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單元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第一單元單元綜合檢測
(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接受美學誕生之前,通常只是從藝術品的立場出發(fā),將創(chuàng)作看作藝術家審美經驗的結晶過程,作品完成就意味著創(chuàng)作完成。而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完成并不說明創(chuàng)作已經終結,它只說明創(chuàng)作的第一階段告一段落,接下來是讀者或觀眾、聽眾的再創(chuàng)作。由于未被閱讀的作品的價值包括審美價值僅僅是一種可能的存在,只有通過閱讀,它才轉化為現實的存在,因此對作品的接受具有藝術本體的意義,也就是說,接受者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之一。
藝術文本即作品對于接受者來說具有什么意義呢?接受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的伊瑟爾說藝術文本是一個“召喚結構",因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個要素。所謂“空白",是說它有一些東西沒有表達出來,作者有意不寫或不明寫,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想象去補充;所謂“空缺”,是語言結構造成的各個圖像間的空白,接受者在閱讀文本時要把一個個句子表現的圖像片段連接起來,整合成一個有機的圖像系統(tǒng);所謂“否定",指文本對接受者生活的現實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導接受者對現實進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見,文本的召喚性需要接受者呼應和配合,完成藝術品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正如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含蓄與簡潔,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發(fā)出讀者腦海中的豐富意象。
接受者作為主體,他對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海德格爾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結構,這種結構影響著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義的重現,而只能是文本與“前理解"的統(tǒng)一。這樣,文本與接受就呈現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文本在相當程度上規(guī)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圍、方向,讓理解朝它的本義靠攏;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將接受者完全制約住、規(guī)范住,接受者必然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誤讀或創(chuàng)造。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就是誤讀,創(chuàng)造也是誤讀,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樣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與藝術家的本旨一致,那樣并不意味著藝術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經產生就成為歷史,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過去的,而理解總是現在進行時。當我們接受歷史上的藝術作品時,我們當然可以設身處地地想象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們畢竟是現代人,只能按照我們現在的心理文化結構去理解古人。當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個體的理解,但個體畢竟是與群體相通的,所以個體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為現實的行為具有通向實踐的品格,藝術品正是通過理解走向現實,并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不是別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藝術品的生命之光。
(取材于陳望衡《藝術是什么》)
材料二:
接受美學認為,文學作品完成之后,在沒有和讀者發(fā)生關系之前,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稱為“第一文本”。經由閱讀之后,文學作品才能擺脫孤立的“自在"存在狀態(tài),成為“自為”的存在,即作為審美對象“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見,“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礎上,經由讀者再創(chuàng)造的結果。
(一)填空、對話
波蘭現象學美學家羅曼·英加登指出,在文學作品的諸層次結構中,語言現象中的語詞—聲音關系是固定的,詞、句、段各級語音單位的意義及組合也是不變的,而表現的客體層和圖式化方面層等,則帶有虛構的純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難以明晰界說的。至于思想觀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蘊含,更是混沌朦朧的,因此,文學作品的最終完成,必須依靠讀者自己去體驗、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礎上,德國接受美學理論家伊瑟爾進而指出,文學文本只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召喚結構",它召喚讀者在其可能范圍內充分發(fā)揮再創(chuàng)造的才能。與之相近,德國闡釋學理論家伽達默爾也早已指出,藝術存在于讀者與文本的“對話”之中,作品的意義與作者個人的體驗之間沒什么關聯(lián),而是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種吁請、呼喚,它渴求被理解;而讀者則積極地應答,理解文本提出的問題,這就構成了“對話”。伽達默爾還指出,文學作品的意義并非取決于一次對話,而是取決于無限的對話。因為文本屬于無限綿延著的歷史,歷史不斷,對話便永在綿延之中。因此,文學作品的意義往往是多重的,不確定的,變動不居的。一段文本或一件藝術作品的真正意義的發(fā)現永遠沒有止境,是一個與歷史本身相同的無限過程。所以,伽達默爾強調藝術作品是“開放"的,流動的,隨著不同讀者的參與對話,同一文本必會生出無數不同的“第二文本”。
(二)興味
中國古代文論中強調的“興味",實際也已包含著與英加登的“填空”、伊瑟爾的“召喚結構"、伽達默爾的“對話”相近的見解。孔子“詩可以興"的見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釋,即為“感發(fā)志意”,也就是說,讀詩可以激發(fā)人們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感悟體味詩中的意蘊。南北朝時的鐘嶸,在《詩品序》中進而提出了“滋味說"。鐘嶸所謂“滋味”,主要是指當時的五言詩言簡意豐,可以“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圖亦從閱讀欣賞的角度指出,詩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說,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讀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體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無限豐富的意蘊和旨趣。中國古代文論中諸如此類的“興味”之說,與西方現代文論中的“填空"“召喚結構”“對話"等見解,顯然有著相通之處。
實際上,不論英加登的“填空”說、伊瑟爾的“召喚結構"說,還是伽達默爾的“對話”說,以及中國古代的“興味"觀,所揭示的都是文學作品閱讀接受過程中的再創(chuàng)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學作品構成審美價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取材于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接受美學認為藝術品在藝術家手中產生出來,只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一階段,讀者、觀眾、聽眾對藝術品的接受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繼續(xù)。
B.通過接受者的接受,藝術作品的價值從一種可能的存在轉化為現實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受也屬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
C.文本之所以是一個“召喚結構”,一個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內容有意不寫或不明寫,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想象去補充。
D.接受者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是文本意義的重現,而且是文本與“前理解"的統(tǒng)一,這使得文本與接受呈現出相互作用的關系。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理解”是接受者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結構,由于接受者對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所以它會影響接受者對文本的理解。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對接受者所生活的現實加以否定的功能,這種功能是通過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對現實進行反思和批判而實現的。
C.理解就是誤讀,創(chuàng)造也是誤讀。接受者的理解距離藝術作品的本義越遠,就越具有創(chuàng)造性,藝術作品就越成功。
D.中國古代文論和西方現代文論,對于“填空、對話、興味"的見解相同,都指明了文學作品構成審美價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
3.中國古代詩詞中的“理趣”與司空圖所說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是相通的,下列詩句中,不含“理趣"的一項是()(3分)
A.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唐寅《題秋風紈扇圖》)
B.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C.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蔡肇《題李世南畫扇》)
D.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畫眉鳥》)
4.材料二中出現了“第二文本”“填空"“對話”“興味"四個名詞術語,請根據文章內容寫出對這四個術語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
5.接受美學認為,經由讀者再創(chuàng)造的“第二文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學作品。請結合材料一分析這種觀點的合理性。(6分)
答: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當地名進入古詩
彭程
一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的時刻。
目光摩挲過一個個地名,旁邊那些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圓點,在幻覺中次第打開。仿佛是巖溶地帶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進入,卻會發(fā)現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也藏匿著自然、歷史、民俗……一個物質和精神的豐富浩大的譜系。而與這種感覺幾乎同步,此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或婉轉悠揚的音調,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處,是甘肅武威。西漢初,武威為匈奴所占據。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為彰顯大漢的“武功軍威"而命名此地。不過在漫長歲月中,它更為人知的名字是涼州。涼州,地名二字中已經有了凜冽的寒意,入詩,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甚至“涼州詞”在唐代成為專門的曲調,很多詩人依調填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從漢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慘霧,飄蕩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只瓷器,詩詞便是表面上閃亮的釉彩。因為這些詩句,一個原本抽象單調的地名變得具體而生動,有了色彩、聲音和氣息。一行詩句便是一條通道,讓我得以穿越時光的漫漫長廊,馳目于遼闊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靜的山林和庭院,欣賞四時風光,感受八方習俗。
二
愛默生說過:詩人是為萬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雖然早已地老天荒地存在著,但長時間里都只是一種物質形態(tài)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經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詩文也是一種加持,為地名灌注了靈動的氣質。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進了生命的氣息,活靈活現。于是一切大為不同。正如郁孤臺,本是僻遠閉塞的贛州古城墻上的一處亭臺,卻因為南宋詩人辛棄疾寫有“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的詞句,而得以廣為人知。
當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復言說,它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陽關象征了離別,北邙寓意著死亡。蓬萊是來世的向往,昆侖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園是奢靡的狂歡,烏衣巷是繁華的落幕……在這樣的場合,對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決于閱讀者精神文化的蘊積。沒有對母語的熱愛,缺乏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沉浸,就難以窺見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奧,難以感知到那些不盡之意,言外之旨,聲音中的聲音,味道里的味道。
三
向往某一個地方,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總有一些地方,最能夠與處于某個生命時段的你,產生同頻共振。時間和空間的共謀,孕育出某一類文化的氣質,精神的風度。而詩句,這時便扮演了有力的證人角色。
青春時代,夢想的棲息地是江南吳越。感官的筵席一場場排開,聲音和色彩渾然一體:“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以詩為舟楫,我劃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葦蕩、烏桕和桑樹之間,波光滟滟,蓮葉田田。
時光悄然流逝。從某一時刻起,浪漫綺麗的少年輕愁遁隱了,內心開始向往北地的雄渾和寥廓、蒼涼和悲愴?!白韵釉娚儆难鄽猓首鞅燔S馬行”,清代黃仲則的這兩句詩,成為一種新的美學召喚。向北,向西,一種迥異的境界在面前展開,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是“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就這樣,經由詩句的陶冶,一處地點便不再是單純的外在客體,而內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試紙,能夠檢測出靈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古詩詞是一棵大樹,根系深扎在過去,紛披的枝葉卻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遠處于生長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種狀態(tài),人們情感的每一次波動,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從豐富浩瀚的古代詩歌中,獲得印證,找到共鳴,聽到回聲。一首首詩詞,正是一個個的接引者,引領讀者步入人生與社會的廣闊庭院,在今與昔、恒常與變易的對話中,加深對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調吟誦的詩句,豈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聲?
泉水不竭地涌流,詩歌也一代代地傳誦。
吟唱著山河蒼茫,歲月滄桑,生命浩蕩。(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月5日)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地名被反復引用言說,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每個閱讀者看到“陽關”“北邙",就會想到地名字面背后“離別”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時段,總有一些經由詩句陶冶內化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與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發(fā)生改變的你,產生同頻共振。
C.文章視角獨特,以“地名進入古詩”為切入點,表達了作者對古詩詞的由衷贊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
D.古詩詞以歷時性的方式,展現了共時性的內容;融入了詩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豐富的意涵,彰顯著民族的文化氣質和精神風度。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中,“漫溢”一詞本意指水過滿,向外流,準確、生動地表現出“涼州"入詩后那“無處不在而又無法承載”的荒涼之感和戍人的哀愁。
B.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與地名有關的詩句,如“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郁孤臺下清江水”等,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C.本文句式多整散結合,富于變化,生動活潑,語氣急促中有舒緩,使文章語勢激蕩而又意味綿長。
D.本文緊緊圍繞“當地名進入古詩"展開行文,從甘肅武威到陽關、蓬萊、昆侖……從西漢到當下……洋洋灑灑,穿古越今,語言雖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
8.請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作用。(4分)
(1)只有經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
答:_________
(2)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
答:_________
9.作者說:“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的時刻?!闭埦C合全文概括古詩詞的魅力是如何通過地名展現的。(6分)
答:_________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注],兒女餓殍者數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成都,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業(yè),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節(jié)選自《舊唐書·杜甫傳》,有刪改)
注梠:山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不第”指科舉考試應試未中選,也叫落第、下第。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顧名思義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C.“緋魚袋"指緋衣與魚符袋,是舊時朝官的服飾。唐朝規(guī)定,五品以上佩魚符袋。“緋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農時期就已出現,當時的床兼有臥具和坐具雙重功能。此處的“床”指坐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因為文章寫得好,仍然在天寶末年受到皇上的賞識。
B.杜甫因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討伐叛軍兵敗于嚴武而被免去宰相時,極力上疏救助。
C.嚴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嚴武對待杜甫很優(yōu)厚,在很多時候也能原諒杜甫的放肆行為。
D.由于不能拜見郭英乂,高適也已經死去,杜甫只好攜家出川,生活顛沛流離,最后死在耒陽。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時關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
譯文:_________
(2)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譯文:_________
14.這篇文章中的杜甫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5~16題。
雙聲子
[北宋]柳永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游。三吳風景,姑蘇臺榭,牢落①暮靄初收。夫差舊國②,香徑沒、徒有荒丘。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想當年,空運籌決戰(zhàn),圖王取霸無休。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③輸范蠡扁舟。驗前經舊史,嗟漫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
注①牢落:即寥落,稀疏零落貌。②夫差舊國:吳王夫差的國都蘇州。③翻:反而。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首先交代了東游的時間、地點。傍晚的天空散發(fā)著蕭索的涼意,詞人感到自己如無根的飛蓬浪跡天涯,如今又駕舟東游。
B.三吳風景、姑蘇亭臺都籠罩在沉沉的暮色之中,渲染了黯淡的氣氛。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喚友的畫面,仍可讓人感到此地的繁華。
C.下片追憶了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舊事,與上片虛實結合。夫差雖有運籌帷幄之志,卻最終亡國,反不如泛舟五湖的范蠡。
D.結句中寫斜日里衰草連天,歷史的長河中涌動著不盡的千古遺愁。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起到了呼應前文,余韻不盡的作用。
16.柳永的這首詞一反其很多詞作細膩委婉的風格,偏向于豪放,請結合具體內容對此進行分析鑒賞。(6分)
答: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離騷》中表明時不我待,要珍惜時間的句子是“____,____"。
(2)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兩句,運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3)杜甫《蜀相》中,慨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yè)未成的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杜甫曾瞻仰過武侯祠,作《蜀相》詩,對諸葛亮一生的(_)功績做出高度的評價,為其未能收復中原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痛灑千秋之淚。此詩雖為吊古,①______。當時戰(zhàn)亂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內煙騰,于此國事維艱之際,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這樣的賢相來主持國政!此外,詩中寫他羨慕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滿于肅宗的意思,他素懷(_)的遠大志向,卻被冷落與排擠,這種不平之氣隱隱透于詩中。
游覽古跡的同時,杜甫還結交了一些風雅人士。他有一個鄰居是黃四娘,她家院子里種著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杜甫曾去觀賞,寫出的詩作《江畔獨步尋花》也花團錦簇、蝶舞鶯歌,充滿無限生機。②________,農人時常送給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種植的草藥贈予他們。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潔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從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這使他感到在(_)間自己的歸宿還是與農民的茅舍相雜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補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赴任,想來與此不無關系。
1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磊磊懸壺濟世五光十色蕓蕓眾生
B.赫赫匡時濟世萬紫千紅茫茫人世
C.磊磊匡時濟世五光十色蕓蕓眾生
D.赫赫懸壺濟世萬紫千紅茫茫人世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潔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
B.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農家茅舍里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從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
C.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潔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農家茅舍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從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
D.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對農民的純樸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農家茅舍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尋覓許久的赤誠之心,在不通文墨的農民身上讀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條。
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6分)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①___。學習古詩詞,尤其要重視誦讀,因為中國的古典詩詞最初都是配樂歌唱,流傳至今,雖然樂曲失傳,不能再演唱了,②___。而韻律和節(jié)奏又不單純是語言技巧的問題,③___。有什么樣的感情,就會有什么樣的語言節(jié)奏和音樂。所以,誦讀詩詞能夠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良好語感,進而“進入角色",深切體會詩詞中的情感。
22.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過40個字。(4分)
唐代初期,詩歌創(chuàng)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狹窄,追求華麗辭藻。待到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才擴大了詩的表現范圍,從臺閣走向關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他們無論是寫邊塞,還是寫行旅、送別,都有著這樣的情思和風貌。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律詩屬于近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古體分四、五、七言和雜言,平仄沒有限制,也不求對偶。近體詩平仄和押韻有一定的體式,也要求對偶。律詩的定型,對我國詩歌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它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
答: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
《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材料二:
屈原的初心是“雖九死其猶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飛的初心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蘇軾則說“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材料三:
現如今許多中國人秉持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宗旨,奮戰(zhàn)在新時代的最前線。而我們每一個普通的個體,在人生路上,都會遇到挫折和苦難,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棄的精神力量,如同燈塔一般照亮人生。
請結合三則材料內容,以青年學生的身份,聯(lián)系自身實際寫一篇發(fā)言稿,闡述你的觀點和思考,提出希望與建議,并適當引用材料中的名言。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答案D
解析“不僅僅是……而且是……"錯,材料一原文為“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義的重現,而只能是文本與‘前理解’的統(tǒng)一”。
2.答案B
解析A項“由于……所以……"的因果關系不成立?!敖邮苷邔ξ谋镜慕邮懿皇潜粍拥摹笔且环N現象,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C項“理解距離藝術作品的本義越遠,就越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對“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的錯誤理解,原文并沒有證明二者的正比例關系。D項“都指明了文學作品構成審美價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錯。材料二原文為“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學作品構成審美價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這個“它”是前文中的“再創(chuàng)造特征"。
3.答案C
解析詩詞的理趣是指詩詞中蘊含或意在闡發(fā)某種人生哲理,讀者也能從中得到某種人生的感悟?!额}李世南畫扇》是一首題畫詩,勾勒了一幅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詳的畫面,把靜態(tài)的畫面寫深寫活了,揭示了畫的內涵,但其中并沒有人生哲理、人生感悟類的理趣。
4.答案第二文本:通過(不同的)讀者與文本“對話”,得到文本的再解讀意義。
填空:讀者在其可能范圍內發(fā)揮再創(chuàng)造的才能,對文本的最終完成。
對話:文本吁請、呼喚,讀者積極應答,理解文本提出的問題。
興味: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和體味,在有限的詩文中得到無限豐富的意蘊和旨趣。
5.答案(示例)①文學作品的“召喚結構"需要讀者的呼應和配合,以便完成它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②文學作品的價值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才變?yōu)楝F實的存在。③讀者的“前理解”(心理文化結構)決定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是文本與“前理解"的統(tǒng)一,這樣的文學作品才是成功的。④文學作品一經產生就成為歷史,需要讀者按照當下的心理文化結構去理解,使文學作品走向現實,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
6.答案A
解析“每個閱讀者”于文無據。
7.答案D
解析“語言雖樸實無華"錯,應該是語言富有詩情畫意。
8.答案(1)承上啟下。既承接上文中愛默生的名言,又引起下文對詩文與地名之間關系的評價以及對郁孤臺事例的敘述。
(2)將“那些圓圈圓點”比喻成“一個個泉眼",形象生動,富有美感;與第一部分第二段中的“旁邊那些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圓點,在幻覺中次第打開”相照應。
9.答案①古詩詞讓讀者通過畫面感受當地風土人情,使抽象單調的地名變得具體生動。②古詩詞對地名的加持,讓地名變得具有精神性和靈動性,廣為人知。③古詩詞反復引用某一地名,使其變成具有符號功能和豐富意蘊的意象。④古詩詞與讀者產生同頻共振,讓地名由外在客體內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
10.答案C
解析“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結構相同,應一一斷開,排除A、D兩項?!跋噌蚴帯薄盁o拘檢"結構相同,且“過”在此是拜訪的意思,作“嚴武"的謂語,故“無拘檢”后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C。
11.答案C
解析“‘緋衣’指紫色衣服"錯,“緋衣”為紅色衣服。
12.答案B
解析“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錯,原文為“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意思是他們在沒有獲取功名做平民時關系就很好;“房琯討伐叛軍兵敗于嚴武"錯,由原文可知,應是“房琯兵敗于陳濤斜”。
13.答案(1)當時京城地區(qū)動亂流離,糧食一下子變得很貴,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縣,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
(2)杜甫曾游覽耒陽的岳廟,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解析(1)“關畿",京城地區(qū);“亂離”,動亂流離;“踴貴",物價上漲;“寓居”,寄住在;“兒女餓殍者",定語后置句,餓死的兒女。(2)“嘗”,曾經;“為暴水所阻",被動句,“為……所”表被動,被洪水阻隔;“旬日",十多天。
14.答案杜甫有文才,能夠為朋友仗義執(zhí)言,但性格上又有偏激狹隘的缺陷。
參考譯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陽人,后來搬遷到河南鞏縣。曾祖父杜依藝,官位最終到鞏縣縣令。祖父杜審言,官位最終到膳部員外郎,另有傳記。父親杜閑,官位最終到奉天縣縣令。
杜甫天寶初年應考進士沒有考中。天寶末年,獻上自己寫的《三大禮賦》。玄宗認為這篇賦寫得很奇妙,就召喚他來考作文,并授給他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陷京師,肅宗在靈武征兵。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qū),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被封為右拾遺。房琯做平民時和杜甫很友好,當時房琯擔任宰相,向肅宗請求親自率領軍隊討伐叛賊,皇帝準許了他。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軍隊在陳濤斜被打敗。第二年春,房琯被罷去宰相一職。杜甫上奏說房琯還是有才干的,不應該被罷免。肅宗生氣,貶房琯當刺史,讓杜甫離京擔任華州司功參軍。當時京城地區(qū)動亂流離,糧食一下子變得很貴,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縣,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餓死的兒女有幾個人。一段時間之后,被召回補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守成都,奏明皇上讓杜甫擔任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并賜給他緋魚袋。嚴武與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待遇十分豐厚。但杜甫性格狹窄浮躁,沒什么氣量,憑著恩情放縱不羈。曾經趁酒醉登上嚴武的坐榻,瞪著眼睛看著嚴武說:“你父親嚴挺之居然有你這樣的兒子!”嚴武雖然也急躁暴戾,卻不認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種竹植樹,枕靠著長江建造房屋,盡情喝酒,長嘯詠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農夫一起親昵地游逛,沒什么拘束檢點。嚴武拜訪他,他有時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這樣傲慢放誕。永泰元年夏,嚴武去世,杜甫就沒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嚴武鎮(zhèn)守成都,郭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見,就游歷東蜀去依附高適。到了之后,高適卻去世了。這一年,崔寧殺死郭英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新型電動出租車購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協(xié)議離婚房產分割合同范本3篇
- 2024起重機研發(fā)、制造與銷售合作框架合同3篇
- 2024版建筑腳手架施工安全合作合同書版B版
- 2024藥品研發(fā)生產項目廉潔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tǒng)采購與升級合同2篇
- 2025年度知識產權出借與咨詢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知識產權評估居間合同上訴狀4篇
- 2024離婚雙方關于調解程序的協(xié)議
- 2024版毛竹購銷合同模板
- 春節(jié)行車安全常識普及
- 電機維護保養(yǎng)專題培訓課件
- 汽車租賃行業(yè)利潤分析
- 春節(jié)拜年的由來習俗來歷故事
- 2021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導則
- 佛山市服務業(yè)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
- 房屋拆除工程監(jiān)理規(guī)劃
- 醫(yī)院保安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實踐應用課程:高級版
- 小數加減法計算題100道
- 通信電子線路(哈爾濱工程大學)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哈爾濱工程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