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浙江省強基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zhí)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并在書內。古人云:‘不學,墻面,蒞事惟煩?!煌窖砸?。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必懹^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為太宗所重,特詔泰移居武德殿。魏徵上疏諫曰:“魏王既是陛下愛子,須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東宮之西,海陵昔居,時人以為不可,雖時移事異,猶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寧息,既能以寵為懼,伏愿成人之美?!碧谠唬骸拔?guī)撞凰剂?,甚大錯誤?!彼烨蔡w于本第。——《貞觀政要·悔過》材料二:孔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弊钥装矅韵?,解者未有得其本指者也?!抖Y》曰:“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后其仁可知也。”聞之于師曰:此《論語》之義疏也。請得以論其詳。人之難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云不足以比其變。揚雄有言:“有人則作之,無人則輟之?!狈蚱堃娖渥?,而不見其輟,雖盜跖為伯夷可也。然古有名知從者,其效如影響,其信如著龜,此何道也?故彼其觀人也,亦多術矣。委之以利,以觀其節(jié),乘之以猝,以觀其量,伺之以獨,以觀其守,懼之以敵,以觀其氣。故晉文公以壺飧得趙衰,郭林宗以破甑得孟敏,是豈一道也哉。夫與仁同功而謂之仁,則公孫之布被與子路之縊袍何異,陳仲子之螬李與顏洲之簞瓢何辨。何則功者人所趨也過者人所避也審其趨避而真?zhèn)我娨?。古人有言曰:“鉏麑①違命也,推其仁可以托國。”斯其為觀過知仁也歟!——《蘇軾集·補遺》【注】①鉏麑,春秋時晉國力士?!蹲髠鳌ば辍?“晉靈公不君……宣子驟諫,公患之,使組魔賊之。展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魔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槐而死?!?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何則A功者國人所趨也C過者D人所避也回審其趨日避而G真?zhèn)翁镆娨印?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法度,指法令制度,與《答司馬諫議書》“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中的“法度”詞義相同。B.第,指府第,與《紅樓夢》第三八回“這場我又落第了!”中的“第”用法不相同。C.義疏,是疏解經籍的著作,如《論語義疏》是現今完整流傳下來的南北朝時期的唯一義疏體著作。D.“浮云”一詞最早出于孔子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本文的浮云意為“不值一提的事物”。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太宗是武將出身,登基后開始專注于以儒學治國,明白孜孜不倦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能干的皇帝。對于年輕時沒能好好學習治國之道,深感懊悔。B.魏徵認為太宗下詔讓魏王移居武德殿不妥,有違尊卑有別、上下有序的禮制,逾越彼此身份行事,那就會打亂本來的秩序,是非常危險的。C.蘇軾以三個比喻句,說明人心之深、之險、之變如江海、山谷、浮云般難知難測,所以非常認可揚雄所謂“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的觀點。D.古人從過的角度理解詛魔違命而自殺的行為,認為他的過是無心之過失,是真情流露,可以推論得出他是仁的,可以托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和課本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zhí)書卷,使人讀而聽之。(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14.結合材料二中對“觀過,斯知仁矣”的理解,分析材料一中能體現“唐太宗是仁愛之人”的依據。(3分)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階段性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4題?!陡锩姟沸蛘卤胧襦u容為《革命軍》方二萬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余曰:凡事之敗,在有其唱者而莫與為和,其攻擊者且千百輩,故仇敵之空言,足以墮吾實事。夫中國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人人所身受。然自乾隆以往,尚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持正議以振聾俗,自爾遂寂泊無所聞。吾觀洪氏之舉義師,起而與為敵者,曾、李則柔煦小人,左宗棠喜功名樂戰(zhàn)事徒欲為人策使顧勿問其韙非枉真,斯固無足論者。乃如羅、彭、邵、劉之倫①,皆篤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洛、閩而金溪、余姚②,衡陽之《黃書》日在幾閣③。孝弟之行,仇國之痛,作亂犯上之戒,宜一切習聞之;卒其行事,乃相紛戾如彼。材者張其角牙以覆宗國,其次即以身家殉滿州,樂文彩者則相與鼓吹之。無他,悖德逆?zhèn)?,并為一談,故雖有衡陽之書,而視之若無見也。今者風俗臭味少變更矣,然其痛心疾首、懇懇必以逐滿為職志者,慮不數人。數人者,文墨議論,又往往務為蘊藉,不欲以跳踉搏躍言之。雖余亦不免是也。嗟夫!世皆囂昧而不知話言,不震以雷霆之聲,其能化者幾何!異時義師再舉,其必墮于眾口之不俚,既可知矣。今容為是書,一以叫啕恣言,發(fā)其慚恚,雖囂昧若羅、彭諸子,誦之猶當流汗祗悔以是為義師先聲,庶幾民無異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負販之徒,利其徑直易知,而能恢發(fā)智識,則其所化遠矣。藉非不文,何以致是也抑吾聞之,改制同族,謂之革命;驅除異族,謂之光復。今中國既滅亡于逆胡,所當謀者,光復也,非革命云爾。容之署斯名何哉?諒以其所規(guī)畫,不僅驅除異族而已,雖政教、學術、禮俗材性,猶有當革者焉。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余杭章炳麟序。(選自《章太炎政論文選集》,有刪改)【注】①羅、彭、邵、劉:指羅澤南、彭玉麟、邵懿辰、劉蓉,都曾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②不洛、閩而金溪、余姚:不是程、朱理學,就是陸、王心學。③衡陽:指王夫之。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張反清復明?!饵S書》主要是總結漢族統治者在歷代民族斗爭中失敗的經驗教訓。10.文章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左宗棠喜A功名B樂戰(zhàn)事C徒欲為人D策使E顧勿問F其韙非G枉直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宗國,古代稱同姓的諸侯國家。因與天子同宗,為其支庶,故稱。在本文中則是指太平天國。B.臭味,本義指氣味,文中所用的是引申義,與成語“臭味相投”中的“臭味”意思并不相同。C.藉,意為“含蓄委婉”,與本文第3段中“又往往務為蘊藉”的“藉”的讀音和含義是相同的。D.共和,這里是中國古代紀年,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即公元1903年。作者刻意不用清朝紀元。1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之前革命失敗,在于有倡導者卻無響應者,不切實際的反革命言論過多,足以毀滅革命事業(yè)。B.在乾隆皇帝的時代,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人宣揚公正喚醒百姓,從那以后就不曾聽聞了。C.羅、彭、邵、劉這類人,本都品行純厚又有學問,但他們的行為卻與所學相違背,言行不一。D.作者認為,大部分革命宣傳文字過于含蓄委婉,不夠慷慨有力,無法起到振聾發(fā)聵的作用。13.把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據文意,概括作者認為鄒容《革命軍》一書文風“不文”的現實意義。(3分)浙江省金華市卓越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階段性聯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復事黥布。布欲反時,問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聽而聽梁父侯,遂反。漢已誅布,聞平原君諫,不與謀,得不誅。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家于長安。行不茍合,義不取容。辟陽侯①行不正,得幸呂太后。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見。及平原君母死,陸生素與平原君善,過之。平原君家貧,未有以發(fā)喪,方假貸服具,陸生令平原君發(fā)喪。陸生往見辟陽侯,賀曰:“平原君母死?!北訇柡钤唬骸捌皆杆?,何乃賀我乎?”陸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義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②。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稅凡五百金。辟陽侯幸呂太后,人或毀辟陽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后慚,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欲見平原君。平原君辭曰:“獄急,不敢見君?!饲笠娦⒒菪页奸b籍孺,說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后含怒,亦誅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于帝?帝聽君出辟陽侯,太后大歡。兩主共幸君,君貴富益倍矣?!庇谑情b籍孺大恐,從其計,言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之囚,欲見平原君,平原君不見辟陽侯,辟陽侯以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驚。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辟陽侯于諸呂至深而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諸呂故。文帝聞其客平原君為計策,使吏捕欲治。聞吏至門,平原君欲自殺。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殺為?”平原君曰:“我死禍絕,不及而身矣?!彼熳詣q。孝文帝聞之惜之,曰:“吾無意殺之。”乃召其子,拜為中大夫。使匈奴,單于無禮,乃罵單于,遂死匈奴中。(選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刪改)【注】①辟陽侯:審食其。②往稅:前去贈送。稅:贈送,特指以財務助人辦喪事。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呂太后崩A大臣B誅C諸呂D辟陽侯E于諸呂F至深G而H卒不誅。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善,指友好、交好,與《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中“善”的意思相同。B.平原君,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另外三者是指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和齊國的孟嘗君。C.“倍”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中“然”都是通假字。D.而,指你們,與《<論語>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禮何”中“而”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朱建曾擔任過淮南王黥布的國相,但因有罪而離去,后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B.黥布想造反時,問朱建怎樣看此事,朱建極力反對,但黥布沒有聽從他的意見。C.朱建家境貧寒,連給母親出殯送喪的錢都沒有,陸生借錢給朱建,讓他可以為母發(fā)喪。D.朱建的兒子后來出使匈奴,由于單于悖慢無禮,他大罵單于,死在了匈奴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行不茍合,義不取容。辟陽侯行不正,得幸呂太后。(4分)(2)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欲見平原君。(4分)14.朱建的剛正不阿、堅守道義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3分)浙江省嘉興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第二次教學調研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乙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螯也。區(qū)處條別,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類不能惡衣食以養(yǎng)人,皆役人以自養(yǎng)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四者雖異,先王因俗設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學,戰(zhàn)國至秦出于客,漢以后出于郡縣,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舉。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杰,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于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其能槁項黃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將輟耕太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處之,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v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世以始皇為智,吾不信也。(節(jié)選自蘇軾《六國論》)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B.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C.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D.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六合,文中指天地四方,即天下,與《過秦論》中的“宇內”“四?!币馑枷嗤.七廟,古代以天子的宗廟來代指國家,與《短歌行》中以“杜康”代指酒用法相同。C.失職,文中是指失所、失去常業(yè)的意思,和現在多指不盡職守的“失職”含義不同。D.歸田畝,意思是回歸鄉(xiāng)間,“歸”與《論語》中“天下歸仁焉”的“歸”含義相同。12.下列對甲乙兩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誼認為秦國能憑借區(qū)區(qū)之地,發(fā)展到兵車萬乘、一統天下的盛勢,卻快速走向滅亡,是因為秦王不施仁政而導致形勢發(fā)生變化。B.蘇軾認為,因為百姓中優(yōu)秀杰出的人才都不愿意自食其力,而是靠役使他人來奉養(yǎng)自己,所以帝王要與他們共享富貴,社會才能安定。C.歷代國君都會根據習俗來制訂相應法律,統一人才選擇的途徑,但不同的時代選拔途徑不一樣,隋唐至北宋的選拔途徑是科舉考試。D.蘇軾強調雖然秦朝滅亡發(fā)生在秦二世,但秦始皇在其一統天下之后,堅持依靠法律而不任用人才,這才是加速秦王朝滅亡的原因。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浙江省臺金七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悅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1)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賈生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鰲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葙Z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2)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減)【注】①釐(xī):胙肉,祭過神的福食;受釐,一種祈神降福的儀式。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孝文皇帝初立A聞河南守吳公B治平C為天下第一D故與李斯同邑E而嘗學事焉F乃征為廷尉。11.下列對文段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秀才,漢代以來推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設秀才科,后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稱呼,文中指優(yōu)異的才能。B.超遷,越級提拔。遷,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職遠調的。古代表示官職提升的還有“拔”“擢”“陟”等。C.害,嫉妒,與《屈原列傳》中“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的“害”詞義相同。D.無狀,行為失檢,沒有禮貌,與成語“出言無狀”中“無狀”的詞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誼十幾歲時就因能詩善文聞名當地。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們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賞識,一度被破格提拔。B.賈誼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絳侯灌嬰等人的誹謗,說他年輕學淺,總想擅權弄事。C.賈誼被從長沙召回,當時皇上正在虔誠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便詳細地說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賈誼因文帝分封淮南厲王子上奏疏,并多次陳述有的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2)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14.屈原和賈誼生于不同朝代,但是司馬遷卻將他們放在同一個列傳里,請結合文本,試分析司馬遷這樣處理的原因。文言文閱讀浙江省強基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zhí)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并在書內。古人云:‘不學,墻面,蒞事惟煩?!煌窖砸病s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必懹^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為太宗所重,特詔泰移居武德殿。魏徵上疏諫曰:“魏王既是陛下愛子,須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東宮之西,海陵昔居,時人以為不可,雖時移事異,猶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寧息,既能以寵為懼,伏愿成人之美?!碧谠唬骸拔?guī)撞凰剂?,甚大錯誤?!彼烨蔡w于本第?!敦懹^政要·悔過》材料二:孔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弊钥装矅韵?,解者未有得其本指者也?!抖Y》曰:“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后其仁可知也。”聞之于師曰:此《論語》之義疏也。請得以論其詳。人之難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云不足以比其變。揚雄有言:“有人則作之,無人則輟之?!狈蚱堃娖渥鳎灰娖漭z,雖盜跖為伯夷可也。然古有名知從者,其效如影響,其信如著龜,此何道也?故彼其觀人也,亦多術矣。委之以利,以觀其節(jié),乘之以猝,以觀其量,伺之以獨,以觀其守,懼之以敵,以觀其氣。故晉文公以壺飧得趙衰,郭林宗以破甑得孟敏,是豈一道也哉。夫與仁同功而謂之仁,則公孫之布被與子路之縊袍何異,陳仲子之螬李與顏洲之簞瓢何辨。何則功者人所趨也過者人所避也審其趨避而真?zhèn)我娨?。古人有言曰:“鉏麑①違命也,推其仁可以托國。”斯其為觀過知仁也歟!——《蘇軾集·補遺》【注】①鉏麑,春秋時晉國力士?!蹲髠鳌ば辍?“晉靈公不君……宣子驟諫,公患之,使組魔賊之。展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魔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槐而死?!?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何則A功者國人所趨也C過者D人所避也回審其趨日避而G真?zhèn)翁镆娨印?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法度,指法令制度,與《答司馬諫議書》“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中的“法度”詞義相同。B.第,指府第,與《紅樓夢》第三八回“這場我又落第了!”中的“第”用法不相同。C.義疏,是疏解經籍的著作,如《論語義疏》是現今完整流傳下來的南北朝時期的唯一義疏體著作。D.“浮云”一詞最早出于孔子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本文的浮云意為“不值一提的事物”。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太宗是武將出身,登基后開始專注于以儒學治國,明白孜孜不倦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能干的皇帝。對于年輕時沒能好好學習治國之道,深感懊悔。B.魏徵認為太宗下詔讓魏王移居武德殿不妥,有違尊卑有別、上下有序的禮制,逾越彼此身份行事,那就會打亂本來的秩序,是非常危險的。C.蘇軾以三個比喻句,說明人心之深、之險、之變如江海、山谷、浮云般難知難測,所以非常認可揚雄所謂“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的觀點。D.古人從過的角度理解詛魔違命而自殺的行為,認為他的過是無心之過失,是真情流露,可以推論得出他是仁的,可以托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和課本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zhí)書卷,使人讀而聽之。(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4.結合材料二中對“觀過,斯知仁矣”的理解,分析材料一中能體現“唐太宗是仁愛之人”的依據。(3分)10.ACE,何則?功者人所趨也,過者人所避也。審其趨避而真?zhèn)我娨印?1.D,應為“飄浮在天空中的云彩”。12.C,蘇軾認為揚雄所謂“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實乃不立之論。要知人,須“多術”,而非“一道”。13.(1)近來四海安寧,身為君主,即使不能自己手拿書卷閱讀,也要叫人讀來聽。(4分?!氨葋怼薄皥?zhí)”“使”各1分,整句信達雅1分。)(2)孔子說:“見到一個品德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就要想著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樣;見到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樣的缺點?!?4分?!褒R”“賢”“內自省”各1分,整句信達雅1分。)14.①太宗悔過,已經處在帝王位置,非為“與仁同功”;②太宗悔悟自己的過往,屬于內省,不避諱,勇于自省反思;③太宗善于接納意見,聞過即改,避免自己釀成大錯。(3分,每點1分)材料一:貞觀二年,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問。我當年因為各路頑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帶兵打仗,沒有時間讀書。近來四海安寧,身為君主,即使不能自己手拿書卷閱讀,也要叫人讀來聽。君臣父子的倫常、政治教化的種種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就像面對著墻壁,頭腦一片空白,遇到事情就麻煩了?!@確實不是句空話,我現在想起小時候做的事情,覺得很多都做得不對。”貞觀年間,太子李承乾常常不講法度,而魏王李泰因為出眾的才華深得唐太宗的喜愛,唐太宗特地下詔讓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佳。魏微上書勸阻,說:“魏王既然是陛下的愛子,應當知道自己的名分和地位,保證自身的安全,遇事應該控制驕傲奢侈的習氣,不住在招惹是非的地方?,F在他搬到武德殿來居住,就在太子東宮的西邊,過去海陵住在那里,當時的人都認為不合適?,F在形勢雖然變了,恐怕還是會引來風言風語,魏王的內心,也不平靜,李泰既然因為受到寵愛而感到害怕,何不退居原處,成人之美呢?”唐太宗說:“我沒仔細考慮就這么做了,差點釀成大錯?!庇谑蔷妥尷钐┗氐皆瓉淼淖∷幼?。材料二:孔子說:“人的過失,可以各自歸入不同的類別。只要審察那人的過失,就能知道他是哪一種人了。”自孔安國之后,就沒有人能解釋出這句話的真實意思。《禮記》說:“和仁人共同獲利,并不能看出他的仁愛;和仁人共同犯錯的,就可以看出他的仁愛了?!甭犂蠋熣f:這是《論語》注解的。請允許我詳細地做一個評說。人心難測,這大家都知道,連江海都沒辦法說明他的深,山谷沒辦法匹配上他的險,浮云不足以相比他的變化。揚雄說過:“有人在就做,沒有人在就停止了?!边@大約就是我們常見到他在做而見不到他沒在做的原因了,即便是盜跖偽裝成伯夷也是可能的。然而古代有名有追隨者的人,影響力大得像如影隨形;忠誠度高得像是著草及龜甲,這說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觀察一個人,也是有多種方法的啊。托付利益,可以觀察他的氣節(jié);猝不及防地攻擊他,可以觀察他的雅量;只他一人的時候伺候他,可以觀察他的操守;用強大的敵人恐嚇他,可以觀察他的氣度。所以,晉文公因為一壺水泡飯得到趙衰,郭林宗因為一口破甑得到孟敏,這難道不是同一個道理嗎?如果“和仁人共同獲利,并不能看出他的仁愛”,那么,“公孫之布被與子路之縊袍”“陳仲子之李與顏淵之簞瓢”二者的情偽就難辨了。這是為什么呢?功勞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過錯是每個人都想避免的,看他所追求和避免的東西就能辨別真?zhèn)瘟?。古人說:“鉏麑違抗命令,因為看到趙宣子的仁愛就推測是可以把國家托付給他的?!边@大概也就是看一個人(鉏麑)犯的錯也能推測他的仁愛吧。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階段性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4題?!陡锩姟沸蛘卤胧襦u容為《革命軍》方二萬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余曰:凡事之敗,在有其唱者而莫與為和,其攻擊者且千百輩,故仇敵之空言,足以墮吾實事。夫中國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人人所身受。然自乾隆以往,尚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持正議以振聾俗,自爾遂寂泊無所聞。吾觀洪氏之舉義師,起而與為敵者,曾、李則柔煦小人,左宗棠喜功名樂戰(zhàn)事徒欲為人策使顧勿問其韙非枉真,斯固無足論者。乃如羅、彭、邵、劉之倫①,皆篤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洛、閩而金溪、余姚②,衡陽之《黃書》日在幾閣③。孝弟之行,仇國之痛,作亂犯上之戒,宜一切習聞之;卒其行事,乃相紛戾如彼。材者張其角牙以覆宗國,其次即以身家殉滿州,樂文彩者則相與鼓吹之。無他,悖德逆?zhèn)悾橐徽?,故雖有衡陽之書,而視之若無見也。今者風俗臭味少變更矣,然其痛心疾首、懇懇必以逐滿為職志者,慮不數人。數人者,文墨議論,又往往務為蘊藉,不欲以跳踉搏躍言之。雖余亦不免是也。嗟夫!世皆囂昧而不知話言,不震以雷霆之聲,其能化者幾何!異時義師再舉,其必墮于眾口之不俚,既可知矣。今容為是書,一以叫啕恣言,發(fā)其慚恚,雖囂昧若羅、彭諸子,誦之猶當流汗祗悔以是為義師先聲,庶幾民無異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負販之徒,利其徑直易知,而能恢發(fā)智識,則其所化遠矣。藉非不文,何以致是也抑吾聞之,改制同族,謂之革命;驅除異族,謂之光復。今中國既滅亡于逆胡,所當謀者,光復也,非革命云爾。容之署斯名何哉?諒以其所規(guī)畫,不僅驅除異族而已,雖政教、學術、禮俗材性,猶有當革者焉。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余杭章炳麟序。(選自《章太炎政論文選集》,有刪改)【注】①羅、彭、邵、劉:指羅澤南、彭玉麟、邵懿辰、劉蓉,都曾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②不洛、閩而金溪、余姚:不是程、朱理學,就是陸、王心學。③衡陽:指王夫之。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張反清復明?!饵S書》主要是總結漢族統治者在歷代民族斗爭中失敗的經驗教訓。10.文章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左宗棠喜A功名B樂戰(zhàn)事C徒欲為人D策使E顧勿問F其韙非G枉直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宗國,古代稱同姓的諸侯國家。因與天子同宗,為其支庶,故稱。在本文中則是指太平天國。B.臭味,本義指氣味,文中所用的是引申義,與成語“臭味相投”中的“臭味”意思并不相同。C.藉,意為“含蓄委婉”,與本文第3段中“又往往務為蘊藉”的“藉”的讀音和含義是相同的。D.共和,這里是中國古代紀年,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即公元1903年。作者刻意不用清朝紀元。1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之前革命失敗,在于有倡導者卻無響應者,不切實際的反革命言論過多,足以毀滅革命事業(yè)。B.在乾隆皇帝的時代,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人宣揚公正喚醒百姓,從那以后就不曾聽聞了。C.羅、彭、邵、劉這類人,本都品行純厚又有學問,但他們的行為卻與所學相違背,言行不一。D.作者認為,大部分革命宣傳文字過于含蓄委婉,不夠慷慨有力,無法起到振聾發(fā)聵的作用。13.把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辭多恣肆,無所回避,然得無惡其不文耶?(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據文意,概括作者認為鄒容《革命軍》一書文風“不文”的現實意義。(3分)10.BCE?!窘馕觥孔g文:左宗棠好功名,喜戰(zhàn)事,白白被清政府驅策,卻不在乎是非曲直。11.C【解析】此處“藉”是“假如”的意思。12.B【解析】不是在乾隆皇帝的時代,而是在乾隆皇帝以前。13.(1)我想(借此書)振奮懦夫,堅定民志,因此語言直接慷慨,無所回避,但是恐怕會有人嫌棄它缺乏文采吧?(“立”,使動,使……站立(可以直接譯成動詞);“定”,使動,使……堅定(可以直接譯成動詞);“恣肆”,直接慷慨;“得無……耶”,恐怕(難道)……吧;“惡”,嫌惡。1點1分,按得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2)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長久。(見:顯露。自是:自以為是。伐、矜:夸耀。1點1分,按得分,語句不通順,扣1分)14.(1)文辭慷慨有力,才能發(fā)聾振聵,宣揚正確的革命輿論,為革命起輔助作用;(1分)(2)只有用“雷霆之聲”,才可能使有才之士受到震懾而悔過自己以往的作為;(1分)(3)文辭通俗,便于缺乏文化的普通百姓理解,起到啟悟百姓的效果。(1分)文言文參考譯文:四川鄒容寫了二萬余字的《革命軍》一書,給我看說:“我想(借此書)振奮懦夫,堅定民志,因此語言直接慷慨,無所回避,但是恐怕會有人嫌棄它缺乏文采吧?”我說:做一件事之所以失敗,在于有倡導者卻無響應者,破壞這件事的人(比支持的人)多千百倍,因此敵人不切實際(這里指反革命的)的言論,足以毀滅我們的切實的革命事業(yè)。中國被清政府統治已二百六十年了,清政府統治壓迫剝削之酷烈,人人都能感受到。然而,在乾隆皇帝以前,尚有呂留良、曾靜、齊周華等人,宣揚公正的道理(指民族思想)來喚醒蒙昧麻木的百姓,從那以后這樣的事就無聲無息,再也沒聽過。我看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與他為敵的人中,曾國藩、李鴻章是卑順的小人(聽命于清政府),左宗棠好功名,喜戰(zhàn)事,白白被清政府驅策,卻不在乎是非曲直,這些都是不值得談論的人。至于羅澤南、彭玉麟、邵懿辰、劉蓉這類人,都是品行純厚,又有學問的人,他們信奉的,不是程、朱理學,就是陸、王心學。王夫之《黃書》,天天放在桌子上閱讀。孝悌的行為,喪國之痛,作亂犯上的教訓,應該都是了然于胸的;結果他們的所作所為,竟那樣違背他們所學。(他們之中)有才能的人就張牙舞爪地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指彭、劉),才能稍差的人就以自己和家庭甘心為清朝殉葬(指羅、邵),那些喜歡舞文弄墨的人則拼命幫他們鼓吹。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將太平天國起義)與封建觀念中的違逆犯上,混為一談,因此即使看到了王夫之的《黃書》,也當作沒有看到。當下,不良的社會風氣稍微有些變化,但是能對清政府感到深惡痛絕、誠心懇切地以推翻清政府統治為人生志向的人,估計沒有幾個。這幾個人,在寫文章發(fā)表看法時,又往往含蓄委婉,文字不夠慷慨激昂、直白有力。即使是我,也不能例外。哎,世人大都愚昧無知看不懂寓意深刻的語言,如果不用響亮激烈的聲音去震撼世人,能被感化的人又有幾個!將來革命再度興起,一定會由于宣傳得不夠通俗而失敗,這是可以預料的了?,F在鄒容寫了這本書,是為了用大聲疾呼,暢所欲言的方式,讓世人感到慚愧憤恨,即使是像羅澤南、彭玉麟這樣愚昧的人,讀到也會因慚愧而流汗懊悔;借此為革命先行發(fā)聲(制造輿論),也許可以使老百姓同心同德,有才之士也會后悔改過。那殺豬賣酒的、挑擔零賣的小販,也能從直截了當、通俗易懂的書中獲利,就能擴大見識,啟發(fā)覺悟,那么啟悟世人的目標就不遠了。假如不寫得直白通俗,怎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呢!我聽說,同族更替,叫作革命;驅除異族,叫作光復?,F在中國既然被清政府統治,我們應當謀劃的,是光復,并非革命。鄒容為何要為書取名《革命軍》呢?我思量,是因為他所謀劃的,不僅僅是驅除異族,即使在社會的政教、學術、禮俗、人性方面,也有應當改革之處。公元1903年,余杭章炳麟作序。浙江省金華市卓越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階段性聯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復事黥布。布欲反時,問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聽而聽梁父侯,遂反。漢已誅布,聞平原君諫,不與謀,得不誅。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家于長安。行不茍合,義不取容。辟陽侯①行不正,得幸呂太后。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見。及平原君母死,陸生素與平原君善,過之。平原君家貧,未有以發(fā)喪,方假貸服具,陸生令平原君發(fā)喪。陸生往見辟陽侯,賀曰:“平原君母死?!北訇柡钤唬骸捌皆杆溃文速R我乎?”陸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義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②。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稅凡五百金。辟陽侯幸呂太后,人或毀辟陽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后慚,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欲見平原君。平原君辭曰:“獄急,不敢見君?!饲笠娦⒒菪页奸b籍孺,說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后含怒,亦誅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于帝?帝聽君出辟陽侯,太后大歡。兩主共幸君,君貴富益倍矣。”于是閎籍孺大恐,從其計,言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之囚,欲見平原君,平原君不見辟陽侯,辟陽侯以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驚。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辟陽侯于諸呂至深而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諸呂故。文帝聞其客平原君為計策,使吏捕欲治。聞吏至門,平原君欲自殺。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殺為?”平原君曰:“我死禍絕,不及而身矣?!彼熳詣q。孝文帝聞之惜之,曰:“吾無意殺之?!蹦苏倨渥?,拜為中大夫。使匈奴,單于無禮,乃罵單于,遂死匈奴中。(選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刪改)【注】①辟陽侯:審食其。②往稅:前去贈送。稅:贈送,特指以財務助人辦喪事。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呂太后崩A大臣B誅C諸呂D辟陽侯E于諸呂F至深G而H卒不誅。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善,指友好、交好,與《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中“善”的意思相同。B.平原君,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另外三者是指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和齊國的孟嘗君。C.“倍”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中“然”都是通假字。D.而,指你們,與《<論語>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禮何”中“而”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朱建曾擔任過淮南王黥布的國相,但因有罪而離去,后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B.黥布想造反時,問朱建怎樣看此事,朱建極力反對,但黥布沒有聽從他的意見。C.朱建家境貧寒,連給母親出殯送喪的錢都沒有,陸生借錢給朱建,讓他可以為母發(fā)喪。D.朱建的兒子后來出使匈奴,由于單于悖慢無禮,他大罵單于,死在了匈奴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行不茍合,義不取容。辟陽侯行不正,得幸呂太后。(4分)(2)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欲見平原君。(4分)14.朱建的剛正不阿、堅守道義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3分)10.ADG11.A、B都對【解析】A.不正確。后一個“善”指完美。C.正確。“倍”,通“背”,背叛;“然”,通“燃”。D.正確。后一個“而”表示假設。句意:連累不到你們身上。12.C【解析】陸生沒有借錢給朱建13(1)他行事不隨便迎合(附和),講求道義而不曲意討好取悅于人。辟陽侯品行不端正,卻能夠被呂太后寵幸。(4分)(得分點:茍合,隨便迎合(附和);取容,曲意討好去約他人;得幸呂太后,被動句式;句子通順1分)(2)大臣大多厭惡辟陽侯的品行,也想就此殺了他。辟陽侯很著急,便派人去見平原君。(4分)(得分點:害,厭惡;遂,就;因,于是;句子通順1分)14.①朱建勸黥布不要造反,黥布不聽,朱建沒有參與造反的陰謀活動。②辟陽侯審食其品行不端,他很想和平原君交好,但平原君就是不肯見他。(寫出一點1分,寫出兩點3分)參考譯文:平原侯朱建,是楚國人。原先擔任過淮南王黥布的相,因有罪離職,后來又侍奉黥布。黥布想造反時,問過平原君,平原君不贊成,黥布不聽而聽梁父侯的話,于是造反。漢朝殺黥布后,聽說平原君勸阻過黥布而且沒有參與陰謀,得以免被誅殺。平原君朱建這個人能言善辯,口才很好,同時他又剛正不阿,恪守廉潔無私的節(jié)操,在長安安了家。他行事不隨便附和,講求道義而不曲意討好取悅于人。辟陽侯品行不端正,得到呂太后的寵幸。當時辟陽侯想結交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見他。等到平原君母親去世。陸生素來和平原君交好,去拜訪他。平原君家境貧窮,沒有錢辦喪事,正在借發(fā)喪所需的器物用品,陸生讓平原君發(fā)喪。陸生去見辟陽侯,祝賀說:“平原君的母親去世了?!北訇柡钫f:“平原君的母親去世了,有什么好祝賀我的呢?”陸生說:“前些日子您想要結交平原君,平原君重義而不跟您結交,是因為他母親還活著,現在他母親去世了,您如果能送他一筆厚厚的喪禮,那他便能為您去死了?!北訇柡畋闼蜕弦话俳鹱鳛閱识Y。其他列侯貴人因辟陽侯的緣故,前去送禮吊喪的不少,送禮金五百金。辟陽侯特受呂太后的寵幸,有人在孝惠帝面前說辟陽侯的壞話,孝惠帝大怒,把辟陽侯交給司法官員審訊,要殺他。呂太后心里有愧,不方便講話。大臣大多厭惡辟陽侯的品行,也想就此殺了他。辟陽侯很著急,便派人去見平原君。平原君推辭說:“案子風聲很緊,我不敢會見您?!苯又皆腿デ笠娦⒒莸鄣膶櫝奸b籍孺,勸他說:“您得到皇帝寵幸的原因,天下沒有誰不知道?,F在辟陽候因為受寵于太后而被交付法官,外邊都說是您說了他的壞話,想殺掉他。今天辟陽侯被殺,明天太后有氣,也會殺您。您為什么不脫了上衣為辟陽侯向皇帝說情呢?皇帝聽了您的話放出辟陽侯,太后很高興。太后、皇帝都寵幸您,您的富貴就更為加倍了?!庇谑情u籍孺十分害怕,聽從了平原君的主意,向皇帝進言,果然放出了辟陽侯。辟陽侯被關起來,想見平原君的時候,平原君不見他,辟陽侯認為他背叛自己,十分生氣。等到平原君成功救出他,這才大吃一驚。呂太后去世,大臣們殺死了諸呂,辟陽侯和諸呂關系很深,但最終沒有被殺。為他謀劃保全他性命的,全靠陸生、平原君出力。孝文帝時,淮南厲王殺了辟陽侯,是因為他和諸呂的關系。文帝聽說辟陽侯的門客平原君曾為辟陽侯出謀策劃,就派遣官吏去逮捕他,要治他的罪。聽說官吏上門,平原君想要自殺。他的幾個兒子和(負責逮捕他的)官員都說:“事情究竟如何還不知道,為什么早早就自殺呢?”平原君說:“我死去禍患就到此為止,連累不到你們身上?!北阕詺⒘恕P⑽牡勐犝f之后,感到很可惜,說:“我并沒有打算殺了他。”孝文帝于是召見平原君的兒子,任命他為中大夫。出使匈奴,匈奴首領單于無禮,他便大罵單于,最終死在匈奴中。浙江省嘉興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第二次教學調研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乙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螯也。區(qū)處條別,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類不能惡衣食以養(yǎng)人,皆役人以自養(yǎng)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四者雖異,先王因俗設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學,戰(zhàn)國至秦出于客,漢以后出于郡縣,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舉。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杰,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于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其能槁項黃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將輟耕太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處之,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v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世以始皇為智,吾不信也。(節(jié)選自蘇軾《六國論》)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B.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C.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D.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六合,文中指天地四方,即天下,與《過秦論》中的“宇內”“四?!币馑枷嗤?。B.七廟,古代以天子的宗廟來代指國家,與《短歌行》中以“杜康”代指酒用法相同。C.失職,文中是指失所、失去常業(yè)的意思,和現在多指不盡職守的“失職”含義不同。D.歸田畝,意思是回歸鄉(xiāng)間,“歸”與《論語》中“天下歸仁焉”的“歸”含義相同。12.下列對甲乙兩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誼認為秦國能憑借區(qū)區(qū)之地,發(fā)展到兵車萬乘、一統天下的盛勢,卻快速走向滅亡,是因為秦王不施仁政而導致形勢發(fā)生變化。B.蘇軾認為,因為百姓中優(yōu)秀杰出的人才都不愿意自食其力,而是靠役使他人來奉養(yǎng)自己,所以帝王要與他們共享富貴,社會才能安定。C.歷代國君都會根據習俗來制訂相應法律,統一人才選擇的途徑,但不同的時代選拔途徑不一樣,隋唐至北宋的選拔途徑是科舉考試。D.蘇軾強調雖然秦朝滅亡發(fā)生在秦二世,但秦始皇在其一統天下之后,堅持依靠法律而不任用人才,這才是加速秦王朝滅亡的原因。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B句意:雖然不完全是這樣,但就大多數而言是這樣的。六國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亞于秦始皇與秦二世,然而在那個時候,百姓并沒有一個人起來反叛。這是因為百姓中的優(yōu)異杰出之士,多數都被當作賓客奉養(yǎng)起來,沒有失去常業(yè)?!半m不盡然”的“盡”修飾“然”“然”指代前文“先王”的做法,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AC?!耙钥汀弊觥梆B(yǎng)”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據此排除D。11.D“歸“含義不相同,“歸田畝“中“歸”是回歸,句意:回歸鄉(xiāng)間“天下歸仁”中“歸”是“贊許”句意: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12.B.“都不愿意自食其力”錯,根據原文“類不能惡衣食以養(yǎng)人”可知,意思是: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壞的吃壞的而去奉養(yǎng)別人的,原文表達的是“不能自己吃穿不好而去奉養(yǎng)他人”。13.(1)因有罪而被征調去守邊的士兵,并不能匹敵九國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武將謀臣。(2)那些努力耕作來奉養(yǎng)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沒有作為的人,雖然想反叛,但是沒有人做他們的領導,這是六國之所以能夠有一時的安定而不立即滅亡的原因。(1)“謫戍”,因有罪而被征調去守邊(1分);“抗”,匹敵、相當、抗衡(1分);“道”,方法、策略(1分);“鄉(xiāng)時”,先前、以前(1分)。(2)“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判斷句(1分);“椎魯”,愚鈍,愚蠢(1分);“先”,先導,領導,表率(1分);“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判斷句(1分)。①甲文通過陳涉與山東之國力量的對比,秦滅實力雄厚的六國與秦被實力單薄的陳涉所滅的對比,強調統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性。②乙文通過六國久存與秦朝速亡的對比,闡述重視人才的重要性。附:文言文(二)譯文國家有壞人,就像鳥獸中有猛離,昆蟲中有毒蟲一樣。把他們分別處理安置,使他們都能各安本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把他們盡數鏟除掉,是沒有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興廢考察過,知道六國之所以長久存在,而秦朝之所以迅速滅亡,原因都在這里,不可不明察。有智謀的人、有勇氣的人、有辯才的人、有氣力的人,這四種人,都是百姓中的優(yōu)異杰出之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壞的吃壞的而去奉養(yǎng)別人的,都是要役使別人來奉養(yǎng)自己的一些人。所以從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貴分出一部分來,和這四種人共同享有。這四種人不失去常業(yè),百姓就安定了。四種人雖然各不相同,可是從前的帝王卻根據習俗來制定法律制度,使他們都從同一途徑中出身:三代以上是從學校中出身,戰(zhàn)國到秦代是從賓客中出身,漢以后是由郡縣官吏的選拔出身魏晉以來是由九品中正出身,從隋唐到現在是由科舉考試出身。雖然不完全是這樣,但就大多數而言是這樣的。六國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亞于秦始皇與秦二世,然而在那個時候,百姓并沒有一個人起來反叛。這是因為百姓中的優(yōu)異杰出之士多數都被當作賓客奉養(yǎng)起來,沒有失去常業(yè)。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養(yǎng)官府的,都是樸實愚鐘而沒有什么作為的人,雖然想反叛,但是沒有人去領導他們,這是六國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滅亡的原因。奉始皇當初想驅逐賓客,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才沒有實行。統一天下以后,就認為賓客是沒有用處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認為百姓可以靠法律來統治,認為官吏不必有才華,只要能夠遵守我的法律就夠了。所以才毀壞了名城,殺掉了豪杰,對于百姓中優(yōu)秀而又有特殊才干的人,將他們遣散還鄉(xiāng)。從前就食于戰(zhàn)國四公于和呂不韋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們是面黃肌瘦的老死在苦生活中呢,還是停止耕作、嘆息著等待時機呢?秦期的變亂,雖然形成于秦二世在位之時,然而假使秦始皇當初知道畏懼這四種人,設法安置他們使他們不失去常業(yè),那么秦朝的滅亡,還不至于這樣快。把上百萬頭虎狼放到山林里卻讓它們餓著、渴著,不知道它們將來是要吃人的。世人認為奉始皇聰明,我是不相信的。浙江省臺金七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悅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1)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賈生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鰲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2)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減)【注】①釐(xī):胙肉,祭過神的福食;受釐,一種祈神降福的儀式。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孝文皇帝初立A聞河南守吳公B治平C為天下第一D故與李斯同邑E而嘗學事焉F乃征為廷尉。11.下列對文段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秀才,漢代以來推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設秀才科,后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稱呼,文中指優(yōu)異的才能。B.超遷,越級提拔。遷,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職遠調的。古代表示官職提升的還有“拔”“擢”“陟”等。C.害,嫉妒,與《屈原列傳》中“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的“害”詞義相同。D.無狀,行為失檢,沒有禮貌,與成語“出言無狀”中“無狀”的詞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誼十幾歲時就因能詩善文聞名當地。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們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賞識,一度被破格提拔。B.賈誼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絳侯灌嬰等人的誹謗,說他年輕學淺,總想擅權弄事。C.賈誼被從長沙召回,當時皇上正在虔誠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便詳細地說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賈誼因文帝分封淮南厲王子上奏疏,并多次陳述有的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2)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14.屈原和賈誼生于不同朝代,但是司馬遷卻將他們放在同一個列傳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律論證報告(共9篇)
- 《牡丹江市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策略研究》
- 《rhGLP-1(7-36)聯合他克莫司對肝細胞Akt-mTOR-p70S6K及Akt-GSK3信號通路的影響》
- 2024智能語音識別系統研發(fā)與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教育平臺研發(fā)與推廣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存量房買賣合同環(huán)保標準執(zhí)行范本2篇
- 2024年跨國醫(yī)療健康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度假村房屋租賃合同轉讓及度假服務協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村自建房買賣及農村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體系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節(jié)能改造安裝服務合同3篇
- (小學組)全國版圖知識競賽考試題含答案
- 四種“類碰撞”典型模型研究(講義)(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
- 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全冊課件教材
- 2025年湖北省襄陽某中學自主招生物理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Project項目管理(從菜鳥到實戰(zhàn)高手)
- 工程力學課后習題答案1
- 6S視覺管理之定置劃線顏色管理及標準樣式
- 2024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西方行政學說》期末試題及答案
- 四年級數學(除數是兩位數)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DL∕T 5783-2019 水電水利地下工程地質超前預報技術規(guī)程
- 2024-2030年中國電子級四氟化硅行業(yè)風險評估及未來全景深度解析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