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 一輪仿真模擬(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 一輪仿真模擬(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 一輪仿真模擬(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 一輪仿真模擬(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 一輪仿真模擬(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仿真模擬(五)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19·安徽六校教研會二聯(lián))據(jù)《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來于列國之間經商。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以后,去往齊國的陶隱居經商,“三致千金”;子貢在曹、魯之間做買賣,“家累千金”,以財力結交諸侯,所到之處,諸侯無不以平等之禮相待。由此推知,當時的商業(yè)()A.獲得了自主發(fā)展的空間B.以齊魯之地為交易中心C.對政權具有很大依賴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體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來于列國之間經商”、范蠡“三致千金”、子貢“家累千金”可知,當時商業(yè)獲得了自主發(fā)展的空間,故選A項。材料說的是子貢和范蠡在齊魯做買賣,不能就此說明齊魯是交易中心,排除B項;對政權具有很大依賴性與范蠡隱居齊國“三致千金”相沖突,排除C項;地域性商人群體出現(xiàn)在明清時期,排除D項。2.(2019·湖南株洲一檢)近人胡適認為禪宗是中國佛教內部的一種革命運動,使佛教中國化、簡單化,這才有中國的理學。史學家范文瀾說,禪宗僧徒所作的語錄,除去佛徒必須的門面語,思想與儒學少有區(qū)別。兩位學者的認知都()A.維護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B.強調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性C.否定佛教思想的獨立性D.肯定禪宗對儒家的改造答案B解析材料中胡適和范文瀾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佛教和儒家文化的交融,這表明兩位學者都認為傳統(tǒng)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選B項。材料中兩位學者并未強調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排除A項;佛教義理儒學化,并沒有否定佛教思想的獨立性,排除C項;材料并未論及佛教對儒學的改造,排除D項。3.(2019·新疆一模)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議立三省、定內外官”,后決定實行一省制,廢除了唐宋以來的三省并立制,只設中書省,使之成為“外取信于行省,內責成于六部”的中樞機構。與唐宋相比,元代中書省的設立()A.標志著集權政治的日趨強化B.反映出明君賢相的理想愿景C.表達了精簡機構的政治訴求D.有利于中央機構的不斷完善答案A解析由材料“實行一省制,廢除了唐宋以來的三省并立制,只設中書省,使之成為‘外取信于行省,內責成于六部’的中樞機構”可知,中書省成為上承天子、下總百司的最高行政機關,最高統(tǒng)治者通過控制中書省以加強君主專制,故選A項。材料強調君主專制的加強而非君臣關系,排除B項;中書省的設立意在加強皇權而非精簡機構,排除C項;由材料可知,中書省的設立加強了君主專制,不利于中央機構的發(fā)展完善,排除D項。4.(2019·四川成都七中一模)中國傳統(tǒng)解決民事糾紛是依靠中間人調解,調解無效時交官府;而官府也主要扮演調解人角色,在民事糾紛導致暴力事件出現(xiàn)后,才扮演法官角色。但到了明清,官府的法官角色越來越重,社會上甚至出現(xiàn)了專門代人打官司的“訟師”。這種變化表明()A.古代中國法制意識淡薄B.社會發(fā)展提升法律的作用C.政府奉行以德治民理念D.民眾已具備近代法律意識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在民事糾紛中,官府的法官角色不斷強化。這說明社會矛盾復雜化,要求官府依法裁決案件的情況增多,故選B項。A項說法與材料不符,故排除;C項說法與材料強調官府依法判決不符,排除;近代法律意識強調權利源自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5.(2019·百師聯(lián)盟Ⅰ卷聯(lián)考)魏源曾經建議清政府建立造船廠和火器廠,聘請外國人當指導,仿造西洋船艦火器,以及火輪機、火輪車、自來火等各種民用器具。他還建議在科舉考試中增加水師科,對于能制造西洋船艦、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當時有人批評他的建議過于“失體”。據(jù)此可知,這些建議()A.具有離經叛道的色彩B.帶來了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C.主張制度層面的變革D.肯定了西方先進的文明體系答案A解析魏源建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聘用外國人當指導,在科舉考試中增加水師科,當時有人批評他的建議過于“失體”,說明魏源的建議不符合當時的“天朝上國”觀念,具有離經叛道的色彩,故A項正確。魏源的建議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沒有帶來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排除B項;魏源建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主張制度變革,排除C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2019·湖南長郡中學模擬)從1896年開始,日本在杭州、蘇州、漢口、沙市、天津、福州、廈門、重慶等八個城市取得建立專管租界的特權,從而成為在中國擁有租界最多的國家。這主要反映出()A.中日《馬關條約》的規(guī)定得到了落實B.日本憑借在華特權暫時地獨霸中國C.片面最惠國待遇擴大了日本在華特權D.群眾反帝斗爭為日本侵華帶來便利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日《馬關條約》的規(guī)定當中并沒有“建立專管租界”的內容,故A項錯誤;日本在杭州、蘇州等八個城市取得建立專管租界的特權,并不能說明日本憑借在華特權暫時地獨霸中國,故B項錯誤;租界的特權在《馬關條約》之前已經存在,日本通過片面最惠國待遇獲得專管租界的特權,從而擴大了日本在華特權,故C項正確;1896年沒有形成群眾反帝斗爭,故D項錯誤。7.(2019·湖南岳陽一檢)抗戰(zhàn)后期,除全國多數(shù)知識青年紛紛投奔延安外,連華僑領袖陳嘉庚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許多人都公開表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國內廣泛流傳著“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的詩句。這突出反映了()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B.中共領導核心地位最終確立C.國共力量對比的根本扭轉D.中國社會變革方向基本明朗答案D解析材料“抗戰(zhàn)后期”“全國多數(shù)知識青年紛紛投奔延安”“華僑領袖陳嘉庚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反映出,中共的積極抗日并在抗日根據(jù)地內建立起一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雛形,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社會改革的方向,故D項正確。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革命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故A項錯誤;抗戰(zhàn)后期,中共并未確立領導核心地位,排除B項;國共力量對比的根本扭轉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8.(2019·四川眉山一診)下圖為創(chuàng)作于1953年的一副木刻畫《售余糧》。這一作品反映出當時()A.國民經濟恢復活躍了農村市場B.國家集中力量進行工業(yè)建設C.土地改革激發(fā)了農民生產熱情D.農村生產關系發(fā)生根本變革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農民售余糧是將糧食出售給國家,并不是農村市場活躍的表現(xiàn),排除A項;1953年我國開始執(zhí)行“一五”計劃,農民將余糧出售給國家有利于支持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體現(xiàn)了國家集中力量進行工業(yè)建設,故選B項;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排除C項;農村生產關系發(fā)生根本變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排除D項。9.(2019·廣東汕頭一模)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開始出現(xiàn)私人法律學校。到公元2世紀末,法律學校在帝國范圍內已普遍存在。這些法律學校主要培養(yǎng)公民的法律素養(yǎng),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職業(yè)方面謀取職位。這一狀況反映出,羅馬法()A.已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B.不過是維護奴隸制度的工具C.具有深厚的階級色彩D.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領域答案D解析材料“法律學校在帝國范圍內已普遍存在”說明,當時羅馬法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領域,人們需要學習羅馬法,許多職業(yè)需要羅馬法,故選D項。羅馬法形成完備體系的標志是公元6世紀《民法大全》的頒布,A項錯誤;B、C兩項材料均未反映,故排除。10.(2019·安徽合肥二檢)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視普及初等學校體育為重建軍事強國、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大業(yè)的一個有效途徑,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將體育設置為初等學校必修課,希望初等學校通過開展體育和軍事教育,從而為軍隊輸送忠誠強健的“公民戰(zhàn)士”。這一做法反映了()A.第三共和國重視國防事業(yè)B.體育教育決定國家未來C.第三共和國面臨內憂外患D.法國強化民族國家意識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重建軍事強國、實現(xiàn)民族復興”“開展體育和軍事教育,從而為軍隊輸送忠誠強健的‘公民戰(zhàn)士’”體現(xiàn)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教育目的是強化公民的國家和民族意識,故D項正確。材料論述的是法國的教育目的,不是重視國防事業(yè),故A項錯誤;B項說法絕對,錯誤;材料并未涉及第三共和國面臨內憂外患的信息,故C項錯誤。11.(2019·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羅斯福新政期間,通過調整勞資關系的立法,政府給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經濟利益和勞動極限。在美國歷史上,由國會通過此種內容的法案,并經總統(tǒng)簽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認,實屬罕見。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A.政府的職能與角色發(fā)生變化B.部門權力統(tǒng)一不再相互制衡C.總統(tǒng)權力介入立法司法領域D.工人階級權益全面得到保護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調整勞資關系的立法由國會通過并經總統(tǒng)簽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認,反映了司法獨立傳統(tǒng)受到挑戰(zhàn),總統(tǒng)行政權力擴大,故A項符合題意。最高法院支持新政法案不代表美國三權分立的制衡體制受到破壞,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行政權力介入司法,排除C項;調整勞資關系的立法意在緩和社會矛盾,并不代表工人階級權益全面得到保護,排除D項。12.(2019·湖北武漢調研)對下圖漫畫中的改革,解讀正確的是()A.緩解了政治經濟危機B.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C.確立了世界軍事霸權D.導致了聯(lián)盟全面解體答案D解析根據(jù)漫畫內容“改革”“多黨制、私有化”等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漫畫反映了蘇聯(lián)的戈爾巴喬夫改革,這一改革導致蘇聯(lián)全面解體,故選D項。戈爾巴喬夫改革最終并沒有緩解蘇聯(lián)的政治經濟危機,導致蘇聯(lián)解體,排除A項;斯大林時期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勃列日涅夫時期確立了世界軍事霸權,B、C兩項均非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故排除。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3~14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15~1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jù)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37分。13.(2019·湖南長郡中學模擬)(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紀之前,英國的對外貿易主要操縱在漢薩同盟(13至17世紀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yè)政治聯(lián)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15世紀開始,英國賦稅結構中商業(yè)稅逐步替代農業(yè)稅占據(jù)主導地位。都鐸王朝時期,國家的稅制體系基本完備,賦稅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16世紀,英國的關稅收入超過王室領地收入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強大的漢薩同盟被徹底驅逐出英國;日益興起的海運集團通過對議會的游說,推動了兩項航海條例的通過,規(guī)定英國進出口商品須由英國船只運輸?!幾皂f伯《世界經濟史綱》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開放的通商口岸逐漸增多,轉口貿易日漸頻繁,大量洋貨在中囯低成本傾銷,免稅商品范圍不斷擴大。清末,有志之士發(fā)出了修改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吁。巴黎和會上,北京政府收回國權的要求被無視。中共成立初期,即將廢除不平等條約逐步納入革命綱領。1926年,廣州十萬余人集會要求“早日實現(xiàn)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1928年起中國逐步收回了關稅自主權,抗戰(zhàn)時期,廢約運動取得階段性成果。新中國成立后,取消了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由1978年的4.7%上升到2008年的50%以上?!獡?jù)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國實現(xiàn)貿易自主權的因素和影響。(12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近現(xiàn)代逐步收回貿易自主權與英國相比的不同條件。(9分)(3)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外貿自主權與國家發(fā)展的關系。(4分)答案(1)因素: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民族國家的形成;重商主義的影響;議會政治的發(fā)展。(6分,任答三點)影響:強化了國家主權意識;推動了政治制度轉型和完善;有利于殖民戰(zhàn)爭勝利;為國內產業(yè)升級和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提供了經濟基礎。(6分,任答三點)(2)條件:民族危機加深,救亡圖存思想的傳播;民主革命的不斷發(fā)展;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二戰(zhàn)中中國的貢獻提高了國際地位;新中國成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建國初期奉行獨立自主外交;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推動。(9分,任答四點)(3)認識:國家主權獨立是實現(xiàn)外貿自主權的前提;實現(xiàn)對外貿易完全自主能推動國家經濟發(fā)展。(4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因素,根據(jù)材料一“商業(yè)稅逐步替代農業(yè)稅占據(jù)主導地位……國家的稅制體系基本完備……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強大的漢薩同盟被徹底驅逐出英國;日益興起的海運集團通過對議會的游說”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工商業(yè)發(fā)展、民族國家、重商主義、議會政治等方面概括;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主權、政治轉型、殖民戰(zhàn)爭、工業(yè)革命等方面回答其影響。第(2)問,根據(jù)材料二“有志之士發(fā)出了修改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吁……1928年起中國逐步收回了關稅自主權,抗戰(zhàn)時期,廢約運動取得階段性成果。新中國成立后,取消了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改革開放以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民主革命、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努力、中國國際地位、民族獨立、獨立自主外交、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等方面說明。第(3)問,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主權獨立、國家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回答外貿自主權與國家發(fā)展的關系。14.(2019·四川教考聯(lián)盟二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期常見人名古代中國福、祿、貴、壽、榮、千秋、延年、延齡、松齡、安、寧、和、順、富、仁、義、禮、信、忠、孝、德、修、文、武、賢等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建國、建軍、和平、愛華、國華、建民、國強、新民、新華、抗美、保國、衛(wèi)國、躍進、超英、超美、紅專等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衛(wèi)東、衛(wèi)紅、向東、文革、紅衛(wèi)、衛(wèi)兵、要武、愛武等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波、濤、浪、飛、海、宇、彬、斌、博、璐、琳、鑫、穎、捷、睿、靜、潔、瑩、晨、露、曦、曉、雪等——摘編自張書巖《從人名看50年的變遷》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史知識,對上表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12分)答案(示例一)看法:中國古代常見人名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倫理道德觀念。(3分)說明:福、祿、貴、富、榮等常見人名,反映了自然經濟形態(tài)下人們的理想和訴求。仁、義、禮、信、忠、孝、德等常見人名則反映了儒家綱常倫理成為古人社會生活中的主導思想。綜上,中國古代常見人名來源于古人社會生產生活實踐,反映了人們的價值取向。(9分)(示例二)看法:新中國初期的常見人名反映了人民群眾具有強烈的國家認同觀念。(3分)說明:建國、愛華、解放、新華等人名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人民實現(xiàn)當家作主后的喜悅和對新生人民政權的認同與擁護??姑馈⒈?、衛(wèi)國反映了朝鮮戰(zhàn)爭期間和勝利后人民群眾對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體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情感,是人民群眾深化國家認同的生動體現(xiàn)。綜上,新中國初期的常見人名深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群眾對新生人民政權的認同和擁護,是當時中國人民道路自信的生動體現(xiàn)。(9分)(示例三)看法:20世紀50到70年代的常見人名常常與重大歷史事件密切相關。(3分)說明:建國、愛華、新華等常見人名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背景??姑馈⒈?、衛(wèi)國等常見人名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重大歷史事件。躍進、超英、超美等常見人名反映了“大躍進”運動的歷史背景。衛(wèi)東、衛(wèi)紅、向東、文革、紅衛(wèi)等人名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社會狀況。綜上,20世紀50到70年代的常見人名往往來源于當時正在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我們今天考察這些事件的社會影響提供了一個視角。(9分)(示例四)看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常見人名政治色彩減弱,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3分)說明: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由于長期受“左”傾思想影響,常見人名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如衛(wèi)東、衛(wèi)紅、向東、文革、紅衛(wèi)等常見人名。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波、濤、浪、飛、海等象征積極奮斗的字詞成為常見人名的重要來源,改革、開放等時代熱詞也沒有再成為常見人名,這表明常見人名中的政治色彩減弱。綜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發(fā)展和思想解放,中國人名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政治色彩減弱。(9分)解析就表格信息看,不同時期的人名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梢跃湍硞€具體時期的人名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古代常見人名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倫理道德觀念,新中國初期的常見人名反映了人民群眾具有強烈的國家認同觀念等,也可以就表格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提出看法,注意說明要與提出的看法相對應,運用的史實要正確、恰當。(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3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道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15.(2019·遼寧沈陽市郊聯(lián)合體一模)(15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強東侵的強烈撞擊下,晚清的軍事變革作為一種自然的回應,在逐漸興起,其本質就是實現(xiàn)軍事近代化,縮小乃至消除中國與西方軍事上的差距,從而有效抗御列強的侵略,保障國家安全。以甲午戰(zhàn)爭失敗為標志,晚清軍事變革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階段。甲午戰(zhàn)前為第一階段變革,隨興辦洋務而起,因甲午戰(zhàn)敗而衰。主要內容包括推進陸軍火器化;建立近代海軍,加強海防;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革新軍事教育等。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使30余年慘淡經營的成果毀于一旦,也標志著晚清軍事變革步入了第二階段。由于《馬關條約》及其后《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背上了極其沉重的賠款負擔,國家進一步衰敗,已無力再投巨資建設海軍,因此,這個階段軍事變革的重點集中在陸軍,最主要的內容是編練新式陸軍和發(fā)展陸軍教育。第二階段的軍事變革,因中央集權不斷削弱,各省各自為政,非但未能有效增強國家的整體軍力,反而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墳墓。——鐘少異、高煒《晚清軍事變革及軍事近代化為什么失敗》(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晚清兩次軍事變革的共同特點。(7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兩次軍事變革失敗的原因。(8分)答案(1)共同特點:在西方列強加劇侵華、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的形勢下進行;側重于對軍事武器和軍事教育的變革;都以失敗告終,沒有實現(xiàn)軍事近代化。(7分)(2)失敗原因: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進行變革,不可能從根本上變革,最終必然失??;缺乏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第一階段以封建官僚個人為主,后一階段是各省自行其是,不能保證變革的正常進行;列強的侵略和國內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使變革缺乏必要的社會條件。(8分)解析第(1)問,由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強東侵的強烈撞擊下,晚清的軍事變革作為一種自然的回應”可以得出二者的背景相同;從內容上看,二者均側重于對軍事武器和軍事教育的變革;從結果而言,二者均以失敗告終。第(2)問,失敗的原因,根據(jù)材料“第二階段的軍事變革,因中央集權不斷削弱,各省各自為政”并結合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失敗的原因,從指導思想、領導者和面臨的時代背景等方面進行概括作答。16.(2019·江西重點中學盟校一聯(lián))(15分)【歷史——選修3:二十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法國和德國作為歐洲大陸的兩個大國,法德關系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從歷史上看,兩國曾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長期的相互為敵使兩國結下了深深的仇怨。19世紀70年代以來,德國曾在短短的70年時間里與法國打了3次戰(zhàn)爭,分別是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法兩國在歐洲互相仇殺,不僅使兩國人民深受戰(zhàn)爭之苦,而且使歐洲經常處于動蕩之中,嚴重影響歐洲的發(fā)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法國和德國兩個國家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有人這樣描述:戰(zhàn)敗的德國已經成為一個遍地廢墟的國家,一個缺乏糧食和原料的國家,一個社會混亂、前途未卜的國家。因此在戰(zhàn)后,要求復興本國經濟,便成為戰(zhàn)后兩國的首要任務。鑒于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歐洲各國的有識之士尤其是德法兩國的領導人提出了實行德法和解,實現(xiàn)歐洲聯(lián)合的新目標。1950年法國提出實現(xiàn)西歐經濟聯(lián)合的舒曼計劃,該計劃的目的在于將法德的全體煤鋼生產置于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以參加的高級聯(lián)營機構的管轄之下,以期通過對煤炭和鋼鐵實行共管,使一場新的法德戰(zhàn)爭成為不可能的事。——摘編自李平《二戰(zhàn)后法德關系探析》(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德在二戰(zhàn)后和解的原因。(8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法德在二戰(zhàn)后和解的意義。(7分)答案(1)原因:多次戰(zhàn)爭的災難;歐洲的普遍衰弱(歐洲喪失了世界中心地位);歐洲聯(lián)合的歷史淵源;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把歐洲連成一體;法德政治家的智慧。(8分,任答四點)(2)意義:維護了歐洲較長期的和平;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沖擊了兩極格局。(7分,任答三點)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德法兩國在歐洲互相仇殺,不僅使兩國人民深受戰(zhàn)爭之苦,而且使歐洲經常處于動蕩之中,嚴重影響歐洲的發(fā)展”可知,法德和解的原因是多次戰(zhàn)爭的災難;根據(jù)材料“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法國和德國兩個國家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可知,法德和解的原因是歐洲的普遍衰弱;根據(jù)材料“歐洲各國的有識之士尤其是德法兩國的領導人提出了實行德法和解,實現(xiàn)歐洲聯(lián)合的新目標”可知,法德和解的原因是有識之士的推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聯(lián)合的歷史淵源和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也是法德和解的重要原因。第(2)問,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