6年5月11日卡爾多曾經到我國在北京大學作了題為“從凱恩斯經濟學看資本主義的演進”的講演,第一次向中國經濟學界闡述了他的新劍橋學派經濟思想。由此可見,新劍橋學派是在同新古典綜合派進行論戰(zhàn)中產生和形成的。新劍橋學派的理論淵源有三個方面:(1)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新劍橋學派繼承了凱恩斯的“投資儲蓄分析”,強調投資對就業(yè)量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決定作用。他們特別強調,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基本要點是《通論》第24章中關于社會哲學的論述,即論述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論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走向沒有食利者階層的文明生活新階段。(2)卡萊茨基的經濟理論??ㄈR茨基在1<>933年發(fā)表的“經濟周期理論大綱”一文中提出了幾乎與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相同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波動的理論,并把不完全競爭、壟斷價格等因素的作用引進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強調投資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瓊>.羅賓遜對此十分推崇,認為卡萊茨基的理論比凱恩斯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更富于邏輯上的一貫性”,是“真正的‘通論’?!保ǎ常┧估ǖ睦碚摗K估ㄓ冢?lt;>9<60年發(fā)表了他將近30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產商品》。在這本小冊子中,斯拉法以精煉的文字、嚴謹?shù)倪壿嬛匦禄謴土死罴螆D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為新劍橋學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批判武器。新劍橋學派也因此而宣稱要通過斯拉法的理論來返回李嘉圖的古典傳統(tǒng),“重建政治經濟學”。由于這個原因,新劍橋學派有時也被稱為“新李嘉圖主義”。二、新劍橋學派的方法論和理論前提新劍橋學派和新古典綜合派在一些重大經濟理論問題上的分歧,首先反映在方法論和理論分析的前提方面。新劍橋學派的方法論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堅持拋棄均衡概念,樹立歷史的時間觀念;二是強調社會制度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均衡概念是凱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經濟人在市場中會理性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市場自動調節(jié)的機制將使經濟達到最佳的均衡狀態(tài)。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凱恩斯革命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從均衡觀轉向歷史觀”。這打破了新古典均衡觀對經濟分析的束縛,考慮到現(xiàn)實經濟生活的特點,注意到不同時間經濟的區(qū)別,強調時間是一個歷史過程,過去是無法改變的和不可逆轉的,未來是不可確知的。但是,明天發(fā)生的事是受今天的行為影響的,而今天的行為又是受過去的歷史和對明天的預測支配的。由于未來不可知,人們只能依據(jù)過去的經驗來推測未來,而嚴格的理性行為是不可能存在的。瓊。羅賓遜說:“一旦我們承認經濟是存在于時間中的,歷史是從一去不復返的過去向著未卜的未來前進,那么以鐘擺在空間來回擺動的機械比喻為基礎的均衡觀就站不住腳了。整個傳統(tǒng)經濟學都需要重新考慮?!背鲇谶@種看法,羅賓遜特別強調“不確定性”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她認為,“凱恩斯所論證的問題的真正本質是不確定性?!毙聞驅W派的經濟學家認為,新古典綜合派在“綜合”凱恩斯這樣的宏觀經濟理論和新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時,承接了馬歇爾的局部均衡論和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論,把已被凱恩斯拋棄的均衡概念重新塞入和移植到凱恩斯的理論中。這顯然是一種理論倒退和對凱恩斯理論的“庸俗化”。羅賓遜說:“就一個始終處在均衡狀態(tài)的世界而言,將來與過去兩者之間是沒有區(qū)別的,沒有歷史,也不需要凱恩斯。”這實際上就是指責新古典綜合派丟掉了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精神實質。對于新古典綜合派堅持新古典經濟學傳統(tǒng),仍然以資源配置為主題,以個人行為為主要分析對象,不考慮社會制度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者把這些作為外生變量處理),只集中分析經濟活動中人與物的關系或者人與人的關系,新劍橋學派經濟學家也給予了嚴厲地批判。新劍橋學派經濟學家認為,社會制度和社會經濟關系(尤其是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在任何時候都對經濟活動和經濟分析具有重大的作用。瓊。羅賓遜和伊特韋爾認為,“要包括在任何一種分析中的最根本因素是表明它要分析的社會制度的性質。經濟關系是人們之間的關系。人類同物質世界的技術關系規(guī)定了人們過著的經濟生活的條件,雖然人類社會(或就這一點來說的動物世界)的技術發(fā)展水平對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有著重大影響,但技術條件并不能完全決定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彼麄冋J為,“人類關系和工藝關系的相互作用是經濟分析的論題?!毙聞驅W派的這種觀點特別突出地反映在他們的收入分配理論中。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他們恢復了李嘉圖的古典經濟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