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3 梨園春秋【省一等獎】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3 梨園春秋【省一等獎】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3 梨園春秋【省一等獎】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3 梨園春秋【省一等獎】_第4頁
高中歷史必修3 梨園春秋【省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梨園春秋第十課梨園春秋課標要求:了解京劇等劇種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第10課11111111111111【課標要求】了解京劇等劇種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課標要求:了解京劇等劇種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第10課梨園春秋

你知道為什么把戲曲稱為“梨園”嗎?

唐代華清宮梨園,位于華清池大門內西側,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內教習樂工弟子演練歌舞的場所。后來,“梨園”一詞被借用表示樂工機構,“梨園弟子”成為樂工弟子的代稱.梨園唐玄宗梨園春秋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

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成為我

國歷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

的綜合性“藝術學院”。后來就與戲曲

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

的代名詞。

春秋指"歷史",孔子編《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影響深遠,后人常用"春秋"指代歷史.《梨園春秋》,就是戲曲史梨園,中國唐代訓練樂工的機構。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后來就與戲曲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為什么叫“梨園”你們知道為什么把戲曲稱為“梨園”嗎?

梨園,原本不過是唐朝皇家禁苑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并存的一個果木園。果木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后、皇戚、貴臣宴飲游樂的場所。后來經(jīng)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梨園的性質起了變化,成為了玄宗時宮廷所設的訓練樂工的機構。梨園的主要職責是訓練樂器演奏人員,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

梨園與梨園弟子位于陜西臨潼華清池的梨園,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唐玄宗李隆基臨潼華清池梨園內教習梨園弟子演練歌舞的場所?,F(xiàn)今在其遺址上,建起了一座集文博、歌舞、茶藝、沐浴于一體的文化博覽和旅游娛樂的綜合性建筑。唐玄宗梨園唐代華清宮梨園,亦稱隨駕梨園,位于華清池大門內西側,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內教習梨園弟子演練歌舞的場所。1995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唐華清宮遺址區(qū)域內獲得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清理出唐華清宮梨園遺址,并在此舊址上建起一座集文博、歌舞、茶藝、沐浴于一體的文化博覽和旅游娛樂的綜合性場所。導入【思考】

中國戲曲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幾個主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了幾種主要的戲曲形式?

源頭——儺戲發(fā)展——南戲成熟——元雜劇鼎盛——京劇一、源頭—原始儺戲二、形成—宋南戲三、成熟—元雜劇四、發(fā)展---明中后期昆曲五、繁盛—清京劇戲曲的發(fā)展過程一、中國古代戲曲的源頭——儺戲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內容概述什么是戲曲?戲曲指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戲劇。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念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劇、舞劇、話劇?!舅伎肌恐袊鴳蚯脑搭^在哪里?以可怕的形象來驅逐惡魔,于是形成了一種巫術儀式——“儺”?!舅伎肌吭谠忌鐣?,原始人類遇到可怕的事情總把它歸于一種無形的力量,認為是“鬼”、“怪”在作祟,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一、中國古代戲曲的源頭——儺戲1.產(chǎn)生背景以可怕的形象來驅逐惡魔,于是形成了一種巫術儀式——“儺”(nuó)

。一、中國古代戲曲的起源——大儺之舞“儺”產(chǎn)生的背景在原始社會,人們把疾病死亡等各種可怕的事情都歸結為“鬼”或“怪”作祟。為辟邪消災,他們帶起相貌兇惡的面具,口中高呼“儺儺”之聲,以驚嚇、驅逐惡魔。這種帶有巫術色彩的儀式活動被后人稱為“儺”。這是三星堆出土的銅人面具,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儺戲面具。中國戲曲源頭:儺戲

儺(nuó)和儺祭、儺儀是一種世界性的古文化事象,它以驅鬼逐疫、酬神納吉為目的,以巫術活動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萬物有靈觀念的產(chǎn)物。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經(jīng)歷過原始社會階段,有過信仰原始宗教的歷史,并產(chǎn)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職業(yè)者——巫。巫師為驅鬼敬神、逐疫去邪所進行的宗教祭祀活動,稱為儺或儺祭、儺儀。儺師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稱為儺歌、儺舞。儺戲又是在儺歌、儺舞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發(fā)展儺先秦漢唐祭祀中的儺儀儺戲儺儀與儺戲

儺儀,古時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

儺戲,戲曲的一種類別。流行于湘、鄂、贛、桂等省、區(qū)。由驅鬼逐疫的儺舞發(fā)展而成。演出時多帶面具,故又名“師公臉殼戲”。表演動作一般都較簡單原始。音樂大多以鑼鼓伴奏,人聲幫和,故有的地方又稱“和合腔”。儺戲面具儺戲面具儺戲面具江西婺源儺舞隊表演“舞鬼”江西萍鄉(xiāng)儺舞隊在表演“耍儺神”彝族儺戲——撮泰吉(變人戲)原始歌舞是先民節(jié)日慶典中的內容,它把歌唱、舞蹈(動作)和器樂(如石器)結合到一起,表達出對天地、神靈、圖騰的敬畏。原始人類遇到可怕的事情總把它歸于一種無形的力量,認為是“鬼”、“怪”在作祟。于是先民頭戴著可怕面具,載歌載舞,通過娛神來祈求神靈的保護。這種巫術儀式——“儺”。

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祈求豐收狩獵勝利的娛神舞蹈,舞者要戴木刻假面,節(jié)目多為神話和民間傳說故事,表演非常古樸粗獷、夸張、簡練,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的相結合的藝術。儺舞三星堆銅人面具:方正臉,長刀眉,三角形立眼;長方耳,耳垂穿孔;蒜頭鼻,高鼻梁直達額中兩眉間;闊口,閉唇,頤方圓。三星堆銅人面具,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儺戲面具。

三星堆銅人面具:方正臉,長刀眉,三角形立眼;長方耳,耳垂穿孔;蒜頭鼻,高鼻梁直達額中兩眉間;闊口,閉唇,頤方圓。三星堆銅人面具,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儺戲面具漢畫像石——方相氏方相氏(宋·《三禮圖》插圖)西周和漢代,宮中設有驅儺的專職官員,扮方相氏的一個巫師帶頭大歌。方相氏身披熊皮,頭戴黃金面具,有四個眼睛。方相氏一手拿著戈,一手拿著盾,率領率從人扮的“侉子”和十二獸,每逢臘月初一,舉行大儺,在宮內邊舞邊喊,驅逐疫鬼。后傳入民間,演化成儺舞和儺戲。貴州儺面具角抵圖(選自明《三才圖繪》)鬧社火信子牛車(清代陜西制造??v120厘米,橫190厘米)

社火,源于古代的驅儺。陜西的社火,實為儺舞。到明代又將高蹺、采蓮船、走解、地吊、鑼鼓、細樂,以及傀儡戲加了進來。從驅疫鬼到娛神,發(fā)展為元宵節(jié)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圖中牛車上,由三個孩子扮的《白蛇傳·斷橋》場面,陜西稱為“信子”,即宋代流傳至今的“肉傀儡”。孩子扮戲中傀儡人物,或由大人擎到肩上,或載到馬車上游行,不說不唱,動作由下邊的人指揮。清初,北京稱肉傀儡為"連像",后稱為"耍小孩兒"。

2004年8月18日,貴州儺戲儺文化館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天龍鎮(zhèn)落成。該館藏有上百面精致的地戲臉譜以及演地戲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貴州省擁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漢族等民族的儺堂戲、彝族的撮泰吉、漢族和布依族的地戲等豐富的儺戲儺文化資源。圖為幾位頭戴面具的農(nóng)民演員在演地戲。江西南豐石郵村儺神廟門聯(lián):“近戲乎,非真戲也;國儺矣,乃大儺焉。”彝族儺戲——撮泰吉(變人戲)安徽貴池儺戲明嘉靖《池州府志》記載了貴池儺戲活動:“凡鄉(xiāng)落,自(正月)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輪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馬,或肖獅像,或滾球燈,妝神像,扮雜戲,震以鑼鼓,和以喧號。群飲畢,返社神于廟。”湖南懷化儺戲西漢墓隨葬品中的百戲陶俑(濟南無影山出土)山東沂南北寨村東漢墓儺戲畫像石敦煌唐代壁畫——看棚儺戲:從“娛神”到“娛人”的變遷

人們一直相信“儺儀”具有驅鬼酬神、消災避難的神力。如今莊重、嚴肅的儺祭儀式被輕松、愉快的儺戲所取代,使古老的儺祭發(fā)生了從“娛神”到“娛人”的重要變遷。儺舞被稱為“中國舞蹈藝術的活化石”,聯(lián)合國定其為“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chǎn)“。

其實,作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儺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區(qū)都有存留,美國的“萬圣節(jié)”、德國的“魔鬼大游行”都是這一原始文化遺留的痕跡。但是,似乎只有中國獨生出來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戲曲。

穿戴絢麗服飾、載歌載舞是儺和戲曲的共同點。隨著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員逐漸代替巫師,表演目的由娛神轉向娛人,并發(fā)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和表演藝術,這樣巫術儀式就轉化成戲曲表演。所以,儺戲是我國最古老的戲曲源頭之一。

【討論】儺與戲曲有什么共同點?儺怎樣演變成戲曲?一、戲曲的起源1.原始社會——儺(萌芽)2.戰(zhàn)國——宮廷宴樂,雜技百戲具有更多戲曲元素。3.唐代——“梨園”、戲有一定情節(jié)性、敘事性和戲劇沖突。一、中國古代戲曲的源頭——儺戲1、起源:原始時代,安慶娛神的儺戲。特點:服飾絢麗、載歌載舞。2、春秋戰(zhàn)國:特點:更多的戲曲因素。宮廷晏樂、雜技百戲。

3、唐代:歌舞戲特點: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敘事性、戲劇沖突;教練歌舞藝人的專門場所——“梨園”。中國戲曲發(fā)展:宋代南戲

南戲亦稱“戲文”。原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南宋時又稱“溫州雜劇”。元滅南宋后,漸以南戲稱之,為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對明南戲——赤桑鎮(zhèn)清兩代的戲曲影響頗大。劇本今知有二百余種,但全本流傳者僅有十余種,且多經(jīng)明人改編。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圖中人民正在做什么?南戲【討論】怎樣設計一種曲藝形式能博采眾長,吸引觀眾?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1.產(chǎn)生背景傀儡戲勾欄百戲說唱頂竿《清明上河圖》中的說話場面宋代南戲

這種戲曲流行在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所以叫南戲。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指出這種戲曲流行的區(qū)域,并說一說為什么在這一地區(qū)戲曲獲得了很大發(fā)展?宋代南戲

這種戲曲流行在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所以叫南戲。歷史原因:政治經(jīng)濟重心南移,宋代商品經(jīng)濟繁榮,出現(xiàn)了專門的娛樂的場所——瓦肆。民間表演技藝十分興盛,南戲就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了。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思考:1、南戲形成的原因?

⑴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繁榮;⑵市民階層壯大;⑶出現(xiàn)專門娛樂場所——瓦舍⑷民間藝人的努力。宋代南戲隨著宋代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大城市的繁榮,坊市限制的廢弛,一些大城市出現(xiàn)了喧鬧的集市和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舍。民間表演技藝十分興盛,南戲就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了。永嘉昆曲折子戲《殺狗記》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材料一:南戲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溫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而得名,這些地區(qū)地處東南沿海,工商業(yè)發(fā)達城市經(jīng)濟繁榮,民間表演技藝十分興盛。材料二:瓦中多有貨藥、買卦、飲食、紙畫、全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低暮。思考:1、南戲形成的原因?⑴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繁榮;⑵市民階層壯大;⑶出現(xiàn)專門娛樂場所;⑷民間藝人的努力。這種戲曲流行在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所以叫南戲。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2.流行區(qū)域【原因】宋代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重要時期。由于北方的戰(zhàn)亂,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帶來了先進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進一步發(fā)展。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工商業(yè)發(fā)達,城市經(jīng)濟繁榮,民間表演技藝十分興盛,南戲就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了。南戲形成于宋末元初,戲曲史界向來認定是單指溫州一地,稱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20世紀60年代,有些專家、學者經(jīng)過深入調查研究,獲得大量新的資料,認為在溫州南戲形成的同時,東南沿海幾個地方也先后有南戲出現(xiàn),泉州即是其中之一。為別于其他地方的南戲,稱為“泉州南戲”。

泉州南戲淵源于宋元,而鼎盛于明清,流布于原泉州府、漳州府所屬各縣以及粵東海陸豐等閩南語系地區(qū),明末清初更遍及臺灣,并隨華僑足跡而傳入東南亞華僑聚居地。

泉州南戲以古老樂種“南音”(或稱弦管、南曲)的清唱曲和“指套”為其音樂唱腔,故亦有“泉腔”之稱謂。

泉州南戲較早形成的劇種有梨園戲與傀儡戲。明清之間,又有布袋戲、高甲戲、打城戲等劇種相繼崛起。這些劇種均以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為主要聲腔,均屬“泉腔”范圍。早在明代海鹽、余姚、弋陽、昆山四大聲腔廣為流布之時,“泉腔”南音與梨園戲劇種早已存在,并以其鮮明個性、獨特風格屹立于戲曲舞臺。

泉州南戲保存有大量宋元時期遺佚的古劇目,如《朱文太平錢》《劉文龍菱花鏡》《王魁負桂英》《郭華》《呂蒙正》《劉先主跳檀溪》《織錦回文》等等。這些劇目使我們可以窺見其早期面貌,確實是重要的戲曲文物;同時也為泉州南戲的存在,獲得可信的實物根據(jù)。據(jù)明人記載,溫州南戲的演出形態(tài)是:“其曲則宋人詞而益以里巷歌謠,不葉宮調”,“又即以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jié)奏。徒取其畸農(nóng)、市女順口可歌而已"。而泉州南戲從它形成之初,就和溫州南戲有明顯區(qū)別。它誕生不久,在音樂上即不為民間歌謠小調所局限,而是吸取了古樂南音為自己的劇曲,其詞調、節(jié)拍都極其嚴格,各曲都有宮調標明。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馀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shù)千人。自丁先現(xiàn)、王團子、張七圣輩,后來多有人于此作場。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瓦子是商品貿易集中地,也稱瓦舍、瓦肆,里面設有各種店鋪和娛樂場所,五花八門,一應俱全。宋代·勾欄百戲說唱圖宋代傀儡戲宋代·頂竿圖《清明上河圖》中的“說話”場面浙江永嘉昆劇傳習所演出的《張協(xié)狀元》劇照

《張協(xié)狀元》是中國最早的南戲劇本浙江永嘉昆曲折子戲《殺狗記》演出照

《殺狗記》是南戲的傳統(tǒng)劇本之一南戲博物館(位于福建泉州)內收藏的古戲本南戲博物館內供奉的清代戲神——四都元帥塑像南戲博物館內收藏的南戲行頭南戲博物館內收藏的民國時期的鏡擔南戲博物館內收藏的木偶頭返回返回一、形成:1、原始社會:儺儀——戲曲萌芽

2、春秋戰(zhàn)國:宮廷晏樂、雜技百戲——更多的戲曲因素

3、唐代:歌舞戲——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敘事性、戲劇沖突

4、宋代:南戲——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戲劇形成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完備——兩宋南戲昆曲折子戲《殺狗記》南戲的傳統(tǒng)劇本之一2、產(chǎn)生:兩宋之際,浙江的溫州一帶;1、背景:⑴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⑵出現(xiàn)專門娛樂場所——瓦舍。3、特點:⑴多種表演手段,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⑵主要在民間流行材料三:宋人周密記載,溫州有個叫祖杰的惡霸和尚,勾結官府,欺壓百姓,鄉(xiāng)人告到官府,反而被下了獄。這時,旁觀不平者乃撰為戲文,以廣其事,后眾言難掩,才治惡霸之罪,這便是南戲作者以戲文伸張正義的例子。2、概括南戲的特點⑴一般由民間藝人或下層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⑵主要在民間流行,貼近百姓生活;⑶作品揭露社會黑暗,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宋人周密《癸辛雜識》記載,溫州樂清縣有個叫祖杰的惡霸和尚欺壓百姓。鄉(xiāng)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賄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將告狀人治罪下獄。在這種情況下民間藝人將之寫成戲文上演,廣為宣傳,造成社會輿論壓力,最后惡霸和尚被治罪。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思考南戲主要流行于社會中的哪個階層?有什么社會功能?3.特色南戲主要在民間流行,一般由民間藝人或者下層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劇目多表現(xiàn)民間故事,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與發(fā)展:

元雜劇和昆曲(一)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元代雜劇

元雜劇是把音樂、歌舞、表演、道白融一爐而形成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其基本形態(tài)是四折一楔。折,相當于現(xiàn)代戲劇中的“幕”;楔,指使劇本結構更加完整、緊湊的短小開場或過場戲。元雜劇題材廣泛,結構嚴謹,劇情合理,懸念強烈,更適于舞臺演出,從而標志著中國戲曲走向真正的成熟。王實甫《西廂記》元代雜劇陶俑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廣勝寺明應王殿(南壁東側)元代雜劇壁畫這幅高4.11米、寬3.11米的壁畫,描繪的是元雜劇演出時的舞臺場面。畫的上端題有橫額,上書“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大元泰定元年四月”。題款中的“散樂”是民間雜劇團體的通稱,“忠都秀”是主要演員的藝名。原畫在山西洪洞縣趙城鎮(zhèn)廣勝寺明應王殿內。這幅畫完成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正當元雜劇興旺之時。壁畫反映了我國元代雜劇盛行時期的真實情景,是研究我國戲劇史的珍貴資料。畫面表現(xiàn)的是一個戲班集體亮相的場面,11個人物中,生、旦、凈、末、丑齊全,臉譜構畫生動;笏板、刀、宮扇等道具的運用,鼓、笛、拍板等樂器的演奏,反映了當時戲劇的規(guī)模。這幅壁畫為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惟一元代戲劇壁畫。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元代雜劇壁畫(局部)前排的五個人,除了左起第二人之外,都是“潔面”化妝。左起第二人,畫粗黑眉,勾白眼圈。這種在面部中心畫大白斑的粉墨化妝,實為后世戲曲的丑角臉譜的主要樣式。壁畫中后排左起第三人,涂粉紅臉,眉、眼均用黑墨作了濃重的描畫,在眉、眼之間加了一道白粉,戴著假髯。這個正面人物形象的臉譜,夸張幅度不大,但卻有點性格描寫的色彩。一位戲曲學家說:“雜劇在元代出現(xiàn)并且標志著中國戲曲的成熟,決非偶然。是有深刻的社會背景的”元雜劇繁榮的社會背景又是怎樣的呢?課堂設問仔細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有兩個高峰,即元雜劇和清京劇的形成、興盛。而這正是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兩個王朝。為什么偏偏是在蒙古族和滿族統(tǒng)治時期戲劇有如此巨大的發(fā)展?山西洪洞廣勝寺的元雜劇壁畫。參考答案除了經(jīng)濟發(fā)展、市民階層壯大、文化需要增加這些因素外,最重要的還有兩個因素:一是統(tǒng)治政策。元代知識分子地位低下,懷才不遇,只有將滿腹才情宣泄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促成了元雜劇的昌盛。二是文化觀念。對于正統(tǒng)的漢族知識分子,戲劇、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他們的主要精力都用于考試做官上。而蒙古族、滿族則相反,他們不但十分喜好,大力支持,而且還積極參與。元、清的統(tǒng)治者更是如此。因此,元雜劇和清京劇才會產(chǎn)生、發(fā)展,京劇才能最終形成為“國戲”“國粹”。元雜劇繁榮的原因元朝娛樂場所元朝戲班圖城市經(jīng)濟繁榮;市民階層壯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古蠻族入主中國后,依據(jù)和蒙古人親疏關系的遠近及當亡國奴的“資歷”,元政府依職業(yè)的性質,把帝國臣民更細致地劃分為十級。元代知識分子被打入了社會的底層,使他們有機會了解底層群眾的生活和情感,體會底層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們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廣博的學識,推動了元雜劇文學藝術水平。元曲元代戲曲的繁榮原因:1)城市經(jīng)濟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2)知識分子處于社會底層,又不愿在元朝做官,將才學納入戲劇創(chuàng)作中。

蒙古人色目人(中亞)“漢人”

(中國北方人)“南人”(中國南方人)十級:官、吏、僧、道、醫(yī)、工、匠、娼、儒、丐元代知識分子被打入了社會的底層,使他們有機會了解底層群眾的生活和情感,體會底層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們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廣博的學識,推動了元雜劇文學藝術水平。元雜劇繁榮的原因觀察:元朝的娛樂場所【探究】在儒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社會中,詩文被認為是正統(tǒng)的藝術,而戲曲則被視為旁門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戲曲類藝術多為優(yōu)伶、藝妓等下層人物為之,不受文人們重視,因此也很難產(chǎn)生高品位的作品。到元代這種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涌現(xiàn)出許多著名的劇作家和高品位的戲曲作品。使元曲成為與唐詩、宋詞并稱的我國文學史上三大瑰寶之一。為什么許多元代的文人紛紛將一腔才情宣泄在戲曲創(chuàng)作之中?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總結】元代知識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滅金后,停止科舉考試將近80年,文人入仕的機會相對地說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們的地位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會的底層,使他們有機會接觸下層社會的群眾,有機會了解底層群眾的生活和情感,體會底層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們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廣博的學識,推動了元雜劇的文學藝術水平,使之逐漸演變?yōu)橐环N成熟而完美的藝術形式。元代雜劇的出現(xiàn)是我國文學藝術史上的一個重大發(fā)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并稱的藝術奇觀。1.元雜劇創(chuàng)作繁榮的原因①元代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②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漢族知識分子社會地位低下;③吸取前代藝術精華??偨Y:元雜劇繁榮的原因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1.興盛原因1)城市經(jīng)濟繁榮,市民階層壯大2)知識分子地位低下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關漢卿—元雜劇的奠基者《感天動地竇娥冤》2)王實甫《西廂記》3、流行區(qū)域和特點1)北方地區(qū)2)特點A把詩詞、歌唱、舞蹈、對白、音樂等結合B有了固定的演出場所—戲臺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1、特點:①多種表演形式的結合②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③角色配合⑴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⑵用虛擬動作表現(xiàn)時空場景更的替手法,形成中國戲曲的特殊傳統(tǒng)2、代表:關漢卿(元雜劇奠基者)——《感動天地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和王實甫。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2.流行區(qū)域【學生活動】根據(jù)同學們掌握的知識,選擇介紹一個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并談談自己的理解。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關漢卿(1230?—1300?),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雜劇作家。據(jù)記載,關漢卿共創(chuàng)作了63個劇本,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畫像《竇娥冤》插圖《竇娥冤》書影《感天動地竇娥冤》元代劇本的創(chuàng)作極大地推動了戲曲的發(fā)展,以后的各戲種不斷將之改編并搬上舞臺。元曲已經(jīng)將詩詞、歌唱、對白、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結合起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配合,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2.特點:

將詩詞、歌唱、對白、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結合起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配合,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和王實甫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元雜劇代表作家,被譽為“元曲的第一家”“曲圣”、“東方的莎士比亞”。(一)元雜劇——戲曲成熟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他們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chuàng)作的成就。關漢卿的代表作是《竇娥冤》;白樸流傳下來的劇作有《裴少俊墻頭馬上》;馬致遠的《漢宮秋》是其代表作;鄭光祖的代表作則是《倩女離魂》。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關漢卿與《竇娥冤》關漢卿,被譽為“元曲第一家”、“東方的莎士比亞”。一生不畏強暴,性格倔強不屈,自比為“蒸不爛、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創(chuàng)作雜劇60余種,保留至今共約18種。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關漢卿王實甫與《西廂記》

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最有影響的作品是《西廂記》。表現(xiàn)了當時青年男女反叛傳統(tǒng)禮教的心聲對元雜劇和古代戲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段鲙洝凡鍒D關漢卿,被譽為“元曲第一家”、“東方的莎士比亞”。

一個弱小無助的寡婦在流氓惡棍的坑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而斬首示眾的故事,它反映了昏官的貪贓枉法,當時社會的不公正性。京劇《竇娥冤》劇照越劇《竇娥冤》劇照《竇娥冤》插圖關漢卿,被譽為“元曲第一家”、“東方的莎士比亞”。代表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竇娥冤》:竇娥7歲被父買給蔡婆婆家做童養(yǎng)媳,10年后死了丈夫。地痞張驢兒和他父親借口救了蔡婆婆,強行住進蔡家。張驢兒見竇娥貌美,要強迫她為妻,竇娥不肯,后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不成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轉而誣告竇娥,官府見錢眼開,竇娥受了重刑,為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藥死人的罪名。在赴法場的路上,她對天地大加斥責。竇娥的冤屈感動了天地,自然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六月大雪紛飛,三年不雨,草木干枯,最后她的父親為她昭雪報仇。西廂記《西廂記》描寫相國小姐崔鶯鶯私毀與家長所定的未婚夫鄭恒之間的婚約,掙脫母親的管束,與一見鐘情的書生張珙相愛并委身。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達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爭。張生的熱烈執(zhí)著、鶯鶯的含蓄蘊藉,紅娘的鋒利俏皮,都寫得活靈活現(xiàn)。紅娘這個晶瑩亮麗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熱心撮合男女戀愛婚姻者的共名。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記》,是元雜劇作品中最為杰出的經(jīng)典,被譽為“雜劇之冠”《西廂記》插圖王實甫與《西廂記》

白樸(1226—1306),元代戲曲作家、詞人,隩州(今山西河曲縣附近)人。白樸自幼聰慧,早年習詩賦,后精于戲曲。白樸雜劇代表作有《梧桐雨》、《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插圖

馬致遠《漢宮秋》插圖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于著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鄭光祖,生卒年不詳,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其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xiàn)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huán)》、《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zhàn)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顿慌幕辍穭≌瞻讟惆讟悖?226—1306),元代戲曲作家、詞人,隩州(今山西河曲縣附近)人。白樸自幼聰慧,早年習詩賦,后精于戲曲。白樸雜劇代表作有《梧桐雨》《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等。馬致遠《漢宮秋》插圖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著有雜劇15種,今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江州司馬青衫淚》《西華山陳摶高臥》《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半夜雷轟薦福碑》6種。鄭光祖鄭光祖,生卒年不詳,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元代戲曲作家,字德輝,所作雜劇共18種,今存8種《伊尹耕莘》《三戰(zhàn)呂布》《無鹽破環(huán)》《王粲登樓》《周公攝政》《老君堂》《翰林風月》《倩女離魂》。其中《伊尹耕莘》《無鹽破環(huán)》《老君堂》是否確為鄭作,尚有疑問。另有《月夜聞箏》存殘曲。《哭孺子》《秦樓月》《指鹿道馬》《紫云娘》《采蓮舟》《細柳營》《哭晏嬰》《后庭花》《梨園樂府》等9種僅存目。戴敦邦《西廂記》(國畫)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作品中最為杰出的經(jīng)典,第一次在“存天理,滅人欲”的封建社會響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口號。京劇《西廂記》劇照

(一)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影響:①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②其中用演員虛擬動作表現(xiàn)劇中時空場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國戲曲時空自由和以象征虛擬動作表意的特殊傳統(tǒng)。今版《全元戲曲》書影元代是戲曲大盛的時代,除了新興的雜劇風行天下以外,在宋代就已形成的南戲在元代繼續(xù)流行,只不過不像雜劇那樣有大量劇本傳世。明人開始刊刻雜劇總集,近人編輯元雜劇全集則始自20世紀30年代,這項工作于近年來更添后勁,頗受戲曲研究界注意。但匯集雜劇、南戲而成《全元戲曲》,則為首創(chuàng)。在王季思先生主持下,中山大學中文系整理、編輯《全元戲曲》,自1990年出版第一卷,至1999年全部12卷完成。返回返回(二)中國古代戲曲的發(fā)展---昆曲(2)代表作:湯顯祖的《牡丹亭》

(3)特點:載歌載舞,聲腔婉轉,舞姿柔曼。

(4)意義:

明代后期,熔詩、樂、歌、舞、戲于一爐的昆曲發(fā)展成為全國性劇種。對眾多劇種形成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百戲之祖”(1)概況:明中葉到清中期----鼎盛時期興起于江南昆山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發(fā)展——昆曲1、產(chǎn)生:明中葉到清中期----鼎盛時期興起于江南昆山2、特點:載歌載舞為主要特色(成為融詩、樂、歌、舞、戲于一爐的表演藝術)3、代表:湯顯祖的《牡丹亭》4、影響:發(fā)展為全國劇種;對眾多劇種形成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響——“百戲之祖”。四、古代戲曲的成熟(二)明清昆曲1、名稱由來:2、特點:3、代表4、地位:鼎盛時期:明中葉到清中期興起于江南昆山,①文詞典雅華美,寓意深切,發(fā)音吐字講究格律②表演以載歌載舞為主要特色。明中后期發(fā)展為全國性的劇種;被譽為“百戲之祖”

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牡丹亭》昆曲——百戲之祖昆曲,原名“昆腔”,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元末明初產(chǎn)生于江蘇昆山一帶,著名的劇目有湯顯祖的《牡丹亭》、《南柯記》,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長生殿》等。昆曲的興盛明末,昆腔成為第一大聲腔和全國性的大劇種,是名副其實的“國劇”清初,昆曲的名稱產(chǎn)生了。從明天啟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興盛的時期,昆曲是當時的“國劇”。驚嘆”百戲之祖”—曾經(jīng)的“國劇”昆曲明代聲腔昆曲的特點:載歌載舞,無聲不歌,無樂不舞;聲腔婉轉,極其細膩,格律、宮腔極其考究;故事至情至性.

成為融詩、樂、歌、舞、戲于一爐的表演藝術昆曲與弋陽腔

昆曲,原名“昆腔”,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元末明初產(chǎn)生于江蘇昆山一帶,它與起源于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tǒng)。著名的劇目有湯顯祖的《牡丹亭》、《南柯記》,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長生殿》等。昆曲《本無·色空》劇照

《牡丹亭》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該劇種于2001年5月18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chǎn)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稱號。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昆曲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國粹”京劇徽劇《古城會》中的關羽扮相俞振飛、言慧珠等演出昆曲《長生殿·驚變》1958年巴黎演出劇照

《長生殿》,清初洪昇作,歷十余年始成,曾三易其稿,共50出。該劇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京劇京劇不是北京的地方戲,而是吸收了昆曲、秦腔等戲曲劇種優(yōu)點和特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因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稱為京劇1.京劇簡介京劇之美【思考】京劇有個“京”字,那么它地區(qū)土生土長的戲曲形式呢?為什么叫京???京劇不是北京的地方戲而是在眾多地方戲曲的基礎上博采眾長逐漸形成的。因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稱為“京劇”。①既然叫“京劇”,我們能不能認為京劇就是北京地區(qū)土生土長的戲曲形式?如果不能,那為什么叫京???②在京劇產(chǎn)生之前,北京地區(qū)流行哪些戲曲形式?③為什么這些戲種都要到北京表演?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京劇不是北京的地方戲,而是在眾多地方戲曲的基礎上博采眾長逐漸形成的。因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稱為“京劇”。1.產(chǎn)生背景北京地區(qū)流行的戲曲很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被稱為“雅部”的昆曲,為宮廷所壟斷,深受士大夫文人喜愛;第二類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劇種。昆曲由于脫離群眾、曲辭深奧,逐漸衰落?!盎ú俊钡牡胤綉蚋叨确睒s,最為流行的是弋陽腔體系。明清時期,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戲曲的繁榮是為了滿足皇室貴族、官員、商人和廣大居民的文化娛樂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慶典活動,就更成為各戲種展示自己的良機。

明清時期,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戲曲的繁榮是為了滿足皇室貴族、官員、商人和廣大居民的文化娛樂需要。三、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五、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1、背景:⑴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⑵皇室貴族、官員、商人和廣大居民的文化娛樂需要。⑶四方藝人聚集,博采眾長不斷創(chuàng)新;⑷京劇本身通俗質樸的特點。“四大徽班”為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俱為徽調著名戲班,據(jù)載,三慶班于1770年進京為乾隆帝祝壽,后為乾隆帝所寵愛。因為臣下議論,道光帝將他們驅逐出宮,徽班從此在北京民間繼續(xù)演出,廣受歡迎。思考:京劇形成的標志:徽班進京為乾隆皇帝祝壽。京劇形成的關鍵是什么?此后京劇走上了什么樣的道路?徽班進京,并被驅逐出宮;京劇走上大眾化的道路。五、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2、歷程:①乾隆末年:徽班進京;②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兼收昆曲、秦腔等唱腔,表演方式形成;⑴形成:同光年間(“同光十三絕”)⑵成熟:①清末民初全國流行;②民國以來走向世界。⑶傳播:①京劇的發(fā)端遇到了什么契機?②京劇發(fā)端的標志事件是什么?③在北京地區(qū)地方戲曲繁榮發(fā)展的情況下,假設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樣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腳跟,吸引觀眾,并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2.產(chǎn)生過程標志事件是徽班進京(三慶、四喜、春臺、和春)。京劇的發(fā)端的契機是:慶祝乾隆皇帝八十壽辰。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為我所用。清乾隆年間弋陽腔系統(tǒng)的四大徽班入京后,對秦腔、昆曲等諸腔調兼收并蓄,并大量融進了北京語匯,使京城觀眾耳目一新。嘉慶、道光年間又和進京的漢調藝人合作,使西皮、二簧兩種聲腔合流,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到1840年左右,京劇的唱腔、念白、劇本和表演已經(jīng)成熟,尤其是出現(xiàn)了以演“京戲”為主的一批演員,他們不再以徽戲、漢戲為名,而以演“京戲”自居。從此,誕生了一個獨立的劇種——京劇。同治、光緒年間,京劇已經(jīng)被北京市民承認,成為人民最喜愛的舞臺藝術,并很快風靡全國。京劇成為我國戲曲中最具有全國性、典型性的劇種之一,它的劇目最豐富、表演最精細、流行最廣泛、觀眾最普遍,影響也最大,被公認為“國劇”。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2.產(chǎn)生過程四大徽班進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為慶祝乾隆皇帝八十壽辰,徽戲劇團——三慶班進京獻藝。隨后又有四喜、和春、春臺三班相繼進京,統(tǒng)稱“四大徽班”。徽調從此在京城扎下了根。徽班進京電視版乾隆皇帝與和珅京劇發(fā)端的契機是:慶祝乾隆皇帝八十壽辰標志事件是:徽班進京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為慶祝乾隆的八十壽辰,徽班進京獻藝,帶來了與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種地方曲調徽調,給京城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和春、春臺等徽班相繼進京,稱為“四大徽班”。京劇

徽調以其通俗質樸之氣贏得了京城關眾的歡迎,從此在京城扎下了根。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后兼收其他民間曲調的唱腔、劇目和表演方式終于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京劇鼻祖——高朗亭高朗亭(1774—1827),藝名月官,清代著名徽調演員,演花旦,以演《傻子成親》一劇而著名。祖籍寶應,住縣城北門外安徽會館附近。他生性聰慧,揚州三慶班班主收他為藝徒,曾到杭州、揚州等地演出。17歲于徽班揚州三慶班領銜主演,30歲始任該班班主。善南北曲(昆曲),兼工小調。清高宗弘歷曾多次觀看高朗亭演出,對他的演技備加贊賞。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為慶祝弘歷80壽辰,征調三慶班進京獻藝,轟動京師。嗣后,揚州的四喜、春臺、和春與三慶四大徽班經(jīng)常會演于北京的廣德樓、千妙樓、三慶園和慶樂園等著名戲園,而高朗亭之三慶班始終居于領銜地位,譽為“京都第一”。高朗亭38歲時被清廷內務府委為“精忠廟”會首,負責解決伶界糾紛,籌建梨園益事業(yè)。高朗亭晚年是在北京度過的,歷經(jīng)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正是京劇孕育形成的時期。他從漢劇、秦腔、楚腔、昆劇等劇種及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和發(fā)展了徽劇的表演形式和聲調唱腔,培養(yǎng)了陳喜官、邱玉官、蘇小三、雙鳳官、沈霞官和沈翠林等著名旦角,為促進徽劇向京劇演變作出了貢獻?!锻馐^》:描繪了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13位昆曲、京劇名家自左至右:郝蘭田(《行路訓子》康氏);張勝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劉趕三(《探親家》鄉(xiāng)下媽媽);余紫云(《彩樓配》王寶釧);程長庚(《群英會》魯肅);徐小香(《群英會》周瑜);時小福(《桑園會》羅敷);楊鳴玉(《思志誠》閔天亮);盧勝奎(《戰(zhàn)北原》諸葛亮);朱蓮芬(《玉簪記》陳妙常);譚鑫培(《惡虎村》黃天霸);楊月樓(《四郎探母》楊延輝)。3、成就:徽調在京扎根---《同光十三絕》

京劇走向成熟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同光十三絕》自左至右:郝蘭田(《行路訓子》康氏);張勝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門關》蕭太后);劉趕三(《探親家》鄉(xiāng)下媽媽);余紫云(《彩樓配》王寶釧);程長庚(《群英會》魯肅);徐小香(《群英會》周瑜);時小福(《桑園會》羅敷);楊鳴玉(《思志誠》閔天亮);盧勝奎(《戰(zhàn)北原》諸葛亮);朱蓮芬(《玉簪記》陳妙常);譚鑫培(《惡虎村》黃天霸);楊月樓(《四郎探母》楊延輝)。五、戲劇的鼎盛階段—京劇的形成1、形成:過程及原因①明清時期,北京作為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達官貴人、商人云集,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增大,四方藝人紛紛聚集北京。②徽班進京,眾多藝人兼容并蓄,博采眾長?!旎呵∧觊g,“四大徽班”進京——形成: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兼收其他劇種的腔調和表演方式,京劇形成。(清朝中葉以后)③統(tǒng)治者的推崇,民間的喜愛原因過程公元1790年,為慶祝乾隆80壽辰“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徽戲進京道光年間,漢調進京,徽漢二腔合流,此為京劇形成的基礎同光年間(“同光十三絕”),京劇成熟清末民初全國流行民國以來走向世界京劇的發(fā)展道路1905年電影《定軍山》劇照(譚鑫培)1961年京劇《長坂坡》劇照

俞振飛、言慧珠等演出昆曲《長生殿·驚變》1958年巴黎演出劇照該劇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民國以來逐步走向世界;京劇的藝術特色京劇將唱、念、做、打作為藝術手段;其傳統(tǒng)劇目的服裝,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為歸依;根據(jù)不同性格勾畫不同的臉譜來表現(xiàn)人物,以區(qū)分人物的忠、奸、善、惡等;依據(jù)人物性別、年齡和身份、職業(yè),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創(chuàng)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tài)度,分為生、旦、凈、丑各行當。從而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shù)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guī)范化的模式。京劇請概括其特點:四大行當:氣氛渲染:藝術手段:藝術特色:3.京劇欣賞4、特點:材料一:勸忠勸孝,摹寫處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倫天性;觀古觀今,頃刻間現(xiàn)出興亡世道,何須閱全部史書。材料二:為適應戲曲劇情和表演的需要,從臉譜、服裝、唱腔、動作等分為四大行當……以表演歷史故事為主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材料四:三五人演出千軍萬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多采用虛擬性動作,把生活中實有的事物抽象化,虛實結合、形神兼?zhèn)洹.京劇的四大行當行當生(男性)小生老生武生娃娃生旦(女性)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閨門旦凈(男性花臉)架子花臉銅錘花臉二花臉丑(丑角)文丑武丑三花臉彩旦生丑旦凈京劇的四大行當生“生”,是生疏的意思。而生角的演出老練成熟,故反其義為“生”旦“旦”指旭日東升。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名為“旦”。毛凈武凈正凈副凈副凈凈

“凈”,即清潔干凈。而凈角都是大花臉,看起來很不干凈,不干凈的反面就是干凈,因而名“凈”。丑“丑”指屬相,丑屬牛,牛性笨。而演丑角的人,則要求伶俐、活潑、聰明,所以反其名為“丑”。孟良李逵黃蓋孫悟空魯智深廉頗張飛竇爾敦凈解析與探究京劇行當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與武生之別;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等分支;凈俗稱花臉,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以表現(xiàn)其或粗框豪邁、或陰險毒辣等不同性格;丑一般在鼻梁、兩眼之間畫一塊白粉,屬喜劇角色。1.郵票《京劇臉譜》中的角色各屬于哪一類行當?2.中國傳統(tǒng)戲劇與古代詩詞、繪畫、園林等藝術門類,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相通之處?京胡月琴弦子單皮鼓大鑼小鑼B.京劇的氣氛渲染C.京劇的藝術手段唱念打做材料三:抬起頭來,看見幾個仁人義士,或全忠,或勸孝,當場奉為師表;轉回身去,想那些賊寇奸臣,誰報遲、誰報速,歸家說與子孫。將唱、念、做打結合,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藝術體系藝術特征——綜合性唱念做打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3.藝術特征——綜合性唱念做打唱念做打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

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3.藝術特征——寫意性舞臺布置的寫意──一桌二椅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3.藝術特征——寫意性人物化妝的寫意──戲曲臉譜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3.藝術特征——寫意性

人物服飾的寫意──長袖善舞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3.藝術特征——寫意性舞臺行動的寫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藝術特征表現(xiàn)內容綜合性唱戲曲中劇中人物進行內心情感抒發(fā)或敘事的主要方式。念戲曲中人物間對白或獨白的總稱,是一種詩歌化、音樂化的戲劇語言。做是對戲曲演員的身段、表情、氣派、風度等表演的總稱。打指戲曲中對戰(zhàn)斗場面的表現(xiàn)手段,也叫“開打”。寫意性舞臺布置一桌二椅:桌椅具體指什么,起決定作用的是演員表演。人物化妝戲曲臉譜:觀眾睹臉則知其人,這是戲曲簡便、形象的一面。人物服飾長袖善舞:忽略季節(jié)、時代等特點,只考慮與人物塑造的相關性及可舞性。舞臺行動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取決于生活實際,而取決于人物和情節(jié)的需要。3.藝術特征

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發(fā)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格律化和規(guī)范化的的藝術程式。①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②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相結合④用各種臉譜表現(xiàn)人的性格、忠奸。③各種樂器的綜合運用(2)藝術特征的寫意性:表演藝術發(fā)揚象征虛擬的傳統(tǒng),取得虛實結合、形神兼?zhèn)涞乃囆g效果五、戲劇的鼎盛階段—京劇的形成(1)藝術特征的綜合性:3、特點:四、戲曲的鼎盛——“國粹”京劇(新高峰)3.特點:A.四大行當:生旦凈丑B.藝術手段:唱念做打(綜合性)C.氣氛渲染:樂器眾多D.藝術特色:寫意性

4.影響:新的高峰,“國粹”a.舞臺行動的寫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b.人物服飾的寫意──長袖善舞c.人物化妝的寫意──戲曲臉譜d.舞臺布置的寫意──一桌二椅京劇紅色有臉譜表示忠勇,如關羽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粗率如包拯、張飛、李逵、項羽、楊七郎黃色的臉譜表示彪悍、兇狠殘暴

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剛強驍勇、粗獷、桀驁不馴的人物,程咬金白色的臉譜一般象征陰險狡詐的壞人,如曹操、嚴嵩、趙高、秦檜、司馬懿等。作品賞析臉譜顏色的含義A.忠勇正直;B.剛正威嚴;C.一種是用于童顏鶴發(fā)的英雄、將官,一種是奸兇武人;再一種剛愎成性;D.鐵面無私,性情猛直;

E.顯示神仙面現(xiàn)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

F.人物之驍勇兇暴;G.人物之剛強陰險;H.人物之暴躁勇猛;五、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3、特點:⑴角色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⑵表演手法象征虛擬、歌舞并重;⑶唱、念、做、打藝術手段;⑷鑼鼓、京胡二胡等管弦伴奏;⑸“字正腔圓”唱腔、念白。4、地位:將中國戲曲推向新高峰,被譽為“國粹”京劇為何稱為國粹?因為京劇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京劇經(jīng)過歷代藝人的千錘百煉,吸取了眾多地方戲曲的精華,逐漸形成了一種融做、念、唱、打于一體的表演程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京劇藝術是中國戲曲藝術,更廣泛地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縮影。它被傳播到國外后,很快就被各國所認可和矚目。中國京劇在音樂、唱腔、表演、伴奏、化妝等方面的獨一無二性和它的普及性,使它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中國的國粹。

因為它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京劇吸取了眾多地方戲曲的精華,融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因素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說,京劇藝術是中國戲曲藝術,更廣泛地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縮影,一種濃縮。另一種原因是因為它被梅蘭芳等人傳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認可和矚目。京劇為什么被稱為國粹?

京劇四大名旦

荀慧生程硯秋尚小云梅蘭芳梅蘭芳在五十余年的舞臺生涯中,精心創(chuàng)造,善于革新,塑造了眾多的優(yōu)美的婦女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yōu)秀劇目,發(fā)展了京劇旦角的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采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他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稱“四大名旦”,梅居其首。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成為了中國戲曲藝術體系的代表和標志。梅蘭芳(1894~1961),京劇大師,出生于京劇世家。梅蘭芳在五十余年的舞臺生涯中,精心創(chuàng)造,善于革新,塑造了眾多的優(yōu)美的婦女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yōu)秀劇目,發(fā)展了京劇旦角的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采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他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稱“四大名旦”,梅居其首。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成為了中國戲曲藝術體系的代表和標志。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lián)進行演出,獲得盛譽,他的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并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梅蘭芳(左)演出霸王別姬越劇黃梅戲豫劇粵劇評劇中國的地方戲曲除京劇以外,中國還形成了其他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據(jù)統(tǒng)計,有360多種,稱得上世界之最。黃梅戲《天仙配》中國的地方戲黃梅戲《女駙馬》中國的地方戲豫劇《穆桂英掛帥》中國的地方戲中國的地方戲

豫劇《花木蘭》越劇《紅樓夢》中國的地方戲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的地方戲評劇《劉巧兒》中國的地方戲

1954年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左為袁雪芬飾祝英臺,范瑞娟飾梁山伯)知識鏈接中國的地方戲

1958年越劇《紅樓夢》(徐玉蘭飾賈寶玉,王文娟飾林黛玉)知識鏈接浙江越劇小百花劇團《五女拜壽》劇照知識鏈接黃梅戲《天仙配》(嚴鳳英主演)知識鏈接黃梅戲《女駙馬》(潘璟琍、嚴鳳英)黃梅戲《打豬草》(丁紫臣、嚴鳳英

)知識鏈接黃梅戲《龍女》劇照(馬蘭主演)知識鏈接黃梅戲《女駙馬》(韓再芬主演)知識鏈接馬師曾在粵劇《關漢卿》中飾關漢卿馬師曾知識鏈接粵劇《搜書院》(馬師曾飾謝寶,紅線女飾翠蓮)知識鏈接粵劇著名演員紅線女劇照知識鏈接川劇絕技“變臉”演出現(xiàn)場知識鏈接川劇絕活“吐火”演出現(xiàn)場知識鏈接“川劇變臉”郵資明信片知識鏈接三、“梨園”的未來傳統(tǒng)戲曲唱響現(xiàn)代道德風尚

2017年3月根據(jù)珠海路街道為老服務工作原創(chuàng)的呂劇選段《愛心門鈴》

三、“梨園”的未來向國際社會唱中國聲音,念中國故事2018年4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新京劇”創(chuàng)始人、蘭新劇團團長儲蘭蘭女士,應邀出席在成都舉辦的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一帶一路”促進活動,并在活動上演唱“新京劇”著名唱段《永以為好》。贏得參加活動的200多位中外嘉賓的熱烈掌聲。三、“梨園”的未來傳統(tǒng)戲曲與現(xiàn)代影視結合

2018年

2008年

1905年

1993年

三、“梨園”的未來根植文化自信基因代傳不息

2017年6月6日北京市燈市口小學

以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京劇匯報展演

戲曲的名稱時期產(chǎn)生的背景或原因特點發(fā)展階段儺戲(儺儀、儺)南戲元雜劇京劇中國戲曲的發(fā)展先秦時期兩宋時期元朝時期清朝時期穿戴絢麗服飾載歌載舞源頭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認知水平有限崇尚鬼神等信仰社會、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通俗文化繁榮市民娛樂興起主要在民間流行、貼近百姓生活、表達勞動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發(fā)展城市經(jīng)濟繁榮市民階層壯大知識分子地位低下元朝注意保護藝人等多種表演形式相結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配合成熟北京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人們的娛樂文化需求;統(tǒng)治者的重視;藝人的努力以表演歷史故事為主,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將唱、念、做、打結合起來,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藝術體系鼎盛說唱臉譜……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

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

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喳喳哇……

說實話京劇臉譜本來確實挺好看

可唱的說的全是方言怎么聽也不懂

慢慢騰騰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樂隊伴奏一聽光是鑼鼓家伙

嚨個哩個三大件

這怎么能夠跟上時代趕上潮流

吸引當代小青年

……

老爺爺你別生氣

允許我分辯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會煩

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

要革新要發(fā)展

哇呀呀……

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

民族遺產(chǎn)一代一代往下傳……課后設計:思考京劇如何革新發(fā)展才能跟上時代潮流?請你在廣泛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京劇革新的措施和辦法。一、中國古代戲曲的源頭——儺戲1.產(chǎn)生背景2.儺的發(fā)展二、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宋代南戲1.產(chǎn)生背景2.流行區(qū)域3.特色三、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元雜劇1.元雜劇創(chuàng)作繁榮的原因2.流行區(qū)域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四、中國古代戲曲的繁盛——京劇1.產(chǎn)生背景2.產(chǎn)生過程3.藝術特征小結:一、源頭(萌芽)—儺戲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