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部分地區(qū)2023屆高三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1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2023屆高三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2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2023屆高三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3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2023屆高三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4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2023屆高三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山東省部分地區(qū)2023屆高三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文言文閱讀專題

山東省日照市2023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于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謂子胥曰:“寡人欲強國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進,垂淚頓首曰:“臣,楚國之亡虜也,父兄棄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來歸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與政事焉?”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縶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于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御,民無所依,倉庫不設(shè),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标H閭曰:“安君治民,其術(shù)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闔閭曰:“寡人委計于子?!弊玉隳耸瓜嗤羾L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門三。城郭以成,倉庫以具,闔閭復(fù)使子胥、屈蓋馀、燭傭習(xí)術(shù)戰(zhàn)騎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會楚之白喜來奔。闔閭見白喜而問曰:“寡人國僻遠,東濱海,側(cè)聞子前人為楚荊之暴怒,費無忌之讒口,不遠吾國,而來于斯,將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國之失虜,前人無罪,橫被暴誅。臣聞大王收伍子胥之窮厄,故來歸命,惟大王賜其死。”闔閭傷之,以為大夫,與謀國事。吳大夫被離問子胥曰:“何見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與喜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fù)俱流。'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離曰:“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擅殺之性,不可親也?!弊玉悴蝗黄溲裕c之俱事吳王。

(節(jié)選自《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第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B.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C.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D.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員。文中是后者。

B.棄捐,拋棄,棄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時或婦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進退,指進攻和退卻,也有增減等義。文中是偏義復(fù)詞,指退隱不參政。

D.胡馬,文中指異族鐵騎,與“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胡馬”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闔閭即位后,因為吳國當前國力衰微,難以讓百姓和諸侯們信服,于是向伍子胥請教強國之道,并委托伍子胥來籌劃實施。

B.伍子胥認為謀臣只能和君王在危急境地中共處,一旦憂患消除,國事安定,一定不會再被君王親近。闔閭打消了他的疑慮。

C.在城郭建成、倉庫完備后,闔閭命令伍子胥與屈蓋馀、燭傭等人訓(xùn)練部隊,提高士兵戰(zhàn)術(shù)、騎馬、射箭、防御等軍事技能。

D.闔閭?cè)钨t使能,勵精圖治。伍子胥雖然身為楚國逃犯,但是依然受到他的重用。吳國偏僻落后,他采取有效措施強國治民。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4分)

(2)臣聞大王收伍子胥之窮厄,故來歸命,惟大王賜其死。(4分)

14.文中伍子胥和白喜“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體現(xiàn)在哪里?請簡要概括。(3分)

山東省濟南市2023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

郝廷玉者,驍勇善格斗,事太尉李光弼,為帳中愛將。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陽,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光弼懼賊勢西犯河、潼,極力保孟津以掎其后,晝夜嬰城,血戰(zhàn)不解,將士夷傷。光弼召諸將訊之曰:“賊黨何面難抗?”或?qū)υ唬骸拔鞅庇缱顬閯艛??!蹦素秸偻⒂裰^之曰:“兇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痹唬骸巴⒂袼I(lǐng),步卒也,愿得騎軍五百?!惫忮鲆跃T三百授之。光弼法令嚴峻,是日戰(zhàn)不利而還者,不解甲斬之。廷玉奮命先登,流矢雨集,馬傷不能軍而退。光弼登堞見之,駭然曰:“廷玉奔還,吾事敗矣!”促令左右取廷玉首來。廷玉見使者曰:“馬中毒箭,非敗也?!惫忮雒遵R而復(fù),徑騎沖賊陣,馳突數(shù)四。俄而賊黨大敗于河壖,廷玉擒賊將徐璜而還。前后以戰(zhàn)功累授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封安邊郡王。光弼薨,代宗用為神策將軍。

永泰初,仆固懷恩誘吐蕃、回紇入犯京畿,分命諸將屯于要害,廷玉與馬璘率五千人屯于渭橋西窯底。觀軍容使魚朝恩素聞廷玉善陣,欲觀其教閱。廷玉乃于營內(nèi)列部伍,鳴鼓角而出,分而為陣,箕張翼舒,乍離乍合,坐作進退,其眾如一。朝恩嘆曰:“吾在兵間十余年,始見郝將軍之訓(xùn)練耳。治戎若此,豈有前敵耶?”廷玉凄然謝曰:“此非末校所長,臨淮王之遺法也。太尉善御軍,賞罰當功過。每校旗之日,軍士小不如令,必斬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有心破膽裂者。太尉薨變已來,無復(fù)校旗之事,此不足軍容見賞。”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B.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C.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D.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秦朝設(shè)立的最高軍事職位。歷代職權(quán)有變化,東漢為“三公”之一,到唐代品級高,為加官所用。

B.“晝夜嬰城”中的“嬰”意為“包圍、圍繞”,這與《陳情表》中的“夙嬰疾病”中的“嬰”本意相同。

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后和高等妃嬪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貴族。

D.京畿,國都及周邊地區(qū)。唐朝時將長安城周邊分為京縣和畿縣,京城所轄縣為京縣,京城旁邑為畿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光弼在率軍血戰(zhàn)而不得解圍、將士死傷甚重的情況下,于是打算派愛將郝廷玉擊破西北隅的叛軍來戰(zhàn)勝敵軍。

B.作戰(zhàn)中,郝廷玉因戰(zhàn)馬負傷導(dǎo)致軍隊退卻,李光弼要派人斬殺郝廷玉,最終郝廷玉向李光弼派來的使者解釋得免。

C.魚朝恩素來聽說郝廷玉擅長排兵布陣,于是到他軍營觀看其訓(xùn)練檢閱軍隊,看后大為贊賞,認為不會遇到強敵。

D.李光弼治軍嚴明,擅長統(tǒng)軍,即使平時訓(xùn)練軍隊也是執(zhí)法如山,獎賞一定要和功勞相當,處罰一定要和罪過相當。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乃亟召廷玉謂之曰:“兇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p>

(2)必斬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有心破膽裂者。

1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郝廷玉是個優(yōu)秀將領(lǐng)?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概括。

山東省菏澤市2023屆高三下學(xué)期一模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勾踐已滅吳,乃以兵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

越王還于吳,置酒文臺,群臣為樂。大夫種進祝酒,其辭曰:“我王賢仁,懷道抱德。滅仇破吳,不忘返國。賞無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億。觴酒二升,萬歲難極?!迸_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范蠡從吳欲去,恐勾踐未返,失人臣之義,乃從入越。行謂文種曰:“子來去矣,越王必將誅子?!狈N不然言。蠡復(fù)為書,遺種曰:“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膳c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膳c履危,不可與安。子若不去,將害于子,明矣?!蔽姆N不信其言。越王陰謀,范蠡議欲去徼幸。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辭于王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義一也。今臣事大王,

前則無滅未萌之端,后則無救已傾之禍。雖然,臣終欲成君霸國,故不辭一死一生。臣竊自惟,乃使于吳。王之慚辱,螽所以不死者,誠恐讒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須臾而生。夫恥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賴宗廟之神靈,大王之威德,以敗為成,斯湯、武克夏、商而成王業(yè)者。定功雪恥,臣所以當席日久,臣請從斯辭矣?!痹酵鯋湃唬抡匆?,言曰:“國之士大夫是子,國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號,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將逝矣。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孤竊有言:公位乎,分國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聞君子俟時,計不數(shù)謀,死不被疑,內(nèi)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蹦顺吮庵郏鋈?,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選自《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有刪節(ji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B.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C.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D.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遺種曰”中的“遺”與《伶官傳序》中“此三者,吾遺恨也”的“遺”意思不同。

B.“幸賴宗廟之神靈”中的“幸”與《鴻門宴》中“故幸來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C.“國之士大夫是子”中的“是”與《歸去來兮辭》中“覺今是而昨非”的“是”意思相同。

D.“二十四年九月丁未”中的“丁未”與《登泰山記》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皆指紀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勾踐滅吳后并沒有回越國,而是率兵北上與諸侯會盟,在接受了周天子封賜的爵號后離開徐州,又回到吳國。

B.在文臺宴會上,大夫文種向勾踐祝酒,聽了文種的祝酒贊詞,勾踐卻不高興,范蠡對勾踐的心理有清醒的認識。

C.范蠡為了盡到自己做臣子的道義,跟隨勾踐回到越國。途中,他兩次警告文種所面臨的危險,但文種都不相信。

D.范蠡在向勾踐辭別時,詳細說明了自己忍辱未死以及現(xiàn)在離開的原因,勾踐恩威并施,假惺惺地進行了挽留。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4分)

(2)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4分)

14.范蠡勸說文種離開勾踐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魏主雅重門族。隴西李沖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jié)姻親,莫非清望。帝以其女為夫人。魏舊制:王國舍人①皆應(yīng)娶八族及清修之門。咸陽王禧娶隸戶為之,帝深責之,因下詔為其聘室:“前者所納,可為妾媵。咸陽王禧,可聘故穎川太守隴西李輔女。”時趙郡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風。眾議以薛氏為河?xùn)|茂族。帝曰:“薛氏,蜀也。豈可入郡姓!”直閣薛宗起執(zhí)戟在殿下,出次對曰:“臣之先人,漢末仕蜀,二世復(fù)歸河?xùn)|,今六世相襲,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黃帝之胤,受封北土,豈可亦謂之胡邪?今不預(yù)郡姓,何以生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則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帝與群臣論選調(diào)曰:“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沖對曰:“未審上古已來,張官列位,為膏梁子弟乎,為致治乎”帝曰:“欲為治耳?!睕_曰:“然則陛下今日何為專取門品,不拔才能乎”帝曰:“茍有過人之才,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門,借使無當世之用,要自德行純篤,朕故用之?!睕_曰:“傅說、呂望,豈可以門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曠世乃有一二耳。”秘書令李彪日:“陛下若專取門地,不審魯之三卿②,孰若四科③”著作佐郎韓顯宗曰:“陛下豈可以貴襲貴,以賤襲賤!”帝曰:“必有高明卓然者,朕亦不拘此制?!表曋?,劉昶入朝,帝謂昶曰:“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門,朕以為不爾。何者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令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若有其人,可起家為三公。正恐賢才難得,不可止為一人渾我典制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齊紀六》)

[注]①王國舍人:指諸王嬪妃。②三卿:春秋時期魯國三位卿大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③四科:原為儒家評定人物的分類,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此處指四科的代表人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B.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C.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D.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次的“次”指行列、隊列,與《蘭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含義相同。

B.伏,在此表示下對上的謙敬,與《孔雀東南飛》中“伏惟啟阿母”的“伏”相同。

C.膏粱,此指富貴之家,與《紅樓夢》中“寄言紈禱與膏梁”的“膏梁”含義相近。

D.起家,此指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與“白手起家”中的“起家”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帝因為咸陽王禧違背魏國已有的制度聘娶隸戶人家的女兒做嬪妃,不僅對其深加責備,還下詔書為他聘娶隴西人李輔的女兒為妻室。

B.魏帝認為薛氏屬于蜀地不應(yīng)該入郡姓,但在薛宗起據(jù)理力爭、碎戟于地甚至以死相逼下,不僅同意薛氏入郡姓,還對薛宗起贊賞有加。

C.李沖認為自古以來陳設(shè)官爵名位就是為了把政事處理好,應(yīng)該選取有才能的人充任,而不應(yīng)該像魏帝那樣只憑門第選取顯貴人家子弟。

D.魏帝雖然表示可以打破常規(guī)選用出身低微的曠世之才,但仍然不廢棄以門第選人的制度,因為他認為君子之門出來的人德行純粹篤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隴西李沖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jié)姻親,莫非清望。(4分)

(2)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門,朕以為不爾。(4分)

14.文中薛宗起和李彪在應(yīng)答魏帝時,采用的說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山東省臨沂市2023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初,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遣其喪歸葬。至吳,吳王①慍曰:“天下同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復(fù)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疾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系治驗問吳使者。吳王恐,始有反謀。后使人為秋請,文帝復(fù)問之,使者對曰:“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shù)輩,吳王恐,以故遂稱病。夫‘察見淵中魚,不祥’。唯上棄前過,與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幾枚,老,不朝。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踐更②,輒與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他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錯數(shù)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日益橫。及景帝即位,錯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七國之叛》)

文本二: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數(shù)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眼,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后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封建論》)

①吳王:劉濤,漢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為吳王,其封地為吳國,后聯(lián)合楚、趙等七國發(fā)動叛亂,失敗后,逃到東越被殺。②踐更:受錢代人服徭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B.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C.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D.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系治,囚禁審其罪,"系"與《過秦論》中"俯首系頸"的"系"含義相近。

B.幾杖、坐幾和手杖,皆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

C.存問,問候的意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義不同。

D.陵遲,也作“凌遲”,既是一種殘酷刑罰,也指漸趨衰敗,文中意指后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國太子侍奉皇太子飲酒、下棋,走棋路時與之發(fā)生了爭執(zhí),態(tài)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盤打死了,這件事成為吳王謀反叛亂的誘因。

B.因吳太子之事,吳王稱病不再朝見文帝,此舉有違藩臣的禮節(jié),不過文帝在聽了使者的解釋后,未追究吳王過錯,特許吳王不再上朝。

C.晁錯多次上奏文帝,陳述吳王過失,建議削減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錯仍力主削藩,他認為吳王最終會發(fā)動叛亂。

D.面對吳國的威脅,削藩已成朝臣共識。柳宗元也認為,西漢時由于謀臣獻策,才分散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諸侯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

(2)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

14.唐朝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請結(jié)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論》的創(chuàng)作目的。(3分)

山東省齊魯名校2023屆高三下學(xué)期第二次學(xué)業(yè)質(zhì)量聯(lián)合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每朝,賜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與爵。爵邑盡,退朝而乘,嘖然而嘆,終而笑。其仆曰:“何嘆笑相從數(shù)也?”晏子曰:“吾嘆也,哀吾君不免于難;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無死矣?!贝掼坦麖s莊公。晏子立崔杼之門,從者曰:“死乎?”晏子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獨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吾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君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禍始吾不在也,禍終吾不知也,吾何為死?且吾聞之,以亡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為義者不足以立功。嬰豈其婢子也哉?其縊而從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上第五》)

文本二: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太史公曰: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現(xiàn)其行事,故次其傳。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

(節(jié)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B.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C.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D.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莊公,即齊莊公。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一等。

B.“弒莊公”意為殺死莊公,“弒”在古代專指臣殺君,下殺上。

C.袒免,即露出左臂,脫去帽子用白布纏頭,是古代一種較輕的喪禮。

D.“進思盡忠”的“進”與《岳陽樓記》中“是進亦憂”的“進”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莊公起初很信任晏子,多采納他的意見,經(jīng)常賜他爵位,增加封邑,后來就不再采納他

的意見了,并不斷剝奪他的爵位和封邑。

B.晏子在他的爵位和封邑都被剝奪干凈后,先嘆后笑,因為他預(yù)料到齊莊公一定會被崔杼殺死,也預(yù)料到崔杼一定不會加害于他。

C.晏子認為君臣都要為國家服務(wù),如果君主不是為國家利益而死,而是為個人利益而死,那么作為臣子就沒有義務(wù)為君主殉死。

D.晏子雖然沒有為君主殉死,但是他卻不怕冒犯崔杼,他坐在地上,將頭靠在齊莊公的尸

體上痛哭,以此表述了對齊莊公的哀悼。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保?分)

(2)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4分)

14.司馬遷感嘆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闭埥Y(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司馬遷為什么如此仰慕晏子。(3分)

山東省2022-2023學(xué)年高三下學(xué)期高考考向核心卷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之伐北匈奴也,使假司馬班超出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后忽更疏懈。超曰:“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蹦苏偈毯p之曰:“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閉侍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今虜使到裁數(shù)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背唬骸安蝗牖⒀?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初夜,超遂將吏士往奔虜營。會天大風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明日,超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超告以漢威德,自今以后,勿復(fù)與北虜通。廣叩頭,“愿屬漢,無二心”,遂納子為質(zhì)。還白竇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保h章帝建初)元年,詔征還班超。超將發(fā)還,疏勒舉國憂恐;其都尉黎弇曰:“漢使棄我,我必復(fù)為龜茲所滅耳,誠不忍見漢使去?!币蛞缘蹲詣q。超還至于闐,王侯以下皆號泣曰:“依漢使如父母,誠不可去!”互抱超馬腳不得行。超亦欲遂其本志,乃更還疏勒。疏勒兩城已降龜茲,而與尉頭連兵。超捕斬反者,擊破尉頭,殺六百余人,疏勒復(fù)安。(漢和帝永元)十四年,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書乞歸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背⒕弥磮?,超妹曹大家上書,帝感其言,乃征超還。八月,超至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九月,卒。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西域歸附》)

注:文中“鄯善”“疏勒”“龜茲”“于闐”“尉頭”“安息”均為古西域國名。

10.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天大風/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

B.會天大風/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

C.會天大風/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

D.會天大風/超乃順風縱火前后/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

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假司馬,舊時官名的“假”字有代理、非正式之意,假司馬即代理司馬、非正式的司馬。

B.卿曹,是“君等”“你們”的意思。卿,古代也用于表示對人的敬稱,如稱荀子為“荀卿”。

C.納子為質(zhì),質(zhì)即質(zhì)子,指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的外交使節(jié),多為王子等出身貴族之人。

D.大家,古時可用來尊稱學(xué)識高、品德好的婦女,班超妹妹的丈夫姓曹,故她被稱為“曹大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鄯善王廣原來對待班超恭敬有禮,但后來突然疏遠,班超敏銳地洞察出是北匈奴使者的到來致使鄯善王廣改變了態(tài)度。

B.班超向隨從們仔細分析形勢,將他們當時的危險處境比喻為虎穴,提出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化險為夷,使出使取得成功。

C.匈奴使者被殺一事震驚整個鄯善國,班超借機告知漢朝的國威與恩德,鄯善王廣叩頭謝罪,表示臣服漢朝,不再有二心。

D.疏勒國兩城歸降龜茲,并且和尉頭國連兵,班超逮捕斬殺了叛變者,還打敗了尉頭國,使疏勒國恢復(fù)了安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4分)

(2)還白竇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選使使西域。(4分)

14.班超為什么“久在絕域”,最后才回到中原地區(qū)?請簡要說明。(3分)

文言文閱讀專題

山東省日照市2023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于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謂子胥曰:“寡人欲強國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進,垂淚頓首曰:“臣,楚國之亡虜也,父兄棄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來歸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與政事焉?”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縶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于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标H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御,民無所依,倉庫不設(shè),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标H閭曰:“安君治民,其術(shù)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闔閭曰:“寡人委計于子?!弊玉隳耸瓜嗤羾L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門三。城郭以成,倉庫以具,闔閭復(fù)使子胥、屈蓋馀、燭傭習(xí)術(shù)戰(zhàn)騎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會楚之白喜來奔。闔閭見白喜而問曰:“寡人國僻遠,東濱海,側(cè)聞子前人為楚荊之暴怒,費無忌之讒口,不遠吾國,而來于斯,將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國之失虜,前人無罪,橫被暴誅。臣聞大王收伍子胥之窮厄,故來歸命,惟大王賜其死?!标H閭傷之,以為大夫,與謀國事。吳大夫被離問子胥曰:“何見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與喜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fù)俱流。'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離曰:“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擅殺之性,不可親也?!弊玉悴蝗黄溲?,與之俱事吳王。

(節(jié)選自《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第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B.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C.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D.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員。文中是后者。

B.棄捐,拋棄,棄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時或婦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進退,指進攻和退卻,也有增減等義。文中是偏義復(fù)詞,指退隱不參政。

D.胡馬,文中指異族鐵騎,與“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胡馬”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闔閭即位后,因為吳國當前國力衰微,難以讓百姓和諸侯們信服,于是向伍子胥請教強國之道,并委托伍子胥來籌劃實施。

B.伍子胥認為謀臣只能和君王在危急境地中共處,一旦憂患消除,國事安定,一定不會再被君王親近。闔閭打消了他的疑慮。

C.在城郭建成、倉庫完備后,闔閭命令伍子胥與屈蓋馀、燭傭等人訓(xùn)練部隊,提高士兵戰(zhàn)術(shù)、騎馬、射箭、防御等軍事技能。

D.闔閭?cè)钨t使能,勵精圖治。伍子胥雖然身為楚國逃犯,但是依然受到他的重用。吳國偏僻落后,他采取有效措施強國治民。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4分)

(2)臣聞大王收伍子胥之窮厄,故來歸命,惟大王賜其死。(4分)

14.文中伍子胥和白喜“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體現(xiàn)在哪里?請簡要概括。(3分)

10.B[解答]原文標點: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shè)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shù)也?!?/p>

11.D[解答]“胡馬”在文中泛指北方邊地及西域地區(qū)的馬匹,與“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胡馬”含義不同。

12.A[解答]“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的原因是“仁未施,恩未行”,而不是吳國國力衰微。

13.(1)伍子胥就派人察看地形和水文,效法天地,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長四十七里。4分?!笆埂?,派人;“相”,察看;“象天法地”,效法天地;“周回”,周長。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2)我聽說大王收留了困窘中的伍子胥,所以前來歸順,只希望大王賜我一死。

4分。“窮厄”,困窘,困頓;“歸命”,歸順,投奔;“惟”,希望;“其”,指自己。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4.①兩人有相同的經(jīng)歷和仇恨,都是楚國逃犯,先后投奔吳國。②伍子胥因同情而信任白喜。③伍子胥未聽被離勸說,愿意與白喜共事吳王。

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闔閭元年,(吳王)開始任用賢人、使用能士,實行恩惠,憑借仁義在諸侯之間聞名。仁義未實施,恩惠未實行,(闔閭)擔心國人不親近,諸侯不信任,就任命伍子胥擔任行人的職務(wù),用客卿的禮節(jié)對待他,并且和他謀劃國家政事。闔閭對子胥說:“我想使國家強盛并王霸天下,從哪做起才可以呢?”伍子胥跪行上前,邊流淚邊磕頭說:“我是楚國逃亡的罪人,拋棄了父兄,他們的尸骨得不到安葬,我?guī)е锩淌軔u辱,前來投奔大王,有幸您不殺掉我,哪里敢參與政事呢?”闔閭說:“不是您,恐怕我免不了去做征戰(zhàn)殺敵的差使。如今幸虧得到您的一番指教,才到了今天這樣。為什么半道上生出了退隱(的念頭)呢?”子胥說:“我聽說出謀劃策的臣子,在危亡的境地,足以(和君王)相處,但是等到憂患消除、國事安定,一定不再被君王親近?!标H閭說:“不對。我沒有您,就沒人一起詳盡地商議國事了,怎么能夠責怪您呢?我的國家地處偏遠,只在東南地區(qū),地勢艱險阻塞,氣候潮濕,又有江河海洋的水患。國君沒有防御措施,百姓沒有依靠,糧倉庫府未曾建設(shè),田地不曾開墾。對此該怎么辦?”子胥過了很久說:“凡是想要國君安定,人民得到治理,建立霸業(yè),稱王天下,讓周圍各國順從,讓遠方各國得到控制,一定要先建設(shè)城池,設(shè)置守衛(wèi)軍備,充實糧倉,修治兵庫。這就是應(yīng)采取的辦法?!标H閭說:“我把這項大計委托給你去籌劃了?!蔽樽玉憔团扇瞬炜吹匦魏退?,效法天地,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長四十七里。又筑造了一座小城,方圓十里,陸路有三個城門。城池已經(jīng)建成,倉庫已經(jīng)完備,闔閭又派伍子胥、屈蓋馀、燭傭訓(xùn)練部隊加強戰(zhàn)術(shù)、騎馬、射箭、防御等軍事技能。六月,(闔閭)想要興兵作戰(zhàn),恰巧楚國的白喜前來投奔。闔閭接見白喜并問道:“我的國家地處偏遠,東面臨海,聽說您祖父因為楚王的暴怒、費無忌的讒言而被殺害,您不嫌棄我國邊遠,來到這里,將用什么來指教我呢?”白喜說:“我是楚國逃亡的犯人,祖父無罪,橫遭殘害。我聽說大王收留了困窘中的伍子胥,所以前來歸順,只希望大王賜我一死。”闔閭憐憫他,任命他為大夫,和他一起商量國家政事。吳國大夫被離問伍子胥說:“怎么見到白喜就新人他呢?”子胥說:“我的怨仇與白喜是相同的,您沒有聽過《河上歌》嗎?“疾病相同的人互相憐憫,憂患相同的人互相救助。驚飛的群鳥相隨著停在一起,沙石上急流下來的水回環(huán)往復(fù)匯在一起流去。'胡地的馬總是迎著北風站立,越地的燕子總是對著太陽嬉戲。誰不喜歡與自己命運相近的人,哀憐自己所思念的人呢?”被離說:“我看白喜這個人,目光像鷹,走路似虎,表現(xiàn)出一種一心追求功名利祿、嗜殺殘忍的本性,不可以親近?!弊玉銓Ρ浑x的話不以為然,仍與白喜一起侍奉吳王。

山東省濟南市2023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

郝廷玉者,驍勇善格斗,事太尉李光弼,為帳中愛將。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陽,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光弼懼賊勢西犯河、潼,極力保孟津以掎其后,晝夜嬰城,血戰(zhàn)不解,將士夷傷。光弼召諸將訊之曰:“賊黨何面難抗?”或?qū)υ唬骸拔鞅庇缱顬閯艛??!蹦素秸偻⒂裰^之曰:“兇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曰:“廷玉所領(lǐng),步卒也,愿得騎軍五百?!惫忮鲆跃T三百授之。光弼法令嚴峻,是日戰(zhàn)不利而還者,不解甲斬之。廷玉奮命先登,流矢雨集,馬傷不能軍而退。光弼登堞見之,駭然曰:“廷玉奔還,吾事敗矣!”促令左右取廷玉首來。廷玉見使者曰:“馬中毒箭,非敗也?!惫忮雒遵R而復(fù),徑騎沖賊陣,馳突數(shù)四。俄而賊黨大敗于河壖,廷玉擒賊將徐璜而還。前后以戰(zhàn)功累授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封安邊郡王。光弼薨,代宗用為神策將軍。

永泰初,仆固懷恩誘吐蕃、回紇入犯京畿,分命諸將屯于要害,廷玉與馬璘率五千人屯于渭橋西窯底。觀軍容使魚朝恩素聞廷玉善陣,欲觀其教閱。廷玉乃于營內(nèi)列部伍,鳴鼓角而出,分而為陣,箕張翼舒,乍離乍合,坐作進退,其眾如一。朝恩嘆曰:“吾在兵間十余年,始見郝將軍之訓(xùn)練耳。治戎若此,豈有前敵耶?”廷玉凄然謝曰:“此非末校所長,臨淮王之遺法也。太尉善御軍,賞罰當功過。每校旗之日,軍士小不如令,必斬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有心破膽裂者。太尉薨變已來,無復(fù)校旗之事,此不足軍容見賞?!?/p>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零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B.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C.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D.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秦朝設(shè)立的最高軍事職位。歷代職權(quán)有變化,東漢為“三公”之一,到唐代品級高,為加官所用。

B.“晝夜嬰城”中的“嬰”意為“包圍、圍繞”,這與《陳情表》中的“夙嬰疾病”中的“嬰”本意相同。

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后和高等妃嬪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貴族。

D.京畿,國都及周邊地區(qū)。唐朝時將長安城周邊分為京縣和畿縣,京城所轄縣為京縣,京城旁邑為畿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光弼在率軍血戰(zhàn)而不得解圍、將士死傷甚重的情況下,于是打算派愛將郝廷玉擊破西北隅的叛軍來戰(zhàn)勝敵軍。

B.作戰(zhàn)中,郝廷玉因戰(zhàn)馬負傷導(dǎo)致軍隊退卻,李光弼要派人斬殺郝廷玉,最終郝廷玉向李光弼派來的使者解釋得免。

C.魚朝恩素來聽說郝廷玉擅長排兵布陣,于是到他軍營觀看其訓(xùn)練檢閱軍隊,看后大為贊賞,認為不會遇到強敵。

D.李光弼治軍嚴明,擅長統(tǒng)軍,即使平時訓(xùn)練軍隊也是執(zhí)法如山,獎賞一定要和功勞相當,處罰一定要和罪過相當。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乃亟召廷玉謂之曰:“兇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p>

(2)必斬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有心破膽裂者。

1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郝廷玉是個優(yōu)秀將領(lǐng)?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概括。

10.A11.C12.B

13.(1)(李光弼)于是急忙召見郝廷玉說:“進攻西北角的兇徒首領(lǐng)難以抵擋(對付),你去為我取勝而回?!保?)(太尉)一定(要把不從命的軍士)斬首示眾,因此眾人都主動效命,而赴湯蹈火、馳騁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膽裂之感(有……的人,也可)。

14.①驍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②危急關(guān)頭,能擔大任;③善于治軍、排兵布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李光弼奉命率東都之師守衛(wèi)河陽(今河南孟縣南),當時,河陽三城壁壘已經(jīng)破敗,糧餉不支旬日,而叛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

“時”為“不完”的狀語,“時”前斷開,排除BC;

“旬日”為“不支”的時間,中間不可斷開,排除D。

故選A。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句意:晝夜圍城/一直被疾病纏身。

C.“也可用于皇后和高等妃嬪所生育的皇子公主”錯誤,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屎笏涝槐?。

D.正確。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郝廷玉因戰(zhàn)馬負傷導(dǎo)致軍隊退卻”錯誤,原文是“馬傷不能軍而退”,意思是他的戰(zhàn)馬受傷不能作戰(zhàn)而退,沒有導(dǎo)致軍隊退卻。

故選B。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亟”,急忙,趕快;“兇渠”,兇徒首領(lǐng);“兇渠攻西北者”,定語后置,應(yīng)為“攻西北兇渠”;“難奈”,難以抵擋(對付)。

(2)“徇”,示眾;“自效”,主動效命;“馳突”,馳騁奔突。

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郝廷玉者,驍勇善格斗”“俄而賊黨大敗于河壖,廷玉擒賊將徐璜而還。前后以戰(zhàn)功累授開府儀同三司”可知,驍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

根據(jù)“兇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光弼命易馬而復(fù),徑騎沖賊陣,馳突數(shù)四。俄而賊黨大敗于河壖,廷玉擒賊將徐璜而還”可知,危急關(guān)頭,能擔大任;

根據(jù)“廷玉乃于營內(nèi)列部伍,鳴鼓角而出,分而為陣,箕張翼舒,乍離乍合,坐作進退,其眾如一”可知,善于治軍、排兵布陣。

參考譯文:

郝廷玉驍勇善斗,侍奉太尉李光弼,為其帳下的愛將。乾元二年(759年),叛軍首領(lǐng)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李光弼奉命率東都之師守衛(wèi)河陽(今河南孟縣南),當時,河陽三城壁壘已經(jīng)破敗,糧餉不支旬日,而叛將安太清等率兵數(shù)萬,四面急攻。李光弼擔憂叛軍西犯河、潼,因此全力守衛(wèi)孟津以牽制其后,晝夜圍城,血戰(zhàn)而不得解圍,將士死傷甚重。李光弼召集諸將詢問說:“叛軍哪面最難抵擋?”有人回答說:“西北角的叛軍最強?!崩罟忮鲇谑羌泵φ僖姾峦⒂裾f:“進攻西北角的兇徒首領(lǐng)難以抵擋,你去為我取勝而回?!焙峦⒂裾f:“我所率的部下,都是步兵,希望您能派給我五百名騎兵。”李光弼把三百名精銳騎兵交給他。李光弼軍令嚴明,作戰(zhàn)當日不利而還的,不等脫掉盔甲就斬首。郝廷玉拼死率先登城,流矢像雨點一樣射來,他的戰(zhàn)馬受傷不能作戰(zhàn)而退。李光弼登城望見,驚駭?shù)卣f:“郝廷玉敗退,我軍就完了!”于是命左右取郝廷玉首級來,郝廷玉見使者前來,說:“是馬中毒箭,不是兵敗了?!崩罟忮雒藶樗麚Q馬再戰(zhàn),郝廷玉躍馬直沖敵陣,往來騎馬突擊數(shù)次,不久叛軍在河邊大敗,郝廷玉擒獲叛軍將領(lǐng)徐璜而還,郝廷玉憑借前后的戰(zhàn)功,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任太常卿,封安邊郡王。李光弼去世后,代宗任命郝廷玉為神策將軍。

永泰初年,仆固懷恩誘使吐蕃、回紇進犯京都附近,命令眾將駐扎在重要地方,郝廷玉與馬璘率五千人駐扎在渭橋西窯底。觀軍容使魚朝恩素來聽說郝廷玉擅長排兵布陣,想親眼看他如何帶兵(訓(xùn)練、檢閱軍隊)。郝廷玉于是在營內(nèi)整頓隊伍,鼓角齊鳴,分而為陣,陣形像簸箕一樣張開,像翅膀一樣舒展,乍離乍合,蹲下、站起、前進、后退,眾軍如同一體。魚朝恩嘆道:“我在軍中十多年,今天才見得郝將軍訓(xùn)練軍隊啊。如此治軍,面前又怎會有強敵?”郝廷玉難過地推辭說:“這不是小將我所擅長的事,是臨淮王(李光弼)的遺法。太尉(亦指李光弼)擅長統(tǒng)軍,賞罰得當。每當將帥揮旗操演軍陣之日,軍士稍不從命,(太尉)一定(要把不從命的軍士)斬首示眾,因此眾人都主動效命,而赴湯蹈火、馳騁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膽裂之感。太尉去世后,不再有將帥揮旗操演軍陣,這些實在不值得被軍容使(魚朝恩)稱贊?!?/p>

山東省菏澤市2023屆高三下學(xué)期一模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勾踐已滅吳,乃以兵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

越王還于吳,置酒文臺,群臣為樂。大夫種進祝酒,其辭曰:“我王賢仁,懷道抱德。滅仇破吳,不忘返國。賞無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億。觴酒二升,萬歲難極?!迸_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范蠡從吳欲去,恐勾踐未返,失人臣之義,乃從入越。行謂文種曰:“子來去矣,越王必將誅子?!狈N不然言。蠡復(fù)為書,遺種曰:“吾聞天有四時,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蠡雖不才,明知進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膳c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膳c履危,不可與安。子若不去,將害于子,明矣。”文種不信其言。越王陰謀,范蠡議欲去徼幸。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辭于王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義一也。今臣事大王,

前則無滅未萌之端,后則無救已傾之禍。雖然,臣終欲成君霸國,故不辭一死一生。臣竊自惟,乃使于吳。王之慚辱,螽所以不死者,誠恐讒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須臾而生。夫恥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賴宗廟之神靈,大王之威德,以敗為成,斯湯、武克夏、商而成王業(yè)者。定功雪恥,臣所以當席日久,臣請從斯辭矣?!痹酵鯋湃唬抡匆?,言曰:“國之士大夫是子,國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號,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將逝矣。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孤竊有言:公位乎,分國共之;去乎,妻子受戮?!狈扼辉唬骸俺悸劸淤箷r,計不數(shù)謀,死不被疑,內(nèi)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從此辭?!蹦顺吮庵?,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選自《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有刪節(ji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B.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C.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D.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遺種曰”中的“遺”與《伶官傳序》中“此三者,吾遺恨也”的“遺”意思不同。

B.“幸賴宗廟之神靈”中的“幸”與《鴻門宴》中“故幸來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C.“國之士大夫是子”中的“是”與《歸去來兮辭》中“覺今是而昨非”的“是”意思相同。

D.“二十四年九月丁未”中的“丁未”與《登泰山記》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皆指紀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勾踐滅吳后并沒有回越國,而是率兵北上與諸侯會盟,在接受了周天子封賜的爵號后離開徐州,又回到吳國。

B.在文臺宴會上,大夫文種向勾踐祝酒,聽了文種的祝酒贊詞,勾踐卻不高興,范蠡對勾踐的心理有清醒的認識。

C.范蠡為了盡到自己做臣子的道義,跟隨勾踐回到越國。途中,他兩次警告文種所面臨的危險,但文種都不相信。

D.范蠡在向勾踐辭別時,詳細說明了自己忍辱未死以及現(xiàn)在離開的原因,勾踐恩威并施,假惺惺地進行了挽留。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賢人乎?(4分)

(2)是天之棄越而喪孤也,亦無所恃者矣。(4分)

14.范蠡勸說文種離開勾踐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10.(3分)C(臺上群臣大悅而笑,越王面無喜色。范蠡知勾踐愛壤土,不惜群臣之死,以其謀成國定,必復(fù)不須功而返國也,故面有憂色而不悅也)

11.(3分)C(前者意思為“認為正確,肯定”,后者意思為“正確”)

12.(3分)D(“假惺惺”錯)

13.(1)(4分)了解進退存亡之間的關(guān)系,而又不違背正直之道,只有賢人才

能做到吧?

(2)(4分)這是上天拋棄越國而要我喪命,我今后也沒有什么依靠了。

14.(3分)①人生有盛衰,“泰終必否”,應(yīng)知進退存亡;②勾踐滅吳成功,功臣已失去利用價值;③勾踐可與共患難,不可共安樂。

(每點1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勾踐滅亡吳國之后,便率兵北渡長江、淮河,和齊晉諸侯在徐州會盟,并敬獻供品給周王室。周元王派人賞賜勾踐,勾踐接受了周元王的爵號后,就離開徐州撤回江南。

越王回到吳國,在文臺上大擺酒宴,與群臣作樂。大夫文種走上前去祝酒,他的敬辭說:“我們大王賢能仁慈,胸懷道義與美德。消滅仇敵攻破吳國,沒有忘記返回越國。獎賞有功毫不吝嗇,各種邪惡被堵塞。君臣同心和睦,上天降下千億福祿。一杯美酒再次高舉,祝大王萬壽無疆?!迸_上群臣無比喜悅,大聲歡笑,越王臉上卻沒有喜悅的神色。范蠡知道勾踐貪圖土地,并不憐惜群臣的生命,因為他的謀劃已經(jīng)成功,國家已經(jīng)安定,一定不再需要群臣邀功而回國,所以才面帶憂色而不喜悅。

范蠡本想從吳國就離開,擔心勾踐還沒有回國,自己就先離開有失人臣的道義,于是就跟隨勾踐一起回越國。走在路上他對文種說:“你該離開啦,越王一定會殺害你的?!蔽姆N認為他說的話不對。范蠡又寫信送給文種:“我聽說天有四時交替,春天生長冬天就要殺伐。人生也有盛衰,通達到了極點就會轉(zhuǎn)為閉塞。了解進退存亡之間的關(guān)系,而又不違背正直之道,只有賢人才能做到吧?我范蠡雖然沒有才能,也明白何時該進取何時該隱退。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那越王的為人,長長的脖子,鳥喙一樣的尖嘴,眼神像老鷹,走路似狼。這種人只可以與他共患難,而不可與他同享樂。可以與他一起處于危境,卻不可以與他共享安寧。你如果不離開他,他將會殺害你,這道理是很明白的?!蔽姆N不相信他的話。越王暗中謀劃,范蠡打算要離去,想僥幸免去災(zāi)難。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日,范蠡向越王告辭說:“我聽說君主有憂愁時,臣子就該勞苦,君主受侮辱時,臣子就該效死,那道義是一致的。如今我侍奉大王,以前不能消滅尚未萌芽的禍端,后來又不能挽救已經(jīng)降臨的禍患。盡管如此,我還是始終想輔助君王成就稱霸大業(yè),所以我才把生與死置之度外。我私下一直在思索籌劃,因此當年出使到吳國。大王遭受那樣的恥辱,而我范蠡仍然沒有去死的原因,就怕您被太宰嚭那樣的奸臣進讒言,而再出現(xiàn)伍子胥那樣的事。所以我不敢早早殉身,暫且茍延殘喘地活著,那恥辱之心不可以讓它擴大,汗流浹背的羞愧也不可以忍受。幸虧依靠祖先的神靈、大王的威德,所以失敗轉(zhuǎn)變?yōu)槌晒?,這就好比是商湯、周武王戰(zhàn)勝夏桀、商紂王而成就了王業(yè)。大王已經(jīng)完成功業(yè),洗刷了恥辱,這也是我長期在臣位當權(quán)的原因,請允許我從此告別吧。”越王聽了非常悲傷,眼淚沾濕了衣裳,說道:“國內(nèi)的士大夫都肯定你,國內(nèi)的人民都贊美你,我把自己和國君的名號都托付給您,而等候您的命令。現(xiàn)在您卻說要離去,而且想馬上走。這是上天拋棄越國而要我喪命,我今后也沒有什么依靠了。我私下跟您說,您如果繼續(xù)在位,那我就和您分國而治;如果一定要離開,您的妻子兒女就會被殺死?!狈扼徽f:“我聽說君子等待時機,計策不能多次謀劃,這樣到死也不會被懷疑,內(nèi)心也不欺騙自己。我已經(jīng)要走了,妻子兒女為什么要被懲罰呢?大王您自勉吧,我就此告辭了?!庇谑蔷统肆诵〈鋈?,進入五湖,沒有人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

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魏主雅重門族。隴西李沖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jié)姻親,莫非清望。帝以其女為夫人。魏舊制:王國舍人①皆應(yīng)娶八族及清修之門。咸陽王禧娶隸戶為之,帝深責之,因下詔為其聘室:“前者所納,可為妾媵。咸陽王禧,可聘故穎川太守隴西李輔女?!睍r趙郡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風。眾議以薛氏為河?xùn)|茂族。帝曰:“薛氏,蜀也。豈可入郡姓!”直閣薛宗起執(zhí)戟在殿下,出次對曰:“臣之先人,漢末仕蜀,二世復(fù)歸河?xùn)|,今六世相襲,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黃帝之胤,受封北土,豈可亦謂之胡邪?今不預(yù)郡姓,何以生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則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帝與群臣論選調(diào)曰:“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沖對曰:“未審上古已來,張官列位,為膏梁子弟乎,為致治乎”帝曰:“欲為治耳?!睕_曰:“然則陛下今日何為專取門品,不拔才能乎”帝曰:“茍有過人之才,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門,借使無當世之用,要自德行純篤,朕故用之?!睕_曰:“傅說、呂望,豈可以門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曠世乃有一二耳?!泵貢罾畋肴眨骸氨菹氯魧H¢T地,不審魯之三卿②,孰若四科③”著作佐郎韓顯宗曰:“陛下豈可以貴襲貴,以賤襲賤!”帝曰:“必有高明卓然者,朕亦不拘此制?!表曋?,劉昶入朝,帝謂昶曰:“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門,朕以為不爾。何者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令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若有其人,可起家為三公。正恐賢才難得,不可止為一人渾我典制也?!?/p>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齊紀六》)

[注]①王國舍人:指諸王嬪妃。②三卿:春秋時期魯國三位卿大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③四科:原為儒家評定人物的分類,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此處指四科的代表人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B.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C.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D.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次的“次”指行列、隊列,與《蘭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含義相同。

B.伏,在此表示下對上的謙敬,與《孔雀東南飛》中“伏惟啟阿母”的“伏”相同。

C.膏粱,此指富貴之家,與《紅樓夢》中“寄言紈禱與膏梁”的“膏梁”含義相近。

D.起家,此指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與“白手起家”中的“起家”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帝因為咸陽王禧違背魏國已有的制度聘娶隸戶人家的女兒做嬪妃,不僅對其深加責備,還下詔書為他聘娶隴西人李輔的女兒為妻室。

B.魏帝認為薛氏屬于蜀地不應(yīng)該入郡姓,但在薛宗起據(jù)理力爭、碎戟于地甚至以死相逼下,不僅同意薛氏入郡姓,還對薛宗起贊賞有加。

C.李沖認為自古以來陳設(shè)官爵名位就是為了把政事處理好,應(yīng)該選取有才能的人充任,而不應(yīng)該像魏帝那樣只憑門第選取顯貴人家子弟。

D.魏帝雖然表示可以打破常規(guī)選用出身低微的曠世之才,但仍然不廢棄以門第選人的制度,因為他認為君子之門出來的人德行純粹篤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隴西李沖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jié)姻親,莫非清望。(4分)

(2)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門,朕以為不爾。(4分)

14.文中薛宗起和李彪在應(yīng)答魏帝時,采用的說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D(原文可以標點為:清濁同流,混齊一等,君子小人,名品無別,此殊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復(fù)有七等。)

11.A(“含義相同”錯)

12.B(“以死相逼”“贊賞有加”錯)

13.(1)隴西人李沖憑著才學(xué)見識被任用,是當朝顯貴的重臣,他聯(lián)姻締結(jié)的親戚,沒有不是有清譽的望族。(4分?!耙娙巍薄爱敵F重”“清望”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有人說,把重任托付給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受門第拘泥,我認為不是這樣。(4分?!拔苁羌摹薄安槐亍薄熬虚T”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薛宗起:類比論證;李彪:對比論證。(3分。答對一處得1分,答對兩處得3分;如答“薛宗起:歸謬法;李彪:假設(shè)論證”亦可)

附:參考譯文

魏主(北魏孝文帝)很看重門第家族。隴西人李沖憑著才學(xué)見識被任用,是當朝顯貴的重臣,他聯(lián)姻締結(jié)的親戚,沒有不是有清譽的望族。魏帝選了他的女兒做夫人。北魏舊有的制度:王國的諸嬪妃都應(yīng)娶自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門第人家的女兒。咸陽王元禧娶隸戶人家的女兒做嬪妃,魏帝嚴厲地責備了他,于是下詔令替他重新聘娶妻室,說:“以前納娶的,可以改做小妾。咸陽王元禧,可以聘娶前潁川太守隴西人李輔的女兒?!碑敃r,趙郡李姓諸門中,人物尤其多,都有美盛的家風。眾人議論,認為薛氏是河?xùn)|興盛的家族。魏帝說:“薛氏,是蜀地人。怎么能入郡姓!”當時直閣薛宗起正在殿下拿著長戟,出列回答說:“我的祖先,漢朝末年在蜀地做官,兩代以后又還歸河?xùn)|,如今已經(jīng)六代相沿襲,不是蜀地人了。我斗膽問一句,陛下是黃帝后代,受封到北方,難道也可以說是胡人嗎現(xiàn)在如果不認我們?yōu)榭ば?,活著還有什么意思!”于是,把手中的戟摔碎在地上。魏帝慢悠悠地說:“既然這樣,那么我排列在甲,你排列在乙了”于是,把薛姓列為郡姓,接著說:“你不是‘宗起’,而是‘起宗’了!”魏帝與群臣談?wù)撨x拔調(diào)派官員的事,他說:“近世以來,出身高低貴賤,各有固定名分;這種做法究竟如何”李沖回答:“不知道上古以來,陳設(shè)官爵名位,是為了富貴人家的子弟呢,還是為了把政事處理好呢”魏帝說:“想把政事處理好罷了?!崩顩_說:“既然這樣,那么陛下為什么專門選取顯貴人家的子弟,而不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呢”魏帝說:“如果真有過人的才能,就不擔心在上位的人不知道。然而君子的門下,即使沒有當代合用的人才,德行總是純粹篤厚,所以我任用他們?!崩顩_說:“傅說、呂望,怎能憑門閥地位來選拔!”魏帝說:“這種不平常的人才,從古以來才有一兩個罷了?!泵貢罾畋胝f:“陛下如果專門根據(jù)門閥地位來選拔官吏,不知道魯國的三卿與孔門四科的弟子相比,誰更優(yōu)秀些”著作佐郎韓顯宗說:“陛下怎能以顯貴的承襲顯貴的地位,以卑賤的承襲卑賤的地位!”魏帝說:“如果真有高明卓越的,我也不拘泥這一制度?!币粫?,劉昶來到朝中,魏帝對他說:“有人說,把重任托付給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受門第拘泥,我認為不是這樣。為什么呢因為清濁同流,混雜在一起,士人和庶人,爵位品級沒有差別,這實在是不可以的。我們現(xiàn)在八族以上的士人,品第有九種;九品之外,出身低賤而做官者又分為七等。如果有特異人才,可以授予官職做到三公。我正擔心賢才難得,但也不可以僅為一個人而亂了我的典章制度。”

山東省臨沂市2023年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測試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初,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遣其喪歸葬。至吳,吳王①慍曰:“天下同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復(fù)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疾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系治驗問吳使者。吳王恐,始有反謀。后使人為秋請,文帝復(fù)問之,使者對曰:“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shù)輩,吳王恐,以故遂稱病。夫‘察見淵中魚,不祥’。唯上棄前過,與之更始?!庇谑俏牡勰松鈪鞘拐邭w之,而賜吳王幾枚,老,不朝。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踐更②,輒與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他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錯數(shù)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日益橫。及景帝即位,錯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七國之叛》)

文本二: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數(shù)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眼,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后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封建論》)

①吳王:劉濤,漢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為吳王,其封地為吳國,后聯(lián)合楚、趙等七國發(fā)動叛亂,失敗后,逃到東越被殺。②踐更:受錢代人服徭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B.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C.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D.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系治,囚禁審其罪,"系"與《過秦論》中"俯首系頸"的"系"含義相近。

B.幾杖、坐幾和手杖,皆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

C.存問,問候的意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義不同。

D.陵遲,也作“凌遲”,既是一種殘酷刑罰,也指漸趨衰敗,文中意指后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國太子侍奉皇太子飲酒、下棋,走棋路時與之發(fā)生了爭執(zhí),態(tài)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盤打死了,這件事成為吳王謀反叛亂的誘因。

B.因吳太子之事,吳王稱病不再朝見文帝,此舉有違藩臣的禮節(jié),不過文帝在聽了使者的解釋后,未追究吳王過錯,特許吳王不再上朝。

C.晁錯多次上奏文帝,陳述吳王過失,建議削減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錯仍力主削藩,他認為吳王最終會發(fā)動叛亂。

D.面對吳國的威脅,削藩已成朝臣共識。柳宗元也認為,西漢時由于謀臣獻策,才分散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諸侯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

(2)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

14.唐朝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請結(jié)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論》的創(chuàng)作目的。(3分)

10.A(3分。原文為:“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徊幌?,反遲,禍大?!保?/p>

11.C(3分。C項含義不同錯)

12.D(3分。D項,據(jù)文本一“獨竇嬰爭之”,可知“削藩已成朝臣共識”錯誤)

13.(1)吳王能夠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謀反的意圖也漸漸消解了。(4分?!搬尅薄耙妗焙捅粍泳涫礁?分,整體句意1分)

(2)糾正秦朝偏頗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來確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4分?!俺C”“徇”“剖”各1分,整體句意1分)

14.以西漢削藩的史實,論證了郡縣制的優(yōu)越性,諷諫唐王朝要削弱藩鎮(zhèn)勢力。(3分。目的1分,結(jié)合原文分析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參考譯文:

文本一:

當初,在漢文帝時,吳國太子入宮朝見皇上,侍候皇太子飲酒、下棋。吳太子走棋時與皇太子發(fā)生爭執(zhí),態(tài)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猛打吳太子,吳太子被打死,靈柩送回安葬。到了吳國,吳王怨恨地說:"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為什么要送回來呢!"吳王又把吳太子的靈柩送回長安。吳王從此漸漸違背藩臣的禮節(jié),聲稱有病,不再朝見皇上。京師知道吳王是因兒子的緣故,便拘留、審理、查問吳國的使者。吳王害怕,開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來,在長安行秋季朝見禮時,吳王派人參加,文帝再次問起吳王不來朝見的原因,使者說:“吳王其實沒病,因吳國幾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吳王害怕,所以才借口生病。前人說'查看深淵中的魚,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過失,讓他悔改自新。”于是文帝釋放了使者,讓他們回國,并特意賞給吳王坐幾和手杖,表示照顧他年老多病,特許不必進京朝見。吳王能夠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謀反的意圖也漸漸消解了??墒?因吳國內(nèi)能冶銅、制鹽、百姓不繳納賦稅,服兵役時,吳王發(fā)給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按時慰問茂才,賞賜百姓:其它封國的官吏來吳國搜捕逃犯,吳王都阻止保護。這樣持續(xù)了四十多年。

晁錯多次上奏陳述吳王的過失,認為應(yīng)削減他的封地。文帝寬厚,不忍心懲罰他,所以吳王更加驕縱。到景帝即位,晁錯對景帝說:“以前高帝剛平定天下,兄弟少,諸子年幼,大封同姓諸侯王.封給齊國七十多個城、楚國四十多個城、吳國五十多個城。這三個非嫡親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F(xiàn)在,吳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謊稱有病不來朝見,依古法應(yīng)處死。文帝不忍心,賞賜他幾案和手杖,對他的恩德深厚,本該悔改自新才對,但他卻更加驕橫放肆。利用礦山采銅鑄錢,煮海水制鹽,招誘天下逃亡人,陰謀叛亂。現(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會反叛,不削封地,他也會反叛。如果現(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反得快,禍害還??;不削減他的地,反得慢,禍害會更大。"景帝下令公卿、列候、宗室共同討論這件事,沒人敢和晁錯爭辯,唯獨竇嬰有爭議,從此竇嬰與晁錯有了矛盾。

文本二:

漢朝統(tǒng)一了全國之后,糾正秦朝偏頗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來確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但沒有幾年,為了平息諸侯國的叛亂便聞命奔赴鎮(zhèn)壓,以至連救死扶傷都來不及,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平城,被飛箭射傷,如此衰落不振達三代之久。后來由于謀臣獻策,才分散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并由朝廷命官管理諸侯國。但是漢朝開始恢復(fù)封建制的時候,諸侯國和郡縣各占一半疆域,那時只有反叛的諸侯國而沒有反叛的郡縣,秦朝郡縣制的正確性也已經(jīng)明白清楚了。繼漢朝而稱帝的,就是再過一百代,郡縣制比封建制優(yōu)越,也是可以知道的。

山東省齊魯名校2023屆高三下學(xué)期第二次學(xué)業(yè)質(zhì)量聯(lián)合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每朝,賜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與爵。爵邑盡,退朝而乘,嘖然而嘆,終而笑。其仆曰:“何嘆笑相從數(shù)也?”晏子曰:“吾嘆也,哀吾君不免于難;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