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Right2Info_第1頁
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Right2Info_第2頁
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Right2Info_第3頁
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Right2Info_第4頁
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Right2Info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關于國家安全和信息權利的全球性原則(“茨瓦內原則”)于南非茨瓦內最終定稿于2013年6月12日發(fā)布簡介本文所載之原則旨在向相關提供指導,指導其就“國家安全機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而對相關信息保密或對泄露保密信息的行為進行處罰”等方面制訂、修訂或實施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此等原則基于國際(包括區(qū)域)和國家的法律、標準、良好實踐和專家著作而制訂。此等原則僅針對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保密因由,并非針對全部的信息保密因由。所有限制訪問的其它公共因由應當至少應符合這些標準。在“開放社會司法倡議”組織的資助下,在世界各地舉行了14次會議向來自70多個國家超過500名的專家咨詢后,并與以下四名言論自由和/或媒體自由特別報告員咨詢后、與以下一名反恐怖主義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咨詢后,(附錄所列的)22個組織和學術中心起草了此等原則:聯(lián)合國(UN)見解和言論自由特別報告員聯(lián)合國反恐怖主義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委員會(ACHPR)言論自由和獲取信息自由特別報告員美洲國家組織(OAS)言論自由特別報告員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媒體自由代表背景和理由國家安全和公眾知情權兩者之間通常有一定的沖突。雖然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信息進行保密的意愿與公眾對公共機構掌握的信息的知情權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然而對近期歷史的回顧清楚表明,當公眾充分了解到國家活動包括保障國家安全的活動時,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實際上會得到最好的保護。信息訪問權允許公眾對國家行為監(jiān)督,不僅可以防止政府官員濫用權利,而且允許公眾在國家決策中發(fā)揮作用,進而成為真正國家安全、民主參與、健全的政策制訂等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充分行使人權,在某些情況下,有必要對相關信息保密,從而保障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事實表明,當涉及國家安全時,許多國家的法院對政府要求表現(xiàn)出最低的獨立性和最高的服從性。因此,保持適當?shù)钠胶饩妥兊酶щy。許多國家的“安全法”規(guī)定了這樣的“服從性”。當問題涉及國家安全風險的可能性極小或僅政府聲稱涉及國家安全風險時,此等規(guī)定導致信息權及證據(jù)的普通規(guī)則、被告人的權利等無法行使或適用。政府過度利用國家安全問題將嚴重破壞針對政府權力濫用的制度保障:獨立法院、法治、立法監(jiān)督、媒體自由和開放政府。鑒于上述長期存在的挑戰(zhàn)及近年來發(fā)生的事實——世界上很多國家已著手采用或修改保密制度和相關法律,我們制訂了此等原則。多項發(fā)展助長了這個趨勢。自柏林干墻倒塌后,在信息訪問權領域最重要的一項發(fā)展大概就是,多個國家快速通過了諸多關于信息訪問法律,至此等原則發(fā)布之日,全世界95個國家超過52億的人享有信息訪問權——如果不是實際權利,至少是法律上的權利。這些國家的人民——通常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即是否應當對信息保密及在何種情況下應當對信息保密。另外的發(fā)展就是政府面對恐怖主義及恐怖威脅的反應及在民主轉型背景下通過法律對保密事宜進行規(guī)管方面的利益,促進了保密立法建議的增加。關于國家安全和信息權利的全球性原則(“茨瓦內原則”)于南非茨瓦內最終定稿于2013年6月12日發(fā)布TOC\o"1-1"\h\z\u序言 1定義 3第一部分:基本原則 4 7第三部分A:關于信息保密及解密的規(guī)則 12第三部分B:處理關于信息要求的規(guī)則 14第四部分:國家安全和信息權利的司法方面 16第五部分負責監(jiān)督安全部門的機構 18第六部分: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 20第七部分:對制裁或抑制信息公開措施的限制 25第八部分:總結原則 26附錄:合作組織 26序言參與起草此等原則的組織和個人:憶及獲取國家掌握的信息是每個人的權利,因此這項權利應當受到那些精心起草的法律的保障。這些法律應當對獲得信息的例外情形做狹義規(guī)定,并規(guī)定獨立法院、議會監(jiān)督機關及其它獨立機構的監(jiān)督權利;認識到國家可以某些合法利益為由(包括以國家安全為由)而對特定信息保密;強調在信息保密和信息披露之間保持適當平衡對民主社會來說至關重要。這種平衡是民主社會的安全、進步、發(fā)展和福祉的關鍵,也是人們充分享有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必要條件;申明如果人們能夠監(jiān)視政府行為并充分參與到民主社會中,允許人們獲取公共機構掌握的信息(包括有關國家安全的信息)是極為重要的;注意到此等原則的基礎是有關人們對公共機構掌控的信息的訪問權限和其它人權的國際法和標準、不斷發(fā)展的國內實踐(尤其是國際及國內法院和法庭判決所反應的結果),國際社會認可的一般法律原則及專家著作;謹記《世界人權宣言》、《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美洲人權公約》、《歐洲人權公約》及《歐洲委員會官方文件訪問權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進一步謹記《美洲人權委員會言論自由原則宣言》;《美洲信息獲取法范例》、《非洲言論自由原則宣言》及《非洲信息獲取法范例》;憶及2004年聯(lián)合國見解和言論自由特別報告員、歐安組織媒體自由代表與美洲人權委員會言論自由特別報告員的聯(lián)合宣言,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上述三位專家及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委員會言論自由和獲取信息自由特別報告員的聯(lián)合聲明,2010年12月聯(lián)合國和美洲特別報告員對維基解密網(wǎng)站的聯(lián)合聲明,以及2010年威尼斯委員會通過的;進一步憶及1995年由“第十九條”組織召集的專家組通過的《關于國家安全、言論自由和信息訪問自由問題的約翰內斯堡原則》,和1997年國家安全研究中心(CNSS)和波蘭赫爾辛基人權基金會闡述過的《民主憲政國家對安全部門的監(jiān)督和問責原則》;注意到某些國際原則——例如《非洲信息獲取法范例》、《聯(lián)合國工商企業(yè)與人權問題指導原則》(“魯格原則”)、《武器貿易條約》、《經(jīng)合組織對跨國企業(yè)的指導方針》、《“武裝沖突期間各國關于私營軍事和安保公司營業(yè)的相關國際法律義務和良好慣例”的蒙特勒文件》等文件中包含的原則——認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對工商企業(yè)(或與之相關的)的信息訪問權是極為重要的,且其中某些已明確指出,在國家安全部門經(jīng)營的私營軍事和安保公司向公眾公開一定信息是必要的;注意到上述原則未提及關于“情報收集、個人數(shù)據(jù)管理或情報共享”等問題的實質標準,但2010年時任聯(lián)合國“在打擊恐怖主義同時促進和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的特別報告員馬丁·舍伊寧(MartinScheinin)按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的要求而發(fā)布的《關于針對情報部門及對其監(jiān)督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的良好慣例》提及了此等實質標準;認識到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373號決議所呼吁的各國有效共享情報的重要性;進一步認識到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對公共和獨立監(jiān)督設置的障礙,增加了以下風險,即非法、腐敗和欺詐行為,可能發(fā)生且可能被隱瞞;并認識到侵犯隱私和其它個人權利的情況經(jīng)常以國家安全保密為借口而發(fā)生;關注到對國家安全信息過度保密的成本,包括對各政府機構和聯(lián)盟之間信息共享的阻礙,無力保護合法機密,無法在雜亂的信息中找到重要信息,多個政府機構重復收集信息,安全管理人員過多造成的重負;強調,此等原則重點關注公眾的信息權,涉及在押犯人及侵犯人權案件受害人的信息權,且涉及那些對信息有更高要求之人士的信息權(但僅限于其權利與公眾信息權緊密關聯(lián)的情況);承認某些不應當以國家安全為由而保密的信息,可能以國際法承認的各種其它理由而獲保密——例如,國際關系、司法程序公正、訴訟當事人權利、個人隱私權——始終遵循的原則是,僅可在對這些信息保密明顯比將之公開更符合公共利益的情況下,對信息保密;希望就國家安全與信息權交叉領域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些問題,尤其是涉及尊重人權和民主問責的問題,向各國政府、立法機構和監(jiān)管機構、公共機構、法律起草者、法院、其他監(jiān)督機構和民間社團提供實際的指導;致力于制定符合普世價值和普遍適用的原則;認識到各國面臨著差異很大的挑戰(zhàn),努力在信息披露的公共利益與為保護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而保密之間保持平衡,且認識到雖然這些是普遍原則,但是它們的實際應用可能與當?shù)噩F(xiàn)實包括不同的法律制度相呼應;建議國家、區(qū)域和國際等不同層級的適當機構采取步驟,傳播、討論此等原則,并盡可能地贊同、采用和/或執(zhí)行此等原則,逐步全面實現(xiàn)第一條原則中規(guī)定的信息權。定義在此等原則中,除非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詞語定義如下:“國家安全部門內的工商企業(yè)”是指在國家安全部門內從事或已從事任何貿易或業(yè)務的法人,但其業(yè)務僅限于:作為(包括但不限于)軍備、設備和情報服務、設施、人員或產(chǎn)品的外包商或供應商。這里的“國家安全部門內的工商企業(yè)”包括私營軍事和安保公司(“私營軍?!保?,但不包括作為非盈利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的法人?!蔼毩ⅰ笔侵冈谥贫壬?、財務上和業(yè)務上不受行政部門(包括所有安全部門主管機關)的影響指導或控制。“信息”是指任何文件材料的原件或副本(不論其物理特征如何)及其它有形或無形的材料(不論其以任何形式存在或載于任何介質)。本條所稱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記錄、通信、事實、意見、建議、備忘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書籍、圖紙、計劃、地圖、圖表、照片、音頻或視頻記錄、文件、電子郵件、日志、樣品、模型及任何電子形式的數(shù)據(jù)?!坝嘘P公共利益的信息”是指不僅限于個人利益而是公眾關注的信息或關系到公共利益的信息;披露此等信息“符合公共利益”,例如它有助于公眾了解政府活動?!昂戏ǖ膰野踩妗笔侵福蠂H法和國內法的利益,其真實目的和主要影響是保障國家安全。(第九條原則列舉了為保障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而有必要不予公開的信息類別。)真實目的或主要影響是保護與國家安全無關的利益的國家安全利益是不合法的,例如為使政府或官員免于尷尬或免于暴露其不法行為,隱瞞有關侵犯人權、其它違反法律的行為、公共機構運作的信息,加強或延續(xù)特定的政治利益、政黨或意識形態(tài),或壓制合法抗議?!皣野踩蔽丛诖说仍瓌t中定義。第二條原則提出了一項建議,即“國家安全”應當由本國法律嚴格定義且應當符合民主社會的需求?!肮矙C構”包括政府、憲法機關和立法機關的各級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支機構(包括安全部門),政府擁有或控制的非國家機構或作為政府代理人的非國家機構?!肮矙C構”還包括那些履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利用公共資金或津貼而經(jīng)營的私營機構或其他實體,但僅限于其履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利用公共資金或津貼方面?!肮毴藛T”或“公務員”是指公共機構(包括安全部門)的在職或前任公共雇員、外包商或分外包商?!肮毴藛T”或“公務員”還包括政府擁有或控制的非政府機構或作為政府代理人的非政府機構的雇員,以及履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利用公共資金或津貼而經(jīng)營的私營機構或其他實體(但僅限于其履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利用公共資金或津貼方面)的雇員?!爸撇谩弊鳛槊~使用時,是指任何形式的罰款或處罰,包括刑事的、民事的和行政的制裁措施。作為動詞使用時,“制裁”是指使上述形式的罰款或處罰生效?!鞍踩块T”的定義包括:(i)提供安全服務者,包括但不限于武裝部隊、警察和其他執(zhí)法機構、準軍事部隊、情報和安全部門(軍事和文職人員);及(ii)所有負責對“提供安全服務者”進行協(xié)調、控制和監(jiān)督的行政機構、部門和部委。第一部分:基本原則第一條原則:信息權每個人都有權尋求、接收、使用和傳播由或代表公共機構掌握的信息或公共機構依法有權訪問的信息。國際原則也認可在國家安全部門內的工商企業(yè)(包括私營軍事和安保公司)有責任披露與合理地預期可能影響人權的情況、活動或行為有關的信息。有義務披露信息的機構應根據(jù)第一條原則(a)款和(b)款的規(guī)定按要求披露信息,僅受限于法律規(guī)定的以及為防止給合法利益(包括國家安全)造成特定的可識別危害所必需的有限例外。只有具體負責保障國家安全的公共機構可以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提供信息。任何工商企業(yè)以國家安全為由而拒絕提供信息,必須由負責保護國家安全的公共機構給予明確的授權或經(jīng)其確認。注意:只有政府對國家安全承擔最終責任,因此如果信息將危害國家安全,只有政府才可主張不得披露該信息。公共機構負有積極義務,主動公布有關公共利益的信息。第二條原則:此等原則的適用 根據(jù)第一條原則,政府認定或確認披露某些信息將危害國家安全。此等原則適用于對此等信息行使訪問權的情形。考慮到國家安全是限制信息公開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當公共機構以其他公共理由——包括國際關系、公共秩序、公共健康和安全、法律執(zhí)行、今后提供自由和開放的建議、有效的政策制訂和國家經(jīng)濟利益——主張限制人們訪問信息時,它們必須至少符合此等原則規(guī)定的“限制信息訪問權的標準”。以符合民主社會習慣的方式在一國法律框架內明確界定“限制信息訪問權”,是一種良好實踐。第三條原則: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信息權除非政府可以證明以下情形,否則不得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信息權加以限制:(1)限制(a)系法律規(guī)定的限制,且(b)系民主社會之必要規(guī)定,且(c)為保護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之目的;(2)法律規(guī)定了防止權力濫用的充分保障,包括獨立監(jiān)督機構對此等限制的效力進行及時、完整、可獲取且有效的監(jiān)督及法院對此等事項的全面審查。系法律規(guī)定的限制。法律必須以易理解、清楚、狹義的方式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使每個人了解何等信息不予公開、何等信息應予以披露及與信息有關的何等行為將受制裁。系民主社會之必要規(guī)定。信息披露對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風險必須是真實且可識別的。披露帶來危害的風險必須大于披露帶來的總體公共利益。限制必須遵守比例原則,必須是為防止危害可采用的限制最少的手段。限制不得損害信息權的本質。為保護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之目的?;趪野踩碛啥挥韫_的信息類別應當狹義界定,且應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注意:“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之定義見上文——定義部分。如果一國未按照第二條原則的建議而在法律中對國家安全作明確定義,那么第三條原則(b)款的規(guī)定更重要。此等原則未對“公共利益”進行定義。第十條原則規(guī)定了有關重大公共利益的信息的類別清單,相關機構應主動公布此等類別且不得拒絕公開此等類別下的信息。第三十七條原則規(guī)定了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不法行為的類別清單,公務員應當且可以披露此等信息,無須畏懼報復。為平衡披露給公共利益帶來危害的風險,應當考慮緩解此等風險的可能性,包括要求合理的資金支出等手段。以下是一份說明性的因素清單,供相關機構在“決定披露信息的公共利益是否超過其帶來危害的風險”時參考:披露利大于弊的因素:披露的合理預期為:(a)促進對公共事務的公開討論;(b)加強政府的問責制;(c)將促進就重要問題或重大利益事項進行積極和知情的辯論;(d)促進對公共資金支出的有效監(jiān)督;(e)揭示政府決定的理由;(f)有助于保護環(huán)境;(g)揭示對公眾健康或安全的威脅或(h)披露“違反人權或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或幫助建立“針對違反人權或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的問責制。披露弊大于利的因素:披露可能會構成“對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造成危害”的真實且可識別的風險。不相關的因素:披露的合理預期為:(a)導致政府或官員遭受尷尬或公眾對政府和官員喪失信心,或(b)削弱政黨的影響或意識形態(tài)。如果披露可能對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造成損害,則這一因素在決定是否披露時應為相關因素,且決定是否披露的理由應是經(jīng)濟利益而非國家安全。第四條原則:公共機構建立限制之合法性的義務當公共機構限制信息披露時,其有義務證明此等限制的合法性。對信息權應當做廣義解釋和適用,而對信息權的限制應當做狹義解釋。在履行此等義務時,公共機構僅斷言有危害的風險并不能滿足其義務,而應當就其斷言提供具體實質的理由。注意:根據(jù)第二十六條原則和第二十七條原則,任何尋求獲得信息的人士都應當有公平的機會,就所主張的風險評估的基礎向相關行政機構及司法機構進行質疑。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僅以某人斷言(例如某部長或其他官員簽發(fā)的證明“披露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作為被質疑問題的結論性證據(jù)。第五條原則:對公共機構無例外對任何公共機構——包括司法機構、立法機構、監(jiān)督機構、情報機構、武裝部隊、警察、其他安全機構、國家元首和政府辦公室及前述任何機構的下設機關,不得免除其信息披露義務。如果信息由外國、政府間組織、特殊公共機構或某一機構的內設部門提供或共享,則不得以此為基礎主張此等信息涉及國家安全而拒絕披露。注意:關于外國或政府間組織提供的信息,請參閱第九條原則(a)款及(v)款的規(guī)定。第六條原則:監(jiān)督機構的信息訪問權 所有監(jiān)督、監(jiān)察和上訴機構(包括法院和法庭)都應當有權獲得與履行其職責的能力有關的、任何密級的信息(包括國家安全信息)。注意:第三十二條原則對本原則進行了擴展。本條原則并未規(guī)定監(jiān)督機構向公眾披露信息的義務。第三十五條原則規(guī)定了監(jiān)督機構不得公開“此等原則所稱的法律規(guī)定的保密信息”。第七條原則:資源各國應投入足夠的資源,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如頒布相關條例、進行適當?shù)臋n案管理,確保在實踐中遵守此等原則。第八條原則:國家緊急狀態(tài)當公共緊急狀態(tài)出現(xiàn)且威脅到國家存亡,官方根據(jù)國內法和國際法合法宣布緊急狀態(tài)后,該國僅可以在情況迫切程度嚴格要求的范圍內克減其關于“尋求、接收和傳播信息的權利”方面的義務,但此等義務克減不得違背該國在國際法方面的其它義務,且不得有任何歧視。注意:“尋求、接收和傳播信息和觀點”權利的某些方面是享有不容克減的權利的基礎。此等權利即使在公共緊急狀態(tài)時期亦應受到充分尊重。第十條原則所列舉的信息類別是為例證,但此等例證并非窮盡。第九條原則:

合法不予公開的信息公共機構可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公眾訪問信息的權利,但這種限制應當符合此等原則的其它規(guī)定,信息由公共機構掌握且屬于以下類別之一:有關正在進行的防御計劃及運行和能力的信息在此等信息有效期內不得公布。注意:“此等信息有效期內不得公布”意味著,一旦敵對方不能利用此等信息透露的任何內容了解該國的準備狀態(tài)、能力或計劃,便要求披露此等信息。有關一國的武器系統(tǒng)及其它軍事系統(tǒng)(包括通訊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能力或使用情況。注意:此等信息包括關于技術數(shù)據(jù)和發(fā)明的信息及關于生產(chǎn)、能力或使用的信息。應該向公眾提供武器和其它軍事系統(tǒng)的預算限額的有關信息。請參閱第十條原則C(3)款及F款的規(guī)定?!段淦髻Q易條約》鼓勵各國建立并公布“常規(guī)武器控制清單”,這是一種良好實踐。公布有關武器、設備和部隊人數(shù)的信息也是一種良好實踐。為防止軍事威脅或行為、蓄意破壞的威脅或行為而采取的保障領土安全、重要基礎設施或重要國家機構(重要機構)的具體措施的信息;此等信息的效力依賴于保密;注意:“重要基礎設施”是指有形或虛擬的戰(zhàn)略資源、資產(chǎn)和系統(tǒng)。此等資源、資產(chǎn)或系統(tǒng)對一國來說至關重要,對其破壞或令其失效將削弱國家安全。

關于或來自情報工作的運作、來源和方法的信息且涉及國家安全事項;和外國國家或政府間組織提供的、關于國家安全事項的信息且提供方明確期待對其保密,以及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其他外交通信。注意:以書面形式記錄此等期待是一種良好實踐。注意:在涉及恐怖主義及反恐措施的特殊信息屬于上述類別的范圍內,根據(jù)本條原則及此等原則的其它規(guī)定,公眾訪問此等信息的權利應當受到以國家安全為由而不予公開的限制。同時,有關恐怖主義或反恐怖措施的某些信息可能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參見第十條原則的A款、B款及H(1)款的規(guī)定。一國法律應當明確制定詳盡的信息類別清單,對上述類別做狹義規(guī)定。就此而言,這是一種良好實踐。根據(jù)第二條原則(C)款的規(guī)定,一國可以在上述類別清單中增加信息類別,但應當特別界定增加的類別并對其做狹義定義,且對保障法律中規(guī)定的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來說,對此等信息保密是必要的。在增加此等類別時,該國應當解釋,披露此等類別的信息將對國家安全造成何等危害。第十條原則:高度推定應披露或披露涉及極重要利益的信息類別鑒于其對民主監(jiān)督過程和法治的特殊重要性,某些信息類別(包括以下所列類別),關系到特殊的重大公共利益。因此,有力地推定(在某些情況下為當務之急)此等信息應當公開且積極披露。以下類別中的信息高度推定其應當予以披露。只有在情況極其特殊時,以符合其它原則規(guī)定的方式、在嚴格的時間限制內且無合理措施防止披露帶來的危害時,才能以國家安全理由依法拒絕公開此等信息。某些子類別下信息(如下規(guī)定)的披露在本質上關系到極其重要的公共利益。以國家安全為由而拒絕披露此等信息,則顯得毫無道理可言。違反國際人權和人道主義法行為公共利益的重中之重,就是披露關于嚴重侵犯人權之行為或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之行為的信息,包括國際法規(guī)定的犯罪、系統(tǒng)或廣泛地侵犯自由和安全權利的信息。在任何情況下不得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披露此等信息。就有關其他侵犯人權或違反人道主義法的行為的信息,高度推定應當對其予以披露。在任何情況下不得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披露信息,從而達到“阻礙對侵權行為追究責任或剝奪受害者獲得有效救濟”的目的。當一國處于司法過渡時期,在此期間,該國尤其需要確保真理、正義、賠償并保證不會重演問題,因此,向社會公開舊制度下侵犯人權的總體情況關系到極為重要的公共利益。繼任政府應立即完整地保護并保存此類信息,并毫不延遲地公開前任政府隱瞞的此等信息記錄。注意:請參閱第二十一條原則(C)款對“搜索或重建侵犯人權行為的信息的義務”的規(guī)定。凡對是否存在侵犯行為不確定且有爭議或懷疑時,本原則適用于那些獨立或與其他信息相結合可以揭示所指控侵權真相的信息。本原則適用于有關已經(jīng)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侵權的信息,且不論此等侵權由掌控此信息的國家或其它國家做出。本原則所涵蓋的關于侵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關于“構成侵權的行為或不作為及其發(fā)生日期、情況、以及失蹤者或遺體的位置(如適用)”的完整描述和記錄。在不侵犯受害者及其親屬、證人的隱私權和其它權利的前提下,關于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可能與保障人權相關的、關于其人數(shù)和特征的綜合和其它無名的數(shù)據(jù)。注意:如果當事人或已故當事人的家人明示且自愿要求保密,或保密更符合當事人的愿望或弱勢群體的特殊需要,則受害者及其親屬和證人的姓名和其他個人數(shù)據(jù)等信息不應向公眾披露,以避免對他們造成更深的傷害。關于性暴力的受害者,只有他們明示同意披露其姓名和其它個人數(shù)據(jù)時,才可以對外披露。(18歲以下)的兒童受害者不應向公眾披露其身份。在解釋本原則時應當謹記:各國政府在各個時期都曾以個體隱私權為由阻止公開侵犯人權的信息。此處所稱個體隱私權包括正在或已遭到嚴重侵權之人士的隱私權,而不考慮被侵權個人的真實意愿。然而,上述附加說明不應排除公開綜合或無名數(shù)據(jù)。以下機構名稱和個人姓名:實行侵權行為或對侵權應當負責的機構和個人,及(更廣泛地)在侵權發(fā)生時出現(xiàn)或牽涉其中的安全部門單位及其上級和指揮官;以及關于他們的指揮和控制程度的信息。關于侵權的原因及未能防止其發(fā)生的原因。B.保障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權利,禁止酷刑和其他形式的虐待以及保障生命權本原則所涵蓋的信息包括:授權國家剝奪個人生命權的法律法規(guī),關于剝奪自由的法律法規(guī),包括規(guī)定對權利受影響之人士拘留的理由、程序、轉移、待遇或條件(包括審訊方法)的法律法規(guī)。此等法律法規(guī)的披露涉及極其重要的公共利益。注意:第十條原則所稱的“法律和法規(guī)”包括所有基本立法、授權立法、制定法、法規(guī)和條例,以及由總統(tǒng)、總理、部長或其他公共機構簽發(fā)的法令和行政命令,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命令?!胺珊头ㄒ?guī)”還包括行政官員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規(guī)則或法律解釋。剝奪自由包括任何形式的逮捕、拘留、監(jiān)禁或拘禁。國家或代表國家實施的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發(fā)生地及此等被剝奪自由的人士的身份、及對其指控的罪名或對其拘留原因。本規(guī)定亦適用于武裝沖突期間。關于任何人士在拘留期間死亡的信息,關于國家負責的剝奪某人生命的信息,包括關于此等被殺人士的身份、死亡時情況及其遺體所在地點的信息。注意:任何情況下,不得以國家安全為由而拒絕公開相關信息,從而導致發(fā)生秘密拘留、設立和運作秘密拘留場所、或者秘密處決。任何情況下,關于國家或國家授權、支持或默許剝奪其自由的人士,不得向其家人或對其福利有合法利益的人隱瞞或拒絕透露此等人士的命運或下落。關于被剝奪自由人士、在拘留期間死亡人士或國家執(zhí)法人員致死的人士,如果其本人或死亡人士的家人明確且自愿要求不予公開、并且符合人權,在保護其隱私權的必要范圍內可以不向公眾公開其姓名及其它個人信息。被剝奪自由的兒童的身份不應向公眾公開。然而,上述附加說明不應排除公開綜合或無名數(shù)據(jù)。政府的結構和權力本原則所涵蓋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所有軍事、警察、安保和情報機構及其下級單位。適用于上述機構及其監(jiān)督機構、問責制度的法律法規(guī)及此等機構的行政首長的姓名。評價和控制公共資金支出所需信息,包括此等機構的總體預算毛額、主要列支項目和基本支出信息。在有關國家安全事務方面,國家締結的雙邊和多邊協(xié)定的存在情況及其條款,以及國家作出的其他主要的國際承諾。使用軍事力量或獲得大規(guī)模毀滅性武器的決定這一原則所涵蓋的信息包括:關于決定派遣作戰(zhàn)部隊或采取其他軍事行動的信息,包括確認采取此等行動的事實、行動的總體規(guī)模范圍、行動的根本原因說明、以及“能證明公開理由所稱的部分事實是錯誤的”信息。注意:關于行動的“總體”規(guī)模范圍,披露應當僅限于“可以滿足重大公共利益、使公眾可以獲取關于派遣作戰(zhàn)部隊決定的信息”的程度,不須披露此等軍事行動的具體實施細節(jié)(參見第九條原則)。一國擁有或獲得核武器或其他大規(guī)模毀滅性武器之信息,是有關重大公共利益的問題,不應保密,然而不一定提供它們的制造和作業(yè)能力的詳細信息。注意:本條分原則不得被理解為“贊同以任何方式獲得這種武器”。E.監(jiān)視 “有關各種監(jiān)視、以及授權監(jiān)視、選擇監(jiān)視目標的程序、以及使用、共享、存儲和銷毀被截取材料的程序”的總體法律框架應當向公眾公開。注意:此等信息包括:(a)有關各種形式的公開監(jiān)視或秘密監(jiān)視(包括間接監(jiān)視,例如分析和數(shù)據(jù)挖掘及其它可能使用的監(jiān)視手段)的法律;(b)允許的監(jiān)視目標;(c)要求發(fā)起或繼續(xù)監(jiān)測的懷疑閥值;(d)監(jiān)視措施的時間限制;(e)授權和審查這類措施的程序;(f)為國家安全目的而可以收集和/或處理的個人數(shù)據(jù)類型;和(g)適用于使用、保留、刪除和傳輸此等數(shù)據(jù)的標準。公眾應當有權獲取被授權進行監(jiān)視的機構的相關信息和使用監(jiān)視的相關統(tǒng)計信息。注意:此等信息包括每年具體授權進行特定監(jiān)視的政府機構的身份信息;各機構每年獲得的監(jiān)視授權數(shù)量;每年受監(jiān)視的人數(shù)、受監(jiān)視的通訊數(shù)量的最大限度資料;是否有未經(jīng)具體授權而進行的監(jiān)視,如有,由何等政府機構所為。如果監(jiān)視按照法律實施且符合尊重人權的義務,則公眾的知情權并不一定擴展到此等監(jiān)視的事實或實施的詳細信息。在至少監(jiān)視期結束之前,此等信息可以不向公眾和受監(jiān)視人士公開。此外,應當允許公眾充分了解關于非法監(jiān)視的事實。在不侵犯受監(jiān)視人士的隱私權的前提下,應在最大程度披露有關此等監(jiān)視的信息。此等原則涉及公眾的信息訪問權利,并不妨礙已經(jīng)或認為可能已經(jīng)受監(jiān)視的人士的其他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注意:在不損害正在進行的運作或來源、手段的前提下,公共機構應當通知受到秘密監(jiān)視的人士(至少與采用措施的類別、日期、負責授權采取監(jiān)視措施的機構相關的信息)。這是一種良好實踐。本原則規(guī)定的“高度推定應予披露”不適用于僅涉及監(jiān)控外國政府活動的信息。注意:如系第十條原則(a)款規(guī)定的情況,則通過秘密監(jiān)視獲得的信息包括外國政府的活動應予披露。F.財務信息本原則所涵蓋的信息包括足以使公眾了解安全部門財務狀況以及安全部門的財務規(guī)則的信息。此等信息應當包括但不限于:顯示列支大項的部門和機構預算;顯示列支大項的年度財務報表;財務管理規(guī)則和控制機制;采購規(guī)則;及最高審計機構和負責審核安全部門財務的其它機構出具的報告,包括此等報告中被定為保密信息的摘要部分。G.對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及其它濫用權力行為的問責制本原則所涵蓋的信息包括公共機構或人員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和其它濫用權力行為的認定、特征和范圍等有關信息。H.公共衛(wèi)生、公共安全或環(huán)境本原則所涵蓋的信息包括:在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包括國家行動或私人公司的行動)引起的、對公共衛(wèi)生、公共安全或環(huán)境的迫切或實際的威脅的情況下,所有可以使公眾了解此等威脅或采取措施防止或減輕此等威脅帶來的危害的信息。關于自然資源開發(fā)、污染和排放清單、擬建或現(xiàn)存的大型公共工程或資源提取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特別危險設施的風險評估和管理計劃等其它信息和定期更新。第三部分A:關于信息保密及解密的規(guī)則第十一條原則:公開信息保密的原因的義務無論一國是否有保密信息界定的正式過程,公共機構有義務公開信息保密的原因。注意:“保密信息界定”是對信息的處理過程。在此過程中,相關機構對包含敏感信息的記錄進行審查并予以標記,標明誰具有訪問權限,并說明此等記錄是如何被處理的。建立正式的保密信息界定制度是一種良好實踐,以減少任意性和過度保密。本條所稱原因應當表明信息的狹義類別(其應屬于第九條原則所列類別之一),并描述披露此等信息可能導致的危害及其嚴重性和可能性。如果使用密級,應使其級別與理由中確認的危害的程度和可能性一致。當信息進行保密界定時,(i)應對此等記錄加以保護標記、指示級別(如有)及其最長保密期限和(ii)應提供一份聲明,表明設定該密級和保密期間的需求。注意:我們鼓勵提供說明每個保密信息界定決定理由的聲明,因為它可以使官員注意到披露會導致的具體危害,且它會推進解密和披露的過程。逐段標記將進一步促進在披露文件未保密部分方面的一致性。第十二條原則:公眾訪問保密信息界定規(guī)則的權利公眾應當有機會在有關保密信息界定的程序和標準生效前對其發(fā)表意見。公眾應當能夠獲取保密信息界定的程序和標準的書面資料。第十三條原則:關于保密信息界定的授權只有依法經(jīng)特別授權或指定的官員才有權進行保密信息界定。如果未經(jīng)指定的官員認為某信息應屬保密信息,則可以暫時將此等信息設為保密信息并標以明確的期限,直至經(jīng)指定的官員對此等保密建議進行審核為止。注意:如果無法律規(guī)定控制有關機構對信息保密進行界定,則至少應當采取一種良好實踐——在法規(guī)中指定代理機構履行此等職責。負責決定保密信息界定的人員的身份應可追溯或有文件記錄。在確保問責制的前提下,如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可以隱瞞其身份。依法指定的官員應將其界定保密信息的權力分配給其行政效率高的高級下屬(但數(shù)量應盡可能少)。注意:公布有權界定保密信息的人數(shù)及可以訪問保密信息的人數(shù)的相關信息,是一種良好實踐。第十四條原則:推行有關信息保密界定的內部質疑如果公職人員(包括附屬于安全部門的公職人員)認為信息保密界定不恰當,可以就此進行質疑。注意:考慮到安全機構的高度保密文化,大多數(shù)國家未建立或指定獨立機構受理來自安全人員的投訴,且有關保密信息的披露比其他信息的披露往往導致相關人員受到更多的處罰,因此,安全部門的人員提出質疑應受到特別的鼓勵。第十五條原則:保存、管理和維護有關國家安全的信息的義務公共機構應當按照國際標準保存、管理和維護相關信息。此處所稱國際標準包括:國際檔案理事會(ICA),此處所稱國際標準包括:國際檔案理事會(ICA),《檔案訪問原則》(2012年);《國際檔案宣言》(國際檔案理事會2010年通過,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歐洲委員會關于檔案訪問的歐洲政策的第R(2000)13號建議》(2000年);AntonioGonzálezQuintana及國際檔案理事會,《關于人權保護的檔案政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檔案理事會編寫的更新更全的報告》(1995年),關于前專制政權國家安全部門的檔案管理(2009年)。應當妥善維護的信息。文件歸檔系統(tǒng)應當統(tǒng)一、透明(但不顯示合法保密的信息)、全面,以便特定的訪問要求可以找到全部相關的信息,即使該信息未披露。每個公共機構應就其掌握的保密記錄,創(chuàng)建詳細和準確的列表,將其公開并定期審查和更新,但特殊文件除外(如有)。根據(jù)第十九條原則,此等例外文件的存在情況可以合法地不予披露。注意:每年更新此等列表是一種良好實踐。第十六條原則:保密期的時間限制如果保密是保護合法的國家安全利益的必要手段,可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公開相關信息。拒絕公開信息的決定應當定期審查,以確保符合本原則。注意:(我們認為)“一國法律規(guī)定對此等決定至少每五年審查一次”是一種良好實踐。多個國家要求進行此等審查的期限更短。設定保密的機構應當指定保密失效的日期、條件或情形。 注意:對“此等保密期限或保密失效具體條件、情形”進行定期審查是一種良好的實踐。任何信息不得無限期地保密。有關基于國家安全理由而作的保密,其推定的最長期限應當由法律規(guī)定。僅在例外情況下,可以根據(jù)另外的決策者的新決定在超過推定的失效期限后對信息保密,且應設定新的失效期限。第十七條原則:解密程序國家立法機構應明確規(guī)定政府在協(xié)調、監(jiān)督和執(zhí)行“政府解密活動”方面的責任,包括統(tǒng)一和定期更新解密指導。應當有確定涉及公共利益的保密信息的解密優(yōu)先級的相關程序。如果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包括第十條原則所列的類別),因其特殊敏感性而被歸為保密信息,應盡快對其解密。國家立法機構應建立關于整體(批量和/或抽樣)解密的程序。國家立法機構應當對不同類別的保密信息設定其自動解密的固定期限。為最小化解密負擔,在可能的情況下,相關記錄無須審核即自動解密。國家立法機構應設定易用的公共程序,以便公眾對文件提出解密要求。相關機構應主動披露解密文件,或使之容易為公眾獲取(例如,通過協(xié)調有關國家檔案和/或信息獲取的立法)。本條所稱解密文件包括法院、法庭或其它監(jiān)督、監(jiān)察或上訴機構解密的文件。注意:本原則不影響到序言部分第15段的但書對“其它拒絕披露的理由”的規(guī)定。注意:其它的良好實踐包括以下內容:定期考慮在解密過程中使用新技術;及定期向具有建立解密優(yōu)先級(包括自動解密和整體解密)方面專業(yè)知識的人士進行咨詢。第三部分B:處理關于信息要求的規(guī)則第十八條原則:應當考慮對已保密信息的要求在決定如何回應提供信息的要求時,“此等信息為保密信息”這一事實也不應當是決定性因素。相反,掌控該信息的公共機構應根據(jù)此等原則考慮該要求。第十九條原則:確認或否認的責任收到提供信息的要求后,公共機構應確認或否認其是否持有所要求的信息。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根據(jù)第三條原則,“某特定信息是否存在”一事可能被列為保密信息。如果司法機構同意此等可能性,則拒絕回應“關于此信息是否存在”的要求應當基于以下原因:僅僅確認或否認此信息的存在,便將產(chǎn)生“對某特定類別的信息造成危害”的風險。該國法律法規(guī)指定該類別的信息應當享有此等例外待遇。第二十條原則:以書面形式聲明拒絕理由的義務如果公共機構拒絕關于某信息的全部或部分要求,則該機構應按照第三條原則和第九條原則規(guī)定,在法定的“回應有關信息要求”的期限內,以書面方式說明拒絕的理由。注意:第二十五條原則規(guī)定,回應此等要求的期限應當在法律中作出明確規(guī)定。請參見該條。該機構還應向要求者提供關于“授權拒絕披露的官員及處理過程”的充分信息,但這樣做將泄露相關的保密信息除外。該機構還應提供關于上訴渠道的信息,并允許檢查該授權是否符合法律。第二十一條原則:恢復或重建丟失信息的義務當公共機構無法找到被要求提供的信息時,且含有此等信息的記錄本應被維護、收集或制作,該機構應當以合理的努力恢復或重建丟失的信息,以披露給可能提出要求的其他人。注意:本原則適用于因任何原因而無法找到的信息,例如,因為此等信息未曾被收集、被毀壞或者無法追蹤。該公共機構的代表應當在宣誓后,在合理的法定期限內,表明為努力恢復或重建此等信息而采取的所有程序;恢復或重建的方式可能會受到司法審查。注意:當無法找到法律要求維護的信息時,該問題應當由警方或行政機構調查。調查結果應當公開。當涉及:(I)所謂的嚴重或系統(tǒng)地侵犯人權行為的信息,和/或(ii)從廣泛侵犯人權的政府向民主政府過渡時期,恢復或重建信息的義務尤其重要。第二十二條原則:披露部分文檔的責任免予披露僅適用于特定的信息,且不適于整體文檔或其他記錄。其限制的效力已被證實的特定信息(“免予披露的信息”)應當被保密。如果某一記錄包含免予披露和應披露的信息,公共機構有義務將其分割并提供應披露信息。第二十三條原則:說明保密信息的義務如果公共機構拒絕披露其掌握的信息,則其應當盡量說明該信息具有的所有特征。至少,該機構應披露此等不公開信息的數(shù)量,例如通過估算頁數(shù)。第二十四條原則:以可用格式提供信息的義務公共機構應盡可能使用要求者首選的格式來提供信息。注意:例如,上述規(guī)定包括,公共機構應按照《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規(guī)定,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利用方便的格式和技術,采取適當措施,及時向殘疾人士提供信息。第二十五條原則:回復信息要求的時間限制回復信息要求的時間限制,包括實情、內部審查、獨立機構的決定(如可獲得)、司法審查等,應由法律規(guī)定,且此等期限應盡量短。注意:最好的做法是:與大多數(shù)信息獲取法規(guī)定的要求保持一致,規(guī)定在二十個工作日或少于此期限內必須做出實質回復。如果法律未規(guī)定回復要求的期限,則回復標準要求的期限應不超過30天。考慮到不同的工作量、復雜性和文件敏感性,法律可規(guī)定不同的期限。在緊急情況下要求提供信息,例如為保障某人的生命或自由而要求必要的信息,則應適用加急回復的期限,第二十六條原則:對拒絕披露信息的決定的審查權要求者有權要求一個獨立機構就“被拒絕的披露信息要求或與該要求有關的事項”提供迅速、低成本的審查。注意:拒絕包括暗示的拒絕或默示的拒絕。應由獨立機構審查的事項包括費用、時間表和格式。獨立機構應有必要的能力和資源,以確保審查有效,包括全面訪問所有相關信息(包括保密信息)。就所有相關問題,一個人應有權獲得主管法院或法庭的獨立有效的審查。如果法庭裁決支持不予披露信息,應以書面方式公開具體事實原因及其法律分析,但在特殊情況下且符合第三條原則的情況下除外。第四部分:國家安全和信息權利的司法方面第二十七條原則:一般司法監(jiān)督原則國家安全的要求不得破壞由依法設立的主管、獨立和公正的法庭進行公平審判的基本權利。在任何法律程序中,如果公共機構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公開信息,法院應該有權審查并確定此等信息是否應保密。未經(jīng)審查相關信息,法院不得駁回異議。注意:為與第四條(d)款原則保持一致,法院不能因僅依賴于“斷言涉及保密需求”的摘要或誓章,法院還應當要求提此等斷言的證據(jù)基礎。法院應保證,就政府拒絕披露信息的案件,尋求獲取信息的人士在最大可能范圍內獲知案情并提出質疑。法院應判決公共機構的主張的合法性及正當性,可以判決強制披露。如果屬于部分或全部“不予披露”的信息,法院可以命令采用適當?shù)木葷?,包括駁回刑事審判程序中指控的罪名。法院應獨立評估,公共機構是否正當?shù)赜|發(fā)了“不予披露”的基礎;對“不予披露”信息的要求,有關保密的事實不應是結論性的。同樣,根據(jù)第三條原則中定義的標準,法院應該評估公共機構所稱的危害的性質、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披露相關的公共利益。第二十八條原則:公眾對司法進程的訪問國家安全的要求不得破壞公眾訪問司法進程的基本權利。法院判決——包括法庭指令、基本結論、證據(jù)和法律推理——應公開,但涉及十八歲以下兒童的利益的除外。注意:國際法律不允許以國家安全為由而克減法院公開判決的義務。少年法庭訴訟記錄不應公開。涉及兒童的其它司法程序記錄一般應對十八歲以下兒童的姓名和身份信息標以密文標識。公眾對司法信息的訪問權應該包括:(i)司法推理,(ii)案件的發(fā)生和進展信息,(iii)向法院提交的書面辨論,(iv)法院審理和審判,和(v)在法院程序中定罪基于的證據(jù),但此等原則允許克減該權利的除外。注意:關于公平審判要求的國際法允許,民主社會的法院以“國家安全、道德、公共秩序、當事人隱私或避免損害司法利益”為由,排除所有或部分的公眾出席審理過程,但此等限制在當時情況下應當是必要且適當?shù)?。如果公共機構主張因國家安全而有必要嚴格限制公眾訪問司法進程,則公眾應當有機會就該主張?zhí)岢鲑|疑。如果法庭裁決司法進程是否應受限制不公開,應以書面方式公開具體事實原因及其法律分析,但在特殊情況下且符合第三條原則的情況下除外。注意:本原則的目的并非修改一國關于“公眾通常沒有訪問權的基本程序”的現(xiàn)行法律。它適用的情形: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公眾通常可以訪問的司法進程。公眾對法院訴訟程序和材料的訪問權具有以下重要意義:(i)促進實際可知公平和公正的司法訴訟程序;(ii)促進當事人的正當和更誠實行為;及(iii)促進增強公眾意見的準確性。第二十九條原則:相關方獲取刑事訴訟中的信息的權利法院不得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被告出席關于自己的審判。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被告無機會對相關證據(jù)進行審查和反駁,不得對其定罪或剝奪其自由。為保障司法利益及對公共利益的考慮,根據(jù)第三條至第六條原則、第十條原則、第二十七條原則和第二十八條原則,公共機構應向被告及其辯護律師披露對被告的指控及相關信息(不論該信息是否保密),以確保公平的審判。如果公共機構拒絕披露的信息對確保審判公平是必要的,則法庭應當暫停審判或駁回指控。注意:公共機構在聲稱對信息保密時,不應依賴此等信息以保障其自身利益,然而他們可以這樣做并承擔相應的后果。注意:鑒于與司法監(jiān)督相關的司法審查和披露往往是公開披露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此等原則中包括了與公眾的信息獲取權相關的第二十九條原則和第三十條原則。第三十條原則:相關方獲取在民事案件中的信息公共機構掌握的民事案件的保密信息,應當按照第三條至第六條原則、第十條原則、第二十七條和第二十八條原則規(guī)定的方式,進行審查,并考慮公共利益。侵犯人權行為的受害者有權獲得有效救濟和賠償,包括公開披露其遭受的虐待。公共機構不得以違反此等權利的方式而拒絕向其披露相關信息和資料。公眾也有權要求獲得關于嚴重侵犯人權和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的信息。第五部分負責監(jiān)督安全部門的機構第三十一條原則:設立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如果一國尚未建立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則應建立此等機構負責監(jiān)督安全部門機構及其運行、條例、政策、財務狀況和管理。此等監(jiān)督機構應該在制度、運行和財務上獨立于它們應當監(jiān)督的機構。第三十二條原則:為履行任務可無限制訪問必需的信息獨立監(jiān)督機構依法應當有權訪問履行其任務必需的任何信息。此等訪問權應當受法律保障。不論此等信息的密級或機密性,在滿足合理的安全訪問要求后,對此等信息的訪問不應受限制。監(jiān)督機構應當有權訪問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部門機構擁有的所有記錄、技術和系統(tǒng),不論其形式或介質,也不論其是否為該機構創(chuàng)建;物理位置、對象和設施;及監(jiān)督人員認為與其監(jiān)督職能有關的人士所持有的信息。公職人員的保密義務不應妨礙他們向監(jiān)督機構提供信息。提供此等信息不應視為違反了任何法律或合同對此等義務的規(guī)定。第三十三條原則:確保對信息訪問的權力、資源和程序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具有適當?shù)姆ǘ嗔?,以便其訪問和解釋任何其認為履行職責必需的相關信息。此等權力最低限度應包括對公共機構職能部門的當前和前任成員、雇員及公共機構的外包商提出質詢,要求和檢查相關記錄,并檢查物理位置和設施。如果獨立監(jiān)督機構認為相關人士掌握的信息對監(jiān)督機構履行職責是必需的,則該監(jiān)督機構還應當有權對此等人士和記錄發(fā)出傳票,要求聽取證人作出(宗教或非宗教的)宣誓后提供的證詞,且在必要時請求執(zhí)法機構提供全面協(xié)助。獨立監(jiān)督機構,在處理信息和有說服力的證詞時,應考慮除其他外,有關隱私的法律及反對自證其罪和其他正當法律程序要求。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獲得必要的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以使它們能夠查證、訪問和分析與有效履行其職責有關的信息。法律應規(guī)定:安全部門應予以獨立監(jiān)督機構必要的配合,允許獨立監(jiān)督機構訪問和了解履行其職能所需的信息。法律應規(guī)定:安全部門應積極主動、及時地向獨立監(jiān)督機構披露,監(jiān)督人員確定為履行其任務必要的特定類別的信息。此等信息應包括但不限于可能違反法律和人權標準的行為。第三十四條原則:獨立監(jiān)督機構的透明度信息獲取法的適用規(guī)范的訪問公共機構所持有的資料的公共權利實現(xiàn)的法律應適用于安全部門監(jiān)督機構。報告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應當依法定期編制報告,并將之公開。此等報告至少應包含有關監(jiān)督機構本身的信息,包括關于其任務、成員資格、預算、業(yè)務和活動的信息。注意:如果相關的安全部門機構未公布關于其任務、架構、預算和一般活動的信息,則上述報告還應當包含此等信息。如果涉及公共利益(包括第十條原則規(guī)定的領域相關利益),獨立監(jiān)督機構還應提供相關的專題、具體案例的研究和調查的公開版本,并盡量提供充分的信息。在其公開報告中,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應尊重相關個人的權利(包括他們的隱私權)。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給受其監(jiān)督的機構機會,令其對應當公開的報告及時審查,允許其對“報告包含的可能應保密信息”提出異議。哪些內容可以公布最終由獨立監(jiān)督機構決定。外延和可訪問性獨立監(jiān)督機構的法律基礎(包括其任務和權力)應當公開且易于獲取。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當創(chuàng)建機制,方便文盲、講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人士、視覺或聽覺障礙人士獲取該機構工作的相關信息。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提供一系列免費機制,方便公眾(包括地理位置遙遠的人)與其聯(lián)絡。如果是投訴處理機構,應當便于人們提出投訴或問題。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應具有相應的機制,有效地保護投訴的機密性,保障投訴人姓名不公開。第三十五條原則:對安全部門監(jiān)督機構處理的信息的保護措施法律應要求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執(zhí)行所有必要措施,保護其掌握的信息。立法機構應該有權決定:(i)立法監(jiān)督委員會的成員和(ii)獨立的、非立法監(jiān)督機構的首長及成員,在他們的任命之前是否應該經(jīng)過安全審查。如果安全審查是必要的,則該審查應當按以下方式進行:(i)及時地,(ii)根據(jù)既定原則,(iii)不受政治偏見或動機的影響及(iv)只要有可能,由不受由其(成員或員工正在接受安全審查的機構)監(jiān)督的機構進行。根據(jù)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原則的規(guī)定,獨立監(jiān)督機構的成員或員工在該機構的正常報告機制之外泄露保密信息或其它機密,應受到適當?shù)男姓V訟、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第三十六條原則:立法機關公開信息的權力根據(jù)其制訂的程序,只要立法機關認為適當,立法機關有權向公眾披露任何信息,包括行政部門基于國家安全理由而主張保密的信息。第六部分:公職人員為公共利益而作的披露第三十七條原則:不法行為的類別公職人員披露的信息,不論是否屬于保密信息,只要此等信息顯示出以下類別之一的不法行為且符合第三十八條原則至第四十條原則規(guī)定的條件,則此等披露應被視為“受保護披露”。受保護披露涉及的不法行為可以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正在發(fā)生的或有可能發(fā)生的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侵犯人權行為;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腐?。还娊】岛桶踩矫娴奈kU;環(huán)境危險;濫用公權;司法不公現(xiàn)象;管理不善或浪費資源;披露上述所列類別的不法行為后遭到的報復;和故意隱瞞任何上述類別之一的情況。第三十八條原則:披露關于不法行為的信息的理由、動機、證據(jù)根據(jù)第四十一條原則,如果公職人員披露了關于不法行為的信息,無論此等信息是保密信息或其他機密,只要在披露時滿足以下條件,則法律應當保護該人士免遭報復:作出披露的人士有合理理由相信該信息涉及的不法行為可能屬于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的類別之一;并且披露符合第三十八條原則至第四十條原則中規(guī)定的條件。受保護披露的動機無關緊要,除非此等披露被證明已知是不真實。作出受保護披露的人士不需要出示與披露相關的證據(jù)或就披露承擔舉證責任。第三十九條原則:內部或向監(jiān)督機構作出或回應受保護披露的程序內部披露法律應規(guī)定公共機構制定內部程序并指定人員接收受保護披露。向獨立監(jiān)督機構的披露各國還應當建立或指定獨立機構,負責接收和調查受保護披露。此等機構在制度和運行上應獨立于安全部門及其它披露信息的機構(包括行政部門)。公職人員應當?shù)玫绞跈嘞颡毩⒈O(jiān)督機構或負責調查的機構作出受保護披露,無須事先在內部披露。法律應保證獨立監(jiān)督機構有權訪問所有相關信息,向他們授予必要的調查權力,以確保實現(xiàn)此等訪問。此等權力應包括傳喚權和要求證人作出(宗教或非宗教的)宣誓后提供證詞。接收披露的內部機構和獨立監(jiān)督機構的義務如果有向人內部或獨立監(jiān)督機構作出第三十七條原則下的受保護披露,接收披露的機構應當:調查指稱的不法行為,并迅速采取措施在法定期間內解決此等問題,或者與披露人協(xié)商后,將其轉交有權且勝任進行相關調查的機構;保護要求秘密提交信息的公職人員的身份信息,根據(jù)實際情況考慮接受匿名提交;保護披露的信息和披露已作出這一事實,但為糾正不法行為而在將來公開此等信息除外;與通知披露人調查的進度和完成及(如可能)采取的步驟或提出的建議。第四十條原則:公開披露信息的保護根據(jù)第四十一條原則的規(guī)定,如果披露信息涉及第三十七條原則規(guī)定的不法行為且披露符合以下標準,則法律應保障相關人士免遭報復:(1)披露人向內部和/或獨立監(jiān)督機構作出了相同或實質上相似的信息披露;并且:(i)接收披露的機構拒絕或未能按照適當?shù)膰H標準對披露內容進行有效調查;或(ii)披露人未在合理的法定期間內收到合理適當?shù)慕Y果;或(2)披露人合理地認為有重大的風險,即向內部和/或獨立監(jiān)督機構作出披露,將會導致證據(jù)被破壞或隱瞞、證人受干擾或披露人或第三方遭報復;或(3)沒有任何既定的內部機構或獨立監(jiān)督機構可接收披露;或(4)披露所指的作為或不作為構成對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或對環(huán)境構成嚴重和逼切的危險。并且披露人僅披露了合理必要的信息量,可以循其發(fā)現(xiàn)不法行為;注意:如果在披露有關不法行為的過程中,披露人還提供了與不法行為無關的文檔,此人仍應受保護免于報復,但披露造成的危害高過其帶來的公共利益除外。并且披露人合理地認為,信息披露帶來的公共利益高于其可能帶來的危害。注意:“合理地認為”的判斷是一個客觀與主觀混合的判斷。披露人必須實際上已(主觀)這樣判斷,且對披露人來說這樣做(客觀)是合理的。如果有爭議,披露人可能需要證明其判斷的合理性,最終應通過獨立法院或法庭認定其判斷是否滿足披露保護的條件。第四十一條原則:保障披露不法行為的披露人免遭報復受保護披露的民事及刑事責任豁免權根據(jù)第三十七條至第四十條原則,披露人應免于:刑事訴訟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因披露信息保密或其他機密信息而被起訴;或披露信息保密或其他機密信息而發(fā)生的民事訴訟程序,包括但不限于索賠和誹謗訴訟。禁止其他形式的報復對于根據(jù)第三十七條至第四十條原則,作出披露或懷疑其作出披露或可能將作出披露的任何人,法律應禁止因此而向其報復。禁止的報復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行政措施或處罰,包括但不限于:批評函、報復性調查、降級、調動、重新分配職責、不予升級、停止雇傭、可能或故意損害個人聲譽的行為,或暫?;虺蜂N忠誠審查;人身或精神的傷害或騷擾;或以上所述的任何威脅。在某些情況下,對披露人以外的人采取的行動可能構成禁止的報復。獨立監(jiān)督機構和司法機構對報復的調查任何人有權就向獨立監(jiān)督機構和/或司法機構舉報“與受保護披露有關”的報復行為或報復威脅。獨立監(jiān)督機構收到有關報復行為或報復威脅的舉報,應就此展開調查。即使沒有舉報,此等機構應當也有能力展開調查。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有充分的權力和資源,對任何所稱的報復展開有效調查,包括對相關人員和記錄發(fā)出傳票,要求聽取證人作出(宗教或非宗教的)宣誓后提供的證詞。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盡一切努力,確保對所稱的報復進行的程序的公平性,并符合正當程序標準。獨立監(jiān)督機構應該有權要求公共機構采取救濟措施或恢復性措施,包括但不是限于復職、重新分配職責和/或支付法律訴訟費用、其他合理的費用,欠薪和相關福利、旅行費用、和(或)補償金。獨立監(jiān)督機構亦應禁止公共機構采取報復措施。此等機構應在合理的法定期限內完成對舉報的報復的調查。此等機構應通知披露人相關人士調查的完成及(如可能)采取的步驟或提出的建議。就獨立監(jiān)督機構的“認為對披露的反應行為不構成報復”的決定,或有關救濟措施的決定,或相關恢復性措施的決定,相關人士也可以向司法機構提出上訴。舉證責任如果公共機構對任何人采取不利行動,該機構負有舉證責任,證明其行動與披露無關。不放棄權利和救濟不得通任何協(xié)議、政策、形式或雇傭條件,包括任何預先的爭議仲裁的協(xié)議,限制第三十七條至第四十條原則規(guī)定的權利和救濟或令相關人士放棄此等權利和救濟。任何限制此等權利和救濟的企圖或令人放棄此等權利和救濟的企圖應被視為無效。第四十二條原則:鼓勵和促進受保護披露國家應鼓勵公共官員作出受保護披露。為了促進此等披露,一國應該要求所有公共機構發(fā)出指導準則,實施原則第三十七條至第四十二條原則的規(guī)定。注意:此等指導準則應至少規(guī)定:(1)關于披露不法行為的權利或責任的建議;(2)應該或可以披露的信息類別;(3)此等披露的規(guī)定程序和(4)法律規(guī)定的保障。第四十三條原則:公職人員的公共利益抗辯當公職人員因其披露的信息而可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