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 蘇武傳()_第1頁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 蘇武傳()_第2頁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 蘇武傳()_第3頁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 蘇武傳()_第4頁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 蘇武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蘇武傳()(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版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蘇武傳

一.選擇題(共7小題)

1.下列詞語中畫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栘中(yí)廄監(jiān)(jiù)數(shù)通使(shù)且鞮侯(jūdī)

B.緱王(gōu)煴火(yùn)浞野侯(zhuó)昆邪王(kūnyé)

C.閼氏(yānzhī)斧鉞(yuè)左伊秩訾(zī)棫陽宮(yù)

D.牧羝(dī)嚙雪(niè)檠弓弩(jìng)湯鑊(huò)

2.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常果引張勝引:牽攀,招供

B.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擬:比畫

C.會論虞常會:會同

D.子為父死,無所恨恨:怨恨

3.下列各句中加線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A.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武等實在

D.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義,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②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③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④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⑤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⑥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zhuǎn).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A.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B.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C.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D.大王來何操?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活用現(xiàn)象不同的一項是()

A.惠等哭,輿歸營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

B.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雖蒙虎鉞湯鑊,誠甘樂之

C.反欲斗兩主,觀禍敗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D.其一人夜亡,告之天雨雪,武臥嚙雪

7.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固(32~92),西漢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字孟堅,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歷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漢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四史.

B.《漢書》是《史記》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紀(jì)傳體史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記載自漢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歷史.

C.《漢書》把《史記》中的“書”改為“志”,記述典章制度;廢棄“世家”,并入“列傳”.全書計十二本紀(jì)、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

D.《漢書》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語言嚴(yán)謹(jǐn)、整齊,帶有駢偶成分,在描寫人物、敘述史事方面也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

二.文言文閱讀(共2小題)

8.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p>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現(xiàn)作“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莸瓤蓿洑w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節(jié))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zhàn),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dāng)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dāng)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選自李陵《答蘇武書》)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B.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C.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D.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2)對下列文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郎”,官名。帝王侍從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稱。其職責(zé)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差遣等侍從之職。

B.“遷”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diào)動、升貶的常用詞語。一般情況下,用“左遷”表降職,“右遷”表平級調(diào)動。

C.“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此處指匈奴。蠻,是我國古代對南部各民族的稱呼。

D.“節(jié)”是符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有牦牛尾。古代使者所持以作憑證。蘇武“臥起操持”之物即是皇帝所賜符節(ji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受到朝廷恩惠: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guān)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從官。蘇武逐漸被提升為漢宮栘園中管馬廄的官。

B.漢匈關(guān)系時好時壞:當(dāng)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相互扣押使節(jié),天漢元年,匈奴單于新立,唯恐受到漢的襲擊,又修好關(guān)系,釋放使節(jié)。

C.蘇武被扣有偶然因素:單于正要派使節(jié)護送蘇武等人回漢朝的時候,適逢昆邪王的兒子緱王、虞常等人在匈奴內(nèi)部謀反,所以扣押蘇武。

D.蘇武不辱使命: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也沒臉面回家,于是拔刀自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②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p>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dá)茂異士,召見武等于宣室。武詣博士受業(yè),治《易》。以射策甲科為郎。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武弟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shù)負(fù)其課。市嗇夫求商捕辱顯家,顯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賦繇役不為眾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為卒吏,州里聞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舉武賢良方正,征對策,拜為諫大夫,遷揚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禮經(jīng)》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yōu)容之。及武為刺史,使從事廉得其罪,圣懼,自免。后為博士,毀武于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圣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慚服。武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yīng)時舉奏,其余賢與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初,武為郡吏時,事太守何壽。壽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壽為大司農(nóng),其兄子為廬江長史。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酒酣,見其兄子,曰:“此子揚州一長史,材能駑下,未嘗省見。”顯等甚慚,退以謂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吏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dāng)召見,不可有所私問?!憋@、覆眾強之,不得已召見,賜卮酒。其守法見憚如此。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黨,問文吏必于儒者,問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參檢。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托。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后常見思。

(選自《漢書何武傳》,有刪改)

嗇夫,文中指征收賦稅的小吏。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B.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C.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D.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科,是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即皇帝所定甲第,包括狀元、榜眼、探花。

B.四行,文中指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biāo)準(zhǔn),即敦厚、質(zhì)樸、遜讓、節(jié)儉。

C.市籍,指秦漢時對市內(nèi)商人專立的戶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繳納賦稅。

D.二千石,漢代郡守的俸祿為兩千石,于是以二千石作為郡守的代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武富有才識。他曾因博識通達(dá)、才能卓越被漢宣帝召見于宣室;他又拜博士為師,研習(xí)《周易》。

B.何武公正無私。何武的弟弟何顯家經(jīng)常不交納賦稅,被征稅人求商侮辱,何顯想報復(fù)求商;何武說服弟弟按章納稅,并招納求商做了卒吏。

C.何武仁愛厚道。他常勸勉稱頌別人的好處,喜歡舉薦士人,世人因此稱贊他。

D.何武堅持原則。他檢舉有罪官員,考察任命官員嚴(yán)謹(jǐn)講規(guī)則;他為官聲名顯赫,政績顯著,受到百姓感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

②然疾朋黨,問文吏必于儒者,問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參檢。

(5)大儒者戴圣為何十分佩服何武?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

三.語言文字應(yīng)用(共1小題)

10.給下面的語段擬寫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0個字。

蘇武北海牧羊十九載,高風(fēng)亮節(jié),兩千年來一直為國人傳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蘇武墓就在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zhèn)龍門村。今年4月27日,記者在咸陽武功縣文物旅游推介會上了解到,武功縣武功鎮(zhèn)將逐步恢復(fù)以“武功八景”為核心的九街十八巷龜形古鎮(zhèn)原貌,大打歷史名人蘇武品牌,未來將依托蘇武紀(jì)念館,規(guī)劃重現(xiàn)“蘇武北海牧羊”場景。

(培優(yōu)篇)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中語文人教部編版高二年級同步分層作業(yè)10蘇武傳

參考解析與試題解答

一.選擇題(共7小題)

1.下列詞語中畫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栘中(yí)廄監(jiān)(jiù)數(shù)通使(shù)且鞮侯(jūdī)

B.緱王(gōu)煴火(yùn)浞野侯(zhuó)昆邪王(kūnyé)

C.閼氏(yānzhī)斧鉞(yuè)左伊秩訾(zī)棫陽宮(yù)

D.牧羝(dī)嚙雪(niè)檠弓弩(jìng)湯鑊(huò)

A.“數(shù)通使”中的“數(shù)”應(yīng)讀作“shuò”;

B.“煴火”中的“煴”應(yīng)讀作“yūn”,“昆邪王”中的“昆”應(yīng)讀作“hún”;

C.正確;

D.“檠弓弩”中的“檠”應(yīng)讀作“qíng”。

故選:C。

字音易讀錯的情況

(1)形聲字的誤讀,如“酵母”的“酵”讀“jiào”不讀“xiào”,“恪守”的恪讀“kè”不讀“gè”,“縷”讀“l(fā)ǚ”而不讀“l(fā)ǒu”,“咯血”的“咯”讀“k?!?,不讀“kè”等。

(2)形近字的誤讀。如“飲鴆止渴”的“鴆”與“鳩占鵲巢”的“鳩”,前者讀“zhèn”,后者讀“jiū”,兩者容易混淆。

(3)多音多義字的誤讀。如“發(fā)卡”“關(guān)卡”中的“卡”讀“qi?!辈蛔x“k?!??!敖巧敝小敖恰弊x“jué”不讀“jiǎo”。

2.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常果引張勝引:牽攀,招供

B.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擬:比畫

C.會論虞常會:會同

D.子為父死,無所恨恨:怨恨

D.恨:遺憾。譯文為: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遺憾。

故選:D。

解釋文言實詞的意義,是高考文言文閱讀必考內(nèi)容,要提高推斷文言文實詞詞義的能力,只有把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巧妙運用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3.下列各句中加線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A.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武等實在

D.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

A.相當(dāng):古義,相抵押;今義,相同;漢朝也留下匈奴使者來相抵押;

B.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蘇武出使匈奴,到了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

C.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不虛假或的確;蘇武等人確實還活著;

D.相知:古今同義,相互了解;虞常在漢朝時,向來和副使張勝相互了解;

故選:D。

1.愛人: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古義;愛百姓。今義: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為物身輕宜藏,在于把握

古義:手掌內(nèi)。今義: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地位低,見識淺。今義: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將士暴露數(shù)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義:在野外征戰(zhàn)。今義:顯露出來。

5.便宜:數(shù)上書言便宜事

古義:對國家有利的。今義:常用于指東西價錢低廉或不應(yīng)得的利益。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7.不避: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

今義:不亞于、不次于。今義:不躲開

8.不起:諸府五辟,詔十至,堅臥不起

古義:不出來做官。今義:略。

9.不可:時有請立劉氏七廟者,太后問輔臣……魯宗道不可

古義:不同意,不認(rèn)可。今義:不可以。

10.不過:不過數(shù)仞而下

古義:不超過。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義:面向北,投降。今義:方位名詞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古義:城市里做買賣。今義:略。

13.成立:至于成立

古義:成家立業(yè)。今義:略

14.處分:處分適兄意,進止敢自專

古義:安排處理。今義:處罰。

15.初一: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

古義:剛一。今義:衣歷每月的第一天。

16.從容: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古義:言語、行動得體。今義:不慌不忙

17.從事:遣一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下屬官職之一。今義:略。

18.從而: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他)并且…….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19.聰明:耳目聰明,四肢堅固

古義:聽力好、視力好。今義:略。

20.操持: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古義:拿著。今義:料理籌劃

21.動搖:而齒牙動搖

古義:松動。今義:態(tài)度不堅定

22.獨立: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古義:與眾不同。今義:不依賴他人。

23.地方:今齊地方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災(zāi)禍乃作

古義:松懈、輕忽。今義:冷淡不熱情

25.反復(fù):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

古義:恢復(fù)。今義:略

26.放心: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

古義:放縱散漫的心。今義:略。

27.逢迎: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

古義:迎接。今義:言行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28.分布:(陸)遜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

古義:到處布置。今義:散布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

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今義: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情況。今義:很,極。

31.放心: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

古義:放縱散漫的心。今義:略。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義,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②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③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④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⑤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⑥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zhuǎn).①/②③/④/⑤⑥

①“以”介詞,因為;

②“以”,介詞,把;

③“以”,介詞,把;

④“以”表示時間,“在……的時候”;

⑤“以”,表目的連詞,來;

⑥“以”,表目的連詞,來;

故選:D。

解答本題主要掌握文言虛詞的用法,只有明確不同虛詞的用法,然后多加練習(xí),提高對文言虛詞的運用的能力,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5.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A.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B.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C.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D.大王來何操?

例句,判斷句,“……者,……也”表判斷;譯文:我離開親人侍奉您的原因,只不過是仰慕您的高尚節(jié)操;

A.被動句,“見……于……”表被動,譯文: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您欺騙而辜負(fù)趙國;

B.定語后置句,“留在漢者”修飾“匈奴使”后置;譯文: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

C.判斷句,“……者,……也”表判斷;譯文:強秦不敢對趙國用兵的原因,只不過是我們兩個在;

D.賓語前置句,“何操”即“操何”;譯文:大王來時攜帶了什么;

故選:C。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活用現(xiàn)象不同的一項是()

A.惠等哭,輿歸營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

B.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雖蒙虎鉞湯鑊,誠甘樂之

C.反欲斗兩主,觀禍敗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D.其一人夜亡,告之天雨雪,武臥嚙雪

A.均為名詞作動詞,輿:抬、扛,杖:拄、持;

B.均為意動用法,壯:認(rèn)為…壯烈,樂:認(rèn)為…快樂;

C.均為使動用法,斗:使…爭斗,歸:使…歸;

D.“夜”是名詞作狀語,在夜間,“雨”是名詞作動詞,下雪;

故選:D。

名詞活用作動詞:

1、兩個名詞連用,或名詞和代詞連用,它們?nèi)绻皇遣⒘嘘P(guān)系或修飾關(guān)系,那么其中必有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驢不勝怒,蹄之。

2、如果名詞放在助動詞、副詞的后面或助詞“所”“者”的前面,那么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例如:①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②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3、謂語后面的介詞結(jié)構(gòu)通常作主語,名詞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詞結(jié)構(gòu),那么這個名詞就要活用為動詞。例如:①樹之以桑。②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零,詠而歸。

4、名詞與連詞“而”連接時,活用為動詞。例如:①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②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

5、名詞還有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識別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要結(jié)合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例如:①闕秦以利晉。②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7.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固(32~92),西漢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字孟堅,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歷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漢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四史.

B.《漢書》是《史記》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紀(jì)傳體史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記載自漢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歷史.

C.《漢書》把《史記》中的“書”改為“志”,記述典章制度;廢棄“世家”,并入“列傳”.全書計十二本紀(jì)、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

D.《漢書》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語言嚴(yán)謹(jǐn)、整齊,帶有駢偶成分,在描寫人物、敘述史事方面也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

A項中“西漢”應(yīng)為“東漢”;

B項,正確;

C項,正確;

D項,正確;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史記》《漢書》《三國志》《后漢書》這四史有關(guān)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平時的積累作出恰當(dāng)?shù)呐袛?,如果平時積累的太少,解答本題就會出錯,所以要注意對文學(xué)常識的積累.

二.文言文閱讀(共2小題)

8.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庇詺ⅲ瑒?、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現(xiàn)作“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節(jié))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zhàn),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dāng)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dāng)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選自李陵《答蘇武書》)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B.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C.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D.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2)對下列文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郎”,官名。帝王侍從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稱。其職責(zé)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差遣等侍從之職。

B.“遷”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diào)動、升貶的常用詞語。一般情況下,用“左遷”表降職,“右遷”表平級調(diào)動。

C.“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此處指匈奴。蠻,是我國古代對南部各民族的稱呼。

D.“節(jié)”是符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有牦牛尾。古代使者所持以作憑證。蘇武“臥起操持”之物即是皇帝所賜符節(ji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蘇武受到朝廷恩惠: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guān)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從官。蘇武逐漸被提升為漢宮栘園中管馬廄的官。

B.漢匈關(guān)系時好時壞:當(dāng)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相互扣押使節(jié),天漢元年,匈奴單于新立,唯恐受到漢的襲擊,又修好關(guān)系,釋放使節(jié)。

C.蘇武被扣有偶然因素:單于正要派使節(jié)護送蘇武等人回漢朝的時候,適逢昆邪王的兒子緱王、虞常等人在匈奴內(nèi)部謀反,所以扣押蘇武。

D.蘇武不辱使命: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也沒臉面回家,于是拔刀自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②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p>

(1)“斬將搴旗”“追奔逐北”都是并列式的動賓式結(jié)構(gòu),所以“斬將搴旗”中間不用斷開,“追奔逐北”中間不用斷開。同時“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是兩件事情,中間應(yīng)該斷開,排除A、B、D。故選:C。句子翻譯為:但是仍然斬敵將,拔敵旗,追逐敗逃之?dāng)常诿C清殘敵時,斬殺其驍勇將領(lǐng),使我全軍將士,都能視死如歸。

(2)B.“‘右遷’表平級調(diào)動”錯誤,“右遷”是升官的意思。

(3)C.“昆邪王的兒子緱王”錯誤,原文是“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不是昆邪王的兒子。

(4)①乃:于是;以:憑著……身份;匈奴使留在漢者: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定語后置句;因:趁便;答:答謝。句子翻譯為: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②發(fā):被揭發(fā);以:把;狀:事情經(jīng)過;及:牽連;見犯:受到侮辱;乃:才;重:更。句子翻譯為: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dān)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

解析:

(1)C

(2)B

(3)C

(4)①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②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dān)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

參考譯文: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guān)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從官。蘇武逐漸被提升為漢宮栘園中管馬廄的官。當(dāng)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jié)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節(jié)前來,漢朝廷也扣留了人來抵押。天漢元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jié)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經(jīng)到了匈奴那里,備辦了一些禮品送給單于。單于漸漸倨傲,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漢朝正要派送蘇武等人的時候,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nèi)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后來又跟隨浞野侯陷沒在匈奴,以及衛(wèi)律所帶領(lǐng)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wèi)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賜。”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發(fā)了這件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他們交戰(zhàn),緱王等都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wèi)律審理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dān)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嚴(yán)的刑法呢?應(yīng)當(dāng)都叫他們投降?!?/p>

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家鄉(xiāng)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敲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fù)氣息。?;莸热丝奁密囎影烟K武抬回營帳。單于認(rèn)為蘇武的氣節(jié)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節(jié))

從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遠(yuǎn)方。五員將領(lǐng)迷失道路,我單獨與匈奴軍遭遇作戰(zhàn),攜帶著供征戰(zhàn)萬里的糧草,率領(lǐng)著徒步行軍的部隊;出了國境之外,進入強胡的疆士;以五千士兵對付十萬敵軍;指揮疲憊不堪的隊伍,抵擋養(yǎng)精蓄銳的馬隊。但是仍然斬敵將,拔敵旗,追逐敗逃之?dāng)常诿C清殘敵時,斬殺其驍勇將領(lǐng),使我全軍將士,都能視死如歸。我沒有什么能耐,很少擔(dān)當(dāng)重任,內(nèi)心暗以為,此時的戰(zhàn)功,是其他情況下所難以相比的了。

(選自李陵《答蘇武書》)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yīng)的古代詞匯。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句式將其調(diào)整過來。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dá)茂異士,召見武等于宣室。武詣博士受業(yè),治《易》。以射策甲科為郎。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武弟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shù)負(fù)其課。市嗇夫求商捕辱顯家,顯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賦繇役不為眾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為卒吏,州里聞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舉武賢良方正,征對策,拜為諫大夫,遷揚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禮經(jīng)》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yōu)容之。及武為刺史,使從事廉得其罪,圣懼,自免。后為博士,毀武于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而圣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慚服。武為刺史,二千石有罪,應(yīng)時舉奏,其余賢與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國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初,武為郡吏時,事太守何壽。壽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壽為大司農(nóng),其兄子為廬江長史。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酒酣,見其兄子,曰:“此子揚州一長史,材能駑下,未嘗省見?!憋@等甚慚,退以謂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吏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dāng)召見,不可有所私問?!憋@、覆眾強之,不得已召見,賜卮酒。其守法見憚如此。武為人仁厚,好進士,獎稱人之善。世以此多焉。然疾朋黨,問文吏必于儒者,問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參檢。欲除吏,先為科例以防請托。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后常見思。

(選自《漢書何武傳》,有刪改)

嗇夫,文中指征收賦稅的小吏。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

A.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B.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C.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D.行部必先即學(xué)宮/見諸生試其誦論/問以得失/然后入傳舍/出記/問墾田頃畝五谷美惡/已乃見/二千石以為常/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甲科,是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即皇帝所定甲第,包括狀元、榜眼、探花。

B.四行,文中指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biāo)準(zhǔn),即敦厚、質(zhì)樸、遜讓、節(jié)儉。

C.市籍,指秦漢時對市內(nèi)商人專立的戶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繳納賦稅。

D.二千石,漢代郡守的俸祿為兩千石,于是以二千石作為郡守的代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何武富有才識。他曾因博識通達(dá)、才能卓越被漢宣帝召見于宣室;他又拜博士為師,研習(xí)《周易》。

B.何武公正無私。何武的弟弟何顯家經(jīng)常不交納賦稅,被征稅人求商侮辱,何顯想報復(fù)求商;何武說服弟弟按章納稅,并招納求商做了卒吏。

C.何武仁愛厚道。他常勸勉稱頌別人的好處,喜歡舉薦士人,世人因此稱贊他。

D.何武堅持原則。他檢舉有罪官員,考察任命官員嚴(yán)謹(jǐn)講規(guī)則;他為官聲名顯赫,政績顯著,受到百姓感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時武奏事在邸,壽兄子適在長安,壽為具召武弟顯及故人楊覆眾等。

②然疾朋黨,問文吏必于儒者,問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參檢。

(5)大儒者戴圣為何十分佩服何武?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

(1)“試其誦論”“問以得失”與前文的“見諸生”一樣,皆為何武到學(xué)宮之后的行為,故“試其誦論”“問其得失”前皆應(yīng)斷開,由此排除A、C、D。故選:B。句子翻譯為:巡行部屬一定要先到學(xué)宮接見諸生,考查他們的誦讀和論辯,詢問他們政事的得失﹒然后進入傳舍,拿出記錄詢問耕種田地的數(shù)量,五谷的好壞,之后才會見郡守,把這作為慣常的次序。

(2)A.“甲科,是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錯誤,“甲科”為古代測試科目名,漢取士有甲乙等科。

(3)D.“他為官聲名顯赫,政績顯著”錯誤,由原文“其所居亦無赫赫名,去后常見思”可知,他做官也沒什么顯赫的名聲,離任后常被人懷念。由此可知,他為官名聲并不顯赫,“政績顯著”文中也不明顯。

(4)①時武奏事在?。籂钫Z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時武在邸奏事”;適:恰好;為具:備酒席。句子翻譯為:當(dāng)時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壽哥哥的兒子恰好在長安,何壽備酒席請來何武的弟弟何顯和老朋友楊覆眾等人。

②疾:憎惡;于:向;以:來;相:互相;參檢:參考檢驗。句子翻譯為:然而他憎惡朋黨,一定向儒者詢問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詢問考察儒者,用來相互參考檢驗。

(5)由原文“后為博士,毀武于朝廷。武聞之,終不揚其惡”可知,后來(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誹謗何武。何武聽說了這件事,自始至終未宣揚他的惡行。由此可知,戴圣在朝廷上詆毀何武,何武始終未宣揚他的惡行。

由原文“而圣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決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慚服”可知,后來,戴圣的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被官吏捕獲,拘囚在廬江,戴圣自以為兒子一定會死。何武用心公平地裁決這件事,戴圣的兒子最后未被判死罪。從這以后,戴圣羞愧心服。由此可知,戴圣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戴圣的兒子被抓后,戴圣以為兒子必死,何武卻公平裁決,令戴圣的兒子免于死罪。

解析:

(1)B

(2)A

(3)D

(4)①當(dāng)時何武在官邸奏事,何壽哥哥的兒子恰好在長安,何壽備酒席請來何武的弟弟何顯和老朋友楊覆眾等人。

②然而他憎惡朋黨,一定向儒者詢問考察文官,一定向文官詢問考察儒者,用來相互參考檢驗。

(5)①戴圣在朝廷上詆毀何武,何武始終未宣揚他的惡行。②戴圣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戴圣的兒子被抓后,戴圣以為兒子必死,何武卻公平裁決,令戴圣的兒子免于死罪。

參考譯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縣人。漢宣帝沿襲武帝舊例,尋求博識通達(dá)才能卓越的士人,在宣室召見何武等人。何武拜見博士學(xué)習(xí),研習(xí)《周易》。憑考中射策甲科做了郎官。光祿勛以四行推舉官吏,何武升任鄠縣縣令。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縣的人很敬畏他們。何武的弟弟何顯家有商人戶籍,經(jīng)常不交納賦稅,縣里多次負(fù)擔(dān)他的賦稅。集市上負(fù)責(zé)收稅的人求商抓住這點侮辱何顯家,何顯大怒,想要憑借官吏職事中傷求商。何武說:“因為我們家交租賦服徭役不在眾人之前,以公事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難道不應(yīng)該這樣嗎!”何武最終報告太守,招納求商做了卒吏,州里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都很敬佩他。過了很久,太仆王音以賢良方正推舉何武,(皇帝)召他對策,授予他諫大夫之職,升他為揚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禮經(jīng)》中號稱小戴的那個人,實行懲處多不遵守法令,前刺史因為他是大儒,寬容了他。等到何武做刺史,何武派從事查訪到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己辭了官。后來(他)做了博士,在朝廷上誹謗何武。何武聽說了這件事,自始至終未宣揚他的惡行。后來,戴圣的兒子的賓客聚眾為盜,被官吏捕獲,拘囚在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