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教案生物七年級上冊_第1頁
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教案生物七年級上冊_第2頁
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教案生物七年級上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教案教學目標1.核心素養(yǎng):描述生物學的概念,能舉例說出生物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以及生物學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形成科學發(fā)展觀和全局觀。2.科學思維:通過閱讀有關生物學發(fā)展的資料,能用分析的方法辯證的看待生物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并對生物學的發(fā)展提出創(chuàng)造性見解。3.實踐探究:通過對當前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提出較為具體的解決方案。4.態(tài)度責任:關注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及其促進作用,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教學重點通過對資料的分析,能提煉出自己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參與到個人和社會事件的討論當中去。教學難點讓學生獨立學會分析資料,同時生生交流、師生合作能真正提出有價值有利于社會的金玉良言。教學準備生物科技、當前世界面臨的問題等相關資料的收集、PPT教學過程導入1.向學生提問: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包括哪些種類?(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2.講述:對生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炎帝時期,炎帝也叫神農,神農嘗百草說的就是炎帝,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種莊稼,遍嘗天下百草,教大家區(qū)分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植物是可以治病的,最后誤食斷腸草,搶救不及時,死亡,而現在的湖北西北部的神農架就是炎帝在此架木為梯、救人治病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這只是一個神話,但可以窺見我國對于生物的研究其實由來以及,但生物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到300年歷史,但發(fā)展迅速,對人類的生活影響很大。新課教授(一)生物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讓學生根據下列問題,閱讀教材P13~P14,思考下列問題:①從衣、食、住、行的角度說說,生物對于人類有何貢獻?(衣:棉、麻、毛皮、絲可用于制衣;食:動植物是人類主要的食物;?。航ㄔ臁⒀b修房屋需要木材、竹材;行:汽車燃燒的石油和煤來源于遠古的生物);②什么是生物學?③生物學的哪些知識分別在農業(yè)生產、食品生產、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有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回憶“生命現象”該部分知識點。讓學生判斷醫(yī)生、園藝師、環(huán)保志愿者、釀酒師這些職業(yè)需要掌握下列哪些知識:人體結構與生理的知識、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生物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微生物發(fā)酵的知識。生物學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①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過渡語:很多職業(yè)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知識,還有像營養(yǎng)師、健康管理師、健身教練、保健品銷售員等等,生物學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藥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位生物工作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爺爺,展示資料:所有見過袁隆平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皮膚黝黑,長年蹲在田里,但其實袁隆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城里人,1930年出生于北平協和醫(yī)院,新中國成立后改北平為北京,他的父母都是正宗的知識分子,有著極高的音樂和外文修養(yǎng),1953年袁隆平畢業(yè)于重慶西南農學院,也就是西南大學的前身,在這樣的家世和學習經歷下,他卻最終選擇遠離城市,長年待在田間地頭研究水稻,這是為什么?1931年—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年幼的袁隆平見到受戰(zhàn)爭迫害而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們中許多人都不能保證每天的口糧,幾乎每天都有難民因為饑餓倒在路邊,再也沒有站起來,在這人間煉獄一般的場景中,袁隆平依舊堅持完成學業(yè),堅持鍛煉身體,1959年至1961年中國發(fā)生大饑荒,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見炊煙,遍地餓殍。同學們思考,袁隆平爺爺為何會選擇研究水稻?袁爺爺雖有一肚子的學問,滿腦子的靈感,但“雜交水稻”的研究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請同學們閱讀書上P15,思考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他又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呢?一邊閱讀,一邊拿出筆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記號。展示袁隆平語錄:1、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絕大部分實驗都是失敗的,不會那么一帆風順的。這是我一點體會,不怕失敗才能成功。(樂觀向上、堅持不懈)2、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體要好。身體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無論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撐不下來。我現在還在第一線,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體不好,怎么行?(鍛煉身體、體力充沛、現場實踐)3、不愛國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心系蒼生)4、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chuàng)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chuàng)新就沒有了空間。(愛知識,但不盲從)轉折:在試驗地里,袁爺爺是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大科學家,但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袁爺爺的保姆說他吃甘蔗時,是個壓榨機,吃西瓜,是挖掘機,吃糖,是粉碎機,在大學時,他同學對他的評價是,愛好自由,擅長散漫,袁爺爺也承認自己就是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所以當時很多人讓他去當官他不愿意,他說在獲得名利權力的時候,你也就失去了更多的自由,所以與獲得權力相比,他更愿意自由自在的在自己的田間地頭與他熱愛的水稻打交道,雖然袁爺爺離開了我們已經有2年多了,但我希望同學們在端起米飯的時候能輕輕的說一聲感謝,感謝袁爺爺,讓我們遠離了饑餓,而他老人家未完成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繼續(xù)由我輩接力。②弗萊明與抗生素過渡: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位西方的科學家——弗萊明。請同學們閱讀書上P17,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劃線,思考:弗萊明是誰?他對人類有何重大貢獻?濫用抗生素有何風險?③討論環(huán)節(jié)過渡:感謝袁隆平爺爺讓我們遠離了饑餓、弗萊明先生讓我們遠離了疾病,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你還知道哪些推動生物學發(fā)展的科學家和他的事跡嗎?請前后左右4位同學一起討論說說,等會看哪組同學寫得最多。總結人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