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7語《古代詩歌五首》(一)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前單元復(fù)習(xí)+專項練習(xí)+模擬金卷(部編)(解析)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前總復(fù)習(xí)
《古代詩歌五首》歸納點匯總講解+專題訓(xùn)練(一)
《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
原文及翻譯
《登幽州臺歌》原文: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著那升騰的層層云氣,心胸搖蕩;睜大眼睛遠望歸鳥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登飛來峰》原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望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站在最高層。
字詞理解
《登幽州臺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前:過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
后:未來。
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愴(chuàng)然:悲傷凄惻的樣子。
涕:古時指眼淚。
《望岳》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
如何:怎么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
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造化:大自然。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蕩胸:心胸搖蕩。曾:同“層”,重疊。
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
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終當,定要。
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登飛來峰》
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yīng)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聞?wù)f:聽說。
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
望眼:視線。
緣:因為。
文章理解
《登幽州臺歌》: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詩歌寫登上幽州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時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望岳》: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述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寫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寫仔細遠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fā)自己的抱負。
《登飛來峰》: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彩的基調(diào)。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實戰(zhàn)演練
1.下面對詞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首聯(lián)采用設(shè)問手法引出詩歌,“未了”二字寫泰山一望無際青翠綿延,寫了泰山山系的大。
B.頷聯(lián)用“鐘”“割”兩字,用詞凝練,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麗。
C.頸聯(lián)描寫細望之景,描寫了泰山云霧繚繞,倦鳥歸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眼界。
D.尾聯(lián)寫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巔,俯視群山而小天下,抒發(fā)了詩人勇攀人生頂峰的決心。
2.選出對杜甫的《望岳》賞析有誤的一項()
A.首聯(lián)用設(shè)問的方式寫出遠望中的泰山郁郁蔥蔥,綿延連亙,掩映齊魯大地?;趾雺验?,極富氣勢。
B.頷聯(lián)前一句中的“鐘”字將大自然人格化,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后一句“割昏曉”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
C.頸聯(lián)寫凝神細看之景。“決眥”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對這神奇縹緲景觀的著迷。
D.尾聯(lián)寫企盼登山之情?!皶敗币鉃椤敖K要”,寫詩人由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寫登山,實為明志。
3.下面對《望岳》一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首聯(lián)以問答的形式開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齊魯廣大區(qū)域內(nèi)都能望見,表現(xiàn)泰山雄偉闊大的氣勢。
B.頷聯(lián)寫大自然特別鐘愛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這里?!盎琛焙汀皶浴眱蓚€天地是泰山“割”開的!“割”字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使靜止的山峰充滿了活力。
C.頸聯(lián)中詩人目不轉(zhuǎn)睛地欣賞泰山上空歸鳥回旋,飛還山林。鳥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鳥飛”的廣闊背景,“決眥”將詩人極目仰望時的神態(tài)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
D.尾聯(lián)寫出詩人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都顯得低小了,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4.選出下列對杜甫《望岳》賞析有誤的一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詩的一二句采用問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橫跨齊魯,郁郁蔥蔥。這兩句寫出泰山的高大和歷史悠久。
B.中間四句由動景轉(zhuǎn)為靜景,不僅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還將詩人的神態(tài)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
C.“會當”“凌”表現(xiàn)出詩人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氣概,貼切傳神,表現(xiàn)了他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
D.全詩無“望”字,但“望”貫穿全篇。詩人觸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詩中洋溢著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氣。
5.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②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
愿乘泠風(fēng)③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④去,何時復(fù)見還。
:①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陜西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交界處。②太白: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這里喻指仙人。③泠(líng)風(fēng):輕妙的和風(fēng),輕微之風(fēng)。④武功:這里指武功山,在今陜西省武功縣南約一百里,北連太白山。
1.對兩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登飛來峰》詩人沒有記敘登山的過程,也沒有描繪山中的美景,而是一開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尋塔的最高層,抒寫當時心中的感受。
B.《登太白峰》開頭兩句點題并從側(cè)面烘托太白山的雄峻高聳,一“窮”字表現(xiàn)出詩人不畏艱險、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C.《登太白峰》中間六句詩人幻想神游天界的壯景,表現(xiàn)詩人勇敢的精神。
D.兩首詩都借助豐富的想象,含蓄地表述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雄心壯志,又欲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A.“不畏”顯示出的自館,表述了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7.選出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A.這首詩是王安石在郾縣任上所作。這是他出仕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這種躊躇滿志的情懷,也充溢在這首詩的字里行間。
B.“飛來山上千尋塔”,活用典故,這座山是從天上飛來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聳自不必說,塔建在山上更顯其高,故云“千尋”。這里描寫登臨之處的高聳。為下句伏筆。
C.“聞?wù)f雞鳴見日升”,虛寫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點明詩人立足點之高,暗含詩人對前途的展望,為下文抒情、議論做鋪墊。
D.這首詩,前兩句側(cè)重寫景,是為后兩句作鋪墊。這是將寫景與抒懷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下列對兩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悠悠”形容時間久遠、空間寥廓,襯托個人的渺小,營造出蒼茫孤獨的氛圍。
B.乙詩“浮云”一語雙關(guān),既是實寫,又比喻守舊勢力,也比喻困難、挫折、障礙等。
C.甲詩句式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具有韻律美,語言蒼勁奔放,感染力強。
D.乙這首七言律詩,通過虛寫登高看到的輝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
9.同是登高,這兩首詩的情感一悲涼一雄壯,請結(jié)合兩詩結(jié)尾兩句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以下問題: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唐代〕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登幽州臺歌》中,“________”兩個字寫出了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接著用了一個“_______”字,體現(xiàn)了詩人縱觀古今、尋遍天地后感到的孤寂。
11.“語不驚人死不休”是杜甫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在《望岳》中就已體現(xiàn)?!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遍_篇以問答形式表現(xiàn)泰山的雄偉,空間上跨越齊魯,時間上千古長青,真是驚人之語。
請以《望岳》中其它詩句為例,也來展現(xiàn)一下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fēng)格。
12.知人論事,體會詩人表述的情感是中國古代文論的重要概念。任選一個談?wù)劇兜怯闹菖_歌》或《望岳》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3.以上兩位詩人一擅描寫,一擅抒情?!堆汩T太守行》中,首聯(lián)用“黑云”“壓”寫出了_________,頷聯(lián)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寫出了_____________?!兜怯闹菖_歌》末句的“獨”字與其上句中的__________一詞形成對比,使因感慨而落淚。
14.兩詩中的“黃金臺”和“幽州臺”同屬一地,但兩位詩人借此抒發(fā)的感情卻不相同。請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飛來峰
(北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5.下列對兩首古代詩歌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飛來山上千尋塔”節(jié)奏劃分為“飛來∕山上∕千尋∕塔”。
B.“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抒發(fā)了詩人身處幽州臺的獨特感受。
C.“浮云”一語雙關(guān),既指天上飄蕩的云彩,又指阻撓詩人變法的奸邪小人。
D.兩首詩歌,一首是古體詩,一首是七言絕句,都是登高抒懷的佳作。
16.這兩首詩歌都是“登高抒懷”之作,請分析兩位詩人登高后所抒發(fā)情感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7.下面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賢士,這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上君臣遇合,風(fēng)云際會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無限向往之情。
B.二句中的“來者”指后世來登幽州臺的人們,這句表現(xiàn)了詩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見“來者”的無限傷感之意。:
C.本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與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D.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立在畫面之中,畫面頓時神韻飛動,感人至深。
18.詩的后兩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請賞析句中的“獨”字。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9.下列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詩人的自信,表述了詩人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歸隱山野的心理。
20.請描述詩歌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景象。
21.你從這首詩中領(lǐng)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閱讀《登飛來峰》,完成下面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22.觀察下面兩幅圖畫,可以作為這首詩插圖的是_________。
23.杜甫《望岳》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與本詩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都表述了詩人的自信。請你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各自是如何表述這種自信的。
24.“仁者樂山?!痹谖覈糯娫~中,還有許多含“山”字或?qū)懮降脑娋?,其中,你讀過的兩句詩是“①______”和“②________”。(本試卷中的詩句除外。每句詩中允許有一個不會寫的字用拼音替代)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小題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日,只緣身在此山中。
25.以上兩首詩都是詩人登臨之作,王詩以“千尋塔”極言登臨之地的______________,蘇軾以“各不同”描寫廬山面貌的______________。
26.請結(jié)合詩意簡要闡述以上兩首詩在認識事物方面的理趣。
理趣是指詩歌所蘊含的哲理與審美情趣。宋詩往往不排斥說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語”入詩,而要用具體生動的經(jīng)歷來表現(xiàn)一定的道理。
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望岳春望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7.下列對古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昏”和“曉”兩個天地是泰山“割”開的!“割”字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使靜止的山峰充滿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此處將它入詩新穎別致。
C.“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頷聯(lián)。
D.“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到長安,山河依舊,草木蔥蘢,詩人感慨萬千,不禁贊美。
28.這兩首詩是杜甫在人生的兩個不同階段所寫,而當時社會環(huán)境也截然不同,所以兩首詩的內(nèi)容和風(fēng)格相差很大。請你分別寫出這兩首詩表述的思想情感。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9.描述頸聯(lián)“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呈現(xiàn)的畫面。
30.品味頷聯(lián)中“鐘”或“割”字的妙處。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31.請解釋《赤壁》這首詩中加橫線的句子。
32.閱讀《登幽州臺歌》,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你體會到的作品情境。
參考解析:
1.D
D.“登上了泰山之巔”有誤,“會當凌絕頂”意思是“一定會登上”,并沒有說“已經(jīng)登上了泰山”。故選D。
2.B
B.有誤,頷聯(lián)前一句中的“鐘”字將大自然人格化,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后一句“割昏曉”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3.D
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會當”意即“一定要”,這是詩人從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并不是已經(jīng)“登上絕頂”。尾聯(lián)則借想登上絕頂,表述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故D項的理解是錯誤。
4.B
考查詩歌鑒賞能力。B項“中間四句由動景轉(zhuǎn)為靜景”表述錯誤?!霸旎娚裥悖庩柛罨钑浴眱删涫敲鑼懱┥降慕?。前半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大自然對泰山情有獨鐘,把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運用了夸張、比喻手法,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活力,但并不是動景。此句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秀美和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笆幮厣疲瑳Q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意思是: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決眥”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面前像著了迷似的,為了看夠,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此句將詩人細望泰山景觀的神態(tài)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丛茪馍v,歸鳥入林還巢這是動景,所以中間四句是由靜景轉(zhuǎn)為動景。故選B。
5.D
本題考查賞析詩句。
D.《登飛來峰》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述寬闊情懷,含蓄地表述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雄心壯志;《登太白峰》全詩借助豐富的想象,忽而馳騁天際,忽而回首人間,結(jié)構(gòu)跳躍多變,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動曲折地反映了詩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憧憬。欲去還留,既入世又欲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登飛來峰》沒有借助豐富的想象,《登太白峰》并未含蓄地表述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雄心壯志,因此此項對詩歌理解分析不恰當;
故選D。
6.D
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與分析。
D.從“千尋塔”“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最高層”等關(guān)鍵詞可以看出,這首詩表述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并沒有表現(xiàn)出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故該選項“表現(xiàn)出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表述不正確;
故選D。
7.B
B.“活用典故”錯誤,“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睋?jù)傳說,這座山是從天上飛來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聳自不必說,塔建在山上更顯其高,故云“千尋”。這里極寫登臨之處的高聳,為下句伏筆。故選B。
8.D9.《登幽州臺歌》的后兩句縱觀古今,尋遍天地,報國無門,懷才不遇,體現(xiàn)了詩人理想破滅的孤寂郁悶的心情;《登飛來峰》的后兩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抒發(fā)了詩人高瞻遠矚、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負的豪情壯志。
8.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
D.“乙這首七言律詩,通過虛寫登高看到的輝煌景象”理解不正確。乙詩是一首七言絕句,通過實寫登高看到的輝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
故選D。
9.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理解其情感要結(jié)合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采納,屢受擊,心情郁郁悲憤。因此詩人登高俯仰古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人登樓眺望,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表述了詩人壯志難酬、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悵和孤寂苦悶的悲憤之情;
《登飛來峰》,詩人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途經(jīng)杭州時,寫下此詩。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心懷壯志,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述寬闊情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表述了詩人積極進取、昂揚向上、勇于攀登的樂觀精神,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
10.悠悠獨11.示例:“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①大自然也對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致情有獨鐘,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從中割斷一般,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②“鐘”是積聚。匯聚之意。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大自然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案睢弊诌\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山南山北的陽光被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表現(xiàn)出泰山的高大巍峨。12.《登幽州臺歌》表現(xiàn)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不能實現(xiàn)遠大理想的惆悵、孤寂之情?!锻馈吩诿鑼憠衙赖奶┥街?,蘊藏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抒發(fā)了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雄心和氣概。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詩歌的能力。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灐R虼说巧纤E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天地之悠悠”強調(diào)天地之廣闊渺遠,“悠悠”兩個字寫出了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蔼殹?,獨自,孤獨。運用對比,以天地的廣闊和人的渺小作對比,體現(xiàn)了詩人凄苦、寂寞、苦悶的心情。
11.此題考查對古詩文關(guān)鍵字的賞析能力。做此題首先要熟讀全詩,了解詩歌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對關(guān)鍵字進行賞析。
“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使山有了陰、陽面,所以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12.本題考查對詩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理解、分析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要聯(lián)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
《登幽州臺歌》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及寫作背景分析,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灐R虼说巧纤E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睂懽约阂簧鷫阎倦y酬,卻無法得遇圣君明主,故而有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悵。“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表述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神細望,最后虛寫俯望。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述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13.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戰(zhàn)爭的規(guī)模之大和戰(zhàn)爭場面的悲壯慘烈悠悠14.李賀借黃金臺寫出了將士們殺敵報國的決心;陳子昂借幽州臺抒發(fā)懷才不遇、生不逢時、壯志難酬的惆悵孤寂之情。
13.此題考查的是對詩句的理解?!堆汩T太守行》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昂谠茐撼浅怯荨?,“黑云”和“壓”,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頷聯(lián)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巨大和陰寒慘切的戰(zhàn)地氣氛。“角聲滿天”,勾畫出戰(zhàn)爭的規(guī)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而前,步步緊逼。守軍并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鏖戰(zhàn)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zhàn)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jié)在大地上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zhàn)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于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兜怯闹菖_歌》中的“獨”字與前兩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詩意相映襯,與第三句中的“悠悠”一詞照應(yīng),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孤獨與寂寞,也突出了詩人孤傲卓然的形象,表述出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心境。
14.此題考查的是對詩句的賞析?!堆汩T太守行》中“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一句中黃金臺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zhí)煜率?。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登幽州臺歌》中通過描寫登上幽州臺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述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
15.A16.登幽州臺歌》表述了詩人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苦悶和報國無門的孤獨悲涼的情感;《登飛來峰》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同時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的人生哲理。
15.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飛來山”是山的名字,“千尋塔”形容極高的塔,應(yīng)整體朗讀,中間不應(yīng)停頓,應(yīng)為“飛來山上∕千尋塔”;故選A。
16.本題考查情感理解?!兜怯闹菖_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在初唐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述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jié)構(gòu)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余音繚繞。《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xué)家、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17.B18.“獨”,獨自,孤獨。運用對比,以天地的廣闊和人的渺小作對比,體現(xiàn)了詩人凄苦、寂寞、苦悶的心情。
17.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辨析。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析作答。
幽州臺是燕昭王當年千金買馬骨的地方,“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古人”指像燕昭王那樣的前世知人善任的賢君,“來者”指后世賢君。
故選B。
18.本題從煉字角度考查鑒賞詩歌。結(jié)合字義分析表述效果。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意思是:一想到天地?zé)o窮無盡,“我”倍感凄涼,獨自落淚。這句詩抒發(fā)詩人懷才不遇的孤獨,苦悶心情。“獨”意為獨自,孤獨?!蔼殣砣弧彼茉炝嗽娙斯陋毭煨?,獨自感傷的形象,無窮無盡的天地與之形成對比,使這種孤獨被無限放大,在曠野里,煢煢孑立的詩人在淚水里流盡了憂傷,與千百年來的失意、孤獨之人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共鳴。
19.D20.一座千尋高的寶塔佇立在飛來峰上,看起來非常壯觀。每當雄雞報曉的時候,在塔頂就能看到紅日初升的壯闊景象。21.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遠。
19.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D.“飛來山上千尋塔”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聞?wù)f雞鳴見日升”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表現(xiàn)出歸隱山野的心理”表述有誤;
故選D。
20.本題考查詩文畫面的描繪?!帮w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意思是: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多用修飾詞加以描繪即可。
示例:千尋高的塔巍然矗立在高山之上,令人神往,在雄雞鳴叫之時,站在塔頂就可以看到一輪紅日徐徐升起,美麗而壯觀。
21.本題考查對詩中哲理的賞析?!帮w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意思是: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日”寓意美好與希望,只有站在高山塔上才能遇見美好,寄寓著“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意思是: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浮云”是望遠的阻礙,“不畏”“身在最高層”表現(xiàn)了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暗含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哲思。
22.甲23.解析示例:杜甫決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絕頂,俯視群山而小天下?!皶敗薄傲琛钡仍~表現(xiàn)了詩人的自信;王安石登上飛來峰頂,不怕浮云遮擋自己的視野?!安晃贰薄白罡邔印北憩F(xiàn)了其無畏的精神,自信的氣度。24.解析示例:①山氣日夕佳②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2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與圖畫的理解能力。詩歌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表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甲圖詩人站在山之巔,浮云皆在腳下,符合詩歌內(nèi)容;乙圖詩人仰望高山和紅日,與詩歌意境不符。故選甲圖。
2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情感的比較分析能力?!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一句,表述的是詩人決心登臨泰山極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皶敗币馑际恰敖K當,終要”,“凌”意思是“登上”,表述出詩人對前途的樂觀和自信?!安晃犯≡普谕郏跃壣碓谧罡邔印?,表述了詩人銳意改革,不畏懼艱難險阻的雄心和抱負?!安晃贰币馑际恰安慌隆?,“最高層”表述出高瞻遠矚的境界,表述了詩人是對改革前景的自信。
24.本題考查學(xué)生古詩詞的積累。含“山”字或?qū)懮降脑娋溆泻芏啵纭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等。注意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
25.高變化多姿(千姿萬態(tài))26.《登飛來峰》通過虛寫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題西林壁》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即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yīng)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
25.本題考查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第一空:“千尋塔”本義是指很高很高的塔。詩中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空:“各不同”意思是各不相同,由于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在詩中“各不同”就寫出了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
26.本題考查對詩歌理趣的理解。結(jié)合知識卡片的內(nèi)容可知,理趣是指詩歌所蘊含的哲理與審美情趣?!兜秋w來峰》一詩的理趣體現(xiàn)在:①審美情趣。“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這兩句寫景,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生動形象;②蘊含的哲理:后兩句是詩人的議論?!案≡啤北扔髡系K、阻隔之類的事物。“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额}西林壁》一詩的理趣體現(xiàn)在:①審美情趣。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環(huán)不絕;側(cè)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②蘊含的哲理。后兩句寫出了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27.D28.《望岳》表現(xiàn)了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積極進取的精神,《春望》表述了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27.D.“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jīng)淪陷,城池也在戰(zhàn)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選項中“不禁贊美”表述錯誤;故選D。
28.此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锻馈肥嵌鸥η嗄陼r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春望》首聯(lián)的“國破”直說國家殘破,“草木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技園區(qū)孵化器入駐合同模板
- 2025年抗狂犬病血清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納豆激酶合作協(xié)議書
- 2024-2025學(xué)年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四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xué)試卷
- 2025年摻混肥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學(xué)計劃
- 2025年壓力式溫度計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買土地永久性合同(2篇)
- 2025年五年級1班第一學(xué)期班主任工作總結(jié)樣本(3篇)
- 2025年個人簡單合作協(xié)議(2篇)
- 設(shè)計院個人年終總結(jié)
- 鋼結(jié)構(gòu)實習(xí)報告
- 2024年建房四鄰協(xié)議范本
- FTTR-H 全光組網(wǎng)解決方案裝維理論考試復(fù)習(xí)試題
- 2024年安全生產(chǎn)月主題2024年學(xué)校安全生產(chǎn)月活動方案
- 2024年廣東佛山市中醫(yī)院三水醫(yī)院招聘61人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測繪保密協(xié)議書保密協(xié)議(2024版)
- 中級半導(dǎo)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裝調(diào)工技能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HG20202-2014 脫脂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 固定資產(chǎn)培訓(xùn)課件共-51張
- 2024年內(nèi)蒙古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